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全国发育行为儿科学术研讨会
全国发育行为儿科学术研讨会

全国发育行为儿科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西安
  • 出版时间: 2009-08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会议文集:全国发育行为儿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探讨高功能孤独症(HFA)和Asperger综合征(AS)儿童在中央凝聚性方面的认知神经心理特征。rn 方法:应用视觉和言语语义记忆任务和木块图形测验分别对19例学龄前及学龄期HFA儿童、26例AS儿童和20例正常健康儿童进行测试。rn 结果:在视觉模式或言语模式下,给予语义相关系列的刺激时,三组儿童组能回忆的正确的图片或词语数目均比非相关系列刺激能回忆的正确的图片或词语数目显著增多(p<0.05);各组儿童在视觉模式下能回忆的图片数目均比在言语模式下能回忆的词语数目显著增多(p<0.01);HFA组儿童在视觉模式相对言语的记忆优势比正常组更明显。HFA组木块图量表分明显低于正常儿童组(p<0.05),AS组量表分与正常儿童组差异无显著性。rn 结论:学龄前及学龄期HFA和AS儿童的中央凝聚性薄弱并不明显,推测HFA和AS患者的中央凝聚性薄弱的认知特征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明显。
  • 摘要:目的:编制本土文化背景下具有良好信度效度的儿童早期家庭养育环境评价量表。rn 方法:经查阅文献和专家访谈,构建儿童养育环境条目库。分层随机抽取4市239名1~3岁儿童家长初步测试,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1~3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试用问卷”。再次分层随机抽取10个市县城区1~3岁儿童,完成591份“一般人口学问卷”、“1~3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试用问卷”,部分儿童完成“O~4岁儿童神经心理发展量表”测评。对测评结果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rn 结果:“1~3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问卷”由41个条目组成,包含4个因素;同质信度为0.930,分半信度为0.871,重测信度系数0.707;量表与儿童发育商(DQ)的标准关联效度为0.475,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均达到良好水平。rn 结论:“1~3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问卷”信度、效度等各项指标均达到测量学的要求,可以作为评价1~3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的工具。
  • 摘要:目的:编制完全本土文化背景的儿童早期家庭养育环境评价量表。rn 方法:查阅有关文献和专家访谈,构建儿童养育环境条目库,经试验性测试形成“初始问卷”。分层随机抽取232名3~6岁儿童家长初步测试,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试用问卷”。再次分层随机抽取10个市县城区3~6岁儿童,完成696份“试用问卷”测评,部分儿童完成“CBCL量表”测试。删除CR值达不到显著水平、与总分相关系数小于0.30的条目以及项目负荷量<0.4的条目,形成正式量表后进行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rn 结果:量表由53个条目组成,同质信度克伦巴赫α系数为0.930,分半信度为0.871,重测信度系数0.707;量表总分与儿童CBCL总分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0.455),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均达到良好水平。rn 结论:量表信度、效度良好,各项指标均达到了测量学的要求,可以作为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的评价工具。
  • 摘要:目的:探索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有关影响因素,为开展儿童ADHD控制与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rn 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儿童ADHD的影响因素。rn 结果:在131例ADHD儿童中,男女童之比为2.0:1,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8~10岁;经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ADHD的影响因素分别为父亲年龄、母亲年龄、儿童每周尿床次数、居室装修时间、儿童任性和孤独、儿童血锌和铁水平等;经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ADHD的影响因素按贡献大小依次为儿童孤独、儿童每周尿床次数和居室装修时间。rn 结论:建议以社区为单位,以ADHD儿童、家长、老师和医生为团队,开展儿童ADHD的控制与干预工作。
  • 摘要:目的:探讨中国云南农村地区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的主观生活质量及主要影响因素。rn 方法:用PedsQLTM4.0量表评价115名8至17岁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的主观生活质量,用SF-36量表评价儿童抚养人生活质量,同时调查可能影响儿童生活质量的人口学特征、家庭社会经济状况、抚养模式、儿童自尊等情况。rn 结果:儿童自我评价生活质量总分为73.394±13.35分(满分100分),其中身体健康领域得分较高,平均为80.774±17.07分;而心理健康得分较低,平均为72.78±13.47分,特别是学习功能平均得分仅为68.52±16.19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儿童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儿童致孤类型、抚养人与儿童关系、抚养人陪护儿童时间、儿童是否知晓父母艾滋病感染状态、抚养人生活质量以及儿童自尊。rn 结论:应该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开展科学的干预活动,提高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的主观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探讨学校及家庭行为矫正治疗辅助哌甲酯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疗效分析。rn 方法:随访142例ADHD患儿,随机分成药物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分别应用单纯药物治疗和学校及家庭行为矫正治疗辅助哌甲酯综合治疗,并使用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检测治疗前后患儿的行为问题。rn 结果:综合治疗组比药物治疗组治疗的依从性好;3个月时,综合治疗组治疗效果和药物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6个月时,综合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药物治疗组(P<0.05或P<0.01)。Conners量表结果显示药物治疗组治疗后,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而综合治疗组的学习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和总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而综合治疗组学习问题、焦虑和总分也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经过6个月治疗后,综合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相比,学习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和多动指数和总分都有明显差异(P<0.06)。rn 结论:学校及家庭行为矫正治疗辅助哌甲酯治疗儿童注意障碍多动综合征的效果比单纯药物治疗效果要好,更能改善患儿的焦虑和学习问题,而且较好的依从性。
  • 摘要:目的:观察托吡酯(TPM)与丙戊酸钠(VPA)对婴幼儿癫痫患者体重及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rn 方法:选择首次单独服用TPM、VPA的婴幼儿癫痫患者各30例为治疗组,同期健康体检婴幼儿2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在首次体检时及3个月后分别测定体重、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早晨空腹血糖、胰岛素、瘦素水平。rn 结果:TPM组治疗3个月后患儿体重增长较缓慢,血清TG、TC、胰岛素、瘦素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早晨空腹血糖值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VPA组治疗3个月后患儿体重增长加速,血清TG、TC、胰岛素、瘦素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早晨空腹血糖值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rn 结论:TPM可使婴幼儿体重增长缓慢,并降低TG、TC、胰岛素、瘦素水平;VPA可使婴幼儿体重增长加速,并升高TG、TC、胰岛素、瘦素水平;TPM、VPA对血糖无明显影响。TPM、VPA对婴幼儿癫痫患者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
