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江苏省土地学会2015年度学术年会
江苏省土地学会2015年度学术年会

江苏省土地学会2015年度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南京
  • 出版时间: 2015-12-15

主办单位:江苏省土地学会

会议文集:江苏省土地学会2015年度学术年会 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及收益分配越来越得到国家和地方的重视,中央和地方也不断调整关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相关政策规定,逐步为制定和完善配套的法律规定明确了目标取向.但是,我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尚未正式建立,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缺乏有效的价格机制、分配机制、管理机制和监管机制等.政策的缺陷造成土地的价值不能够在流转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进而导致农民集体及农民的土地权益得不到保障.本文首先回顾了不同时间阶段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和地市级层面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收益分配的相关政策,并对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出台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省级政策法规,严格限定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条件,明确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相关主体的角色定位,完善流转收益分配机制,规范集体收益的管理等政策完善建议.
  • 摘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政府逐渐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进行转变,规范行政程序,推行依法行政,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来达成社会和谐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当一些涉及国计民生的土地征收、房屋拆迁、信息公开、社会保障等问题以行政争议的形式反映出来时,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和谐.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是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解决行政纠纷的有效途径,这两种制度能否互相衔接,对解决行政争议,化解行政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摘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有助于纾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但相关的法律问题仍需达成共识,乡镇企业用地和"小产权房"乱象的治理困境亦待破解.首先在《物权法》中对入市的产权属性进行定位,接着讨论了交易的主客体,就城市规划区内外不同范围土地入市问题和增量集体建设用地可不可以、要不要入市问题进行探讨,最后对入市须面对的现存乱象治理提出思路.
  •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关键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各种信访问题纷繁复杂.当前,我们国土资源部门受理的信访案件普遍存在四个特点:一是信访群众信"上"不信"下",有问题不找基层,认为只有找上面的大部门、大领导才能解决问题.二是信"多"不信"少",不论什么事,多找几个部门和领导反映总不会错,多多益善.三是信"闹"不信"理",不管有理无理,先闹再说;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四是信"访"不信"法",既使是典型的涉法问题,也要到上级政府部门上访解决.从国土资源信访工作实践入手,作者谈论了突出顶层设计,依职权分类处理信访事项.明确内、外职责、强化归口管理,按照国土内部部门职责依法依规办理信访,明确内部分工、厘清信访种类。还原信访的作用和功能定位。明确信访与具体行政行为等的区别三个方面的粗浅认识.
  • 摘要:今年5月1日起,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正式实施,其中有很多直接或间接涉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行政应诉的条款变动,必将对基层国土部门今后的依法行政工作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分析了新《行政诉讼法》实施对基层国土部门的主要影响,剖析了当前基层国土部门行政应诉工作中的不足,结合基层国土部门的工作实际,提出加大对新《行政诉讼法》的宣传培训力度、加强对行政诉讼案件受理条件的分析辨别、明确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职责分工几点新形势下提升基层国土部门行政应诉能力的对策.
  • 摘要: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村土地问题.而在农村土地权利束中,宅基地使用权又是一项重要的土地权利.目前我国现实中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现象普遍存在,而目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中存在着诸如审批管理不严、交易纠纷不断等问题,增加了依法管理的难度.本文通过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提出加强立法并规范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明晰权属、建立健全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配套制度几方面解决对策,以期对完善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依法依规流转有所裨益,以真正统筹城乡发展.
  • 摘要:现有无偿使用和限制流转的农村宅基地管理使用制度已不符合当前农民实现土地财产收益的诉求、土地资源高效配置要求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需求,农村宅基地问题正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近年来,常熟市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管理和退出路径,同时稳妥推进历史遗留农村住宅用地的审批和发证工作,但是因为法律政策的制约和农民意识存在偏差,笔者对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剖析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得出在土地利用方式从农村型向城镇化转变过程中,要以村庄改造和社区建设为抓手,在明晰产权、收益和农民自愿的前提下,推进农民的安居乐业一体化.常熟市宅基地管理将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加大农宅安置房建设的同时,结合“美丽村庄”建设,将着力改善特色村、重点村农民居住环境,以保护江南水乡村庄的自然风貌。
  • 摘要:"十一五"以来,我国城镇化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土地问题尤其引人关注.尽管国家出台了一些列土地政策,但土地管理与城镇化发展仍存在诸多不适应."十二五"期间面临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在土地管理领域亟需解决一些重要的关键问题,而制度改革是前提.本文分析了当前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制度层面出发探究了土地问题产生的根源,土地制度改革的内在关联形式和目标,最后提出制度改革的基本路径.土地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土地可持续利用和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实现途径是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土地利用目标又会反馈到土地制度部分,推动土地制度改革和进一步完善.
