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分封制

分封制

分封制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38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93052篇;相关期刊230种,包括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人文杂志、文史哲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明长陵营建600周年学术研讨会、2007四川省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等;分封制的相关文献由35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朝远、葛志毅、晁福林等。

分封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0 占比:0.4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3052 占比:99.59%

总计:93434篇

分封制—发文趋势图

分封制

-研究学者

  • 李朝远
  • 葛志毅
  • 晁福林
  • 汪高鑫
  • 冯辉
  • 刘凯华
  • 刘宝才
  • 刘建鑫
  • 刘敏
  • 厉如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张强
    • 摘要: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系统爬梳发现,周人在对殷商文化扬弃的基础上形成了为社会普遍认同的西周文化。“礼”“尊尊”和“亲亲”是西周文化遵循的一般原则;德治,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及分封制构成了西周文化的核心内容。周人对西周核心文化及价值观的认同,成为西周王朝稳定的基础。西周中后期,诸侯国内部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不同地域文化萌生、发展,直接导致了西周统一文化的异化,西周王朝丧失了维持其稳定与统一的思想基础,王朝的崩裂势成必然。
    • 武廷海; 郑伊辰
    • 摘要: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中国城市自诞生以来即表现出鲜明的体系特征。中国城市体系植根于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特质多样的自然地理基础,先后经历了城邑起源与地域化、分封制与邦国化、郡县制与层级化等阶段。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进,中国城市体系在统一多民族国家之抟成、广域空间之治理中起到了枢纽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面向未来,需要更加重视城市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依托城市体系来规划国土空间,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
    • 刘忠奎
    • 摘要: 分封制是周朝时期一项重要的地方管理制度,通过分封诸侯,周朝统治范围不断扩大,使周朝国祚名义上延续了八百余年,成为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朝代。在周朝分封对象中,王族子弟和功臣凭借与周天子的血缘关系和军功在周初获得大范围分封,“受(授)民受(授)疆土”。而前朝贵族之所以能够获得分封,原因主要有三:第一,政治上为周王树立榜样作用;第二,思想上周人信奉“灭国不绝祀”的原则;第三,军事上分化瓦解殷商残余势力。周初通过对前朝贵族的分封,有助于政权的平稳过渡,巩固了周朝对全国的有效统治,为周朝的持续性统治奠定了基础。
    • 黄锦前
    • 摘要: 将文献记载与考古资料互证,西周时期的晋、曾、鲁、燕诸国,分别为中原、南土、东土与北土的方伯.以宗法和分封为基础的方伯与核心区互为表里,周王朝通过方伯及核心区,有效地控制各地人力物力资源,发挥其在各地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主导地位和引领作用,成为王朝在各地的据点和堡垒,以拱卫周室.方伯制的实质,是以武力征服天下,以血缘为纽带管理四方.经过西周中晚期的发展演变,楚、齐、秦等异姓方伯取代鲁、曾等姬周同姓方伯,新的权力结构模式形成,导致西周瓦解与东周分裂.周代方伯发展演变的基本过程是鲁、曾等周初方伯渐趋衰亡,晋、楚、齐发展成为新的方伯,又与燕皆为秦所灭,简言之即"晋楚曾霸(伯),齐鲁燕灭".两周史实即方伯的建立、发展、演变、更替、争斗及消亡史.
    • 曹佩驰
    • 摘要: 西周时期,形成了一套以宗法制为内核的完整分封体系,在这套体系中,周天子与诸侯王之间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关系.然而在这套完备的体系下,周天子与诸侯王形成了一种固定关系.然而在这种诸侯王义务明确的体制下,这一王朝却以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和骊山之役的结局走向灭亡,实在值得思考其背后深层次的利益关系以及现实原因.
    • 宋超凡; 王大地
    • 摘要: 一、问题缘起讲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1课"西周的分封制"时,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利用教科书提供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西周分封制的基本情况,希望通过观察地图得出:分封诸侯的对象;同姓诸侯较多,在分布上同姓诸侯牵制异姓诸侯,这样有利于巩固统治;主要诸侯国包括齐、鲁、晋、楚等。看似不错的设计,真的培养了学生时空观念素养吗?如果培养了,那么达到了什么水平呢?
    • 宋鸿雁
    • 摘要: 由分封制走向郡县制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这种转变在战国时期即已经开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更是将郡县制推向全国。然而,这种巨大的制度转变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因素缠绕其中,其真正作为一项国策推行更是面临不小的阻力。笔者拟通过深入挖掘分析秦代实现统一后统治阶层关于实施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争论,以补充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知识信息。
    • 踪凡
    • 摘要: 汉景帝、汉武帝之世,正是中国历史由分封制走向郡县制的关键时期."七国之乱"爆发,迫使汉帝国寻找削弱诸侯王的有效途径.司马相如用当时流行的赋体创作了长篇巨制《天子游猎赋》(即《子虚上林赋》),歌颂汉天子对诸侯王的征服,歌颂汉帝国的统一、强大、文明和昌盛,反映了历史转折时期的面貌,因而甚得汉武帝青睐.司马相如因此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也成为赋体文学的代表作家,被后人尊为"赋圣".司马迁等人褒扬相如赋与《诗经》一样具有讽谏精神,扬雄等人却指责相如赋"劝百讽一",失去了讽谏之义,其实都没有领悟到《天子游猎赋》宏大的政治主题.
    • 吴德义; 陈昊
    • 摘要: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稽仿古制,推行分封,具有由朱家子孙共享富贵与藩屏皇室的双重目的.然而诸王大多顽劣不堪、为非作歹,为此,他采取了亲身说教、委任王府官教导、编纂训诫书籍等手段加以劝谕,但因缺乏强制性,这些手段效果有限.同时,由于诸王屡教不改及其对皇权的潜在威胁,朱元璋同样在实际限制藩王权力上用力颇勤.其一系列举措使得藩王部分人身自由遭到限制、部分法律权与人事权被收回、礼仪尊卑秩序被重新厘定、军事权发生一定程度萎缩.尽管如此,由于分封制与大一统中央集权背道而驰的特性及其实际限制藩王权力措施的缺陷,还是为尔后的靖难之役埋下了隐患.从长远来看,日益浩繁的宗室供给更是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进而成为明亡原因之一.
    • 孙凯(文/图)
    • 摘要: 明朝对皇族实行分封制,封在今天河南境内的有周、唐、赵、郑、伊、徽、秀、崇、汝、潞、福诸藩,较之他地,河南的王府最多。这些藩王就国以后,不仅在生前修盖豪华的王府,死后还要在封地附近修建规模宏大的寝园建筑。河南诸藩,尤以封在开封的周藩传国时间最久,宗人最繁,墓葬数量自然也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