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自然学习模式下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研究——以“我的家乡在变化”单元为例
【6h】

基于自然学习模式下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研究——以“我的家乡在变化”单元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选题的背景

(二)选题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有关教学设计的研究

(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研究现状

(三)自然学习模式的研究现状

(四)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我的家乡在变化》的教学设计研究现状

(五)文献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应用自然学习模式的理性分析

一、自然学习模式

二、自然学习模式实施的框架

(一)连接

(二)关注

(三)想象

(四)讲解

(五)练习

(六)扩展

(七)提炼

(八)表现

三、小学品德与社会运用自然学习模式进行教学设计的现实意义

(一)自然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要求

(二)自然学习模式中强调从实际生活出发符合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性质

(三)自然学习模式的教学思想对指导品德与社会课程有深远意义

第二章 《我的家乡在变化》教学的前期分析

一、学生情况调查分析

(一)调查方案设计

(二)调查结果分析

二、学习内容的分析

(一)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分析

(二)“我的家乡在变化”单元教材的分析

第三章 基于自然学习模式的《我的家乡在变化》的教学设计的构想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理念

(二) “家乡的变化”单元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

(二)“家乡的变化”单元教学过程

三、教学评价的设计

第四章 教学设计的实施与反思

一、基于自然学习模式《我的家乡在变化》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

(一)被试对象的选取

(二)教学过程

二、实施效果

(一)兼顾不同风格的学生,课堂满意度高

(二)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活跃了课堂氛围

(三)自然学习模式加深学生对品德知识的理解

三、基于自然学习模式教学设计下的课程实施的问题

(一)课堂时间有限,基于自然学习模式的教学设计实施不完整

(二)课堂教学的内容太拘泥于课本,没有创新性

四、反思

(一)自然学习模式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依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有选择的选取书中的活动进行教学设计

(三)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创造性的设计一些新颖的教学活动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自然学习模式是麦克卡锡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基于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等邻域的研究成果提出的,在西方国家颇为盛行,但在中国却鲜为人知,不仅该模式的理论介绍尚未完善,实证研究的范例也是寥寥无几。并且纵观我国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育,迫于当代升学的教育压力,大部分的课程教育是流于形式。因此,探讨自然学习模式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有效应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有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先通过阅读文献掌握自然学习模式的发展现状,理解自然学习模式的内涵,教学环节的框架。然后从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选取《我的家乡在变化》这一单元在基于自然学习模式的理论下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其中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前先对扬州市内一所小学进行了随机的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的分析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风格、学习需求等等,在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后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来进行教学设计。观察这一教学设计的实施效果,肯定了自然学习模式下是进行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理论。最后,通过分析教学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学步骤过多,课堂不能完整的实施教学设计;教学活动过于依赖课本,缺乏创新性等,针对上述的问题,笔者对开展基于自然学习模式下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反思:进一步完善课程的效果评价体系;依据课堂合理的选择教学步骤。
  总体来看,基于自然学习模式的教学设计注重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