  • 摘要: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福利性无偿的宅基地划拨供给政策,导致土地资源闲置和浪费日益严重,当前农村土地改革已全面部署,业界对宅基地制度改革进行了大量的讨论与探索,形成了有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对策和建议,笔者也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和退出总结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土地使用制度变革、科学规划,实事求是,统筹安排、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公平长效土地执法监管机制几点建议,值得一读.
  • 摘要:宅基地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农民生存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问题,关系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大局.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对农村宅基地管理做出了重要部署.依此,笔者结合在基层国土所的工作实际,对农村宅基地管理的现状、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宅基地使用功能发生变化、有关概念的司法解释模糊、规划不完善等问题,加强宅基地立法体系建设、科学合理地编制规划、严格宅基地申报条件、构建执法监察网络、开展宅基地清理工作、鼓励农民腾退宅基地、加强宅基地管理法规的宣传力度几个相应对策.
  •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持续发展,保障建设发展空间和保护耕地资源的两难困境日益突出,成为限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突破用地困境,在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框架下大力探索土地管理制度创新,促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实现各类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和用地综合效益的提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路径.就建设用地而言,在供需矛盾突出的同时,利用效率不高是导致发展困境的重要原因;相比较总量短缺,结构性短缺是更为突出的问题.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上海、天津、北京、江苏等地的开发强度分别达到40.24%、31.47%、20.10%和18.85%,而人口产业高度集中的日本三大都市圈土地开发强度仅为15.6%,德国斯图加特为20%,法国巴黎地区为21%(中国社科院,2010);2008年我国城镇人均建设用地121平方米,而汉城为55平方米,东京为66平方米(曲福田等,2005).与此同时,1996年到2008年,我国农村人口减少1.29亿,但是农村居住用地反而增加了112万亩,农村人均居住用地从193平方米增加到229平方米(徐绍史,2009).要解决建设用地的供给限制问题,优化空间结构、盘活低效存量用地是我国现实人地关系背景下的必然途径.针对促进农村宅基地有序退出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出了加强统筹规划,尊重农村生活特点,充分考虑不同农户的需求、区域之间采取差别化保障措施,合理引导本地农村的发展、使农村宅基地的退出成为盘活农村土地资产、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政府引领,市场主导,加强村庄土地综合整治、创新资金管理和收益分配制度,促进农地整理几方面建议。
  • 摘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作为贯彻实施《土地管理法》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国土管理法制化的重要途径.研究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推动国土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进程,遏制日益严峻的土地违法行为的发展,保障土地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保证耕地红线不被突破,为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奠定资源基础.本文选取微观领域的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为研究对象,利用多种研究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基层国土资源执法机制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即结构体系、运行机制、评价机制,构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执法监察体系,为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想法.为构建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制长效机制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案例,为最终实现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正规化、科学化、法制化作一个有益的尝试.
  • 摘要: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本.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管理工作,并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解决基本农田保护,不仅要重视数量保护,更要重视质量保护.为了更好地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基本农田现状的分析及存在的问题,围绕如何保证基本农田的数量和质量及生产能力、生态保护等方面来完善耕地和基本农田责任,新常态下,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升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水平.
  • 摘要:本文从耕地保护现状谈起,概括耕地保护现状遇到的问题.其后引入新农村建设给耕地保护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挑战主要是对耕地的占用,而机遇则是多方面的,包括产权制度建设、耕地集约利用等.最后提出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加强耕地保护的新理念、政府发挥在耕地保护中的主体作用,同时加强征地制度改革、与新农村规划相结合做好土地整理与复垦工作、切实提高耕地产出效益,减少地耗、加强治理,发展生态农业,保护耕地质量几方面耕地保护措施.
