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大会
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大会

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大会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9-11-13

主办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会议文集: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中医伤科学目前可以说是中医临床各科中利用率最高的一科,也是最契合“实证医学”(EBM)精神的中医临床科学。本文简介了中医伤科学的发展历程,探讨了中医伤科学的现代化、科学化之路。
  • 摘要:中国大陆在过去五十年中,“中西医骨伤科结合”是成就最高、最为人所称道的。反观台湾的中医伤科的医疗质量长期的被质疑,中医伤科的健保给付也相对低落,恶性循环的结果,使得中医伤科的人才日渐后继无人。本计划所要完成的目标为:rn 一、促进两岸中医伤科的学术交流与研究水平。rn 二、吸收中国大陆中西结合骨伤科五十年的科技研究成果。rn 三、制定充实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中医伤科临床技术训练课程。rn 四、培训二十一世纪适合时代潮流科学论据与传统实证并重的新骨伤科中医师。
  • 摘要:美国替代医学研究中心(NCCAM)的前身—替代医学办公室(OAM)早在1995年就明确指出,替代医学被人们接受的关键是临床疗效的肯定,其中的主要环节在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鉴于中、西医在哲学基础和方法学上均有不同,因此中医临床试验在吸取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优良方法的同时,在设计上还需要突出自身的特色,在评价效应上也应根据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特点,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评价体系,以此获得客观、科学、真实的中医临床医学证据。本研究收集了近十年的中医综合治疗肺癌的临床试验文献,试图以此病为切入点,针对中医临床试验设计方案,探索中医特色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大量的临床研究己证明中医或中医综合疗法能有效地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因此本课题以肺癌的中医临床试验设计方案为靶点,进行中医特色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 摘要: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命过程以及维护健康、抵御疾病的科学,它蕴涵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人文与生命科学有机结合所形成的系统整体的医学知识体系。随着社会经济进步、人类生存环境、健康观念、疾病谱与医学模式的变化,一方面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更加凸现,另一方面也对科技支撑中医药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坚持主体发展、推进自主创新,不仅是发展中医药的根本途径,也是不断满足人类健康需求的巨大动力。文章讨论了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以及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提出中医药科技创新的基本思路:坚持以提高防病治病能力为根本,以提高科技创性能力为核心,以服务人类健康为目标。重点开展基于中医临床实践的自主创新,基于文献与理论研究的原始创新,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后再创新。
  • 摘要: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因此中药质量标准的建立及其体系的构建是确保中药安全、有效的关键,也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中药质量标准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以期为中药质量标准的发展提供参考。内容包括:加强中药化学成分特别是有效成分的研究,为质量标准的建立莫定物质基础;加强重金属、农药残留及内源性有害物质的研究,建立相应的残留物控制标准,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加强中药化学对照品的研究和市场化,同时研究并推广“一标多测”、“对照提取物”对照等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多途径解决化学对照品缺乏的问题。研究并建立多成分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方法,进一步完善中药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全方位控制中药质量。
  • 摘要:随着我国城乡居民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人口的老龄化,大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升至恶性肿瘤的第三位。晚期的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8.4%,Ⅱ,Ⅲ期肠癌尽管在术后接受了化、放疗,但仍有约50%会出现复发、转移,与此同时,病人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因此,控制病情进展特别是防止复发、转移是大肠癌临床治疗中的难题。目前,大肠癌患者中寻求中医治疗的越来越多,国内的从业者也在不断地进行探索,既往回顾性研究与系统评价,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上中医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远期还可以减少术后的复发、转移率。本文通过研读古代文献与现代研究相结合,尝试提出通阳法治疗大肠癌的理论,为大肠癌的系统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摘要:Leber氏遗传性视神经萎缩(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 LHON)是一种最常见的线粒体疾病。本病由Von Graefe等于1858年首先报告。1988年Wallance等明确线粒体DNA突变与该病密切相关,这为LHON病理机制的研究翻开新的一页。但该病遗传关系、外显率及病理机制方面仍存在很多疑问。本课题组利用突变型与野生型线粒体的比值与其相对应的不同荧光素荧光强度增量比值之间相关性建立线性关系式,采用多色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对6个G11778A突变位点家系的44例母系成员的突变及野生型线粒体基因荧光强度进行定量检测,以探讨LHON线粒体突变量与临床发病情况的关系。
  • 摘要: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和患病率不断增高,是目前国内外50岁以上人群低视力和致盲的重要原因。其病因不清,可能与慢性光损害、种族、遗传、吸烟、心血管疾病、饮食等危险因素有关。本文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实验研究与治疗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指出目前多认为脉络膜新生血管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其新生血管产生的初期,患者多为虚证(脾虚、肝肾虚),而当晚期出现临床上可见的典型脉络膜新生血管及其出血者,预示着病情有转实的倾向,患者多属于实证(痰湿、血瘀、肝郁),使用凉血止血、活血止血为常用治法。总之,在临床观察中,中医药对AMD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尚需科学设计、长期随访,相信中医药在AMD防治方面有广阔的前景。
  • 摘要: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是眼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眼部刺激症状重、病程长、易复发、对视力损害严重等特点。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及激素的广泛应用及滥用,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笔者对47例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进行观察治疗,效果满意。
  • 摘要:视神经萎缩是临床最常见不可逆致盲眼病之一。由于其病因复杂,是多种病因下导致的后期病变,因此疗效较差,且诊疗效果分析困难。根据本院临床经验,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该病治疗具有一定疗效,为进一步探讨该疗法对视神经萎缩的治疗效果,及不同病因患者视功能恢复是否具有差异性问题,本文进行了该项临床观察。指出由于该病致病原因复杂,因此将不同病因的该病混在一起进行临床治疗的疗效评估是不客观的,因为不同病因下的视神经萎缩具有其各自的发病及病程病变程度的特点。
  • 摘要:辨证论治是中医药学理论的特色与精华,是中医临床、科研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证”是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概括。根据《黄帝内经》“有故无娟”的中药毒性理论,用药只要对证,药物毒性自然减低。这反映了中医强调药物毒性具有相对性和必须结合证候来评价中药毒性的理念。因此,以中医药学独特的思维模式与辨证理论为指导,选用恰当的中医病证动物模型评价中药的毒性,才能得到能够真正准确反映中药毒性的结果,才能为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结合代谢组学方法探讨白附片对正常和对证模型大鼠毒性反应的差异,为基于中医证候理论评价中药毒性提供客观依据,为深入分析证候与中药毒性关系提供方法学探索。