  • 摘要:杏仁核在恐惧的获得、加强,保持及表达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孕期应激可影响胎儿大脑发育,并可致成人后出现一系列的神经心理障碍,与杏仁核损害导致的特殊临床症状相似。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孕期应激对子代杏仁核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 摘要:目的:探讨孕期和哺乳期母鼠缺锌对仔鼠幼年期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rn 方法:怀孕1天的孕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3只:轻度缺锌组、对照组。缺锌饲料、正常饲料含锌量分别为5mg/kg、100mg/kg。产后每窝各保留保留体重相近的4只,每组12只。至21天断乳去母鼠,仔鼠继续饲以缺锌和正常饲料,分别于28天及58天以Morris水迷宫测试仔鼠的短期及长期学习记忆能力。rn 结果:学习获得实验(短期记忆)及记忆保持实验(长期记忆):对照组定位能力较好,游泳轨迹以目标象限为主;而缺锌组定位能力较差,游泳轨迹比较分散;缺锌组仔鼠的找到平台的潜伏期、总游程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游速没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两组上述各项记录都随着训练天数增加而变化,其中潜伏期和总游程随着训练天数增加而逐步减少,游泳速度、目标象限游程占总游程的百分比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而增加,缺锌组的变化趋势不如对照组明显。rn 结论:孕期及哺乳期母鼠轻度缺锌影响仔代生长期幼鼠短期与长期学习记忆能力。
  • 摘要:微量营养素缺乏是增加儿童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中低收入国家包括我国贫困农村地区患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24月龄以下是干预的关键时期。寻证依据证明微量营养素补充和在食品中强化微量营养素能有效改善儿童营养状况,降低微量营养素缺乏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并具有很高的成本效益。rn 本文介绍了徽量营养素缺乏流行情况和微量营养素缺乏对婴幼儿健康及其一生的不利影响,阐述了徽量营养素补充对婴幼儿健康的改善,浅谈了辅食营养素补充品在国内外的应用。
  • 摘要: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组由多种代谢异常同时并存,导致对健康产生严重危害的症候群。本文介绍了儿童MS最常见、相互密切关联的临床症状,分析了成人MS诊断标准,提出儿童MS的防治干预措施。
  • 摘要:为发展一新的国际生长参数、了解世界范围儿童生长曲线的应用状况, 1999年9月至2000年9月WHO在202个国家或地区卫生部进行儿童生长曲线应用的问卷调查。本文介绍了世界儿童生长监测状况,浅谈了各国使用生长曲线监侧和评价生长情况,分析了生长曲线评价和监测儿童生长情况。
  • 摘要:社会的发展对儿童的生存和发展带来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环境的剧变对儿童的发育和行为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发育行为儿科学的发展背景,浅谈了发育行为儿科学的内涵。
  • 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ASD)是以孤独症和阿斯伯格综合症(Aspergersyndrome,AS)为代表的一组异质性疾病的总称。本文介绍了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病因和诊断进展,阐述了其产前诊断和早期发现的方法,浅谈了治疗进展。
  • 摘要:出生前到生后1岁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这种姿势异常和运动障碍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不断地变化的。本文介绍了脑瘫的概念和常见病因,阐述了脑瘫的诊断与分型,浅谈了脑瘫的主要障碍、鉴别诊断和康复目标,提出中西医结合的脑瘫社区-家庭康复模式。
  • 摘要:目的:探讨对立违抗性障碍儿童的行为特征及伙伴关系。rn 方法:在学校收集ODD患儿34名和正常对照组34名,所有患儿均符合DSM-Ⅳ中ODD诊断标准。用Conners父母问卷(PSQ)评定儿童行为,用同伴评定法评定伙伴关系。rn 结果:PSQ中的品行、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分量表及多动指数得分ODD儿童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高度显著性(t=3.07~6.46,P<0.01)。rn 结论:oDD儿童存在更多的行为问题以及伙伴关系不良,以敌对、消极抵抗、冲动、自我控制力差为主要特征。
  •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确定中文版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在婴幼儿中的信度和效度,为PDMS评估在国内高危儿随访和早期康复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客观依据。rn 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我院康复中心就诊并接受PDMS评估的100例儿童。研究对象中任意选取15~31例检测重测信度(间隔4~7d),研究对象中任意选取15~32例检测评分者间信度。59例接受PDMS测试的对象同时接受贝莉婴儿发育量表(BSID-Ⅱ)测试,分析BSID-Ⅱ的智力量表原始分和运动量表的原始分与PDMS各项原始分之间的相关性来确定两者之间的平行效度。rn 结果:PDMS的各项原始分均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和评分者间信度(ICC值均大于0.90),PDMS各项原始分与BSID-Ⅱ测试的各项原始分之间具有良好的平行效度(Pearson相关系数为0.66~0.91)。rn 结论:本次研究确立了中文版PDMS的信度和效度,从而为在国内高危儿随访和早期康复领域内使用PDMS评价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摘要:近年来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y disorder,ADHD)引起儿科各亚专业诸如发育行为、神经、精神科的极大关注,中华儿科杂志已于2006年发表了ADHD的诊疗建议,规范了ADI-ID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程序,大大地促进了这一疾病在诊治上的严谨性和科学性。rn 本文介绍了兴奋剂的疗效和盐酸哌甲酯的临床应用,浅谈了长效兴奋剂的发展和ADHD的综合治疗,阐述了ADHD常见共病的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探索对立违抗性障碍(0DD)儿童冲动控制任务时的脑功能特点。rn 方法:10例ODD和10例对照组男孩,以GOSTOP冲动控制为刺激任务,进行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然后对两组数据标准化、合并和平均;比较两组脑激活图像的分布和各个激活区域的面积。rn 结果:两组儿童大脑的额极(额中回、额下回和眶部前部)和部分颞极(颞下回、颞中回)明显激活,两组激活区域分布没有质的差异;对照组在以上相关区域激活较集中,其他脑区激活少;ODD组在以上区域激活面积大于对照组,此外还可见其他多处皮质和皮质下结构被激活。rn 结论:额极在冲动行为控制中扮演重要角色;ODD组比对照组需要动用更多的额极及其他脑区参与冲动控制任务,提示ODD儿童额极功能相对低下。
  • 摘要:目的:探讨孤独症先证者的核心家系孤独症广泛表型(BAP)主要表现的组成及其意义,为进一步遗传研究建立基础。rn 方法:应用家系调查表和Bolton孤独症广泛表型的操作定义手册,对300例孤独症先证者和100例非孤独症儿童的核心家系进行筛查,对符合BAP定义的双亲进行总结和分类,比较两组BAP发生率及主要表型的构成。rn 结果:(1)孤独症先证者父母中BPA的发生率129/600(21.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其中涉及社交障碍表型最多,其次是语言认知障碍,不适当行为最少。(2)孤独症先证者父亲存在BAP 97例次,明显高于母亲32例次。孤独症先证者父亲社交障碍、语言认知障碍表型的发生较对照组父亲明显增高(P均<0.01);先证者母亲除社交障碍表型的发生较对照组母亲明显增高(P=0.035)外,余两种表型的发生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rn 结论:BAP在孤独症核心家系中存在,以先证者父亲的发生率较高和严重性程度较重,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和语言认知障碍,提示BAP应纳入将来的孤独症遗传学研究。
  •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冲动行为评估与影响因素。rn 方法:在长沙市随机抽取6~12岁儿童1736名,由家长完成对受试儿童的Barratt冲动量表和家庭情况问卷调查。rn 结果:儿童的冲动性以男性组较高(P<0.01)。BIS总分及运动因子、缺少计划因子得分随着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期病症组及早产组的儿童冲动性较高(P<0.05)。母亲高学历组、母亲从事技术、干部、教师或医师等职业组的儿童冲动性较低(P<0.01);家庭经济收入处于中上等水平组冲动性较低(P<0.01);父母离异组,父母情绪躁狂、焦虑或抑郁组,教育态度不一致组,不采取说服教育组儿童的冲动性有明显增高(P<0.05或P<0.01)。rn 结论:儿童冲动性与围生期因素家庭养育环境相关,应监控围生期异常儿童的心理发育、关注行为冲动儿童的家庭养育环境。父母评BIS冲动评定量表,家长较容易理解、操作方便。
