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信息技术与土壤养分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
信息技术与土壤养分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

信息技术与土壤养分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

  • 召开年:2005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5-09-14

主办单位:中国农科院;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

会议文集:信息技术与土壤养分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采用传统统计和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55hm2菜田耕层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分区管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养分主要限制因子是N、P、K和Zn,不同土壤养分的变异情况各不相同。土壤NO3-N、P、K和Zn的空间变异结构明显,其半方差函数理论模型可用球型或指数模型拟合,最大相关距离在204~348 m之间,而土壤OM的半方差函数理论模型为无基台直线模型,其空间变异结构特征在本研究区域尺度范围内未能表现出来。土壤0M和速效养分含量一般呈斑块状分布;土壤NO3-N、P、K和Zn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空间相似性,其含量在一些区域均相对较高,而在其它区域均相对较低。土壤NO3-N、P、K含量分别与种菜历史及肥料用量(N、P2O5和K2O)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本试区生产小组间土壤主要养分状况、种菜历史和肥料使用差异均较大,而各生产小组内种菜历史、上下茬蔬菜品种、施肥情况、土壤养分状况等均基本一致,因而对本试区基本可按生产小组(种菜历史和蔬菜品种基本相同)为管理单元进行土壤养分分区管理。
  • 摘要:本研究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中国南方8省(市)12个监测点(村)土壤pH、0M、速效N、P和K养分的空间变异性与合理取样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pH值和速效钾最低的是红壤,有机质、速效氮和磷最低的是潮土,氮磷钾三种养分中氮素缺乏的程度最严重;虽然各因素的频数分布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但它们的频数分布大都呈对称或不完全对称的单峰分布;监测村土壤肥力因素各养分的空间自相关距(变程)都比较大,表明所采用的取样间隔基本上能满足土壤养分空间变异评价要求;通过土壤合理取样数量分析,确定了在95%的置信水平和10%和20%相对误差条件下供试区域的合理土壤取样数量。
  • 摘要:对养分管理来说,提高生产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和改善环境影响的交点通常是养分利用率(NUE)。养分利用率是经常使用的一个术语,但有许多表示方法,包括偏因数生产力、农学效率、作物回收率和作物移走率。由于投入成本增加、对环境的关注、政府的养分利用率项目以及发展和鼓励提高养分利用率的产品,所以在各种时空范围内理解和适当提高养分利用率越来越重要。适当提高养分利用率需要有效地完成所有养分利用的目标,这些目标多种多样,但通常包括当季作物最佳营养、农田养分损失最低以及有助于系统的可持续性。所以涉及到短期和长期的因素。信息技术能有助于确定和提高养分利用率。
  • 摘要:水稻养分决策支持系统(NuDSS)是水稻研究协会提出的旨为水田养分精准管理(SS-NM)提供决策支持的一部分。这个软件的内容与早期发表的有关精准养分管理的内容一致,包括一本手册和实用指南。养分决策支持系统软件通过合并各种模型把数据加到精准养分管理的材料中,形成一个用户友好型软件包,有助于改善肥料管理策略,目的是有效利用肥料,提高和保持作物产量以及增加农民收入。这种软件的发展是认识到需要决策支持来帮助复杂的数学计算(即通过优化程序),否则将难以运行。
