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五届中国西部介入放射学术大会
第五届中国西部介入放射学术大会

第五届中国西部介入放射学术大会

  • 召开年:2007
  • 召开地:昆明
  • 出版时间: 2007-07

主办单位:云南省医学会;中华医学会

会议文集:第五届中国西部介入放射学术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颅内动脉瘤在弹簧圈栓塞过程中发生破裂是最可怕的术中并发症之一,本文探讨处理、预防这一并发症的初步经验.rn 材料与方法:从1998年4月到2005年3月,共有284例患有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在我院接受了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中221例患者曾有过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史.10例有动脉瘤破裂出血史的患者术中再次发生动脉瘤破裂.术中动脉瘤再破裂时,常规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并设法用弹簧圈尽快填塞动脉瘤腔.微导丝引起动脉瘤破裂时,尽量保持微导丝不动,微导管尽快送到瘤腔中进行填塞治疗.若微导管引起破裂丽微导管头端位于瘤壁外蛛网膜下腔时,微导管且勿退入瘤腔内,应将弹簧圈经微导管送入蛛网膜下腔一部分后,再将微导管头撤入瘤腔内,继续弹簧圈填塞.若弹簧圈引起破裂,要将弹簧圈完全或部分送出去,将破裂口堵住后,调整微导管头端位置继续弹簧圈填塞.rn 结果:在接受动脉瘤栓塞治疗的284例患者中.221例曾有过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10例发生了术中再破裂,占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4.5%,总发生率为3.5%.1例破裂由导丝引起,1例由微导管引起,2例由弹簧圈过度填塞引起,弹簧圈穿孔3例,其余3例由微导管和弹簧圈共同引起.1例患者遗留轻度左腿残疾:3例死亡,死亡率占术中破裂的30%,占总例数的1.1%:其余6例患者无残留神经系统并发症.rn 结论:动脉瘤栓塞术中动脉瘤的再破裂是一少见,威胁生命但又不可避免的事件.应该立即采取妥善措施以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降低可怕并发症的发生.如处理恰当,多数术中动脉瘤破裂的患者能够存活,无后遗症.
  • 摘要:本文介绍了介入疗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rn ①最小的组织损伤代价,完成复杂的手术;rn ②脊柱稳定性影响降到最低限度;rn ③最大限度的保护劳动能力;rn ④生理干扰最小化;rn ⑤无碍美观的切口、迅速的肌体恢复:rn ⑥低廉的治疗费用。rn 还介绍了介入疗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常见并发症rn ①椎间盘感染;rn ②神经损伤;rn ③血管损伤;rn ④组织损伤;rn ⑤脏器损伤;rn ⑥过敏反应;rn ⑦迷走神经的不良反应,提出了介入疗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措施。
  • 摘要:目的:通过DSA图像定量分析,探讨磁性微粒(Fe3O4)肝癌栓塞机理与临床疗效.rn 方法:临床25例肝癌患者Fe3O4栓塞一月均DSA复查,前后图像对照作统计学处理.rn 结果:栓塞前后DSA图像定量分析p值<0.05,Fe3O4微粒由近端栓塞血管移向远端末梢,临床观察栓后综合症明显下降.rn 结论:Fe3O4微粒具有缓慢栓塞性,对减少栓后临床并发症有一定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细胞性肝癌(HCC)肝移植术前介入治疗对预防肝移植后肝癌复发以及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的临床价值.rn 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5年11月我院接受肝移植的40例中晚期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介入组)术前辅以介入治疗,另外20例未接受介入治疗作为同期对照组(未介入组),比较两组的累计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并观察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副作用。rn 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介入组和未介入组1、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0%、55%和45%,30%,两组累计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介入组1、2年生存率(80%、60%)亦高于未介入组(55%、35%),两组术后累计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均未出现与介入治疗相关的肝肾毒性或影响移植手术的血管性病变.rn 结论:移植前辅以介入治疗可显著提高中晚期HCC术后生存率,使患者得到更好的疗效.
  •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rn 方法:13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经锁骨下动、静脉穿刺植入导管化疗药盒系统于锁骨下区,留置管到达相应靶血管,术后行经药盒规则灌注化疗或化疗栓塞及药盒定期护理.rn 结果:13例患者成功植入13个导管药盒系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除2例(2/13)因留置管堵塞而使药盒废弃外,其余随访3月~18月均保持药盒通畅及无留置管移位.rn 结论:经皮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为行长期规律性晚期恶性肿瘤局部灌注化疗或化疗栓塞提供了一条安全、创伤小、简便有效的可靠途径.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介入方法在肝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rn 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从2002年9月至2004年lO月,经介入治疗的140例原发性肝癌.治疗方式分别采用单纯肝动脉药物灌注化疗(TAI)、TAI加肝动脉内栓塞化疗(TAE)、TAI+TAE和经皮穿刺肝癌肿块内无水乙醇注射(PEI).rn 结果:TAI+TAE+PEI疗效最好。TAI+TAE次之,TAI疗效不佳.rn 结论:TAI+TAE+PEI疗效显著,明显延长病人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少数可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生存期>3年)
  • 摘要: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经皮穿刺注射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的疗效及无水酒精注射方法。rn 方法:原发性肝癌108例,随机分为两组: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经皮穿刺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巨块型肝癌62例(综合治疗组);常规肝动脉化疗栓塞48例(对照组).rn 结果:联合治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7%、59.790%;对照组:分别为71.7%、37%、19.7%.rn 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经皮穿刺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其疗效显著,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综合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 40 例肝血管瘤患者经肝动脉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观察其疗效.结果:栓塞后患者行B超或CT随访1~12个月.瘤体缩小>50%者31例,>30%者7例,其中B超随访肿瘤完全消失1例.1例患者肿瘤缩小不明显.全部患者中临床症状消失28例,明显减轻8例,总有效率94%.结论:经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脏血管瘤是一种疗效好,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摘要:本文提出对不同病因引起的难治性支源性大咯血,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通过对某院34例大咯血病例其支气管动脉X线造影征象的探讨,对不同病因引起的支气管动脉出血的影像特点进行分析、并对介入治疗的操作及栓塞材料选择作探索性研究,以提高疗效。
  • 摘要:植入性胎盘在临床上是一种较少见的妊娠并发症,其发病率为9.5/10万。如处理不当可导致患者大出血,子宫穿孔等严重后果。目前妇产科医师对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多主张立即行子宫次全切除或子宫全切术。1995年法国医生Ranina等,报道了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成功经验,开拓了介入放射学的新领域,UAE技术广泛应用于妇产科各种疾病的治疗中,某院自1997年3月至2005年5月,对3例植入性胎盘进性了子宫动脉灌注及栓塞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摘要:目的:评价介入疗法在腹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rn 方法:自1997年5月至2006年12月, 对71临床和CT诊断为腹部创伤的患者作选择性血管造影,其中63例作了选择性动脉栓塞,栓塞剂为明胶海绵和弹簧钢圈.8例腹部脏器轻微挫伤的患者仅用立止血局部灌注.rn 结果:71例中,63例有明确腹部器官血管损伤,8例为腹部脏器轻微挫伤,仅有少量造影剂外溢,分别为肾脏24例,脾脏20例,骨盆血管19例、肝脏7例、胰腺1例.血管损伤表现:动脉期可见血管破裂、中断、边缘毛糙,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形成;造影剂点片状或小团状外溢,前者以脾脏挫裂伤多见,后者以肾脏损伤多见;血管受压、移位或弧形包绕,以肝内血肿多见.毛细血管期可见实质脏器轮廓不完整、局部缺损或包膜下无血管区.71例经栓塞和/或立止血局部灌注术后有69例出血停止,有效率97.18%(69/71).2例栓塞术后血压不回升,作了手术治疗.有3例肾脏挫裂伤的患者术后1~2周再次出现大量肉眼血尿,选择性造影证实为受损血管再通,经SP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止血.24例肾脏创伤栓塞术后1~3月作I.V.U检查显示患肾功能正常,1例双肾部分栓塞的患者术后有肾性高血压.rn 结论:介入疗法对腹部创伤,有诊断明确、止血迅速、疗效肯定、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推广
  • 摘要:目的:评价经导管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术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n 方法:选择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急诊治疗13例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产科大出血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妇科肿瘤大出血栓塞材料为化疗药物与碘油的混悬液.rn 结果:13例病例均一次性完全止血成功,无严重并发症;产科大出血病人随访恢复正常月经.rn 结论:急症动脉栓塞诊疗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即有止血迅速、创伤小、保留子宫等优点,可做为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首选疗法。
  • 摘要:下肢静脉曲张是常见多发病,传统疗法为外科曲张静脉剔除术和局部硬化剂注射治疗,前者创伤大,而后者盲目性大,适宜范围小,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rn 某院采用在影像导引下血管内硬化剂多点注射法52例,疗效满意,本文现报道如下:与传统疗法的局部硬化剂注射治疗比较,影像导引下血管内硬化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扩大了适应范围,对位于小腿任何位置的静脉曲张,无论病变范围多大,都可以治疗;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疗效,患者易于接受,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简便有效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实用疗法。
  • 摘要:目的:研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方法、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rn 方法:采用经股动脉将帝膜支架置入腹主动脉治疗凄主动脉瘤;1例主动脉--髂动脉支架置入结合股股旁路血管搭桥术;另6例均为累及髂内动脉的分叉带膜支架置入术.rn 结果:7例患者腹主动脉瘤均成功隔绝,无中转外科手术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6月CT复查,无支架移位、狭窄变形、内漏,被隔绝瘤腔内血栓形成.rn 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避免了外科开腹手术的缺点,为老年高危患看赢得手术机会.
