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2006两岸经贸论坛
2006两岸经贸论坛

2006两岸经贸论坛

  • 召开年:2006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6-04-14

主办单位: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

会议文集:西岸经贸论坛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两岸持续多年的经贸往来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相应的金融合作则显著滞后于贸易往来,这种状况使得台资企业在大陆地区的生产、投资、运营和大陆面向台湾的业务都缺乏更便捷有效的金融支持.从经济发展层面看,抓住当前有利时机适时推进两岸金融直接、高效、便捷的合作将是对两岸经济都有利的共赢选择.今年,大陆正式通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这是大陆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开启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和谐推进的新篇章.大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金融市场的改革给两岸合作带来了重要机遇,双方在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强自主创新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及完善社会保障资金市场化运营体系等方面都能进一步深入合作和交流.同时,两岸应该保持双向的、互利的合作才能获得共赢的结果.而目前来看,由于台湾一些人为限制的设定使得两岸合作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这种两岸交流的不对称一定程度上使台湾丧失了潜在的合作机会.长远来看,两岸经济交往将会更为密切,双方市场对相互的影响也会更为重要,特别是大陆地区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于台湾市场而言无疑是分享大陆成长收益、促进岛内经济增长的助推动力.在两岸同时面临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抓住机遇,积极试点,有序开放两岸金融合作,将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共赢之举.
  • 摘要:2001年台湾举行经济发展会议,在两岸金融往来方面得到共识,已达成某些成果,包括开放直接通汇、开放国际金融业务分行对大陆台商承做部分金融业务,开放银行赴大陆设代表处、开放保险业及证券业赴大陆设分支机构以及开放金马试办人民币兑换等,其中成果比较显著的部分,是国际金融业务分行(OBU)的两岸业务有了大幅成长.目前OBU的两岸业务包括:汇款、开发信用状、信用状通知、出口押汇、出口托收、出口应收账款收买、进口结汇及进口托收等项目.2005年OBU所经办的两岸金融业务量将近千亿美元,汇款部分约占400亿美元,其中汇出部分约175亿美元,汇入部分约225亿美元.台资银行办理之部分约占48%,已明显改变了2000年以前由外资银行垄断两岸金融业务的情况.两岸金融合作迟滞不前,两岸应该理性检讨,寻求适当途径突破困局,以共创两岸互惠环境.目前在两岸金融合作方面亟待解决的事项包括:(1)人民币与新台币兑换与货币清算机制;(2)两岸金融监理合作;(3)两岸金融机构互设分支机构;(4)大陆台商融资辅导等.两岸货币兑换部分,台湾于2004年开放金门、马祖试办人民币现钞买卖,大陆人民银行也批准由福建省试办人民币和新台币兑换业务.有关两岸金融监理协议已协商多时,可惜至今尚无结果,造成两岸金融合作无法顺利推展.台资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在大陆已设有数十家代表处,可是没有一家正式营业.大陆应在开放外资银行办理存放款业务之前,准许台资银行升格正式营业.两岸金融合作必须双向进行,台湾也应该允许大陆的银行来台营业.大陆台商大多数是中小企业,面临融资的困难,2005年大陆国家发展银行宣布将在未来五年提拨人民币300亿元供台商从事基础建设或高新技术企业贷款,这项项目贷款对台商企业具有相当激励作用,希望大陆方面应建立一套台商中小企业辅导体系,并进一步保障台商的投资安全.
