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5年研讨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5年研讨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5年研讨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福州
  • 出版时间: 2015-05-20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5年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祖国医学虽无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名词,但古代文献中如癃闭、肾风、关格所描述的病症,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是很相似的.本文重点对古代医家对关格的认识做一概述,首先对病名的沿革进行了论述,指出历代医家对关格病因病机的认识,进行了治法选评。
  • 摘要:经典方剂称为经方,泛指秦汉时期及其前期医学著作所载之方剂.目前所言经方者,系指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书中所载之方,即《伤寒论》113方,《金匮要略》226 方.其之所以被称为经方,是因其充分体现了治疗八法,奠定了方以法立,法以方现,方证结合,组方不拘一格,随证施治的辨证论治体系.且经方在临床应用上,尚有药简力宏、效专力宏的特点,故晋人称"仲景垂妙于定方",称仲景方为"众法之宗,群方之祖".通过掌握六经病主症主脉,进行六经病辨证,观察脉象的动态,及时了解病证的趋向和传变。而引起肾病的病因病理因素中医认为有水饮、湿浊、瘀毒三种,而中医有发汗、利小便、通下三法。临床上对肾脏病的治疗,以少阴病为纲,遵从“审症求机”的论治原则,即根据临床表现及证候特点判断少阴病证的表里、寒热、虚实及是否合并兼夹证,如宿食、积滞、痰热、燥屎、瘀血等采取相应的治法方药。当然,临床肾脏病较复杂,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肾脏病疾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病理特点,因此必须把握其动态变化,注意缓急层次,针对疾病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进行治疗。采用《伤寒论》少阴病证辨证治疗,可为临床处理肾脏疾病提供指导性思路。
  • 摘要:马蹄肾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肾脏融合畸形,主要表现为双肾下极融合。在没有合并症时无明显临床表现。马蹄肾的诊断主要依赖影像诊断,CT和MRI是诊断马蹄肾及其合并症的主要手段。马蹄肾比较容易合并泌尿系统的感染、梗阻、结石、肿瘤、囊肿、肾挫伤和肾小球疾病等。正确认识马蹄肾的临床表现、不同影像学检查的优势和不足,有利于马蹄肾的正确诊断和有效、安全的治疗。遗传和非遗传因素均可导致马蹄肾,制备马蹄肾的动物模型,有助于揭示马蹄肾的发生机制和研究有效的干预措施。
  • 摘要: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病(MIDD)是一种少见病,据单中心18年肾穿刺病例研究,其发生率仅为0.33%.MIDD的病理特征是一种非纤维状、刚果红染色阴性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在多种器官及组织的基底膜的沉积,包括在肾小球基底膜(GBM)及肾小管基底膜(TBM)的沉积.LCDD通常发生于多发性骨髓瘤(MNI)或其它淋巴系统增生性疾病的患者,LCDD患者肾活检显示,在免疫荧光显微镜下可见GBM及系膜区、TBM轻链沉积。LCDD中60%患者肾穿刺活检光镜检查显示无细胞性肾小球结节性硬化,肾小球体积明显增加。LCDD的治疗原则是使用化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控制浆细胞增殖,稳定肾功能并提高存活率。LCDD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目前报道不多,目前多采用益气补肾、益肾活血等,经验多来自对MNI的治疗。
  • 摘要:三焦辨证为清代吴鞠通所创立,其与中医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等共同构成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医辨证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吴氏的三焦辨证以上焦、中焦、下焦三焦为纲,对温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证候特点及其传变规律进行分析和概括,确立治疗原则并藉以推测预后转归的辨证方法。肾脏病的三焦辨证,是将吴氏三焦辨证温热疾病的方法引入中医肾脏病的辨证治疗之中,根据三焦及其所属脏腑的水火失调,气化失常,气机郁滞的基本病理及其所导致的上、中、下焦的临床证候及其三焦证候的合或并证候进行辨治,成为肾脏病的中医辨证论治重要方法之一。而肾脏病三焦证的基本病理主要表现为水火失调,气化失常,气机不畅等,抓助其基本病机,故可收“得其机要者,动小而功大,用浅而功深”之效。针对三焦的基本病理,当以“斡旋三焦”为三焦证治法总则。它主要包括调水火,理升降,畅肺气等方面。
