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健康投资

健康投资

健康投资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383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体育、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8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1925篇;相关期刊264种,包括人口学刊、西北人口、当代经济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三届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会、第五届软科学国际研讨会、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工作座谈会等;健康投资的相关文献由461位作者贡献,包括浦科学、黄建始、常金良等。

健康投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8 占比:1.17%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1925 占比:98.81%

总计:32308篇

健康投资—发文趋势图

健康投资

-研究学者

  • 浦科学
  • 黄建始
  • 常金良
  • 吕娜
  • 孙清廉
  • 张辉
  • 杨敬宇
  • 郑大喜
  • 黄增健
  • 乔桂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曹晓旭
    • 摘要: 本文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人口老龄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健康投资调节作用下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会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加大健康投资力度能够有效削弱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负向影响.基于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赵暘; 吴小圆; 任占兵
    • 摘要: 通过质化研究中的序贯访谈法搜集经验资料,本研究从投资学的学科视角切入,基于健康投资理论探讨体医融合背景下马拉松跑者的健康收益、健康风险与策略选择。研究认为,马拉松训练与竞赛等行为是人们进行健康投资的一种非医疗干预行为,即通过健康投资(流量)来获取健康人力资本(存量)。这种行为的健康收益体现为以“生理-心理-社会”健康来积累人力资本,助推人的寿命递增和幸福提升;健康风险则兼具瞬时突发性与长期累积性,不同性质的风险在马拉松运动中重叠、交替地发生。据此提出马拉松跑者的健康投资策略:1)问题导向、预防为先。就瞬时突发性健康风险而言,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定期进行体质监测,高度重视体检报告;对马拉松心怀敬畏,关注在特定阶段容易发生的隐性健康风险。就长期累积性健康风险而言,在前端的风险预防环节要制订科学、合理、可行的训练计划;在后端的诊治康复环节则应及时处理运动损伤,保护易受伤部位,寻求专业运动康复指导。2)长期谋划、持久获益。树立长远健康投资意识,厘清当前消费和未来收益的关系;摒弃健康风险行为,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保持情绪稳定,追求终身幸福最大化。
    • 刘璐婵
    • 摘要: 基于2017年的CMDS数据,对青年流动群体的家庭化流动趋势进行全面展示,并探讨家庭化流动程度这一变量对流动青年基本医疗保险参与的干预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青年流动群体与家人共同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家庭化流动对青年流动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行为具有正向促进效应,参与流动的家庭成员越多,流动青年越倾向于在本地进行健康投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家庭化流动会通过居留意愿的强化和经济压力的扩张作用于流动青年的健康投资行为。为适应家庭化流动趋势下青年流动人口的健康投资需求,政策层面上,应重视家庭要素,以家庭为单位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进流动人口的“适家化”治理;同时,辅助流动家庭制定长期生活规划并拓展其本地社会网络,积极引导流动青年了解、熟悉和利用本地健康卫生服务资源。
    • 马红梅; 代亭亭
    • 摘要: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如何解决过度劳动所引致的健康损耗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议题。有别于以往“防治过劳”的研究视角,文章基于过劳现象日益常态化的现实考虑,选择从缓解健康损耗这一视角出发,探究工作时间长度与健康间的影响机制,以期改善劳动者身体健康状况。首先,利用Grossman健康生产函数框架,首次系统性梳理了工作时间长度与劳动者健康之间的内在机理;其次,利用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并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两者的影响效应及机制;最后,引入工作时间弹性这一调节变量,实证探究弹性工作制能否调节过劳对健康的消极影响。研究发现:工作时间长度对劳动者健康呈“U”型影响,且该影响具有职业异质性;工时的延长主要是通过挤占健康时间投入、促进健康货币投资和提高心理抑郁风险三条路径影响劳动者健康;此外,上下班时间弹性的提高会弱化长时间工作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严重过度劳动的群体。因此,除倡议适度劳动外,促进劳动者健康投资提升、引导劳动者工作心态积极向上以及建立灵活弹性工作制均能有效缓解劳动力人口的健康损耗。
    • 赵红梅; 常金良; 庄文妍; 金英子