  • 摘要:两岸经贸与文化论坛主题商议两岸"三通",两岸航空界人士承载着两岸同胞兄弟血脉相连的亲情,带着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走到一起.作为中航集团的总经理,我愿和同仁们一起为架起实现两岸通航的空中桥梁竭尽全力.尽管海峡两岸航程曲折蜿蜒,两岸民间往来相当热络,但不能直航不仅给台湾同胞增加了经济负担,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还给航空公司增加了运输成本,延长了运输时间.直航可以全面推进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交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拓展交流合作的领域,加强协同效应,提高共同竞争力.在各种产业的促进方面,直航为台湾投资大陆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合则两利,通则双赢".两岸直航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两岸实现互利双赢的根本途径,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也是当务之急.多年来,国航为促进海峡两岸的早日直航一直在进行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国航将与两岸航空界人士一起共同为了两岸民众的福祉和利益,致力于扩大通航运作范畴,加快启奏台湾与大陆正常直航的序曲.国航在大陆的承运人中拥有最强的国际航线网络,定期国际航线53条,占中国民航50%左右的份额,每周定期国际航班640班,飞往34个外国城市.国内航线网络通达国内76个城市,每周的定期航班量达到4000多班.国航拥有的丰富资源是与台湾的航空公司合作的基础,并将为合作成功提供有力的保障。
  • 摘要:现今国际政治与经济由对抗走向合作的潮流下,两岸合作发展经济,则互利双赢,两岸人民同蒙其利;相互仇视,制造紧张,则双方互蒙其害.面对国际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整合化的潮流,两岸经贸合作对台湾经济发展及两岸人民的福祉都有好处,两岸当局应以天下苍生为念,化刀剑为锄犁,维持台海和平,建立互利互惠的两岸经贸关系.两岸地缘接近,语言文化同源,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且经济结构有相当的互补性,最有条件成立"共同市场".因此,为了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基于大陆经济发展趋势及两岸经贸发展现况,并且顾及台湾自身经济发展需要,两岸有必要成立共同市场,合作发展经济,化解两岸的政治争议,带来和平的契机.两岸经贸活动至今仍然受到许多非经济因素的干扰,为了减少经营环境的风险,有必要尽速解决政治争议,建立一套新经济合作机制.2005年中国国民党连战主席访问大陆,进行"和平之旅",与大陆领导人胡锦涛达成"连胡五大愿景",双方基于"九二共识",将政治争议搁置,为两岸奠定和平与合作的发展基础.在经贸合作方面,则是优先讨论"两岸共同市场"的问题,为两岸经贸合作未来擘划出具体可行的方向.江副主席访问大陆,与国台办主任陈云林所达成的"江陈十二项共识",则是充实"两岸共同市场"的实质内涵.建立"两岸共同市场"可以开创两岸和平、和谐、合作的气氛,这是两岸经济向前发展的先决条件;其次是增进两岸经贸合作,使台湾能善用大陆资源,并与周遭国家进行经济合作;而大陆能善用台湾的资金、技术及国际营销经验,持续经贸发展,这对两岸是互惠双赢的局面.最后是使台湾藉由大陆而融入亚洲区域经济整合体系,避免台湾经济被边缘化.我们诚挚呼吁两岸搁置政治争议,尽速恢复制度化的沟通协商管道,透过交流,凝聚两岸共识,逐步推动建立"两岸共同市场",为壮大两岸经济、造福两岸同胞而共同努力.
  • 摘要:台湾于1953年实施第一期经济建设四年计划,开始有系统的经济发展.虽然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指示性计划(indicativeplan),不同于共产主义国家的命令性计划(commandingplan),前者以"政府政策"影响市场运作,后者则以"政府命令"取代市场机制,然而1950年代大致是"政府"高度干预的时期.这段时期后来被称为进口代替时期,"政府"采高关税、进口管制与复式汇率,以保护与发展选择的产业,代替对国外进口.复式汇率的作用,在藉不同的汇率,一方面鼓励出口,以促进经济成长,增加就业;另一方面节制若干商品的进口,与降低若干商品进口的台币成本,以稳定物价.实际上促进成长、增加就业与稳定物价三个目标都很少达成.本文是台湾经济自由化的经验与检讨,主要讨论,一、寻找发展的模式,二、局部自由化的成就与困境,三、从重化工业到科技工业,四、全面自由化的理念与实践,五、两岸经贸关系的开放与限制。
