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2006年两岸农业合作论坛
2006年两岸农业合作论坛

2006年两岸农业合作论坛

  • 召开年:2006
  • 召开地:海南博鳌
  • 出版时间: 2006-10-17

主办单位: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

会议文集:2006年两岸农业合作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近年来,两岸农业交流在农产贸易金额、农业投资件数与金额、农业科技与学术交流次数等方面,均有相当进展,然其间难免存在若干课题。为促进两岸农业交流的持续发展,拟依Kim及Mauborgne之“蓝海策略”的概念,提出两岸农业交流“蓝海策略”之刍议,供各界讨论之参考。
  • 摘要:两岸农业合作已成为实现两岸农业资源优势互补、农业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努力,两岸农业合作已取得相当大的进展,初步建立了具有一定成效的合作机制与模式。未来需要在现有两岸农业合作基础上,以两岸农业为一个整体的大框架下,在互利双赢的原则基础上,建立更高层次的、多元化的、有利于两岸农业永续发展的两岸农业合作机制与新模式,将两岸农业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主要发展方向包括:建立有组织的两岸农业论坛或常态对口交流机制;完善大陆对台湾水果、蔬菜的零关税进口与便利化措施机制,扩大双方农产品市场准入范围;在现行“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基础上,推动两岸农业产业与企业的合作,给予双方更优惠与便利的投资待遇,最大化的实现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与优势互补;建立两岸农产品贸易对岛内市场调节机制,即岛内产品过剩时大陆即时扩大进口,岛内农产品供应不足引起市场价格大涨时扩大从大陆进口;建立两岸农业安全合作机制,就传统病虫害、重大病疫、基因食品与农产品污染等问题进行研究、协商。
  •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的传统模式和创新模式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其次指出未来两岸农业经济合作应逐步深入到制度合作和组织合作的重要层面。大陆应当充分借鉴台湾多年形成的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特别是有关农业的推广体制和农产品的流通体制,来改造相对落后的农业制度;通过开展两岸农民合作组织之间的互访与交流,经济、技术与贸易合作以及合作组织制度创新与战略研讨活动进行横向和纵向合作。文章进而认为,建立更广泛深入的农业合作框架,这从根本上符合两岸经济发展的最大利益:第一,两岸农产品贸易依存度增强;第二,台湾面临被边缘化的巨大风险;第三,两岸建立农业合作框架所起到的效应要大于大陆和港澳的CEPA效应;第四,有利于带动两岸农业投资的发展;第五,有利于推动两岸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向纵深层次发展;第六,有利于减少两岸农产品走私,节约缉私费用。推进两岸建立深入的农业合作框架的初步思路为:第一,建立两岸民间商会、行业组织的农业合作协商机制。第二,应建立促进两岸农业合作制度化的民间或半官方研究机构,扮演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智囊团,类似香港的贸易发展局、香港总商会等机构。第三,可以考虑先建立闽台、浙台或粤台农业合作的新模式作为试点,积累经验,而后逐步开放。具体操作可以从现有农业合作试验区的细化着手,例如创建农业生物科技园区,对园区企业及其产品实行新优惠政策;建立“两岸农业合作中心”等。
  • 摘要:从经济学的比较优势看,海峡两岸在农业自然条件、生产成本、加工、营销、金融、农业发展阶段等很多方面都有很强的互补性,但是宏观层面台湾当局的全面不合作策略极大阻碍了微观层面两岸的农业合作,从而限制了双方的经济利益。有必要积极构建两岸产业间、行业间的合作机制,进行产业融合,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两岸农业的发展。
  • 摘要:两岸农业的供需体系长期以来即存在着许多异与同、竞与合的微妙关系,这些关系在两岸的政治隔阂下,一直维持某种程度的平衡,但在全球化及区域性贸易协议蔚为风潮之际,直航甚至可能成真的态势下,定将衍生显著的质变,并使两岸的农业合作带来新的契机与风险,因此,掌握其间的关键问题与来源,并拟具阶段性、竞争性、互补性及调和性的对策,共同面对国际潮流的挑战,是促使两岸农业互蒙其利、永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首先论述两岸农业合作的利基所在,借以掌握影响两岸农业合作的关键性因素。其次就两岸农业合作的问题,提出个人观点,最后则提出可行的因应对策。
  • 摘要:两岸农业合作经历了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五大特色,农业合作正向深度发展,但也需加强辅导和扶持。为了进一步提高两岸农业合作水平和保障两岸农民利益,文中提出了三个新的思考方向和大陆方面应遵守的五项基本原则。