  •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教育与护理家庭跟进服务对婴儿生长发育的效果。rn 方法:将本院及长春市妇产科医院正常出生的足月健康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从出生开始即进行系统、规范的家庭早期教育与护理的干预。1-12月内每个月去家庭进行一次体格测量及家庭早期教育训练与护理指导,每3个月到儿童保健门诊进行一次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的测试。对照组不做家庭跟踪服务,只做一般体格检查和(Gesell)婴儿发育量表测试。rn 结果:两组小儿在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体重、身长发育指标比较差别显著(P<0.05)两组发育商在12月比较时观察组差异均高于对照组(P<0.05)。家长学习班培训前、后知识掌握情况调查问卷结果分别为28.455、和90.52%。家长对医务人员家庭跟进服务综合能力满意度为92.24%。rn 结论:突破传统的医疗服务范围,将母婴早教技术深入到家庭对婴儿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托莫西汀治疗门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rn 方法:共46例ADHD患儿,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托莫西汀治疗组和哌甲酯治疗组各23人。所有患儿均接受共8周的托莫西汀或哌甲酯治疗,其中托莫西汀剂量为0.8mg/kg/day至1.8mg/kg/day(每日1次口服),哌甲酯剂量为0.2mg/kg/day至0.6mg/kg/day(每日2次口服)。主要观察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心血管体征和心电图。rn 结果:治疗中无心血管系统症状出现,体检发现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心电图提示RR间期缩短,QT间期均缩短。这些变化与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经Fridericia校正后QT间期与基线差异均无显著性。rn 结论:本研究显示,托莫西汀治疗门诊ADHD患儿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较小。
  • 摘要:有关孤独症(autism)的研究已经历经半个多世纪,其概念、诊断界定乃至发病率的报道发生了很大变化,据各国近年来的报道,其发病率有明显递增趋势。本文介绍了儿童孤独症的现状和病因学研究进展,提出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城市儿童睡眠习惯及睡眠障碍的发生现状;rn 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我国12个省市14883名0~5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问卷对受试儿童家长进行现场调查,应用SA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rn 结果:中国城市0~5岁儿童睡眠障碍总患病率为20.87%,其中入睡困难、磨牙、打鼾发生率较高。儿童睡眠习惯主要存在的问题有:62.48%的儿童与家人或保姆同床睡眠;59.79%睡前需要安慰物;33.08%睡前30分钟经常看电视;11.22%夜间习惯俯卧位睡姿;rn 结论:睡眠障碍是当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较为突出的问题,许多障碍根源于儿童早期不良的睡眠习惯。因此,有必要及早为家长提供切实可行的睡眠卫生指导,以预防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保证儿童良好的睡眠质量。
  • 摘要:目的:对242名ADHD儿童进行临床分型,探讨其可能存在的疾病规律和临床意义。rn 方法:对镇江城区小学生ADHD流行病学调查检出的242名ADHD儿童按DSM-Ⅳ量表同时作分型诊断与调查项目进行相关分析。rn 结果:ADHD患儿中注意缺陷为主型(PIT)为119例,占49.17%;多动冲动为主型(HIT)为36例,占14.88%;混合型(CT)为87例,占35.95%。各型均为男生多于女生,低年级HIT较高年级多;高年级PIT较低年级多。无论男生或女生PIT型随年龄增长均呈增高趋势,CT型均无明显改变,HIT型女生随年龄增长呈降低趋势,男生无明显改变。rn 结论:ADHD患儿中以PIT型最多,HIT型最少,CT居中。随着年龄增长,PIT型有逐渐增高趋势,提示对低年级HIT型患儿宜早期进行主动注意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环境心理影响因素与三个亚型之间无显著相关。
  • 摘要:目的:建立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的中国城市常模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rn 方法:在全国14个城市采样2019例(男1012,女1007),平均年龄11.29±2.34岁,由学生填写SASC;焦虑组儿童填写SASC、SCARED其父母填CBCL。rn 结果: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538~0.839、半分信度0.81、Crobach a系数0.58~O.79、项目与总分的一致性在0.27~0.76之间。量表的效度较好,与Achenbach CBCL、SCARED的相应分量表相关,社交焦虑组儿童得分高于常模组,对社交焦虑性障碍诊断的灵敏度为0.69,特异度为0.75。rn 结论: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可用于我国儿童社交焦虑症状的评估。
  • 摘要:目的:探讨深圳市盐田区4~10岁儿童气质特点和类型分布,为改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提供理论依据。rn 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盐田区1139名4-10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应用中国3-7岁儿童气质量表(Chinese Preschool children Temperament Scale,CPTS)、中国8-12岁儿童气质量表(Chinese SchoolChildren Temperament Scale,CSTS)以及自制的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进行气质测查和基本情况调查。rn 结果:①1139例4-10岁儿童的气质类型为平易型占45.7%,中间偏易型占27.1%,麻烦型占5.4%,中间偏烦型占12.6%,发动缓慢型占9.296。②男童与女童相比平易型的比例明显降低(P<0.01),而麻烦型的比例则明显增高(P<0.05);低年龄组儿童麻烦型的比例明显高于高年龄组(P<0.01);常住户籍儿童中平易型的比例高于流动儿童(P<0.05)。③男女童在活动水平、适应性和节律性三个气质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④不同年龄组儿童在活动水平、节律性、趋避性和注意分散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rn 结论:深圳市盐田区4~10岁儿童的主要气质类型是平易型;部分气质维度在不同性别和年龄间存在差异。
  • 摘要:目的:了解1-3岁儿童精细动作发育现况,探讨1-3岁儿童精细动作发育的影响因素。rn 方法: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对1-3岁的儿童进行精细动作能区发育商测查,同时应用自行设计的因素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所收集的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rn 结果:486例儿童精细动作发育商平均值98.33±8.18,呈正态分布;精细动作发育商与孕周、母亲文化程度、主要抚养人、主要抚养人对早期教育知识的态度、是否经常进行精细动作游戏训练相关。rn 结论:加强孕期保健预防早产,提高母亲的文化程度和抚养人的早教知识,倡导父母更多的参与育儿工作,有意识的进行多种精细动作训练是促进儿童精细动作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 摘要:目的:了解苏州市某社区外来人口家庭儿童行为问题现状及影响因素。rn 方法: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和自制家庭问卷,以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苏州市高新区枫桥社区240名6~8岁外来人口家庭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调查,并将结果与常模进行比较。rn 结果: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8.75%,男童为20.0%,女童为17.0%,男、女童检出率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2=0.34,P>0.05);男、女童在各因子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男童的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因子分高于Conners常模;女童的学习问题、品行问题因子分高于Conners常模,而冲动-多动因子分男、女童均低于Conners常模;父母的婚姻状况、电视节目的选择、玩具的数量等是该社区外来人口家庭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rn 结论:社区外来人口家庭儿童行为问题值得重视;如何做好社区外来入口家庭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有待进一步探讨。
