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2004年环境与循环经济国际研讨会
2004年环境与循环经济国际研讨会

2004年环境与循环经济国际研讨会

  • 召开年:2004
  • 召开地:天津
  • 出版时间: 2004-12-09

主办单位: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开大学

会议文集:2004年环境与循环经济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循环经济要求从物质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关系出发,把经济系统看成是自然生态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生态规律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经济规律是经济运行的内在机理。在现实中,政府的所制订的政策、制度和规范是引导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重要力量,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则符合经济运行规律的内在要求。因此,循环经济中生态规律与经济规律的协调统一问题,实质上就是如何把握和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问题。本文从此角度深入论述了市场与政府如何共同发挥作用,有效推动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
  • 摘要:循环经济这一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这一发展模式的关键其实就是非物质经济。循环经济给非物质化提出了新的技术上的挑战。本文将探讨实现非物质化的主要途径。
  • 摘要:当代我国发展哲学研究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深入探索我国现代化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坚持人本为核心的发展观,对于坚持和完善历史唯物主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代发展哲学的人本性确立。为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化提供了途径,找到了重要的现实切入点。
  • 摘要:美国的废物回收运动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在80年代得到迅速的发展。经过城市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和关心的市民三十多年的努力,目前有1/3的美国家庭参与回收,占总量的27%的废物被同收利用,美国环保署称之为“20世纪后期最成功的环保事件之一”。不过,美国没有联邦法规定要回收废物,所有废物回收都是自愿的。废物回收的成功推动主要是非政府组织的努力。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将回顾美国回收运动的历史,讨论非政府组织对工业和政策的影响,同时也将简要介绍近年在美国推动的“零废物”运动的情况。rn 文章的第二部分将介绍美国废物回收运动中三个重要的非政府组织—环境保卫基金会,全国回收联盟和绿色印章。80年代,环境保卫基金会对快餐连锁店的包装和回收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它成功地和麦当劳结成伙伴,使麦当劳减少并回收大量废物。全国回收联盟提供技术教育,传播公共信息,促进公共政策的制定。同时,它还建立了一系列计划,以促进回收市场和经济的发展,它的4,500个会员包括非政府组织、大企业,多级政府机构以及个人。rn 绿色印章通过对满足环保标准的产品发放“准许印章”来促进绿色生产和鼓励回收,它的标准包括对整个产品的生产、使用,回收(或废弃)进行评估。文章将介绍这三个组织的功能,结构,开展公共宣传的技巧以及成就。
  • 摘要:环保社团是个人为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的自愿联合体,人们联合在一切的目的就是要满足在个体单独行动下无法实现的共同利益,如环境质量的提高、生活状况的改善、生态系统的协调运转。rn 环境保护并非只是政府的职责,政府也不可能完全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治环境污染的全部责任,公众通过环保社团等非营利组织,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行动中来,必将从更高层次上推动中国环保事业的蓬勃发展。
  • 摘要:在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后现代化时期,从环境管理角度,可持续发展正体现出信息化、人性化和生态化的特点:以人为本、利用信息手段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正成为各种决策制定的基础。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承担着环境保护的重要责任。rn 在其环境保护实践中应充分利用信息手段,促进公众参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n 本文从企业行为分析入手,将公众定义为企业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两类,分析了两种公众参与企业环境保护的机理:指出企业行为存在三个层面:即“事务性管理”、“财务绩效管理”和“社会化管理”:根据企业环境管理水平(成熟程度)按五个级别进行分类,即:消极型、被动型、适应型、主动型和超前型:并建立分析矩阵,根据这五种企业的环境管理的三个行为层次,分别阐述了两类公众参与企业环境保护的实现可能及参与方式。进而提出了公众环境保护参与程度的评估判据,以求由此对企业环境保护的机理展开深入分析。
