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半月板切除术

半月板切除术

半月板切除术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9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253940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医疗装备、中国综合临床、浙江临床医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 等;半月板切除术的相关文献由230位作者贡献,包括丁健、孔颖、张元民等。

半月板切除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2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53940 占比:99.99%

总计:1254033篇

半月板切除术—发文趋势图

半月板切除术

-研究学者

  • 丁健
  • 孔颖
  • 张元民
  • 张娟
  • 张柳
  • 张玉革
  • 戴力扬
  • 李强
  • 李炳亮
  • 李荃利

半月板切除术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曹慧灵; 徐丽华; 蒋蓉娟; 王棣馨; 孙燕; 朱波
    •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神经阻滞方式对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9月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的8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股神经阻滞,观察组采取收肌管阻滞。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相关指标(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及阻滞成功率),手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和股四头肌肌力,术后疼痛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阻滞成功率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穿刺前10min、术毕,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6h,两组患者的股四头肌肌力均显著低于穿刺前10min(P<0.05),且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静息状态、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神经阻滞方式对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患者均有较好的阻滞效果,但收肌管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更佳,且对患者的股四头肌肌力影响更小。
    • 俎垚(译)
    • 摘要: 关节镜下部分半月板切除术为全球最常见骨科手术。在患有慢性退行性半月板撕裂的中老年患者中,多项研究表明半月板部分切除术与非手术治疗相比没有好处。本研究探讨关节镜下部分半月板切除术对创伤性半月板撕裂年轻患者的疗效是否优于物理治疗。创伤性半月板撕裂研究:关节镜下切除与康复(STARR)的纳入标准:18~45岁;近期有创伤性、单侧半月板撕裂;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张力天
    • 摘要: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与半月板成形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效果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n=41)与对照组(n=49),两组患者均采用关节镜进行诊治,其中研究组患者所用术式为半月板成形术,而对照组患者所用术式为半月板切除术.治疗6 m后,采用Lysholm评分比较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比较患者疼痛程度,采用Ikeuchi评分比较患者疗效,并记录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总有效率及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内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更适合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可以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且并发症的发病率低.
    • 刘尧
    • 摘要: 目的:评价对半月板损伤患者使用关节镜治疗的效果.方法:于2018年12月到2020年7月开展研究,将该阶段在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半月板损伤患者纳入到研究中,共计84例,以随机抽签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均分成样本量一致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关节镜修复术、半月板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进行对比,提示实验组患者更高;对比手术前,两组患者手术3个月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增加,且增加幅度比照,实验组患者更大;均存在很大差异(P﹤0.05).结论:对半月板损伤患者使用关节镜治疗具有理想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广泛应用.
    • 周慧文; 徐永胜; 包呼日查; 魏宝刚; 齐岩松; 吴海贺; 吕飞; 张鹏飞; 胡永恒
    •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与保守治疗对退行性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损伤(MMPRTs)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退行性MMPRTs患者,排除Kellgren-Lawrence分级(K-L分级)4级、非单纯性MMPRTs以及随访期不足5年患者.最终纳入53例(45~65岁),其中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组26例,保守治疗27例.经5年随访后,根据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K-L分级,以及直至末次随访为止接受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TKA)的比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成形组中临床疗效欠佳患者的影响因素.术前术后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组内各项风险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关节生存率比较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 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后26例患者随访5年以上,平均(7.6±2.3)年.末次随访平均IKDC评分为(58.7±12.4)分,平均Lysholm评分为(63.9±21.5)分,且34.6%(9/26)患者在末次随访时膝骨关节炎发生不同程度进展(K-L分级≥Ⅱ级),其中30.8%(8/26)患者在术后5年内接受了TKA手术.成形组与保守组相比,术后IKDC评分,Lysholm评分、K-L分级,以及接受TKA手术治疗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接受成形术的患者中,女性患者最终的IKDC评分为(48.5±16.2)、男性为(58.2±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比值比(OR)=1.351,95%置信区间(CI)(1.062,2.003),P=0.029]、BMI较高[OR=0.143,95%CI(0.016,1.283),P=0.022]、膝内翻[OR=2.003,95%CI(1.131,6.461),P=0.035]、术前K-L分级[OR=2.051,95%CI(1.272,5.314),P=0.003]与半月板外凸[OR=0.105,95%CI(0.011,1.051),P=0.045]等多因素与末次随访时骨关节炎进展存在相关性.结论 单纯行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MMPRTs相比保守治疗而言不能有效延缓骨关节炎进展,女性、BMI增高、膝内翻以及半月板外凸这些风险因素与其预后不良有关.
    • 俞益
    •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临床疗效,探寻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理想治疗方式.方法 对2010年9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非创伤性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手术治疗.其中行内侧半月板切除术的17例为半月板切除组;单纯行内侧半月板后根部修复的21例为单纯修复组;行内侧半月板后根部修复+内侧关节松解的22例为松解修复组.60例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以上,对3组患者术后主观临床症状及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3组术后3月Lysholm及IKDC评分均较术前均显著高(P0.05);术后12个月松解修复组及单纯修复组Lysholm评分均优于半月板切除组(P0.05);术后12月松解修复组的IKDC评分优于其余两组(P<0.05);术后12月单纯修复组的IKDC评分优于半月板切除组(P<0.05).结论 经胫骨隧道内侧半月板后根部重建术作为内侧半月板后根部修复治疗的手术方式之一可长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术中行内侧副韧带及关节囊松解术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 严春花; 李红英; 张丽霞
    • 摘要: 目的 分析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后应用中医特色护理加常规护理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9年1—12月在该院行关节镜半月板切除术的68例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于对照组前提下加以中医特色护理)各34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膝关节功能、疼痛及焦虑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为(70.32±5.69)分,高于对照组(63.45±6.28)分,疼痛以及焦虑评分分别为(2.35±0.70)分、(35.68±5.14)分,低于对照组(3.86±1.02)分、(45.12±5.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7、7.117、7.412,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06%,高于对照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0,P<0.05).结论 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后应用中医特色护理加常规护理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减轻其疼痛度,缓解其焦虑情绪,提升其满意度,值得采用.
    • 蔡莉丹; 李强; 杨宗华; 李萌; 黄欢; 李建锋
    • 摘要: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效果及其对Lysholm评分、关节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半月板切除术组(n=30)和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组(n=30),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半月板切除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组VAS评分低于半月板切除术组,而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半月板切除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组稳定性、行走距离、膝关节恢复总评分高于半月板切除术组,伸直障碍、屈膝障碍评分低于半月板切除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行走辅助、渗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期间两组均未有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可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关节生理功能,疗效较好.
    • 汤海峰; 许志通; 林金丁; 孙炜俊
    • 摘要: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与半月板切除术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在关节镜下实施手术,对照组行半月板切除术,试验组行半月板成形术,随访至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生命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3个月,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半月板损伤患者中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的治疗效果确切,利于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 倪富律
    • 摘要: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对患者疾病相关指标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86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术前与术后3个月血清骨钙素(BGP)、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水平及术前与术后2周、术后6个月Lysholm、IKDC、ADL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恢复优良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血清IGF-I、MMP-1及BG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2周与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Lysholm、IKDC及ADL评分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且术后2周和术后6个月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形成术与半月板切除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疗效相当,但前者的远期疗效更为理想,可有效降低血清IGF-I、MMP-1及BGP水平,有利于恢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与生活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