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

  • 召开年: 2018
  • 召开地: 哈尔滨
  • 会议文集: 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
  • 主办单位: 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组委会
  • 出版时间: 2018-05-23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4/14>
265条结果
  • 摘要:在传统的TurboEdit方法中,MW组合观测值的误差分析忽略了多路径误差和观测噪声的影响,但随着信号强度的降低,多路径误差与观测噪声会逐渐增大,在低信号强度时会影响到周跳探测的结果.本文通过引入一个与信号强度有关的加权系数K到周跳探测条件中,依据伪距测量误差相应地改变周跳探测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低信号强度时可以探测出1~2周周跳.
  • 摘要:模糊度的快速可靠固定是高精度定位的关键.在动态定位中,观测环境复杂多变,卫星遮挡、周跳频繁、观测数据质量差均会导致各颗卫星的浮点模糊度精度参差不齐,从而影响其固定;另外随着多频多系统时代的到来,模糊度的维数和解算耗时将会显著增加,一次性固定所有模糊度较为困难也无必要,因此采用部分模糊度固定尤为重要,传统的部分模糊度固定策略通常较为单一.本文针对动态定位特点,提出一种改进的联合部分模糊度固定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首次参与固定模糊度、高度角和模糊度方差对模糊度固定的影响,构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模糊度剔除索引,更加适应动态定位实际情形.大量实测数据结果表明,部分模糊度固定方法相比全模糊度固定可以显著改善历元固定率,改善程度约为15%~35%,中长基线首次固定时间平均由44.1分钟缩短为30.1分钟,缩短了31.7%,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定位精度;改进的部分模糊度固定方法与原始的部分模糊度固定方法相比,进一步改善了固定解的性能,尤其是对动态数据,固定率平均提升了4.5%左右,首次固定时间由30.1分钟进一步缩短至28.2分钟,缩短了6.3%,定位精度上也有一定的提升.
  • 摘要:卡尔曼滤波因其实时更新的特点,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参数估计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动态导航定位中.为削弱模糊度参数影响,提高收敛速度,可以将正反向卡尔曼滤波的思想引入动态精密单点定位的参数估计中.但当模型描述不准确或噪声设置不合理时,第一次滤波提供的初始信息将不再可靠,此时正反向滤波也不再起作用甚至导致滤波发散.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将方差分量估计引入正反向卡尔曼滤波,基于严密的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模型,对第一次滤波的随机模型进行验后估计.通过仿动态定位和车载动态PPP实验验证发现,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较合理地平衡先验信息和观测信息对首次滤波解的影响,使第二次反方向滤波能更准确地进行.
  • 摘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我国正在实施的自主研发、完全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目前正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实测数据,分析了GPS和北斗卫星在海上的卫星可见性,并进行事后单系统、双系统的动态精密单点定位的精度分析.实验表明,海上BDS经过一个多小时后才收敛到分米级,而且后续的定位偏差序列中也在不断收敛;GPS收敛时间较短,且定位精度可达分米级;多系统能够保证足够数量的可见卫星,从而保证可靠的定位精度.
  • 摘要:研究了单站双频观测条件下的DCB日变序列的提取方法,并提出两种DCB分解方案:动态“零均值”基准和静态“零均值”基准.以BJFS站2017年DOY255d的C1-P2型双频观测数据为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单站双频观测可以解算得到组合DCB;在分解单站组合DCB序列时,可以采用TGD静态“零均值”基准提取IFB序列;单站双频观测条件下无法得到动态TGD序列.
  • 摘要:介绍了单站VTEC值提取方法,对CMONOC各CORS站进行了VTEC序列计算,并将其划分为5个区域分别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中国区域VTEC值主要呈现西部复杂度高于东部,南部复杂度高于北部的整体特征.
    • 作者:Kang Xue,薛康,
    • 会议名称: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
    • 2018年
    摘要:近年来众多城市雾霾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居住质量.如何有效高效监测雾霾在治理中就显得相当重要,GPS地基遥感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气象监测手段,发展已有20多年,在雾霾监测中也被广为关注和研究.本文根据北京房山、乌鲁木齐两个IGS站点天顶对流层延迟的的相关信息,结合同期相应地区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发现,北京房山站ZWD与PM2.5/10相关系数达到了0.78、0.54,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同期乌鲁木齐的数据间相关性较弱.研究表明GPS信号可以很好反映出PM值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应用于雾霾天气的监测及其预报.
  • 摘要:GNSS数据时常存在钟跳、周跳和粗差问题,周跳、粗差使精密定位位置波动较大;而钟跳尽管不影响定位结果,但易当作周跳处理增加精密定位计算量以及位置波动;这对毫米级GNSS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提出严峻挑战.因此,本文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桥梁健康监测的GNSS实时数据质量控制算法,该算法首先针进行各类时钟事件检测,然后利用基于改进的Turbo Edit方法进行周跳、粗差检测,接着直接利用LC(Ionosphere-free)组合检测之前步骤中没有检测到的粗差.最后对该算法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区别各类钟跳和周跳、粗差,使用周跳修复前后GNSS数据精密定位位置差异可达分米级;该算法能使GNSS解算位置RMS值显著降低;同时为GNSS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故障预警提供参考信息.