  • 摘要:本文讨论两岸经贸关系对台湾的影响,大陆发展不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现代化振兴,而且还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超大规模的崛起.它不仅使得十几亿大陆人的福利迅速提高,也使得港澳台三地和世界各国共享了这一崛起的溢出效果.纵观近年来两岸之间的经贸发展对台湾的影响,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大陆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大陆是台湾贸易顺差最大来源;大陆是台湾经济增长最大外部需求因素;大陆是台湾创造新增就业最大外部来源;大陆是台湾最大的海外投资地.台湾经济发展面临十字路口:是继续与大陆经济和贸易一体化呢?还是闭关自守?是全面开放全面融合呢?还是千方百计限制和人为阻碍?是参与者和分享者?还是排斥者和边缘化者?这对全球激烈竞争环境下的台湾经济特别是台湾企业界和投资者是生死攸关的选择.对于世界和东亚区域各国和地区来说,都在搭乘中国的发展这趟促进增长、共享繁荣的高速快车.台湾搭上大陆经济崛起的车,搭稳车,搭好车,对于台湾的未来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反之,"台独"会使台湾经济与贸易付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代价。
  • 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自1979年以来,大陆为推动两岸直接"三通",促进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主要介绍了2005年以来我在推动落实我党与国民党、亲民党达成的共识方面所做的工作.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经贸交流日益密切,互惠互利的经济合作格局已经形成,贸易额屡创新高,台商投资平稳增长,形成了以台商投资为主线,加工贸易为主要方式,投资带动贸易,贸易促进投资的两岸经贸交流发展格局.海峡两岸同胞血脉相连,休戚与共,两岸经济各具优势,优势互补.在这种新的形势之下,我们将继续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改善贸易投资环境,推动两岸经贸交流,促进两岸实现直接"三通"。
  • 摘要:两岸经贸合作关系的建立是国际产业分工深化和发展的结果,是互利共赢利益机制的驱动、是双方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实现最佳配置的合理选择.台湾制造业转移到大陆,拓展了岛内发展空间,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创造出更多的科技资源,推动岛内高增值产业发展.大陆吸引台商的资金、技术与管理等要素,较为迅速地进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带动了大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优化了出口产品结构.大陆是台湾最大的外需市场,支持着台湾贸易、就业及经济增长;大陆为台湾提供的贸易顺差增加了台湾的外汇储备,使台湾经济获得了稳定发展的基础.两岸经贸交流增加了大陆的资本积累;增加了大陆就业;促进大陆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两岸的产业分工不断深化及优化,并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两岸贸易依存度增加,加快了两岸经济的融合.大陆建设创新型社会,为两岸开展自主创新,科技兴贸合作提供了机遇;大陆实施完善现代流通体系促进扩大消费的发展目标,推动两岸经贸合作由生产领域向服务贸易领域发展。
  • 摘要:两岸农业皆属小农经营形态,目前都处在转型升级时期,都面临入世后的竞争压力.这些是两岸农业所具备的共性特征.同时,两岸农业也具有互补性,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资源、农业发展领域、农产品市场空间的互补性.自上世纪80年代末海峡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开展以来,两岸农业界往来逐年增加,来祖国大陆发展创业的台资农业企业和台湾农民不断增多.特别是从去年开始,大陆实施了一系列促进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台湾农业发展、惠及台湾农民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举措,获得了两岸各界乃至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特别是台湾农民从中直接获益.可以说,农业及相关产业已成为两岸经济关系中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可以预见,未来台湾农业的资金和技术势必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大陆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必将给大陆农业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必将出现新的契机.两岸应在农业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促进两岸农业人员往来、建立定期磋商机制,广泛开展两岸农业信息交流,构建两岸农产品贸易合作机制,最终形成互惠互利、互补双赢的局面,实现两岸农业共同发展,促进中华民族农业的振兴.
