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沈阳
  • 出版时间: 2010-09-15

主办单位:中国作物学会

会议文集: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鉴于目前世界范围内环境的恶化对作物抗逆育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拟从青藏高原野生大麦同源克隆类钙调磷酸酶B蛋白家族基因,把这些基因转入到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水稻中,研究这些基因的功能。根据拟南芥、水稻、高粱、栽培大麦、小麦等植物的CBL基因家族的基因序列设计兼并引物,从而获得4个CBL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然后通过环化单链介导的cDNA快速末端克隆技术(circular first-strand cDNA-mediatedRACE(cRACE))获得基因HsCBL2、HsCBL3和HsCBL6的cDNA;根据HsCBL8基因片段与栽培大麦EST序列高度相似的特点,我们获得了该基因的DNA编码区的全长,该基因编码区内含有7个内含子和8个外显子;最后通过反向PCR(Inverse PCR)和巢式PCR(Nest PCR)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获得这些基因的上游调控区(启动子区)。与栽培大麦的EST和cDNA比较来看,HsCBL2的序列与栽培大麦的cDNA完全相同,HsCBL6只有一个氨基酸的差异(S to G at 29 sites),HsCBL3和HsCBL8都出现了较多的变异。这些说明,栽培大麦在人工驯化过程中某些基因的功能发生了变化。我们已经把这些基因及其可能的启动子区导入到水稻和拟南芥中,以期通过研究这些基因在这两种模式植物的功能,为作物的抗逆遗传工程育种提供可能的野生等位基因资源。
  • 摘要:野生稻是抗褐飞虱基因的重要种质资源,利用以东乡野生稻为供体亲本、以协青早B为轮回亲本构建的两套遗传群体,进行水稻抗褐飞虱QTL分析与验证。采用苗期群体鉴定法,以死苗率为表型值,首先应用BC1F5群体,检测到2个抗虫等位基因来源于东乡野生稻的QTL,其中qBph2位于水稻第2染色体RM29-RG157区间,野生稻等位基因可降低死苗率35.4%,qBph7位于第7染色体RM11-RM234区间,野生稻等位基因可降低死苗率35.4%。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应用BC3F3群体,验证了qBph2、qBph7的抗褐飞虱效应,并通过该群体对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表现,证实qBph2抗褐飞虱生物型Ⅰ和生物型Ⅱ,qBph7抗褐飞虱生物型Ⅰ和生物型Ⅲ。该研究为普通野生稻抗虫基因开发利用提供基础。
  • 摘要:谷子耐瘠耐旱,是旱地的优势作物,在水资源日趋匮乏的未来,它将是干旱地区“持续农业”发展的支柱作物。如何大幅度提高谷子产量,杂交优势利用是有效途径之一。关于谷子的水分条件曾有过许多研究。然而对谷子杂交种在不同水分梯度和不同密度下的耦合效应研究未见报道,为探索不同水分梯度和密度下对谷子杂交种的增产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研究,有着现实意义和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效应。
  • 摘要:选用粳型杂交稻甬优8号为材料,以国家粮食丰产工程江苏兴化、姜堰试验基地15×667m2连片与100×667m2连片的超高产攻关方为依托,研究了900 kg·667m-2超高产群体的群体质量特征及其形成途径。
  • 摘要:对参加2007-2008年度引进甘蔗品种区域试验的15个甘蔗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丰产性及稳定性分析,并对其生态适应性作出评价,旨在为甘蔗品种审定、繁育和推广的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参试品种蔗茎产量、含糖量存在年份间和地点间的显著差异,品种、年份与地点的互作效应差异显著。参试品种中粤糖96/86、台糖98/0432、C1-2003、园林9号、台糖98/2817、Z4-2004、福农15号蔗茎产量比对照新台糖22号表现增产,CP84/1198、福农15号、台引2号、赣蔗18号、园林7号、园林6号蔗糖分优于对照,福农15号、C1-2003、粤糖96/86含糖量优于对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C1-2003、Z4-2004、粤糖96/86、园林9号、台糖98/0432等品种高产高含糖量且稳定性好,适应性广,可进一步扩大生产应用。福农15号中产高含糖量,台糖89/1626中产中含糖量,但表现不够稳定,可在适宜的蔗区推广应用。