  • 摘要:公平和合理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和人群中有不同的含义——恩格斯。生态社会的公平并不是要消除差异,而是需要能够促进再现和尊重差异性的制度。rn 目前我们所倡导的生态社会建设更应该注重社会公平建设,以便在尊重社会成员个体差异性存在的基础上更好的发挥社会组织效能,增强社会活力,实现生态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平衡。本文以南京市生态社会建设为例,进行生态社会公平建设的基础条件分析,现有社会公平性分析,最后提出生态社会公平建设的思考和对策。
  •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循环经济与传统的环境保护工作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借鉴外国经验,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循环经济中;然后阐述了中国在坚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中,需要社会各部门互相配合,协调发展地做好保护环境工作,并充分调动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并对如何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 摘要:循环型社会就是以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排放和对产品实行综合利用及循环利用为手段,旨在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保护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社会模式。以环境正义作为循环型社会的基本法律价值。循环型社会的法律制度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其基本特点是系统共生性,政府协调性,义务本位性和以循环经济法为核心内容。循环型社会的法律制度体系可以分为循环型社会产业政策法律制度和循环型社会支持性法律制度两大类。我国循环型社会法律体系的设计应当首先从制定《循环型社会促进基本法》开始。
  • 摘要:未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将为全球大规模气候变化所制约。与世界各国共同合作,防止气候变暖,扼止全球性气候变化,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本文通过数学能源模型,预测了到2100年为止的中国百年前景。其中,按购买力平价换算,中国的GDP规模在2020年有可能超过美国和加拿大的总和,在2100年,人均GDP有可能达到8万美元,与当时日本的人均9万美元水平相近。但中国的C02排放量按碳重量换算,预计将从1990年的6.6亿吨,上升到2100年的54.6亿吨。如何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温室效果气体的公平有实效的减排,本文提出了“在总量控制下实现人人均等排放量”的世界统一排放基准,同时按责任和能力将世界区分成强制性减排,自主性减排和自发性减排三类区域。按世界统一人均排放基准及从中国未来经济、人口、能源消耗量计算得到了的CO2的排放量来看,中国的气候变化对策战略可分为三个阶段:①自发性阶段(-2012年前后)②自主性阶段(-2020年前后)③强制性阶段(2020-)。但是,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国内环境问题和地球环境问题并不是绝对孤立的。例如,因为导致地球酸性化和温暖化的主要物质。就是化石燃料的消耗,把国内国际这两个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联系起来共同实施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特别是由于导致温室效应气体往往具有长期的影响力,中国方面更应该采取有效并合适的对策。
  •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实现责任与利益的公平结合,通过建立资源价值计量乃至计入成本、排污收费乃至计量收费、产品负责制乃至最终处理责任三大经济政策,以及三大经济政策的互动效应,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制度架构。本文对此作了理论上的探讨,并对国际上的实践作了简要分析。
  • 摘要:亚洲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占了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绝大部分。由于工业的发展,亚洲的发展中国家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发展期,但是在近20年里他们也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例如,在全球41个空气被微粒物污染的城市中.前15名的城市中有13个在亚洲发展中国家。工业生态学是用来评价工业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成形框架,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rn 第一,了解工业组成要素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发展确定和分配资源和能源的方法:第三。建立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为了发展经济,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可以应用工业生态学作为发展策略去设计他们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发展。这样,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就能避免发达国家在他们工业化进程中遵从库茨涅兹曲线模型而出现的环境问题。“先污染,后治理”是绝大多数亚洲发展中国家面临环境问题的原因,并且这样还会对将来的发展产生障碍。在马来西亚,工业生态学是一个新兴的领域,需要诸多学者的理解和参与。在整个经济系统中,采用“循环模式”是工业发展的一个机会。要结合工业生态学和循环模式去促进经济要达到的目标是:能充分循环利用各种原料,使排放的废弃物能尽量减少,不仅满足当代而且还能满足后代人的产品和服务需求。这对马来西亚的工业使很有利的,因为它不仅能增强它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扩大它的规模:还能使马来西亚作为一个工业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想论述循环模式和工业生态学在促进国家发展中的联系。同时还讨论了在马来西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在垃圾管理方面应用这些新理论的可能性。
