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23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年会
第23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年会

第23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年会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沈阳
  • 出版时间: 2016-09-16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会议文集:第23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总结小针刀治疗屈指肌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96例随机分成2组,小针刀组106例,治疗组采用针刀治疗,对照组90例采用局部封闭治疗,对2组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和随访1年复发率进行比较治疗组采用局麻后小针刀闭合术(取患指掌指关节掌侧面压痛点,麻醉下,刀口线沿肌腱纵轴达鞘状韧带逐层切开,治疗106例;对照组采用封闭治疗9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本方法简便有效,既可消除炎症,又可松解腱鞘.针刀治疗和局部封闭治疗对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均有良好的疗效,但针刀治疗方法疗程短,见效快,复发率低.
  • 摘要:本文以微创外科为研究对象,指出在对患者实施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意愿,关心和体贴病人的身心健康。在为病人做起所能诊治疾病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避免对患者身心造成损害。是微创外科理念的核心与精髓。随着自然科学各领域的发展进步,及其与人文科学的日益融合,随着人们对医学技术的需求不断提高,微创外科在技术上的发展将是不可估量、日新月异、永无穷尽的。
  • 摘要:目的:探讨在疼痛囊壁理论指导下,留置针刀后自然放血法治疗瘀血留滞型膝关节滑囊炎效果.rn 方法:将118例瘀血留滞型膝关节滑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治疗组在留置针刀过程中的第5分钟和第15分钟各行针刀手法1次,拔出针刀后自然流血30秒后无菌敷料压迫止血;对照组用普通留置针灸治疗,留置针灸过程中的第5分钟和第15分钟各行针灸手法1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积分变化.rn 结果:留置针刀治疗组治愈24例、显效18例、好转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8%;针灸对照组治愈11例、显效12例、好转19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1.2%.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rn 结论:疼痛囊壁可能存在,留置针刀治疗瘀血留滞型膝关节滑囊炎效果显著.
  • 摘要: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分析本院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中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45例,腕关节功能评分进行(通过)Cooney评分系统及测量复位前后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的变化来评定疗效.rn 结果:按Cooney评分等制订的评分标准,优15例,良16例,可8例,差6例,优良率68.8%,复位前尺偏角比较前后掌倾角数值的比较,t=-13.2,P<0.01;复位前后尺偏角数值的比较,t=-17.9,P<0.01.说明复位后掌倾角、尺偏角均得到较好地改善.rn 结论:对于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中老年患者,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手法简便,易学易掌握,应用广泛,疗效好.
  • 摘要:目的:探讨耻骨联合骨软骨炎的临床处理方面的诊治体会.方法:对近期收治的1例耻骨联合骨软骨炎患者采用口服中成药联合中医特色理疗的方法治疗,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方法,并总结其诊治体会.结果:该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根据VAS评分其治疗结果满意.结论:口服中成药联合中医特色理疗疗法在耻骨联合骨软骨炎的临床处理中有一定优势,其临床疗效确切,几乎无副作用,是值得临床推广的一种治疗方法.
  • 摘要:本文就脊髓损伤药物治疗进行了研究,指出脊髓继发损伤的治疗药物大体分为西药和中药两种,其中西药包括以甲基强的松龙为代表的皮质类固醇类、神经生长因子、他克莫司、神经节苷脂、抗氧化剂、钙通道拮抗剂、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等几大类;中药治疗继发脊髓损伤主要以舒筋活血,扶正固本为主,大致可分为中药复方及中药提取物两大类。
  • 摘要:本文回顾性的分析了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二次手术的的病例,指出术中开窗应尽量不损伤棘间和棘上韧带,最大限度减少了脊柱后柱稳定性的破坏程度,保持后柱张力,最大限度保持神经根的张力弹性通道,保持双侧竖脊肌分隔,保护脊髓减少粘连,椎间植骨关节突关节融合进一步加强了椎体的稳定性,而且手术减小了损伤,对神经根的牵拉小,出血少,时间短。
  • 摘要:目的:分析65岁以上老年人腰椎退变性侧凸症的临床特征和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的临床疗效.rn 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9月~2016年4月收治的68例症状性腰椎退变性侧凸病人的临床资料,7例行单纯后路减压,55例行后路减压钉棒内固定横突间植骨或椎间植骨术,6例行后路减压椎间融合钉棒内固定术.rn 结果:全组病例术后平均侧弯矫正率为51.5%,疼痛缓解率83.3%,92%患者自诉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平均随访42个月(6~72个月),随访期间矫正度数及椎间隙高度无丢失,融合器无移位.rn 结论:脊柱后路减压加融合内固定手术在治疗老年人腰椎退变性疾病中有良好的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治疗方法.
  • 摘要:本文就脊柱退行性变的发生发展演变规律与机理进行了研究,指出外因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椎间盘发生破裂时起“扳机”作用。它在颈椎病、腰椎病的发生发展中起至关重要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颈后路开窗减压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行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结果:11例病人7例完全缓解疼痛,麻木,4例疼痛明显改善,仅轻度麻木;颈椎活动范围无降低,无明显颈椎不稳.结论:选择合适病例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也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良好方式.
  • 摘要:本研究主要介绍1例颈前路融合治疗复杂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疗效,结果表明,该患者术后恢复效果良好,经过功能康复锻炼后,活动基本接近正常。
  • 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影像学特征及新疗法.rn 方法:回顾性研究1例接受C臂机引导下于L5峡部裂断端处注射金葡素治疗L5峡部裂患者的诊疗过程及创新疗法与疾病转归.rn 结果:术后1个月随访:CT提示L5峡部裂断端处模糊伴少量骨痂形成;查体:局部压痛(+);腰椎活动度:前屈60°,后伸15°,左右侧弯25°,旋转度15°;双下肢拉塞格征(-);ODI评分:39%;术后12个月随访:CT提示L5峡部裂断端消失,骨皮质光滑连续,骨折愈合;查体:局部压痛(-);腰椎活动度:前屈90°,后伸25°,左右侧弯30°,旋转度25°;双下肢拉塞格征(-);ODI评分:9%.患者症状、体征较术前改善显著且断端获得骨性愈合.rn 结论: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而椎体峡部的特殊解剖结构又增加了影像学检查的难度.腰椎X线片左右后斜位能显示峡部断裂的直接征象---“狗颈征”.CT扫描水平位能显示峡部裂征象---“双关节征”.因此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结合影像学特征表现,仔细分析病史非常重要.另外,C臂机引导下于腰椎峡部裂断端处注射金葡素治疗腰椎峡部裂的疗法,其方法创新、疗效确切、安全微创、经济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 摘要:本文以颈椎病为研究对象,指出生理弧度的异常,不但是颈椎病的“源头”、始动因素,它启动了颈椎病的发生,同时它又伴随着颈椎病的进一步发展、演变整个过程,是各种类型、不同程度、不同阶段的所有颈椎病的“共同的病理基础”。对于该病的治疗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缓解痛苦、消除症状,即所谓“治标”。第二个层次是消除病因、改变病理,即所谓“治本”。
  • 摘要:目的:探讨对轻中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硬膜外封闭加大按摩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并作疗效评价.结果:治愈7例,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30%.结论:采用硬膜外封闭加大按摩术治疗轻中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明显疗效.
  • 摘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法诸多,笔者整理了近年来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相关文献,从单纯针刺、单纯推拿、针推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个方面,对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法进行总结,文章指出CSA的针灸治疗以单纯针刺、单纯手法、针推并用等多种治疗方式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具有不良反应小、疗效好、见效快、操作简单、费用低等优点。因此,针刺推拿治疗CSA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今后需加大科研力度,结合多门学科,共同开发新药、新疗法,丰富治疗路径。
  • 摘要:目的:观察老年颈椎病患者颈前路次全切应用两种植骨重建钛网的临床应用.rn 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2月老年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次全切手术53例,现有钛网组33例,新型钛网组20例.比较两组术后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高度的变化及神经功能评价.rn 结果:现有钛网组颈椎曲度平均丢失7.2°±0.5°,椎间高度平均丢失3±0.5mm,新型钛网组颈椎曲度平均丢失1.5°±1.0°,椎间高度平均丢失0.6±0.5mm,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现有钛网组患者术后JOA评分神经功能恢复率平均61.2%±3.1%,新型钛网组为66.3%±3.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术,两组神经功能改善方面差别不大,但新型钛网在维持椎间高度及颈椎生理曲度方面优于现有钛网,可优先考虑选用新型钛网.