  • 摘要: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为异花授粉作物,利用雄性不育系,人工配制杂交组合,是苎麻育种中多快好省的重要方法。但是目前有关苎麻雄性不育的研究尚欠缺,以致影响了苎麻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的利用。本文对保存于湖南农业大学苎麻圃中的23份雄性不育苎麻种质进行育性分类研究,以期为进一步利用打下基础。
  • 摘要: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不仅是我国最主要的糖料经济作物,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糖料作物,蔗糖占食糖总量的80%左右,还是生产糖醛、葡聚糖、造纸和一些天然药用化合物等产品的工业原料。甘蔗糖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还与食品、制药、机械制造业、建筑、交通运输业等紧密相关,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石油的日益枯竭和油价的不断攀升,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和研究新型可再生能源,而甘蔗就是解决世界能源危机最理想、最重要的非粮生物质能源作物之一。
  • 摘要:利用8901-11、济麦20、豫麦34、皖麦38、烟农19、陕253、临优145等7个强筋小麦品种,通过在不同生态区多点试验,进行优质高产小麦品质稳定性研究,提出小麦品质的栽培可塑性概念。在影响小麦品质的因素中生态条件和栽培措施具有重要作用,相同品种在不同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下种植,在其蛋白质含量的变异中,栽培环境(包括栽培措施和生态环境)占53.6%,基因型占32.7%(两年结果)。表明在各种影响蛋白质含量的因素中,栽培环境的影响最大,进而可以理解为小麦蛋白质含量的栽培可塑性很强,合理的栽培环境对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有明显的效果。
  • 摘要:能源甘薯是单位面积生产淀粉量较高的甘薯。作者测定了50个亲本改良集团杂交授粉后代300系的鲜产、干产和干物率情况,结果表明鲜产与干率的相关系数r=0.227,干产与干率的相关系数r=0.276,鲜产与干产的相关系数r=0.865。提出能源甘薯的选育应以单位面积薯干产量为主,其次是干物率,鲜产再次之。将300个品系产量按照较徐薯18的增减产百分比值由低向高排列,干产较徐薯18增产8%以上的63系占21.7%,指出20%可以作为能源甘薯选育品系鉴定入选率的参考标准。300个后代品系薯干产量的年际间变化较大,平均亩产量499kg±120,对照徐薯18的年际间平均亩产量542kg±52,相对比较平稳。高产年份变异系数有减少的趋势,平均产量与变异系数的相关r=-0.87。提出高产年份和高产地块并不利于品种的选择,增加试验田的平整一致性比提高试验田的土壤肥力更重要。在高代品系选择中,土壤肥力带来的差异远大于品系间的遗传差异,在小区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采用3行区5重复比5行区3重复试验更准确。作者首次提出利用甘薯的YKL值代表一个品种的生产能力,作为品种鉴定选择的参考依据。YKL值又叫源库流值,以茎叶重为“源”,大中薯数为“库”,以薯块的干物重与生物产量的比值为“流”,三者的乘积即为甘薯的YKL值。
  • 摘要:光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光照强度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机构及光合特性。不同光强环境下,植物叶片形态、结构和功能也不尽相同。生长在弱光环境中的植物与全光照下生长的植物相比,叶片结构会发生相应变化,如:在形态与解剖结构上表现为叶面积增大、叶片变薄、气孔密度降低;在叶片功能上表现为光合能力和气孔导度较低,对过剩光能的耗散能力差。这些特征决定了当弱光下生长的叶片暴露于强光下时,其光抑制程度不可避免的比强光下生长的叶片严重,甚至还会发生光破坏。
  • 摘要:超高产春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难度不断增大,如何提高花后叶片生产效率或光合效率,是超高产春玉米产量提高的重要途径和高产挖潜的研究热点。为了探索超高产春玉米产量挖潜的可行途径,本文在75000、82500和90000株/hm23个种植密度下,对超高产创建中具有代表性的3个类型品种(大株大穗型,中株中穗型,小株小穗型)散粉后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进行对比分析。