  • 摘要:热带种植园作物是很多国家的收入来源和解决就业的途径。在全球经济下,只有提高热带种梢园作物的生产效率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竞争。只有利用基于GIS的精准管理系统,充分管理所获取的信息才能提高生产效率。种植园这些年来已积累了大量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需要在数据库中标准化。在这个数据库中包含了关于产量、土壤测试及养分运移的各种精确土地信息。这些标准化了的信息可以被绘制成图用于显示和管理养分变化。在厄瓜多尔,这个事实已经得到了证实,可可生产已经成为卡纳斯可可公司一项高利润的产业。在拉丁美洲的种植园,精准管理将普遍的运用于生产之中。
  • 摘要:采用GPS地理定位的方法对天津市有代表性的菜园潮土一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153hm2地块进行了100 m×100m的网格式取样,用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分析了大中微量元素含量。通过农田养分管理档案的建立和肥料使用情况调查及10个农户土壤养分的3年定位监测,了解菜田土壤养分管理和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应用GIS技术进行了不同种植方式和不同轮作制下的土壤养分变异及管理的定位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菜田复种指数高,施肥量大,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明显,各种养分总变异系数平均为36.29%,其中大中量元素为28.75%,微量元素为49.87%;两类种植方式(露地、保护地)耕层土壤养分除N素外均高于ASI法推荐的临界值指标2~10倍,显示出菜田土壤的肥力特点,其中磷素积累明显;土壤铵态氮平均含量为12.4mg/kg,变异系数小于15%,低于临界指标;土壤有效钾含量平均为139.2mg/kg,小于160mg/kg的样点为134个,占样点总数的81.2%;45个不同轮作方式的养分平衡概算结果:不同菜类平均氮磷肥的投入高于作物携出2.5~5.4倍,钾素的投入小于作物吸收30%~50%,表现亏缺;3年定位监测显示:1O户土壤养分随时间变异明显,各种养分总变异系数平均为33.5%,其中大中量元素为29.8%,微量元素为38.6%。为了实现多轮作制条件下的菜田土壤养分的精准推荐,研究了25种蔬菜形成千千克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特性;在GIS和ARCWEV’平台上通过微软VB编程结合美国ESRI公司MO控件实现了在独立平台中引用农田地理信息数据。在农田地理信息数据和养分管理计算数据的基础上实现了施肥信息决策。推荐施肥模型采用养分平衡法。包括养分空间及地理信息子系统,推荐施肥决策子系统,蔬菜作物病虫害查询子系统。在多种轮作制上开展了以钾肥施用为中心的试验、示范。88项田间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与农家习惯施肥对比,推荐施肥蔬菜平均增产26.5%,每公顷平均增收9590元,农户从信息化土壤养分管理中获得明显效益。
  • 摘要:枸杞是需钾量相对较多的经济作物,枸杞栽培地的土壤速效钾含量较一般农田低,枸杞园土壤缺钾情况日趋严重。通过在枸杞上进行施钾试验及示范表明:施钾肥可使枸杞增产,增产率为19.O%~49.5%,每亩增加纯收入564元;施用钾肥还对改善果实品质有较好的效果。
  • 摘要:本文在收集大量新疆农田土壤养分现状资料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农田土壤养分与20世纪80年代初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变化,并对其现状做出评价;分析了近15年来新疆化肥在用量上的变化及化肥对提高新疆主要农作物产量所做的贡献,提出了目前生产中化肥施用上存在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根据主要作物对养分的吸收规律和土壤主要养分的变化特征,研究、建立适合新疆生产条件的土壤养分管理与作物推荐施肥信息系统;先后完成24个县、团的农田土壤养分状况调查,为22个县、团建立农田土壤养分管理与作物推荐施肥系统,并向有关企业提供作物复合专用肥料配方、生产工艺配方,有效地促进了新疆平衡施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 摘要:利用“网格”取样、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地统计学方法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探讨了湖北省2个自然村土壤的养分特征及其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质、NH4+-N和有效K的含量普遍较低,有效P的含量相对较高,土壤有效s、B、Mn和Zn的含量低于临界值的比例,光芒村土壤分别为48.8%、49.6%、64.3%和73.6%,梅家墩村土壤分别为51.8%、16.5%、44.6%和79.9%。(2)土壤属性及有效养分含量变异系数大小的顺序,光芒村土壤为:pH