  • 摘要:在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的诊断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视网膜功能降低,在临床上常用视网膜电图(ERG)来进行检测,绝大多数患者有暗适应眼最大反应的a, b波幅降低,潜时延长,中晚期患者多数为熄灭型波形。遗传性视网膜变性rds小鼠,有明显的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异常,这必然会严重影响其视网膜功能.我们拟通过观察石解散对rds小鼠干预后视网膜功能的变化,系统的评价药物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 摘要:慢性乙肝的病理衍变过程,是肝脏的纤维化逐步发生发展过程,直至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慢性乙肝在强调抗病毒治疗的同时,重视抗纤维化的治疗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按照中医络病理论进行推论,认为引起络病的基本病因是“毒伤肝络”、“毒邪致络病”,而络脉痹阻、血瘀痰结是肝纤维化的基本病机,运用解毒清热、化痰软坚、活血化瘀等治疗原则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具有可靠的临床疗效。本文指出毒邪伤肝、肝络痹阻是慢性乙肝基本的病因病机;解毒清热、化痰软坚、活血化瘀是慢性乙肝羞本治疗原则,由此可见“毒伤肝络”这一理论学说在慢性乙肝、肝纤维化临床治疗中的运用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解毒通络法”这一治疗原则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临床实践中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
  • 摘要:孙一奎(1522-1619),字文垣,号东宿,又号生生子,安徽休宁人.著有《赤水玄珠》30卷,《医旨绪余》2卷,《孙氏医案》5卷。孙一奎作为明代温补学派重要代表人物,其命门学说是他的主要学术思想,与赵献可、张景岳并称命门三大家。rn 孙一奎着手于命门理论的总结与提炼工作,创立“命门动气”学说,极富新义,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此后的赵献可、张景岳所阐发之命门理论,也都是在孙氏命门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完成的。rn 孙一奎所论之动气命门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性质:其一,命门有位而无形。其二,关于命门动气的属性,孙氏认为其“非水非火”.而又因其具“生生不息之机”,故又有阳动的性质。其三,命门动气为人之生生不息之根。
  • 摘要:临床研究的目的是产生有关人类健康和疾病的知识。尽管试验对参加者能产生收益,但这不是研究的目的。实际上对于所有研究都有某种水平上的风险,临床研究中的伦理学要求是:将受试者风险的可能性减到最小,在产生知识时。保证尊重受试者的权利和福利。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是尊重人,行善,分配公平。为加强药物临床研究的监督管理、保护药物临床研究受试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伦理委员会在药物临床研究伦理审查中的作用,世界各国都加强了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基于此,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外伦理学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如药物进口法案、化学局的创立、食品药品法案、食品、药品、化妆品法案、纽伦堡法典、Kefauver-Harris修正案、赫尔辛基宣言、贝尔蒙特报告、IND改写规则、为危及生命的疾病通过的新药申请过程加急、处方药物使用者费用法案、FDA现代化法案等,为更好的研究伦理学提供基础。
  • 摘要:为了加强中医心理学的临床研究,本文在总结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理科加多年临床心理治疗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医系统心理疗法(Systematic psychological of TCM,缩写为SPTCM或SPT)”的概念。文章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技术体系和特点等作一个初步介绍。
  • 摘要:厦门与台湾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厦门成为对台交流合作的重要区域。厦门对台中医药交流具有良好的基础,文章介绍了近年来厦台中医药界建立的广泛联系,双方交流合作层次逐步提升,形成了良好态势和坚实基础,并着重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两岸中医药发展合作的建议。
  • 摘要:优良睡眠质量在养生之道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基于现代医学观点,叙述目前五种睡眠姿势优劣,笔者经整合各种睡姿优缺点,依人体工学原理,研发出一种价廉物美,可供医院、推拿、按摩SPA美容业,及居家用,专利之俯卧睡及伏案趴桌睡工学平台,兹简述此专利平台构造及其优点。
  • 摘要:随着我国在中医药领域研究中投入的不断加大,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加之中医药对外交流的需求日益增大。如何在中医药对外交流的过程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尽量避免给国家、单位、个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进而促进中医药对外交流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就如何积累对外合作、交流经验,促进中医药研究水平的快速提高,注意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和保密问题,确保双方合法权益,保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进行阐述。
  • 摘要:还原论与整体论涉及到我们对观察到的世界进行逻辑思维与判断的方式。以物理学为根基的世界观作为全社会通行的一般思维方式的基础,对思维方式的变迁有重大影响。中医整体论的根基在于宇宙有着唯一的、整体的本原,宇宙万物都是由这个本原而“生成”的。中医学充分体现了中国整体论的认识论、方法论特点,是现今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实用操作性的领域,或许可以成为建立科学整体论的范本,为未来科学走向还原论与整体论融合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 摘要:阿胶是一种道地中药材,因得益于东阿地下水的锤炼而得名.它是哺乳纲奇蹄目马科动物驴的皮去毛炼制成的固体胶块,其生产和应用,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阿胶作为中华民族的医药瑰宝,通过古人的养生实践与今人的科学实验共同证明,阿胶有着巨大的滋补养生与治疗潜力。在亚健康问题突显、新型流行性疾病层出不穷的今天,这些价值需要我们发掘利用,本文就阿胶养生的中医文化基础、传统养生文化,四时进补与治未病的现代养生实践和机理进行阐述。
  • 摘要:中医药的发展已有3千多年历史,没有统一的标准,影响了中医的发展和交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何制定权威性的、高质量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是目前中医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而中医学由于自身的学科特点,文献证据级别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形成推荐建议,明确推荐强度,更好地制定能够被国内外认可的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需要在梳理推荐强度的演进及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本文对循证临床实践指南与推荐强度进行介绍,分析了临床实践指南推荐强度的演进及研究现状,并就基于循证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中推荐强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简述。笔者认为在现有国际推荐强度和影响推荐强度因素的基础上,借鉴循证医学的方法,建立符合自身理论特点和临床实际的具有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推荐强度及影响推荐强度判定因素,是目前制定具有中医特色的国际化的临床指南的必由之路。
  • 摘要: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每年药剂科都要接受来自不同医学院校、不同学历的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带着各自的目标和期望走出了学校的大门,来到了医院,从一个被动学习的环境走向了一个全新的工作岗位,为药剂科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活力,使得科室的人才梯队更加合理,增强了科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抗风险能力。本文试图以笔者所在的药剂科为例,结合04年至08年药剂科的新员工的培训方案设计及实施的实践,通过对新员工培训方法的评估,探讨并分析新员工的需求和“三层四项”培训方案,使新员工能正确理解和掌握医院文化理念和岗位要求,从而树立奉献、创新、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达到同心协力共谋发展的目的。
  • 摘要:某单位90名女性出租车司机进行了专项妇科体检。研究结果表明:妇科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年龄、人流发生率、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对于女性出租车司机来说患病率之高,不仅由于女性共同的易感因素,其职业的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最后介绍了对女性妇科病的护理对策。
  • 摘要: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机的有效选择是整个吸痰过程的关键,能够避免吸痰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随着现代护理和监护学的发展,护士不再是机械执行医嘱的操作者,而是在参与整个救治过程。护士在实施吸痰这项护理工作中不仅要熟练的掌握护理操作,更需要具备专业的观察能力、系统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