  • 摘要:随着BDS开始进行全球组网建设,Galileo开始提供初始运行能力的服务,有必要对这两个新兴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PPP性能进行对比评估.使用6个MGEX观测站的数据从定位精度和收敛时间两方面对现阶段BDS和Galileo的单系统静态PPP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4h处理时长时,BDS静态PPP相比Galileo,水平方向定位精度相当,均优于3cm,高程方向定位精度略差,分别为6cm和5cm左右.随着处理时长的增加,完全收敛后的定位精度差异较小,水平方向和高程方向定位精度分别优于1cm和2cm;BDS和Galileo静态PPP在各个测站的水平方向收敛时间的一致性较好,高程方向收敛时间的一致性较差.BDS平均三维收敛时间为70.26min,Galileo的为49.50min;BDS的GEO/IGSO卫星对增加系统的可用性和观测连续性是有利的.
  • 摘要:获取国际GNSS服务组织(IGS)发布的GPS超快速(Ultra-Rapid)预报星历和卫星钟差产品(IGU),并按一定规则分段使用,在开源软件RTKLIB上实现精密单点定位解算,将得到的坐标与IGS提供的周解值进行比较,统计该软件在制定规则下利用超快速产品进行实时定位的收敛时间和定位精度.结果表明,在仅仅使用IGU超快速预报星历和钟差产品的情况下,RTKLIB解算PPP在观测6个历元时E、N方向定位精度优于10dm,在观测18个历元时U方向定位精度优于10dm,在观测360个历元内E、N、U方向定位精度优于3dm,对IGS四个测站在不同时段的处理结果表明该软件的数据处理能力有着很强的稳定性.通过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PPP的实时分米级定位技术的具体实现方法,同时由于开源软件的可重塑性和便利性,本文的研究内容有助于初学者对精密单点定位算法快速入门和帮助广大非专业用户应用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实时完成分米级作业目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 摘要:GNSS基线网平差是GNSS控制网工程数据处理阶段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它是指利用基线向量及其方差-协方差阵,通过平差计算得到各测站在目标坐标系下的坐标并评定精度.一般情况下,实际运用最多的是基于传统最小二乘的网平差,它可以分为自由网平差、约束平差和联合平差三种,而随着平差理论的越来越丰富,各种类型网平差下又出现了新的平差方式.现阶段的此领域的文献都是介绍各自的平差方式,而对各平差方式之间的联系与本质区别涉及不多.基于传统最小二乘的各平差方式实质上的区别在于平差采用的基准点个数和基准点坐标系的不同,以及是否引入除坐标之外的其他观测值.当平差过程只使用基线解算结果及测站近似坐标时,称为自由网平差,根据基准点个数又分为秩亏自由网平差、经典固定基准平差和拟稳平差;当引入已知点坐标时称为约束平差,根据已知点坐标类型分为二维约束平差和三维约束平差;而当平差引入如角度、距离等非坐标观测值时,称为联合平差.本文将对各平差方式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并给出各平差方式如何进行的理论公式及实现步骤,以期帮助初学者对GNSS网平差形成完备的认识.
  • 摘要:高精度的卫星钟差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实时精密单点定位和授时服务的重要基础.为了提高的GNSS系统卫星钟差以及钟差预报的精度,需要对GNSS星载原子钟的周期特性进行分析.本文基于2016年整1年的GNSS精密卫星钟差数据,利用中位数方法进行了数据预处理,使用多项式拟合模型分析了卫星钟的拟合残差,利用频谱分析法分析了GNSS卫星钟差的周期特性,全面分析了GNSS四系统星载原子钟的周期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除Cs钟的卫星外,其他卫星钟差都表现出较明显周期特性,BDS、GPS的主周期项基本在12h、24h、6h,GLONASS的主周期项基本在12h附近,GALILEO主周期项在13.9h、7h;不同轨道、不同类型原子钟钟差周期项不同,而同种轨道类型的卫星其钟差周期项也存在差异;卫星的钟差主周期分别近似为其卫星轨道周期的1/2倍、1倍、2倍.
  • 摘要:卫星导航系统通常涉及到地球参考系和天球参考系.各大卫星导航系统发播的导航电文,是在各自的地球参考框架中表达的,地球表面附近用户计算的定位结果,也是相对于各自地球参考框架的.在卫星导航系统的空间应用以及各大GNSS的兼容互操作中,涉及到地球参考框架与地心天球参考框架的转换问题.目前,地球参考框架与天球参框架系间的转换,是通过与GNSS参考框架一致的地球定向(EOP)参数实现的.EOP的确定比较复杂,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局(IERS)利用各种空间技术,为用户提供事后和实时EOP产品,以保证ITRF(国际地球参考框架)和ICRF(国际天球参考框架)的一致性,间接地实现GNSS参考框架与ICRF的转换.本文提出了一种地球定向参数天基自主建立与维持方法,仿真表明了原理正确性和方法的可行性,可以在卫星导航系统自主运行期间自主生成高精度的EOP参数,使得卫星导航系统自主运行时长不再受到EOP参数预报精度的限制.
