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剩余储量

剩余储量

剩余储量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工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0034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石油天然气学报、采矿技术、石油地质科技动态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0全国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技术交流研讨会、2007年油藏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技术应用研讨会、1999年全国矿山测量学术会议等;剩余储量的相关文献由19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勇、孟德伟、崔大庆等。

剩余储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 占比:0.83%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0034 占比:99.12%

总计:10123篇

剩余储量—发文趋势图

剩余储量

-研究学者

  • 刘勇
  • 孟德伟
  • 崔大庆
  • 谭国华
  • 郭智
  • 冀光
  • 刘志霞
  • 刘桂玲
  • 吴建发
  • 孙守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承丽; 阮国良; 孙铎; 刘灏亮
    • 摘要: 针对G区块目前含水率较高、采收率低、剩余油储量大、水驱开发难度大的问题,下一步将采用聚合物驱挖潜剩余油。考虑梯次降浓段塞组合聚驱的方式,使用700万相对分子质量抗盐聚合物和2500万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进行交替注入,设计3种不同段塞组合聚驱方案,预测并对比不同方案聚驱效果。根据数值模拟结果,优选出方案2为合理聚驱方案,与常规水驱相比,提高采收率8.41%,累积增油3.794×10^(5)t,经济效益最好。研究结果为G区块聚合物驱方案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保障,更好地指导矿场聚合物驱试验的实施。
    • 张宵野
    • 摘要: 徐深1区块因为开发较早,压力下降快,产能接替难度逐年加大,需要进一步寻找有效开发的储层,对已投产井进行剩余潜力挖潜,是一个有效的增产措施。将岩性、岩相识别、储层流体评价、产能评价相结合,建立储层评价标准,提供了老井单井挖潜措施,建立了一套营城组深层储层和气藏综合评价技术。该技术在徐深1井区对63老井进行了梳理,结合2013年以来已经采取的措施和套管情况,提出了5口井单井挖潜建议,预测日产气达到34.0×10^(4)m^(3),进一步完善了录井综合研究技术体系,为气藏的深度挖潜开发奠定了基础。
    • 胡浩; 周鸿; 隆辉; 凡田友; 吴洪波; 伍亚; 汪敏; 杨通水
    • 摘要: 四川盆地W气田历经50余年的勘探开发,剩余地质储量大、开发潜力大,然而,气藏整体出水制约了气藏后续有效开发,导致目前采出程度仅为36.6%。为最大限度地挖潜已开发后期老气田剩余潜力,提高气藏的最终采收率,提出“以水找气,变废为宝”的思路,系统梳理了震旦系气藏的天然气和地层水组分,针对天然气组分进行提氦,地层水提炼贵金属离子,综合利用热能,以此来实现气藏的整体有效动用。研究结果表明:①W气田天然气中氦气含量占0.20%~0.35%,是氦气工业开采限值的4~7倍(0.05%),氦气储量约为0.8×10^(8)m^(3)。氦气资源非常可观,为国内大型富氦气田之一;②气田水中锂、溴等微量元素资源丰富,其中锂含量是工业开采值的2~3倍,溴含量是工业开采值的2~4倍;③气田水温度可达到90°C,以5000 m^(3)/d的产量规模计算,年可利用热量3.47×10^(11)kJ,节约标煤1.18×10^(4)t。通过对W气田震旦系气藏的综合利用实例分析,结合新能源有效开发与利用,为其他开发后期气田提高采收率及潜力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 王继平; 张城玮; 李建阳; 李娅; 李小锋; 刘平; 陆佳春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的天然气储量规模和年产气量目前都位居全国第一.为了进一步延长该气田致密砂岩气藏的稳产时间、提高气藏采收率,总结了该气田致密砂岩气开发过程中所取得的地质与气藏工程认识,梳理了影响气田持续稳产的难点问题,提出了该气田致密砂岩气藏下一步的开发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有效砂体规模、储层物性、含气性等都具有强非均质性特征,并且局部气水关系复杂;②不同区域气井产量、累计产气量、产量递减率等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气藏采收率受储层品质和开发井网的影响大;③优质储层储量动用程度高、储量劣质化趋势明显、剩余储量碎片化现象严重,导致该气田致密砂岩气藏稳产难度大;④为了实现该气田的长期稳产,针对致密砂岩气藏强非均质性的特征,需要进一步推广"基础井组+基础井网+差异化加密"的井网部署策略,持续推进动/静态分析相结合的储层精细描述技术和混合井型部署技术,运用老井查层补孔、侧钻水平井及重复改造等手段提高储量动用程度,配合地质工程一体化改造工艺技术提升储层改造的有效性,采用智能化和水平井高效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提升气田精细化管理水平,并且尽早推广"负压"开采技术,以恢复濒临废弃井的生产能力;⑤寻求必要的财税政策支持是实现致密气资源充分利用的重要保障.