  • 摘要:北方草地是我国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生态安全格局。本文针对我国北方草地存在的生态问题和导致草地退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对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北方草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摘要:为了实现“零排放”的理想,日本政府经济产业部和环境部联合开始生态城项目。主要内容为:首先地方政府制定循环型社会建设方面的产业计划并提交给两部审查和批准若获批准,两部把补助金资助给项目计划中的具体再利用产业发展方面的子项目。rn 该制度从1997年开始,已经执行8年,目前共有22个地区获批准。该项目效果显著,能够促进当地再利用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当地可持续经济发展。但项目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相应的问题,如再利用产业的原材料稳定供应问题、再利用产品销路问题、3R原则顺序等政策性问题等。但这些问题是在建设循环型社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也迫使我们按照循环型社会理念调整产业结构,因此研究此项目及其问题对中国实施循环型社会、走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摘要:文章以天津开发区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为案例,剖析生态学在综合型园区工业企业层面和区域层面工业发展中的应用,并探讨园区政府通过加强政策引导、信息建设、技术服务等措施,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的主体—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战略,并在遵守市场经济原则的前提下,促进企业之间副产品交换网络的形成,实现区域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的双赢。
  •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人与自然关系和谐,推进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目标,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接着指出目前各地区区域发展存在的普遍问题,论述在循环经济社会的建设中,应该充分重视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建立循环经济体系,使区域内外和谐发展,共同进步;rn 同时指出,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最后对如何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可行性的措施和建议。
  • 摘要:煤矿城市是随着煤炭资源开发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是一个由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对煤炭资源具有高度的指向性。我国共有煤炭城市150座左右,在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持续的开采破坏了当地的地质结构和自然生态系统,因此相比于其他类型城市,煤矿城市的生态脆弱性较强。目前约有70座煤矿城市面临着矿竭城衰、结构性危机、环境恶化等困境,严重制约了煤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煤矿城市的布局依赖于煤炭资源的分布,其空间演化受采空区和塌陷地的限制。未来近五十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煤炭的比例将维持在50%-60%,因此煤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煤矿城市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城市布局,加强对采矿迹地的生态修复,积极建设绿色煤炭城市。
  • 摘要:在市政固体废弃物中有很大一部分垃圾是可以生物降解的。在多数情况下,市政垃圾废弃物都是没有经过任何预处理就直接被倾倒在空地或是进行垃圾填埋,这样沥出液和填埋废气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生态危害。对市政废弃物在填埋前进行机械——生物前处理可以有效的分离出惰性原料并且使废弃物均质化。此外还能产生显著的积极效果。使用生物处理作为一个烘干步骤,就会大量的减少和优化在后续焚烧过程中的废弃物的含水量。在填埋前,热力学的、机械的和生物学的前处理一般都是相结合的。调节垃圾填埋的前处理技术是伴随在填埋过程中的生物学和物理化学过程。rn 本论文详细的讨论了对市政固体废弃物的机械生物前处理,并且把经过前处理和未结果前处理后垃圾填埋所生产的废气、沥出液质量和湿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rn 经过前处理的废弃物填埋后产生的沥出液和填埋废气的质量和数量有明显的变化——沥出液、填埋废气和垃圾体积大量减少。