  • 摘要:土地是城市建设和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也是城市政府最大的资产.现在土地供应似乎落入了一个"怪圈":一方面,政府都在叫土地报批难,一些项目无法落地;另一方面,大量土地资源"批而未供",长年处于"晒太阳"状态,因此盘活批而未供不仅是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的有力措施,对于增加土地供给,保证土地市场供给更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GIS技术,在整理江溪街道征地数据和供地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归纳分析等方法对批而未供土地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得出一些盘活批而未供土地的对策.建立完善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长效机制、健全共同责任机制、建立源头防范机制、完善批后监管机制、强化评价考核机制。
  • 摘要: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关系着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开展农田土地整治,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展建湖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方面可以为我国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相关理论参考;另一方可以为各级层面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部门提供理论参考、决策参考、经验交流.开展建湖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同时对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本县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我县土地资源理合理利用以及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耕地保护、土地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相关理论为基础,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三个层面对建湖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社会效益: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生态效益:提高土壤肥力,提高田间灌溉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建设资源节约型农业;提高了农田抗灾能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经济效益:有效增加了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节约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成本. 本文以建湖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建湖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取得的成效,总结推导出建湖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建设经验:统一领导,部门配合;理清思路,择优选项;强化管理,认真实施;加强监督,严格管理.存在问题:建设投资标准不高、涉农项目资金分散、与新农村建设协调不够等. 本研究首先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技术路线、研究采用的方法等;其次本文对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开展综述,对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对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意义、重要性进行综述;然后本文对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陈述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要性.结合建湖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现状,分析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关对策.本研究可以为各级层面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部门提供理论参考、决策参考、经验交流,促进本县土地资源理合理利用以及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基本农田作为耕地的精华,保护它是保护人们"生命线"的重要内容.为适度满足建设用地扩展需求,必须就基本农田保护对建设用地扩展的制约,以及建设用地扩展对基本农田保护的要求进行研究,在保证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基本农田生产力和建设用地效益,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保护,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用地扩展的协调发展,基本农田保护要提高农民收入、重质量、重好地、重连片、面向现代化、面向绿色,建设用地扩展要提高用地代价、重节约、重区位、重集聚、重环保、符合实情。
  • 摘要: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当前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服务"三农"、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任务,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护耕地生态环境、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为完成"十二五"期间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各地正紧锣密鼓地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然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毕竟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新工作,在实践中遇到了不少困难.本文以宿城区为例,系统地对当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面临的困境进行梳理归纳,并深入剖析其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积极探索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的产权调整机制或耕地流转机制、创新土地整治机制,凝聚高标准农田建设合力、完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公众参与机制、创新农田基础设施维护机制几方面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健康稳妥地推进我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参考.
  • 摘要:在土壤水分多点定位观测基础上,借助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南京市土地整治区两种土地利用方式(居民点复垦新增旱地和林地)下土壤水分时空变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与复垦旱地相比,林地土壤水分具有更强烈的空间变异性;②复垦旱地表层(10cm)和下层(30cm)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结构较相似,均表现出西北较低、东南较高的特征,而林地土壤水分总体呈现西低东高的趋势;③对于两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时间变异特征均不明显,但各时期林地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复垦旱地.复垦旱地的土壤保水性能较差,建议在复垦工程实施中增加地表秸秆覆盖,并在复垦初期种植绿肥作物,以改善复垦旱地的土壤性质.
  •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住宅格局产生了很大变化,"空心村"现象大量涌现,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经济长远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本文分析了我国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空心村土地整治问题的几点建议,从而为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我国农村土地资源提供借鉴和参考.
  • 摘要:土地综合整治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国土资源的重要举措,也是生态建设的重要支撑.本文以淮安市为例,通过对淮安市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产生原因的分析,以及对村庄土地整治与生态建设模式的研究,根据淮安市近年来村庄土地整治具体实践,提出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配合机制、加强宣传教育、促进公众参与、健全各类相关规划、建设美丽乡村、突出地域特色几方面村庄土地整治的具体对策和建议,探寻与生态建设相适应的村庄土地整治方法.
  • 摘要:开展中心城区居住用地的集约利用评价对于了解城市内部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状况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划分居住功能区、确立样本区、进行集约度的测算,从整体上把握了南京中心城区居住用地的集约利用状况,为开展建设用地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 摘要:本文在总结建设用地配置中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Ⅱ",指出破解当前困局的重点在于纠正政府失灵,而纠正政府失灵的首先要求是转变以"增量管理+行政配置"为特征的建设用地配置管理思路.我国现阶段应追求土地资源利用方式与管理方式的双重转变,重构以"总量控制+市场配置"为核心的新型管理体系,并推进深层次、配套性的体制改革,建立起有利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建设用地配置管理体系.
