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福建教育》 >破碎的象征导致象征的破碎——以《海燕》为例谈教学中的过度解读

破碎的象征导致象征的破碎——以《海燕》为例谈教学中的过度解读

         

摘要

象征与比喻是形式非常接近但实际区别很大的两种手法。它们都以A言B,并且依靠A、B之间的相似点取得彼此的联系,极易混淆,但前者是表达思想的表现手法,如《药》中夏瑜坟上的"花环";后者是修饰语句的修辞手法,如《荷塘月色》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它们之间的差异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象征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