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偃麦草

偃麦草

偃麦草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95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植物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076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西北植物学报、农业生物技术学报、中国草地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中国草学会草地资源与生态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草业科学研究生论坛等;偃麦草的相关文献由40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培英、孙宗玖、凡星等。

偃麦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 占比:7.2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34%

专利文献>

论文:1076 占比:92.44%

总计:1164篇

偃麦草—发文趋势图

偃麦草

-研究学者

  • 李培英
  • 孙宗玖
  • 凡星
  • 周永红
  • 康厚扬
  • 沙莉娜
  • 王益
  • 张海琴
  • 徐黎黎
  • 曾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慧娟; 常利芳; 乔麟轶; 李欣; 张树伟; 陈芳; 贾举庆; 畅志坚; 张晓军
    • 摘要: 小麦是一种喜凉作物,但也容易受到寒害的威胁,利用近缘物种进行抗寒性改良是拓宽小麦遗传基础的有效方法。为了建立一种室内快速鉴定小麦苗期抗寒性强弱的方法,为小麦抗寒种质筛选服务,也为小麦抗寒育种及遗传研究提供新的种质资源,试验以苗期冷冻成活率为指标,结合田间越冬性调查,对29份源于中间偃麦草或长穗偃麦草的小偃麦衍生种质进行了抗寒性鉴定。结果表明,采用室内冷冻法可获得具有显著差异的抗寒性结果,试验材料的抗寒系数在0.77%~100%均有分布,其中有4份材料的苗期抗寒系数大于90%,分别为16W16-1、CH15132、CH7034、CH1677,其具有优良的苗期抗寒性。越冬性鉴定结果表明,田间冻害等级最大为6级,最小为2级,变异系数为31.04%;对田间冻害等级与室内冷冻成活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906,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采用室内冷冻法可有效鉴定小麦品种的抗寒性。抗寒系数与产量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抗寒系数可显著影响品种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且与产量呈正相关。
    • 常利芳; 李欣; 郭慧娟; 乔麟轶; 张树伟; 陈芳; 畅志坚; 张晓军
    • 摘要: 偃麦草作为小麦的三级基因库,是公认的遗传变异来源,八倍体小偃麦及其衍生的种质材料在提高小麦的遗传多样性及其抗病、品质等性状的改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源于中间偃麦草和长穗偃麦草的163份小偃麦衍生系的13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小偃麦衍生系中,5个描述性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0.26~1.00,株型的多样性指数最高;8个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44%~20.11%,单株产量变异最大(20.11%),其次是有效分蘖数(17.37%)和千粒重(17.13%),抽穗期最小(4.44%);多样性指数为1.97~2.09,千粒重的变异类型最为丰富(H’=2.09),其次是每穗小穗数(H’=2.07),抽穗期的多样性最低(H’=1.97);相关分析表明,不同产量性状之间相互关联;基于8个产量性状欧氏距离的系统聚类分析表明,163份衍生系被划分为6个类群,各群之间差异明显,其中第I、Ⅲ类群为产量性状优异种质;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代表了163份衍生系81.12%的遗传信息量,分别以千粒重、每穗小穗数、穗长和株高载荷较大,对产量提高有正向效应;根据综合评价D值筛选出排名前5的优异大粒种质为CH16353、CH1742、CH16370、CH16385和CH16382。上述结果说明小偃麦衍生系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为小偃麦种质用于小麦遗传育种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张一龙; 乔炜; 孙晓梵; 李培英; 孙宗玖