  • 摘要:根据3年11种作物29项次的氮磷钾肥肥效试验,研究了施用氮磷钾化肥对优势作物的增产效果、肥料利用率和施肥对主要作物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施用氮磷钾化肥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总的来看氮肥的增产效果>磷肥的增产效果>钾肥的增产效果。29项次试验中增施氮肥的肥料利用率(N)为14.1%~69.4%,平均27.7%;增施磷肥的肥料利用率(P2O5)为4.1%~29.5%,平均10.7%。增施钾肥的肥料利用率(K2O)为13.5%~90.6%,平均33.8%。施用钾肥的肥料利用率>施用氮肥的肥料利用率>磷肥的肥料利用率。磷钾肥配施马铃薯淀粉含量、甜菜含糖量和草玉米含糖量最高,在氮磷配合的基础上,钾肥用量与马铃薯淀粉含量、甜菜含糖量和草玉米含糖量呈抛物线相关,适度增施钾肥可以改善作物品质。
  • 摘要:本文从土壤养分的精准管理出发,通过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对重庆地区蔬菜基地耕层土壤NH4+-N、有效磷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分析,提出适合丘陵山地区的土壤养分管理单元。研究区域总面积1km2,采用GPS定位技术,在将田块划分为100m×100m的网格的基础上,取O~20cm 表层土样118个。通过室内分析及Kriging内插法,绘制出养分的空间变异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土壤NH4+-N含量在12.9~33.7μg/ml之问,均低于临界值50.Oμg/ml;有效P含量在1.35~111μg/ml之间,低于临界值12.0/μg/ml的土壤占总面积的27.7%,高于临界值的占总面积的72.3%。按照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将土壤养分NH4+-N分成2个养分分区,有效P分成3个养分分区。通过分析研究区地形地貌和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发现,N4+-N的空问分布与地形地貌之间没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因此按照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对土壤养分NH4+-N进行管理单元的划分是可行的;有效P的空间分布与地形以及土地利用现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结合地形因素和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将土壤养分有效P重新划分为3个连片的养分管理单元。
  • 摘要:本研究选择黄土高原地区陕西省新集村为研究对象,在219hm2耕地上用网格法采集364个表层(0~20cm)土壤样品,研究了该村土壤pH,有机质和速效养分(N,P,K,Ca,Mg,S)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该村98.9%耕地缺N,缺K、缺P比例占11.5%和4.4%。地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有效N、P、K、Mg、Ca、S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空间变异程度依次为:0M>P>Ca>K>Mg>N>S,土壤pH的空间相关性很弱。有机质、有效N、S最大相关距离大,达到1853m,pH值最小,为148m,K、Ca、P、Mg最大相关距离分别为717m、720m、1032m和1344m。施肥是导致该村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的主要原因。基于土壤养分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目前仅需要考虑对该村土壤K、P进行分区管理。