  • 摘要:目的:研究儿童下肢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8例儿童下肢血管畸形进行经导管栓塞术及结合局部注射硬化剂治疗:蔓状血管瘤5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结果:栓塞后临床症状、体征迅速改善,术后0.5~1.5年随访,有效率100%,治愈率68%,并发症:病变部位疼痛加重,局部皮色皮温改变,软组织肿胀等。结论: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下肢血管畸形是一种微创安全、疗效显著的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临时性全腹膜支架在气管、支气管胸膜瘘治疗中的相关问题,安全性,可行性和支架置入的时间,取出方法。rn 材料和方法:选择5例气管、支气管胸膜瘘病人,全为男性,年龄40~60岁,其中两例为外伤所致,气管:右主支气管多个破口,无感染征象,另3例为肺叶切除术后,形成支气管残端胸膜瘘,脓胸形成,右肺上叶合并中叶切除两例,左肺上叶切除一例,术后残端形成残端胸膜瘘,胸壁造漏引流.所有病例经CT平扫及CT多平面重建检查,明确破口位置,根据破口选择支架,支架为国产支架,韩式子弹头堵漏支架一枚,“L”形支架3枚,直筒式支架2枚,长度及直径根据具体病人而定.导管、支撑导丝、超滑导丝.手术方法,局部麻醉后取仰卧位,先将超滑导丝插入气管内,把导管导入,经导管注入利多卡因加对比剂混合液5~10ml造影,明确瘘口后,经导管插入支撑导丝,将选择好的支架送达病变处,定位准确后开始缓慢释放,复查造影,结束手术.对于残端瘘的病人支架永久置入,对于破裂的病人,支架置入21天时,用支纤镜帮助下取出.术后对症、支持治疗,雾化吸入3~5天.rn 结果:所有病人支架置入成功后,病人症状明显缓解,闭式引流瓶内无气泡冒出.2例气管支气管胸膜瘘的病人21天取出支架.完全治愈:左肺上叶残端瘘的病人支架置入完全封堵;右肺上叶及中叶切除的病人,有1例置入2枚支架才完全封堵.另1例置入1枚支架的病人上叶残端堵住,中叶仍有少许痿存在,改为保守治疗.rn 结论:全腹膜内支架进行气管支气管封堵术是安全、有效的,术前需明确瘘口的位置和数量。
  • 摘要:本文介绍了微创介入治疗椎间盘突出发展史、臭氧在疼痛临床应用的发展、国内目前臭氧的临床应用范围,讨论了臭氧治疗推间盘突出症的机制、臭氧注射后髓核的性状变化、臭氧的安全性等问题,对医用臭氧设备的选择以及臭氧治疗颈、腰推间盘突出症进行了研究。
  • 摘要:目的:评价四氧化三铁(Fe3O4)微粒、平阳霉素与碘化油混悬剂(Suspension of tri-iron tetroxide microspheres and pingyangmycin and lipiodol STMPL)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TAE)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the liver CHL)及合并动静脉瘘(artery vein shunt AVS)的疗效与副反应.旨在探索一条非手术治疗CHL的新途径.rn 方法:应用STMPL行TAE治疗CHL 44例,其中有瘘组21例,无瘘组23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插管,造影明确诊断及肿瘤血供、部位、大小、数目后,行TAE治疗.1~12个月复查US、CT、DSA,观察肿瘤术、前后直径变化情况及有瘘组与无瘘组两组间的差异:观察栓塞术前及栓塞术后4~7天(患者出院时)肝功能、并发症及症状。rn 结果:rn ①本组44例,AVS显示率CT为4.8%2例),DSA为47.7%(21例),其中术前DSA显示率为22.7%(10例),“碘油栓塞造影”显示率25%(11例),US为0.rn ②术前、术后三个月、术后六个月瘤体平均直径分别为8.47±2.27 cm、5.75±1.40cm、3.51±0.82cm,术前、术后三个月比较,术后三个月、术后六个月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有瘘组与无瘘组术前后瘤体直径差对照,无差异(P>0.05).rn ③肝功能术前平均值:ALT、ALB、TBIL分别为25.13±11.11、42.30±4.30、11.43±3.65,术后5天分别为42.40±18.44、34.54±5.08、17.91±4.95.ALT术后轻度异常,ALB、TBIL术前、后差值对照虽有差异(P<0.05),但术后平均值在正常值范围内.术后患者无严重并发症,无复发,术前的症状消失.rn 结论:rn ①CHL合并周围型AVS不是行TAE治疗的禁忌证,可以行末梢TAE治疗,并能取得较好疗效(肿块缩小,复发率低),且无明显副反应和并发症.rn ②应用STMPL具有导向性的机械栓塞与化学性栓塞作用,行三重末梢栓塞治疗CHL及合并的AVS, 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的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TAE方案.
  • 摘要:目的:评价栓塞治疗在急性内脏大出血中的价值.rn 方法:对49例不同原因引起的急性内脏大出血患者行选择性血管造影确定出血部位后,再行选择性或超选择性栓塞,栓塞材料主要为明胶海绵,超液态碘油等。rn 结果:49例中,48例栓塞成功,成功率98%,立即止血46例,2例仍有少量出血.经药物治疗后第3天止血.止血有效率100%.1例因出血血管与脊髓动脉共干而放弃栓塞,行肺叶切除,随访2个月至2年,复发2例,复发率4%.rn 结论:栓塞治疗对于急性内脏出血患者,创伤小、止血迅速、疗效确切,可最大限度保留脏器,经济适用。
  •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输卵管妊娠患者18例,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用4.1F导管行子宫动脉超选择插管后灌注MTX50~80mg,灌注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术后监测尿、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B超观察宫旁包块.结果:18例中16例一次性取得成功,1例接受2次治疗,终止妊娠总体成功率为94.4%.结论: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安全、有效,并可以预防或减少破裂大出血.
  •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介入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总结经验,提高介入治疗水平。rn 材料与方法:rn 病例:回顾12例产后大出血病例,其中产后宫缩乏力5例,胎盘滞留3例,软产道损伤4例,经保守治疗效果欠佳,遂急诊行介入治疗。rn 方法:经超选择性髂内动脉及子宫动脉插管造影证实后,应用明胶海绵颗粒和明胶海绵条进行栓塞。rn 结果:12例患者经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出血立即停止,术中血压立即回升,休克状态得到纠正。rn 讨论:急诊介入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新型血管内液体栓塞剂ONYX栓塞移植肾动脉致使移植肾失功能应用价值.rn 材料:患者,男,47岁,因“尿毒症”在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10个月尿量逐渐减少,肌酐逐步升高,肌酐605mmol/L,近两周出现血尿,呈洗肉水样,每日尿量约30~40ml.经科室会诊及病人和家属同意,拟行介入方法使移植肾失功能.rn 方法:在使用GE公司平板DSA仪器下,行左股动脉穿刺插管,置导管鞘,行髂动脉DSA检查,见移植肾位于右髂窝,移植肾动脉与右髂外动脉吻合,右髂内动脉闭塞.移植肾动脉主干显影,分支僵直,肾相显影延迟,移植肾肿大.再将导管超选择置入移植肾动脉吻合口.再置入配套的微导管,先将次乙烯醇异分子聚合物EVOH两支溶解在有机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中,再加入溶液总体积35%的钽粉,后者为不透x线的显影剂,逐次移植肾动脉分支注入ONYX堵塞,术中逐支栓塞观察ONYx膨胀情况并间断注入造影剂,监测满意后再堵塞下一分支,诸分支均堵塞后再行主干远端堵塞,同时行选择性移植肾动脉造影,堵塞满意后再行右髂总动脉DSA造影.rn 结果:ONYX堵塞移植肾动脉后行髂总动脉DSA造影及术后彩超随访1个月、3个月和半年,移植肾未见血供.临床应用体会:ONYX做为一种新型血管内栓塞剂,应用于移植肾失功能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体会:移植肾失功能一定要慎重,要经过科室会诊决定并要通过病人及家属同意和理解:先行超选择移植肾动脉DSA,并需置入配套的微导管,以防溶解变形;配置12%浓度的ONYX两支并震荡,逐支栓塞,间隔3~5分钟.观察膨胀并间隔注入造影剂观察堵塞情况,分支均堵塞后,再堵塞肾动脉主干并选择性移植肾动脉造影.待肾动脉分支及主干堵塞满意后,最后将导管头置入髂总动脉,造影观察栓塞效果.rn 结论:ONYX可做为移植肾失功能一种新型的栓塞材料,安全可靠,进行移植肾动脉栓塞,其栓塞效果令人满意,为移植肾失功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但ONYX价格较昂贵,选用此治疗方法要慎重.rn 我院1995年至今已进行移植肾动脉栓塞致移植肾失功能19例,栓塞材料应用无水酒精及微金属弹簧圈,栓塞效果彩超随访结果不令人满意.近期我们尝试用一种新型血管内液体栓塞剂ONYX栓塞移植肾动脉,使移植肾失功能取得成功,国内尚未见类似报道,现结合文献,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初步评价.