  • 摘要: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是一组以血清IgG4水平升高、受累组织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及纤维化为特征的系统性疾病.IgG4-R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明了.目前对IgG4-RD发病机制的研究还多限于IgG4相关性胰腺炎和泪腺、唾液腺炎、间质性肾炎等方面,一般认为该病是感染因素、免疫因素及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IgG4相关性疾病常累及多器官或组织,累及肾脏时称之为IgG4相关性肾病(IgG4-relatedkidney disease,IgG4-RKD),据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可达5%~11.5%.就目前文献报道,大部分IgG4-RKD病例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延误治疗将增大肾衰竭的风险,因此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非常重要。但对于激素治疗的剂量、疗程,以及是否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方案,有待于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疗效。
  • 摘要:目前,C3GN的诊断目前可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补体成分异常)及病理诊断三方面着手。而C3GN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在对症治疗基础上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望获得积极的疗效。C3GN作为一种最近提出的疾病,在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多方面现有资料有限,虽然己知其致病机制与补体激活调节异常有关,但是具体发生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免疫荧光染色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拌沉积,超微结构改变以肾小球毛细血管拌内皮下和(或)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为特征,组织学改变以膜增生样病变为多,易与其他C3G混淆,在诊断上需要慎重鉴别。本病预后呈多样性,且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因此在对症支持的基础上,中西医结合治疗通过免疫抑制等机制有望控制疾病的进展,更加有效的药物亟待研发。
  • 摘要:《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论述内科杂病的专著,其中许多论述肾病的内容,对后世的肾脏病治疗具有重大影响.现将其治疗肾病的内容归纳为十法,主要包括:宣肺解表,发汗利水法;温补肾阳,化气行水法;益气疏风,健脾利水法;温阳化饮,健脾利水法;养血活血,健脾利湿法;健脾和胃,化饮利水法;温阳化气,生津利水法;活血化瘀,消癥利水法;温阳化瘀,利湿解毒法;以及缓中补虚,祛热生津法。肾脏疾患在中医多属“水肿”、“淋证”、“关格”、“虚劳”、“癃闭”、“消渴”等范畴,仲景用药顾护肺脾肾基础上予以利水,以肾为本,辨明主症与兼症,值得后人详辨慎思。
  • 摘要:《景岳全书》共六十四卷,其中对补肾治病的描述颇多,如:补肾治疗月经病、脾胃病、肝病等等。可见张景岳对先天之本——肾脏有着特殊的认识。《景岳全书》六十四卷中,特立多章节介绍治疗水肿、癃闭、关格等肾脏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本文将按这几方面着重介绍《景岳全书》对中医肾病诊治的学术贡献。张景岳在治疗肾病时认识到疾病病机往往有三点:气不归原、水不归原、火不归原。张景岳运用引气归原、引水归原、引火归原等应证诸方,亦可分为两类。阴虚偏重者,以六味地黄汤、七味地黄汤、左归饮、左归丸、贞元饮类方加减。阳虚偏重者,以八味地黄汤、右归饮、右归丸、理阴煎、镇阴煎、六味回阳饮类方加减。至于药物,阴中求阳,则熟地为必备之药。在治疗肾病过程中,张景岳给后世提供了一些新的方法,可以逆证而行,如:大量滋阴药物中加入少量温阳药物,达到能好的利水降火清热的效果;又或者治水肿不单单治肾,而是同时三脏一起调理,反而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 摘要:在临床诊疗工作中,肾脏病多为慢性疾病,而慢性肾脏疾病的辨证通常是本虚标实,治疗时祛除标证同时,还需强调补益的主体地位。肾为先天之本,先天享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事不节,均可导致肾精亏损,肾亏体虚,又遇外邪侵袭,或劳作汗出当风,衣裹湿冷,或冒雨着凉,或长夏之季,劳作于湿热交蒸之处,寒湿、湿热、暑热之邪侵袭,导致经脉受阻,气血壅滞而发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若肾气充盛,外邪不得其门而入,则发病无门。