  • 摘要:伴随着农业市场的开放,两岸农业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两岸农业经贸合作,利用和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应对农业贸易自由化的挑战,实现两岸农业的持续发展,是两岸共同利益所在.目前大陆农业的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等特点.另一方面,资源短缺对农业持续发展的约束,体制的制约,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冲击等也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发展现代化农业,大力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是当前大陆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今后加强农业科研和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对外贸易等将成为农业发展的重点.这些变化,为两岸农业经贸合作和台湾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包括为台湾农业外向拓展、两岸农产品贸易发展和共同开发市场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加强两岸农业经贸合作,应探讨研究并提出建立固定的贸易信息交流机制,建立农业经贸合作磋商机制,建立市场营销同盟等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 摘要:两岸人多地少,平均每户耕地面积都在一公顷上下,都是小农经营体质,虽然两岸经济体制不同,农业发展情势有别,但如何克服小农体质来提高产销效率,则是共同课题.本文从两岸农业发展情势谈起,介绍台湾小农组织的发展,由早期的扶植家庭农场,培训个别农民,逐渐调整为以人的整合为中心,在私有财产体制下,辅导农民发展自愿性的产销组织,取得规模经济利益,进而推展企业与农民的垂直整合,发挥综效,并训练农业企业经营顾问,全面推动企业经营理念,促进小农企业化经营.加入WTO之后,传统的小农面临的竞争是小农对巨人的竞争,为突破小农的瓶颈,小农经营管理的范畴要从"功能管理"进入"策略管理",寻求组织间或与相关企业之策略联盟.本文特别强调,未来必须集合一流的农民,与大企业或企业化的产销组织合作,才能成就一流的产业.此外,在国际化的竞争环境下,两岸更需互惠合作,才能创造新契机,在全球布局的策略上,使小农组织成为现代化的经营体,这才是建构优质农业的基础。
  • 摘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是现阶段大陆安全优质农产品认证的三种基本类型,也是今后大陆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发展的基本方向.开展"三品"认证管理已成为大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在市场定位、产品结构、技术制度、认证方式、发展机制和标志管理等方面都各有特点.无公害农产品是在大陆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产生的,截至2005年底,获证企业已达10583家,产品累计16704个;绿色食品是为适应大陆农业发展战略转变的需要而兴起的,截至2005年底已有3695家企业的9728个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有机食品是大陆顺应国际有机农业发展潮流和国际市场的需求,结合国情开展起来的,截至2005年底农业系统已有416家企业(基地)的1249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为了促进两岸农产品发展,结合两岸农产品认证现状,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建立两岸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合作交流机制;二是创办两岸农产品质量安全合作论坛;三是探索合作认证新途径,共同促进农产品出口贸易;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交流与科研合作.
  • 摘要:20多年来两岸经贸快速发展的情况,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外.在两岸商品与人员不能直接通航之下,过去25年来的每年进出口平均成长率分别高达24.6%与35.1%,如果两岸可以直航,两岸贸易可以达到多高的成长率?或者,在不能直航的情况下,每年两岸商品与人员往来所必须支付不效率的代价,又是如何的惊人?本文先针对直航带来的直接利益进行说明,其中包括商品运输成本与人员往来所简省的时间成本.然后再进一步说明直航在两岸产业整合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阐述两岸直航与台湾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之外,并讨论直航与国家安全的关系,最后提出建言.
  • 摘要:海峡两岸通航关系着两岸关系的正常化进程,更直接的影响是运输时效与运输成本的节省,对于两岸经济的竞争力与未来发展非常重要.本文检视历年来,两岸为了回应民众及企业界"三通"的呼吁,所进行过的海运与空运通航协商谈判过程,分析其间的各项航线定位、航政监理、文书认证、安全管制、税捐征收及海事管辖等等议题谈判内涵,并加以检讨.再据以提出可行的通航策略建议,期能实质有效解决两岸通航相关的争议,加速实现两岸的通邮通航通商,增进两岸的交流与伙伴关系,共同创造互惠互利的双赢愿景.