  • 摘要:近年来有关针灸疗效与时间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子午流注纳甲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许多临床报道证实,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时间取穴治疗,其临床疗效优于一般辨证取穴治疗。rn NO作为一种新的人体机能平价指标,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才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而进入90年代以后,有关NO的研究成为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课题之一。研究表明,机体内NO含量的增加与减少,与机体的机能状态密切相关。本研究以机体穴位一氧化氮CNO)含量作为针刺疗效的评价指标,通过观察不同时间针刺对NO含量的影响,探讨时间因素对针刺效应影响的作用机制,为针刺机理的研究开辟新的方法。
  • 摘要:台湾推行浓缩中药起源于公元1963年,顺天堂药厂与日本长仓制药技术合作,自日本引进最新中药浓缩制造技术,开始制造浓缩中药并带动制药厂制造浓缩中药的风潮,胜昌制药厂于公元1966年开始制售浓缩中药。本文展望了中医药发展的蓝海策略,指出浓缩中药的临床应用中应加强中草药质量管理,简述了两岸中草药合作发展策略。
  • 摘要:一般人及现代中西医科学界或许有以下的共识,那就是以中医观点来看,中草药或中医药的特色在于中医药是以系统性或全身性的考虑来研究、探讨人体与器官间的互动性,来治疗疾病以及给药,这是中医药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不但中医学界这样认为,连西方医学虽不见得赞同,但也正尝试着要了解中医这方面的看法。也因为以上的认知,几乎所有华人界做中草药研究或中医治疗者,也都同样讲求用动态的、辩证性或发展性的观点来看待此问题,也因此有所谓舌下看诊、皮肤看诊、把脉等方式,且大多讲求要同时观察并询问病人的本质、体质及其生活习惯等,而这种方法目前看来其实是很符合西方时兴的personalized medicine的给药处方(虽然目前西方也没有办法普遍性地彻底实行personalized medicine给药方式)。在以上这两种传统的理论架构下,认为,可以利用现代许多先进的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科学的研发系统来有效进行中医药之科学化研究。
  • 摘要:勃起功能障碍是泌尿男科常见病.心理性ED一般又称为功能性ED,过去认为心理性ED占90%以上,现在认为大多数ED应当属于器质和心理混和性,但不管是何种ED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因素。大量的文献报道认为,中医药对功能性ED及心理性ED积极的治疗作用。本研究通过多重复合心理应激配合阿朴吗啡诱导建立改良的心理应激勃起功能障碍大鼠模型,通过糖水摄取实验了解应激大鼠快感缺失状态,采用录像监测、在体电生理测压等技术方法测定模型大鼠阴茎勃起状态,并用补肾、疏肝、活血中药同期治疗,评估心理应激性ED勃起功能状态及中医药的治疗作用。
  • 摘要:中医药是中华文化几千年传承不衰的为数不多的载体之一,是具有内在创新动力且实践性很强的鲜活的文化,在现代中医药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和使用价值。中医药的理论和辨证诊治方法,以及中医医疗保健模式符合未来医学发展趋势,已经显示出其独特而旺盛的生命力。为此,本文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多元文化共存的大陆与台湾地区,开展人性化的中医药文献知识服务,是构建海峡两岸中医药专业图书馆文献交流服务平台研究的必然。
  • 摘要:中医古典医籍中,对个性、体质类型论述以及郁证的相关内容均有较为详尽的记载,对人的个性、体质之形成既着重其先天察赋因素,又强调其后天获得的影响。个性、体质的类型是人的健康与疾病发生的基础,并与中医证型有密切关系,其发生及转归也取决于人格、体质类型。本文介绍了中医的个性、体质分类、“五态”人格、体质类型特征,就“五态”人格、体质类型与抑郁症发病关系及证型进行了分析。
  • 摘要:随着手术技能和麻醉水平的提高,剖宫产术的并发症和病死率逐渐降低,而预防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前期笔者将自拟益气活血生肌方在围手术期配合抗生素,应用于4264例剖宫产产妇,获得了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率仅为0.52%的良好效果。现笔者拟研究益气活血生肌方对大鼠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效果的影响,并将结果进行报告。
  • 摘要:帕金森病(PD)是一种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DA)神经功能受损所致多巴胺与乙酰胆碱平衡失调的一种慢性疾病,以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和强直为主要特征。病程呈进行性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高。其病理改变主要涉及中脑黑质DA能神经元缺失,残存的神经元变性,胞浆内出现特征包涵体。本文就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秀丽隐杆线虫在抗柏金森病研究中的优势及中药干预帕金森病分子机制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 摘要:脊髓型颈椎病(CSM)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其患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加强对该病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普遍认为该病的早期应当进行6个月的非手术治疗,中医药对防治CSM有一定的疗效,方法简便,成本低,副作用小。目前急需开发出疗效确切、服用方便、毒副作用小的中成药制剂,以满足患者的需要。研究已经证实脊髓损伤后主要发生以下的病理改变:①压迫区脊髓组织坏死、液化、囊性变;②压迫区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的凋亡,这是慢性损伤的主要因素;③局部炎症反应,可加重脊髓损伤;④脊髓缺血性改变等。可见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促进神经营养因子分泌是非手术治疗的重点研究范围。益气化瘀补肾方是施杞教授的经验方,长期临床观察发现它可明显缓解CSM患者症状,延缓病情的发展。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理,明确疗效,可为开发新药打下基础。
  • 摘要:长期以来,对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辨治基本遵循本虚(脾肾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为主,兼见血瘀、湿热、风热等标实证,但对于这些证候与肾脏病进展的关系尚缺乏深入研究;近期关于IgA肾病中医证候与肾脏病理关系的多中心研究表明:血瘀证是实邪中最常出现的证型,中医证型与尿蛋白、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预后指标密切相关,另有研究提示血瘀证与IgA肾病患者的某些临床指标以及肾组织病变程度有关,同时我们在临床上也常见到,在疾病尚处于初期,病程不长者,往往本虚表现不突出,仅见一些标实证,随着疾病进展,迁延不愈,才渐至虚损证候出现;因此有必要对血瘀等实邪在慢性肾脏病进展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血瘀证为重点,旨在探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血瘀证程度与临床指标及其肾活检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
  • 摘要:林洪生主任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肿瘤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医肿瘤课题组长,长期致力于肺癌中医规范化治疗的临床研究工作。本文作者做为林洪生主任的学生,跟随老师学习多年,现将肺癌中医规范化治疗方案的基本设想、主要方法及关键环节做一初步总结。
  • 摘要: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之一,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目前中医界一般将稳定型心绞痛(SA)和UA一起进行研究,然而两者在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措施和预后转归上均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应该分开研究。目前关于以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较少,且缺乏统一认识。因此,对UA证候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王永炎院士指出证候是一个高度非线性的复杂巨系统,应从证候要素的角度进行研究。本研究对815例UA患者的专家经验辨证结果进行了证候要素提取,并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常见证候要素与症状体征的关系,为建立证候要素诊断标准提供依据。
  • 摘要:自1981年在美国首次报道发现艾滋病患者后,艾滋病迅速在全球广泛流行。对于艾滋病的治疗,虽然HAART疗法的出现使艾滋病治疗前进了一大步,但至今没有根除的办法。中医药介入艾滋病的治疗20余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越来越被认可和接受,给艾滋病患者带来一线希望,在此我们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对艾滋病无症状期免疫重建的影响。本文介绍了艾滋病无症状期特点,阐述了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艾滋病无症状期免疫重建中的作用,最后讨论了中医对艾滋病的认识等相关问题。
  • 摘要:在冠心病的现代治疗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有效治疗方法。但术后冠状动脉的再狭窄(RS)仍严重影响着其临床远期疗效。尽管冠脉内支架多方改进,斑块旋切术以及B射线照射等方法的引入以及多种药物的应用于临床加以术后干预,但结果尚不令人满意。如何预防RS已成为当前心脏病学研究领域所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但是,对于冠心病PCI术后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目前较少,为此本文对多中心收集的1096例冠心病患者中的143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和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
  • 摘要:名老中医经验的内涵十分广泛,在某一特定时间内,传承人能够较完整地把握一位名老中医的经验也十分不易,要同时分析多位名老中医的经验就更加困难了。因此,这项工作需要运用综合集成的技术和方法,由多人或多个单位协作完成。作者在前期研究中,依托课题建立的结构化名老中医数据库,开展了老中医经验共性规律及个性差异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建立多位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分析与展示方法,可实现对名老中医辨证、辨病、辨症、选方、用药等方面经验的分析挖掘及比较研究。通过比较,有利于更加深入地认识中医个体化诊疗经验的核心内涵,发现其共性规律,明确其个性差异产生的原因。