  • 摘要:本文介绍了“有效益的环境管理”这种新的管理模式的基本原理与构成,培训的方法与实施效果。通过案例分析证实,实行这种管理模式可以提高企业人员自身的环境意识,从生产的全过程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 摘要:在全球,对于海洋的环境保护都是一个很重要问题。已经知道并且广泛讨论了很多导致海洋污染的原因。例如:石油有意或意外的泄漏、被居民或工厂污染了的河水、失事船舶、海船的非法排放、红潮等等,它们都造成海洋环境的恶化。根据日本海洋局的数据,在日本的海洋范围内,1996年的污染物数量为754,2003年为571。其中主要有三类污染物:石油、工业排放物和红潮。rn 它们在1996年的污染数量分别为370、294和90:在2003年它们的数量分别为382、146和43。可以看出由工业产生的污染显著的减少了。rn 通过卫星系统也观察并记录了海洋污染。尽管如此,对于日本海洋领域的样本水样的分析特别是化学分析能够充分的理解已经污染或者没有被污染的水的背景值。海洋——地球科技所(JAMSTEC)得到了日本海洋局提供的MIRAI设备用于监测。MIRAI是一种非常先进的研究设备。rn 现在我们已经具备了所有的先进设备。我们将在2006年1月至2月在日本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海洋的持续利用提供好的数据。
  • 摘要:在研究土壤系统的元素转移时,关于土壤中所含的元素的背景值或自然含量的信息是最基本的资料。在近些年,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在环境样本中各种微量或痕量元素的富集。除此之外,大多数土壤学家和环境化学家似乎都努力在有益的元素和选择性污染物上进行研究。在“现实世界”发生的现象太复杂以至于如果仅仅就研究土壤中的元素并不能得到简明的答案。因为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或同一附族的元素具有类似的化学和物理性质。这样可以认为如果把元素周期表上所有元素都通过它们的相对位置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就可以理解的更全面。rn 此外,为了生产各种新原料,现代工业也使用了很多以前很少使用的元素。这肯定是存在风险的,因为这些工业产品的废弃将会导致新型的环境污染。为了致力于这些问题,我们决定通过最先进的分析技术去监测尽可能多的土壤元素。
  • 摘要:为了发展、促进和保持良好的可持续的农业经济,用于灌溉的水必须具备水质良好。宁夏自治区的银川高原和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套高原从公元前第三世纪就开始了灌溉。它们现在都是农业生产的平原地带。所有关于宁夏的银川和内蒙古的河套的地图都清除的显示出黄河的水先是流入了几个主要的大的入口水管道中,它们通过完善的管道系统把水分布到各个农业区,这些水最后通过出口管道被收集起来。我们主要考虑的是灌溉水质量的改变。如果能够观察到这些改变,就需要有适当的方法和措施来引导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们在2004年9月对青铜峡大坝和包头桥之间的黄河水质进行了调查,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对策措施。
  • 摘要: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绿色建材的发展现状.从环境战略的角度对新世纪绿色建材发展的趋势,以及绿色建材的评价和建筑材料的绿色化实现的途径,以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的思想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 摘要: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使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同时获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枣庄矿业集团蒋庄煤矿通过推广清洁生产,开展综合利用,循环生产工艺设计,实现了污染物低排放或零排放,达到了防止污染和保护生态的目的。同时。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使现有煤炭企业在做大、做优,做强非煤产业上下功夫,形成以非煤产业为主的煤炭基地。本文还从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增强发展循环经济意识;运用典型引路,抓好示范带动作用;坚持科学规划,有序发展:建立促进循环经济的法规制度,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建立绿色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制定促进循环经济的经济政策等方面就如何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相关建议。
  • 摘要:本文介绍了科学发展观对新世纪我国环境保护的深远影响,分析了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简述了科学发展观下的我国环境保护和循环型经济与我国环境之保护,对21世纪我国环境保护进行了展望。
  • 摘要:我国20多年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凸现出的种种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警示我们,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指导思想上,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发展方式上,必须发展符合国情的循环经济,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国家经济高速、平稳发展,确立战略制高点的重要举措。rn 本文就发展循环经济问题谈几点个人意见和建议:1、必须充分认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3、应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立法工作,逐步建立与完善促进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政策和管理体系。
