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M2型丙酮酸激酶

M2型丙酮酸激酶

M2型丙酮酸激酶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67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篇、专利文献1337996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中国病案、基础医学与临床、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等; M2型丙酮酸激酶的相关文献由271位作者贡献,包括邹晓平、陈敏、唐勇等。

M2型丙酮酸激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37996 占比:99.99%

总计:1338063篇

M2型丙酮酸激酶—发文趋势图

M2型丙酮酸激酶

-研究学者

  • 邹晓平
  • 陈敏
  • 唐勇
  • 张丹
  • 张晓琦
  • 徐明静
  • 徐飞鹏
  • 曲颜丽
  • 朱珠
  • 杨燕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田雅静; 曹鑫; 段程伟; 王晓乐; 华玲艳; 宋愈
    • 摘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一种糖尿病中最常见的高度特异性微血管并发症,是全球20~65岁人群视力障碍和失明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内微血管的异常及新生血管的形成。糖酵解过程是从葡萄糖分解开始到丙酮酸生成的过程,可以为机体迅速提供能量,内皮细胞多数通过糖酵解产生的ATP来维持其功能,包括维持紧密连接和屏障作用。丙酮酸激酶(PK)的M2亚型(PKM2)作为糖酵解的关键酶,在机体的大多数组织中均有表达。内皮细胞和光感受器细胞作为视网膜中的重要细胞成分,在D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PKM2通过代谢和非代谢方式调节内皮细胞和光感受器的功能,在DR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重点通过内皮细胞和光感受器细胞两个方面来综述PKM2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研究进展,从而为DR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 李朵; 肖迪; 楚菲依; 杨小平
    • 摘要: 肿瘤细胞的新陈代谢与正常细胞有较大差异,肿瘤的可塑性强是导致靶向肿瘤代谢治疗研究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丙酮酸激酶是细胞糖酵解通路的关键酶,可催化磷酸烯醇丙酮酸转化为丙酮酸并产生三磷酸腺苷。M2型丙酮酸激酶(PKM2)可以通过增强Warburg效应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合成代谢,还能够进入细胞核内作为共转录因子和蛋白激酶调节基因转录,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PKM2在Warburg效应、合成代谢和肿瘤微环境方面的新突破,并简要介绍了PKM2的非代谢功能以及PKM2靶向小分子药物临床转化的最新进展,以期为治疗肿瘤提供新的思路。
    • 孟雨; 李燕京; 白玉贤
    • 摘要: 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作为糖酵解的关键酶之一,可以编码四个不同亚型的基因,其中M2型丙酮酸激酶(PKM2)主要表达在正常人类胚胎发育中,和组织修复、再生密切相关,随着研究的深入,PKM2在肿瘤组织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PKM2除了代谢作用外,还可以通过PKM2抑制剂和激活剂变构调节四聚体和二聚体,二聚体状态的PKM2可以调节细胞核中的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本文综述了PKM2表达调控,重点介绍了PKM2非代谢功能及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 周闯; 陆旭; 宋盛平; 于龙; 叶建文; 翟文龙
    • 摘要: 目的 检测M2-型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M2,PKM2)在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KM2对ICC细胞增殖及上皮间质化(EMT)的影响.方法 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ICC组织中PKM2的表达,慢病毒载体介导的RNA干扰PKM2的表达,观察其对ICC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及EMT相关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 RT-PCR结果显示,PKM2在ICC组织中高表达(P<0.05).体外实验显示,PKM2基因沉默在体外抑制了IC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PKM2-RNAi转染组细胞克隆形成数(152±9.63)显著低于空白组(351.5±17.6)及对照组(333.1±21.3)(P<0.05).转染组的侵袭能力明显低于空载(Mock)及对照组(Control)组,发生迁移的细胞数分别为(96.0±7.1)、(185.5±11.3)、(197.1±17.2)(P<0.05).其具体机制是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传导,进而抑制EMT相关通路.结论 胆管癌组织中PKM2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KM2可通过Wnt/β-catenin信号调节EMT,进而调控ICC细胞侵袭的能力.
    • 张磊; 杨琳; 王宏彬; 周怡
    • 摘要: 目的 检测M2型丙酮酸激酶(PKM2)蛋白在克罗恩病(CD)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究其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就诊的126例C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CD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接受结直肠镜检查并切除肠息肉组织的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D组织和息肉组织中PKM2蛋白表达水平,分析PKM2蛋白表达水平与C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CD组PKM2蛋白表达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患者PKM2蛋白表达水平与CD简化内镜评分(SES-CD)呈负相关(P<0.05).预后不良的CD患者PKM2蛋白表达水平低于预后良好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疾病行为、肛周病变和PKM2蛋白表达水平与CD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P<0.05).结论 CD患者PKM2蛋白表达水平越低提示其病情越严重.检测CD组织中PKM2蛋白表达水平有助于评估C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
    • 罗丽娜; 牟大英; 龚乾涛; 刘茂永