  • 摘要:近年来,临床工作中发现北京市IGT和DM患病人数显著增加。业已证实,IGT和DM与肥胖、脂代谢紊乱、心血管疾病等关系密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1994年糖尿病患者已愈1.43亿.预计到2025年将增至3.9亿,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本研究对北京市市区、近郊及远郊三个区进行了IGT和DM流行病学调查,以明确上述地区IGT和DM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并发症发生情况,为有效早期干预提供基线资料。研究表明,北京市IGT和DM的患病率近年来明显升高,40岁以上年龄段人群是防治重点。IGT和DM的患病率升高的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生活水平提高引起膳食结构改变、平均寿命延长、医疗条件改善以及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模式等有关。控制体重,纠正脂代谢紊乱和控制高血压,戒烟等是降低糖尿病患病率的重要措施,对于具有家族史的对象更是如此。而少量饮酒及合理运动则有可能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 摘要:肌肉骨骼系统的损伤和疾病是工业国家主要的职业病之一.藏药奇正消痛贴膏,采用西藏高原特有的天然动植物药材,结合现代超真空脱水冻干技术,具有活血化癖、消肿止痛、疏通经络的作用。rn 为了探索奇正消痛贴膏在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作用特点和机制,寻求该药治疗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循证医学证据,近年来许多医药方面的专家学者采用现代药理学和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对该药做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使得人们对该药在透皮、抗炎、镇痛等方面作用机制和特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本文主要对奇正消痛贴膏在透皮、抗炎、镇痛、抗软组织损伤的机理以及在急慢性软组织损伤、颈椎病、骨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方面的进行了研究。
  • 摘要:安康市,万木葱郁,气候温暖,雨量充沛,中药资源十分丰富,故秦巴山素有“天然药库”之称.中药材开发历史悠久,具有发展中药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潜力,传统优势和现实基础。制药业在各行各业中多次靠前,其利润名列39个行业的第7位,中药产业是我国医药产业独有的特色和优势领域,具有的知识产权,是典型的民族工业之一,陕西省委、省政府,把陕南秦巴山做为“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建设”是陕南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脱贫致富的希望所在。秦巴山虽中药材资源丰富,一些企业逐步产生,但企业不能形成规模,药材零微,种植使药农失去信心,中药资源一方面是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是存在着资源的严重破坏和大量浪费。因此本文着重讨论了合理利用开发秦巴山中药材的方法,如何形成产业化成为当地经济支柱产业,是当前探讨的重点内容。
  • 摘要:随着大陆与台湾“大三通”的实现,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协作将更加开放,更加频繁。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宝贵财富,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为了加强在中药领域的合作。加快两岸市场整合,首先要考虑到中药检测的相互认证问题。本文通过对两岸的中药检测进行比较,指出异同点,并考量国际潮流趋势,以期为将来两岸检验技术的整合及标准的统一提供参考。
  • 摘要:牡砺软体(又名牡砺肉、蜘黄)为牡砺科动物近江牡蜗的肉。牡砺软体中含有丰富的糖原、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成分,具有滋阴养血功能。现代中医临床中使用牡蜘均为牡骊壳成分。临床中牡蝠肉因肉鲜嫩,不利于远程运输,且容易变质,古代、近代中医界、民族医药界对其研究不够深入,又受其它条件限制,故一直对牡蜘肉未成为常规使用药物。随着国际国内对牡蜘肉的深入研究与应用,其独特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牡蜘肉成为中医界、民族医药界常规使用药物,势在必行。本文就牡虾肉在古代药典中的介绍以及如今的应用情况做进行了探讨。
  • 摘要:带状疮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一带状疙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聚集成簇的水疙沿体表一侧的皮肤周围神经作带状分布,好发部位为肋间神经分布区域,常伴剧烈的神经痛及局部淋巴结肿痛,易发生后遗神经痛,一般很少见到双侧发病,亦少有复发。rn 目前国际公认,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或系统评价是检验一种治疗措施安全性和有效性最可靠的方法。系统评价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文献综述形式,其基本过程是以某一具体临床问题为基础,系统全面地收集全世界所有己发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结果,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定性或定量合成(mesa-analysis)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因此本文拟对所有针灸治疗带状疙疹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以了解针灸治疗方案对带状疤疹是否真正有效,并对于各种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疙疹的疗效差异进行探索性研究,试图找出一种最为有效的针灸方法,为临床医生治疗带状疤疹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
  • 摘要:近年来,国外对针灸临床疗效评价做了大规模的系统评价,为针灸进入发达国家以及纳入保险做了前期调研,对针灸的临床研究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这些临床研究也推动了国内针灸临床系统评价的研究。rn 本文主要探讨了这一系统评价方法是否适合于针灸临床.本研究认为需要尽快建立符合针灸临床特点的临床评价系统,加强针灸疾病诊疗规范的研究,为此必须明确不同针灸方法的适用证及介入时机,进而研究不同疗法联合应用的增效规律。在针灸临床研究规范方面,加强针灸临床质量控制,对安慰针灸和针灸对照组的设置进行研究。在基础研究方面我们要回答的最根本的问题仍然是穴位的问题,加强穴位和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探求疾病阳性反应穴位或穴区的诊疗规律,现阶段应特别加强穴位诊断疾病的研究,最终揭示穴位反应疾病的规律。同时回答穴位是否存在,是否针刺任何部位都有疗效以揭示穴位特异性以及特异性的刺激条件与生物学基础。
  • 摘要:面瘫由络脉空虚,风痰痹阻或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筋脉,以致气血阻滞,经脉失养,营卫失调,筋肉弛缓不收而成,属于祖国医学“口僻”、“口眼歪斜”范畴。本文根据笔者十几年临床治疗本病的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了“普教序贯六法”,手到病除,尽收功效。并对一组病例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进行了介绍。
  • 摘要: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共享的珍贵历史文化财富,也是海峡两岸应对全球化竞争共有的比较优势之一。广东的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产业体系较为完备,粤台中医药交流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认为推进粤台中医药合作,可以优先考虑从四个方面先行先试: (一)开展中医医疗健康领域合作文流;(二)加强中医药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合作;(三)加强中医药产业领城的投资合作;(四)共同推进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发展。
  • 摘要:中医现代化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参与,需要现代科技手段的投入,概念清晰、规范统一的中医术语是至关重要的。术语标准化是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前提。标准化工作日趋重视,中医药标准迅速增加,随着标准化课题的增进,标准化工作出现了不一致现象,本课题对目前部分中医药术语类标准做了调研,并对部分中医药术语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使大家对中医药术语标准化有进一步的认识,促进中医术语标准化工作。
  • 摘要:黄道周是明末著名学者,所著《三易洞玑》力图用三易五图沟通经史杂学,所论人体藏象理论和《黄帝内经》的模式有很大不同。根据初步研究,“五德三极”藏象理论的本质是“太极-阴阳-五行”模式,而“河图洛书藏象”理论的本质是综合了河图和洛书模式。黄氏所提出的藏象学说具有鲜明的阴阳术数特征。其中有合理成分,值得当今中医学界借鉴研究。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黄道周在《三易洞巩》颇有创新精神。虽然在历史上没有得到在临床上的应验,但是理论意义不能低估卷五中提出的这些新藏象模式。
  • 摘要:证候研究开放的吸纳现代医学思想,亦重视中医辨证方法体系的完善,同时规范证候研究中动物模型的评价标准,发挥模式生物与人体试验的互补性,慎重有序地控制动物实验的规模,促进宏观证候标准研究。本文拟从中医证候实验研究的角度,来回顾并分析证候的动物模型研究的新趋势、新技术,以及多因素造模方式;探索证候研究中动物模型评价标准,考虑动物种属,优化证候载体。