  • 摘要:时频参考信号所使用的信道,比如GPS信道,通常会受到干扰而变得缺失或含有噪声,针对如何用有限的存储运算资源从不稳定信道恢复出稳定的时频参考,同时尽可能的缩短锁定时间并控制噪声通过频谱,本文提供了一种基于加权最小二乘算法的改进方案.在最小二乘的基础上,通过加权,对输入相位噪声进行等效滤波,控制抖动频谱,同时,通过权重的特殊选择以及快速处理方法的引入,有效的减小存储尺寸和计算复杂度.本文还讨论了通过对输入数据进行延迟使用以及利用历史存储进行回溯以剔除异常数据的处理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提高了输出参考的稳定性和精确度,也为故障参考源无损下线提供了一种途径.
  • 摘要:BDS区域导航系统最早发射的卫星已有7年,需要对卫星钟健康状态各项指标进行长期分析,以获取卫星钟寿命是否已到末期.采用武汉大学分析中心近两年的精密钟差数据,采用中位数法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采用二次多项式拟合模型对卫星钟差进行了拟合,分析了星载钟的相位、频率、频漂指标的物理特性以及相位拟合残差、残差标准差卫星钟噪声特性.利用重叠哈德玛方差分析了卫星钟差的频率稳定性.通过实际数据计算全面分析和评估了BDS卫星钟的长期特性.得出结论:BDS GEO卫星钟存在频繁的跳频、跳相;BDS卫星钟的频漂基本在e-18量级;BDS MEO卫星钟的相位残差在1ns内,残差标准差优于0.5ns,GEO和IGSO卫星钟的相位残差在2ns内,残差标准差优于1ns;所有卫星钟的万秒频率稳定度维持在e-14量级;卫星钟噪声与频率稳定度有一定的线性关系,而与卫星钟本身的物理特性没有直接关联.
  • 摘要:针对以卫星导航系统为代表的星地协同空间测量与通信网络的整网时间同步需求,提出了一种新的整网钟差联合解算方法.在对空间网络钟差比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网钟差联合解算中,采用星钟建模与预报结果作为钟差估计先验信息,同时考虑节点时钟性能和比对测量性能进行双重加权控制,从而获得对时间比对观测误差更好的抑制能力.基于仿真试验验证表明,相比传统的最小二乘整网平差方法,在多种场景条件下,所提算法在钟差解算准确度和稳定度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可以获得更好的整网钟差解算效果.
  • 摘要:随着北斗系统加速走向全球组网,高精度和统一的时间频率标准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尤其在通信、金融、电力、军事、测量等行业更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依托北斗系统,建设监测站局域网网络时间同步系统,重点研究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工作流程,初步分析了关键技术,最后探讨了系统的应用前景和下一步深入研究方向.该系统以基于北斗的时频保障系统为基础,通过网络时间同步的发播方式,实现标准时间在网络上的精确传递,为行业用户统一局域网内时间基准提供便捷服务,为加强行业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 摘要:基于北斗卫星的主要远程时间传递手段是北斗共视,随着北斗系统静止轨道卫星的完善,国际上最高的远程时间比对手段之一——卫星双向时间与频率传递(TWSTFT)也用于北斗系统的远程时间比对中.将TWSTFT和北斗共视两种比对方法相融合,提高了北斗导航系统远程时间频率比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北斗导航系统实现独立自主的高精度时间传递系统奠定基础.本文首先对北斗共视数据进行误差修正,然后将TWSTFT与北斗共视数据通过设计合适的权重和选取合适的组合滤波方法等数学方法进行融合,数据融合结果表明北斗时间比对精度和可靠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 摘要: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发展与应用,各导航系统之间的兼容与互操作成为导航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作为导航系统兼容与互操作的基本条件,不同导航系统时差监测、时差模型确定与参数播发已经成为各导航系统合作的重要内容.当前已经运行或即将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包括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和我国的北斗系统(BDS),统称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本文讨论了GNSS单站法和链路法时差监测技术原理,对比研究了GPS、GLONASS与BDS之间采用不同方法时差监测结果,研究表明不同时差监测方法可满足不同应用需求,但在GNSS兼容与互操作中各系统播发时差参数时建议采用监测精度相对较高的链路法,确保时差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时差预报参数的可用性.
  • 摘要:目前已有多家科研机构及公司提出了低轨卫星(LEO)星座建设计划.低轨卫星轨道精度已达厘米级,利用低轨卫星增强导航卫星、联合测定卫星轨道等应用悄然兴起.基于此,文章设计了全球覆盖的Walker构型低轨卫星星座,分析了卫星数目、相位因子及轨道倾角对卫星星座构型的影响,论证了该星座增强BDS全球星座的可能性.计算结果表明,所设计W80/8/1星座可实现全球覆盖,在南北纬80°范围内,星座PDOP值在1~10之间.增加LEO星座后的BDS星座构型得到改进,最大PDOP值降低幅度为20%.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