  • 摘要:目的:评价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运用体表定位Gamma3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rn 方法:选取本院2014-2015年收治的9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许本组90例运用体表定位置入Gamma3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rn 结果:所有患者经X线检查提示骨折部位均完全愈合,无一例患者内固定物松动、脱位或骨折移位,本组患者治疗优良率达96.7%,术后仅1例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采取抗凝、溶栓、血管扩张等对症治疗后痊愈.rn 结论:采取体表定位Gamma3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理想,患者术后内固定物松动、脱位、骨折移位等发生率低,手术产生较小创伤,利于患者术后尽早恢复,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治疗安全科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肘关节内骨折的方法、疗效及其特点.方法:应用可吸收棒治疗肘关节内骨折17例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7个月,疗效优14例,良3例.结论:应用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肘关节内骨折,符合关节部位骨折的特点,免除患者二次手术痛苦和骨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疗效可靠,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Intertan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FNA治疗组24例和Intertan治疗组24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术后髋部疼痛VAS评分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rn 结果:43例患者术后获的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术后不同时间点髋部疼痛VAS评分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过程中PFNA组发生1例固定失效及1例髋内翻.rn 结论:对于不稳定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与Intertan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PFNA并发症相对较多.
  • 摘要:目的:观察后路缩短截骨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后柱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两种术式治疗伴有疼痛的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临床疗效.rn 方法:2009年1月~2016年01月,对收治的39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了矫形手术,其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33~72岁,平均45.5±15.5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意愿进行分组,A组28例,行后路缩短截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B组11例,行后柱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术前、术后3个月分别测量胸腰椎后凸Cobb角并填写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术后随访1年并测量Cobb角.rn 结果:A组术前Cobb角为35.6°±7.0°,术后3个月Cobb角为5.1°±2.9°,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obb角为5.5°±2.7°,较术后3个月无明显丢失(P>0.05);术前、术后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7.1±2.9)分和(1.5±0.8)分,较术前改善(P<0.05).B组术前Cobb角为29.1°±7.1°,术后3个月Cobb角为6.6°±2.7°,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obb角为6.8°±2.6°,较术后3个月无明显丢失(P>0.05);术前、术后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6.9±2.7)分和(1.6±0.7)分,较术前改善(P<0.05).rn 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明显减轻胸腰椎陈旧性骨折的疼痛,改善后凸畸形.
  • 摘要:目的:本研究着重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联合骨疏宁片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疗效及对术后继发性骨折发生的影响.rn 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患者予充分完善术前准备后实施PVP手术治疗,术后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服药组和未服药组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VAS疼痛评分、术后骨折再发生率、后凸畸形再现率.rn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95例,其中服药组患者48例,未服药组47例,PVP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下降,且术后长期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服药组和未服药组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各时间点的VAS疼痛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服药组患者的骨折再发生率、后凸畸形再现率均显著低于未服药组(P<0.05).rn 结论:骨疏宁片能够降低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在PVP术后再发骨折及后凸畸形再现发生率.
  • 摘要:本文回顾性的分析了收治1例胸10-11重度骨折脱位,但并无神经损伤症状,经手术治疗后,脊柱稳定性得到重建,四肢感觉运动正常,疗效满意,指出无脊髓损伤的胸椎重度骨折脱位较为少见,常由高能量损伤致胸椎椎体及附件广泛骨折移位,为脊髓漂移提供可能性。治疗重点在于避免不恰当搬动造成进一步损伤,及尽早手术解除脊髓压迫及可能的压迫,彻底减压,内固定恢复脊柱序列,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经及时恰当治疗,可避免出现脊髓损伤,得到满意的疗效。
  • 摘要:目的:改善并提高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骨不连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水平及挽救更多的功能.方法:27例病人均为儿童肱骨外髁陈旧性骨折、骨不连并有肘外翻,肘关节伸直揺摆失稳,均行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原位解剖位植骨+石膏托外固定术.结果:平均随访1年6个月.用Hss评价:从肘关节的活动度、功能、稳定性、疼痛等指标评价:27例效果优或良.肘关节畸形纠正,失稳症状消失,患肢恢复日常生活功能.结论:该手术治疗方法简单且效果明显,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 摘要:目的:评价经单一髂腹股沟入路治疗某些复合类型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自1994年6月~20013年5月,通过单一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46例复合类型髋臼骨折,对患者的功能结果和并发症进行随访.结果:有完整随访结果者40例,平均随访40.4个月,40例骨折全部愈合,未发生感染.异位骨化发生率为2.5%(1例).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2.5%.结论:髋臼骨折中,前方伴后半横形骨折、大部分双柱骨折及有些T形骨折可以通过单一髂腹股沟入路完成骨折的复位及内固定,手术中能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术后功能良好.经单一入路完成手术减少了手术创伤,可以及早进行功能锻炼,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分别采用牵引治疗、钢板内固定术和人工髋置换术.结果:三种治疗方法均有效,牵引治疗14例中2例出现髋内翻畸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患者26例中2例出现内固定松动,3例出现髋关节活动略受限;人工髋置换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可根据患者年龄、有无内科合并症等选择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椎体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rn 方法:按就诊顺序号将两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行一期后路开放复位短节段内固定,观察组辅以椎体加椎间植骨融合,对照组辅以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伤椎Cobb角及末次随访矫正度丢失情况、术前及术后分级情况、术中植骨量及末次随访时骨性融合程度.rn 结果:两组术前Cobb角、术后即刻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对照组Cobb角为(11.2±5.5)°,矫正度丢失(7.5±3.2)°;观察组Cobb角为(4.3±1.9)°,矫正度丢失(1.5±0.3)°,两组与术前相比及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植骨量为(14.8±5.3)cm3,观察组为(15.2±5.2)cm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都有所改善,末次随访时观察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坚强融合31例,可能融合6例,不融合3例,骨性融合率为77.4%;观察组坚强融合40例,骨性融合率为1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椎体加椎间植骨融合可获得较好的阶段性骨性融合,是一种理想的植骨融合方式,可加以推广应用;后外侧植骨内固定失效率较高,且不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特点,临床不宜采用.
  •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复杂肱骨近端骨折行肩关节置换术治疗后的护理及康复锻炼.rn 方法:对52例复杂肱骨近端骨患者,进行术前心里辅导、术前及术后精细化护理.护理重点包括:术前术后疼痛护理、生命体征、伤口及引流管护理,术后指导患者肩关节功能锻炼,及长期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及生活防护.术后对随访半年,其中失访14例,随访患者进行定期康复指导锻炼,按照Neer评价系统对患者功能进行评价.rn 结果:随访的38例患者中无患者出现疼痛症状,日常生活能自理,可完成穿衣、梳头、洗脸等日常活动.其中优22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89.5%.rn 结论:对于肱骨近端骨折行肩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医师对患者手术方案做好充分的术前计划固然重要,但对患者术前术后精细化的护理及术后规范化的康复指导,对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起到重要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留置针刀法治疗气虚湿阻型膝关节滑囊炎的护理要点及效果.方法:将85例气虚湿阻型膝关节滑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用留置针刀治疗,对照组用普通留置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积分变化.结果:留置针刀治疗组治愈17例、显效16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6%;针灸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9例、好转1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8.3%.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均P<0.05,有显著差异.两组均无医源性感染发生.结论:疼痛囊壁可能存在,留置针刀治疗气虚湿阻型膝关节滑囊炎效果显著.
  • 摘要:目的:探讨无痛化管理在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8月的27例行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患者,15例为研究组采用无痛病房规范化的疼痛管理,12例为对照组进行传统疼痛控制,通过观察两组术后三天内疼痛评分及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12h、24h、48h的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满意度评分比对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规范化的疼痛管理能降低半肩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提高患者住院的满意度.
  • 摘要:本文探讨了人文护理在门诊骨科护理服务中的运用方法,并以骨科门诊护理服务为基础,营造人文关怀氛围,适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又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的人文知识学习,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体会到人文护理在骨科门诊护理中的重要性.
  • 摘要:目的: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6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以3mm钛空心拉力螺钉或1.5~2mm克氏针分别固定尺骨冠突和桡骨头,利用锚钉或直接缝合修复内、外侧副韧带.术后患者行早期康复训练.结果:1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36个月.骨折均愈合.肘关节功能按Mayo评分标准:优12例,良4例.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应早期手术治疗,骨性结构和软组织结构的可靠修复及早期的功能锻炼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有效手段.