    • 摘要: 采用PEG 6000和NaCl模拟干旱和盐胁迫(在-0.6M Pa等渗透势下),对9份偃麦草的株高、根长、生物量、枯黄率、质膜透性以及相对含水量进行测定,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其抗旱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表现优良的材料及关键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等渗干旱、盐胁迫均导致供试种质枯黄率、质膜透性显著上升,株高、根长、相对含水量和生物量显著下降;等渗透势下,盐胁迫对各种质枯黄率、根长、叶片及根系相对含水量和叶片生物量影响高于干旱胁迫.隶属函数分析9份材料在干旱与盐胁迫下抗逆表现不一致,E13、E14在干旱、盐胁迫下均表现较优,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根长、株高与偃麦草苗期抗旱、耐盐关联度均较高,可作为苗期抗性种质筛选关键指标.
    • 颜士州
    • 摘要: 他是一位农学家,通过20多年的努力,开创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育种新领域;他创建了蓝粒单体小麦和染色体工程育种新系统,为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他开创了小麦磷、氮营养高效利用的育种新方向,培育出优质小麦新品种。他就是在2006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称为“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的遗传学家李振声院士。
    • 王瑞; 李培英; 孙宗玖; 李聪
    • 摘要: 采用水培法对42份偃麦草种质苗期在200mmol/L NaCl胁迫下的盐害评分、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Na+/K+、地上部干重、根系干重以及根冠比进行测定,以各指标耐盐系数作为衡量耐盐性的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结合聚类分析对种质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获得区分偃麦草耐盐能力的关键指标,构建耐盐预测模型.结果 表明,与对照相比,盐胁迫后偃麦草种质的盐害评分、相对电导率及Na+/K+增加,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及根系干重降低;隶属函数分析表明,供试种质耐盐性综合评价D值在0.273~0.862之间;用聚类分析将种质划分为4类,其中耐盐种质2份,为材料E34、E40,不耐盐种质8份,分别为材料E10、E36、E07、E26、E44、E15、E23、E14,其余种质耐盐性居中;偃麦草苗期耐盐性预测回归模型为D=0.05-0.04X1-0.003X2 +0.341X3+0.234X4 +0.075X5,式中,X1为盐害评分;X2为相对电导率;X3为叶绿素含量;X4为根系干重;X5为根冠比;这5个指标可作为偃麦草耐盐性评价的关键指标.
    • 王瑞; 李培英; 孙宗玖; 乔炜
    • 摘要: 采用土培法,对苗期45份偃麦草(Elytrigia repens)种质进行递进式NaCl胁迫,在150 mmol/L及300 mmol/L NaCl盐胁迫下对其枯黄率、地上生物量、叶片K+含量、叶片Na+含量及叶片K+/Na+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表明,随着盐胁迫的增加,偃麦草的枯黄率、N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而地上生物量、K+含量、K+/Na+呈下降趋势.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表明,材料E48为耐盐性种质,材料E25、E26、E19、E28、E04、E23、E03、E08为不耐盐种质,其余耐盐性居中.
    • 乔炜; 李培英
    • 摘要: 以前期抗性筛选获得的10份偃麦草种质为材料,采用PEG6000和NaCl分别模拟干旱和盐胁迫,设置蒸馏水(S0D0)、0.4%NaCl+15.2%PEG(S1D1)、0.8%NaCl(S2D0)、22.5%PEG(S0D2)以及0.8%NaCl+22.5%PEG(S2D2)5个处理,对10份种质在旱、盐及交叉胁迫下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情况进行测定,用隶属函数法筛选抗性种质.种质萌发特性测定表明,与对照相比,4种胁迫处理均使偃麦草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下降;幼苗及幼根长度缩短,苗干重降低.S1D1、S0D2、S2D03种等渗处理中,PEG胁迫对种质萌发、幼苗形态影响高于NaCl胁迫,且对根影响高于幼苗.各胁迫处理下10份种质抗性隶属函数分析表明,各种质在旱、盐及交叉胁迫下,综合评价D值排序并不一致.综合分析认为,E14、E48萌发期表现良好,而E13、E23、E16表现较差;且旱盐互作下,幼根长、发芽势、幼苗干重与抗性关联度高.
    • 才登巴·金保; 孙宗玖
    • 摘要: 在室内盆栽条件下,以21份处于成坪期的偃麦草种质资源为对象,通过对连续干旱胁迫下植株生长速率、离体叶片水分散失率、质膜相对透性、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合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1份偃麦草材料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为:E15>E3>E12>E17>E19>E5>E21>E18>E14>E2>E20>E7>E6>E16>E4>E9>E13>E11>E10>E8>E1.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