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农田防护林

农田防护林

农田防护林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30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业经济、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8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224998篇;相关期刊310种,包括安徽林业科技、防护林科技、吉林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第十六届中国北方省(区)林业科研院(所)学术研讨会、2014年三北工程与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2014海峡两岸森林保育经营学术研讨会等;农田防护林的相关文献由1651位作者贡献,包括姜凤岐、范志平、李树森等。

农田防护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8 占比:0.44%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24998 占比:99.55%

总计:226022篇

农田防护林—发文趋势图

农田防护林

-研究学者

  • 姜凤岐
  • 范志平
  • 李树森
  • 刘静
  • 魏庆莒
  • 曾德慧
  • 朱玉伟
  • 俞冬兴
  • 朱教君
  • 李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涛
    • 摘要: 农田防护林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应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重要内容,本文主要探讨农田防护林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的重要性及其工程建设主要内容,分析探讨当前实践工作中存在前期环境影响分析不够、对农业生态环境工程的综合措施规划不细、工程后期管护不到位等问题,由此提出针对性建议。
    • 李德文; 季倩如; 刘英; 周文玲; 吴嘉仪; 赵雨森
    • 摘要: 探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氮素形态变化,以阐明农田防护林地对土壤氮循环的影响,为农田防护林的建设管理提供依据。该研究选取黑龙江省拜泉县樟子松纯林、落叶松纯林、樟子松×落叶松混交林3种典型农田防护林型的土壤,测定土壤理化指标、氮素形态指标及氮转化功能基因拷贝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混交林根际土壤的酸性程度高于纯林,其中,樟子松纯林根际土壤pH显著高于其他林型,落叶松纯林土壤电导率最高,其根际电导率值高达(53.33±2.54)μS/cm,混交林土壤容重显著大于纯林(P<0.05);混交林两树种的根际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各自纯林(P<0.05),表明混交林土壤氮素成分在3种林型中最优;与其他林型相比,樟子松纯林根际土壤功能基因拷贝数(amoA-AOA、amoA-AOB、nirS、nosZ、narG、nifH)都处于较低的水平,表明其影响了土壤氮转化速率,降低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的含量;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氮素形态变化与土壤理化指标和氮转化功能基因密切相关,amoA-AOA基因与amoA-AOB基因分别为研究区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影响最大的因子,说明硝化作用在土壤氮转化中占主导位置。综上,防护林型的适宜建设程度由大到小为:混交林、落叶松纯林、樟子松纯林。
    • 摘要: 农田防护林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善农田小气候、保障粮食高产稳产等具有重要作用。为科学规范推进农田防护林建设,近期,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以下几点要求:一、农田防护林建设应坚持为农业生产服务,遵循因害设防、因地制宜。
    • 陶学竹
    • 摘要: 农田防护林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在农田周边建立起来、为了保障农田正常生产作业的一种防护林类型。主要的营造模式就是将具有一定宽度及结构和走向的林木,依照规划在农田四周进行种植,从而通过林木对农田周边的气流温度及水分和土壤等因素的影响,有效地改善和优化农田的自然环境,减少其他不利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农田的生产构建起更加良好的自然环境。在现阶段,我国许多地区开展农业种植过程中都会营造起相应的农田防护林,所以,做好农田防护林的有关技术研究,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常娟; 殷春; 雷宏全
    • 摘要: 敦煌地处河西走廊生态保护第一道防线,北方防沙带的核心位置,西路沙尘运移通道咽喉,是西北极干旱区生态保护"第一城",是敦煌文化的承载地。敦煌绿洲面积为1400平方公里,约占敦煌市国土面积的5%,是极干旱绿洲生命带的典型代表。
    • 赵英铭; 褚洋; 张家祺; 黄雅茹; 马迎宾; 唐进年; 郝玉光; 刘明虎
    • 摘要: 叶片是多数树木唯一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其生物量至关重要,为比较不同时空年均和连年叶生物量差异性,以乌兰布和沙漠磴口绿洲田渠林路式新疆杨农田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实地调查20株各径级单木年均叶生物量并建模,并通过树干解析得出树龄及对应胸径代入年均叶生物量模型得出连年叶生物量并建模,进而得出林带林网叶生物量,比较不同时空年均和连年叶生物量差异。结果表明:幼龄林年均叶生物量为(1.1128±0.6286)kg,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分别比上一林龄增长5.0、1.7和2.5倍,但增长速率成熟林最大;幼龄林连年叶生物量为2.0133 kg,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分别增长6.1、4.7和3.0倍;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连年叶生物量分别是年均的182.54%、323.10%、436.21%和515.79%;年均和连年叶生物量建模14个,经检验模型显著。结论:年均和连年叶生物量与胸径、年龄和冠幅呈正相关,成熟林最大,但增幅呈减小趋势;连年叶生物量远大于年均生物量,差距逐年增大。
    • 郝可心; 肖辉杰; 辛智鸣; 王百田; 曹琪琪
    • 摘要: 为了解内蒙古河套灌区农田防护林内冻融期土壤水盐状况及运移规律,在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实测土壤水分、盐分、温度及相关气象数据,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体表层温度波动较大,随土层深度加深土体温度变化逐渐平缓。冻结期气温下降速率低于消融期气温回升速率,加之土壤温度变化的滞后性,冻结期比消融期长10天左右。季节性冻融冻结作用导致表层土壤含水量升高、深层含水量降低,消融解冻时期,土壤含水量逐渐降低。两侧林带农田边缘(0.3 H、4 H)土壤表层含水量相比农田内部(1 H、2 H、3 H)含水量低,近林带土壤含水率较小的现象随土层加深逐渐消失,在100 cm土层距离林带不同距离土壤含水率几乎没有差别。经过冻融过程土体盐分含量呈现增高态势,土壤冻结导致盐分在各个土层出现聚积,且不断积累,消融时融解层土壤盐分向地表汇聚,同时深层土壤出现一定程度盐分流失现象。近林带农田土壤盐分积聚程度强于远林带。土壤水盐运移基本呈显著相关,同时土壤盐分变异性大于土壤水分变异性,说明土壤盐分的运移过程更为复杂。研究结果揭示了冻融期防护林网内农田土壤水盐运移规律,为灌区防护林内农业发展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 杨国永
    • 摘要: 沙漠地区的防风固沙工作直接影响我国整体环境,故沙漠地区开展农田防护林建设尤为关键。文章总结了沙漠农田防护林的作用,阐述了农田防护林建设技术,介绍了三种防护林模式的特点及适宜条件,以及主要树种及造林技术,分析了当前农田防护林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更新改造技术措施建议,以期为提升农田防护林建设与更新水平提供参考。
    • 摘要: 3021万公顷三北工程有效庇护农田3021万公顷在东北、华北、黄河河套平原等农业产区,三北工程累计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区域性农田防护林165.6万公顷,有效防护农田3021.4万公顷,农田网化率达到44.1%。基本根除了危害农业生产的“三卦四种”现象,减轻了干热风、霜冻等灾害性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 刘峰
    • 摘要: 陕西省定边县地处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地,自然条件恶劣,常年遭受风沙侵袭,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影响。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定边县积极探索出深坑栽树法,因地制宜选择农田外围林带、生产道路林带和田间林带,加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促进当地农田生产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