  • 摘要:医学起源于生物本能,因而医学的初始阶段是本能医学。所有的动物仍然靠这种本能维系着种系生存在这个星球中。神经系统在动物进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由神经组织等构成的器官系统。调节与协调各器官系统的生理机能,起支配的主导作用,使机体成为统一整体,并通过感受器感知外界变化,进行分析、综合,调节各器官系统活动,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这种靠神经系统将体表与内脏联系起来才能在无医学的动物界依靠本能通过体表刺激来医治以亿年为计的个体或种系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的疾病,以调节生物体的“自稳态”平衡一Homeostasis,保持种系的繁衍和进化。
  • 摘要: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具有疗效好(治愈率高)、起效快、疗程短、后遗疼痛发生率低、安全、无副作用等特点。尤其是集火针疗法、火罐(拔罐疗法)、针刺放血疗法于一体的综合治疗方法(火针赞刺法)更具有疗效优势。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已经成为临床上有较高成熟度的治疗技术,但缺乏效应的科学合理评价、操作技术的规范、适宜应用范围的相关研究证据,不利于推广应用。本课题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以口服伐昔洛韦片作对照治疗,采用量化计分方法评价疽疹情况、用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法评价疼痛疗效。
  • 摘要:关节病系人体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改变所致,为世界性多发病,更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中颈椎、腰椎和膝骨性关节病的发病率最高。此类疾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给家庭带来负担,而且也给社会增加了包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赞。笔者多年来为开辟骨关节病新的治疗捷径,历尽了12年的艰辛探索和刻苦研究,发明了电火花治疗仪,在国内首创了中西医结合药物电火花疗法。此疗法为一种见效快、疗效高、无创伤、无痛苦的非手术疗法。本文简介了600例骨关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了采用庄氏电火花疗法治疗骨关节病所取得的效果。
  • 摘要:为了寻找对人类健康服务更好的方法,跋山涉水,遍访名家,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终于在2006年成功的将太昊妙锋针综合疗法应用于临床,并分析了该方法治疗“未病”患者4357例所取得的疗效。
  • 摘要: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脑瘫的医学康复是至今尚未解决的难题。在发达国家有许多康复训练(Rehabilitation-training)方法,大部分脑瘫患儿经长期康复训练也难以治愈或完全生活自理。为了探讨针灸在脑瘫康复中的脑影像学改变的作用,于2003年12月-2005年12月,笔者采用头针合体针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瘫患儿50例,与单用康复训练治疗的50例行对照研究。
  • 摘要:中国中医药报先后刊载了“《金匿要略》、《伤寒论》、《黄帝内经》中‘搏,讹为‘搏,举证”多篇文章,提示我们很多复杂疾病的病因不单一,病因之间也并非简单叠加,而是病邪之间或正邪双方相互交结、聚合难解所致,这是认识和诊疗疑难杂病必备的辩证思路。本文对“搏”字字义及其所在条文分析、概括,探讨其临床意义。
  • 摘要:Mikulicz病(Mikulicz's disease, M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双侧对称性泪腺、腮腺及颌下腺肿大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既往国内外相关报道较少。本文总结了临床上接治的4例MD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由于本病对糖皮质激素的反应良好,经药物治疗后泪腺、睡液腺的外分泌功能得以很大程度的恢复,作者建议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为主同时配合中医中药,谨慎手术切除。因为手术切除后,眼干、口干等症状将无法缓解,反而会继续恶化。中医药在治疗免疫性疾病方面存在很大的潜能,发挥中医药特色为治疗本病拓宽了思路,值得挖掘和提高。
  • 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主特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慢性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致残率高的特点,对人体危害极大。徐氏抗类风湿胶囊是传统方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较好。祖国医学称本病为“痹症”、“历节病”、多因:风、寒、湿、外邪侵袭经络,气血闭阻不能畅行,引起关节等处出现酸、痛、麻、重、屈伸不利等症状。本文用徐氏抗类风湿胶囊对类风湿关节炎进行治疗,指出服用徐氏抗风湿胶囊后,不但对患者的晨僵时间、关节酸痛、倦怠乏力、食欲减退、少气懒言、贫血、血小板减少、下肢溃疡等症状以及部分实验室指标有了明显的改善,其整体生活质量、生活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健康自我认识能力,有明显的改变,且在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所以本文结果表明:徐氏类风湿胶囊是治疗RA的有效药物。
  • 摘要:咳嗽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均认为是多种肺系疾病的常见症状,中医学历代医家更是十分重视,通过临床积累不断总结了诸多理论内容、临床经验及方药。笔者亦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对咳嗽的认识不断深入,尤其从中医角度对“风咳”进行探索,并链接西医对咳嗽认识,究其证治,从疏风宣肺、缓急止咳方面指导推动了苏黄止咳胶囊的新药研发。
  • 摘要:本文对余无言先生治水肿验案谈进行研究,指出从余无言先生治水肿验案看今天的“中西结合”,不仅能够引人反思“中西结合”近百年来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和展现中医经典理念的真正价值,而且对于联系两千年来“针药结合”发展史以及“中西结合”理念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中医理念的培养和教育需要重视中医经典,中医药的繁荣昌盛需要海峡两岸中医理念的深入交流,“中西结合”理念乃至“针药结合”理念均属于医学领域广泛交流的自然产物。
  • 摘要:剖宫产术是解决难产及某些高危妊娠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医学发展及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剖宫产率有所升高,但术后由于麻醉、腹部切口疼痛和宫缩疼痛,加之应激反应增强,交感神经兴奋,情绪紧张、焦虑等多种因素可影响产妇的休息、食欲和泌乳,而且产后康复时间长,严重影响了产妇术后的生活质量。本院,在潘佩光教授提出术科“术前体质辨证、术后快速整体康复”理念模式的指导下,对产妇进行产前体质辨证,术后采取快速整体康复,再结合剖宫产后“多虚多瘀”这一共同特点,从常规的术后被动等待康复转变为积极进取,结合术前体质术后辨证,运用中医活血祛瘀、健旺脾胃、固本培元等方法,促进伤口愈合和整体康复,从而提高术后生活质量,达到快速整体康复的目的。
  • 摘要:脉诊是中医的绝技之一,是中国医学家对人体生命信息特征处理的结晶。由于诸多原因,中医学在科学理论和临床实践层面有着一定的优势,但在吸收、应用现代科技,发展中医脉诊技术及创新层面上,尚不能令人满意。rn 中医师在临床诊脉时,以人体的腕部高骨定关,根据人体的高矮胖瘦,调整其三个手指的间距及寻脉的力度,并通过举、按、寻等方法寻找脉的特征。目前的脉诊仪多采用人工手动调节的方法完成上述过程,要根据每个人情况调整传感器的位置和力度,且保证每次检测的位置和力度都一样,几乎是不可能的。基于此,本文就智能机械手中医脉诊信息采集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进行了研究。
  • 摘要: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广泛普及应用,海量医学文献信息可以轻而易举地呈现在每一个读者面前,全面掌握有用信息与临床医生的宝贵时间精力呈现了巨大矛盾,方剂数据作为对临床有很大参考价值的数据资源,被临床科研工作者广泛使用,但是少则数十条,多则上千条的同类方剂数据虽然有一定之规,但却变化万千,往往让研究者很难获得这些数据的整体情况及其内涵规律,为了便于研究者对大量同类方剂数据的分析,本研究设计了专门的方剂数据分析算法—方剂树形分析算法,来对方剂数据分析的基本过程和常用步骤进行规范化设计,使方剂数据易于分析和使用。
  • 摘要:中医脉诊学是中医诊断性试验的重要组成内容,早在《内经》、《难经》等著作中,就已初步奠定了脉学的基础。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和生物医学工程界的科技工作者就率先开始了中医脉象的客观化研究工作。至此,开展了大量的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检测中医脉象的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对于SM-lA中医四脉脉诊测量仪诊断准确性及可重复性的临床试验的示范性研究,对于今后中医脉象诊断试验提供参考。
  • 摘要:笔者根据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借鉴国际国内治疗艾滋病的中医西医的经验,并结合多年的临床医疗实践,提出了攻克艾滋病的防治方案,即扶正清毒,未病先防(一种内服药剂,保健饮料),预防感染(一种外用的皮肤和粘膜消毒杀菌剂)。研究指出,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由外向内通过多种途径侵入人体,使人体免疫功能受损而死亡。所以扶正清毒,内外结合,应当是防治艾滋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 摘要: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是出生前至出生后I岁内,大脑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在脊髓灰质炎控制以后,脑性瘫痪(脑瘫)成为小儿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小儿脑瘫的病因较多,脑损害的范围较弥散。脑损害既累及大脑皮层,又累及髓质,既有大脑损伤,又有小脑、脑干损害。所以脑瘫患儿往往临床出现的功能障碍多为复合性。既有中枢性运动障碍与异常姿势反射、异常运动模式,又常并存智力低下、行为障碍、感知觉障碍、语言障碍、吞咽障碍及咀嚼障碍、视听障碍等。其结果为病情错综复杂,生物医学康复困难。脑瘫的康复周期长,花费较大fll.在我国80%左右的脑瘫患儿分布在乡村。家庭因无能力支付较高的康复费用,使很多患儿失去康复机会。rn 为了使更多的脑瘫患儿也能得到有效的家庭康复,近五年来我们对脑瘫患者进行了中医家庭康复按摩法的临床应用研究,经过十多年的临床应用取得较好效果.本研究根据2005年~2006年对286例脑瘫患者进行的通督益肾健脾按摩治疗进行了介绍,该治疗在音乐疗法的辅助下患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家长在医师的定期培训与指导下,也能学习掌握小儿脑瘫推拿的适宜技术,脑瘫儿童在家中也能获得必需的、规范的康复。又节约了家长的人力物力。