  • 摘要:本文作者用生态学观点分析探讨了天津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系统总结了天津市开展循环经济工作中的实践与经验,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是天津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 摘要:从传统的单程经济到循环经济不仅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而且应该是经济学范式的转变。rn 目前学术理论界对循环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系统的物质循环,注重技术手段与方法的研究,却忽略了经济系统运行的内在动力。本文通过对传统经济物质循环与价值循环的分析。发现传统经济不能实现物质循环的原因在于价值循环与物质循环的不一致。作者的观点是:循环经济体系中的物质循环必须与价值循环相耦合,以价值循环带动物质循环。构筑具有内在驱动力的循环经济机制。
  • 摘要:物质的运动形式和运动的物质主体规定了物质代谢是循环经济的核心问题,由此定义了循环经济内涵,提出了循环经济的5条标准和4个发展阶段。近30多年来工业化国家物质消费的实际数据揭示了人类物质消费总量的上升式多峰论。人类使用的物质分为可再生物质、可循环利用的不可再生物质和不可循环利用的不可再生物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欧盟国家物质消费总量中,可再生物质、可循环利用的不可再生物质和不可循环利用的不可再生物质的比例大约为15%、24%和61%,同时期美国这一比例大约为10%、16%和74%。
  • 摘要: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到了需要深化的阶段。本文运用生态效率的概念揭示循环经济的减物质化本质,通过对生态效率的情景分析,指出适合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C模式),最后结合上海的有关实践,提出循环经济的具体实施维度。
  • 摘要:环境与经济的关系是理论界长期关注的焦点,存在着两个重要的学术理论。一项是假定性学说。揭示了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变化的轨迹,表述着一种现象,体现着一种矛盾的转化,即生态与环境状况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遵循倒U形状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另一项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研究,即经济与环境可以实现良性互动的循环经济的新思维,循环经济从本质上揭示了环境与经济的内在联系,实现了环境经济学思维上的一个飞跃。rn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已被发达国家的历史轨迹所证明,循环经济模式也正在被许多国家探索和实践着。这两项研究尽管形式不一、侧重不同,但并不相互脱离与冲突,循环经济这一新的经济模式在认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同时,也体现着经济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与环境最佳互动关系的发展模式。rn 循环经济的理论充实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内涵,循环经济的实践也必将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更加完善。
  • 摘要:本文将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理解为自然资源存量价值与耗竭价值核算、环境污染损失价值核算及环境质量恢复与改善价值核算;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应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价值补偿理论、效用价值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自然资源存量和耗竭价值核算可采用支付意愿和供求定价模型法;环境污染造成的生产和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核算可采用市场法;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失价值核算可采用人力资本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指标体系包括自然资源核算指标体系和环境保护核算指标体系;系统讨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内涵、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指标体系以促进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深入研究。
  • 摘要: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可持续发展中经济与环保矛盾的可行方法。目前我国对这方面的探讨和开发,一般集中于产业内的循环性清洁生产和开发区范围内企业生产工序互补协调两个层面,规模尚未逹至区域性合作的广泛阶段。长远而言,循环经济必须扩及跨区、跨省环境管理的高等层次,以及开发资源、制造工业和产品市场循环的立体性经济模式,才算真正对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作用。rn 本文以粤、港间在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和环保可行合作方案为论题,引伸探讨区域性循环经济发展的未来路向。创新的观点,可以在全国其它地区辐射开去。
  • 摘要:本文首先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从理论上论证发展我国循环经济的紧迫性;接着对当前发展中国循环经济的思想认识与实践上的几个误区进行了总结指正;最后按照国际国内两条主线,分别从立法、经济、科技、宣传四个角度对中国循环经济的建设提出了大胆的设想与措施建议。总体而言,本文在肯定我国必须走循环经济之路的重大战略思路基础上,对当前国内循环经济探讨的误区进行了批判,提出了要走有中国特色循环经济之路的思想,并试图做出切实可行的研究与探索工作。
