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历史地理

历史地理

历史地理的相关文献在1953年到2022年内共计1281篇,主要集中在地理、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11篇、会议论文70篇、专利文献13472篇;相关期刊689种,包括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岭南文史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2015丝绸之路与泾川文化学术研讨会、全国高校“中国地理教学研究会”第七次会议、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四届年会等;历史地理的相关文献由1198位作者贡献,包括司徒尚纪、葛剑雄、唐晓峰等。

历史地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11 占比:8.21%

会议论文>

论文:70 占比:0.47%

专利文献>

论文:13472 占比:91.32%

总计:14753篇

历史地理—发文趋势图

历史地理

-研究学者

  • 司徒尚纪
  • 葛剑雄
  • 唐晓峰
  • 徐少华
  • 王守春
  • 马强
  • 邹逸麟
  • 李并成
  • 谭其骧
  • 韩光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海峰
    • 摘要: 萨尔图最早的名称记载于清代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的《内蒙古六盟套西二旗察哈尔》的政区地图上,可以确定为蒙语。结合各类资料,尤其是东清铁路开通后沿线各站的命名规律,参照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人所绘地图标注、蒙语、俄语、日语相关单词以及萨尔图地区历史地理地貌和物产分析等,萨尔图极有可能是蒙语“碱厂”“产碱之地”的意思。
    • 钱婷婷
    • 摘要: 《族群空间与地域环境——中国古代巴人的历史地理与生态人类学考察》是一部结合历史地理学和生态人类学的视角研究中国古代巴人族群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过程以及巴人的生态环境及其变迁的新著。该书是以纯史料分析的传统文史学科引入人类学等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的创新,是研究范式的新突破。巴人作为一个曾广泛活跃在西南地区的重要族群,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过突出贡献,在中华民族交往交流史上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巴人研究对于巴蜀文明、巴渝文化、土家族历史、西南民族史,乃至中华民族历史的形成过程都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 唐智慧
    • 摘要: 逍遥津公园是三国时期吴魏间著名的逍遥津之战遗址,它取名于庄子的《逍遥游》,古为淝水的渡口。逍遥津经历几次易名到如今成为合肥市地标景点,现园内有逍遥阁、飞骑桥、张辽墓等文物遗迹,仍有三国遗风,流传着“张辽威震逍遥津”的佳话。其中园内罕见有张辽“一园两墓”,据学者推测应为衣冠冢,学术界对于张辽墓仍然有争议,其中“扬州说”可能性较大。如今,历史遗迹与现代园区如何规划成为政府关注重点,目前公园闭园修缮,旨在打造多功能城市综合性公园。
    • 程秀金
    • 摘要: 2019—2020年新疆史研究蓬勃发展。在全国的区域史研究之中,新疆(西域)史享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备受学界的瞩目,显示出新疆(西域)研究在全国的影响力。研究史料拓宽到史书、档案、(佛经和图经)写本、文书、图志、报刊、信札、墓志、族谱、纪行、游记、方志、墓志、砖志、报刊、民间传说、口述史等文本。学者们越来越关注多语种文献,尤其是重视英文、俄文、德文等外文文献,以及藏文、满文、于阗文、粟特文、回鹘文等少数民族语文资料。新疆史研究在选题上继续侧重于政治史、历史地理及文献学。政治史的重点是行政管辖、朝贡宗藩与域外关系等方面。历史地理领域注重地名考证和交通路线,城市地理研究成果颇丰。不过总体而言,对于环境生态及教育领域关注不足。