  • 摘要:中药是我国传统医药资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防病治病、繁衍生息的依赖与保障,至今在维护我国人民的健康方面仍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在世界范围内“回归自然”的绿色潮流下,中医药的使用更加广泛,对中药的研发成为国际医药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我国是中药的发源地和传统的中药强国,中药研发一直受到我国政府和医药产业的重视,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家积极倡导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传统中药在创制新药方面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rn 包括中药在内的天然药物研究与应用已成为国际上新药研发的主要方向。据不完全统计,国际市场每年药用植物及制品(包括保健品等)的交易额超过300亿元,天然药物的种类也在以每年7%至10%的速度增长,日本是较重视中药研究开发的国家,年销售额达1500亿日元。美国国会1994年批准了把草药列为“饮食补充剂”的法案之后,1997年又制定了“植物药在美批准法,(草案),不再要求草药产品是已知结构的单体纯品,也可以是成分固定、疗效稳定、安全可靠的复方混合制剂。德国在欧洲是传统药年销售额最大的国家,达22亿.近年来,我国在中药新药研究开发方面的投入不断增长,中药新药研发己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法制化的轨道,本文介绍了海峡两岸中药新药研发现状和发展模式。我国的中医药产业正逐步从过去的以中药原材料出口为主,转变为中药新药品种出口、中医药技术出口兼具的发展模式,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占整个药品销售额10%以上,利润大约在20%以上。
  • 摘要:清开灵注射液是国家中药保护的纯中药复方制剂。由黄琴昔、板蓝根、金银花、桅子、水牛角、珍珠母、胆酸、猪去氧胆酸等八种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脑开窍的功能,临床用于治疗热病神昏、中风偏瘫,乙型肝炎以及其他急慢性肝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脑血管病等.在治疗急重病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因其具有作用广泛、疗效明显、使用方便等优点而深受广大医患的欢迎.但随着清开灵注射液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有关其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的报告亦相继增多;其ADR的多发性、普遍性、不可预知性及临床症状多样性等也愈发突出:轻者出现一般不良反应,重者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rn 为了保证用药安全,充分发挥清开灵注射液在急症、重症治疗方面的特殊疗效,本研究工作迫切需要从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标准等方面对清开灵注射液进行再评价,进而进行二次研究。首先,改进和提高现有的临床前过敏反应评价方法,提高过敏试验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建立新的更加敏感的动物模型和过敏原检测技术,优化生产工艺,去除引起ADR的物质基础,制定更加完善、科学的质量标准;加强毒理学研究,尤其是配伍用药后的毒理学、药效学、药动学的研究;应注意上市后的临床再评价,加强对ADR的监测;使清开灵注射液达到安全、有效、质优。其次,大力宣传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加强医疗机构对清开灵注射液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和安全用药意侧13].严格完善和规范清开灵注射液的药品说明书内容,对可能引起的毒副作用、配伍禁忌均详细说明.临床应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辨证论治,辨证使用,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熟悉药物的ADR、相互作用、溶媒选择等相关注意事项,采用合理的配伍和使用方法,就一定能够避免ADR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ADR的发生率。
  • 摘要:软膏剂系指药物、药材细粉、药材提取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剂型。目前常用的基质可分为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和水溶性基质。油脂性软膏常称为油膏,乳剂型软青也称为乳资。rn 中药软膏剂广泛应用于外伤科、骨科、五官科、肛肠科、皮肤科及美容等方面,是经皮吸收而产生药效的一类中药制剂,它既可以通过药物的释放和穿透而进入皮肤内起局部治疗作用,也可以通过皮肤经毛细血管进入体循环而发挥全身治疗作用。近年来,新的中药软膏不断出现,给药技术和理论不断完善,这方面的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中药软膏从药物处理、基质筛选及质量控制几方面阐述。
  • 摘要:目的:从东西方两种不同视角,对国内外中药研发状况予以分析,以提出合理性建议,对我国中药研发方向的把握有所裨益。rn 方法:运用文献历史回顾性研究、专家咨询和现场调查等方法,通过立足于中药资源、产业现状、产品结构、市场经济、医疗需求等背景,以日本、德国、美国及欧盟为主要着眼点。rn 结果:1.中药内涵与外延发生演变。2.我国中药研发具有三向走势,包括2.1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注重传统的中药研发方向;2.2天然植物药理念引发的中药研发方向;2.3中药与天然药物有机结合的中药研发方向.3.国外植物药与国内中药研发趋势的逆向性趋同;主要体现在3.1周边诸国从中药获利:3.2欧洲将优秀传统与现代技术完美结合;3.美国从西方朝向东方。rn 结论:中药研发属于高科技领域,我们要在“品、质、性、效、用”的关键问题和环节上勇于继承和完善,在政府主导下,全面整合资源、突出中医特色、在继承中借鉴在创新中发展,迈出我国中药现代化之路。
  • 摘要:中药饮片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辨证论治和调剂、制剂的需要,对中药材进行特殊加工炮制后的制成品。饮片入药,生熟异治是中药的鲜明特色。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成饮片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个特点。rn 中药炮制技术作为我国独有的传统制药技术之一,是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因此,开展中药饮片炮制原理、炮制工艺及饮片质量控制方法等方面研究,深入挖掘、揭示传统炮制技术的科学内涵,对于促进现代炮制学科的发展以及提升饮片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回顾和总结在国家“十五”攻关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的同时,就炮制学科的发展方向和任务提出了一些见解。
  • 摘要:人参、三七临床上经常相须配伍,具有益气、活血、消癖功用,可用于现代医学所说的冠心病、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本研究将人参、三七醇提后制成颗粒,方便临床使用。《中国药典》中要求测定人参中人参皂昔Rgl、人参皂昔Re和人参皂昔Rbl的含量,三七中三七皂普R1、人参皂昔Rgl、人参皂普Rbl的含量.所以本制剂中选择三七皂昔R1、人参皂昔Rgl、人参皂昔Re和人参皂昔Rbl四种皂营作为人参、三七颗粒含量测定的指标。rn 本研究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稳定,重复性好,为人参、三七颗粒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
  • 摘要:通过最近做的关于中国电子病历的大致情况的调查。发现内地很多医院的电子病历仅仅局限在针对西医的病程记录应用,即使很多中医院施行了电子病历系统,也很少在中医的看病过程中加以应用,造成了中医的信息化进展相对缓慢,制约着中医的长久发展。且因为国内法律的问题,很多医院只能采取在病人出院时,一定要将病历打印出来,医生签名,这样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根据我国的电子病历特点再结合中医的特点,认为内地和台湾应该在这方面加强合作和研究,开发出适合中医特色的,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中医电子病历系统,为促进中医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更好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
  • 摘要:血管性抑郁症是一组与脑血管病或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的一种老年期抑郁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血管性疾病与抑郁症互相影响,明显增加了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目前使用较多的抗抑郁药物是选择性的5-HT重吸收抑制剂,但有一定的副作用,且临床上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治疗上需要个体化综合处置。而中医药对于本病治疗有一定效果,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特色,本文对血管性抑郁症的证候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希望能为防治该病提出可供参考的辨证辨病依据。本文对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门诊和住院的血管性抑郁症患者的常见中医证候分布倾向进行研究,并对各证候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的相关性等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本研究,认识到血管性抑郁症的主要证候为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郁寒凝证、瘀热互结证,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可采用温阳开郁,滋阴开郁,益气活血、散寒开郁、清热开郁等为法治疗。