  • 摘要:目的:修订儿童躯体化量表(Children’s Somatization Inventory,CSI),分析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rn 方法:选取6所学校的在校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二共871人,年龄4~17岁,由其家长填写儿童躯体化量表家长版(Parents version of the CSI,PCSI)。间隔一周的重测样本有97人。同时选取其中六年级到高二的中学生填写CSI,总共540人,年龄11~17岁。闻隔一周的重测样本有96人。统计分析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等方法。rn 结果:PCSI保留了量表中的原有42个项目,确定了四个因子:胃肠道症状、疼痛/虚弱症状、心血管及其它症状、假神经症状,累计贡献率为28.5%。项目的因子载荷在-0.14~0.72之间。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7,重测信度为0.82(P<0.01)。CSI得到了与PCSI相同的四因子结构,累计贡献率为32.4%。项目的因子载荷在-0.13~0.78之间。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0,重测信度为0.83(P<0.01)。rn 结论:CSI(PCSI)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我国儿童和青少年躯体化症状的评价。
  • 摘要:目的:探讨Stroop效应在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及对照组儿童的脑反应特征及其差异。rn 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对6~12岁102例ADHD儿童(注意缺陷型(PI)59例,多动/冲动型(HI)20例,混合型(CT)23例)和102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Stroop效应测试。rn 结果:(1)ADHD儿童Stroop效应指标中A、B、C卡片耗时显著高于对照组,B、C卡片正确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2)PI型、CT型ADHD儿童Stroop效应中A、B、C卡片耗时显著高于对照组,B、C卡片正确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且PI型、CT型ADHD儿童在B、C卡片耗时显著高于HI型ADHD儿童(P<0.05,P<0.01)。rn 结论:不同亚型ADHD儿童存在明显的信息加工、处理能力不足,执行功能损害,而且各亚型之间的损害程度有所不同。
  • 摘要:儿童早期气质/个性特征(行为抑制、焦虑敏感性、特质焦虑等)可以预测儿童、青少年期的各种情绪障碍。气质构成了遗传易感性,具有易感气质的儿童在应激事件后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发作病。遗传和环境危险因素对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具有交互作用。提示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本文介绍了常用的研究焦虑倾向的指标,浅谈了遗传易感性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 摘要:目的:了解ADHD的血铅水平及血铅水平与行为因子有无剂量-效应关系。rn 方法:实验组80例,对照组80例,用静脉血以原子吸收法测血铅,用conners’量表评定行为。rn 结果:实验组的血铅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行为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rn 结论:铅中毒可能是引起ADHD的原因之一。铅水平与行为改变之间可能有剂量-效应关系。
  • 摘要:目的:了解哈尔滨市初中生家庭性健康教育现状,为满足家长和学生对现代性健康知识技能的需求,实施有效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rn 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哈尔滨市及周围3个城镇的464名家人进行了初中生特有的性教育内容调查。rn 结果:80.9%家人认真观察孩子身体发育和变化,男生家人在青春期前讲过有关遗精问题仅为29.9%,远远低于女生月经问题(65.9%);36.3%女生家人能与孩子就性问题顺利沟通,高于男生的25.2%;哈市90.0%家人对女孩“讲过月经是女性成熟的标志”,城镇只有65.8%;中等文化对孩子生理卫生知识指导最高、初中以下文化对异性交往态度最宽容;哈市肯定回答率高于城镇。rn 结论:急需加强城镇、男生家庭的现代性健康教育指导力度,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
  • 摘要:目的:评价修订版《中国城市幼儿情绪及社会性评估量表》的信度和效度;rn 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全国七大区域14个城市的5323名12-36月龄健康幼儿作为研究对象,由经过全国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研究对象的主要照顾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儿童一般情况调查表、1-3岁幼儿气质问卷、2-3岁儿童行为量表和中国城市幼儿情绪及社会性评估量表。rn 结果:量表具有较好的测量学特性:四个域两周重测信度为0.78-0.86,分半信度0.82-0.90,Cronbach-α系数为0.79-0.88;问题域得分与CBCL六个行为因子显著正相关,能力域则相反;确定性因子分析显示,除了感官敏感性维度外,模型拟合参数指标均在理想范围之内(GFI,AGFI,NFI,NNFI,CFI均>0.90,RMRSE<0.10,RMR<0.04),说明量表结构划分能较好地拟合样本数据;rn 结论:修订后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中国城市幼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状况的评估及问题筛查。
  • 摘要:目的:了解重庆城区5岁以下儿童睡眠状况。rn 方法:随机抽取本市2个主城区1363名0~5岁儿童进行睡眠状况的问卷调查。rn 结果:儿童每天总睡眠时间和白天睡眠时间随年龄增长逐渐缩短,夜间睡眠时间逐渐延长,8月龄夜间持续睡眠形成。睡眠昼夜节律于4月龄开始形成。和国内《儿童保健学》和尼氏儿科学比较,重庆城区儿童在3岁前的各年龄段的睡眠时间均减少1小时左右。睡眠障碍总患病率为35.22%,女童入睡困难和睡眠节律紊乱的患病率较高,男童打鼾的患病率较高。2岁以下儿童以夜醒、睡眠节律紊乱、入睡过早、夜惊、打鼾、呼吸暂停多见,2岁以上儿童以入睡困难、梦话、磨牙多见。rn 结论:本市儿童总睡眠时间少于国内外教科书上的参考标准,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
  • 摘要:我国儿童保健领域中,对儿童智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在老一辈儿科专家的引领下,纷纷将儿童诊断性智力测验进行标准化,用于界定智能迟缓儿童。本文介绍了儿童社会能力认识的由来,阐述了儿童社会认知能力发育的内涵,浅谈了社会认知功能的评估和学校适应问题。
  • 摘要:目的:探讨抚触对新生儿内分泌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接近于健康的双胞胎婴儿32对,随机分配,进入抚触组和对照组,抚触组每天抚触三次,每次15分钟,共做15天。实验前后分别抽血查IGF-1、GH、T3、T4、TSH、COR,出院后随访半年,记录其身高体重及血红蛋白。rn 结果:抚触组IGF-1、GH、T3、T4明显升高,与抚触前对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则前后无显著差异;抚触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也显著升高(P<0.01);随访六个月发现抚触组的血红蛋白也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身高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抚触能提高新生儿血中IGF-1、GH、T3、T4及血红蛋白水平。
  • 摘要:目的:研究矮小患儿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的变化。rn 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08年12月来我院矮小专科门诊就诊的117例矮小患儿,20例来儿童保健科体检的正常儿童,年龄均在青春期前,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GH、IGF-1、IGFBP-3的水平。根据临床特征及GH峰值,又将117例矮小患儿分为完全性生长激素缺乏症(CGHD)组、部分性生长激素缺乏症(PGHD)组、特发性矮小症(ISS)组。rn 结果:正常组IGF-1、IGFBP-3的水平明显高于矮小儿童各组,P=0.00<0.01,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CGHD组IGF-1、IGFBP-3的水平明显低于PGHD组及ISS组,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PGHD组的IGF-1水平低于ISS组,IGFBP-3的水平略高于ISS组,但P>0.05,无统计学意义。rn 结论:矮小患儿各组IGF-1、IGFBP-3的水平均低于正常儿童组,提示无论是GH激发峰值正常与否,矮小患儿均存在GH-IGF-1轴功能异常;PGHD组与ISS组比较,IGF-l、IGFBP-3水平无统计学意义,故不捧外GH峰值以10ug/L为诊断界值时,2者存在有重叠的可能。
  • 摘要:目的:研究营养不良婴幼儿的骨营养状况,为社区的儿童早期干预及骨健康保健提供科学依据。rn 方法:采用以色列omnisense定量超声仪应用定量超声(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技术,对96例3~36个月内婴幼儿(其中营养不良组32例,正常对照组64例)进行胫骨声波速度(speed of sound,SOS)测量对比研究。rn 结果:①随着月龄的增长,SOS值逐渐增大。3个月~36月营养不良婴幼儿的超声骨强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平均SOS值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营养不良婴幼儿低骨强度检出率较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在日晒、日活动、补充VitD时间,年患病次数,系统体检率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rn 结论:营养不良儿童有SOS值下降倾向;应加强社区对营养不良儿童骨营养状况的早期干预及保健。
