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共治

共治

共治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9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政治理论、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8篇、专利文献98173篇;相关期刊508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经贸实践、工商行政管理等; 共治的相关文献由1252位作者贡献,包括叶建辉、无1、刘尚希等。

共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8 占比:1.06%

专利文献>

论文:98173 占比:98.94%

总计:99221篇

共治—发文趋势图

共治

-研究学者

  • 叶建辉
  • 无1
  • 刘尚希
  • 叶伟武
  • 延志伟
  • 曾宇
  • 李洪涛
  • 甄凯旋
  • 胡安磊
  • 褚宏启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红成; 张之佐
    • 摘要: 在大礼议当中,张璁不顾身家性命,维护世宗和兴献王的父子关系,与世宗建立了"相遇相保"的君臣关系.世宗接受了张璁提出的"君臣共治"的执政理念,张璁也因此获得了合法的共治权力,扩张阁权,内阁成为当时官僚系统的中枢机构.为确保官僚系统的合理运作,世宗和张璁重新划定了阁权范围,阁权得到提升的同时,仍保持在皇帝制度中的合理范围内,与君权共存而不悖.
    • 申聪; 魏明侠; 夏雨; 盛义龙
    • 摘要: 为探讨共治情景下的网络食品安全治理效能,构建平台、政府、消费者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网络食品安全治理演化博弈模型,并通过求解和数值仿真,揭示网络食品安全治理演化均衡规律。研究发现,网络食品安全治理处于演化均衡时,平台与入驻企业存在4种演化稳定策略组合。为达到平台趋向积极监管、入驻企业趋向销售安全食品的最优策略,需满足条件1)销售安全食品与不安全食品的成本差值小于政府惩罚与负面网评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之和;或条件2)平台消极监管受到的惩罚大于平台积极监管的投入,销售安全食品与不安全食品的成本差值大于政府惩罚和负面网评给食品企业造成的损失之和,但成本差值小于平台处罚、政府惩罚和消费者负面网评给企业造成损失的总和。为保障质量安全食品的有效供给,政府部门应提高对入驻企业和平台的查处概率及惩罚额度、平台应降低企业的入驻费用、消费者可通过网评的方式积极参与监督。
    • 陈瑶姬
    • 摘要: 湖南省长沙市大成桥镇坚持“支部扎桩、社团织网、三员共治”的工作机制,加强党组织对乡村治理的领导,培育发展社团组织,推动“三员”即支部党员、社团会员、家庭成员参与乡村治理,实现了人居环境、乡风文明、平安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转变。
    • 王小章
    • 摘要: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逻辑地蕴含着“共同富裕”的发展战略;从经济社会的发展状态讲,共同富裕应该是一种既充分又平衡的发展状态。社会建设通过促进人们对于既有发展成果的合理共享助力“共同富裕”,更好地满足广大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鉴于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是我国发展之“不平衡”的集中表现,目前来看,社会建设之于“共同富裕”具有双重意义。社会建设所强调的对于发展成果之“合理共享”的“理”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成果的享有必须联系对成本的承担;二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维持作为人的正常生活所必需的、在现代社会通常以普遍而平等的基本社会权利来体现的需要。“共享”的伦理前提是“共建”,“共享”的事实前提是“共治”,即每一个公民在社会治理中的平等参与权、话语权,唯有共建加共治,才有可能通向共同富裕。
    • 徐士虎
    • 摘要: 随着新时代共享经济的发展,以帐篷酒店、树屋、胶囊公寓和房车等为代表的可移动式民宿逐步成为大众出行的居住选择。作为新兴业态,可移动式民宿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的同时,产生的新型治安风险也愈发严峻。公安机关在可移动式民宿治安风险治理过程中,面临着风险治理依据缺失、风险治理责任模糊、风险治理主体单一和风险治理智能化水平偏低等困境。为此,应从完善法律规范、健全制度体系、多元主体共治和创新技术手段等方面入手,对可移动式民宿治安风险进行有效治理。
    • 胡炎平; 袁达; 姜庆志
    • 摘要: 我国各地正积极创新社区治理模式。珠海市梅华街道经多年努力创建了“135”社区共治模式,在街道层面设立一个领导机构,社区层面搭建三大社区治理平台,并充分发动五类主体共建共治,从而推动社区善治,提升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135”社区共治模式符合党和国家基层治理的政策导向,完全具有可复制和推广性。
    • 金安平; 王格非
    • 摘要: 水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明清时期各类水利碑刻的考察和分析,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的水治理已经不是“水利国家”或“水利社会”这种对早期中国治水模式的简单判断,呈现出的是国家与社会“共治”的空间和样态。在治水上的共同需求以及各自能力的不足促使明清时期国家与社会力量进行了力度比较大的合作,实现了共同治理。在水治理的过程中,国家是重要水利工程的主导者和水利纠纷的最后仲裁者,同时通过地方水利组织进行基层的间接治理;而水利地方组织和地方精英有大量中小水利工程的动议权、施工权和管理权,但他们也寻求国家在水利事务上的支持,维护自身利益。明清水利碑刻记录了国家与社会之间既有控制与博弈,又有协商与合作的互动过程和国家与社会“共治”模式的形成与运作。
    • 王琪
    • 摘要: 近年来,我国各城市逐步开展了老旧社区更新,以改善城市整体品质和人居环境。社区居民作为社区主体,应是推动老旧社区更新的主导者,非改造的被动参与者。通过理解老旧社区更新的政策精神,结合国内老旧社区更新的发展导向,对居民主导下老旧社区更新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 张永花
    • 摘要: “基层减负年”以来,减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基层减负”已连续三年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这不仅反映了此项工作积弊之久,根治之难,也彰显了国家持续为基层减负的决心。共建共治共享是当下新的社会治理格局目标,完成这一目标需要通过提高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来实现。用提升“四化”水平来解决基层减负问题,是本文探索的一个重点。
    • 金晶
    • 摘要: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对环境问题的不够重视,使得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在此种情况下就需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的策略,以此确保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在针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过程中,要着重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同时在监测服务社会化方面也要进一步有效加强。在监测服务的过程中,要确保法律和政策同步推进、联合作用,以此确保生态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水平得到更显著提升,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基于此,本文有针对性的探究生态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法律与政策共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等内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