  •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产后大出血的最佳治疗方法。rn 材料和方法:共收集1998年至2005年35例产后大出血经妇科保守治疗无效患者.出血原因分别为宫缩乏力(21/35),子宫分支破裂(12/35),胎盘植入(2/35).所有病例均经腹主动脉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出血部位后分三个方案组进行治疗:Ⅰ组,共6例,行超选择插管,栓塞一侧或两侧子宫动脉(6/35);Ⅱ组,共9例,行超选择插管,栓塞一侧或两侧子宫动脉,并栓塞相应髂内动脉(9/35);Ⅲ组,共20例,仅栓塞两侧髂内动脉(20/35).rn 结果:各组用于动脉栓塞所需平均时间分别为:Ⅰ组18.5分钟、Ⅱ组23.1分钟、Ⅲ组8.0分钟.Ⅰ组中1例无效,为仅栓塞一侧子宫动脉病例,其余5例成功止血,平均子宫停止出血时间为7.3min.Ⅱ组9例均成功止血,平均子宫停止出血时间为6.5min.Ⅲ组20例全部成功止血,平均子宫停止出血时间为7.1min.3个治疗组用于介入栓塞的操作时间有显著差别,、Ⅲ组明显较其它两组为少.除Ⅰ组中仅栓塞一侧动脉病例止血失败,其余而子宫停止出血时间无显著性差异,3组均未出现与栓塞有关的严重并发症.rn 结论:介入治疗产后大出血疗效确切,并发症少,避免子宫切除.治疗方式仅栓塞一侧血管可能导致止血失败,超选择栓塞子宫动脉或同时栓塞子宫动脉及髂内动脉较耗时,而疗效与仅栓塞两侧髂内动脉无差异.以用明胶海绵栓塞两侧髂内动脉前干为最佳,既节省手术时间,又能成功止血.也无严重并发症,应作为介入治疗产后大出血的首选的方法。rn 产后大出血为产科严重并发症,是导致产妇死亡德主要原因之一.传统治疗该疾病的方法为先常规保守治疗,如果无效,为挽救产妇生命,往往采用子宫全切术.自从介入治疗开展以来,通过经导管动脉栓塞术以达到终止子宫大出血.为该并发症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极佳途径,收到了良好的疗效,国内已有数篇相关文献报道.但就动脉栓塞方式应用上,各报道存在一定差异,因而造成介入治疗疗效和并发症的不同.本文统计我院的35例产后出血的病例,针对设计介入治疗最佳方法做初步的探讨.
  • 摘要:为了探讨影响Graves病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后复发的情况.根据目前国内报道的Graves病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后复发的病例,从Graves病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希望总结出一种栓塞时复发率最低的方法,从而对Graves病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在临床上的推广奠定基础.
  •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动脉栓塞术治疗Graves病的护理体会.材料与方法:对28例Graves病患者的甲状腺动脉造影、介入栓塞治疗及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结果:患者一般情况较好。结论:掌握介入治疗特点,完善术前检查,做好术中观察,注意术后护理,是护理取得成功的有力保证.
  • 摘要:目的: 探讨输卵管妊娠介入治疗的方法、疗效及价值.rn 材料:和方法 16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采用COOK公司输卵管再通套件,在电视透视下将3F导管超选择至妊娠输卵管内,造影证实孕囊位置后,将溶于20ml生理盐水的甲氨喋呤(MTX)50mg经导管缓慢注入输卵管内,20分钟左右推完.术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B超检测.rn 结果:16例一次插管成功.2~3周B超复查12例孕囊较术前无明显增大,3例缩小,1例逐渐增大.14例1~3周HCG转阴,获访11例术后10~12周孕囊消失,月经恢复正常,治愈率93.75%.1例术后孕囊逐渐增大、HCG逐渐增高,16天破裂转手术治疗,16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rn 结论: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是一种可行性的新方法,较其他的治疗有显著的优越性,且安全、无创,保留了生育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腹腔干动脉瘤是一种罕见的血管性疾病,占整个内脏动脉瘤的4%,居第五位。国内、外少有报道,栓塞治疗者未见报道。本文对笔者用带毛弹簧圈栓塞腹腔动脉瘤1例作了报告,本病例的治疗可采用开腹外科手术,也可行介入治疗,有报道开腹手术死亡率达到21%,而腔内栓塞技术具有微创、有效和低风险的特点,避免了开腹暴露的困难和创伤,近年有替代传统手术的趋势。用带毛弹簧圈栓塞腹腔千动脉瘤的成功,证明该法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
  • 摘要:目的:通过对误诊误治病例的分析,提高对腰腿痛病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rn 方法:15例误诊误治病例.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61.5岁.rn 结果:8例患者均有恶性肿瘤史,L3~4椎体结核3例,L4~5椎间盘炎1例,T12~L3节段椎管表皮样囊肿1例,椎管脂肪增多症合并椎间盘突出症2例.rn 结论:重视临床病史的采集和体格检查,合理利用辅诊手段及提高临床实践技能是减少误诊误治的关键.
  •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的疗效.rn 方法:对60例患者均采取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先行经皮肝穿胆道造影术(PTC),后行导丝通过狭窄段,如不能越过狭窄段,则放置外引流管,如能越过狭窄段,则置入内外引流管作内外引流或置入金属支架作内引流.rn 结果:外引流组16例,置入外引流管18根,内引流组8例,置入支架10个,内外引流组36例.置入37根内外引流管.术后1周总胆红素从术前的(500.6±210.1)μmol/L降至(228.2±147.5)μmol/L,谷丙转氨酶明显下降(P<0.001).随访53例,平均随访6.1个月,10例仍存活,随访期内32例(53%),总胆红素降正常范围.rn 结论:PTCD术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可明显缓解黄疸,改善肝功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 摘要:目的:探讨医用臭氧治疗颈、腰间盘突出症的价值.rn 方法:25例颈,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中颈椎间盘突出5例、腰椎间盘突出20例,于C臂导向下经皮穿刺椎间盘行臭氧治疗,对5例腰椎间盘脱出患者同时配合胶原酶溶解术.rn 结果:注射臭氧后C臂显示臭氧在间盘内分布:裂隙状、髓核腔内积聚状、及大部溢出盘外状。术后一周颈腰部痛减轻.3个月显效、有效和无效者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分别占2例、2例、1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别占8例、10例、2例.rn 结论:C臂导向下向椎间盘内注射医用臭氧安全有效的,且并发症少,是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理想方法。对合并髓核脱出者,可与胶原酶溶解术联合使用。
  • 摘要:目的:评价可回收支架治疗大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疗效及其可行性安全性。rn 方法:对18例乙状结肠癌、直肠癌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患者在X线监视下置入可回收(带回收线)覆膜镍钛合金支架,放置2~4周后,经回收线在透视下将支架取出.rn 结果:18枚支架一次置入成功,其中3例吻合口瘘成功封堵,15例支架置入后患者肠梗阻症状明显改善,能正常进食及排便.rn 结论:可回收覆膜支架对于治疗大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是安全、简便、有效的.支架在体内的最佳留置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
  • 摘要:目的:评价穿刺活检在胸部介入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n 方法:应用Cook公司生产的Quick_Core穿刺活检针在CT引导下对69个胸部病变进行了活检.rn 结果:69个病灶共进行了126次穿刺,21G活检针穿刺取材成功率为81%,18G活检针成功率为100%.良性病变10个.恶性病变59个.恶性病变中57个病灶阳性,2个假阴性,敏感性97%,特异性100%.rn 结论:穿刺活检安全、高效,操作简便可常规应用于CT导向下胸部介入性诊断.