  • 摘要:本文研究了砂薄地玉米施钾效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砂薄地玉米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以施钾量225kg/hm2为最佳,此时钾肥产投比最高,达5.2,能取得较高的产量和获得较高的钾肥利用率;施钾能够提高砂薄地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但与施钾的产量效应变化趋势不同,在施钾225kg/hm2时蛋白质含量最高,继续提高施钾量则蛋白质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土壤速效钾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欲保持玉米生长周期结束后土壤钾素肥力平衡,施钾量应达到150kg/hm2。玉米籽粒产量与生育期内玉米体内钾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拨节期、喇叭口期、抽雄期和成熟期的植株钾含量与产量之间相关系数分别达0.87、0.95、0.94、0.99。
  • 摘要:在莆田市东华村建立一个45hm2的农业精准养分管理监测村。应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了监测村耕层土壤有机质、铵态氮、有效磷、有效钾等4种肥力指标的空间变异特征。半方差分析表明土壤养分在一定间距内存在空间相关性,且为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同一养分在水田土壤和旱地土壤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用普通克立格法进行最优内插,得养分含量空间分布图。根据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状态,将监测村分为三个施肥区即赤沙土施肥区、灰赤沙土施肥区和水稻土施肥区。肥效试验表明,氮钾肥在花生、甘薯和水稻上增产效果最好,磷肥次之,灰赤沙土施肥区的氮磷钾肥效明显高于赤沙土施肥区。赤沙土施肥区花生的氮磷钾最佳用量分别为N91.7kg/hm2、P20573.3kg/hm。、K2o110.0kg/hm2,甘薯则为N 97.Okg/hm2、P2O524.2kg/hm2、K2o121.2kg/hm2。灰赤沙土施肥区花生的氮磷钾最佳用量分别为N60.Okg/hm2、P20567.6 kg/hm2、K2097.0kg/hm2,甘薯则为N170kg/hm2、P20548.5kg/hm2、K20174.0-224kg/hm2。水稻土施肥区水稻氮磷钾最佳施用量分别为N106.5kg/hm2、P20532.0kg/hm2、K2075.0kg/hm2。
  • 摘要:本文在全面调查河北省耕地0~20cm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土壤养分状况的基础上,并依据BFDP项目和NMS项目自1993年开展至今十余年的施肥试验结果建立的小麦、玉米、棉花推荐施肥统计模型,以Arcgis8.1地理系统软件为主要工作平台,在VisualBasic语言环境下,利用地图控件设计和建立了河北土壤养分管理与施肥决策系统。该系统既充分利用了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专业空间数据处理功能,又兼顾了用户使用的灵活性和实用性,使数据的管理、查询、分析和结果的显示一体化,将研究区农田养分信息的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分析模型数据等多种要素集有机地集成为一个整体,通过窗口缩放、图形叠加、图形漫游等功能,不但将不同时空、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信息组织在一起,而且满足管理人员对各类专题信息的综合查询及综合分析。
  • 摘要:坡地钾素平衡及管理研究于2000年开始在贵州南部开展。试验分别设条带种植1、条带种植2、工程梯化、横坡种植四个水土保持农艺措施和农民习惯种植(对照)五个处理,探讨坡地钾素的平衡及其管理措施。试验结果表明,坡地的钾素除了与施肥和植物吸收有关,还与降水、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简化了的坡地钾素循环中,肥料提供给土壤的钾素达89.66~176.82kg/12m2,无机肥料对土壤钾素输入总量的贡献率达到50%~98%。而9.8%~26.26%来源于无机肥的钾素是通过作物吸收而带离土壤。地表径流和侵蚀泥砂具有较强的土壤有效钾富集能力,分别所富集的有效钾是降水的4.1~6.7倍和侵蚀前土壤耕层的1.5~2倍。它们不但带走降水中有效钾,而且还带走土壤中的有效钾,流失量分别达到14.82~23.1kg/hm2和4.64~9.35kg/hm2。通过作物吸收而造成土壤钾素损失达到28.50~90.10kg/hm2。坡地农业活动造成土壤缓效钾水平急剧下降,缓效钾亏缺达175.34~306.04kg/hm2。因此,在坡地钾素平衡中,应重视水土保持、秸杆还田及肥料的有效利用。条带种植措施可减少地表径流40%~44%、泥砂54%~66%、提高土壤有效钾13%~34%,使得无机肥的利用率达到26%,它是坡地钾素管理的有效措施。
