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减值

减值

减值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491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2篇、专利文献39篇;相关期刊224种,包括商情、经济技术协作信息、财会学习等; 减值的相关文献由616位作者贡献,包括屈永平、戴华、朱春华等。

减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2 占比:92.06%

专利文献>

论文:39 占比:7.94%

总计:491篇

减值—发文趋势图

减值

-研究学者

  • 屈永平
  • 戴华
  • 朱春华
  • 李桂萍
  • 杨静
  • 赵春芳
  • 陈岳
  • B·J·特劳格贝尔
  • B·吕谢
  • M·S·柯蒂斯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纪天宇; 方书
    • 摘要: 2020年3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了关于商誉后续计量问题的最新讨论稿,其中支持摊销或减值的两股力量僵持不下,最终减值以两票的微弱优势“险胜”,但是该项结果仍旧不尽如人意,关于商誉后续计量问题的探讨仍在继续。本文从商誉的本质与内涵入手,对两种后续计量方法进行了理论上的对比分析,在介绍了摊销存续的各种理由后得出结论:商誉的摊销不应该被忽视,应考虑摊销与减值并存的方法。同时,对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优化提出建议。
    • 何佳伟
    • 摘要: 近年来,高估值、高溢价的行业并购事件层出不穷,高商誉所隐藏的泡沫风险也逐渐暴露,高商誉减值已成为公司的主要财务隐患。审计监督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合理识别和化解商誉风险。本文梳理了关于并购商誉减值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文献,回顾了相关研究,并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如何通过优化提升并购商誉减值来防范重大风险隐患进行了展望,为审计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 刘剑波
    • 摘要: 利用住宿业A股上市公司2021年审计报告,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特征及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关键审计事项未能反映公司最重要事项;2.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数量偏少;3.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趋同化;4.关键审计事项应对方面存在不足。本文从关键审计事项确认和披露两个方面给出了建议。最终得出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可以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目的,但目前披露还存在不足的结论。
    • 王雨
    • 摘要: 根据财政部、银保监会《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的通知》要求,理财产品应于2022年1月1日起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准则的实施,使得理财产品中的金融资产减值模型从已发生信用损失减值模型变更为具有前瞻性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对于理财产品会计核算而言,减值模型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新金融工具准则中减值模型的应用,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未来发展路径。
    • 朱王明
    •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成熟,我国制定了一套新的会计准则,以便使会计准则与国内的实际状况保持一致,使其符合实际的业务状况。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为了在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必须对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下应收账款减值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以降低财务系统的风险性,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更多动力。
    • 王宏宇; 王敏
    •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已逐步趋同,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就将商誉的后续处理由摊销法变为减值法,这一改变无疑为资本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自此以后,并购重组成为上市公司迅速提高自身竞争力、扩大企业规模的重要途径,由此导致的并购交易中"三高"问题也引起了会计学术界与实务界的一致关注.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以J公司为例,对上市公司商誉减值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对策.研究发现,初始确认商誉虚高、后期整合不到位、过分相信业绩承诺是上市公司发生商誉减值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本文从加强并购过程管理和重视监管层意见反馈两个角度提出相应对策.
    • 杨川
    • 摘要: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14年7月修订发布了第九号"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9),为实现准则持续全面趋同同时有效解决旧准则顺周期问题,我国财政部于2017年3月修订了金融工具相关准则,引入的预期损失模型彻底改变了减值计量方式和时间.文章以2019年江苏省内已上市的9家商业银行为例分析预期损失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有关建议.
    • 王宏宇; 王敏
    •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已逐步趋同,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就将商誉的后续处理由摊销法变为减值法,这一改变无疑为资本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自此以后,并购重组成为上市公司迅速提高自身竞争力、扩大企业规模的重要途径,由此导致的并购交易中“三高”问题也引起了会计学术界与实务界的一致关注。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以J公司为例,对上市公司商誉减值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对策。研究发现,初始确认商誉虚高、后期整合不到位、过分相信业绩承诺是上市公司发生商誉减值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本文从加强并购过程管理和重视监管层意见反馈两个角度提出相应对策。
    • 孙芳雄
    • 摘要: 财政部于2017年发布新金融工具准则,考虑到中小商业银行存在较多薄弱环节,结合宁波通商银行实施新金融工具准则项目的经验,重点阐述中小商业银行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的难点,并提出相应建议.与此同时,从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结果的角度对上市银行进行观察.在此基础上,分析新金融工具准则对中小商业银行和银行监管机构的影响.
    • 刘辉
    • 摘要: 当企业进行并购行为时,商誉作为一项无形资产的价值需要被计量.商誉的初始计量主要是按照企业所耗费的并购成本与目标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来进行入账.近年来,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企业间的并购也逐渐增多,商誉的泡沫化现象也使投资方遭受了严重损失,不仅使企业名誉受损还对其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从当前现行的会计准则下商誉减值与摊销等相关后续计量的角度出发,对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