  •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CT导向作用。rn 资料与方法:收集56例患者,经CT或者MRI检查证实为椎间盘突出症,均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及下肢麻痛,在CT导向行臭氧溶解治疗.对他们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CT在椎间盘臭氧分子消融术中的定位导向作用。rn 结果:术前、术中、术后CT导向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定性作用,指导医师准确穿刺,全部成功.注射臭氧后CT扫描显示观察臭氧在腰椎间盘内分布成裂隙状,髓核腔内积聚状,弥散分布状及大部分溢出盘外状。rn 结论:在CT导向下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系数高、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的最先进及有效的治疗技术.目前公认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既免开刀又具有良好效果的最佳治疗手段.
  • 摘要: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是常见疑难病症,其发病率占不孕症的20%。治疗输卵管阻塞有多种方法,药物及通液疗法缺乏客观评价,手术治疗创伤大,并发症多,术后再阻塞率高,而应用介入放射的方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取得较好的疗效。笔者从1996年12月至今,对76例共102条输卵管阻塞者采用介入方法行再通术治疗,效果满意。
  • 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表现与经皮穿刺硬膜外前间隙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盘外溶核术)的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rn 方法:应用盘外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随访半年以上104例,包括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81例,椎间盘后缘及后纵韧带钙化9例,真空症并伴严重腰椎腿行性变7例,伴椎间隙狭窄4例,游离脱出3例.rn 结果:总有效率85.6%,其中显效51.9%,有效33.7%,无效14.4%.rn 结论:盘外溶核术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影像学的表现有助于盘外溶核适应症的选择和疗效估计.
  • 摘要:目的: 评价CT引导经皮胸部穿刺活检的诊断价值和并发症.rn 材料和方法: 收集85例资料完整的CT引导胸部穿刺活检病例作回顾性分析.肺部病变73例,纵隔病变7例,胸壁和胸膜病变5例.统计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和并发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rn 结果:39例穿刺病理为恶性。穿刺病理为良性的46例,后经手术或随访证实其中属特异性阴性结果18例,非特异性阴性结果15例,假阴性11例.无假阳性,阳性预测值为100%(39/39),敏感性为78.0%(39/50),特异性为76.1%(35/46),准确性为87.1%(74/85),假阴性率为23.9%(11/46).并发气胸18例,占21.2%(18/85),但仅1.2%(1/85)需要处理.肺出血6例,咯血2例,均为少量,无需处理.rn 结论:CT引导经皮胸部穿刺是准确性高而且安全的定性诊断方法,减少假阴性是进一步提高准确性的关键.
  • 摘要:目的:探讨臭氧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方法及疗效.rn 材料与方法:44例65个关节,每个病变关节腔内注射浓度为60mg/L的臭氧气体8~10ml,术后关节活动,使臭氧在关节腔内充分弥散,给补钙、保暖、适当功能锻炼等治疗.rn 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12月,44例65膝,治愈15膝,占23.08%,有效64膝,有效率:98.46%,无效1膝.无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rn 结论:臭氧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为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治疗增加了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臭氧、胶原酶联合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疗效.rn 材料与方法:自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64个椎间盘,用21G无损伤酒精穿刺针在X光定位下穿刺至椎间盘后1/3处,绶慢注入60mg/L臭氧气体15ml/间盘,注射后5分钟内CT扫描了解臭氧在椎间盘内分布情况,同组病例37个椎间盘臭氧治疗术后第3~5天穿刺至病变椎间盘突出物位置,造影确认后,注入胶原酶600U的生理盐水液2.5ml.术后给消炎、脱水、活血化淤等治疗.rn 结果:手术成功率100%,37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按MacNab腰腿痛手术评价标准判定:显效34例,有效2例,占97.3%,无效1例.rn 结论 臭氧、胶原酶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既兼顾了降低病变椎间盘盘内压,又解除或缓解突出对神经根的压迫,从而缓解临床症状,二者作用互补,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肝肾囊肿硬化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rn 材料和方法:CT引导下肝肾囊肿囊腔穿刺,囊液抽净,1%的利多卡因囊腔麻醉后,注入无水乙醇,量为囊液的1/4~1/5,变化体位保留15~20分钟后抽净,再次注入无水乙醇5~10ml保留.rn 结果:肝肾囊肿154个,治愈121个,明显有效30个,有效3个,治愈率78.75%,有效率100%.肝囊肿16例,16个囊肿,治愈率75.00%,有效率100%,肾囊肿96例138个囊肿,治愈率78.99%,有效率100%,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rn 结论:CT引导下肝肾囊肿硬化治疗穿刺准确性高,无水乙醇硬化并部分保留,疗效确切;详细术前准备,注重操作细节,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 摘要:目的:评估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rn 材料与方法:采用 COOK 公司生产的DBH-100子宫输卵管再通套件,对42例经子宫输卵管造影诊断为输卵管近端阻塞者行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对输卵管伞端阻塞者经微导管加压通液术.rn 结果:47支输卵管间质部和峡部阻塞,43支获再通,再通率为91.5%.26支输卵管壶腹部及伞端阻塞行加压通液术.其中2例用超滑导丝分离输卵管伞端,16支获再通,再通率为61.5%.未出现子宫、输卵管穿孔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9例,随访时间为6月~3年零9月,18例宫内妊娠.妊娠率为46.2%(18/39).无异位妊娠发生.rn 结论: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好。
  •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臭氧盘内注射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术治疗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rn 材料与方法:按统一的选择标准(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幅度在10mm以内、压迫硬膜囊或/和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臭氧盘内注射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对行臭氧盘内注射术加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术、资料完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41例病例进行复诊、书信、电话等方式随访观察,随访时间和例数分别为:2~3个月(近期)541例,4~12个月(中期)312例,13~18个月(远期)115例,按统一的疗效标准评价臭氧盘内注射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术的近、中、远期疗效并与有关多中心单位单纯行胶原酶盘外溶解术例疗效进行对比.rn 结果:所选病例近期、中期、远期有效率分别为95.9%(519/541)、90.4%(489/541)、87.2%(472/541):两种方法联合应用,突出的髓核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回缩,平均缩小30.5%;单纯行胶原酶溶解术近期、中期、远期有效率分别为89.5%、82.4%、80.4%;.rn 结论:臭氧盘内注射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术是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幅度在10mm以内、压迫硬膜囊或/和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法,其疗效优于单纯胶原酶溶解术,臭氧对髓核的挛缩作用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 摘要:目的:分析DSA在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n 材料与方法:分析9例消化道出血病人DSA表现,与胃镜或肠镜结果对比.rn 结果:9例患者中5例DSA可见直接出血征像或提示病变存在的病理血雪显影,胃镜2例可见出血,但不能准确定位.rn 结论:DSA在消化道出血,尤其在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中有独特优势。
  • 摘要:目的:探讨旋转数字摄影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在骨关节损伤中的应用价值.rn 方法:运用C形臂旋转数字摄影血管造影的原理,利用血管造影检查设备进行骨关节系统检查52例.rn 结果:重建图像效果满意,清楚显示骨骼解剖结构及关节毗邻关系,对骨折错位及关节脱位诊断明确.rn 结论:C形臂旋转数字摄影3D成像技术,是一种新的特殊的检查方法,其图像立体观察,直观而逼真,对不规则骨或复杂的骨关节骨折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摘要:1996年~2005年,某院收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13例,本文回顾性分析13例临床证实为SLE肺部病变的肺部CT征象,共发现小叶间隔增厚7例,“界面”征4例,胸膜下线4例,磨玻璃影3例,支气管扩张3例,蜂窝征3例,肺气肿5例,狼疮性肺炎2例,肺粟粒样结节3例,肺盘状不张3例,胸膜炎11例,心包炎2例以及纵隔腋窝淋巴结肿大8例。采用CT检查前常规摄胸部后前位及侧位平片,而后用SHIMADZU公司INTELLECT 4800 CT机扫描。SLE肺部侵润各征象在病程中常联合或交错出现,且不具特异性。rn 高分辨CT扫描目前仍是诊断SLE肺部基本病变比较敏感和理想的办法,对于确定SLE患者有无肺部、心脏、胸膜侵润以及对于病变程度的评佑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全面深入认识SLE胸肺部病变的薄层CT表现,对于早期明确诊断,及时予以治疗,以延缓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摘要:肝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一旦发病即为中晚期,因此介入治疗成为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案,目前肝癌的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治疗为大家所接受且在全国各地普遍采用。本文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对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中以下问题值得注意: 血管造影(DSA),中晚期肝癌引起肝脏血流循环动力学的改变,观察中晚期肝癌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重要价值。
  • 摘要:本文介绍了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适应证和禁忌证、副反应、并发症及处理,对妇产科其它良性病变进行了讨论。
  • 摘要:本文为介入放射学---临床与并发症一书的诸论,文中阐述了手术并发症的定义和分类,探讨了介入放射学因患者的体质因素、夹杂症、药物因素、器械因素、识知因素等无法预控的并发症,和因技术因素、条件与设备因素造成可以避免的并发症。
  • 摘要:本文探讨了子宫肌瘤栓塞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包括:传统手术与介入治疗的区别;栓塞剂在肌瘤内的动态变化;腹主动脉造影的必要性;子宫动脉卵巢支的问题;经阴道彩色能量多谱勒超声在子宫肌瘤栓塞的意义;放射剂量的问题以及栓塞后生育问题等,Marret应用150250 μm聚乙烯醇栓塞子宫肌瘤,经过5年随访发现,2年后有10%的子宫肌瘤的复发率。笔者对患者随访34-58个月发现3. 63%的患者出现子宫肌瘤复发,出现复发的患者均是多发性子宫肌瘤,可能与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多源、多中心发生机理有关,故此,栓塞后每年应该定欺做超声检查。
  • 摘要:目的:观察颅内专用覆膜支架及其输送系统通过颅段颈内动脉(CICA)骨性管道和生理弯曲、到达靶区的柔顺性能,覆膜支架对血管壁病变的封堵性能(贴壁性能)及其对覆盖段相关分支的影响.rn 材料和方法:采用颅内专用覆膜支架,以血管内技术治疗13例CICA病变.其中巨大假性动脉瘤4例,巨大动脉瘤4例,宽颈小动脉瘤3例,巨大假性动脉瘤伴颈动脉海绵窦瘘(CCF)1例,CCF1例.颅内专用覆膜支架释放前均行患侧颈内动脉球囊闭塞试验(BOT)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术后3~16个月施行DSA随访和临床随访.rn 结果:13例患者BOT均耐受良好,DSA证实前后交通动脉开放良好。13例覆膜支架及其输送系统均顺利通过CICA到达病变靶区.病变及覆膜支架释放部位分别为:C3~C4段4例,C4~C5段4例,C6~C7段5例.覆膜支架释放后即刻DSA示7例动脉瘤不再显影,4例示少量内漏,1例CCF覆膜支架释放后流量明显减少,1例假性动脉瘤伴CCF覆膜支架释放后动脉瘤消失.但残存低流量CCF.13例中1例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9天血管广泛痉挛而死亡. 12例随访DSA均显示覆膜支架放置处血管通畅,其中2例显示轻度狭窄;6例术后存在内漏者中,4例DSA随访内漏消失,1例再次覆膜支架治疗后内漏消失:1例CCF3个月后随访仍显示低流量瘘.12例临床随访未发生支架覆盖段相关分支堵塞后的并发症.rn 结论:颅内覆膜支架及其输送系统的柔顺性足以使其通过迂曲的CICA,到达颅内病变血管处,有效治疗CICA病变.颅内覆膜支架的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其贴壁性能仍需进一步完善.