  • 摘要:20年的两岸经济关系发展,是举世公认百年来两岸关系最密切、也是最具实质意义的时期.当前两岸经贸已成为最重要的维系两岸和平往来的纽带、两岸关系的晴雨表和两岸关系发展平台.今天我们来自两岸各界的新老朋友在这里聚会,落实去年胡连会达成的共识,对促进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我认为,当前两岸直航的条件已日趋成熟,实现两岸直航,不仅符合两岸的主流民意,同时也将对两岸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 摘要:当前两岸直航的发展形势正处于历史与未来的一个新的交界点上.随着台商在大陆的投资继续扩展,两岸贸易加速增长,货流规模日益扩大,客流形式也日显灵活,包机直航出现突破,"小三通"更是快速发展,从而使两岸间接通航的程序不断简化,直接通航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巨大的直航市场需求,犹如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推动两岸通航联系不断发展.两岸每年都有数千万吨的贸易货物、数百万个集装箱、数百万人次通过各种中转的方式相互流动.如此规模的经贸与人员往来,产生了对两岸直航的市场需求,使间接通航的不合理性愈加明显.在间接通航模式越来越无法适应客观形势发展需要的情况下,两岸直航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也不再是台湾当局手中可以随意运用的政治筹码.台湾岛内有限的经济资源和空间,要求其将视野扩大到海峡西岸,通过融合并吸纳大陆资源,拓展台湾经济的发展空间,为产业升级与贸易转型开辟一条出路,因而两岸直航对台湾产业发展策略与企业全球布局影响至深.虽然两岸直航的政治障碍依然存在,但是,经贸关系的时代大潮向前涌动,未来发展前景谨慎乐观.如果尽快实现两岸直航,台湾岛内的服务性企业就可以继续以台湾为基地,有效地为大陆台资生产性企业服务,形成一种全新的产业分工形态。
  • 摘要: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加强旅游交往,实现两岸旅游双向互动及今后之进展,成为两岸旅游界同仁共同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两岸旅游交往一直处于以"单向、间接"为主的状态之中.论文以近些年台湾观光业发展中的具体统计数字及客源市场进一步拓展所遇的问题,从有利于台湾观光业的发展,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顺应国际旅游发展趋势,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具有巨大的现实需求、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三方面,分析论述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必要性和市场前景.接着从创造巨额的直接旅游收入、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投资增长、对两岸都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将为台湾社会创造可观的就业机会、将有利于平衡岛内旅游淡旺季和资源合理配置、将为大陆游客带来实惠等从五个方面分析评价"开放大陆赴台旅游"的效益.最后分析两岸观光互动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更好地建立两岸旅游观光业双向互动、互利双赢的格局。
  • 摘要:大陆与台湾是同根同源的骨肉同胞,两岸的经济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两岸的经贸关系、旅游往来和民间交流对促进两岸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如大家所知,两岸目前只维持着单向的旅游往来,台湾去年有368多万游客到大陆旅游,今年1-8月超过242万人;而去年大陆居民应邀赴台、探亲、奔丧的仅有14万多人,今年上半年仅有7万多人,两岸人员往来的人数极为悬殊.对照去年内地游客到香港的高达1224万人次、今年1-8月达894万人次;今年1-8月到澳门的游客达555万人次等情况,从中就可见大陆到台湾旅游的潜力有多大,这是对两岸业者都是不容忽视的巨大市场.本文就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中旅总社对赴台旅游的一些设想及建议,与参加大会的业者交换一下意见。
  • 摘要:目前台湾资金过剩,且产业对外投资兴盛,在世界各地投资大幅度的成长,尤其是在中国大陆的投资大幅增加,最为显著.但是有些人士却认为对大陆投资快速增加,不利于台湾的经济发展,而建议政府对于大陆的投资采取限制的措施,尤其是希望透过诸多管制措施,以限制对大陆台商的融资.在这种情形下,两岸的金融往来可能因为人为的扭曲,而无法正常的运行,不但使得台湾的金融发展受到影响,连带在中国大陆的台商融资亦受到限制.本文讨论,1、两岸金融合作之重要性,2、两岸金融及外汇政策合作,3、建立中小企业融资辅导体系,4、大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之发展,5、两岸信用担保之合作。
  • 摘要:自1978年以来,大陆20多年金融改革在金融机构的改革、资本市场的培育、金融监管以及金融开放等方面取得成绩,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现代金融制度初步建立,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目前,大陆已是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台湾也是大陆第二大进口市场,两岸经济依存关系越来越密切.但与迅速发展的两岸经贸形成对比的是,两岸的金融往来的过程是间接的,途径是迂回的.造成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如此曲折的原因,主要是台湾当局的政策性障碍,至于金融业的统计、会计标准这些技术问题,如果双方能够在一个平台进行友好协商,那么这些技术问题是很容易解决的.尽管现阶段两岸金融往来不是非常便利,未来短期业商不能抱以乐观,但是,由于两岸经贸往来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膨胀,使两岸金融合作的推动力不断增强,台湾当局的人为政策只能限制一时,但不能永远限制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从长远来看,两岸的金融合作可以逐步向较高的层次演进.针对目前两岸在金融合作当中存在问题,两岸金融界可先从加强两岸金融同业协会交流、利用香港在两岸金融合作中的桥梁作用、几个方面推进合作和交流、引导和鼓励两岸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
