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双管引流

双管引流

双管引流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0年内共计8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专利文献34466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等; 双管引流的相关文献由222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印爱、胡世雄、曾苑香等。

双管引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34466 占比:99.75%

总计:34551篇

双管引流—发文趋势图

双管引流

-研究学者

  • 吴印爱
  • 胡世雄
  • 曾苑香
  • 李丽娜
  • 郑佳娜
  • 刘军
  • 刘献棠
  • 刘诚
  • 张山伟
  • 张振兴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少彬; 韩焕超; 吴晖; 何燕红; 陈德生; 黄志刚; 梁艺湖; 刘成金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早期双管穿刺术治疗大容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入院的出血量>70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2例,对照组29例,实验组行立体定向双管穿刺术治疗,对照组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首次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前和术后1周患者的格拉斯哥意识障碍评分(GCS),评估入院时和发病后1周的意识水平,记录术后6个月患者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的评分情况.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早期立体定向双管穿刺引流术治疗出血量>70mL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及时清除脑内血肿,是治疗大容积高血压脑出血的良好方法.
    • 李明芹
    • 摘要: 目的 分析比较两种引流方法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64例行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负压吸引引流组(观察组,n=32)和传统胸带加压包扎引流组(对照组,n=32).记录两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总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淋巴水肿、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差异,并比较两组术后1d及术后5d生活质量[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疼痛程度[简明疼痛量表(BPI)]差异.结果 观察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引流量则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5d时,两组FACT-B评分均较术后1d时升高(P<0.05),BPI评分则较术后1d时降低(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内,观察组皮下积液发生率及皮瓣坏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负压吸引引流干预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胸带加压包扎引流干预,可促进积液排出而减少患者术后带管时间,也对降低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风险有重要作用,还能缓解术后疼痛情况,利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
    • 梁兴忠
    • 摘要: 目的 对比单管、双管负压引流的应用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徐州妇幼保健院就诊并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女性患者32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n=16)与对照组(n=16);对照组患者术后使用加压包扎单管负压引流法,观察组患者术后使用双管持续中心负压引流法,对比两组患者的引流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48 h、72 h引流量及总引流量为(110.37±12.42)mL、(184.82±18.55)mL、(278.62±20.28)mL、(371.45±26.97)mL显著多于对照组(78.23±9.31)mL、(145.96±14.36)mL、(211.14±19.41)mL、(286.32±22.46)mL,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24 h、48 h、72 h舒适度评分(62.66±7.64)、(73.35±8.56)、(87.27±10.24)显著高于对照组(51.52±6.57)、(64.23±6.64)、(75.46±8.31),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时间(8.33±2.78)d、切口愈合时间(11.63±3.25)d、住院时间(12.78±5.67)d显著少于对照组(12.36±3.62)d、(15.52±4.43)d、(20.08±8.38)d(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率12.5%、皮瓣坏死率6.13%、切口感染率6.13%显著低于对照组25%、12.5%、18.75%(P<0.05).结论 在乳腺癌术后应用双管持续中心负压引流的疗效良好,不仅有效降低了术后皮下积液、切口感染、皮瓣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够促进患者的切口愈合,明显缩短了置管时间与住院时间.
    • 王维军; 周宁全; 吕廷勇; 唐其权; 王超; 刘凡; 何贵龙
    •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双管引流治疗血肿量大于70mL的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微创软通道手术治疗出血量大于70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5例,按置管数量分为单管组和双管组,单管组27例,双管组18例,用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两组中伴脑疝患者的死亡率,血肿平均排空时间,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出院时GOS评分,平均住院日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单管组与双管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术前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管组的血肿量大于单管组(P0.05).结论 微创软通道双管引流治疗血肿量大于70mL的HICH是安全、有效的,并且治疗效果优于单管引流,并没有增加术后再出血率和颅内感染率.
    • 李明芹