  • 摘要:脑静脉血管畸形(CVM)以往认为是一种罕见的血管畸形,但是随着CT及DSA的广泛应用,已被认为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畸形,文献中亦称之为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VA),又名脑静脉性血管瘤(CVA),是一种组织学上完全由静脉成分构成的脑血管畸形,本病1928年Cushing和Bailey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病种并命名为CVA,由于其没有细胞增生,非真性肿瘤,1984年huang将其更名为CVM,1986年Lasjanunias认为本质上该病是一种正常引流静脉的非病理性变异,故称为DVA。根据中华神经科学会和中华神经0科学会脑血管病命名(1995),本病属颅内血管畸型,其中文名称为静脉血管畸形,英文为venous malformation。本文对脑静脉血管畸形进行了分析讨论,探讨了脑静脉血管畸形的病因,阐述了CT及DSA等在脑静脉血管畸形治疗中的作用。
  • 摘要:背景:研究发现,许多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P53抗体水平异常增高,可能与p53基因突变、P53蛋白在瘤体内异常聚积以及肿瘤不良生物学行为有关.目前,国内对国人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的血清P53抗体阳性率与病理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尚少.rn 目的:了解P53抗体和P53蛋白表达在肝癌患者中的分布状况(阳性率),P53抗体,P53蛋白与肝癌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从而推断p53基因突变与肝癌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rn 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测定肝癌患者首诊时血清P53抗体的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中的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法检测肝癌组织标本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与同一肝癌病例的病理分化程度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rn 结果:80例肝癌患者的血清P53抗体阳性率为32.5%(26/80)、73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9.3%(36/73).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P53抗体阳性、免疫组织化学P53蛋白阳性与病理分化程度低有关.rn 结论:血清P53抗体阳性、免疫组织化学P53蛋白表达阳性与肝癌病理分化程度低有关.
  • 摘要:支气管残端瘘是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与胸膜腔之间相互沟通而形成的瘘管,是肺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2%~5%左右,因缺乏有效治疗方法死亡高达15%~71.2%.笔者根据支气管残端瘘的特殊解剖结构和病变特点,设计出支气管残端瘘封堵内支架(专利号:032357710),成功治疗了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取得了满意疗效.
  • 摘要:采用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可以使栓塞区域内的甲状腺组织缺血、无菌性坏死和纤维化,且能永久性地阻断栓塞区域血流,血管不易再腔化,从而降低甲状腺的分泌功能,达到内科性次全切除甲状腺、治疗甲亢的目的,且安全、损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可靠,是治疗甲亢尤其是顽固性甲亢的有效的新方法。目前有关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raves病的免疫学研究,只有个别栓塞治疗后近期随访的报道,极少有中远期的研究,本文从病因与发病机制角度,对Graves病栓塞治疗后的免疫功能改变进行了最长54个月的随访研究。
  • 摘要:我国是各种终末期肝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多数末期肝病患者病情已不可逆转.肝移植(LT)是目前能根治晚期肝病的唯一手段.但LT是一项高难度的系统医疗技术,不仅手术是关键,术前适应症的选择、前期治疗、供体保存,术后的监护、随访、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等都会影响到病人的预后。在此过程中,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评佑与术后并发症的介入治疗起着重要作用。rn 本文通过对某院1999.10月-2007.3月行LT术64例次患者术前、后的影像学检查和术后并发症的介入治疗的总结,评价其在LT中的应用价值。64例次LT中。男性53例,女性11例,年龄5-70岁,平均55岁;肝硬化失代偿期42例(67.7%),原发性肝癌12例(19.4%),胆管癌2例(3.1%),胆囊癌并肝内转移1例(1.6%),重型药物性肝损害1例(1.6%),重症肝炎3例(4.8%),间叶性恶性肿瘤1例(1.6%),行二次肝移植2例(3.1%);除1例亲体肝移植外,均采用原位肝移植。
  • 摘要:目的:分析中晚期肝癌的异常血供及对介入治疗的影响,旨在提高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rn 方法:本文收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影像中心2002年4月-2006年8月做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肝动脉栓塞(TAE)的中晚期肝癌143例,对其DSA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rn 结果:143例中,中晚期肝癌(包括原发性和转移性)异常血供26例,其中变异性血供17例,占11.89%,寄生性血供9例,占6.29%.rn 结论:中晚期肝癌的异常血供发生率较高,认识其变异特点,才能确保肝癌介入治疗的准确性和彻底性。
  • 摘要:本文分析了介入放射学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对目前介入放射学科存在的形式及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 摘要:目的:探讨腔内外联合手术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作用。rn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一年来治疗22例(DVT)患者共24条肢体的临床资料.病程2d-3年,均采用血管腔内外联合手术的治疗方法。rn 结果:22例患者中21例全部开通,1例部分开通.陈旧性铸型血栓5例,混合性血栓11例,新鲜血栓6例.其中髂总静脉支架置入8例.球囊扩张16例.人工血管置换1例.平均随访6个月,全部采用高弹力袜及药物辅助治疗,22例患者彩超或造影示血流通畅,患肢症状明显改善.rn 结论:腔内外联合手术是治疗深静脉血栓的最佳选择.
  • 摘要: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病,而致死性肺动脉栓塞是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为此,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与肺动脉栓塞的预防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近五年来,国内有关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并发症防治的研究论文达到3000余篇,但是,其中大组病例系统性研究的文章相对较少。rn 某院从2002年开始采用经颈静脉插入溶栓导管进行接触性溶栓、配合抗凝、可回收滤器植入与取出的系列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经颈静脉插管造影的优点经颈静脉插管和保留导管容栓的优点下腔静脉过滤器放置与回收适应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摘要:本文对介入疗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常见并发症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安全措施,对介入治疗方法进行了介绍。
  • 摘要:文章针对放射科病人数据管理的一些问题,从实际出发,利用Access 2003设计放射科管理系统,提高了放射科管理水平及效率。
  • 摘要:目的:针对介入放射学现有临床地位,通过学科调查与比较研究,为介入放射学稳步健康发展,提出对策.rn 材料与方法:六省市学科调查(问卷调查:相关医院网站),发放问卷90份,访问医院网站30个.调查重点为各地三级甲等医院及部分二甲医院.将调查结果与我国现行医院管理与学科设置政策进行比照;作出结论.rn 结果:介入放射专业以临床一级学科定位的医院数,仅占调查对象39.1%:以二级学科定位者,占60.9%.二者最主要区别,在介入放射专业于所在医院,是否能够具备与其他临床学科同等的实际临床学科地位.有相当比例的医院,由于介入放射专业缺少真正的临床基地,治疗过程被人为肢解.rn 结论:介入放射学的实际立足点,在于对患者微创高效的临床治疗.应当尽快确立介入放射学临床学科地位.同时,重视对现有介入放射学队伍的管理与引导.当前首先需要从面上解决由技术应用型向临床应用型平稳过渡.