  • 摘要:目的:以个体化牵引为核心治疗理念,通过课题组自行研发的可调式颈椎固定牵引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行个体化牵引及制动,结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疗效评价.rn 方法: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收集椎动脉型颈椎病住院患者180例,按住院日期单双数随机分为2组,可调式颈椎固定牵引器结合中药湿热敷(观察组)90例,充气式颈椎牵引器结合中药湿热敷(对照组)90例.通过彩色多普勒测量治疗前后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等血流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活动度、颈部压痛、颈部疼痛等指标的评分、睡眠工作影响积分和总积分的改善指数和总的有效率进行观察,2周后观察疗效.rn 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痊愈76.1%、显效14.5%、好转6.3%、无效3.1%、总有效率96.9%;对照组痊愈55.7%、显效12.7%、好转10.9%、无效20.7%、总有效率80.3%.2组间治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rn 结论:牵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采用可调式颈椎牵引器进行个体化牵引,临床疗效优于采用充气式颈椎牵引器的伸直位或过伸位牵引.
  • 摘要:目的:建立高仿真度的横韧带损伤的上颈椎(C1-C2)不稳定三维有限元模型.rn 方法:选取国人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一名,对上颈椎进行薄层CT检查,图片采用Dicom形式存储.将图片文件导入Mimics10.0三维重建软件,勾选出上颈椎的骨结构外形,以此重建三维几何.使用Freefrom5.0结构优化软件对几何模型进行处理后录入Ansys10.0有限元软件,重建出上颈椎(C1-C2)的骨性有限元模型.根据相关数据资料构建各韧带结构.在建立完善的正常模型上通过删除寰椎横韧带的单元结构模拟相应损伤,以此建立横韧带损伤的上颈椎不稳定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rn 结果:建立了具有高仿真度的横韧带损伤的上颈椎(C1-C2)不稳定三维有限元模型,整个模型共有58360个节点和31020单元.rn 结论:建立的横韧带损伤的上颈椎(C1-C2)不稳定三维有限元模型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可以用于相关试验研究.
  •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膝关节镜下单纯可吸收螺钉固定重建后交叉韧带与加用门钉及减张线技术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进而探讨加用门钉与减张线的优点.rn 方法:对PCL断裂患者,行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肌腱和股薄肌肌腱重建PCL,股骨端使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骨道使用可吸收螺钉固定,骨道外肌腱用一枚门钉加强固定,减张缝线绕过拉紧打结固定于门钉上.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后抽屉试验、并采用Lysholm评分、IKDC评分对膝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估.rn 结果:11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周期12~36个月,平均24个月.A组膝关节纵向稳定;屈膝90°时后抽屉试验均阴性,膝关节屈曲活动度>120.术后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此种方法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在韧带重塑过程中患者未注意主动或被动的产生后向应力,让患者及早地摆脱肢具及更早地恢复功能断裂,可值得大力推广.
  • 摘要:目的:通过对本组病人的观察,探讨对肩峰撞击综合征的治疗方法选择.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32例,26例Ⅰ期和Ⅱ期患者采用保守疗法;6例Ⅲ期或合并肩袖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结果:肩袖损伤经保守或手术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3.8%.结论:肩峰撞击综合征应根据不同分期,及合并肩袖撕裂程度,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开放性骨盆骨折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rn 方法:对2009年08月至2016年01月诊治的17例开放性骨盆骨折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2~13岁,平均(6.83±2.47)岁;骨折分型根据Torode和Zieg分类法,Ⅰ型:4例;Ⅱ型:5例;Ⅲ型:5例;Ⅳ型:3例;致伤原因:车祸伤10例,高坠伤6例,被人打伤1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8例,合并颅脑损伤12例,泌尿生殖系统损伤7例,骶丛损伤1例,小肠破裂2例,直肠破裂1例;发生失血性休克9例.入院后给予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按照损伤控制原则,抗休克、处理合并伤、复位固定骨盆骨折等对症支持治疗.rn 结果:1例患儿因合并多脏器开放性损伤、失血性休克于急诊死亡,2例失访,14例患儿获得随访,时间为3个月~6年,平均3.2年,根据Cole等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优8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78.57%.1例术后出现患侧髋关节感染导致关节僵硬,1例行外固定架固定后残留骶髂关节垂直移位,骨盆倾斜,双下肢不等长,1例合并骶丛损伤,术后出现轻度跛行.rn 结论:儿童开放性骨盆骨折的治疗应根据损伤控制原则积极诊治,强调多学科协作,在积极抗休克、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治疗脏器损伤等合并伤的同时,稳定骨盆骨折至关重要,在无Ⅰ期内固定条件时,下肢骨牵引、外固定架固定等均是有效治疗手段,此外,合并神经损伤是影响患儿预后的重要因素,应注意专科检查及随访.
  • 摘要:目的:探讨四妙散加减联合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持续性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8例42膝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在应用关节镜对膝关节进行清理的同时使用四妙散加减口服,在术后3天、1周、2周、1月、3月、12月,分别观察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血尿酸及膝关节活动度(ROM).结果:术后膝关节疼痛、肿胀、血尿酸值、膝关节活动度(ROM)评分等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四妙散加减联合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痛风,近期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 摘要:目的:观察膝关节镜术后患者使用冷疗法的临床效果.rn 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实验组在术后开始冷疗每8h1次,持续48h;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估疼痛,用患侧、健侧腿围差值评估肿胀.分别在术前24h、术后24h、48h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和肿胀程度.术前24h与术后48h评估膝关节HSS评分.rn 结果:两组研究对象术前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疼痛和肿胀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8h膝关节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舒适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rn 结论:膝关节镜术后应用冷疗法能够减轻患肢疼痛肿胀,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 摘要:目的:分析温州地区退离休人员骨密度(Bone mineraldensity BMD)及骨质减低与骨质疏松患病率变化规律,为健康宣教,合理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组织筛查温州地区退离休人员5990名,采用韩国B.M.Tech.Worldwide Co.,Ltd生产的OsteoproUBD2002A超声骨密度仪对跟骨部位骨密度测量.结果:温州地区退离休人员骨质疏松发生率达15.2%,骨质减低发生率达47.3%,尤其是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随年龄增大明显递增.结论:温州地区退离休人员应继续加强健康宣教,普及骨质疏松防治知识,采取有效干预,以减少骨质疏松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 摘要:本文以跟腱损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跟腱损伤的类型,该病的主要表现为脚跟部位肿胀、疼痛,站立和步行时症状加重,对于开放性损伤者应及时就医,急诊行清创缝合术,并吻合修复断裂的肌腿。术后将跟腿固定于松弛为4-6周。闭合性断裂,如判断断裂达四分之一以上,也必须进行吻合修复手术。
  • 摘要:目的:探讨陈旧性距骨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该科治疗陈旧性距骨骨折脱位18例,采取微型钢板联合空心钉加自体骨移植治疗,其中3例合并明显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同时行距下关节融合术,2例合并明显距下关节和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同时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
  • 摘要:目的:探讨后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后韧带损伤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09年7月~2012年5月手术治疗的伴下胫腓联合后韧带损伤的后踝骨折11例,患者5例均采用1-2枚带垫片空心螺钉,6例采用松质骨拉力钉固定.结果:本组11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1~3年随访时间,平均随访1.5年,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物断裂.骨折愈合时间为9~16周,无发生深部感染及断钉情况良率84.62%.结论:合并有下胫腓联合后韧带损伤的后踝部骨折,其术后功能恢复与骨折的复位效果、固定方法、锻炼的时机及术者的经验密切相关.
  • 摘要:目的:回顾性对照分析类风湿关节炎2~5跖骨头切除成形术跖侧与背侧切口的优缺点. 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类风湿关节炎2~5跖骨头切除成形术跖侧切口病例51例,背侧切口病例45例.对术后满意度、JSSF评分、平均手术时间、切口愈合率、跖列梯度排列不良率、骨残留率、转移性跖痛症率、畸形复发率等指标进行组间对照.rn 结果:2组间人口学参数及病程、病情基线一致.跖侧切口组(A组)术后患者满意率90.2%,JSSF评分80.6±0.7分,背侧切口组(B组)为77.8%,JSSF评分73.3±2.3分;平均手术时间,A组平均23.6±1.3分钟,B组平均41.2±2.1分钟;跖列梯度排列不良率及骨残留率,A组分别为7.8%和5.9%,B组为18%和13%;转移性跖痛症及畸形复发率,A组为7.8%和1.9%,B组为13.3%和4.4%;A组切口2周愈合率低于B组,分别为72.5%和73.3%,但4周后A组总体切口愈合率96.1%高于B组的86.7%.以上数据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rn 结论:足底横弧形切口行第2~5跖骨头切除成形术较背侧切口操作简便,跖骨头切除完整,跖列梯度排列良好,疗效满意,术后并发症少.切口愈合延迟,但总体愈合率高,切口问题少.