  • 摘要:目的:研究多种微量营养素对儿童学习认知能力的影响。rn 方法:选择浙江省某一贫困县农村中心小学在校8~12岁儿童,经过常规健康体检,选择健康儿童220名,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微量营养素补充组,服用多种微量营养素片,另一组为空白对照组,服用外包装与补充组完全相同的安慰剂。补充期为6个月。rn 结果:试验后,补充多种微量营养素组儿童的阅读速度和工作能力的增加值和平均工作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学习疲劳率低于对照组;试验结束时补充组儿童的数学成绩、语文与数学合计成绩以及在年级排名顺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rn 结论:补充多种微量营养素可明显改善儿童的学习认知能力。
  • 摘要: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是保护儿童成长的基本人权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可以促进生产力和国家的经济稳定发展。本文介绍了了解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重要性,浅谈了心理障碍对儿童的影响,提出社会是整合的力量。
  • 摘要:儿童早期发展是成年期基本素质形成的最初阶段,其影响是深远的。本文指出儿童早期发展是人类发展的早期基础,浅谈了儿童早期发展相关的科学进展,阐述了儿童早期发展的策略性思考。
  • 摘要:目的:评价三明市高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即时效果和2年随访效果。rn 方法:对福建省三明市716名高中学生,其中干预组286人、对照组430名,自2006-2008分别在同伴教育实施前、结束后和2年后开展3次相关问卷调查。rn 结果:教育组艾滋病知识得分2年后有所提高,干预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生殖知识和性病知识得分2年后得分较干预后有所下降,但与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得分(P<0.01)。无论是生殖知识、艾滋病知识还是性病知识,与干预前或干预后相比,对照组2年后得分均有显著性提高(P<0.01)。但同期比较中,教育组各项知识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对待艾滋病病人的态度方面,教育组2年后得分和干预后1个月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都高于教育前的基线水平。而在对待婚前/婚外性行为的态度方面,与教育前和教育后1个月比较,教育组学生2年后态度有趋开放。rn 结论: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对有效提高高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是有效的,长期效果比较稳定。
  • 摘要:目的:通过将Vanderbilt父母评定量表应用于门诊中疑为ADHD的儿童,探讨该量表在辅助ADHD诊断及共患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rn 方法:2006年3月至2007年5月期间收集疑似ADHD儿童1478名,家长填写Vanderbilt父母评定量表,同时专业医生按照DSM-Ⅳ标准对儿童进行诊断,将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根据Vanderbilt父母评定量表的结果进行共患病筛查。rn 结果:以DSM-Ⅳ为参照标准,Vanderbilt父母评定量表对ADHD总敏感度为90.2%,特异度为62.2%,诊断一致率为72.5%;对注意缺陷为主型的敏感度为64.9%,特异度为82.3%,诊断一致率为78.0%;对多动冲动为主型的敏感度为62.2%,特异度为90.0%,诊断一致率为88.6%;对混合型的敏感度为62.6%,特异度为88.5%,诊断一致率为86.8%。ADHD儿童中筛查出对立违抗障碍者165名,品行障碍者34名,焦虑/抑郁者21名。rn 结论:Vanderbilt父母评定量表对ADHD及各亚型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与DSM-Ⅳ诊断结果较符合,能提供关于常见共患病及功能损害的信息,且易于填写和评分,可用于门诊或推广至基层卫生保健机构作为评估以及获得ADHD诊断相关信息、筛查共患病的有效工具。
  • 摘要:目的:探索抚养人与幼儿的语言沟通方式对1~3岁前儿童词汇发育的影响。rn 方法:随机选择上海青浦地区6个社区562名儿童,年龄为13~36个月,用问卷方式了解主要教养人的情况、与幼儿的语言沟通方式和儿童词汇表达量。rn 结果:(1)抚养人的沟通方式是影响1~3岁儿童词汇发育的最主要因素。共同参与孩子的活动,及时应答孩子的讲话,诱导孩子说话,并在孩子看书和看电视时作讲解,睡前为孩子将完整的故事均有利于表达性词汇发育。(2)抚养人文化程度的高低,每天与孩子玩耍时间的多少并不影响3岁前儿童的词汇发育,但男性抚养人更利于1~3岁儿童词汇的发育,建议男性多参与孩子的养育。(3)幼儿每天看电视1.5~2小时,并同时有家长的陪伴和解说对词汇发育的积极作用是肯定的。rn 结论:抚养人与幼儿的沟通方式对1~3岁儿童表达性词汇的发育有重要的影响。
  • 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观察围产因素对新生儿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rn 方法:采用红细胞酵母花环法测定新生儿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受体花环率(RBC-ICR)。rn 结果:①104例正常新生儿的RBC-C3bRR为:16.80±1.56;RBC-ICR为:5.72±1.63。母婴配对分析表明产妇的RBC-ICR与新生儿的RBC-ICR具有高度正相关(P<0.01)。②52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RBC-C3bRR为:13.59±1.55,RBC-ICR为:4.47±1.37,低于正常新生儿(P<0.01)。③73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RBC-C3bRR为:13.37±1.68;RBC-ICR为:4.39±1.50;低于正常新生儿(P<0.01)。④新生儿RBC-C3bRR和RBC-C3bRR与胎龄、日龄、性别、羊水、胎盘、脐带、分娩方式等因素无相关性(P>0.05);与出生体重、喂养方式有明显相关性。rn 结论:新生儿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已相对成熟,但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缺氧缺血性脑病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 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海马CA1区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R)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及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其的影响。rn 方法:建立缺氧缺血脑损伤新生鼠模型及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模型。用SP免疫组化及原位切口末端标记(TUNEL)的方法检测缺氧缺血(HI)后rhEPO干预后不同时间点NMDA受体Ⅰ型亚单位(NR1)阳性细胞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rn 结果:①NR1蛋白在HIBD后2h表达增强,6h达高峰(F=189.772,P<0.01),然后逐渐下降,24 h表达明显低于假手术组(F=325.601,P<0.01),72h开始恢复。rhEPO治疗组与HIBD组相比CA1区的NR1蛋白表达在6h降低(t=-9.188,P<0.01),而24 h以后的NR1蛋白的表达却有所增加(t=2.522,P<0.05)。⑦HIBD后6 h右侧海马CA1区出现凋亡细胞,24 h显著增高,48 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但72 h仍高于假手术对照组(F=71.587,P<0.01)。rhEPO治疗组与HIBD组相比CA1区的凋亡细胞数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减少,尤其在24h最明显(t=9.251,P<0.01)。rn 结论:外源性rhEPO可通过多种途径对HOBD后的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反复新生期大鼠癎性发作对大鼠青春期及成年后细胞形态学和行为的影响。rn 方法:生后1天的Wistar大鼠46只,随机分为惊厥组Ⅰ、Ⅱ各15只,对照组Ⅰ、Ⅱ各8只,惊厥组新生鼠在生后1d(P1)、生后4d(P4)、生后7d(P7)给予腹腔注射匹罗卡品,制备新生鼠癫癎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在P35,P52通过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在P60 时惊厥组Ⅰ和对照组Ⅰ进行发作易感性测定,惊厥组Ⅱ和对照组Ⅱ进行尼氏染色和Timm染色观察有无神经元丢失及苔藓纤维发芽的情况。rn 结果:P35时Morris水迷宫测试中惊厥组到达平台的时间均显着慢于对照组,但在P52时只有测试的第1天和第2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惊厥组Ⅰ组和对照组Ⅰ组经戊四唑诱发后均出现惊厥发作,惊厥组发作易感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现全身性阵挛发作的平均潜伏期在惊厥组为1030±40秒,对照组为1320±80秒,t=3.4502,P=0.0033)。惊厥组Ⅱ组大鼠未见明显的神经元丢失。惊厥组Ⅱ大鼠CA3区及颗粒细胞上层的Timm染色记分与对照组Ⅱ组相比明显增多(P<0.05)。rn 结论:新生期大鼠反复癎性发作会对大鼠细胞形态学、认知及发作易感性等方面产生远期的损害。