  • 摘要:中医药是中国人所创造的健康智慧,结合解读‘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的定义,由此确定中医药文化核心的密码就是—“中医药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这是中医药与西方现代医药最本质的区别,并以此指导了几千年的中医药临床实践。这也是我们开展中医药文化研究和传播所必须把握的关键点和最佳切入点。通过对中医药文化核心的重新认定和观念的更新,结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围绕着“思维模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己经开始和正拟开展的工作,提出中医药文化发展必须率先打好三大战略:1.针对大学新生的认知思维转换战略;2.针对患者的窗口服务战略;3.针对广大受众的媒体传播战略。
  • 摘要:通过对中医治疗疾病和中医文化与养生的的机理分析,提出人的养生要符合顺四时的时空运转规律,而水谷精气是后天生存之本,强调要勤动脑体不动心的情志调节,并提出是药三分毒的慎用观念,防止滥用药物浪费药物资源,影响人的寿命。
  • 摘要:本文认为中医理论作为中医发展的战略资源,既是中医战略能力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维系中医特色本源和特色优势的原动力,更是中医取得更大的学术自由度,保持中医主题的发展方向,提高中医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一要站在中医理论继承创新和临床实践需求紧密结合的新高度,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的中医人才。二要形成开阔促进社会和谐、文化和谐、生活和谐、自我和谐的新视角,进一步明确加强中医理论研究和中医文化传播的目标和任务,立足于坚持中医传统特色,发扬中医独特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满足社会患者人群对中医需求,弘扬中医文化精神,提升中医的整体实力,使中医科研成为认识世界,探讨客观真理,为人类健康解决面临的重大疾病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中医基础理论创新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增强中医文化自觉、自主创新发展的主体认识和能力,为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又好又快地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三要站在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科技进步迅猛发展历史机遇的新起点,进一步开展中医科技交流合作,开辟和利用国内外、海峡两岸多学科、多领域创新资源的新渠道。
  • 摘要: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我国加强了对中医药标准化的建设工作,把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列入了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并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中医标准化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战略任务,展开中医药标准制定研究工作。本文分析了中医药标准化规范研究的目的及范畴,提出应借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及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关于标准制定阶段划分规定及国际临床实践指南形成的方法学研究,运用现代生命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制定既符合现代生命科学要求,又突出中医特色,能够被现代医学接受和认同的临床诊疗标准程序与及相关规范;在甄别临床证据的基础上,开展中医诊疗标准程序制定及规范研究中共性技术问题研究。
  • 摘要:中医学方法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先进思想和核心观念,体现了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交融。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观与方法论,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思维,指导并直接参与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本文分析了中医学方法论的重要性,指出方法论的缺失是中医科研和临床的致命伤,提出应适应其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之相关的学术基础贯穿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如影随行,不可分割。因此,整理和总结中医学术基础,以此为立足点展开中医学普适性的核心方法论的研究,不仅能够更好的继承中医学,而且可以为科研及临床工作提供借鉴和思路,与时俱进的发展中医,从而实现中医学的全面振兴。
  • 摘要: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开展全方位的国际合作办学和广泛的对外交流,突出了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中医药国际化教育特点;建立了遍布五大洲的教育教学合作网络,积淀了鲜明的办学特色。通过发挥学校的示范带头和辐射作用,国际影响逐步扩大,立足本土,留学生教育呈现大规模、多层次、纵深发展的特点,开展对外开放,发挥优势,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而全方位的教育教学交流与互访,促进了学术发展与人才培养。
  • 摘要:肝脾不调证是由肝脾两脏功能失调形成的,以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为核心病机的临床常见证候。调和肝脾是名老中医的常用治法,但由于本证兼证复杂,病机转化多端,临证时不能拘泥于一法一方,应灵活加减用药。名老中医代表当代中医最高水平,其临床医案中蕴含着鲜活的临证经验,本文拟通过名老中医肝脾不调医案,应用复杂网络等方法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指出,复杂网络方法通过分析每个药物与周围药物的关联强度(配伍特点)。对于分析临床医生的临证思维及加减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 摘要:源远流长的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21世纪的中医人,有责任继承中医学的理论,吸收当代最新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果,解决威胁现代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的防治问题,使中医学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的发展、创新,生生不息,永不停止,将中医学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对关于中医学的五个时代进行介绍,就情志因素与心身疾病、心身疾病的刚柔辨证等进行了简述。
  • 摘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靠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在此历史背景和形势下,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以及人格与素质的竞争尤为关键。基于此,本文介绍了传统中医药人才的培养现状,指出了传统中医药人才是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最后阐述了传统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思路与目标。
  • 摘要:中医学是有千年历史发展的一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医学,经历代医家的努力,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中医的独特学科体系。中医护理是伴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不断完善理论体系和技术操作的规范,形成中医特色浓郁的护理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要继承、发扬、创新。本文主要就围绕整体观是中医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本法则、中医护理技术在中医护理中占据的地位、中医护理的特色内容以及中医护理面临的任务与挑战等方面展开了论述。
  • 摘要:临床护士移动工作站(PDA)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和手段使护士在权限许可的条件下,只要在网络覆盖范围内,使用PDA对病人的护理信息进行记录、更新和储存。PDA是医院信息系统(HIS)服务的延伸,它将成为数字化医院必不可少的工具,护理工作随着数字化医院的发展出现了无线移动护理系统。本文介绍了临床护士移动工作站在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方法以及实施效果。
  • 摘要:护理记录是指护士在进行医疗护理工作过程中,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反映,各项医疗措施的执行以及护理措施落实情况的具体体现及其结果的记录。近年来,随着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护理记录也越来越规范,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护理记录的质量,并反映出护理工作中的一些缺陷,本文就护士对书写护理记录的重要性认识不一致、护理记录的书写标准不一致、病情与护理级别不一致以及护士书写水平不一致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 摘要:近来查阅《中医大辞典》中无“六欲”一词,仅有“五志”、“七情”二词的解释,继而在相关一些中医典籍中亦未查见。虽然《辞海》中有“六欲”的释义,但并没有指明其是医学名词。然而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早在金代就对“六欲”的医学含义作了初步的界定,他在《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约公元1181年)中谈到“如六欲者,眼耳鼻舌身意也。”这里刘氏并且倡导“情之所伤,皆属火热”的理论,成为其寒凉派重要学术思想之一,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对“六欲”的含义及其与以“神”的变化为主要表现的情志疾病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论述。