  • 摘要:目的:研究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型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按Lauge-Hansen分型,对41例踝关节旋后外旋型骨折脱位病人,分别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托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中药内服、功能锻炼、中药熏洗等方法治疗.结果:根据4级评定标准[2]评价疗效,优27例,占65.85%;良10例占24.39%;可3例,占7.32%;差1例,占2.44%.优良率90.2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型骨折脱位,具有疗效优良、功能恢复快而全面,后遗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独活寄生合剂联合冲击波对跟痛症疼痛的影响.rn 方法: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2015年7月——2016年5月骨伤科门诊就诊的60例跟痛症患者采用硬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单纯体外冲击波治疗,每周2次,总共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加味独活寄生合剂口服,60ml/次,2次/日.2周后观察两组疗效.rn 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VAS评分均降低,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加味独活寄生合剂是以《备急千金要方》中的独活寄生汤为基础结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重点专科骨伤科名老专家多年临床经验,经中药制剂科根据药物制剂标准流程精制而成的院内中药制剂.体外冲击波治疗跟痛症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发挥治疗作用:其一主要通过空气压缩波的冲击产生物理压力作用,进行机械刺激从而减轻疼痛;其二通过化学反应,放射式充击波对可抑制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a等炎症反应,促进炎症吸收;此外生物效应方面,还可通过改善周围环境,从而减轻疼痛.加味独活寄生合剂配合冲击波可减轻跟痛症患者疼痛,安全有效,但其作用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
  • 摘要:本文以骨伤科疾病为研究对象,其发生外因多由于暴力伤害或感染邪毒所致,内因则多于年龄、体质、以及精神状态、解剖结构、生活环境、职业工种等有关。刘德玉教授在总结历代骨伤医家针对骨伤科疾病所创造的的预防思想与方法的基础上,主张末病先防、即病防传、病后防复的医疗思想。
  •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独活寄生合剂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关节液中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介素-6(interleukin-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一氧化氮(NO)的影响.rn 方法:将90例膝关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予加味独活寄生合剂治疗,对照组予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均行关节穿刺取关节液,检测关节液中IL-1、IL-6、TNF-α及NO的含量,对两组进行分析比较评价.rn 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WOMAC(Western Ontario andMcMaster Univesrsitie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L-1、IL-6、TNF-α及NO的含量比较,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IL-1、IL-6、TNF-α及NO的含量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rn 结论:加味独活寄生合剂可减轻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加味独活寄生合剂能减少关节液中IL-1、IL-6、TNF-α及NO的含量,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改善临床症状,这可能是加味独活寄生合剂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 摘要:目的:观察从“虚、瘀、毒”立论的加味独活寄生合剂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的64例膝关节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数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予膝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1周1次,连续5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日口服加味独活寄生合剂(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内制剂)62.5ml/次,2次/日.连续5周,治疗前后评定两组疼痛VAS评分和膝关节功能WOMAC评分及5周后判定疗效.rn 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WOMAC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者总疗效治疗组87.50%,对照组65.63%,两组比较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从“虚、瘀、毒”立论具有补益肝肾、活血化瘀、解毒除痹的加味独活寄生合剂可减轻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配合玻璃酸钠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其作用机制需进一步研究,下一步将从Wnt信号通路研究加味独活寄生合剂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 摘要:目的:探讨bFGF-明胶海绵复合物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的体内实验提供基础研究.rn 方法:取第二代培养的成骨细胞分别与bFGF-明胶海绵复合物及明胶海绵复合培养,进行一般与超微形态学观察,测定生长曲线及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P)、细胞微量蛋白含量的测定,比较细胞粘附能力、增殖活力及成骨活性.rn 结果:bFGF-明胶海绵复合,明胶海绵分别与成骨细胞复合生长,前者的细胞粘附能力、增殖活力及成骨活性(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P)、细胞微量蛋白含量)均明显优于后者.rn 结论:bFGF-明胶海绵复合物既能较好的发挥bFGF作为信号因子的作用,并能提高明胶海绵的相容性,是构建组织工程骨的一种理想的支架材料.
  • 摘要: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Antirotation,PFNA)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Proximal Femur LockingCompressionPate,PF-L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rn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4-02治疗的老年粗隆间骨折62例,采用PFNA内固定21例(PFNA组),DHS内固定23例(DHS组),PF-LCP内固定18例(PF-LCP组),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rn 结果: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DHS组和PF-L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与PF-LCP组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PFNA组.3组手术质量、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PFNA与DHS、PF-L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手术质量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无明显差异,但PFNA内固定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较少,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 摘要:目的:分析克氏针张力带及解剖钢板两种手术方法对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尺骨鹰嘴骨折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者获得4-16个月的随访,平均10.8个月.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全组病例,优:15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0.4%.全部切口一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尺骨鹰嘴骨折以手术治疗为首选,对Mayo1、2型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对Mayo3型采用尺骨鹰嘴解剖钢板固定,临床效果满意.
  • 摘要: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4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DHS内固定术.结果:本组治疗42例,术后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8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8例(66.7%),良11例(26.1%),差3例(7.2%).讨论:DHS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rn 方法: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内固定组和人工髋关节置换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站立时间、髋关节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rn 结果:内固定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人工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工关节置换术组在术后站立时间、术后1个月及3个月内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内固定组,术后6个月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rn 结论:内固定组: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各有优点,疗效均好,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对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优先考虑人工髋关节置换.
  • 摘要:本文就三维C型臂导航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指出三维C型臂导航技术是建立在传统的X线导航系统与三维CT透视导航系统的基础之上的一种更优越的手术导航技术,其最大的优点就是术者可以在术中实时获得患者三维重建的图像,并且可以根据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的对比来实现手术的微创和精确性。且术者还可以在术中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改变手术治疗方案,而不用过于担心定位不准确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 摘要:目的:介绍采用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方法:2007年3月-2011年9月收治6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DHS内固定治疗,术后1年行髋关节Harri S评分.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1~17个月,平均14.3m.优39例,良20例,中8例,差2例;优良率85.5%.结论:掌握好适应证和应用正确的手术方法,DHS仍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好的方法.
  • 摘要:目的: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方式,一直存在争议,受患者的年龄、职业、合并损伤情况、患者意愿、医生经验以及医疗条件等因素影响,一般推荐保守治疗,对于肩关节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比如运动员,则推荐手术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保守治疗时间长,且患者依从性不佳,一部分人出现肩锁关节退行性变,活动范围减少,甚至轻微畸形愈合,影响美观,选择手术,除带来手术创伤外,也存在内固定失效,喙突骨质疏松,锁骨钩钢板肩缝撞击等手术并发症的风险,这给临床骨科医生治疗的选择带来了很多困惑,本研究仅从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功能恢复的角度出发,得出结论,作为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的依据,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进而更好的指导临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n 方法:选取2013年至2015年山东中医药大学门诊和住院病人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工100例,分为两组,一组为保守治疗组,一组为手术治疗组,并对部分病人进行术后6个月随访,获得随访数据后,进行回顾性分析,以Constant Score肩关节功能评分及DASH上肢功能评分作为评价术后患者功能的标准.rn 结果:对所有100例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术后随访资料进行分析,6周保守治疗组:总优良率:90%手术治疗组94%,治疗后3月、6月、1年、2年随访数据描绘的统计折线图示:手术组的constant Score肩关节功能评分及DASH上肢功能评分在受伤后3个月和6个月比手术组好,而术后1年和2年的评分不存在差异,甚至保守治疗组的评估结果要比手术组好.rn 结论:Mason分型中Ⅲ型骨折,采用手术治疗相对于保守治疗在术后功能恢复方面短期具有更好的预后,但从两种治疗1-2年后预后功能差别不大,保守治疗从长期看临床疗效更优,患者生活质量更高.