  • 摘要: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皖北砂姜黑土区村级农田土壤养分状况及其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土壤有效N、P、K、S、Fe、Mn、Cu、Zn、B低于临界值的样品数占样品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00%、72.O%、92.7%、11.8%、38.8%、70.9%、O.5%、98.8%和5.1%,土壤普遍缺氮、锌、钾,大部分土壤缺磷和锰,一部分土壤有效铁含量不足,少数土壤缺硫和硼;有效Ca、Mg含量全部高于临界值,土壤钙、镁、铜含量丰富。土壤养分主要限制因子是N、Zn、K、P、Mn等。土壤速效P、有效B、Mn和Fe等微量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异性较大,变异系数超过50%;pH及有效Ca、Mg、Zn的空间变异性很小,变异系数低于20%;有机质及有效N、K、S、Cu等营养元素的空间变异性介于两者之间,变异系数为20~50%。不同营养元素拟合的模型不同,空间变异程度不同。pH、土壤有机质、有效Ca、S、Mn、Cu、B等中微量元素,模型拟合度好,空间结构明显,最大相关距离为965~rn 8589 m;土壤有效N和K、有效Zn,模型的拟合度相对较低,空间变异结构较差,最大相关距离也较小。速效P、有效Mg和Fe介于两者之间,模型拟合度较好,空间结构较明显。
  • 摘要:通过化学分析、微型盆钵与田间试验得出:玉米吸钾能力直接影响作物产量及其对钾肥的利用率,玉米对土壤与肥料中钾的吸收数量与利用率及其产量状况大体上分为四种情况;玉米吸收肥料中钾的能力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现已求得三个吸钾等级玉米的钾肥聚类模式及其高效经济用量。之外,还得出:钾肥对玉米的增产效果与效益及玉米对钾肥的利用率均随着土壤有效钾含量的升高而降低。试验还获得有效钾含量不同的黑土、淡黑钙土和风砂土三种土壤玉米钾肥效应函数,依据本函数便可求得三种土壤不同产量水平下的钾肥高效用量。
  • 摘要:以青海省互助县台子村为研究区,采用传统统计方法和地统计方法研究土壤中各养分的空间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土壤中大部分养分均处于亏缺状态,其缺乏程度为NH+-N>Mn>Zn>S>P>Fe>B>K,其中NH4+-N、Mn、Zn、S均有70%以上低于临界值。各种养分的变异幅度较大,变异系数呈现趋势是:Zn>S>B>P>K>NH+~N,变异系数均在40%以上。Ca、Mg、Cu、Fe、Mn则变异较小。所有养分中仅有Ca、Mg具有强烈的空间依赖性,其余大部分养分空间相关性差,半方差模型拟合效果不佳。
  • 摘要:本试验以饲用玉米白马牙为试验材料,在冀西北高原旱滩地条件下通过不同的钾肥处理,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施用钾肥对饲用玉米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显著地提高了饲用玉米的生物产量和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施用钾肥各处理生物量累积动态、植株的氮素累积动态和磷素累积动态都符合Logistic方程,玉米全生育期对氮素和磷素的最大吸收速率和全生育期平均吸收速率都随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试验结果揭示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饲用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叶片中叶绿素相对含量均表现出一致提高。
  • 摘要: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和兴乡和兴村面积约123hm2的粮田耕层(O~20cm)土壤养分进行了空间变异特征与分区管理技术研究及其在推荐施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粮田耕层土壤中N、P、K、S、Zn等营养元素普遍缺乏,营养元素K状况分为4个级别,60.1~70.0m/L、70.1~80.0mg/L、80.1~90.0mg/L、90.1~100.0mg/L,低于临界值的面积占84.8%。营养元素P状况分为6个级别,<6.0mg/L、6.1~12.0mg/L、12.1~18.0mg/L、18.1~24.0mg/L、24.1~30.0mg/L、30.1~36.0mg/L,低于临界值的面积占46.5%。营养元素S状况分为3个级别,6.1~8.0mg/L、8.1~10.0mg/L、10.1~12.0mg/L,低于临界值的面积占85.7%。营养元素Zn状况分为6个级别:1.01~1.50mg/L、1.51~2.00mg/L、2.01~2.50mg/L、2.51~3.00mg/L、3.0l~3.50mg/L和3.51~4.00mg/L,低于临界值的面积占68.4%。