  • 摘要:循环经济是解决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rn 循环型社会是循环经济思想的发展和深化。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社会系统的支撑。构建循环型社会是循环经济真正实现的前提和保障。本文首次系统阐述了循环型社会的概念和内涵,并从理念、价值观、伦理、经济、技术等方面论述了循环型社会的特征,以及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 摘要:“绿色消费”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藉由民众消费意识的提高及消费行为的集体行使,而达成环境保护的目标,无论就消费者保护或环境保护而言,都具有指针性意义。本篇论文介绍台湾地区推动绿色消费运动的历程及关键,并尝试从消费者的观点厘清其所扮演的角色及所负的使命。虽然绿色消费运动在欧美先进国家已行之多年,但对开发中国家而言,不仅消费者保护运动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而处于以健康及安全为主的初期阶段,更遑论仍处于萌芽阶段的绿色消费运动。有鉴于此,本篇论文提出消费行为中环保新观念的建立为基石,藉由消费者自身环保意识的提升,透过民间消费者保护团体的倡导,再配合政府管理部门所制定生产与消费政策的落实,得以将过去(或现在)资源浪费的消费模式,转变为资源节省及符合环保的新消费模式。本篇论文亦进一步阐述绿色消费的基本架构与原则,提出达成绿色消费目标的具体行动与策略,并汇整台湾地区推动绿色消费的初步成果。台湾在推动绿色消费的经验对中国大陆消费者保护运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亦可做为未来推动绿色消费运动的重要依据。
  • 摘要:我国的循环型社会正在建立中。本文从消费的角度出发,揭示了要全面、快速、完善地在我国建立起循环型社会,必须推行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不仅引导着社会消费的可持续,而且它还推动着生产的变革,有利于清洁生产的推广和生产工艺的改进。rn 最后,本文分析了绿色消费在我国面临的发展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摘要:本文运用“公地悲剧”作为概念框架分析了气候变化这一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把各国政府在对待气候变化本身和气候变化谈判问题当作一个多人非零和博弈问题。博弈中利益可分为国家利益(各博弈方的利益)和公共利益(或全球利益)。文章分析了二者间的区别和一致性。通过对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等世界主要大国的案例分析。认为前两者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对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有清晰界定并做了严格的区分和对待。其气候变化政策明显地是使国家利益最大化。中国政府对两种利益的界定尚不够清晰,其气候变化政策亦未对二者做出严格的区别对待。本文主张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明确坚持国家利益优先原则。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积极倡导“发展目前人人平等”原则、“体恤弱势”原则、以及“区域差异”原则。
  • 摘要:从循环型社会理论的产生到许多国家付诸实施的有益尝试,本文通过研究相关法律制度,探讨循环型社会的定义、特征和具体实施要求。重点讨论在中国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必要性、迫切性、可能性,并对中国现有法律制度进行分析,提出在中国建构循环型社会的法律建议。
  • 摘要:循环型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发达国家开始重视改革现有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促使本国经济朝着循环型经济发展。本文通过介绍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点,总结国外循环经济法的立法经验,对比德日两国与美国的循环经济立法,来透视我国相关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循环经济法的建立健全与配套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在本文中我们将构建中国循环经济法的基本框架,对相关法律如宪法、环境法的某些规定提出修改建议,促进我国完整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建立。
  • 摘要:由欧盟和中国政府联合发起的环境管理合作项目的目标就是加强中国的环境管理。这个项目的工业发展目标就是寻找在方法和动力上改变中国企业领导的比例和解决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难。rn 这个项目目前正在进行中,但是在某些领域已经取得一些经验:rn ·给企业的高级管理者举行讨论会,让他们相互学习和交流在商业中利用持续发展的方法能给企业带来的效益;rn ·环境管理中的现实中的现实障碍部分是由于不恰当的激励、数据的收集和管理安排;rn ·4个主导项目示范了构建工业园的操作方面。
  • 摘要:城市环境危机是社会、经济和环境冲突的结果,一般定义为包括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流行疾病和其它大规模对人民生命和城市环境具有影响的突发灾害事件。城市环境危机的社会、环境及经济影响,已经引起人们对城市环境危机管理的广泛关注。这不仅是研究的需要,而且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城市环境危机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保障人民健康和城市环境。rn 它的重点是为确认、应对和解决危机而采取的、具有时间限制的解决危机的措施。危机管理的任务包括城市基础设施的保护。对危机的准备、应对和恢复,通讯与信息,以及保护人民和城市等。本研究以城市生态系统的观点,提出了城市环境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与概念,危机前,危机中和危机后三个管理步骤,强调计划,准备、政府和公众对于危机经验的重要,并以美国纽约、芝加哥和亚太地区的SARS等案例对比,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社会视角,对城市环境危机管理进行初步探讨。