    • 南雪芬; 朱振文; 于富美; 房金伟; 李东林; 李国良; 高磊
    • 摘要: 随着苏里格气田勘探开发不断深入,储量动用程度越来越高,天然气富集区提高采收率成为气藏稳产的重要技术手段.由于剩余气分布零散,特别是在河流相致密砂岩气藏中,储集层具有砂体纵横向变化快、物性差异大、气水关系复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原复合砂体研究已不能满足气田开发要求.为此,基于苏里格气田苏20区块特点,综合运用单一河道砂体识别、叠置泛河道砂体定量化解析、主河道方向预测、辫状河心滩空间解析、有效砂体定量表征及密井网区砂体精细解剖等方法,开展苏20区块河道砂体刻画技术研究,夯实精细地质研究基础,确定剩余气分布特征,并实施富集区井网优化,从而实现区块高效开发.
    • 李浩楠
    • 摘要: 以新疆油田莫索湾气田A井区带底水的凝析气藏为例,研究目前地层的剩余气分布情况,为指导后续开发提高单井采收率提出了地质工程一体化的研究方法.在有效认识储层层面构造、断层构造以及沉积相分布的基础上,进行了储层参数的测井解释计算,准确预测了孔渗饱等属性的三维模型;通过储层流体的实验数据,拟合符合地下情况的流体模型,得到了状态方程和闪蒸计算方法;应用完井参数资料和生产历史资料,拟合产气量和产油量,且拟合精度满足工程需求;最后模拟计算了储层剩余气分布,评价了剩余储量开发潜力,研究区剩余储量主要集中在构造高部位,东西两边也有明显的分布,为后续老井补层打孔,优化新井部署提供有力依据.从模拟结果上发现,该区东南部的断裂对地层流体的流动和分布存在很大影响,不是以前认为的封闭边界,而是纵向上沟通了多个层系.地质工程一体化方法有助于重新认识储层构造,且能够快速修正模型,为进一步优化开发效果,提高单井产能奠定基础.上述方法在凝析气藏高效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李晶琳
    • 摘要: 自然资齒鈿1月11日发布公告,2020年全国共有301家矿山通过遴选,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我省有6家矿山获评。自然资源部2020年5月发文启动2020年度绿色矿山遴选工作。遴选范围为,持有效采矿许可证且正常运营的独立矿山(含油气类),近3年内未受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部门处罚或受到处罚但整改到位的;遴选期间,未被列入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异常名录;矿区范围未涉及各类自然保护地;矿山剩余储量可采年限应不少于3年。
    • 摘要: 为做好绿色矿山遴选工作,近日,自然资源部印发《绿色矿山评价指标》和《绿色矿山遴选第三方评估工作要求》,对评价指标标准进行了统一,并对第三方评估工作进行了规范。《绿色矿山评价指标》明确了绿色矿山遴选的先决条件:《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安全许可证》证照合法有效;近3年内未受行政处罚且未发生过重大安全、环保事故;未被列入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系统异常名录;矿山正常运营,且剩余储量可采年限不少于3年;矿区范围未涉及各类自然保护地。
    • 冀光; 贾爱林; 孟德伟; 郭智; 王国亭; 程立华; 赵昕
    • 摘要: 以致密气采收率影响因素及储集层地质特征分析为基础,从剩余气成因角度对苏里格气田已开发区致密气剩余储量进行分类,估算不同类型剩余气储量,并提出相应提高采收率技术对策.苏里格气田致密气剩余储量可划分为4类:井网未控制型、水平井漏失型、射孔不完善型和复合砂体内阻流带型,其中,井网未控制型和复合砂体内阻流带型井间未动用剩余气是气田挖潜提高采收率的主体,井网加密调整是主要手段.综合考虑储集层地质特征、生产动态响应和经济效益要求,建立定量地质模型法、动态泄气范围法、产量干扰率法、经济技术指标评价法4种直井井网加密技术,以及直井与水平井联合井网优化设计方法,论证气田富集区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合理井网密度为4口/km2,可将采收率由当前的32%提高到50%左右.同时针对层间未动用型剩余储量形成老井挖潜、新井工艺技术优化、合理生产制度优化、排水采气、降低废弃产量5种提高采收率配套技术,可在井网加密的基础上再提高采收率5%左右.研究成果为苏里格气田230×108 m3/a规模长期稳产及长庆气区上产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