  • 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小肠造影对不明原因的诊断价值;rn 方法:在大型C臂数字减影系统导向下,穿刺股动脉,选择插管达肠系膜动脉并行造影,同步数字摄影;rn 结果:本组病例8人,检出小肠病例4人,阳性率达50%;rn 结论:选择性小肠动脉造影对小肠器质性病变检出率高,简便易行,病人创伤小、痛苦小、风险小、无绝对禁忌症,在临床诊疗中可广泛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总结我科2000年8月6日至2007年3月30日进行的59例PDA封堵降主动脉造影,就导管位置和造影剂的运用提出质量控制方法。rn 材料方法:59例中男性12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18岁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BICOR PLUS/T.O.P双西臂心血管造影机,美国ANGIOMAT-6000型自动注射器.使用浓度为350mgI/ml~370mgI/ml的欧乃派克造影剂,30例总量20ml,流率18ml/s,压力70kg/cm;29例总量20ml,流率15ml/s,压力50kg/cm.导管位于降主动脉上端29例,位于降主动脉中部30例.造影体位为胸部左侧位,数字电影方式(DCM),25F/S.rn 结果:全部病例PDA漏道均显示清楚,有57例成功进行了PDA封堵术.rn 结论:PDA封堵术影像导向的需要,术中降主动脉造影就应采取以最低造影剂用量获取最佳PDA漏道的显示原则,认为造影剂总量20ml,流率18ml/s,较为合适,但需注意自动注射器压力需增至70kg/cm,如沿用50kg/cm,则流率达不到18ml/s.造成影像质量下降.另外导管位置无需过高,本组病例显示,导管位于PDA漏道下方2cm~3cm即可.
  • 摘要:本文对肺癌介入诊疗操作步骤进行了说明:首先分析患者的症状特征,做好术前准备及病人准备,在技术上寻找供血动脉,提出BAT方案,采用灌注的方法,然后观察脊髓损伤的特征有效的预防,最后对疗效方法等作出评价。
  • 摘要:肺动静脉瘘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轻者痰中带血,重者影响肺内的气体交换,使血氧饱合度下降而缺氧,呼吸困难,影响发育。保守治疗难以秦效,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1994年至2000年,某院介入治疗3例肺动静脉瘘的患者,本文现将笔者的经验体会报告如下:肺动、静脉瘘是由于肺血管先天发膏障碍所致,较为少见。可发生于一叶肺,也可散发于多个肺叶。肺动静脉瘘分为简单型与复杂型肺动静脉痰。临床症状体征轻重不一,表现各异。传统的治疗方法为保守治疗,手术治疗。rn 近年来采用微创的介入治疗,本文提出了应注意的几点问题:DSA DSA是作肺动静脉凄介入治疗的必备治疗设备;避免过度栓塞散发于多肺叶的肺动静脉瘘,DSA可显示主要病变的所在部位;预防异位栓塞。
  • 摘要:脑中风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如何预防中风显得非常重要。研究表明,超过1/3的患者脑中风的发生与颅外颈动脉的阻塞性病变,尤其是各种原因所致的颈动脉狭窄有关,颈动脉狭窄程度>5%的患者中,1年内发生中风的可能性为10.5%,5年内为30~37%;颈动脉狭窄程度在70~90%且具有脑缺血症状的患者中,1年内会有26~28%的患者发生中风,本文对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进行了介绍,研究了脑保护装置。
  • 摘要:本文对我国介入放射学发展历程中主要介入治疗技术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血管性介入治疗和非血管性介入治疗。
  • 摘要:覆膜支架在外周血管内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其它动静脉畸形,最近有人将其应用于创伤性病变和PTA、TIPS等介入操作之中,效果显著,但是术后内皮化进程较长以及较高的再狭窄率仍是困绕覆膜支架临床应用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
  • 摘要:经皮经肝食道胃底静脉栓塞术是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同时部分脾栓塞更能降低门脉压力,尤其childC级肝硬化患者,介入治疗可以发挥重要作用。rn 本文对将某院自2001年至今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一总结,肝硬化门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之一,出血量大、病情危重,内科治疗多无效,外科治疗死亡率高达50%,肝移植近年来可以有效缓解门脉高压及肝功能衰竭,但对急诊出血病人无条件治疗,所以临床上急诊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治疗比较棘手,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经皮经肝食道胃底静脉栓塞在临床己广泛应用并取得可喜成果。
  • 摘要:目前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军事、航天、娱乐,工业、商业和教育等方面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军事训练、飞行训练模拟器、游戏领域的应用最多,日益显示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潜力。虚拟现实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有医学教育、训练系统、辅助诊断、可视性研究、手术模拟、医学康复、远程医疗等等,但在放射学领域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阐述了虚拟现实的概念、组成和特性,探讨了虚拟现实在放射学上的应用。
  • 摘要:自1974年Eguch报导使用球囊扩张技术治疗下腔静脉膜性闭塞以来,介入治疗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成熟和首选的治疗方法。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引进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技术,至目前为止,已有4000余例病人接受了介入治疗,回顾国内布加综合征的发展历程,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即1995年以前为起步阶段,此阶段主要为使用球囊扩张治疗膜性阻塞为主。某院自1990年以来已经使用介入技术治疗布加综合征860例,加上再狭窄的处理,积累了970例次的经验。本文介绍了介入治疗从经皮穿刺插管造影至撤离导管压迫止血的全过程中应遵循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疗法在腋-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血栓形成、cockett综合征(左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的治疗上的应用。rn 方法:对1998.2至2003.12收治的25例上述病例进行介入治疗,随访观察疗效.rn 结果:术后造影见血管再通,随访后症状均明显好转.rn 结论:介入治疗减少了手术创伤,简化了手术操作,值得临床医生考虑,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的T/Y型胆道金属支架系统在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n 材料与方法:总结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15例经检查确诊为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的病人,先行单侧或双侧PTCD引流,再根据双侧肝内胆管的夹角植入T型或Y型胆道金属支架.支架系统由韩国Taewoong Medical公司生产.rn 结果:15例病人均成功植入支架,其中单侧植入呈T型12例,双侧植入呈Y型3例,术后病人黄疸指数、胆管扩张情况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改善了胆道梗阻情况并实现了内引流,没有与支架植入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5天复查的胆道造影显示支架系统几乎完全展开.rn 结论:T/Y型胆道支架在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治疗中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少、内引流效果好的优点.
  • 摘要:肝癌起病隐匿,多数患者诊断时已属中、晚期,加之肝病背景和手术复发率高等多方面的因素,致使肝癌的外科手术切除率较低。故大部分肝癌患者都采取非手术治疗。目前,有肯定疗效的非手术疗法中,肝动脉栓塞术已成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手段。但一般的栓塞剂在栓塞肿瘤血管的同时,还引起部分正常血管的栓塞,这对肝癌患者的肝功能无疑是一巨大打击。笔者前期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粒径为250μm的STML对兔肾动脉有良好的栓塞效果。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临床研究观察STML在肝癌介入栓塞治疗中的效果。
  • 摘要:本文介绍了等离子射频消融基本原理以及颈椎病分类,对等离子射频与臭氧结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了讨论。
  •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前经供血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的应用价值.rn 方法:选择156例宫颈癌患者行术前介入治疗.采用Seldingre法穿刺一侧股动脉,用4-5F导管对两侧供血动脉超选择性插管并注射抗癌化疗药物和药物微球栓塞剂.化疗药物选择顺铂100mg、氟脲嘧啶1000mg.先将2/3量顺铂、氟脲嘧啶经两侧供血动脉灌入:然后1/3量氟脲嘧啶经两侧髂内动脉前干灌入对肿瘤行大剂量冲击化疗;将剩余1/3量的顺铂液混入明胶海绵微粒内制成药物微球作为栓塞剂注入两侧供血动脉内行瘤体栓塞.注射速度要缓慢,在电视监视下进行,随时调整注射速度和注射剂量。注射量视肿瘤染色征消失,供血动脉栓塞为止.rn 结果:156例宫颈癌(Ⅱa47例,Ⅱb期66例,Ⅲo期43例)介入治疗后10~15天行宫颈癌根治术.术中见肿块明显缩小,与周围组织粘连减轻、易剥离、出血量少,手术视野清楚.术后病理切片见大量癌细胞变性、坏死、胞界不清、胞核溶解,大量坏死组织和淋巴细胞侵润,间质纤维化及异物性肉芽肿形成.rn 结论:经供血动脉对宫颈癌术前行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可有效地提高癌组织内的抗癌药物浓度,使肿瘤细胞缺氧、缺血、坏死,达到杀灭癌细胞的目地.通过介入治疗使原发灶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和亚临床转移、远处转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摘要:对目前常见肿瘤介入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作以述评.尽管各种不同的介入治疗技术对肿瘤的治疗效果大有提高,但各种不同方法仍有其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发展.同时对肿瘤介入治疗的发展作了展望,提出了肿瘤分子介入治疗的概念.