  • 摘要:人类营养不良普遍存在,是世界饥饿问题的表现。而饥饿……缺乏足够的热量支持正常工作的身体……可能影响20亿人口。据估计,超过30亿人口,几乎占世界人口的一半遭受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造成成长受阻、智力发育迟缓、人类疾病或身体畸形,甚至死亡。合理的植物营养可以解决许多以上营养不良问题。公共卫生官员需要认识到农业在提供营养丰富食品、植物化学物质以及植物和动物蛋白和维生素方面的重要作用,还应认识到充足和平衡施肥是生产高产和高营养食物的关键所在。这篇文章将探讨化学肥料在提供足够数量和质量的食物来改善人类营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 摘要:实践证明测土施肥是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和减少养分损失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然而,许多农民通常年年施肥而不测试土壤养分状况,这样势必引起过多的施用化肥或有机肥料而造成经济损失和不必要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施肥不足以至减产,从而影响收益。美国具有较完善的农业推广体系,土壤测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继续为增加农民收益和保护环境发挥作用。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土壤测试结果来指导施肥,作者编制了一个在网上使用的养分管理决策系统。本系统可以根据土壤养分分析结果为使用者提供主要农作物的最佳施肥量。本报告将对美国的土壤测试体系和上述养分管理决策系统作详细介绍。
  • 摘要:自印度享受绿色革命的成果以来,近期就农业生产力、投入收益或因素生产力方面的问题,造成粮食产量增长率的下降,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出现这个现象,其中一个基本原因就是作物收获带走大量养分,使得大范围的土壤养分亏缺严重,同时不充足的和不适当的养分施用,导致农田系统内的养分平衡失调严重。目前这个紧要关头,土壤多种养分缺乏和农场养分管理水平低的现象,对印度的农业生产是一个真正的挑战。保持人口快速增长的粮食和纤维产品需求、农业效益和环境安全3个方面的平衡是极其重要的。在印度,过去肥料投入对粮食生产的增长已做出了极大贡献,在将来也是如此。在养分平衡供应的方式下,增加肥料用量将扭转因素生产力下降的趋势。本文将就如何在印度农业生产出现不利局面的紧要关头,采用精准化养分管理(SSNM)来解决印度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进行讨论。在PPI/PPIC支持下,并通过与政府和其他组织的合作,开展精准化养分管理研究,在许多州的一些主要作物上获得了最大经济产量(MEY),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并可以解决目前印度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为了有效实施精准化养分管理,通过多部门信息的有效链接和适应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需要重新调整技术传播在本文一并开展讨论。
  • 摘要:肥料信息和推荐管理器(FIRM)是一个基于菜单的用户友好的计算机软件,是考虑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以咨询为目的而设计和开发的软件。这主要是决策支持系统,旨在农业上合理利用养分、肥料和其它改良剂。rn FIRM由信息管理器、推荐管理器和应用管理器三部分组成。信息管理器拥有关于各种肥料、改良剂、肥料混合的兼容性以及随时修改或更新的各种作物的农学分配方(对各种作物正式的推荐施肥)的所有信息;推荐管理器是一个运行环境,它装备所有有关的数学模型和函数,包括基于土壤测试的养分推荐、肥料计算、优化函数和养分、产量、面积、体积、质量等转换因子数;应用管理器拥有关于农田肥料施用方法和其他实际指导。
  • 摘要:独立后的印度在农业生产上取得了很大进步,粮食产量从1950_一1951的5 080万t增加到2003—2004的2.12亿t。尽管如此,由于人口不断增长的压力国家的粮食和营养安全问题依然严峻。在20世纪70和80年代粮食产量和生产力大幅度增长后,印度的粮食增长速度正处于停滞不前的阶段。由于养分管理措施不当而出现全国范围内多种营养元素缺乏是生产力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为了保持脆弱的粮食安全平衡,印度需要来年生产更多的粮食。在目前人口迅速膨胀阶段以及有限的自然资源条件下,印度农业生产的增长主要依赖于生产技术各方面的科技进步,尤其是养分管理方面。在养分管理方面,农民趋向于把一个地区所有地块作为一个整体对待,并采取相似的管理措施。在印度农民的管理措施中已建立起来的养分不均衡施用的情况下,完全忽略养分空间变异会造成国家的土壤养分逐渐恶化,影响将来生产目标的实现。这篇文章集中讨论印度农业的现状、采取更加精确养分管理措施的障碍以及基于信患技术的方法有助于采取经济和环境友好的投入管理的一般性框架。
