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刚毅

刚毅

刚毅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08篇,主要集中在伦理学(道德哲学)、中国哲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思维与智慧、大众心理学、天风等; 刚毅的相关文献由88位作者贡献,包括贾熟村、吴志菲、贺严等。

刚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8 占比:100.00%

总计:108篇

刚毅—发文趋势图

刚毅

-研究学者

  • 贾熟村
  • 吴志菲
  • 贺严
  • 马忠文
  • Gina
  • 乔天明
  • 书林
  • 介子平
  • 伯镛
  • 侯耀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董伟
    • 摘要: 理学与心学继承以前的修养观,又采纳佛学与道家的一些观点与方法,形成了更加系统的修养论。在修身上,理学与心学的五位创始人程朱(程颢、程颐与朱熹为理学一系)陆王(陆九渊、王阳明为心学一系)都有一种勇猛精进的态度,因为修身要面对两个“强敌”——内在的精神困扰与外在流俗的压力,它们是如此强大,没有一种勇士的气概决然不可能“成人”,更不用说成贤为圣。
    • 马小丽
    • 摘要: 金行人俗称“三薄”(眼皮薄、唇薄、手背薄),往往体格魁梧、高而不肥,面白额宽,脸上仿佛写满“刚毅”和“权威”。有的金行人神情会比较寡淡,容易让人产生距离感,整体给人神清聪慧、声音悦耳的印象。性格刚毅,气质威严金行人,《周易》中称其为乾卦人,“乾为君”“乾为父”“乾为首”,金行人具有高支配力,天生具有领导者的素质,富有远见,稳重自持,组织力强。
    • 赵云桥; 刘泽宏; 许晓宇(图); 刘世瑞(图)
    • 摘要: 初春清晨,微风拂面。第77集团军某旅机场上,传来阵阵嘹亮的口号声。驻足观看,原来迎面跑来一群肩扛“一道拐”的年轻战士,一张张稚嫩的面庞被朝阳暖辉映照得分外刚毅
    • 贺飞
    • 摘要: 教育部一则"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答复的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刚毅品格"的培育再次成为时下教育的热点话题.从"常规教育养习惯""生命教育筑根基""系列行走练意志""阳光体育健身心"四个方面的活动课程来涵养学生刚毅之品格.
    • 胡晓珊
    • 摘要: 对学生进行诚实、言行一致的品质教育,是基本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教育和影响学生讲真话、讲实话.在整个真实气氛的教育过程中培养诚实的人.现实生活中有崇高、美好的东西,学生既能在观察中思考,又能在思考中观察.教育工作者必须敢于讲真话,理直气壮地引导学生分辨真假,崇尚真善美.在进行诚实品质教育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言行一致是人的道德品质的核心.
    • 江南布衣
    • 摘要: 咸丰皇帝临终托孤的八大臣中刚毅排在首位,可惜不久就被慈禧送上断头台了,后人总结这场悲剧时,认为刚毅之所以失败与其刚愎自用的性格不无关系。这位朝廷重臣不光刚愎自用,而且学识浅薄,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念白字,出尽洋相,招人耻笑。旧时犯人病死狱中称"庾死",沿袭已久。刚毅出任刑部尚书时,自以为是的将呈报公文的"庾死"改成"瘦死",还当众训斥主管官员不通文墨白字连篇,成为刑部典藏笑柄。
    • 郑小悠
    • 摘要: 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里,刚毅、赵舒翘是庚子主战派在清廷中枢的最重要代表,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他们仍然活跃在旧式行政领域,是传统技术官僚在晚清的余绪.二人均起自寒微,凭借个人努力,在法律知识主导权力运作的刑部获得快速升迁,继而外升内调,在甲午、庚子之间先后入枢.这样的出身背景、仕宦经验、性格作风,塑造了他们勤于吏干而昧于大局的思想认同,最终迷失于激烈的权力斗争,成为庚子"祸首".刚、赵等庚子主战派的认同悲剧,酝酿于鸦片战争后民族主义与近代化追求的相互角力之中,前者始终在道义上占据上风,戊戌以后沦为权力的木偶,汇入民粹主义的洪流.而随着庚、辛之后主流舆论的彻底转向,庚子主战派冥顽保守的历史形象也被日益固化,其在传统领域的治绩不再为人关注.
    • 周亦清
    • 摘要: 东汉社会动荡不安,儒学渐渐式微,处于社会下层的百姓和失意的文人,对现实萌发了种种不满,出现"不平则鸣".不同创作主体分别写下血性决绝的乐府诗和温柔敦厚的古诗,展现了时代精神.民间乐府诗有决绝美,正如刚烈的男子;文人古诗有含蓄美,正如温柔敦厚的女子.它们分别体现着中国文化中阳刚与阴柔之美,承载了文学的艺术魅力.
    • 彭陈辰
    • 摘要: 每块儿美玉的问世都源于对璞玉的打磨和雕琢,玉不琢不成器,将璞玉雕琢成美玉的过程,亦诠释了人生不平凡的成长历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