    • 摘要: 目的 探讨人源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2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宫颈癌细胞上皮细胞间质化(EMT)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10 ng/ml TGF-β1培养,诱导宫颈癌细胞EMT.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评估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通过划痕实验评估细胞迁移.Western印迹检测E-钙黏蛋白、波形蛋白、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蜗牛家族转录抑制因子(SNAIL)2、p-p70s6k和M2型丙酮酸激酶(PKM2).结果 TGF-β1组E-cadherin表达水平较PBS组明显下降,而波形蛋白表达较PBS组明显升高(均P0.05).TIMP2+TGF-β1组E-cadherin水平显著高于TGF-β1组,而STAT3,SNAIL2,Vimentin水平均显著低于TGF-β 组(P<0.05).同时TIMP2+TGF-β1组p70s6k和PKM2水平均显著低于TGF-β1组(P<0.05).与TGF-β1组比较,TIMP2+TGF-β1组HeLa细胞形成纺锤体和成纤维细胞形态程度低.结论 人源TIMP2处理通过抑制mTOR/p70s6k信号传导从而下调PKM2表达,阻断宫颈癌中TGF-β1诱导的EMT过程.
    • 李玲; 何霞; 周自城; 高晓玉
    • 摘要: 目的:探究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CARD9)、M2型丙酮酸激酶(PKM2)、趋化因子样因子超家族成员6(CMTM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接诊的79例乳腺癌患者研究对象.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中CARD9、PKM2、CMTM6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中CARD9、PKM2、CMTM6表达情况.分析CARD9、PKM2、CMTM6表达与乳腺癌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CARD9、PKM2、CMTM6表达较高(P<0.05).与高中分化程度、无淋巴结转移、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相比,低分化程度、有淋巴结转移、Ⅲ~Ⅳ期乳腺癌患者CARD9、PKM2、CMTM6表达较高(P<0.05).CARD9、PKM2、CMTM6之间相关性分析显示CARD9、PKM2之间正相关(r=0.257,P=0.022);CARD9、CMTM6之间正相关(r=0.260,P=0.021);PKM2、CMTM6之间正相关(r=0.254,P=0.024).与CARD9、PKM2、CMTM6单项相比,三者联合对乳腺癌的预测价值较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ARD9、PKM2、CMTM6在乳腺癌组织中呈异常高表达且CARD9、PKM2、CMTM6呈线性正相关,与患者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三项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预测价值较高.
    • 吴洪銮; 安宁; 陈小翠; 庞浩文; 杨陈; 刘华锋
    • 摘要: 目的 探讨M2型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M2,PKM2)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外基质分泌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TGF-β1刺激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human kidney cell 2)细胞构建体外纤维化细胞模型.采用PKM2变构剂TEPP-46和抑制剂紫草素(Shikonin)抑制二聚体PKM2功能.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外基质蛋白纤连蛋白和胶原I以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利用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1的表达情况.结果 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显示,TGF-β1处理显著提高HK-2细胞内二聚体PKM2的表达.加用PKM2变构剂TEPP-46或抑制剂Shikonin,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HK-2细胞外基质蛋白纤连蛋白和胶原I以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此外,TEPP-46或Shikonin均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HK-2细胞G1周期阻滞以及周期抑制蛋白p21的表达.结论 二聚体PKM2促进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G1周期阻滞和细胞外基质分泌;抑制二聚体PKM2功能有望成为延缓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新策略.
    • 徐明静; 芦东徽; 高世乐; 马欢; 方向; 钱立庭
    • 摘要: 目的 探究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中M2型丙酮酸激酶(PKM2)、环氧合酶2(COX2)及凋亡蛋白抑制因子(IAPs)的表达及其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05例,经肝脏穿刺活检采集肝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癌组织中PKM2、COX2及IAPs家族[X关联凋亡抑制因子(XIAP)、细胞内凋亡抑制蛋白1(cIAP-1)]蛋白的表达,比较不同放疗效果和敏感性患者癌组织中PKM2、COX2、XIAP及cIAP-1蛋白表达的差异,并分析上述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105例患者肝癌组织中PKM2、COX2、XIAP及cIAP-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90%、74.28%、85.71%及82.86%;COX2、XIAP蛋白阳性表达者治疗有效率与阴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敏感患者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肿瘤直径、肝癌组织中PKM2、COX2、XIAP及cIAP-1蛋白表达情况与放疗不敏感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临床分期、低分化程度、COX2、XIAP阳性表达是患者放疗不敏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XIAP阳性表达者复发率和转移率与阴性表达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中PKM2、COX2、XI-AP及cIAP-1阳性率高,其中COX2、XIAP蛋白表达与患者放疗效果、敏感性密切相关,XIAP蛋白表达还与患者复发转移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