  • 摘要: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藻酸钙复合体治疗大鼠膝关节软骨缺损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及指导临床实践.rn 方法:48只大鼠采用股骨髁间钻孔进行全层软骨缺损造模.所有大鼠随机分成4组:模型组、补肾活血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藻酸钙组、补肾活血联合髓间充质干细胞-藻酸钙组.灌药组术后每天给予补肾活血方灌胃,连续8周;其余组术后每天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各组动物在术后第4周、第8周分批处死,收集并作相关检测.rn 结果:形态学及病理组织学染色结果表明,模型组软骨缺损损伤加重,伴有纤维组织增生.其余3组缺损可见白色软骨组织填充,软骨及软骨下骨基本修复,纤维组织不明显,尤以补肾活血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藻酸钙组修复组织最佳.Mankin评分结果表明补肾活血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藻酸钙组优于其他各组(P<0.05);RT-PCR结果也证实,补肾活血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藻酸钙组修复组织中Ⅱ型胶原、聚集蛋白聚糖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rn 结论:补肾活血方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藻酸钙复合体对关节软骨缺损具有修复治疗作用,且两者联合使用时通过增加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合成,软骨修复效果达到最好.
  • 摘要:目的:总结邓运明教授治疗骨痿的临床经验,并对治疗骨痿的经验方—骨疏康方进行分析.rn 方法:回顾历代医家治疗骨痿的学术思想沿革:《内经》最早对骨痿命名并指出其发病与肾脏密切相关.隋、金元医家提示脾脏作为后天之本对骨痿发病有重要影响,现代研究亦认为瘀血是骨痿发病的诱因.邓运明教授根据骨痿好发人群的体质特点,认为肾精亏虚与瘀血阻络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是骨痿发病的基本病机.治疗骨痿须遵从理、法、方、药的基本原则,除了抓住“虚与瘀”的基本病机,还应树立整体观念,“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以辨证论治为依据,灵活使用药对及相使相须等配伍理论,自拟经验方——骨疏康方.方中以鹿角霜、黄芪为君药,运用鹿角霜—煅龙骨—煅牡蛎、牛膝—杜仲作为药对配合骨碎补、锁阳、菟丝子、枸杞补肾涩精,以达开源节流,标本同治之功,佐以当归、丹参、鸡血藤活血补血,使肾精来复而瘀滞自除.同时兼顾骨痿常见之正虚邪恋,加入徐长卿、五加皮等祛风除湿药,达到消补兼施,补而不滞的效果,并附上病案加以说明.rn 结果:邓运明教授从老年人“多虚多瘀”体质特点出发认为骨痿以肾虚血瘀为基本病机,在继承先贤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拟定骨疏康方以补肾活血法治疗骨痿,使肾精得固而瘀去新生,同时加入祛风除湿药治疗常见兼证,弥补传统“肾主骨”理论指导下单纯补肾的治疗思路,提高了临床疗效.rn 结论:邓运明教授传承和发展了治疗骨痿的学术理论,自拟骨疏康方治疗临床常见的肾虚血瘀型骨痿,值得临床借鉴.
  • 摘要:骨关节炎多发于中老年人,属中医“痿证”、“痹证”范畴.筋病是骨伤科疾病中以筋的病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中医学对筋病的防治论述丰富,但骨关节炎筋病的病理机理复杂,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中医伤科提出筋-骨病机演变过程是引起骨关节炎发病的重要原因,筋的病变会影响关节的内源性和外源性稳定,导致关节力学稳态失衡,最终引起关节炎改变.基于骨关节炎之痿证特点,以筋骨理论为切入点,并且骨关节炎的治疗以补肾柔肝为主,提示肝肾亏虚是导致骨关节炎筋痿的关键因素,筋痿的病理特点可能与“肝主筋”理论密切相关.
  • 摘要:本文回顾性的分析了采用内外固定的方法治疗1例陈旧性难复性膝关节脱位伴有胫骨平台骨折,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指出对于复杂性膝关节损伤,如难复性膝关节脱位伴有韧带断裂、骨折、神经血管损伤,手术治疗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 摘要:目的:比较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两种内固定方法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本院通过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分析,其中ALP组14例,PFNA组19例.rn 结果:33例患者术后通过6-11个月(平均7个月)的随访.经过统计学处理,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比较,PFN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髋关节术后功能恢复好,骨折愈合时间虽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rn 结论: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比较,PFNA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具有手术耗时短,手术出血量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对于身体条件差,手术耐受时间短的患者尤为适用.
  •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行内固定术治疗的7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Gross方程计算隐性失血量.并采用多重线性回顾分析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病以及伤后延迟时间对隐性失血量的影响.结果:患者术中隐性失血量为(586.47±114.72)mL,显性失血量为(212.09±169.46)mL;结论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病以及伤后延迟时间对隐性失血量有显著影响.临床治疗中应该充分考虑隐性失血的存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 摘要:目的:探讨牛膝多糖(Achyranthes bidentata polysacdharides,ABPS)对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及蛋白聚糖表达的影响.rn 方法:取4周龄SD大鼠,分离膝关节,刮下双侧膝关节表面软骨组织,采用机械-Ⅱ性胶原酶消化法获取膝关节软骨细胞.建立软骨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方法鉴定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到第二代软骨细胞,分别用0,50,100,200μg/ml的ABPS对软骨细胞进行干预.干预后,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的Ⅱ型胶原(CollagenⅡ)、蛋白聚糖(Aggrecan)的表达变化,免疫荧光观察空白对照组与加药组的Ⅱ型胶原的表达变化.rn 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第二代软骨细胞的形态学表明软骨细胞的典型特征:软骨细胞含有丰富的Ⅱ型胶原.与空白对照组相比,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ABPS促进了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并且在100μg/ml时软骨细胞中的Ⅱ型胶原表达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100μg/ml的ABPS干预软骨细胞后,软骨细胞中的蛋白聚糖表达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的Ⅱ型胶原荧光表达相比,ABPS干预后软骨细胞的Ⅱ型胶原荧光表达更强.rn 结论:ABPS促进了软骨细胞的Ⅱ型胶原及蛋白聚糖的表达.
  • 摘要: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rn 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rn 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46±1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50±55)mL;平均住院(15.3±3.5)d;平均卧床时间(5.0±0.9)d.本组48例患者经过治疗疗效优16例,占33.33%;良27例,占56.25%;可4例,占8.33%;差1例,占20.08%.优良率89.58%.有2例患者在术后1年出现了不良的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4.17%.rn 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优良率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卧床时间短,是临床上一种有效的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
  • 摘要:目的:桡骨远端骨折是全身最常见的骨折之一,中医传统保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即通过传统手法整复,然后行夹板、石膏等外固定,同时配合中药治疗、中医传统功能锻炼的方法,以下皆简称为“保守治疗”),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最大限度恢复患者关节功能是医生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保守治疗本着不开刀、创伤小、疗效佳的优势一直受到广大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认可.然而,对这类骨折的处理许多学者强调了解剖复位、稳定的固定及早期关节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如果治疗不当将会产生明显的并发症.保守治疗在治疗不稳定型或累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时往往导致腕关节功能障碍,随着腕部生物力学和显微解剖学及新一代内、外固定器械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桡骨远端骨折复位与重建的要求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了手术治疗.然而手术后并发症,如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神经损伤、慢性疼痛、关节功能障碍、肌腱断裂等也在不断增加,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目的通过对一组分别采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1年后又同时随访病例的观察,评价手术和保守治疗在桡骨远端骨折中的临床疗效.rn 方法:选取本院2年内收治并得到回访的桡骨远端骨折56例,其中52例采取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4例经手法复位失败后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rn 结果:术后3个月、半年、1年所有患者均获电话随访.根据腕关节功能Dienst评分标准进行评定,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组优良率为88.46%,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全部为优.rn 结论: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虽手术治疗的优良率明显高于手法复位的保守治疗,但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对功能的期望值并不高,传统的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方法已能满足其对功能的要求,因此,应根据患者对功能需求及经济因素选择治疗方法.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法选择上,仍然应以手法复位外固定为主.对于年轻患者及对功能要求极高的患者,应综合考虑患者经济因素及个人意愿,可考虑手术治疗.
  • 摘要:目的:采用Ilizarov技术矫正先天性桡骨缺损畸形,最大限度恢复前臂外形及功能.方法:采用Ilizarov技术矫正因先天性桡骨缺损引起的继发下尺桡关节脱位畸形,同时采用截骨加压及骨延长恢复前臂功能.结果:经手功能评定,疗效优良,外形佳.结论: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先天性桡骨缺损安全可靠、疗效佳.
  •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创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临床运用微创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干骨折42例患者所取得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按疗效分级:优:28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P<0.05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纳入研究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3~6个月.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均愈合.结论:临床应用微创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干骨折能有效规避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之弊端,临床疗效显著.