  • 摘要:维生素A是人体最重要的微量营养素之一,近十几年发现其对胚胎发育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本文重点讨论其对脑发育和学习记忆的影响和特点,期望为优生优育提供策略。
  • 摘要:生长发育是儿童的基本特征,生长指标是评价儿童健康水平和营养状况的重要依据。由于生长是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复杂生物学过程,每个人的高矮、胖瘦、生长速度和成熟程度等都不相同,并且不同年龄阶段也有不同的发育特点,因此,了解并准确地评价儿童生长发育情况,是儿童保健和儿科临床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本文通过定期对儿童进行体格测量,并对测量结果做出正确和合理的评价。
  • 摘要:在发育儿科门诊中经常会遇到因行为问题和发育落后(运动发育落后、智力发育落后和生长发育落后)就诊的儿童。其中有少部分可能是由于遗传代谢疾病所致。临床医生应在诊断和治疗中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讨论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儿童发育和行为异常的几种疾病。
  • 摘要:智力是智慧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它的内涵一般包括:细致的观察、创造性的思考、良好的记忆,准确的判断、敏捷的操作及灵活的应变能力等心理特征,这些都是智慧体现的一部分。本文介绍了智力的概念,阐述了智力活动的神经基础,浅谈了智力与脑神经可塑性,分析了基因和行为及智力的关系,提出智力促进与提高的措施。
  • 摘要:我国儿童大约有4亿2千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3,儿童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前途。近二十年来,国际社会与我国政府均对儿童健康高度重视,因为保证儿童健康和素质是对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投资,而且比任何一种投资都更有价值。本文介绍了当前社会大力发展发育行为儿科学的必要性,浅谈了发育行为儿科学是儿科学的基础和重要分枝,阐述了发育行为儿科学的内涵和我国发育行为儿科的现状,提出发育和行为儿科学发展趋势。
  • 摘要:儿童的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还包括交流能力。语言的表达要有构音能力做基础。所有这些能力大部分在儿童期形成。本文介绍了语言的发展,浅谈了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价。
  •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农村3~7岁留守儿童情绪行为问题。rn 方法:采用自拟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对1605例农村3~7岁儿童进行调查评估。rn 结果:留守儿童困难问题检出率为3.2%。留守儿童同伴交往问题评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t=2.318,P<0.05)。男性留守儿童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问题及困难总分评分显著高于女性留守儿童(t=2.283~3.525,P<0.001~0.05)。女性留守儿童情绪症状及亲社会行为评分显著高于男性留守儿童(t=-3.160~-2.332,P<0.01~0.05)。与留守儿童困难问题有关的影响因素为留守儿童自身心理状况、主要监护人员主观感受、留守儿童日常照顾状态、主要监护人员对照顾留守儿童的意愿以及留守儿童物质生活保障。rn 结论:农村留守现象影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应注重留守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干预。
  • 摘要:目的:了解婴儿不明原因哭闹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rn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在同一家医院出生的675对正常足月儿及其母亲,分别于分娩后5天内和6个月时对母亲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用描述性统计学、卡方检验、t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资料。rn 结果:正常6个月内婴儿不明原因哭闹的累计检出率为0.7%。平均每天哭闹持续时间1小时,每周出现1天,持续1周;平均哭闹开始时间为2个月,53.1%的婴儿4个月时症状消失;傍晚和夜间出现占64.1%,89.1%的婴儿哭闹时伴有尖叫、面部发红、双腿踢蹬、双腿蜷缩到腹部及哭闹后排气等症状。多因素分析显示孕期心理忧郁包括有孤独感、无故为一些小事担心、易出汗;产后与孩子的不良关系包括孩子的一些表现令她非常烦恼、比以往感觉有较多的身体痛等因素均可能增加婴儿不明原因哭闹的危险性。rn 结论:妇女孕期及产后的负性情绪可能增加婴儿不明原因哭闹的危险。
  • 摘要:目的:通过对北京城区婴儿早期动作、手势发展的研究,了解中国婴儿应用动作、手势沟通能力的发展情况。rn 方法:使用CCDI普通话版量表,量表中共列出婴儿时期常做的43个动作和手势。采用父母报告形式,对635名8~16月婴儿的动作、手势发展情况进行研究。rn 结果:婴儿学会动作、手势的数量随着月龄的增长而直线上升。量表中的动作手势分婴儿早期手势和后期手势两部分。“早期手势”包括欢迎、再见、摇头、点头、指向等动作手势,这部分手势婴儿在8-9个月时就可以掌握50%,12个月达到75%。“后期手势”包括模仿做父母、模仿成人等较难的动作,婴儿在11-12个月龄方能掌握50%,l4-15个月才达到75%。rn 结论:婴儿动作手势能力,随月龄的增加而发展,婴儿的这种能力可以反映婴儿的沟通能力,并可间接的反映婴儿智力运动的发展水平,并可用于评价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沟通能力。
  • 摘要:目的:了解单纯肥胖症儿童气质特点及其相关因素。rn 方法:用“3—7岁儿童气质问卷”及“8-12岁儿童气质问卷”分别对相应年龄组的单纯肥胖组(研究组)及正常体重组(对照组)儿童各249名进行问卷调查。用自制“儿童气质相关因素问卷”进行相关因素调查。rn 结果:在气质类型分布上,研究组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气质维度上,3-7岁男性及女性轻度肥胖组的活动水平以及男性重度肥胖组节律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8-12岁男性中度肥胖组的反应阈、重度肥胖组的节律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女性轻度肥胖组注意分散和反应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度肥胖组之趋避性和持久性,重度肥胖组之趋避性和反应阈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影响肥胖儿气质的因素有:出生体重、出生是否足月、分娩方式、父母婚姻关系、家庭结构、是否独生子女、管教方法、管教态度、父母文化程度。rn 结论:本研究提示,在对单纯肥胖儿童进行抚养教育时,针对其气质特点,重视改善成长环境,提高父母自身素质,改进管教态度和方式,是促进其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 摘要: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ADHD)大鼠前额叶皮层、纹状体中NGFI-B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NGFI-B基因与ADHD病理生理学之间的关系。rn 方法:以幼年SHR大鼠为ADHD实验组、WKY大鼠为对照组,应用RT-PCR技术,检测两组大鼠前额叶皮层及纹状体中NGFI-B基因的mRNA表达丰度。rn 结果:ADHD大鼠前额叶皮层、纹状体中NGFI-B基因mRNA的表达丰度分别为123.13±14.36%、79.01±8.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GFI-B基因mRNA的表达丰度(前额叶皮层:45.14±7.79%;纹状体:36.66±6.83%),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1)。rn 结论:NGFI-B基因在大鼠前额叶皮层、纹状体中表达显著上调可能与ADHD的病理生理学相关。
  • 摘要:目的:探讨听觉统合训练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的临床疗效,为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的康复提供临床依据。rn 方法:对81例孤独症患儿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实验组患儿进行听觉统合训练,比较训练前后两组患儿在语言障碍方面临床症状的改变情况。rn 结果:听觉统合训练后,两组相比实验组在语言障碍、词汇量少和代词混用、缺乏主动语言和不明指令方面都有明显改善,并有统计学差异;而在自言自语和学舌方面无明显改变。rn 结论:听觉统合训练可以改善孤独症患儿的语言障碍。
  • 摘要:欧洲的全身运动评估作为一种新型的神经学评估工具,其突破之处在于它能够在非常年幼时对于高危儿的运动发育结局作出有效的早期预测,本文旨在通过纳入更大样本的高危儿,进一步研究并比较扭动阶段和不安阶段GMs评估对于脑瘫和运动发育迟缓结局的预测效度,同时结合我国国情,比较了不安阶段单次法评定和序列法评定,研究比较这两种评定法对于脑瘫结局的预测价值,探索在我国实际临床应用中如何更方便有效的使用GMs评估技术。
