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

  • 召开年: 2018
  • 召开地: 哈尔滨
  • 会议文集: 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
  • 主办单位: 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组委会
  • 出版时间: 2018-05-23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11/14>
265条结果
  • 摘要:应用IGS RTS(real time service)产品来改正广播星历以实施精密单点定位,并与以IGS最终星历实施标准精密单点定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RTS方案对广播星历的精度有所提高,但是达不到事后精密产品定位方案:精密定轨的差别为3~6cm,而卫星精密钟差约为0.3ns.定位结果表明RTS方案不稳定并且需要更长的时间收敛,其原因主要是由于RTS产品给出的卫星钟差不稳定造成的.
  • 摘要:为深入分析相对定位中电离层残余误差对区域GNSS变形监测精度的影响,选用一低纬度地区及一中高纬度地区GNSS变形监测网的不同长度的基线数据,分别采用L1和LC观测值计算分析各基线差分后电离层残余误差.结果表明,随着基线长度不断增长,电离层残余误差对解算结果的影响逐渐增大;对于电离层比较稳定的中高纬度变形监测网,基线长度小于15km时,电离层残余误差对坐标位移序列带来的影响在平面方向小于1mm,高程方向小于2mm;对于电离层比较活跃的低纬度变形监测网,即使基线长度很短(4km),电离层残余误差的影响仍可达到5mm.
  • 摘要:模糊度正确固定是保障RTK技术高精度定位的前提,单系统情况下,低高度角卫星在城市峡谷等受遮挡区域不可见,容易限制RTK的使用范围.本文在融合BDS/GPS/Galileo三系统基础上,根据三条不同长度基线分析了10°-35°情况下基线模糊度解算情况和定位情况.研究结果发现,随着截止高度角的不断增加,模糊度解算Ratio值也随之增大,当截止高度角为35°时,三条基线三系统融合模糊度固定成功率达到97.8%以上.此外,在35°高度角情况下,多系统仍然能够实现高精度定位,而单GPS和单BDS系统都无法实现连续可靠定位.表明多系统融合定位可有效实现高截止高度角情况下的高精度,高可靠性定位,能够有效解决城市峡谷等受遮挡严重地区的定位问题.
  • 摘要:实时精密单点定位需要高精度的实时卫星轨道和卫星钟差信息.为满足广大用户对实时PPP定位应用的需求,一些研究机构和商业公司已经开始提供相应的实时精密产品和服务,如IGS的RTS服务,Trimble公司的RTX服务等.这些实时产品在服务端以相对于广播星历和钟差的SSR改正数的形式生成,并通过Internet网络或者通讯卫星的方式播发给PPP用户.为充分保证轨道和钟差的实时改正精度,SSR改正数通常以较高的频率进行更新.在实际应用中,高频率的数据交互无疑会极大增加服务端和用户端的通讯负担和成本.此外,由通讯链路不稳定导致的改正数龄期增大的现象也十分普遍,不恰当的处理会对实时PPP定位的精度和可用性造成严重影响.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本文从用户端的角度详细分析了SSR轨道和钟差改正数龄期对于实时PPP定位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保证PPP用户端厘米级定位精度的前提下,服务端SSR轨道和钟差改正数可分别按1~3min、5~30s的频率进行更新;对于实时PPP用户端,SSR改正数龄期会影响RT-PPP的收敛时间,而在RT-PPP充分收敛的情况下使用历史的SSR改正数进行定位,可继续维持约4min优于10cm的定位精度.
  • 摘要:为了弥补当前已有单历元模糊度解算算法只适用于短基线的不足,提出一种利用GPS双频观测值实现长基线下单历元模糊度固定的算法.首先,利用电离层约束法得到双差模糊度之间的线性约束条件;其次,利用变形监测中监测站点坐标近似已知的条件进行约束获得近似模糊度;最后,根据监测站点的最大变形给出搜索空间,搜索固定模糊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长基线也实现单历元的模糊度固定,对于实时的变形监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摘要:自从GNSS互操作的概念提出以来,广大学者按照卫星导航系统的组成将其分为信号互操作、时间互操作、坐标互操作和星座互操作.在坐标系统的互操作方面,一是各系统的坐标参考框架在地表附近的坐标差异不大(一般不超过“米级”),不少学者认为无需转换;二是各系统并未给出官方的坐标转换参数,普通用户无法获得并使用.坐标系统互操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求解坐标转换参数.本文针对坐标系统互操作主要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坐标系统互操作的必要性.证明了空间中一点在不同坐标系下的坐标差异与该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之间存在函数关系,这表明了坐标系统的互操作的必要性.二是坐标转换参数的可获取性.重点讨论了基于空间的坐标转换参数求解技术,设计了一种利用“国际GNSS监测评估服务”产品进行坐标转换参数求解的方法.三是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精度与稳定性.
