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2010绿洲论坛
2010绿洲论坛

2010绿洲论坛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甘肃张掖
  • 出版时间: 2010-08

主办单位: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农科院

会议文集:2010绿洲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意在通过对张掖城市总体规划调整的研究,发挥城市特色和自然秉赋,合理调整城市功能布局,从保护环境、保护资源,建设生态城市方面入手,运用生态城市发展理念对传统城市发展道路进行反思,实现注重城市形体到城市功能再到城市生态和人文的转变,促进粗放外延的城市增长观向集约型内涵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观的转变,从而找出制约张掖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使城市尽快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
  • 摘要: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以及过多人为因素的影响,我国西北绿洲生态正在逐步退化,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国家生态安全。加强对绿洲自身变化规律的研究,保护绿洲系统的生态平衡,促进绿洲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认为,将流域生态、现代农业、城市发展三者系统集成、研究探索绿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 摘要:在为期3天的2010绿洲论坛中,数十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紧紧围绕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绿洲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干旱区绿洲生态演替与可持续发展,绿洲生态保护与城乡统筹发展,绿洲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和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综合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作了精辟阐述,进行了深入研讨。这对于人们深刻认识和把握绿洲产生、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正确处理好人与绿洲、人与自然、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促进绿洲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摘要: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使得城乡收入继续拉大,同时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使我国农村发展不能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因此,建设中国现代农业,应以生态理论为指导,通过发展农田立体模式等措施,建设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与环境友好的和谐型农业。
  • 摘要:“环境替代资源”战略构想是基于农作物发育基本原理提出的,倡导环境因素为主导的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构想,是取代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活力,增加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减少农业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环境可控是“环境替代资源”的本质特征,应大力推进通过环境与工程实现环控可控化农业进程,为尽早实现“环境替代资源”战略提供技术保障。
  • 摘要:以黑河为例,介绍了对内陆盆地地下水循环的动态观测技术,并通过对水循环的模拟,增加对地下水整个系统的理解和持续管理工具,为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经济集成模型奠定基础。
  • 摘要:建设干旱区生态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关键在于建设持续、健康、协调的城市经济系统.而干旱区生态城市经济系统建设的出发点在于发展视角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生态产业体系的建立.本文通过分析干旱区生态城市经济系统特征,提出干旱区生态城市经济系统发展思路和模式,阐述了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的发展方向,最后提出经济系统优化的制度安排.
  • 摘要:笔者认为,从绿洲农业来讲,绿洲农业是在荒漠戈壁这一个环境条件下,依靠水资源的条件下来形成的多数属于串珠状的一种绿洲环境。绿洲农业发展中存在绿洲化与荒漠化、高光与缺水、集约和持续等几方面矛盾。指出建设绿洲现代农业,应从品牌战略、生态补偿战略及绿洲农业联盟几方面入手,促进节水农业、循环农业的发展。
  • 摘要:祁连山生态环境存在冰川退缩、储量减少、雪线上升等生态问题。究其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气温、降水变化直接影响内陆河出山径流与冰川积雪存贮的变化;人口持续增加,人为干扰不断加剧,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资源开发方式粗放,管理手段落后加剧生态退化;体制不顺,权属不清造成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监测管理体系不健全影响了对生态建设的实践指导作用;资金短缺难以满足生态综合治理的需要。提出以下措施以开展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建设:通过冰川环境保护、森林、草地、湿地恢复与重建,减少人为活动影响,增强祁连山生态系统稳定性;通过保护管理能力建设、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健全和稳定规划区保护体系,增强生态保护与监管能力,培养和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实施人口分流安置、农牧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农牧业生态经济调整优化等方面的配套项目。