  • 摘要:目的:探讨电视等因素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性。rn 方法:采用自制家庭一般环境问卷、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469名4~5岁儿童进行调查,研究家庭一般环境因素、观看电视对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各因子的影响,统计方法采用Pearson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rn 结果:①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6.9%,男女儿童差别无显著意义(x2=0.179,P>0.05)。②男童看体育节目和警匪片的比例多于女童(x2=6.334、6.276P<0.05,0.01)女童看电视连续剧的比例多于男童(x2=14.075,P<0.01)③Pearson相关分析示:男童平日观看电视时间与各行为因子分正相关,(r=0.130~0.213,P=0.04~0.001),但是女童观看电视时间与其行为问题无相关性;④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男童观看电视时间和内容与多种行为问题分相关,(B’=0.142~0.205,p=0.001~0.024)。喂养方式、家庭经济收入、居室面积和父亲的文化水平与儿童行为问题相关。rn 结论:男童观看电视时间和内容与其行为问题密切相关,家庭环境因素与4~5儿童的行为问题密切相关。
  • 摘要:目的:明确轻度听力障碍患儿的语音发育特征及语音治疗的效果。rn 方法:采用普通话语音测试,对98例轻度听力障碍患儿的语音状况进行评估;其中14例辅音异常的患儿接受听觉、语音训练。rn 结果:98例患儿中有16例辅音发音异常,占16.3%。按照发音部位划分,在16例患儿中以舌尖音异常最常见,共10例,占62.5%;其它依次为舌后音异常5例,占31.25%,唇音异常1例,占6.25%。按照错误形式划分,患几分为舌后音化、舌前音化、不送气音化和省略音化四种类别。以舌后音化所占比例最高,共10例,占62.5%,.舌前音化和省略音化次之,分别为3例和2例,分别占18.75%和12.5%;不送气音化最少,为1例,占6.25%。患儿的声调均无异常。经语音训练所有患儿的发音异常得到纠正。rn 结论:轻度听力障碍患儿存在发音异常;早期听觉、语音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患儿的发音缺陷。
  •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学龄前儿童普通话平均句子长度的因素,为促进儿童语言发育提供参考意见。rn 方法:以65名3~6岁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儿童发育情况、家庭社会环境因素等39个变量。利用计算机程序计算每名儿童自然语言样本的平均句子长度。rn 结果:年龄、边看图书边自己讲述、父亲的文化程度、看广告、看电视后家长(或保姆)与儿童谈论电视内容与学龄前儿童平均句子长度呈正相关;边看图书边听家长讲述和语言障碍家族史与学龄前平均句子长度呈负相关。rn 结论:年龄、遗传因素和家庭语言环境为学龄前儿童语言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
  • 摘要: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大鼠热性惊厥性学习记忆和情感行为损害的保护作用。rn 方法:30只21日龄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果糖干预组(FD)、盐水对照组(NS)和热性惊厥组(FS)。水浴法建立热性惊厥模型;FD组于惊厥前30min腹腔注射FDP25mg/100g大鼠体重;而NS组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FS组不给予干预措施。观察各组大鼠在避暗试验(passive avoidance test,PAT)、Morris水迷宫(Morris watermaze,MWM)及旷场试验(open field test,OFT)中学习记忆和情感行为的变化。rn 结果:1,6-二磷酸果糖可使反复惊厥大鼠在PAT中的记忆潜伏期延长[FD组为(341.16±97.44)s,NS组为(227.62±92.19)s,FS组为(213.66±90.70)s,p<0.01],错误反应次数减少(FD组为1.84±1.27,NS组为4.97±1.18,FS组为5.06±1.38,P<0.01);在OFT中,丰富环境暴露可增强反复惊厥大鼠的兴奋性(FD组得分为65.41±8.02,NS组为46.22±7.97,FS组为48.81±7.69,P<0.01),提高大鼠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FD组后肢性站立的次数为36.29±5.06,NS组为18.72±4.71,FS组为20.06±4.96,P<0.01),改善大鼠的紧张情绪(FD组粪便粒数为5.62±2.76,NS组为10.79±2.91,FS组为11.43±3.01,P<0.01);在MWM中,FD组大鼠逃逸潜伏期缩短(p<0.01),搜寻策略改善(FD、NS及FS组直线式搜寻策略所占百分比依次为39.4%、27.2%及28.6%,x2=50.51,p<0.005)。rn 结论:1,6-二磷酸果糖可以改善反复惊厥大鼠的学习记忆和情感行为,对惊厥性脑功能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三个亚型ADHD儿童及正常对照组儿童脑电活动的特征。rn 方法:将门诊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110例ADHD儿童分为注意缺陷为主型(PI)49例,多动或冲动为主型(HI)19例,混合型(CT)42例,对照组儿童35例,对其进行脑电图检查并进行比较。rn 结果:1 ADHD组儿童脑电频率明显慢于正常对照组(p<0.05)。2三个亚型ADHD患儿中HI型脑电频率最慢,PI型频率最快,三个亚型间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 HI型内右前额、右额部及右枕部的脑电频率明显慢于左半球(P<0.05)。三个亚型在右枕部的脑电频率均慢于左半球。rn 结论:ADHD存在有一定的神经生理基础,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大脑发育不成熟有关。
  • 摘要:目的: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血清中S100β蛋白的含量,探讨ADHD可能的发病机制。rn 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6-10岁36例ADHD儿童和36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血清S100β蛋白含量测定。rn 结果:ADHD儿童血清中S100β蛋白含量(19.03±11.45pg/ml)明显低于正常组儿童(43.71±10.76 pg/ml,p<0.001)。rn 结论:ADHD儿童血清中S100β蛋白含量低,是ADHD发病的生物化学的可能机制之一。
  • 摘要:近年来,零到三岁婴幼儿的早期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0-3岁是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段时期是人类大脑发育的最快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本文介绍了儿童早期发展的政策环境,阐述了儿童早期发展的服务现状,浅谈了卫生部门在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中的作用。
  •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类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行为特点。rn 方法:对湖南省六个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共9495名儿童。采用二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用半定式诊断检查表(K-SADS-PL)和DSM-IV对ADHD筛查阳性患儿进行临床诊断,凡符合ADHD诊断标准的由照管者填写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rn 结果:①ADHD三种亚型CBCL各行为问题分项中仅在退缩、性问题、活动情况三个分项中没有组间差异,其余分项中均存在组间差异。②两两分析比较在社交问题、注意问题、攻击行为、外化性问题、行为问题总分、社交情况、学校情况、社交能力总分等8个分项表现为一致的组间差异,即三种亚型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而三种亚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其余分项则在三种亚型间分别显示出不同的组间差异。rn 结论:ADHD三种亚型儿童行为问题在CBCL各分项中的表现不尽一致。
  • 摘要:目的:分析太原市城市中学初中生应对方式特点,探讨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rn 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859名城市中学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rn 结果:初中学生积极应对均分高于消极应对均分。初二年级男生积极应对均分高于初一年级男生,初二、初三年级女生积极应对均分高于初一年级女生,同一年级不同性别间差异不显著;消极应对均分同一性别不同年级间、同一年级不同性别间差异不显著。积极与消极应对方式均对初中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消极应对方式影响更大。rn 结论:应教育初中学生采用积极应对方式,避免消极应对方式。
  • 摘要:目的:了解丽水城区3-6岁儿童的行为问题现状,探讨影响儿童行为的家庭氛围因素,为有针对性开展儿童心理行为异常的指导、干预提供依据。rn 方法:整群抽取城区7所幼儿园1109名在园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CBCL)、自行设计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家长问卷调查。rn 结果: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6.65%,女童行为异常发生率高于男童。家庭月收入、家庭教育工作承担者、父母与子女关系状况、孩子不听话、闯祸后采取方法和儿童性别对学前儿童行为发育有较大影响。rn 结论:儿童行为异常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必须重视父母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强调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特殊作用,采取鼓励、支持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减少儿童的行为问题的发生。