  • 摘要:随着海峡两岸相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岸农业都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两岸在农业发展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大陆广阔的消费市场、多样的农业资源、相对丰富的劳动力和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都是吸引台商的重要因素;而台湾地区雄厚的农业资本、发达的农业科技、丰富的农业管理经验以及外向型的农产品销售网络也是大陆所急需的。这是两岸农业合作的动力和基础。本文从两岸农业合作的背景入手,分析了双方在农业科技、农业投资、农产品贸易等领域面临的合作机遇,并对双方在合作过程中所存在的竞争、贸易限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论文最后在加强两岸农业科技交流、推进农业企业合作,促进双方的农产品贸易、构建信息交流平台、加强民间团体之间的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 摘要: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把大陆丰裕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同台湾的品种、技术、资金以及市场营销的优势结合起来,实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近年来,两岸农业合作取得长足发展,两岸农产品贸易及农业产业投资均保持增长趋势。特别是1997年以来,“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的建立,为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和平台。杨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将成为两岸农业高新技术合作的示范基地。杨凌示范区将与台湾在农业管理技术、农业技术推广、生物技术、产业开发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将杨凌建设成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两岸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 摘要:本文在充分肯定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与发展取得较大进展的基础上,着重从五个方面对进一步促进两岸农业合作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要认真总结两岸农业合作与发展的基本经验,深入研究两岸农业合作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二是要认清两岸农业合作平台的特点和功能,有针对性地发挥合作平台的功能作用;三是要以促进台湾农民创业园等两岸农业合作与发展基地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框架和政策扶持体系;四是要以促进台湾农民创业园等两岸农业合作与发展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五是要积极推动和有效开展两岸往来交流和会展活动。
  • 摘要:农业曾经为台湾地区创造经济奇迹奠定发展的根基。两岸农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台湾农业有优良的品种,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经验,外向型的市场网络;大陆有广阔且潜力巨大的市场,丰富的劳动力,多样化的自然资源,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两岸立足于双方农业优势,强化研发、技术管理及市场开拓能力,实现两岸农业优势互补、资源一体化配置,互惠双赢。不仅可以解决台湾岛内发展空间狭窄,土地、劳动力资源稀缺等问题,使台湾农业赢得发展的“第二春”,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发展大陆农业产业化经营、结构调整,推动大陆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主要对策建议:建立两岸农业共同市场,构建台湾农产品输入大陆的快速通道;扩大试验区和创业园的范围;构建两岸农业技术合作的制度框架;进一步推动两岸民间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定期举办高层次的农业合作论坛和商贸洽谈会;合作开发东海及南海渔业资源。
  • 摘要: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从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民间小额贸易起步,到90年代台商赴大陆投资农业不断发展,至21世纪初期已形成相当规模。本文在阐明两岸农业合作发展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SWOT矩阵分析法,论述两岸农业合作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提出进一步推进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发展的对策建议。两岸农业合作首先应以两岸农民的经济利益为重,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通过消除各种体制和政策障碍,积极探索建立两岸农业产业分工的合作机制,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有步骤地推进两岸农业合作的稳定发展。
  • 摘要:两岸农业在分别加入WTO后,充满合作机会,尤其配合大陆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岸农业合作存在前所未有的合作契机。大陆经济发展受制于其农村经济发展。倘若大陆农村经济发达,农民富裕则民间购买力大增,除了带动经济继续蓬勃发展,也可以继续吸引外资进驻,因此更加深化大陆经济发展程度。反之,若农村经济萧条,除了造成社会不安定,引起外资疑虑外,原本可供发展之有限资源,必将转移为社会救济,而不利于资本累积与再投资。本文讨论依产品别建立“全方位产销体系”之两岸农业合作机会,此与大陆领导人胡锦涛主席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涵之新农村理念相符,将可更落实两岸农业共生共荣的紧密关系。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