  • 摘要:试验于2008~2009年在河南科技大学试验农场进行。土壤质地为壤土,0~40 cm土层中含有机质15.9 g/kg,碱解氮36.27 mg/kg,速效磷20.98mg/kg,速效钾120mg/kg。小麦生育期间降雨量160.8 mm。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灌水次数(W),副处理为氮素形态(N)。灌水处理设三个水平,W1:拔节期灌水一次;W2:拔节期和孕穗期各灌水一次;W3: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各灌水一次。每次灌水定额750 m3/hm2,各小区间埋设塑料薄膜包埂。氮素形态为3种,N1:酰胺态氮(NH2CONH2);N2:硝态氮(NaNO3);N3:铵态氮(NH4HCO3),每公顷施N 240 Kg,P2O5138 Kg,K2O 165 Kg。氮肥50%底施,50%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磷钾全部底施。供试品种为郑麦9023(弱春性、强筋早熟品种,蛋白质含量14.9%)和豫麦004(半冬性、弱筋中熟品种,蛋白质含量12—12.4%),三次重复,小区面积15 m2(5×3 m),10月18日播种,行距20 cm,人工点播,三叶期定苗240万/hm2,常规管理。
  • 摘要:滨海盐碱地是我国宝贵的土地资源,也是解决粮棉争地矛盾、发展棉花生产、提高生产水平的潜力所在。针对当前滨海盐碱地棉花生产中存在缺苗断垄、肥料利用率低、重度盐碱地棉花早衰和轻度盐碱地棉花晚熟以及管理繁琐、用工多、投入大等突出问题,在系统研究滨海盐碱地水盐运移规律、棉花生育特性、养分利用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以促进成苗、合理施肥、调控熟相、轻简管理为核心内容的“滨海盐碱地棉花栽培技术体系”。该技术分为核心技术及套配技术两部分,其配套技术主要包括降低土壤盐分和提高棉田地力的盐碱地改良,以及有针对性的棉田管理。
  • 摘要:甘蔗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的有效茎数和单茎重构成,合理密植,可以使甘蔗群体结构趋于合理,在生长的前、中、后期都可以有效提高光合利用率,充分发挥甘蔗的增产潜力。本试验以桂糖21、桂糖26、桂糖27和桂糖28为试验材料,设9万芽/ha、12万芽/ha、15万芽/ha和18万芽/ha等4个种植密度水平,研究不同下种密度对4个品种产蔗量和含糖量等农艺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中等土壤肥力下,各品种不同种植密度公顷产蔗量和含糖量综合表现虽然有差异,但除桂糖28在18万芽/ha下减产显著外,其它品种不同密度间公顷产蔗量和含糖量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准,在生产上这4个品种种植密度应以9万芽/ha至12万芽/ha为宜;(2)有些品种种植密度过高,不仅不增产,反而减产。在本试验中,当桂糖28的种植密度为18万芽/ha时,相对其他三个下种量减产达到显著水准。(3)不同种植密度对甘蔗的蔗糖分影响不大,12月、1月各不同种植密度的甘蔗蔗糖分十分接近。
  • 摘要:多酚氧化酶(PPO)通过氧化小麦粉中的酚类物质使面食品褐化,影响面食的商品价值,所以筛选低PPO的小麦品种就成为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本研究旨在筛选PPO检测简便、实用的方法,探索PPO性状的遗传规律和选择策略,揭示该简便方法的检测结果如何反映出PPO基因型的差异,从而为基层单位开展低PPO育种提供技术支持。
  • 摘要:目前生产上采用的超级杂交水稻品种一般植株相对较高,穗大粒多,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优势都较强,对氮肥的需求量很大,如果施用不当,不但超高产潜力发挥不出来,还有可能减产,进一步恶化稻田生态环境,增加生产成本,因此,如何创新栽培技术,特别是氮肥施用技术,是当前水稻生产中的研究热点问题。本试验以超级杂交稻天优998为材料,设置不同施氮量试验,分别是不施氮肥,120 KgN/hm2,150 KgN/hm2,170 KgN/hm2,195 KgN/hm2,225 KgN/hm2,基追比统一为7:3,氮肥运筹是40%作基肥,30%作分蘖肥,穗肥20%,粒肥10%。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齐穗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随之增加,籽粒产量也逐渐增加,但195 KgN/hm2与225 KgN/hm2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195 KgN/hm2成穗率高于225 KgN/hm2,因此,适当减少氮肥用量,能提高成穗率,改善群体质量,对产量影响不大。