  • 摘要:目的:研究super-path微创髋关节置换术、传统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rn 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髋关节晚期病变患者40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rn 结果: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及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等术中、术后指标与实验组予以比较,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rn 结论:Super-path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痛苦,缩短康复时间,具有积极的临床借鉴和推广意义.
  • 摘要:本文就膝骨性关节炎的非手术治疗进行了研究,详细阐述了宣教指导、物理疗法及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通过对早期DAMIS全髋关节置换术开展的经验分析其学习曲线、早期并发症及手术技巧。rn 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于2013年1月~2016年1月接受单侧DAMIS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7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37~82岁,平均(64.52±9.75)岁.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并发症及术后Harris评分,研究其学习曲线、并发症处理对策及手术要领。rn 结果: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在完成40例DAMIS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趋于稳定,且比早期明显偏低.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90.52±12.34)min,平均出血量(210.4±99.6)ml,平均住院时间(7.35±1.62)d,平均切口长度(9.42±1.33)cm,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为(40.60±7.33)分,术后6周为(70.70±6.93)分,术后3个月为(85.12±2.74)分,术后6个月为(90.70±2.35)分,术后12个月为(93.85±3.55)分.术中骨折1例,切口延迟愈合2例。rn 结论:DAMIS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学习曲线至少应完成40例手术.学习早期容易发生股外侧皮神经损伤、术中骨折等并发症.引入专用下肢牵引架、特殊拉钩等微创配套器械及术中C臂透视等辅助方法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DAMIS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等优点,但是该术式有一定难度,且存在明显的学习曲线,手术医师在选择该术式时需谨慎考虑,不能盲目的追求微创,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 摘要:本文就局部释放系统治疗骨感染进行了研究,指出随着耐药性的逐年增加,联合应用抗生素也是预防和治疗骨感染较好的选择,促进骨再生的蛋白及因子(BMP)用于局部释放系统对促进骨愈合有很大的帮助。
  • 摘要:目的:观察健腰密骨片对OPG基因敲除小鼠椎间盘退变的影响作用.rn 方法:将12周龄OPG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健腰密骨片组,以同周龄S129小鼠做为正常对照,共3组,每组10只,共计30只小鼠,健腰密骨片组采用含药饲料给药3个月.3月后处死取下颈椎观察椎间盘病理变化,TRAP染色检测破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观察Ⅰ、Ⅱ、Ⅹ型胶原的变化,real-time RT-PCR分析aggrecan和Col10α1mRNA的表达.rn 结果:健腰密骨片组形态学染色发现椎间盘上出现的骨化和缺损减少。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健腰密骨片对于oPG基因敲除椎间盘11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增加,Ⅹ,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减少,TRAP染色阳性染色减少。aggrecan mRNA的表达增加,Co110 al mRNA的表达降低。rn 结论:健腰密骨片对OPG基因敲除小鼠椎间盘具有保护作用。
  • 摘要:本文就明代医学家王肯堂骨伤科学术思想进行了研究,包括他对许多骨病和筋伤疾患进行了专篇论述,如:腰痛、脊痛脊强、肩背痛、臂痛、身体痛等,同时王肯堂在受到西方解剖和生理知识的影响,参照《内经》及宋代《洗冤集录》等书,在叙述损伤治疗篇章之前以2362字的篇幅详细介绍“人之周身,三百六十五骨节”,描述了人体骨骼的数目、形态、关节构造以及上下骨骼关系等。
  • 摘要:本文以熨烫疗法为研究对象,熨烫疗法局部的温热效应己经众所周知,其作用的内在机制是从整体层面通过交互网络调节人体内环境,力学信号通过肌筋膜链的传导,张力和拉力重新分配、改善,异常的能量得到释放,区域范围肌纤维细胞活力恢复,痹痛缓解,脊柱关节肌肉整体活动恢复自如。
  • 摘要:目的:本文献即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中医三期辨证理论在前臂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rn 方法:由两名研究人员以“前臂骨折”“中药治疗”“三期辨证”“随机试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关键词,通过电子检索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手工检索相关期刊,收集三期辨证治疗前臂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再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价试验质量后,采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rn 结果:本文献共纳入12个随机对照试验.以中医三期辨证治疗前臂骨折的治疗组和未用三期辨证的对照组有效率百分比分别为98.71%vs90.47%.rn 结论:中医三期辨证对前臂骨折、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具有良好的效果.临床实际治疗中应提倡根据三期辨证进行具体化的个性治疗.
  • 摘要:目的:观察杵针疗法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rn 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12月在本院骨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32例,其中对照组按照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杵针治疗,每日一次,5日1疗程,共4疗程后随访三周以上观察疗效.rn 结果:两组治疗有明显差异,通过对两组患者术后2天、5天、1周、2周、3周在静息状态下的疼痛评估,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rn 结论:通过杵针治疗能改善微循环,减轻关节周围的肌筋膜粘连,对减轻疼痛有较好的疗效,促进早日康复,且杵针具有操作方便、无破皮伤肌之苦及创痕感染之忧特点,患者易于接受,妇孺皆无惧怯,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 摘要:目的:探究DAMIS微创入路和传统前外侧入路对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6年1月于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4例(128髋)患者的病例资料,男39例,女25例;年龄38~84岁,平均(65.36±10.62)岁.其中接受DAMIS微创入路(DAMIS组)的患者34例,传统前外侧入路(对照组)的患者30例,通过比较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和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临床疗效,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评估假体稳定性、骨长入等情况.rn 结果:全部病例随访时间1~30个月,平均22.4个月.平均切口长度DAMIS组为(9.62±1.53)cm,对照组为(11.87±2.14)cm(t=4.88,P<0.01);手术时间DAMIS组为(168.37±13.54)min,对照组为(172.10±16.81)min(t=0.98,P>0.05);术中出血量DAMIS组为(323.57±91.49)mL,对照组为(475.66±121.73)mL(t=5.69,P<0.01);平均住院时间DAMIS组为(6.50±1.42)d,对照组为(10.40±1.75)d(t=9.84,P<0.01).Harris髋关节评分DAMIS组从术前(44.60±7.3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94.36±5.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4,P<0.01);对照组从术前(40.91±8.54)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0.58±6.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1,P<0.01);两组间末次随访评分(t=9.3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出现,随访期间假体周围可以看到明显的骨长入,无一例出现假体松动和感染.rn 结论:DAMIS同期双侧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满意,相对于传统前外侧入路置换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无需引流、早期下地活动、恢复快等优点,能明显改善髋关节的功能,有助于术后早期康复,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摘要:目的:探讨腓骨近端截骨术为主综合治疗内侧间室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内侧间室型膝关节骨关节炎行腓骨近端截骨术患者32例,男性12例,女性20例,年龄在55岁-68岁,平均年龄58岁,其中22例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8例关节腔灌洗及关节内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合并严重的关节积液);5例关节镜灌洗及清理术(合并游离体);15例联合支具疗法(严重膝内翻),分别于术前术后,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rn 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三个月内的优良率达到98%,一年以内的达到92%。rn 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为主综合治疗内侧间室型膝关节关节炎是临床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观察冬病夏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阳虚寒凝证的临床疗效.rn 方法:选择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门诊在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就诊的患者,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中医辨证为阳虚寒凝证,累积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膝骨关节炎(阳虚寒凝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每日3次,每次2粒)、双醋瑞因胶囊(4周前,每日1粒,晚餐后口服,后每日2次,每次1粒,饭后口服)治疗为期3个月,治疗组在口服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冬天一九天、二九天及三九天的VAS评分、WOMAC评分及中医疗效评价.rn 结果:1.组内比较: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患者的VAS评分、WOMAC评分较治疗前得分均有降低,两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均有差异,差异有显著和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一九天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患者的VAS评分、WOMAC评分得分较治疗前得分有降低,与治疗前比较,两者得分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二九天与三九天对照组VAS评分、WOMAC评分得分较治疗前得分有所降低,但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评分、WOMAC评分得分较治疗前得分有降低,与治疗前比较,两者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治疗后及一九天两个时间段,对照组与治疗组在VAS评分、WOMAC评分及中医疗效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二九天、三九天两个时间段,对照组与治疗组在VAS评分、WOMAC评分及中医疗效方面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和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rn 结论:1.冬病夏治法较单纯口服药物治疗更能改善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在二九天、三九天的疼痛情况.2.冬病夏治法较单纯口服药物治疗能明显降低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在二九天、三九天的WOMAC评分.3.冬病夏治法较单纯口服药物治疗能明显减少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在二九天、三九天的发病次数.4.冬病夏治法较单纯口服药物治疗能明显减少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在二九天、三九天的畏寒、遇寒痛增情况.