故而历代医家均十分重视本虚的治疗,标本兼顾。药王孙思邀在肾脏病诊疗中也强调了温补肾脏的重要性。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肾主水液,肾主纳气等生理功能是依赖肾气充盛、肾精充足进行的。而肾气不足又常导致肾阳虚,肾阳主温煦,肾阳不足,则寒湿内生,气血不和。故温补之法是肾脏疾病诊疗中的重要方法,对于后世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 摘要:本文分析了《黄帝内经》对中医肾的基本认识,重点研究了《黄帝内经》中对肾病病因的认识,病机的认识,以及肾在生理、病理上与其他脏腑的联系。
  • 摘要:祖国医学文献中没有现代肾脏病的名称,然而对肾脏病基本症状的描述和认识由来己久。特别是张仲景《伤寒论》中113方和其记载的症状对今天的慢性肾脏病治疗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根据本人的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经验和体会,以方测证,总结了张仲景《伤寒论》中用方在辨证论治慢性肾脏病的应用。《伤寒论》中使用的方子,被后世医家称为“经方”,近年来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20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学者对柴苓汤治疗肾病的研究曾风靡一时。传统中药柴苓汤为仲景《伤寒论》中著名方剂小柴胡汤及五苓散的合方,在日本广泛用于治疗慢性肾脏病,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其机理不清楚。因此,分析柴苓汤中的有效成分及相关机理研究,对于探讨中医药现代化的科学问题是非常必要的。最近20多年来,人们对柴苓汤及其有效成分进行了系列的实验研究,从不同的方面验证了柴苓汤治疗慢性肾病的药效学作用,并发现柴苓汤中最有效的化学成分是柴胡皂苷-d。
  • 摘要: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 's syndrome,PSS )是一种主要侵犯外分泌腺体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受累腺体包括唾液腺、泪腺等,也可导致多系统性损伤,包括肾脏.尽管PSS 并非罕见,但其所引起的肾脏损伤的表现多样,有时极易误诊,应该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通过对其临床表现进行研究,并进行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诊断,研究了西药治疗,中药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而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主要因素为肾间质慢性化程度、高丙种球蛋白血症、高IgG及贫血。
  • 摘要:脂蛋白肾病(lipoprotein glomerulopathy,LPG)是一种与脂类代谢异常密切相关的肾小球疾病,以蛋白尿、血浆载脂蛋白ApoE 升高为主要临床特征,肾小球内大量脂蛋白栓子阻塞毛细血管为主要组织学特征的一种少见疾病.绝大多数LPG患者伴有血脂升高,以血浆ApoE水平异常升高为主。部分患者有明确的家族史,目前大多数学者支持ApoE基因突变或缺失致脂蛋白代谢异常导致LPG这一观点。脂蛋白肾病主要累及肾脏,且以肾小球病变为主,而组织学特征性改变是诊断脂蛋白肾病重要的证据。LPG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及抗凝药物均无明显疗效,有报道降脂、血浆置换、免疫吸附对治疗LPG有一定疗效,但仍存在争议。目前对LPG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降脂治疗、免疫吸附及血浆置换、肾移植、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 摘要:C3肾小球病是指肾组织内孤立的C3沉积,无免疫球蛋白和C1q沉积的一类肾脏病.尽管DDD在光镜下形态学表现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有相似之处,但在发病机制却有着本质的差异。Ⅰ型和Ⅲ型MPGN为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疾病,而DDD多与免疫复合物无关,是由于体内存在补体活化调节异常,补体旁路途径异常活化的结果。触发补体系统功能紊乱的因素,包括C3肾炎因子和H因子等。通过对其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及诊断进行研究,指出对H因子基因突变患者,可采用血浆输注或血浆置换疗法补充H因子,纠正补体缺陷。对肾移植术后复发DDD患者的临床研究表明,血浆置换治疗可延缓肾移植术后复发DDD患者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临床非特异性治疗包括控制高血压、延缓疾病进展和减少蛋白尿等,还可应用抗凝血剂和抗血小板聚集剂以及保肾对症等治疗。近年来,针对肾脏疾病不同证候的中成药品种繁多,可酌情辨证选用。冬虫夏草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已为众多学者认可,虫草制剂如百令胶囊等可长期服用。另外,从微观角度看,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及广泛“插入”等改变,常持续存在且固定不移,与中医痰瘀互结的病机相似,因此痰瘀互结等病机值得重视,白芥子、僵蚕、姜黄、王不留行、莪术等中药在辨证基础上可酌情选用。