  • 摘要: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土壤养分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机遇,本文应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农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山西省选择了代表一年一作种植制度的忻州市二十里铺村作为研究区域,对施肥状况、土壤养分状况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并对GIS和施肥模型有机集成的农田养分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1)试区农民的施肥决策现状无论是氮、磷肥的施用量,还是氮、磷肥配合施用比例,均存在较大的变异,而且都很少施用钾肥和微肥;2)试区土壤养分性质存在较大的空间变异,有效氮(NH+4-N)、P、有机质空间变异相对较大,土壤有效K空间变异相对较小;3)土壤养分等值线图可以直观了解和掌握土壤养分丰缺程度和分布状况,是合理施肥的依据;4)基于农户地块单元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使作物得到相对更加合理的养分供应,获得相对较高的产量,帮助和促进农民的增产增收。
  • 摘要:为了实现农业分散经营体制下以每一农户不同地块为基本单元的养分管理及精准施肥,利用GIS平台的ARC/INFO7.O、ARCVIEW3.2等软件,以VFP(visual foxpro)6.0为开发工具,以吉林省公主岭市刘房子村为试验区域,总结多年的研究内容,建立了农户信息、养分管理和推荐施肥三个数据库。养分管理者及应用者可以通过三个数据库之间的关联按自己的要求检索到相关信息,来实现精准施肥,进行了一次吉林省分散经营体制下精准施肥模式的探索。
  • 摘要:利用地统计学的半方差函数,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定量研究奉新、靖安县平衡施肥毛竹林的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毛竹林土壤养分存在半方差结构,多数为球状模型。奉新、靖安毛竹林土壤的变程分别为32m~398m和24m~120m,取样距离15m~20m,能满足毛竹林土壤空间变异评价的要求。N、P、K等养分的空间相关性小,其空间变异大于Ca、B、Fe、Mg、Mn等养分。奉新毛竹林土壤养分的分数维值按如下顺序排列:Cu>Mn>全P>Zn>P>N>Fe>K>Mg>S>OM>Ca>B>全K>全N。靖安竹林土壤各养分的分数维值有如下的规律:B>S>全N>N>P>K>Mg>全P>OM>Zn>Cu>Ca>Fe>全K>Mn。施肥时间长对于养分的空间分布均匀性有调和、促进作用。均年竹林的养分空间分布较大小年竹林复杂,养分空I"7分布的均匀性较差。毛竹林土壤养分结构性变异大于随机变异,土壤内在属性(土壤矿物和地形)比人为因素(栽培管理水平和施肥措施)的影响大。
  • 摘要: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黑龙江省红星农场大豆地耕层土壤进行了空间变异特征和分区施肥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北部大豆主产区黑土养分含量比较丰富,氮、磷、硼含量较高,钾、硫、锌含量较低。土壤中N、P、K、S、B、Zn的空问分布具有明显的变异性。土壤中S、B和K三种元素空间分布的偏斜程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土壤性状的空间变异性及施肥的差异性。土壤养分偏斜程度与土壤养分变异系数之间存在密切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O.8980。大豆分区平衡施肥取得了显著效果,较习惯施肥平均增产298kg/hm2,平均增产率10.8%,平均增收610元/hm2。
  • 摘要:本研究以养分监测村为模板,研究水稻种植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规律,探索应用地理信息、推荐施肥等技术进行村级信息化土壤养分管理,完善了适合南方水稻种植区推广的信息化土壤养分管理技术体系,并在养分监测村成功实施。利用已有的土壤普查数据,建立县级以乡镇土种为基本单元的土壤养分信息系统,并通过平衡指数校正进行推荐施肥和作物专用肥配方,把村级信息化土壤养分管理技术向县级养分管理技术拓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明显提高区域种植带的科学施肥水平,达到按作物、土壤合理施肥的目标。