  • 摘要:目的:了解发散式冲击波疗法与局部痛点阻滞疗法在治疗肋软骨炎中的疗效差异.rn 方法:4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发散式体外冲击波疗法组(冲击波组)和局部痛点阻滞疗法组(痛点阻滞组)两组,每组各20例.分别于首次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末次治疗后及末次治疗后4周,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强度,采取t检验等统计方法,运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rn 结果:肋软骨炎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相近,末次治疗后及末次治疗后4周,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第1天,冲击波组VAS评分降低低于痛点阻滞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末次治疗后4周,冲击波组和痛点阻滞组VAS评分降低类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4周冲击波组和痛点阻滞组的疼痛缓解程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局部痛点阻滞疗法治疗肋软骨炎疗效快,但长期疗效与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无明显差异。
  • 摘要: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臀中肌综合症疗效.方法:使用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住院患者纳入病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使用传统的臀中肌弹拨法;治疗组50例,给予体外冲击波.连续治疗10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后,记录各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同时通过VAS评分来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21,有效11,无效4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痊愈11例,显效14,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臀中肌综合症,效果好,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
  • 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Philos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规范化康复训练,恢复肩、肘关节功能.rn 方法:本组共计51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9例;年龄为35-72岁,平均54.2岁.左侧20例,右侧31例.摔伤35例,车祸伤15例,重物砸伤1例.Neer分型肱骨近端2部份骨折11例,3部分骨折36例,4部位骨折5例,并发肱骨干骨折2例.51例患者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无神经血管损伤症状.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13天,平均7.3天.术后第一天即开始规范化的康复训练,直至随访结束.rn 结果:51例患者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优为46例,良为5例,平均分为85.2分.肘关节Mayo评分均为优,平均分为90.3分.患者术后经过规范化的康复训练获得了良好的肩、肘关节功能.rn 结论:肱骨近端骨折因其粉碎或好发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锁定钢板在治疗中存在较大的优势.术后早期规范化康复训练,能够有效的恢复患者的肩、肘关节功能,取得满意的治疗结果.
  • 摘要:本文就体外冲击波疗法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足跟痛进行了研究,指出体外冲击波疗法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足跟痛,临床操作简单、起效迅速、疗效显著、费用低廉,值得临床医疗大力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训练流程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制定科学规范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注意事项,并发症的预防,改善关节角度,行走训练,日常生活训练等,保证和巩固了手术效果.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行快优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近期和远期功能恢复,达到治疗目的,从而缩短康复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观察分筋推拿在跟骨骨折术后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初步评价分筋推拿对跟骨骨折术后康复治疗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rn 方法:根据本研究的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试验的方法,将60例SandersⅡ、Ⅲ、Ⅳ型跟骨骨折术后康复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杜氏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熏洗治疗.观察统计治疗后的足踝部疼痛、压痛、功能等指标进行疗效分析.在术后第9周,采用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进行评分.rn 结果:根据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分,治疗组30足:优11足,良17足,一般2足,差0足,优良率93.3%;对照组30足:优3足,良22足,一般3足,差2足,优良率83.3%.治疗组在术后第9周在足踝部功能、疼痛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rn 结论:杜氏推拿在改善跟骨骨折术后功能恢复方面有显著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跟骨“柔性结构”的功能获得的.
  • 摘要:目的:比较TKA术后医生指导下病人自主化康复训练与CPM机康复训练早期疗效,探讨较好的功能恢复方法.rn 方法:收集自2011年1月~2014年12月行TKA手术的患者13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为医生指导下病人自主化康复训练;B组为CPM机训练.两组患者术后第1周、第2周、第4周进行膝关节屈曲活动度(ROM)、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及膝关节周径比较,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SPSS19.0软件).rn 结果: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4周.A组在ROM、HSS均优于B组,P值分别为0.032、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膝关节周径方面P值为0.006,无明细差异.rn 结论:A,B两组在TKA后的早期康复训练中都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医生指导下患者主动行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平衡训练在膝关节术后早期康复训练中更具有优势,可以有效预防膝关节粘连及改善膝关节活动度.
  • 摘要:目的:探索多模式镇痛方式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arthroplasty,TKA)中的镇痛效果,同时观察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和康复情况.rn 方法:本研究针对四川省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骨科医院符合纳排标准、拟行单侧TKA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多模式镇痛方式:①术前超前镇痛(塞来昔布)及心理疏导、②术中关节周围组织注射镇痛(罗哌卡因+肾上腺素)、③术后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罗哌卡因);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单一镇痛方式:术前心理疏导、术后自控静脉镇痛(舒芬太尼+托烷司琼)..术后3天内根据病情是否需要给予额外镇痛,并在不同的时间点分别记录静息状态和活动状态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analog scores,VAS)、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运动阻滞情况、股四头肌肌力情况、额外补充镇痛药的用量及不良反应.rn 结果:①观察组在术后10h、24h、48h的静息状态VAS评分和术后24h、48h活动状态下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d、7d、10d、14d静息状态及活动状态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术后1d、2d、3d、7d膝关节ROM数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0d、14d膝关节ROM数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分别对比运动阻滞评分、术后不良反应等,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在术后按需镇痛药物使用量比对照组明显少(P<0.05).⑤在术后8h、16h、24h、2d,观察组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时,两组股四头肌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与自控静脉镇痛方式相比,TKA手术中采用多模式镇痛方式可有效缓解术后早期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用量,且无明显运动阻滞,从而促进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 摘要:目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磨损为主、关节间隙狭窄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通过总结32例腓骨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标准化、规范化腓骨截骨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对此类手术患者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rn 方法:从2015年6月到2015年12月收集病例32例,年龄56—75、平均63岁,男性18例、女性14例,术前膝关节内侧间隙变窄(X线显示),膝关节内侧间隙软骨存在破坏(MRI显示),总结此32例腓骨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从以下护理重点进行阐述:个性化的术前心理护理、术前检查、肠道及皮肤护理、生活护理指导、术前差异化功能锻炼;术后观察病情、疼痛护理、伤口护理、并发症的预防等,重点是术后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rn 结果:完善术前准备后均给予局部浸润麻醉加强化下行腓骨截骨术,32例均手术成功,术后有一例损伤腓浅神经,出院后一月症状消失.术后一月32例患者症状消失功能恢复.平均住院5天,出院后一月复查随访手术效果显著.rn 结论:系统化、标准化的腓骨截骨术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保证.为了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快速康复,在进行本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时要以人为本,做好心理辅导和康复锻炼指导,最大限度的发挥护士的专业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肩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非急诊手术、无合并症的肩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5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结果:观察实施临床路径后病人的平均住院日、医疗费用明显下降,而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上升.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科学的工作模式在病种适合的前提下值得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
  • 摘要:目的:比较前侧微创入路(DAMIS)与标准外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结果.rn 方法: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采用DAMIS全髋关节置换术完成35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DAMIS组),观察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和髋关节Harris评分等,并与同期47例标准外侧入路THA比较(标准组).rn 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14-26个月).平均切口长度DAMIS组为(9.5±1.5)cm,标准组为(12.3±1.6)cm(P<0.01).手术时间DAMIS组为(132.7±11.7)min,标准组为(110.0±14.1)min(P<0.01).术中出血量DAMIS组为(219.4±104.6)ml,标准组为(260.2±62.3)ml(P<0.05).住院天数DAMIS组为(7.8±1.9)d,标准组为(9.1±1.8)d(P<0.01).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6周、3个月、6个月DAMIS明显高于标准组,术前和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无差异.所以病例未发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术中骨折、深部感染、术后脱位等并发症.rn 结论:采用DAMIS全髋关节置换术,软组织保护好,术中出血少,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但是手术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学习曲线长,长期疗效需进一步研究.
  • 摘要:目的:评价分步定位套管针穿刺活检在股骨颈骨肿瘤及瘤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n 方法:对19例股骨颈骨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行分步定位套管针术前穿刺活检,活检后行相应手术治疗并送术后标本行病理检查.比较活检病理诊断准确率与术后病理诊断准确率,以评估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可靠性.活检病理诊断确切程度根据病理诊断与技术规范[1]分6级:1级明确病理诊断;2级基本明确病理诊断;3级有重要参考意义的病理诊断;4级描述性病理诊断;5级未穿刺到有效成分;6级病理误诊.1~3级为诊断准确,4~6级为诊断不准确.rn 结果:19例患者共行19次首次穿刺活检,2例患者行二次穿刺活检.首次活检的诊断准确率为84.20%(16/19).2例患者二次穿刺活检后,诊断准确率为89.47%(17/19).16例患者活检病理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诊断可靠率为84.20%(16/19).rn 结论:分步定位套管针穿刺活检在股骨颈骨肿瘤及瘤样病变诊断中有很高的诊断准确率及可靠性,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活检方法.