    • 钟舸; 何潇
    • 摘要: 清河是北京湾盆地平原与西山的交接点,是城市发展的边缘地带。也正是华北平原北端与山地交接、控钥通向山西和北方草原交通要冲的地理区位特点,造就了北京地区在政治军事方面的重要性和北京元明清都城,并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清河与北京自然水系的形成与演变密切相关,成为北京城市选址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清河的历史地理演变,以及因之兴衰的旗营、庙宇、乡村等遗存和文化,不仅可以更好地认知北京城市历史、探索三山五园遗产保护问题,更可以洞见未来这一地区发展的内在逻辑,为新时期海淀山前山后交接地带的生态保护与城乡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吴夏平
    • 摘要: 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杂传”性质,是后世“桃源”意象生成的基础。初唐对其认识主要是幽美之境和避隐之地。王维《桃源行》首次以“桃源”命篇,其后刘禹锡、韩愈等人均有以此为题之作。这些诗歌叙事略有不同,但整体上以仙事为中心。大历年间,武陵桃花观道童白日升仙,其后诗中仙事与道童故事合流,形成桃源神仙说一脉。《武陵记》和《武陵图经》作为地志,记述桃源较客观理性,但亦有尚异特点。桃源图则是对桃源的图像表达,是诗歌文本的图像再现,故以仙事为主。从刘禹锡和韩愈等事例,可知文学地理与历史地理中的桃源虽存在差异,但又往往统一在诗人意识中。据此可深掘“桃源”在空间和场域方面的地理批评意义,亦可深入理解文学与历史之间复杂的联动关系。
    • 闫文宇
    • 摘要: 新疆吉木萨尔县在汉代的时候,曾是西域都护府所属的戊己校尉屯田地,汉王朝曾在这里驻兵屯田。唐代在这里设置了北庭都护府,并驻扎了大量军队,管辖天山以北的广大地区。清朝统一新疆后,在这里设置济木萨巡检并屯田驻防,建城修堡,后更名孚远县。新中国建立后,孚远县改名为吉木萨尔县,隶属昌吉州至今。作为乌鲁木齐东北部的重要卫星城,吉木萨尔县与阜康、奇台、木垒、巴里坤、伊吾等地,共同拱卫着新疆天山北麓东部。保证沿线城镇作为交通重镇与中原内陆地区的畅通,以此城镇群构建辐射带,促进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协同发展,能促进新疆在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时也为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作出贡献。
    • 雷晉豪
    • 摘要: 本文結合傳世文獻、金文與考古資料,重建西周昭王南征的時間與空間,分析其前因後果。在歷史重建方面,對相關金文採取先分類、再整合的方法,重建涵蓋兩次南征的完整曆譜,排定事件的時間順序。以正確的時間關係爲基礎,定位地名,重建昭王南征涉及的多層次地理關係。關於歷史分析,基於南征銘文中的土地賞賜及族群身份資料,主張昭王南征的動力來自西周早期中央官僚組織快速擴張之際入仕的“殷士”,他們爲滿足生計需求,推動國家政策向南土擴張。昭王南征的失敗則引發了西周中、晚期周王朝的政治、經濟與國防危機,開啓了西周的中衰。期許本研究能够填補西周史的重大缺環,並對西周早期王朝體制的動態發展及其内在矛盾取得新知。
    • 张俊民
    • 摘要: 悬泉置是西汉敦煌到长安丝绸之路上规格最高的驿站之一,负责过往人员的接待与政令、邮书的传递。通过考古发掘获取的简牍文书再现了驿站的布局、规模、人员构成与日常运作所需要的物资,养40匹马,备10辆车;过往人员如何接待、接待过程中配备的传舍用具,吃饭标准,外事纠纷处置等。邮书传递的速度,除一般规定一时十里外,还会有一时二百里的厩置驿骑行。这是认识两千年前丝绸之路的绝佳素材。
    • 吴叶舟
    • 摘要: 古旧地图集作为重要的地理资料,可以直观的展示某个地区特定历史时期的自然生态和人文信息,具有极其重要的出版价值、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本文以《台州古旧地图集》编制为例,阐述了古旧地图集编制的设计思路及实现方法,详细说明了古旧地图制作过程中应当遵循的一些原则,为古旧地图集的制作提供了实践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