  •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月龄正常婴幼儿对基本情绪表情的认知发展特征。rn 方法:观察记录6个月-3岁婴幼儿对各种表情面孔图的注视时间和自身情绪反应。rn 结果:6-8个月组婴儿表现明显偏好高兴表情;9-11个月组婴儿表现偏好高兴和惊讶表情;1岁以上婴幼儿对高兴、惊讶、悲伤和愤怒表情都没有明显的偏好,但表现对恐怖表情的注视偏恶;9-12组对负性表情的情绪反应明显强于其他组。rn 结论:不同月龄的婴幼儿有不同的表情偏好,表情认知发展是不平衡的。9-12个月婴幼儿已能识别和理解各种基本情绪表情,而且这种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增强。
  • 摘要:目的:通过对中文早期语言与沟通发展量表(CCDI)进行标准化研究,了解北京地区婴儿语言理解与表达的发展规律。rn 方法:使用CCDI量表,采用父母报告形式对636名8~16个月婴儿早期对语言的反应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初期对语言的反应、听短句和开始说话的方式三部分。rn 结果:绝大部分8个月的儿童在开始讲话之前即对“自己的名字”、“爸爸”、“妈妈”、“别”等词语有反应。8个月儿童平均能听懂13个短句,16个月时能听懂26个短句。儿童“模仿语音”比“一看到东西就喜欢叫出它的名字”要早2个月。rn 结论:8~16个月是婴儿语言理解的快速发展期,8个月婴儿已经开始对语言产生反应,16个月的孩子已经可以听懂相当数量的短句。
  • 摘要:儿童焦虑障碍儿童期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患病率为10~20%,以过分焦虑、担心、害怕为主要体验,伴有相应的认知、行为改变和躯体症状,包括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特定恐怖症、社交恐怖症、惊恐障碍,选择性缄默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强迫症、适应性障碍伴焦虑情绪、躯体化障碍等。本文介绍了儿童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和病因学,浅谈了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Asperger综合征(AS)儿童的智力特征。rn 方法:选取AS儿童62例(AS组),正常儿童63例(对照组),应用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分别进行测试。rn 结果:AS组中8.07%智力低下(FIQ<70)。AS组FIQ、VIQ、PIQ及11个分测验得分均低于对照组,除知识、分类及填图外,余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AS组V-P差值有显著性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且VIQ高于PIQ者较多(P<0.01)。AS组儿童在Dean因子分析理论中抽象思维、视觉记忆、听觉记忆、社会理解和视觉-运动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远记忆仅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rn 结论:Asperger综合征儿童在多个认知功能方面存在缺陷。
  • 摘要:目的:编制高中生学习自主性问卷,并进行心理测量学分析。rn 方法:469名高中生接受测验,使用SPSS11.0 for windowsXP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rn 结果:自编高中生学习自主性问卷可以提取4个因素,分别命名为学习成效监控性、学习时间管理、目标竞争意识及学习耐力;高中生学习自主性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指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rn 结论:自编的高中生学习自主性问卷适合于个体鉴别。
  • 摘要:目的:评估持续性注意测试(CPT)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诊断中的作用,为制订训练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rn 方法:采用持续性操作测试(CPT),对1000例拟诊为ADHD的患儿进行视觉(VCPT)和听觉(ACPT)持续性操作测试,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不同测试方法和测试顺序的测试结果。rn 结果:ACPT总异常检出率(59.9%)显著高于VCPT(37.296)(x2=80.166,p<0.01);男女性别ACPT和VCPT异常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VCPT男性患儿虚报错误的T值显著高于女性,女性患儿的平均反应时间T值显著高于男性;ACPT女性患儿的漏报错误T值显著高于男性患儿;不同年龄组异常检出率(VCPT/ACPT)由高到低为9~12岁组(36.95%/64.20%)、6~岁组(29.22%,53.09%)和13岁以上组(25.64%/38.46%),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142.056,P<0.01/X2=16.028,P<0.01);ACPT虚报错误、漏报错误及平均反应时间的T值显著高于VCPT(P<0.01);先视后听组和先听后视组比较,两组ACPT异常检出率(73.19%/48.86%)仍高于VCPT组(53.97%/32.03%)(X2=38.535,p<0.01/X2=68.011,p<0.01);先视后听组VCPT和ACPT异常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先听后视组;先视后听组和先听后视组ACPT虚报、漏报错误T值均显著高于VCPT。rn 结论:ADHD患儿听觉注意能力较视觉注意功能差;不同测试顺序可能对测试结果有一定影响;听觉方面的刺激训练对提高ADHD患儿觉醒度,改善注意力有一定的良性作用。
  • 摘要:目的:描述某城镇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分布特点,为心理健康保健提供依据。rn 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及自编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对722名初高学生进行了统一问卷调查。rn 结果:心理问题检出率25.2%,男生为24.1%,女生为26.2%;初高中分别为19.1%和30.6%(P<0.01);检出率排在前五位的问题为人际敏感、强迫、敌对、抑郁、偏执。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父母经常吵架、父亲缺乏情感温暖理解和过度保护的家庭学生问题多。rn 结论:高中问题严重;改善家庭教养环境能有效降低问题的发生率。
  • 摘要:目的:研究学龄前儿童英汉双语教学对中文看图叙事能力及发展进程的影响。rn 方法: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学龄前儿童120名,分为双语教学组和单语组,每组按三个教学年级随机选取20名。比较两组儿童中文看图叙事微观结构的四个指标:平均句子总数、总词汇数、平均句子长度、不向词汇数。rn 结果:两组儿童各指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各年级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同年级两组儿童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rn 结论:接受双语教学的学龄前儿童其中文看图叙事能力和中文叙事的发育进程与单语儿童相仿。
  • 摘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是儿童保健临床中最为常规的问题之一,已经引起家长普遍的关注。本文描述了饮食行为问题的种种症状,分析了饮食行为问题的各种因素,提出了临床评估的方法,介绍了当前临床较为实用的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分类,列举了饮食行为问题诸多影响,提纲挈领地罗列了不良饮食行为矫正的12点措施。
  • 摘要:目的:调查母初乳和成熟乳中脂联素水平并探讨其与母婴之间的关系。rn 方法:应用ELISA测定母乳脂联素水平,分析母乳脂联素与母亲BMI及母、脐血糖、胰岛素水平的关系。rn 结果: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脂联索,初乳中脂联素水平(27.9ng/ml,5.7~367.1ng/ml)明显高于成熟乳(10.9ng/ml,3.O~179.6ng/ml)(P<0.01)。进一步,母初乳中脂联素水平与母亲妊娠晚期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呈临界相关(r=0.33,P=0.06),与母血脂联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3,P<0.01),母初乳脂联素水平亦与脐血糖(r=0.52,P=0.004)及脐血胰岛素水平正相关(r=0.53,P=0.003)。rn 结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脂联素,且与母血及母亲BMI相关。母乳中持续存在的脂联素在母乳喂养儿代谢发育中可能有着潜在的意义。
  • 摘要:营养是保证小儿正常生长发育、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儿童早期的营养状况会影响其一生的健康,同时也从一个方面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本文介绍了母乳喂养及过度期食品对婴儿认知和神经行为的影响,浅谈了营养素对儿童发育及行为的调控影响,分析了异常行为的营养治疗。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