  • 摘要: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recombinant human adenovirus p53,Ad-p53)已被用于与多种局部治疗方法联合治疗肿瘤.本文以肝癌为例,介绍在介入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Ad-p53,应该重点研究二者的机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抗肿瘤的协同作用。提出瘤内注射是首选的基因给药途径,和单个肿瘤注射Ad-p53的最低用量建议,以及注射Ad-p53后进行肝癌介入治疗的最佳时机.介绍以p53为靶点的治疗方法有好几种理论基础,有些方法甚至相互对立,因此在治疗前须先明确要对p53进行激活还是抑制.最后提出应用Ad-p53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应慎重选择病例.
  •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技术方法及疗效.rn 材料与方法:对15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均采用经皮肝穿刺途径,置入胆道内支架,胆道外引流4~12天.胆道阻塞部位为肝总管5例,胆总管8例,左右肝管结合部2例.rn 结果:15例共置入金属胆道支架16枚,1例放置2枚,技术成功率100%.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基本降至正常,无病死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6个月生存率80%,中位生存期平均8个月,3例存活超过18个月.rn 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能有效解除黄疸,迅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是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的首选方法。
  • 摘要:笔者介入组自开展介入治疗半年期间,共收治了3例输卵管阻塞病人,患者术前均作子宫输卵管造影证实两侧输卵管不显影或仅间质部,峡部部分显影,年龄26-35岁,两例原发不孕,一例继发不孕,文中对3例输卵管阻塞病人进行了输卵管再通术,取得成功。
  • 摘要:目的:探讨乙酸作为肾囊肿硬化剂的治疗效果.rn 方法:应用螺旋CT引导,采用50%乙酸作为硬化剂对89例肾囊肿患者进行硬化治疗.所有患者抽净囊液后,注入硬化剂留置一定的时间对囊肿进行硬化,然后将硬化剂抽出.rn 结果:肾囊肿囊腔的消失率为73.03%(64/89),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4%(6/89),硬化所需时间为11±2分钟.rn 结论:50%乙酸作为硬化剂对肾囊肿进行硬化治疗,硬化效果好、副作用小,可替代传统的无水乙醇硬化剂.
  • 摘要:目的:观察介入疗法配合超短波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rn 方法:治疗组15例患者经介入再通后,应用超短波治疗;对照组16例,以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糜蛋白酶宫腔内注射治疗后配合超短波治疗,比较其疗效.rn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治愈率46.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257%,治愈率为31.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rn 结论:介入再通配合超短波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有较好疗效.
  • 摘要:1998年1月至2001年11月,笔者在德国西门子CF-50(800毫安)数字成像系统机器下,用国产76%泛影葡胺5-10ml经宫腔行双腔气囊胶乳导管加压注射输卵管再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6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本文对其护理配合和体会进行报道。
  • 摘要:目的:总结X线导向下经鼻空肠管置入(鼻肠管)的体会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价值,尤其是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胰腺炎中的作用。rn 方法:采用NUTRICIA公司生产的普通鼻肠管,在X线导向下经鼻空肠管置入,在透视下以腰椎嵴突连线为标志, 鼻肠管头端跨过脊柱10~15cm即可,拔出导丝,经导管注入碘水或空气进行造影确认导管已经在空肠起始部,将鼻肠管固定,临床医师根据病情制定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方案,通过鼻肠管输注肠内营养液至空肠.rn 结果:160例患者X线导向下经鼻空肠管置入除4例未成功外,156例鼻肠管均插入空肠起始部满意的位置,成功率97.5%.在操作过程中均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rn 结论:X导向下插入鼻肠管可以一步到位,为肠内营养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关键的一步,既保证了重症胰腺炎病人的营养,又可以尽可能不影响胰腺的分泌,使胰腺得到充分的休息,从而促进重症胰腺炎的治愈.
  •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方法对良性食道狭窄介入治疗的作用和安全性。rn 材料与方法:选择不同原因引起的食道良性狭窄患者52例.其中15例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狭窄,4例化学性食道炎,1例外伤后食道狭窄,32贲门失驰缓症,所有病例经食道钡餐及胃镜检查.用自膨式覆膜支架(永久或临时),萨式扩张器进行扩张成形治疗.rn 结果:所有方法短期内均获得显著效果,但放置永久性支架易出现并发症,如大出血、黏膜增生引起再狭窄危及病人安全.32贲门失驰缓症用临时支架治疗起得良好效果.rn 结论:不同原因引起的食道良性狭窄宜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没有一种方法是唯一的.
  • 摘要:目的:探讨临时性全覆膜食道内支架治疗食道破裂的可行性,安全性,适用性。rn 材料和方法:5例经食道造影(对比剂用76%泛影葡胺)确诊患者,男性4人,女性1人,年龄最大者78岁,最小者19岁.支架选用国产(南京微创公司产)临时性全覆膜食管内支架,手编和机织支架,置入常规方法,置入时间3周后取出支桨,复查食道造影检查.rn 结果:2例患者按规定时间取出支架复查造影,破口未封闭,治疗失败,1例治疗过程中继发脓胸,肺部严重感染死亡.2例通过治疗,破口完全愈合,治愈出院,该2例患者为年轻人.另3例效果不理想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rn 结论:应用全覆膜临时性支架治疗食管破裂,对于年龄较大者不理想,或者说无效,对年青患者可以考虑.
  • 摘要:目的:探讨金属气管覆膜支架在气管损伤的应用。rn 材料和方法:选择2例胸部外伤后气管多处破裂和并右主支气管破裂患者2例,男性,年龄50岁左右,体征有皮下气肿,呼吸困难,经胸部正位片和CT检查确诊,使用国产覆膜金属支架进行封堵治疗.rn 结果:进行支架置入成功后,患者呼吸困难缓解,让患者咳嗽时,闭式引流内未见气泡出现.术后 3天复查胸片,皮下气肿大部分消除,21 天顺利取出支架.患者无不适表现.rn 结论:覆膜金属支架治疗气管破裂是安全、有效、微创、经济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rn 气管破裂在胸部爆裂伤时较常发生.由于肺胞内压缩气体急速膨胀,造成气管、支气管及肺胞壁破裂,发生皮下气肿纵隔气肿、液气胸,最终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该类患者应积极进行有效治疗.
  •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临时性覆膜内支架在治疗贲门失迟缓症不良效果方面的因素和解决的方法rn .材料与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以来所治疗的28例贲门失迟缓症经治疗已满1年以上的患者,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龄最大者64岁,最小者15岁,病程最长27年,最短1年.全部病例经食道钡餐检查,影像学诊断.支架选用国产覆膜可回收自膨式支架,采用一步法置入.置入时间2周或者3周.术后对症处理及口服0.9%NS.250ml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3次/日.连续3天.rn 结果:全部病例支架置入一次成功.治疗期间有2例在时间未到时,支架滑入胃内,其中1例取出后重新置入,另一例未再置入:1例12天时取出.术后半年内复发5例.余效果较稳定,最长已达54个月未再做治疗,最短已满1年以上.无食管破裂,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rn 结论:通过对28例经内支架治疗患者的分析,内支架治疗对贲门失迟缓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通过对病人术后饮食习惯的控制和病人的选择,可以提高有效率,降低病情复发.
  • 摘要:目的:分析国产食管自膨式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置情况,探讨其防治方法。rn 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接受国产食管自膨式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并发症的性质、规律及处理过程,并对处置后的疗效进行分析、总结.rn 结果:国产食管自嘭式支架治疗食道良恶性狭窄病人可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本组术后所有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胸骨后疼痛;3例支架移位:1例消化道出血;3例再狭窄;4例反流性食管炎:1例食团阻塞支架.rn 结论:食管自膨式支架置入术治疗食道良恶性狭窄可出现多种并发症,经适当治疗可得到有效控制.