    • 摘要: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提出,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健康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基础,我国政府提出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理念.在现代企业中,健康资本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企业通过健康资本投资可以有效改善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文章首先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现代企业健康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其次提出了企业在已有的健康保障措施基础上,通过完善现有的健康保障制度,建立完善企业健康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对企业职工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进行健康改进等方面进行健康投资的主要形式,最后对健康人力资本投资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 莫靖新; 吴玉鸣; 于丽丽; 赵志恒
    • 摘要: 本文在一个包含政府公共健康投资和家庭健康投资的内生增长框架下分析了政府公共健康投资对城镇居民收入、家庭健康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然后利用2000-2018年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我国的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半参数空间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了中国省域城镇居民收入、家庭健康投资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时空传导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检验了政府公共健康投资对三者影响的边际效应.研究发现,城镇居民收入、家庭健康投资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均趋于收敛.其中,大城市如上海市的城镇居民收入和家庭健康投资,通过累积效应和扩散效应对本市及周边地区的城镇居民收入、家庭健康投资与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经济大省如广东省经济增长,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本省及周边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但是经济增长的极化效应对本省与周边地区的家庭健康投资产生了异质性影响.此外,政府公共健康投资对城镇居民收入产生抑制作用,对家庭健康投资和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其边际效应分别呈U形、倒U形和W形特征.
    • 肖锐; 龚旭
    • 摘要: 研究目的在于分析民族地区家庭健康投资水平及其健康投资影响因素,从健康风险角度考察民族地区家庭贫困,并结合贫困治理现实要求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本文以Y省为研究对象,采用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微观调查数据,首先分析了Y省城乡家庭健康状况及其健康投资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有序Probit模型探讨了Y省城乡家庭健康投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Y省城乡居民家庭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但健康投资水平总体较低;(2)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代际分布、人口负担和居民户籍等变量对家庭健康投资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居民健康水平对家庭健康投资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贫困治理视角下民族地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适应性策略.
    • 钱相利
    • 摘要: 根据江苏省2001到2019年的时序数据,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及方差分解等方法,研究了江苏省公共健康投资与私人健康投资间的动态关系.结果发现,公共健康投资是私人健康投资的格兰杰原因,公共健康投资会对私人健康投资产生较大的正向冲击效应,而私人健康投资对公共健康投资的影响不大;私人健康投资受公共健康投资影响的效应逐步增强,受自身影响的效应不断减弱.对江苏省公共健康投资与私人健康投资关系的深入认识,有利于政府在健康投资的过程中采取合理对策.
    • 吕文慧; 段鹏; 周洁如; 吴友勤
    • 摘要: 以我国城乡居民的健康投资为研究对象,选取多项指标,从政府健康投资和个人健康投资两个角度探讨城乡居民健康投资的过往发展及现状.结果表明:在政府健康投资方面,城乡居民享有的医疗质量存在较大差距,政府无论在医疗服务投资还是医疗设备资源方面都以城镇为重心,虽然农村卫生费用近年来有所增长,但城乡差距不容忽视;在个人健康投资方面,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和人均部分主要食品消费量3个方面的差距逐渐缩小,但总体上城乡差距依然很大.因而应从平衡医疗保健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引导农村居民形成合理的健康投资行为模式等方面解决农村居民健康投资不足问题.
    • 郑莉莉; 刘晨
    • 摘要: 在建设健康中国的背景下,个体如何提高健康水平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健康投资的角度对个体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给出解释,在使用因子分析构建健康投资综合指标的基础上,利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实证检验健康投资对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健康投资可以显著增加自评健康水平、生理健康水平、短期健康水平、长期健康水平和综合健康水平.针对健康投资异质性分析的结果发现,相对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健康投资对健康水平的影响更显著,40岁至60岁的年龄组健康投资对整体健康水平的影响是最大的,采用样本所在地区的财政状况和医疗机构数量的工具变量的两阶段模型验证了本文的结果,本文为解释健康投资和健康的因果关系提供了证据,可以为未来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