  • 摘要:时间基准的建立和维持对于卫星导航系统至关重要,其稳定性影响着卫星导航系统的稳定度和准确度.时间尺度算法是时间基准建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优劣影响着导航系统定位、测速、授时等精度.本文首先仿真验证了kalman时间尺度的可行性和正确性,然后验证了FPGA实现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根据仿真结果可知,kalman滤波时间尺度的频率稳定度优于原子钟组内任意一台原子钟的频率稳定度;FPGA中量化误差会引起kalman滤波时间尺度的频率稳定度变差;乘法器复用方法能够大大降低kalman滤波时间尺度中矩阵乘法对于FPGA乘法器资源的需求,但是该方法降低FPGA“在线”处理速度;通过控制kalman过程中误差协方差矩阵矢量值的大小减缓kalman增益的收敛速度,从而防止kalman滤波过程趋于发散.
  • 摘要:光纤光频传递具有传递精度高、应用范围广等优势,在光纤时间频率传递的三种方法中具有良好的技术优势,目前光纤光频远距离传递和光纤光频多用户网络式传递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在光纤光频传递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因素限制着光纤光频传递的性能.本文介绍了光纤光频传递的原理以及光纤光频传递的相位噪声补偿方法,应用拉普拉斯算子对光纤光频传递的过程进行了建模.通过对环路滤波传递函数的分析,讨论了链路传输延时和光电探测器噪声对光纤光频传递链路的影响.这些对以后进行的光纤光频传递实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 摘要:时间频率在卫星导航及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高精度的时间频率数据分析需求,设计了时间频率分析工具CAT(Clock Analysis Toolkit),实现了插值拟合、数值分析、方差计算、数据模拟、比相数据拼接、原子钟性能监控、批处理生成报告和图形管理等功能.结合原子钟稳定度评估,与国内外通用工具Stable32分析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CAT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与Stable32软件相比,在数据场景、数据分析处理、可视化交互方面具有功能丰富、数据分析效率高以及使用简便的特点.
  • 摘要:GPS共视和GLONASS共视是基于MEO卫星伪距观测值实现的,MEO卫星与地面相对运动,卫星高度角一直变化,低高度角的观测值参与计算会引入较大的多路径噪声.此外,共视精度也受限于码伪距观测值的精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包括GEO&IGSO&MEO三种类型卫星,GEO卫星的地球同步特性和轨道高度决定与地面相对静止,并在中国境内一直可见,无须考虑更换卫星问题,GEO卫星载波相位观测值中的模糊度可以认为是常数从结果中扣掉.因此本文设计了基于共视模式的GEO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方案.为了保证时间传递的稳定度和准确度,采用附加先验信息的卡尔曼滤波参数估计法明显削弱了天跳变现象.最终借助卫星双向和光纤双向两种方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中国境内,单颗GEO卫星时间传递精度达到亚纳秒量级,是一种有前景的时间传递方式.
  • 摘要:利用统计方法的时间尺度算法能最大限度消除单台原子钟噪声影响而得到最优的时间尺度,通常情况下,其稳定度优于单台原子钟所给出的时间尺度.随着对精密时间信号应用需求的提升,一些外场台站在拥有原子钟数量较小的情况下需要其独立的时间尺度,以满足无线站、数字时间服务及频率测量服务等需求.鉴于此,本文基于好的钟是可预测的钟的思想,采用了指数滤波方式计算钟组时间尺度.首先,分别以氢钟组和铯钟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指数滤波方法实时预报各台原子钟的权重和速率,基于该时间尺度算法分别产生氢铯两种原子时间尺度.同时,对各钟组产生的时间尺度进行讨论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所产生的铯钟组和氢钟组时间尺度在8小时的稳定度分别达2.55e-14、9.80e-15,可满足以上需求.
  •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高稳定晶体振荡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晶体振荡器短期稳定度的方法,通过低噪声主振电路设计、高精度控温电路设计、精密双层恒温槽设计及机电一体化设计等方法,设计研制了一台5MHz超稳晶振(USO)样机,研制的样机经测试短期频率稳定度达到了1.68×10-13/10s、9.5×10-13/1000s(Allan方差)、相位噪声为-121.6dBc/Hz@1Hz.
  • 摘要:北斗系统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连续、稳定、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北斗与海洋的关系越发密切.特别是在远洋高精度实时测量中,RT-PPP技术具有精度高、收敛快,适应性强等诸多优势,随着北斗全球系统的建成,服务范围将覆盖全球绝大多数海域.本文从技术和实现层面开展讨论,并开展系统设计,为北斗系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有力支撑.