    • 摘要: 目的分析比较两种引流方法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4例行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负压吸引引流组(观察组,n=32)和传统胸带加压包扎引流组(对照组,n=32)。记录两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总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淋巴水肿、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差异,并比较两组术后1d及术后5d生活质量[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疼痛程度[简明疼痛量表(BPI)]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引流量则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5d时,两组FACT-B评分均较术后1d时升高(P〈0.05),BPI评分则较术后1d时降低(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内,观察组皮下积液发生率及皮瓣坏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吸引引流干预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胸带加压包扎引流干预,可促进积液排出而减少患者术后带管时间,也对降低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风险有重要作用,还能缓解术后疼痛情况,利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
    • 里子彧; 曹军英; 张筠; 于馨; 高越; 李小茜; 刘雨宁; 王春晖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双管引流在治疗巨大胰腺假性囊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自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5例巨大胰腺假性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的引流方案将患者分为单管引流组(n=38)与双管引流组(n=27)。比较两组患者腹胀缓解时间、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引流时间的差异。结果 65例患者全部成功置管,穿刺成功率为100%,均未出现较严重并发症。2例单管引流患者发生引流管堵塞,但超声显示囊肿仍存在,故进行第2次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双管引流组患者的腹胀缓解时间、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引流时间均短于单管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双管引流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治疗巨大胰腺假性囊肿效果显著。
    • 龚昆梅; 郭世奎; 王昆华
    • 摘要: 十二指肠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腹腔脏器损伤,十二指肠瘘是胃肠外科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以病情危重,治疗困难,病死率高而著称.复合性胸腹部闭合性损伤和少部分开放性损伤是十二指肠损伤的常见原因;医源性、创伤性以及合并营养不良、肿瘤、结核及克罗恩病等均是十二指肠瘘的常见原因,目前尚没有理想的诊治手段.十二指肠瘘应针对病因,重在预防,包括围手术期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术中避免游离十二指肠过多而导致残端缺血,残端缝合疏密恰当,保证残端血供;术后避免输入袢梗阻,降低十二指肠残端压力,保证残端无水肿;避免术后残端出血或血肿等.一旦出现十二指肠瘘,在积极禁水、肠内肠外营养、抑酸、抑酶、抗感染治疗及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基础上行简单合理的术式,双管法十二指肠减压加腹腔外引流,减少十二指肠瘘相关并发症,以降低病死率,拯救患者生命.%Duodenal injury is a serious abdominal organ injury. Duodenal fistula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complications in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which is concerned for its critical status, difficulty in treatment and high mortality. Thoracic and abdominal compound closed injury and a small part of open injury are common causes of duodenal injury. Iatrogenic or traumatic injury, malnutrition, cancer, tuberculosis , Crohn' s disease etc . are common causes of duodenal fistula, however, there has been still lacking of ide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y now. The primary treatment strategy of duodenal fistula is to determine the cause of disease and its key point is prevention, including perioperative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improvement of hypoproteinemia actively, avoidance of stump ischemia by excessive separate duodenum intraoperatively, performance of appropriate duodenum stump suture to ensure the stump blood supply, and avoidance of postoperative input loop obstruction, postoperative stump bleeding or hematoma etc. Once duodenal fistula occurs, a simple and reasonable operation can be selected and performed after fluid prohibition,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acid suppression, enzyme inhibition, anti-infective treatment and maintaining water salt electrolyte and acid-base balance. Double tube method, duodenal decompression and peritoneal drainage can reduce duodenal fistula-related complications, and then reduce the mortality, which can save the lives of patients.
    • 岑川
    • 摘要: 目的 探讨在直肠癌Dixon术(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或称经腹直肠癌切除术)中采用双管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126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Dixon手术,根据术中放置引流管不同分为两组,各63例.观察组给予双管引流(经肛门放置肛管引流、经左下腹壁于盆腔骶前放置引流管),对照组给予单管引流(经左下腹壁于盆腔骶前放置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及对治疗的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瘘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直肠癌Dixon术中采用双管引流,能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缩短瘘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