  • 摘要:大陆从今年起开始实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这一规划是大陆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于大陆经济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它也为两岸经济贸易合作开辟了新的前景。
  • 摘要:随着两岸交流日益频繁,要求开放两岸"三通"的呼声不绝于耳,其中以直接"通商"和直接"通航"特别受到关注,因为这两项措施所衍生的贸易便捷性以及成本效益,攸关厂商在两岸投资布局和经营利润.然而,由于两岸"三通"并非纯粹为经济课题,特别是航权牵涉谈判,"三通"即无法避免涉及政治问题,因此,"三通"问题乃成为两岸关系难以突破的一个焦点.本文讨论,1、开放两岸直航的经济效益,2、开放两岸直航的总体经济效果,3、两岸直航对台湾的影响平议,4、推动两岸直航的策略思维。
  • 摘要:两岸各自的经济进步与发展都与日益密切的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密不可分,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虽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两岸经济合作有所成效,并不表明两岸的经济发展就没有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时代背景之下,每一个国家或地区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由于要素资源和商品服务较为自由地流动带来的冲击,以及由此导致的结构性调整以增强经济竞争力.我们注意到台湾经济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某些产业在台湾加入WTO后受到一些冲击,以及由此衍生的失业和景气问题.台湾经济面临的问题并非因两岸经济交流所致,也决非是限制两岸经济交流所能解决的,相反,通过进一步推动两岸经济交流的深化发展,是有助于台湾经济克服目前存在的问题而更好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两岸经济交流的发展,主要是要推动解决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突出反映为两个方面:一是与经济交流便利和成本最小化密切相关的两岸直航仍未得以实现;二是缺乏有效解决两岸经济交流问题的合作机制.因此,祖国大陆一直呼吁应尽早实现两岸直航,建立旨在进一步推动两岸经济交流的合作机制,这事关两岸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得到了台湾民众及有识之士的积极响应.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访问大陆时,相继与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达成共识,共同提出了两岸经济合作愿景.所谓两岸经济合作愿景,其目的是要通过更加密切和有序的经济交流与合作,迎接世界经济区域化的挑战,促进双方各自的经济发展,造福于两岸民众。
  • 摘要:台湾光复迄今60年来,政府有计划推动各阶段农业建设、技术开发以及相关措施的投入,产业与科技应用推广密切契合,粮食增产外销、外汇增加、民生安定,农业很快地蓄积能量展现出"以农业培养工业"逐步带动经济起飞.台湾农业的发展是以技术改进与效率提升来激励生产,提高农民所得.此种成功的小农发展经验,已成为开发中国家的典范.但面对世界经贸自由化的冲击,台湾农业目前已朝知识与技术的方向转型升级为资本密集与技术密集之产业,并提升为"科技化农业"的境界,以确保农业之永续发展.鉴于农业各产业发展与科技推广应用相辅相成,本文将叙述自光复后,台湾农业科技伴随产业发展的历程概况、农业科技的发展与重要成果、未来农业科技发展重点,进而提出两岸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的愿景.两岸农业之发展有其互补性,未来建议以贸易互补、技术互惠及产业互利之原则规划两岸农业科技合作领域.拟提出项目包括作物种源及微生物资源交流、甘蔗糖业技术交流合作、两岸农业科技术语及专有名词标准制订,及专业技术领域之引进、研发等交流合作项目.并依此项目拟定细部年度计划,以期落实两岸农业科技之交流合作。
  • 摘要:本文从划分海峡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平台的基本类型入手,分析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台湾农业发展基地、两岸往来交流、会展等"平台"的不同特征和不同功能,提出了全方位构建海峡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平台的基本思路,是以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为依托,以建设台湾农业发展基地为重点,以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高频率地开展两岸往来交流和会展活动为纽带,以促进海峡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事业健康发展、实现两岸农业合作共赢为目标,通过健全管理体制和政策扶持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消除不利因素影响,疏通、拓宽合作渠道,深化合作层次,建立长效机制,为构建坚实、有效的海峡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平台,寻找新办法,营造新环境,打造新格局.并在此基础上,按照"全局化"构想、"人本化"理念、"基地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快速化"运转、"优质化"服务、"持续化"发展的基本要求,从全方位构"平台"体系、继续办好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加强台湾农业发展基地建设、有效开展两岸往来交流和会展活动、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与政策扶持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六个方面,提出了全方位构建海峡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平台的总体设想.