  • 摘要:电离层层析反演的精度和穿过电离层的观测射线的分布和数量息息相关,但是由于地面测站与卫星的数量有限,分布不均匀,导致电离层层析精度不高.围绕这一问题,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DORIS和GNSS数据融合的三维电离层层析方法,多源数据融合可以弥补观测信息的不足,提高电离层层析反演精度,联合多源数据反演三维电离层层析建模也是未来电离层研究的新方向.
  • 摘要:在城市峡谷或者森林等遮挡环境下,北斗接收机无法接收到四颗以上卫星的信号,导致无法进行定位解算.导航系统在垂直方向上的定位精度往往略逊于水平方向.在接收机内使用芯片原子钟,可以提高系统的定位精度,尤其是垂直方向上的定位精度;并且利用原子钟的高稳定性,对钟差进行长时间、高精度的预测.仅观测三颗卫星便可以进行定位解算,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如果仍然可获得多个观测值的话,则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定位精度、可用性和可靠性.该文首先分析了时钟对接收机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对钟差噪声类型的分析确定了钟差预测方法,在60分钟后的钟差预测精度为6.9ns;然后理论分析了钟差辅助定位算法.最后,在模拟遮挡环境下进行了原子钟辅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试验,并分析了定位结果.结果表明:在一个小时内,遮挡环境(三颗星)下高程的定位精度与开阔环境下的定位精度保持在同一水平,但水平方向的定位精度略有降低.接收机的可用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 摘要:随着GNSS的快速发展及应用,其在靶场精度鉴定试验中充当着“标准尺子”的角色.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由于靶场电磁环境复杂多变,“标准尺子”GNSS很容易受到外部或内部的因素影响,从而导致GNSS精度下降,甚至不能正常工作等问题,严重影响着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本文正是针对上述问题,开展靶场GNSS完好性监测研究.利用监测站对靶场试验区域的GNSS信号质量完好性以及测量数据完好性进行研究分析.而且提出靶场GNSS完好性监测系统构建方案,实现对靶场区域内“标准尺子”GNSS是否可信给出指导或预警.对靶场区域GNSS可用性提供决策支持,为精度鉴定试验中有效应用GNSS提供可靠保障.
  • 摘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GPS联合应用在显著增加可用导航卫星数量的同时,也导致多颗观测星同时发生故障的概率大幅上升,这给涉及生命安全等关键应用场合的导航应用带来潜在风险.同时,在与惯导组合应用时,信息融合滤波器的信息分配特性使得各观测量之间具有相关性,导致在多颗观测卫星同时发生故障的情况下,非故障观测量也会受到故障污染而引起观测质量下降.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INS/BDS/GPS组合导航系统中多颗卫星同时发生故障时的系统误差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子集遍历和显著性水平的组合导航多故障自主检测与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故障星剔除和系统重构,旨在降低发生故障后无故障观测量受到的不良影响.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检测多故障发生情况下INS/BDS/GPS联合导航系统的检测能力,提高了系统容错性能,对于有效发挥多星座联合观测有事,实现高性能可靠导航具有有益的参考价值.
  • 摘要:随着GNSS的广泛应用,其完好性性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有用户接收机完好性算法在用户保护水平算法估值过于保守,且未充分利用观测量信息.同时,在多星座的条件下,现有的考虑所有故障模式逐个剔除的算法计算效率偏低.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验后方差的用户保护水平算法,引入抗差估计进行多星故障检测与排除.结果表明,基于验后方差的保护水平对于故障很敏感,能更为准确判断系统的可用性,从而保证用户的安全;利用抗差估计可以高效的实现故障检测与排除,从而提高导航系统的可靠性.
  • 摘要:随着GNSS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导航系统可靠性越来越关注,所以对卫星导航系统开展监测工作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对卫星导航系统发播的卫星钟差进行监测是卫星导航系统监测重要内容之一.但存在由于卫星钟差误差模型不确定造成的监测阈值合理设定难题.本文以iGMAS提供的精密钟差为基准,对GPS导航电文广播的卫星钟差误差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假设检验的方法获取了其误差分布模型,结果表明,GPS广播CS钟差误差服从以均值和标准差为参数的正态分布,RB钟差误差服从拉普拉斯分布.GNSS广播钟差误差分布模型建立,对开展GNSS监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本文开展了BDS、GPS及BDS/GPS双系统相对定位精度分析,利用双差残差评定观测值精度,分析表明BDS卫星的伪距和相位测量精度与GPS相当.并基于不同的卫星截至高度角进行了BDS、GSP、BDS/GPS模糊度固定率和相对定位精度分析,结果表明BDS和GPS联合定位可以有效改善BDS和GPS的定位精度,进一步证实了BDS/GPS双系统组合定位的高精度与可靠性.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