  • 摘要:中医“肾痿”同样可体现现代医学的慢性肾脏疾病。著名医学家张仲景采用疾病位置和疾病性质特点相结合命名疾病,在《金匮要略》中提出痿、脏痿、肺痿的辩证论治思路,按照痿病的中医理论思路,提出了慢性肾脏疾病的中医“肾痿”辨证论治的观点。痿病的主要病因病机广泛,外感、内伤均可致痿。在中医临床诊疗中,证候是立法遣药组方的依据,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正确的辨证施治在临床工作中有重要的意义。临床工作中,中医各型与西医肾功能分期关系密切。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属CKD的代偿期和氮质血症期,临床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辅以益气养阴;脾肾阳虚型属氮质血症期,临床治疗以温肾健脾,利湿化浊并重;阴阳两虚型大多属CKD尿毒症期,正气衰败是根本,治疗以平补阴阳为主,辅以健脾泄浊,活血理气。基于肾痿病的病机及治疗特点,根据现代医家和临床及基础研究,治疗肾痿病应根据其本虚标实,虚实错杂的病机辨证施治,并创建黄茂三七合剂,主要药物包括黄茂、三七、当归、牛膝、昆布、大黄等。健脾补肾是本病的基本治疗法则。运用传统中医药方法治疗现代医学慢性肾脏病,需从中医理论认识该病,以辨证论治为基本原则,且遵基本病机遣方用药,方能创建慢性肾脏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开展科学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使中医证型及疗效客观化,利于临床推广,造福于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为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科学依据。
  • 摘要:C1q肾病是一种临床较为少见的肾小球疾病,其诊断依赖免疫荧光病理,特征性表现为C1q大量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电镜下可见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并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而Clq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研究提示Clq异常激活介导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可能是该病发病的关键环节。鉴于Clq在肾小球沉积的机制及意义尚不清楚,而Clq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与治疗反应均存在多样性,因此对于Clq肾病是否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进行诊断仍存在争议。目前临床与研究中最常用的诊断,主要参考Jennette的标准:免疫荧光证实在肾小球系膜区有显著Clq沉积,且Clq荧光强度≥++;电镜下可见肾小球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同时临床表现和血清学检查排除SLE及Ⅰ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摘要:《金匮要略》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其学术思想对中医肾病影响深远;其中许多方剂作为经典名方在中医肾病临床中得到较为广泛应用.肾脏病中医病机包括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不足为主,标实有外邪、湿热、水湿、血瘀、湿浊等多种.现以肾病中医核心病机"虚、瘀、湿"为纲,重点概述了《金匮要略》治未病学术思想,治痰饮、水气和湿学术思想,治虚劳、瘀血、毒学术思想在中医肾病临床中的应用.
  • 摘要:景岳重视肾与命门、阴阳学说的理论及临床的研究。如题,《景岳全书》有关中医肾病诊治之建树,从宏观而论,其不仅完善丰富了命门学说,且为温补派中的“补肾派”;而在《全书·肿胀篇》、《全书·癃闭》等具体章节中,对中医肾系疾病的相关见解、论述亦不乏金石之言,用药、医理等颇显精辟与新意,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通过探析景岳之补肾阴阳观,研究了《景岳全书》中在水肿、癃闭、溺血、三消之下消、及关格肾系疾病中的立论,指出了各病症的中医症候及治疗方法。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