  • 摘要:本文首先通过回顾2005年开放台湾水果进入大陆市场的成功尝试,表明此举不仅造福台湾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对培育和建立两岸稳定的农产品贸易渠道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次通过台湾水果大陆销售的市场分析,指出了诸如贸易通路与两岸直航、稳定的产能与市场培育、两岸植物检疫与农产品标准的协调一致、果蔬物流保鲜与流通成本降低等建立和完善两岸农产品贸易渠道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提出开展两岸以果蔬物流配送与保鲜为核心内容的合作技术研究,特别在果蔬快速预冷、物流保鲜与配送、物流信息化等方面开展技术合作;尽快实现两岸果蔬物流配送和保鲜贮藏体系的交流和对接,不仅可以提高台湾果蔬进入大陆市场的竞争力,而且可以为推动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 摘要:2005年4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时任国民党中央主席连战进行了会面,达成国共两党五大愿景,为发展两岸关系开启了新思维,开始了两岸发展的新阶段.随着国民党的"和平之旅"、亲民党的"搭桥之旅"、新党的"民族之旅"相继登陆,给两岸"三通"带来新契机,给两岸航运业的互利双赢合作建立新平台.两岸海上直接通航是两岸"三通"中的重要环节.目前,两岸海上货运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运送两岸贸易货物的船舶须绕经"第三地"进行换单的"两岸三地"航线;二是运送非两岸贸易货物的两岸"试点直航"航线;三是方便台胞通过金门往返两岸之间并运送小量贸易货物的厦金航线.两岸海上直航面临的主要问题:"船通货不通、货通船不通"的局面阻碍了两岸交流的进一步发展,人为增加了航运企业各项成本,延长了运输时间,降低了运输效益;同时,也导致了台湾港口货运量大幅下降.加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是两岸经贸发展的需要,实现两岸海上直航是台湾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自从大陆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远集团抓住机遇,不断开展同台湾航运业的合作,积极参与两岸间贸易运输.为了加快两岸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航运业互利双赢,提出三点建议: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海上直航谈判;解除对大陆直航船舶货物不通关、不入境的限制;开放大陆公司在台开展业务。
  • 摘要:两岸密切的经贸关系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是任何"政策"所不能左右的.两岸早已成为相互最重要的贸易投资伙伴之一,互利互惠,为两岸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利益.两岸经贸往来突破一般贸易投资形态,成为全球资源配置和产业分工链条上的重要一环.目前两岸产业合作已进入寻求产业链升级的阶段,通过促进生产环节的升级,共同提升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获取更高附加价值.但是因为政治分歧,两岸至今没有实现"三通",严重阻碍两岸贸易扩大和造成贸易失衡,为两岸贸易发展埋下隐患,以致影响两岸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难以实现制度性安排.台湾当局对"三通"的紧张心态,片面强调对开放大陆贸易投资带来的负面效果是的.应对全球化和自由化的损害,只能是"顺应"和"适度保护",而不可能断然"拒绝",一方面违规,另一方面影响产业持久竞争力.只有实现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两岸才能够通过协商平衡两岸之间的经济利益.台湾今年将接受WTO审议,对大陆的歧视性贸易政策也将难以为继.两岸应以务实的心态促进"三通"早日实现。