  • 摘要: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和传统统计学方法,对辽北稻田耕层土壤养分进行了变异特征及其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地块上的土壤由于取样位点的变化,土壤养分亦随之变异,其变异系数的变化趋势为:速效磷>有效锌>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硼>速效钾>pH;从空间分布上看,本试验区稻田土壤养分均呈斑块状分布,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土壤普遍缺钾;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与有机质、土壤机械组成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土壤碱解氮与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速效钾与有效锌呈显著负相关。试验区土壤偏碱性,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碱解氮含量处于缺乏水平的占85%以上,约有87%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属于中等偏上水平,13%左右的土壤缺磷,土壤速效钾含量低于临界水平,有效硼含量适中。总体来讲,试验区土壤普遍缺钾,部分土壤缺氮。
  • 摘要:在高寒草地施氮试验表明,在不同施氮量情况下,牧草单位面积产量较对照均有所提高。增产量和增产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递增。施肥使牧草的高度、覆盖度发生了显著变化,植被群落发生明显改观,施肥后草群盖度和频度分别比对照区增加10.6%~174.0%和6.4%~208.2%。草群高度和密度分别比对照区依次增加15.4%~83.1%和1.7%~235.0%。
  • 摘要:采用氮肥单因子试验研究了施用氮肥对高寒草甸退化草地及禾草草地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就两年累积增产效应而言,尿素施用量为37.5kg/hm2时,每kg尿素可获得退化草地地上总生物量的最大增产量27.84kg,而当施肥量为225kg/hm2时,禾本科牧草可以获得单位尿素的最大增产量17.48kg。综合考虑两年草地总生物量、优良牧草生物量的变化,认为天然高寒草甸草地施用225kg/hm2,可以获得最大禾草产量,有利于退化天然草地向良性方向发展。
  • 摘要:该研究以构建烤烟种植区科学合理的高效耕作栽培管理系统为目标,将品种、土壤肥料、植物保护、栽培管理等技术进行优化集成组装,实现种植规划区烤烟生产计算机系统的高效咨询和决策管理服务。其内容由六个子系统构成:rn ①生产技术咨询决策子系统:对烤烟生产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分段服务咨询(产前优化栽培方案的拟订;产中实时提供烤烟生产管理措施并对烤烟生长异常情况提供可行有效的应急措施;产后提供合理的储、运、销方案分段服务咨询)。rn ②烤烟异常生长外形识别子系统:进行烤烟异常生长原因识别及解决措施咨询;相关知识(病害、虫害、草害,不宜气候影响,营养失调)咨询;常用农药化肥的特征特性及使用;农药混用咨询和害虫天敌咨询。rn ③烤烟栽培环境评价子系统:针对烤烟栽培的人为因子(栽培、施肥、灌溉、植保;)和自然因子(气候因素、地貌因素、土壤理化性质和水分条件等)与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建立环境与烤烟产量和品质相关性评价系统。rn ④烤烟生产区地理信息子系统:以烤烟主产区烤烟生产基地为基本单元为“烤烟生产技术决策咨询与系统”提供决策咨询信息,做到烤烟生产精准管理。rn ⑤烤烟生产管理子系统:烤烟生产区概况;烤烟生产有关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烤烟收购有关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烟农有关信息收集、统计、分析。rn ⑥系统维护子系统:数值数据与文本数据维护;多媒体数据维护(声、影像、图片、动画添加和删除);适应性维护(知识库、模型库、数型库本地化)。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