  • 摘要: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环境资源约束,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效解决环境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山东日照建设生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背景,首先阐明了发展循环经济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然后分析了日照市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性,接着重点介绍了日照市培育生态企业、建设生态工业园的实践模式,最后介绍了日照市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新型工业化目标的发展规划。
  • 摘要:工业生态学强调综合解决工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问题,寻求工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方法。其基本思想来源于工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对比。把工业系统看成是生态系统的一种特定形式,即所谓的“工业生态系统”,其具有生态系统的四个基本原则(物质与能量的流动性、组成的多样性、地域性和渐变性)。在工业生态系统中存在多种多样的由多个相互关联的工业企业联合形成的工业生态群落。在工业生态群落中包括了物质与能量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类具有不同行为的成员,它们之间应当建立类似“食物链”的营养结构关系,从而在工业系统内实现物质的封闭循环。同时,在一定时期内。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应当保持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的内在机制是市场价值规律,而平衡的实现要靠系统内部具有自动调节的机制和能力。rn 工业生态学的基本宗旨是推动工业系统的演进,使之由低级生态系统向三级生态系统的转化,这种旨在推动工业体系演进的战略,被称为“生态重组”,即按生态学方式对工业系统进行重组,有的泛指经济重组。生态重组会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上发生作用。生态重组的方式主要包括工业系统内物质的封闭循环和物质减量化与能源脱碳。
  • 摘要:生产活动是物质在经济系统内部以及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流动的前提和基础,产业系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和技术手段。循环经济的关键在于建立起促进物质、能量高效循环和流动的产业生态系统。本文主要讨论了产业生态系统的意义、内涵特征和实施原则。
  • 摘要:本文通过对都江堰市传统型工业化初期的结构性特点与生态市建设目标的矛盾分析,揭示了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又一种两难境地,认为循环经济是摆脱这一困境的方法:本文以都江堰市生态市建设为契机,提出了以生态产业与生态城市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建设框架,并从产业体系、城市体系等方面提出都江堰市循环经济建设的重点。最后,还指出产业链整体建设所需的巨额投资、结构调整可能会引起的经济“休克”,可能是欠发达地区实践循环经济模式的几个主要阻碍因素。
  • 摘要:我市早在80年代起就开展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在生态城市研究及生态建设规划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距建立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本文在论述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天津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将生态城市作为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目标之一,推行循环经济手段作为建设理想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和实施生态规划与生态城市建设。
  •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第三代垃圾变能源的技术——“热分选煤气化(ThermoSelect)”技术,是一个完全无污染的、百分之百资源回收的垃圾处理系统,符合循环经济的原则。为了遏制空气中二恶英生成的主要源头,据说在2002年3月召开的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委员们大声疾呼,应停止建设垃圾焚烧炉:上海市人大会议上对上海浦东、浦西建焚烧炉争议很大:广州市建焚烧炉遭到大坦沙等当地居民抵制而五易厂址。国人对二恶英的危害是有认识的,可惜对先进的解决办法和相关的技米措施缺乏了解。其实,八十年代西方就开始对垃圾“热解气化”rn 进行过大量研究,主要是针对二恶英的处理,有些已形成成熟的技术和设备,其中瑞士科学家斯登贝格博士的热分选煤气化技术(ThermoSelect)更是比较完善。用热分选煤气化技术,1992年在意大利米兰北部建立了示范厂。1998年在德国法兰克福南部的卡兹鲁克建成了商业运行的热分选煤气化垃圾处理厂。1999年日本川畸重工将热分选煤气化技术引入日本,在东京千叶县建成了示范厂,意在改造日本现有的一千多座焚烧炉。(众所周知,日本是工业国家中二恶英污染最严重的国家,1900多座垃圾焚烧炉是主要祸手,据说日本国内已不准再建焚烧炉)。用热分选煤气化技术已在世界许多国家建厂。2000年以来中国已有四个代表团去德国热分选垃圾处理厂参观过,2003年我们完成了上海示范厂预可研报告。
