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的相关文献在1954年到2022年内共计1370篇,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史、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54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20780篇;相关期刊718种,包括江汉论坛、文史哲、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10-19世纪中国制度变迁与社会演进”国际学术研讨会、清帝逊位与民国肇建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中央集权的相关文献由1313位作者贡献,包括唐宝民、杨荣国、余蔚等。

中央集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54 占比:6.11%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20780 占比:93.82%

总计:22149篇

中央集权—发文趋势图

中央集权

-研究学者

  • 唐宝民
  • 杨荣国
  • 余蔚
  • 刘会军
  • 卜宪群
  • 姚澄宇
  • 张继才
  • 易中天
  • 李治安
  • 王玉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史展
    • 摘要: 宣统二年冬清廷重议外官制期间,原本反对裁抑督抚的湖广总督瑞澂提出了逐渐裁撤督抚方案,并提议各省督抚联奏。在遭到督抚普遍反对后,瑞澂仍单独上奏。瑞澂方案并非一次性尽裁所有督抚,而是分三等裁撤:在近畿试裁总督,在腹地裁督留抚或改督为抚,在边地仍设总督且加重事权。身为总督的瑞澂提议裁撤督抚,有其自身的逻辑,即通过裁撤近畿督抚以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试图维护腹地督抚和加强边地总督的事权,是采取协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策略,以应对清末“内轻”与“外轻”之弊,继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 王丁诺
    • 摘要: 汉代存在归葬故土的习俗,官方会采取多种手段满足民众归葬的心理需求,但空间距离、经济消耗、政治局势等因素往往导致归葬难以实现,采用神秘主义手段便成为一种变通性的选择。对于汉代国家而言,一方面它会顺应民众的归葬意愿,但另一方面,诸如驱使刑徒劳动、赐大臣冢地、封拜王侯等一系列具体的行政管理举措,又强烈冲击着归葬习俗,体现了政治权力相对于民俗的强势地位。是否坚守归葬习俗亦可成为政治博弈的重要路径,汉代执政者对诸侯归葬的态度渐趋宽松,这个变化与两汉时期儒家文化的发展存在一定关联。
    • 雍容
    • 摘要: 卫字瓦当,直径15cm,边轮宽1.2cm,传世很多,大都出自汉长安城遗址。当面为一“卫”字,通常占满当面,字外有一周网纹。整个当面就写着一个厚重而醒目的“卫”字,字形就像一个拿着武器,穿着盗甲的卫士一般威风凛凛,杀气腾腾,不可侵犯之势。这种威严的瓦当的背后其实是王权的威严,是汉代封建中央集权大一统政治的体现,也是汉朝强大的军事力量的表现。
    • 叶芷甄
    • 摘要: 编钟是一种古老、庄严而神秘的大型打击乐器。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东周,编钟就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当王公贵族举行祭祀征伐的仪式或觥筹交错的盛宴时,就会“请出”编钟进行一场气势磅礴的演奏,以彰显主人尊贵的地位,令诸侯与士大夫们沉醉于代表奢靡和权力的编钟乐曲中。斗转星移,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走向了中央集权的秦汉王朝,编钟之音悄然而止。
    • 毛卫民; 王开平
    • 摘要: 铜器时代的发达程度对人类文明的早期特征产生了显著影响,以至西方出现了强大的奴隶社会和尖锐的阶级矛盾,而中国未出现奴隶社会和激烈的阶级矛盾。东周末期诸侯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争战不止,并带来了中国的统一。随后,以融合为特征的中华文明在发达铁器技术支撑下形成了强大的经济能力,进而在鲜有对外扩张战争的条件下以交流、融合的方式实现了巨大的中国版图和大一统的传统。中央集权专制帝国时期中国频发农民起义,激烈的阶级矛盾也推动着朝代的更替,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成为了社会的主要矛盾。积极逐利特征以及发达铁器技术所支撑的强大军力使西方文明得以借助战争手段不断对外扩张。在基督教广泛传播的范围内,非融合特征导致西方社会演变出了复杂的多政权共生体;由此西方社会不仅推行对非西方族群的征服和盘剥,而且国家和利益集团之间也频发战争。西方的中世纪鲜有农民起义,国家、民族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 任锋; 马猛猛
    • 摘要: “中央集权”概念在中国的输入及引发的论争可作为研究百年来中国政治学概念体系和主导性政治话语的典型案例。自输入以来,“中央集权”即被放置在多样化的政体论框架中加以理解,体现出两种不同的思想路径,一种将之放置在地方自治、专制、立宪等概念所构成的政治理论化进路之中,一种是将之作为社会历史分期某一特定阶段的历史化进路。“中央集权”概念在1904年后的政治改革和思想文化场域的兴起,乃是以清朝中央政府和地方督抚的权力斗争为背景,并在思想界关于国体、政体的论争中,同专制政体既相区别又深刻绑定在一起。因此与后来被视为普遍适用的历史政治概念不同,“中央集权”概念在兴起之初遭受了来自多方面的质疑和批判,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该概念的负面化印象以及“集中”概念的兴起。“中央集权”在中国的传播伴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继承与延续,同时相关的现代西方思想也不断地对中国传统国家治理的经验和学说进行冲击和重构。透过这一视角,我们可以于传统和现代之间展开更具深度的理论对话和观念重思,现代立国的历史政治解释也亟待由此开辟新的学术理路。
    • 魏泽华; 安丽娟; 张宾
    • 摘要: 封禅是古代帝王报功于天地、彰显正统的高等级祭祀活动,是统一中央集权王朝对古代各种山川的神圣祭祀和齐鲁地方祭祀传统进行整合而形成的祭祀活动。封禅的次数稀少,自秦始皇至宋真宗,共有六位帝王封禅,历次封禅大典规模宏大,影响深远。泰山作为唯一的封禅之地,拥有众多封禅遗迹,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名山的文化特质。
    • 高亚林
    • 摘要: 英国悠久的地方自治传统直接影响了十九世纪该国现代地方政府制度的形成,是英国现代国家建构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在现代国家建构中,英国的地方自治传统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建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建构过程中,使英国现代国家建构具有居民自治和地方政府双重责任的特色,同时也为英国国家建构带来整合危机、合法性危机和贯彻危机的挑战。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现代国家建构过程中要处理好地方自治的自律和活力之间的关系。
    • 张娜
    • 摘要: 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历史教学中涉及许多概念,对历史学科概念的多层次解读能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和历史现象的认识,提升对历史事实的深层探究和理解,探求感性知识背后隐藏的本质与思想,进而形成深度和精细化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 葛安新; VCG(图)
    • 摘要: 秦岭泽被天下,是毫无争议的“中央水塔”,源源不断地滋养着孕育无数华夏儿女的母亲河一一黄河与长江:秦岭和合南北,发端于此的两个大一统中央集权王朝一一秦与汉,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正统精神文化,使秦岭成为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发掘、保护、研究秦岭,不仅是为了继承先辈们的智慧精髓,尊重中华民族的历史根脉与精神追求,更是为了提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滋养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