  • 摘要:近年来由于重型农业机械的碾压和粗放耕作及土壤干旱等使我国土壤耕层浅薄,容重过大和物理结构不合理,据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调查,黄淮海地区耕层(0-20cm)平均土壤容重为1.4g·cm-3左右,20-40cm为1.55-1.6g·cm-3;当土壤容重超过1.4g·cm-3时,严重限制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因此土壤紧实胁迫已经成为制约黄淮海地区夏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的关键限制因子之一和该区域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本研究以夏玉米主产省份——河南省的3种主要土壤类型(潮土、砂姜黑土、黄褐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桶载试验,研究了3种土壤类型的原状土(高紧实度:容重在1.5g·cm-3左右)和调整为适宜容重(1.2-1.3 g·cm-3)后的土壤上玉米根系生长、养分累积和分配以及产量变化特征,从养分吸收和分配的角度解析紧实胁迫影响夏玉米产量的原因。
  • 摘要:种子萌发和幼苗建成是作物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在正常播种时间内,种子能否正常萌发出苗,通常影响最大的是降雨或灌溉条件。然而,我国长江流域在9~10月油菜播种后,常常会遇到长达10~15天以上的秋旱,导致油菜出苗慢、出苗不整齐、返青慢、生长慢、基本苗少或不能出苗,总产减产可达25%~32%。由此可见,干旱胁迫是影响油菜种植面积及总产量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华双5号为材料,利用聚乙二醇6000配制成25℃下渗透势为-0.1~-1.0MPa的10种处理,模拟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对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
  • 摘要:采用机械精量穴直播、人工撒播和人工手插三种种植方式,对比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的生育特性和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生育期机播20及机播25处理的单穴植株地上部干重高于人工手插和撒播处理。精量穴直播和撒播最终叶龄数较人工手插处理少1叶左右。机播20和机播25的收获指数较撒播,分别提高了6.69%和7.38%。机播20的实际产量最高,机播20和机播25的实际产量较撒播分别增产17.45%和5.72%。
  • 摘要:以贵阳地区2008-2009年气象资料为基础,采用2008年金优527和黔南优2058的田间试验数据对ORYZA2000模型进行校正,获得相关作物参数,并用2009年的田间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适应性检验,进而利用校正后的ORYZA2000模型分析经济最佳施氮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2008年的田间数据和气象资料对ORYZA2000模型进行调试,并获得了模型所需的同化物分配系数、各发育时期的发育速率、比叶面积等作物参数值。利用2009年田间试验数据对ORYZA2000模型进行验证,并获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
  • 摘要: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方法,在免耕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撒播、条播和穴播三种直播种植方式下播种期和播种量对华协102油菜新品种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是影响油菜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播种量,适期早播有利于提高产量,而播种方式对产量影响较小。该品种在免耕直播条件中,以播期10月5日,播种量2.25kg/hm2,撒播播种方式为较适宜的高产栽培技术组合,其产量可达2500-3000kg/hm2。
  • 摘要:试验于2009年在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进行,秧龄共设5个处理即30d,27d,24d,21d,18d。每小区机插4行,长12m,行距30cm,株距13cm。4次重复,其中1个为取样区,另3个实际测产区。试验田土壤:全氮1.3740g/kg,有机质2.093%,碱解氮116.587g/kg,速效钾77.29mg/kg,有效磷68.4738mg/kg。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