  • 摘要:地球表面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生物质资源,年间生产总量在1400-1800亿吨,是人类衣食住行的重要物质源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也都是远古时期埋藏在地表深处的生物质演变而成的。全球生物质生产每年所储存的能量,相当于当今世界主要燃料消耗的10倍,而目前作为能源开发利用的部分尚不到总量的1%,绝大多数未加以开发利用的生物质,通过自然腐烂分解过程释放碳素和能量重返大气与自然界中。生物质资源,不仅已经被视为本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化石替代能源,也是一种在工农业、材料与化工等领域极具开发潜力的可再生资源。因此,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已经引起了许多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的生物质资源极其丰富,生产与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质资源,对于振兴农村产业、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循环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国内外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发展动态、以及我国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与对策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 摘要:综合评价污染源的环境经济属性是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分配的主要依据,结合地区特点研究科学合理的污染源综合评价方法,已成为当前污染源管理的一个研究热点。现有污染源评价方法有很多,但均为线性方程,由于环境、经济、社会指标间相互关系非常复杂,既存在多重共线性,又存在非线性关系,这使得现有方法在对污染源进行环境经济属性综合评价时难以周全。以深圳市为例,首次引入人工神经网络(ANN)对工业行业污染源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等标污染负荷和综合判别指数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ANN法的评价结果最优。由于ANN具有模拟任意非线性连续函数的能力以及自学习等特点,适用于污染源综合评价。
  • 摘要:本文简要的介绍了循环经济和型煤的概念和发展情况。对比了型煤代替粗煤燃烧后所取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阐述了型煤和能源循环经济的关系。并对于型煤和循环经济方面的国家政策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 摘要:目前,我国资源型城市由于过分依赖资源利用模式,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消耗增长过快,资源利用效率过低,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因此资源型城市如何发展循环经济,控制因发展带来的生态恶化,是当前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相对而言,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有着突出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这些优势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本文以枣庄发展循环经济为例,就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优势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循环经济理念在帮助资源型城市摆脱原来的单纯资源利用模式,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最大限度的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等方面的作用。并对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制定、落实相应的制度规范、控制行业规模,实现均衡发展和污水资源化,大力发展循环产业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 摘要:众所周知,中国的水资源环境问题与能源问题一样己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颈瓶”。如何抓住21世纪初叶北京奥运会与上海世博会的机遇来根治中国的“水危机”问题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基于上述严酷事实,以北京为例,从扩大奥运经济效果。营造中国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的美好氛围入手,阐述了建立人水和谐的绿色生态都市是战胜“水危机”,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并就如何采取相应的举措,提出了建设性的构思与探讨。
  •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人类从古至今的环境思想,主要从哲学的立场上,大略梳理了各种环境思想的侧重点,以及现代的环保理念对人类认识自然的启示。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