  • 摘要:加快推动两岸直航进程,在当前形势下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影响.两岸直航将大幅度降低两岸货物与人员往来成本,扩大两岸贸易、投资与人员往来规模,推动台商在两岸进行更合理的产业布局,促使两岸经贸关系由制造业领域向服务业领域延伸,加快建立两岸建立经济交流与合作机制,进而促进台湾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同时,两岸直航还将增进两岸民众的共同利益,营造两岸良性互动气氛,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与稳定发展.当前,两岸直航问题已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与条件.在岛内,70%以上的民众赞成两岸加快直航进程,工商界及国亲等在野党运用自己的力量在加快推动直航.大陆推动两岸直航的不懈努力和提出的一系列务实主张,为两岸直航奠定了有力基础.通过"试点直航"、福建与金马地区的海上直航以及两岸春节包机等实践活动,两岸在处理直航涉及的技术性、业务性问题上积累了丰富经验,找到了敏感性问题的妥善处理办法.两岸直航的民间沟通与党际对话的多元化渠道已经建立,两岸政治僵局下务实推进直航的解决方式已基本形成.在上述基础上,两岸直航应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式,通过尽快实现两岸客货运包机的常态化,推动台商相对集中地区的定点直航,逐步实现全面双向直航。
  • 摘要:随着台湾经营环境的变迁,企业全球布局与比较利益考虑,业者积极对海外投资,进而发展出以代工和海外加工为主之全球运筹模式.其中,对大陆投资系台湾海外投资的主要去向.企业两岸运筹活动,增进两岸产业内贸易与人员往来与企业界开放三通的政策需求.此外,由于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地域分布,虽主要集中在沿海各省市,尤其是广东、江苏、福建等地,但也逐渐扩散.此趋势使得原来经由港澳转机之运输方式,愈来愈难符合业者需求.直航的成本节约对已在大陆投资的台商将有降低营运成本、节省往返时间的效益,有助于减少两岸零组件调度时间,缩短大陆厂零元件库存期间,强化弹性分工并降低成本;也有利于具竞争力与优势的原料产业和关键零组件产业"根留台湾",例如信息电子业者普遍表示,关键零组件交货到大陆进行组装的运送时间缩短,厂商反而不必急着移往大陆设厂;甚至于两岸直接通航也可能增加台商将大陆生产的半成品大量运回台湾组装,以"台湾制造"名义出口,进而形成"台湾接单、大陆加工、台湾出货"之新商业模式.因此,期望两岸以2005年"澳门协商模式",开展两岸对话,务实处理客货运便捷化与直航协议问题,进而为企业营造更有效率的运筹环境,并藉以建立两岸制度化协商机制与良性互动关系.
  • 摘要:观光产业是本世纪的明星产业,世界各国莫不戮力于观光产业的发展.世界观光旅游委员会(WTTC)预估,今(2006)年全球的观光产业总产值将达6.48兆美元,占全球GDP的10.3%、提供总工作机会的8.7%.另一方面,世界观光组织(WTO,WorldTourismOrganization)则预测,全球观光旅游人次将逐年成长,平均年成长率达4%,2020年将达到全球人口数的五分之一,约15.6亿人次.台湾地区2001年的观光产业总值为3950亿元新台币,约占GDP的4.15%,从业人员约23.5万人;不论从业大数或经济产值,均已超越传统初级产业的两倍以上,但是距离全球性的亮眼绩效,我们还有二倍以上的发展与努力空间.大陆地区与台湾仅仅一水之隔,语言及生活饮食习性相同,过去台湾地区民众赴大陆观光旅游及洽商,每年约有300万至400万人次,而大陆地区民众赴台人次则仅约10余万人次之谱;呈现极不平衡的态势.事实上,单是沿海各省市民众,心仪台湾的风光、高度希望来台观光的人数,依据前些年曾经做过的调查统计资料,便高达5000万人.这么具有优势与发展潜势的观光商机,绝对是两岸观光旅游业者应该要好好把握与规划的市场.当然,囿于过去一些技术面的疑虑,两岸对于开放大陆人民来台观光政策,一直有所迟疑.但是透过公私部门的共同努力,加重旅游业者的保证责任、妥善规划行程、提高旅游内涵与品质,相信一定能有效开创两岸观光旅游的新世纪。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