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二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 >贵州苗族腌汤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作用

贵州苗族腌汤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作用

摘要

目的:探讨贵州苗族腌汤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影响,为急性肝衰竭患者的食疗提供理论支持。rn 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肝衰竭模型组、双歧三联活菌组、腌汤组、泡菜汤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及模型组外,其余3组均分别予双歧三联活菌、腌汤、泡菜汤每日灌胃2次,连续7天.除正常组外,实验的第5天,每组按300mg/Kg予硫代乙酰胺(TAA)皮下注射,连续2次(0、24小时)构建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实验的第7天处死大鼠,留取心血,分别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lbeta,IL-1β)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取距回盲部3cm回肠组织及右叶肝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CD14及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表达。rn 结果:正常对照组肝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肝细胞灶状坏死及大片坏死,肝细胞索排列紊乱,大量炎细胞浸润,肝小叶结构破坏;双歧三联活菌组、腌汤组、泡菜汤组肝组织损伤较重,光镜下无法与模型组损伤程度比较.正常对照组回肠粘膜上皮细胞完整,绒毛整齐;模型组肠粘膜上皮细胞明显缺失,结构紊乱,固有层明显充血,绒毛稀疏,大量炎细胞浸润;干预组肠粘膜损伤均较模型组轻,腌汤组及双歧三联活菌组仅少许上皮细胞缺失,绒毛较稀疏,少量炎细胞浸润;泡菜汤组上皮细胞亦缺失较明显.模型组及干预组大鼠血清转氨酶、IL-1β、IL-6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干预组大鼠上述指标均较模型组低,跟模型组比较,腌汤组及双歧三联活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泡菜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跟双歧三联活菌组比较,腌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泡菜汤组有明显差异(P<0.05).免疫组化显示正常对照组肝组织库普弗细胞表面可见CD14蛋白微量表达,模型组肝组织CD14蛋白表达明显增多;干预组肝组织CD14蛋白表达较模型组低,跟模型组比较,腌汤组及双歧三联活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泡菜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跟双歧三联活菌组比较,腌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泡菜汤组有明显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肠粘膜claudin-1蛋白大量表达,在肠上皮细胞连接处的顶端均匀一致地分布,模型组肠粘膜claudin-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为非连续性分布;干预组肠粘膜claudin-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高,跟模型组比较,腌汤组及双歧三联活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泡菜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跟双歧三联活菌组比较,腌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泡菜汤组有明显差异(P<0.05)。rn 结论:贵州苗族腌汤能保护急性肝衰竭大鼠肠粘膜屏障,减少血清IL-1β、IL-6的生成及释放,下调肝组织库普弗细胞CD14表达,减轻肝组织炎症,可应用于肝衰竭的食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