  • 摘要:西北地区是支撑我国21世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基地,也是全国的生态屏障。农业节水关系到国家生态建设问题。建立西北农业节水生态补偿机制,是当前和今后生态建设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是实现农业节水的必要保证。就此,本文提出了农业节水生态补偿的原则及标准,并指出西北农业节水生态环境补偿还可以利用经济激励手段和市场手段来促进生态效益的提高。
  • 摘要:面对日趋干旱的形势,澳大利亚在实行水权制度的同时,也开始尝试利用水价的杠杆调节丰水期和枯水期对水的利用。同时采取灌溉用水与城市用水及海水利用形成网络联动的循环系统,协调相互之间的用水矛盾;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使用水进一步精确和优化;利用工程节水措施提高灌溉效率。
  • 摘要:张掖市是全国首批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也是国内外知名的制种、蔬菜、畜牧生产大市。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新形势和新挑战,突破传统模式,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构筑新的优势,再创“金张掖”新的辉煌,已成为张掖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 摘要:采用年每亩350.2m3(CK)、233.5 m3(2/3水)、175.1 m3(1/2水)三个水分处理,研究了对半干旱区日光温室延迟栽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能够降低地温,15cm、20cm、25cm三个水分处理间差异较小,10cm处的地温处理间差异明显,5 cm地温受气温影响最大.第一次果实膨大期,果实日均生长量为1/2水>2/3水>正常灌水;第二次果实膨大期,果实日均生长量正常灌水>2/3水>1/2水.果实着色以1/2水最早、2/3水次之、正常灌水最晚.穗重、粒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三个水分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对果实产量和品质没有显著性影响.在前期小管微灌,后期滴灌的水分管理下,年亩灌水175.1 m3、233.5 m3处理比正常灌水350.2m3的处理,可节水1/2和1/3.
  • 摘要:微藻具有很强的光合能力,能充分利用无机形式的碳和碳水化合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高品质的蛋白质,是理想的太阳能转换器.在沙漠戈壁通过人工设施装置发展微藻产业,是现代绿洲形式的一种重要体现.文章从微藻及其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国内外微藻技术状况及发展趋势、我国西部发展微藻产业的优势条件、微藻产业发展的方向等六个方面阐述了微藻产业作为西部现代绿洲形式的一种战略性新型产业,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 摘要:鉴于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特点,指出该地区水资源利用存在高耗水、低产出、水资源利用严重超标等生态问题。针对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和生态问题,提出了开源、节流及实施集成水资源管理和水效益战略两大战略等对策。
  • 摘要:文章介绍了我国农业取得的成就与当前所面临的粮食安全压力、耕地资源减少等问题。指出发展现代农业、保障食物安全、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村资源、环境、生态协调发展,归根到底要依靠科技进步。应大幅增加农业科技收入;大力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解决科技“最后一公里”问题。最后对农业科技发展的趋势进行展望。
  • 摘要:基于对张掖自然属性、历史属性、现状特征的认识和国家对甘肃生态屏障、战略通道的定位,按照省委、省政府“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确立了“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这一具张掖组团特色的区域发展定位,旨在建设生态文明大市、现代农业大市、通道经济特色市和民族团结进步市。
  • 摘要:湿地是淡水循环的重要环节。鉴于湿地面临着巨大威胁,发展建设湿地公园,既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又有利于充分发挥湿地多种功能效益,同时满足公众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通过社会参与和科学的经营管理,达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持湿地多种效益持续发挥的目标。对改善区域生态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摘要:甘蒙西部黑河流域水资源及其循环转化过程,历来是研究寒区、旱区水文与水资源的热点问题,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黑河流域水资源主要以冰雪水资源、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的形式存在.上游祁连山区分布有现代冰川428条,发育大小河流共计29条,多年平均出山径流量37.83×108m3/a,年际径流变化比较稳定,近10a来还出现了增加的趋势.中下游走廊平原主要由4个大型的构造-地貌第四系盆地组成,沿河流呈“串珠状”分布,盆地地下水主要接受出山河水及引灌河水的入渗补给,是地表水资源的重复表现形式,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为25.353×108m3/a.近50年来,盆地地下水补给量减少了13.043×108m3,由此引起泉水资源衰减了22.3%.受构造-地貌条件的制约,自南部山区至北部盆地,地下水与河水之间经过五个不同地带有规律的、大数量的、重复的转化过程,形成完整统一的“山区地下水-出山地表水-中游盆地地下水-中游盆地地表水(泉水)-下游盆地地下水”水资源循环转化系统.
  • 摘要:河西绿洲以及下游生产发展与祁连山山地生态系统紧密相关,因此,科学认识和维护祁连山山地生态系统,对促进河西绿洲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指出,保障生态安全、控制和改善河西绿洲生态环境状况,提高绿洲各生态系统总体的生产力,有利于适于绿洲人类社会生产与发展的有序化环境状况是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的最终目标。提出保护祁连山山地生态系统发展,应加大祁连山冰川的保护力度,实施祁连山—河西走廊人工增雨;保护祁连山生物多样性;科学经营,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给的服务功能;科学认识森林调节水的能力,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科学造林;协调林木矛盾、调整产业结构、把自然保护与发展相结合;加强科学研究、建立森林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