  • 摘要:目的:观察股骨外侧壁的完整性对髓内与髓外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生物力学影响,指导临床固定方式选择.rn 方法:采用成人尸体同侧股骨标本12具,均造成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A1型骨折,并且其中6具标本保留股骨外侧壁完整,随机分为髓内(PFNA)对照组和髓外(PF-LCP)对照组,每组3具,另外6具标本造成股骨外侧壁损伤,随机分为PFNA观察组和PF-LCP观察组,每组3具,四组股骨标本采用万能材料测试机进行压缩载荷实验,观察并比较三组股骨标本的最大载荷力,并用游标卡尺测量骨折断端的压缩时的间隔位移情况及骨折远、近端沿粗隆间的滑动位移情况.rn 结果:PFNA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最大载荷力均分别大于PF-LCP对照组和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压缩前骨折端间隔距离相互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压缩后PFNA对照组的骨折端间隔距离和压缩前后的压缩位移与PF-LCP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并且骨折远、近端的滑动位移相互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0.05);但压缩后PFNA观察组的骨折端间隔距离和压缩前后的压缩位移均小于PF-LCP观察组,差异相互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PFNA观察组的骨折远、近端的滑动位移明显小于PF-LCP观察组,相互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rn 结论:髓内固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更强的载荷力,股骨外侧壁完整时髓内与髓外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较强的稳固性,但髓内固定具有微创优势,股骨外侧壁损伤时髓内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更强的稳固性,可见髓内固定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方式,这值得临床注意.
  • 摘要:目的:探讨保留胫骨残端的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方法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急性股骨端撕裂的ACL损伤患者,在伤后6周之内进行保留残留纤维的ACL单束重建.方法:为采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单束重建ACL,术中保留胫骨端残留纤维,术后随访1年以上,Lysholm评分平均为94分.结论:采用保留胫骨残端的ACL单束重建的是一种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可靠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闭合性足踝骨折围手术期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rn 方法:将该科室在2015年1—6月收治的160例闭合足踝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则采用按快速康复(FTS)理念制定的标准化围手术期管理方案,首要结局指标为患者平均住院日,次要结局指标包括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卧床时间、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功能锻炼耐受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这几项指标.rn 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TS)患者平均住院日(9.47±1.52天vs11.16±2.58天)、术后卧床天数(2.07±0.902天vs7.50±4.257天)、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6.25%vs21.25%)、康复耐受时间、术后疼痛均值、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创伤足踝外科可明显提高创伤足踝外科患者围手术期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间、帮助患者更好康复训练、减少术后并发症,能切实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状态.
  • 摘要:目的:在前期临床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芪麝丸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同时对颈椎病中医症状体征治疗进行疗效评估。rn 方法:采用前瞻性的再评价观察的研究方法,在八家合作医院,共计纳入2023例受试者按临床常规剂量口服芪麝丸,每日2次,每次一袋(3.75g),疗程为四周。治疗前、两周后和治疗后,观察受试者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等,以评估用药安全。同时对受试者进行颈椎病症状体征评分,并就受试者基线分层情况对症状体征总积分的改善进行分析。rn 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在服药期间,仅少数出现了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系统的反应。对受试者进行全分析集分析显示,治疗后,患者颈椎病症状体征总积分均显著下降(Owk:10.54±5.69;2wk:7.00±4.49;4wk : 4.30±4.27,P<0.O1,FAS),亚组分析显示,四周后,年轻患者疗效优于中老年患者(P<0. O1),单纯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混合型颈椎病(P<0.O1),病程短者疗效更佳(P<0.01),功能检查正常者疗效更佳(P<0.O1),预后较好;男性效果优于女性(P<0. O1),初次治疗效果优于经治(P<0.O1),BMI<24的患者(P<0.O1)表现出更好的疗效,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的患者疗效较次于无合并内科疾病者(P<0. 01).rn 结论:芪麝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用药安全性高,且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各项症状有明显的减轻作用。
  • 摘要:目的:脊髓型颈椎病是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的颈椎病,通过前瞻性病例研究,建立非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预后分析模型,用于预估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非手术治疗的预后.rn 方法:本研究纳入经本院进行保守治疗的15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单因素分析评估半年后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与人口学信息、病史与影像学的相关性.通过相关性分析与文献支持,在候选变量的基础上,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制定最终预测模型的影响因素.再采用线性回归制定预测模型公式,并通过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Curve,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值(Area Under roc Curve,AUC)检测该模型的准确度.rn 结果:单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年龄(OR=0.393,P<0.005),有吸烟史(OR=0.425,P=0.044),病程长短(OR=0.795,P=0.025),有手指灵活度下降(OR=0.258,P<0.005),有行走乏力(OR=0.466,P=0.024)和有脚踩棉花感(OR=0.413,P=0.010)与脊髓型颈椎病非手术治疗成功成反比,基线JOA值(OR=4.625,P<0.005)与其成正比.通过多因素Logistic筛选出年龄(OR=0.409,P=<0.005),与基线JOA(OR=3.236,P<0.005)作为脊髓型颈椎病非手术治疗预后判断最主要的因素.采用线性分析制作检测模型,得出预测模型公式为:治疗后JOA=11.946-0.037×年龄+0.294×基线JOA.采用ROC曲线下面积检测得出AUC为0.782,表明模型预测性很好.rn 结论:年龄越小,基线JOA得分越高,治疗后JOA越高,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较高,适用于判断非手术治疗轻、中度脊髓型颈椎病的预后.
  • 摘要:目的:本文探讨思维导图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rn 方法:选取100例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临床护士实施以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为基础的常规护理及并发症预防工作.试验组:护士在常规护理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根据思维导图对患者实施并发症预防工作.rn 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h内的疼痛评分,试验组患者术后6h、12h、24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8h的疼痛评分,P>0.05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康复自我效能感得分,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拆线时,均未发生感染、假体松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rn 结论:以思维导图为基础的并发症预防管理策略可有效避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康复.
  • 摘要:本文回顾性的分析了一例顽固性膝关节腔积液的病例,该病基本病机为湿热下注,治疗应以清利湿热、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为主,因此一、二诊给予加味四妙散加减,三诊时患者热象己退,惟有肿胀末完全消退,给予五菩散加减为主配合活血之泽兰、丹参、当归,更加健脾利湿之黄茂、白术,有守有更,攻补兼施。纵观整个治疗过程,有张有弛,处方用药合理有度,前期以清热利湿为主,偏于攻邪。中期利水、渗湿、通阳、健脾为主,攻补兼施。后期以益气养血、补益肝肾为主,偏于养正。
  • 摘要:目的:综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AVN)保头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10年股骨头AVN保头治疗的相关文献,并对其综合分析.结果:股骨头AVN的保头治疗方法主要有髓芯减压、各种骨移植和截骨术.股骨头AVN早期通过手术修复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通过手术修复技术可使股骨头修复获得良好的长期疗效,对于不同分期、分型、年龄、职业的患者,应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 摘要:目的:探讨由于外伤或其他原因造成髋关节周围软组织髋关节手术后合并异位骨化患者的治疗方法.rn 方法:对12例髋关节手术后合并异位骨化的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以X光片、B超检查异位骨化的范围;检测血沉、血液碱性磷酸酶和C反应蛋白,判断骨化活动情况,视情况早期进行适当的关节被动活动(关节牵伸、松动)、冷疗、西药内服或中药外敷、后期手术清理等治疗,观察异位骨化的变化.rn 结果:非手术治疗前后髋关节活动范围有显著差异,平均角度进展33.7°(P<0.01),同时以实验室检查及X线摄像、超声波检查异位骨化范围无明显变化.rn 结论:髋关节手术后合并异位骨化的患者在监测下采用被动关节牵伸/松动,并配合冷疗、西药内服、中药外敷等综合治疗,可以逐步改善关节功能而不引起骨化范围扩大.对于异位骨块过大,压迫血管、神经或严重影响髋关节功能者,保守治疗难以缓解,应再次行关节镜手术切除.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