  • 摘要:冠心病属于心血管系统微血管病变,中药、西药的治疗效果往往较差,手术治疗又多有后遗症。近年来笔者在开展以脉诊为导向的脉诊查穴、中医查体中发现了能够揭示中医“理法方药”原理的腑穴“原点”。这一“原点”也就是曾被古人命名为“十二原”的“生命活动原点”。笔者因此找到许多中医治病的诀窍,并在此“原点”理论指导下总结出了一套冠心病治疗方面“不用做手术的中医技术”。
  • 摘要:中医药信息学方法论体系主要包括一个方法和两个准则:即中医药信息方法和中医药信息功能准则与整体准则。本文介绍了海峡两岸中医药未来发展的蓝海策略,研究表明:未来建构中医药的疗效评估用3D-NLS是可行的;非线性科学是21世纪物理的主流。
  • 摘要:异位性皮肤炎的发生,多半与遗传有关,好发于有过敏体质的婴幼儿、儿童及青少年身上,常并发过敏性鼻炎、打喷嚏、咳嗽、气喘、过敏性结膜炎、眼睛发痒等症状。常见的症状是发痒难耐而不断的搔抓,造成皮肤出现红疹、变厚与变粗糙的现象。rn 预防异位性皮肤炎的发作,在炎热的夏天里尽量于流汗后赶快冲澡或拭去。衣物的穿著则以宽松舒适、柔软的密棉质为佳。沐浴时不要用太热的水、碱性肥皂或药皂。避免抓痒以免造成细菌、病毒或霉菌的感染,致使皮肤炎更难处理。rn 饮食方面,如牛奶、蛋、小麦、带壳海鲜、花生(油)、大豆、草莓、西红柿等食物,则会使某些具有异位性体质的病人病情加重,应尽量避免为宜。rn 中医认为异位性皮肤炎的病理机制为脾虚胃热,发病原因,主要来自先天胎毒遗热(母体怀孕期饮食不当),或后天喂养失调。治疗上,在急性期常使用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的方药。如导赤散、消风散或龙胆泻肝汤等来改善症状。
  • 摘要:自然疗法起源于我国古代,其中有针灸、气功、推拿、按摩、食疗、运动、打坐等疗法,已为人民健康作出贡献。其中熏蒸疗法是让身体强迫深层排汗、排毒最佳途径、法德国体育医学龙头艾伦斯特博士研究结果是“每天跑30公里以上的马拉松选手,自体内深处排出大量汗水的同时,亦将体内累积的致癌成份“重金属”排出体外,彻底去除癌症的根源,因此马拉松选手是不会得癌症。”对身体而言,为何出汗特别重要呢?排泄体内不需要物质的基本功能,就是排便、排尿与出汗。其中,深层排汗具有排泄体内疲劳物质或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毒素的重要作用。虽然尿也会排出重金属,但是排出功能却远不及汗。亦即藉由大量深层排汗,才能够排出含有锡、铅、铜、镍等重金属如在春天深层排汗,开阳固脱;夏天深层排汗,湿邪乃除;秋天深层排汗,肺腑润育;冬天深层排汗,丹田暖和。汗也具有调节体温的重要作用。全身健康的出汗,就能够强化现代最欠缺的体温调节功能与自律神经。汗从体表气化,令人得到爽快感,对精神也有很大的帮助。借着气化热消耗热量,能够提升代谢力,减少体脂肪,有助于消除肥胖。对身体而言具有重要作用的汗,不会对身体造成负担,全身出汗,就能够强化自律神经,提升代谢力,排出老旧废物与毒素,对于抗老化与预防保健都有帮助。
  • 摘要:台湾全民健康保险实施迄今,给付范围包含中医药与西医,其设计完善、收费低廉、服务范围广泛、中西医药并行等特色,为全世界独特的经验,可供世界各国实施中医药医疗照护之典范。为使中医继续传承,提供民众更多医疗方式,社会各界几十年来不断努力争取,希望台湾卫生保险机关能将中医药纳入保险医疗体系。本文就目前台湾社会保险、中医医疗保险状况进行分析,提出台湾全民健康保险政策的危机与改进建议。
  • 摘要:本文基于五脏之间的生克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并依据新陈代谢的统计数据进行数值仿真,发现模型的动力学特征不仅符合中医学的传统认识,而且符合中国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因此,以供能物质和能流为实体媒介的五脏生克关系结构可能是体现人与自然环境交融,且能定量揭示生命、健康和疾病机制的重要方法。
  • 摘要:细胞迁移从检测结果的角度上包括单细胞的迁移和迁移过程中的细胞增殖,从病生理的角度上包括正常细胞迁移及肿瘤细胞迁移,正常细胞迁移主要指胚胎发育、血管生成、伤口愈合、免疫反应和炎症细胞侵袭等,肿瘤细胞迁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对于细胞迁移过程的评估方法,目前检测细胞迁移的方法主要有细胞划痕实验CXY方向)及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Z轴方向),传统的细胞划痕实验需要连续观测以评估药物对细胞迁移的作用,因此,其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不能保证每次观察的都是同一位点,对结果不能进行定量分析,也不能区分划痕内的细胞是迁移还是增殖的而来的。rn 在本研究中,在细胞划痕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并用肺癌细胞株A549作为观测对像,用小檗碱细胞作为模式药物对细胞侵袭进行干预,从细胞迁移过程的速度、距离、细胞增殖等方面进行而建立细胞迁移定量评估的方法,该方法简便实用,可推广到正常细胞迁移研究领域。
  • 摘要:在祖国传统医学典籍中并无腰椎管狭窄症这一病名的记载,但就其临床表现当属祖国传统医学“腰痛”、“腰腿痛”、“痹证”的范畴。《黄帝内经》所言内痹和外痹,如五脏痹、六腑痹、奇恒之腑痹、五体肢节痹,反映了痹证的基本内容,可见,痹证有广义和狭义之区别,有外痹和内痹之划分。本病的主要致病原因为肾虚、风、寒、湿、热诸邪侵袭或劳倦损伤,其病理机制为气滞血瘀、经络不通。本文介绍了中医学对腰椎管狭窄症病因病机的认识,简述了腰椎管狭窄症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中医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手段为主,药物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治法、中药外治法;非药物治疗包括推拿疗法、针灸疗法;将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结合运用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 摘要:青篙(Herbs Artemisiae annuae),味苦性寒,归肝胆肾经,“专解骨蒸劳热,尤能泄暑热之火,《本草新编》.上世纪印年代发现抗疟新药青篙素以来,研究多集中在抗疟抗癌等方面,但就其传统功用清虚热去暑热方面研究较少,目前除了黄黎等报道的青篙乙酸乙醋及正丁醇提取部位的具有降低大鼠皮温外,尚无有关祛暑或抗热应激的有关报道,本研究在发现青篙总香豆素及其中成分夏若亭具有解热作用后,又研究了其总香豆素对热应激动物模型体温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作用机制。
  •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不同中医内治法对庆大霉素致家兔视网膜尤其是血管损伤的治疗作用,进一步探讨庆大霉素对视网膜毒性的作用机理:为中医药治疗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尤其是视网膜血管炎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rn 方法:将SOOug庆大霉素注入青紫蓝兔玻璃体腔,造模24小时后,不同药物对家兔进行灌胃,通过眼底彩照、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计算机图象分析处理系统、光镜及电镜标本制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间乳附分子一1, vonWillebrand因子含量以及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等方法来观察不同药物作用7天及14天各组兔的眼底表现、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等变化情况。rn 结果:1.庆大霉素对青紫蓝兔玻璃体腔注射后视网膜损伤的表现以视网膜血管栓塞和出血为主。2.从视网膜出血量来看,各中药治疗组都有明显的治疗作用。3.从视网膜血管及周围炎性细胞数量及分类来看,细胞分类早期是中性粒细胞,继而以巨噬细胞为主,其次是淋巴细胞。各中药治疗组都有减少炎性细胞数量的作用。4.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各中药治疗组都有降低视网膜ICAM-1、von Willebrand因子表达的作用。5.从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来看,各中药治疗组视网膜可见不同程度的出血,血管迁曲,较空白对照组为轻,第14天与第7天相比,各组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6.电镜观察,空白对照组第7天视网膜血管栓塞,内皮细胞线粒体峭断裂,核仁边聚,RPE细胞结构破坏严重.第14天视神经髓鞘变性,局部液化、膨出,鞘轴间隙增宽,神经节细胞线粒体肿胀、核溶解。其它各中药治疗组第7天RPE细胞核空化,有个别巨噬细胞突破RPE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线粒体肿胀,类脂体增多,神经纤维局灶性坏死.RPE细胞核内可见初、次级溶酶体.第14天RPE细胞核空泡变,感光细胞外节脱落,RPE、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神经节细胞线粒体均肿胀。rn 结论:1.庆大霉素对青紫蓝兔玻璃体腔注射模型的血管改变与很多眼底病变尤其是视网膜血管炎从临床表现到病理变化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造模方法,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2.黄连解毒汤中剂量早期能明显减少庆大霉素致家兔视网膜出血;桃红四物汤中剂量能有效控制庆大霉素致家兔视网膜出血及炎症反应,明显改善视网膜微循环功能,这为临床视网膜血管炎及其相关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3.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能更直接地观察视网膜血管管腔和细胞,值得我们在今后视网膜血管病变的实验研究中不断进行尝试。
  • 摘要:眼晶状体混蚀导致视力减退称为白内障(cataract).白内障是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致盲性眼病.据WHO统计,全世界有3000-4500万人因白内障导致明显的视力障碍.我国约有500万人因白内障致盲。目前手术摘除混浊的晶状体仍是主要治疗手段。然而,我国每年可完成的30-40万例白内障手术尚无法完全治疗每年新增加的白内障患者。因此,寻求药物防治白内障意义更加重大。由于西药防治白内障尚未获得满意的疗效,人们己将目光转向中草药。因此本研究致力于寻求防治白内障的有效药物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