  • 摘要:1995年开始从事椎间盘突出症微创介入治疗,为近7000患者解除了病痛:为100多家医院培训了微创介入手术医生。rn 本文介绍了目前开展的微创介入技术: 1.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2.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吸术;3.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4.经腹L5~S1椎间盘切吸术;5.侧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6.胶原蛋白酶溶解术;7.臭氧椎间盘消融术;8.椎间盘射频消融术;9.椎间盘激光消融术;10.切吸、胶原蛋白酶溶解联合疗法(切溶重叠术);11.臭氧、椎间盘髓核摘除联合疗法;12.臭氧,胶原蛋白酶溶解联合疗法;13.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并对介入疗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常见并发症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安全措施。
  • 摘要:目的:总结臭氧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体会.rn 材料与方法:经 CT 螺旋扫描、经MRI(颈椎间盘及部分腰椎间盘)确诊的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33例.其中腰椎308例,颈椎125例,男252例,女175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54.2岁.病史最长30年,最短半月.病变部位分别在C(3~4)、C(4~5)、C(5~6)、C(6~7)、C(4~5)L、L(5~S10).在DSA监控下定位穿刺至病变椎间盘,臭氧浓度为60mg/L,用酒精侧孔注射针缓慢注入,颈椎臭氧量7~10ml,腰椎臭氧量15~20ml,术后CT扫描,了解臭氧分布情况.术中观察患者呼吸、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并作记录.注入臭氧时询问患者腰部疼痛及颈部疼痛程度.术后腰椎间突出症患者卧床3天,颈椎间突出症患者卧床1天,常规脱水、消炎等治疗及起床后腰背肌功能煅炼.rn 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腰椎有效率为276/308(89.26%),颈椎有效率为111/125(88.88%).本组中9例因疼痛刺激迷走神经反射,出现面色苍白、胸闷、出汗、脉搏减慢,减弱,遵医嘱即给患者吸氧、肌注阿托品0.3~0.5mg.2例出现咳嗽、咽痛,194例均有不同程度腰痛,92例颈肩部酸胀痛,1小时后呼吸道、腰部及颈肩部症状逐步自行缓解.rn 结论:经皮穿刺臭氧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患者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创伤极小,患者易接受.术中要求护士娴熟的配合,严格掌握臭氧浓度,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颈腰部的疼痛程度.本组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嘱患者颈围护颈、腰围护腰、进行腰背肌功能煅炼,部分患者行理疗,可促进患者的恢复.
  • 摘要:Mixter和Barr于1934年通过手术证实和治愈了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所致的坐骨神经痛,同年Love成功地进行了硬膜外椎间盘切除术。随后的70多年中,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各种方法不断涌现,尤其椎间盘突出症的各种微创介入治疗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不断被应用于临床,并且已成为一种趋势。rn 适应症选择的基础是影像诊断的准确性与临床体征、症状的相吻合。笔者曾遇到临床体征、症状十分明显,而CT检查无阳性发现,后经MRI检查.LsS1推间盘脱出,向上游离,试行髓核摘除因突出物和神经根椎管内段粘连较重而失败的病例,可见检查设备的互补对适应症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笔者曾过分考虑为患者节约治疗费,而根据患者现有的检查资料制定手术方案--经皮髓核切吸术,术后三天离床,患者症状未减轻。再行口扫描--实为推间盘脱出,已游离于推管,因此在选择介入治疗方法时,应注意患者近期的影像学资料。实践证明,游离型的推间盘突出症,文章所提到的介入方法,均难奏效,即便是后路或推间孔入路的推间盘镜下治疗,均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应尽早建议患者行开放手术治疗。
  • 摘要:目的: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临床应用护理体会.rn 材料与方法:我科治疗的13例患者,16个椎体,女性10例,男性3例,62~76岁.均为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病变部位分别在T11、T12、L1、L2椎体。在DSA监控下,局麻后经椎弓根穿刺达病椎椎体后1/4处,放入工作套管,常规取材送检,球囊扩张,待椎体内有适量空隙容积后,调制骨水泥呈牙膏状。在DSA监控下注入其内,骨水泥在病变处充盈此空隙无渗漏,待骨水泥凝固后拔管,穿刺点加压包扎.术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下肢感觉、足趾运动.rn 结果:8例疼痛症状完全缓解.5例大部分疼痛症状缓解,第2天均离床活动,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rn 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疗效可靠,可大大减少患者痛苦,但要求技术性强.术中护士娴熟的配合,强烈的责任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患者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
  • 摘要:目的:溢泪的主要治疗方法泪囊鼻腔吻合术手术操作复杂、损伤大,具有一定的并发症及禁忌症;进口鼻泪管支架方便有效,但其价格昂贵,探索一种价廉物美的自制支架,为泪溢症的治疗提供一种简便而费用低的治疗途径.rn 材料与方法:用5F导管自制鼻泪管支架,动脉鞘改制支架输送器.先做顺行泪道造影,明确梗阻部位,用珠头导丝穿过泪道及鼻腔,建立支架输送轨道,逆行经鼻腔植入支架.rn 结果:用自制支架治疗泪溢症3例,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出,追踪观察6月疗效稳定,未发生再次堵塞.rn 结论:自制鼻泪管支架植入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价廉、安全、有效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CT导向脊椎病变穿刺活检的意义及成败经验.rn 材料与方法:12例脊椎活检中,胸椎9例,腰椎3例,病变累及椎体及其附件、肋骨等部位.CT扫描确定穿刺部位及路径后,CT扫描监视穿刺针的走向,达预定位置后取材送病检.rn 结果:12例中11例有明确的组织学及细胞学结果,1例病理未能定性,3例组织学与细胞学病理类型不同.无并发症出现.rn 结论:CT导向脊椎穿刺活检是安全可靠、诊断正确率高的有效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造影诊断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rn 方法:回顾分析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行选择性动脉造影14例,对血管造影表现、造影方法及诊断进行讨论.rn 结果:造影发现对比剂外溢4例29%(4/14),间接征象即病变异常血管或局部血管痉挛的发现率为85.7%(12/14).全部病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出血位于升结肠9例,横结肠2例,降结肠1例,回肠2例.rn 结论:在诊断中间接征象特别是血管痉挛的发现显得尤为重要,不应强求等到出血的活动期时再行造影.
  • 摘要:股骨头无菌坏死是骨科临床常见病.本研究对全部50例病人共计68个股骨头无菌坏死股骨头(其中双侧发病1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总结出股骨头无菌坏死的影像表现,并进而得出:股骨头无菌坏死按我们的分离分类方法,CT诊断有一定局限性。但从临床实践看CT对于股骨头无菌坏死的早期诊断仍具有重要意义,而X线作为股骨头无菌坏死传统诊断手段的地位不应动摇.rn 股骨头无菌坏死是骨科临床常见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该病诊断中,影像学检查占主导地位.以往主要以X线骨盆平片检查为主,但普通X线平片显示细微病变效果差,制约了股骨头无菌坏死的早期诊断,给临床早期治疗,降低病人致残率,恢复关节功能造成了一定障碍.而CT扫描对于细微病变具有显示准确,精度高等优点,对于股骨头无菌坏死的早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开展了“股骨头无菌坏死的CT与X线平片对照研究”,期望通过此项研究对股骨头无菌坏死的早期诊断提供可供借鉴的影像学资料.
  • 摘要:1986年,根据中央卫生部《关于将具备一定条件的放射科改为临床科室的通知》,在省卫生厅及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科主任的奋斗,充分利用我科专业人员及技术设备的特殊优势,某院在西南地区率先开展介入治疗,并首家开设了介入专科病房及其门诊。主要治疗肝癌、肺癌、直肠癌、肾癌、腰推间盘脱出等介入治疗患者。发展至今,某科己成为院内具有专科特色的必不可少的临床科室,本文报告二十一年来,某院介入专科病房的管理体会。
  • 摘要:Dieulafoy病(DD)又名恒径动脉破裂出血,过去亦称杜氏病。是危及生命的消化道出血原因之一。该病与胃肠道先天性血管畸形和走行异常有关。一次内镜检查诊断率仅为25%~50%,43%需2次以上内镜才能明确诊断。可见血管造影对该病诊断的重要性,国内少有血管造影诊断Dieulafoy病的专门报道。rn 本文对3例Dieulafoy病的血管造影检查作了报告,证实了该病与胃肠道先天性血管畸形和走行异常有关,内镜、血管栓塞及手术是目前治疗Dieulafoy病的主要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或在内镜协助下置入金属支架治疗恶性幽门或十二指肠梗阻的适应症选择及临床操作技术.rn 方法:9例患者治疗前均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无法耐受手术切除.临床以上消化道梗阻症状为主,不能进食或进食后呕吐.钡透或胃镜明确狭窄部位后,单纯介入或在胃镜协助下置入金属支架.rn 结果:9例患者单纯介入下置入成功5例,1例失败,3例在胃镜协助下成功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术后上腹疼痛及少量黑便经对症处理后缓解.2个月随访,支架无移位及梗阻.rn 结论:对无法手术幽门或十二指肠梗阻,介入或在内镜协助下置入金属支架安全有效,成功率高.无法手术切除的上消化道恶性梗阻,临床主要表现恶心、呕吐、进食困难、身体状况逐渐恶化.临床只能留置胃管,静脉高营养等对症处理.患者非常痛苦,生活质量下降.介入或在内镜协助下梗阻处置入金属内支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