  • 摘要:为贯彻“十八大”报告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防止城市无序蔓延,优化城市布局和形态,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规划司于2014年7月召开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试点工作启动会”,南京市作为城市开发边界划定首批14个试点城市之一,先行开展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的试点工作。分析了国内外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研究概况,对南京市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模式进行了探索。初步探讨了城市开发边界的内涵属性,并通过对南京市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工作,对划定的方法及管理办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 摘要:作为经济发展先发地区,无锡和昆山有着相似的发展轨迹,也面临着同样的资源之困,昆山市面对空间资源瓶颈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实施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六年行动计划",划定"双零"底线,其以"零增长"倒逼集约化转型的先进经验,为无锡市实施建设用地减量化发展、加快"1236"节地战略落地生效提供了重要参考.当前,无锡市“1236”节地战略正处于起步阶段,要实实在在落地生效,还需要在致力于构建“减量化”发展格局、夯实节地基础构建节地政策体系、制定更加科学的节地考核指标几个方面下功夫。
  •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用地需求的紧缺已成不争的事实,现实的要求迫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呈现常态化管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刚性"与"弹性"的关系,从土地利用指标的数量、用地布局和土地用途分类几方面,对此进行了探索。
  • 摘要:《中共泰州市委关于制定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本市"十三五"期间"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加快四个名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明确目标.土地是最重要的资源、资产和资本,土地要素的支撑将对全面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十三五"期间,随着经济社会各项改革步入深水区,土地管理也面临着"资源日益紧缺,监管更加严格,保障难度增大"的严峻形势.如何创新思维,提升"十三五"期间土地要素保障水平,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必须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分析了“十二五”期间全市土地利用状况,指出了“十三五”期间泰州市土地要素保障面临的严峻挑战。提出了抢抓土地规划调整完善机遇,为“十三五”发展用地拓展空间、完善激励补偿机制,加大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力度、建立政府引领、市场主导机制,加强农村建设用地盘活利用、开拓创新,探索土地使用制度综合改革几个建议。
  • 摘要:国家关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政策逐渐明晰,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成为当务之急.尽管学界对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可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早已达成共识,但作为政策的试行阶段,有关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定价问题研究却鲜有涉及.本文结合资源定价之受偿意愿法的相关理论与城镇建设用地评价的市场比较法,选取了江苏省昆山市典型农村地区的样本农户进行了深度调查,对"入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价格评估进行探索研究,以期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确权定价、价格与市场体系建设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这两种方法用于评价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价格具有可行性.
  • 摘要:近年来,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破解土地资源约束,国家、省、市各级层面先后出台了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文件.在此背景下,为促进城市用地规模由扩张型向内涵挖潜、优化空间结构转变,无锡市先后出台了《关于构建节约用地"1236"战略布局的实施意见》(锡政发[2014]151号)、《关于印发无锡市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实施方案的通知》(锡政发[2015]62号)及《无锡市区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实施细则(试行)》(锡国土资发[2015]110号),为无锡市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与基本路线,但实际工作中仍有较多难点与困境,较为典型一个难点就是城镇低效用地内涵的界定及认定标准的制定.该项工作是开展低效用地盘活工作的基础,只有明确了低效用地的内涵及认定标准,才能够明确工作内容,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城镇低效用地概念及认定标准是工作开展的基础,建议由省级或市级层面出台明确的低效用地认定标准,指导城镇低效用地工作开展。明确需要参照的国家、省、市节约集约利用标准和规划控制指标,从土地利用强度、投人产出水平、用地布局、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房屋建筑质量、安全生产、环保、消防、开发利用现状与规划开发利用方向协调性等方面制定详细的低效用地认定标准,如低于行业产出水平,应明确平均的区域范围,均值是中位数、众数还是平均数,低于平均值的比例范围等。并建立科学合理的统计跟踪体系和定期评估报告制度。
  • 摘要: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是国家政策的宏观要求.2003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下发一系列重要文件明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的政策.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对加强农村建设用地管理和规范集体土地流转提出了具体要求.同年,国土资源部出台《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工业是胡棣镇重要的产业类型之一,除了胡棣工业园区企业外,胡棣村还有大量集体土地上的私营企业。在目前国家提倡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背景下,要了解实际集体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才能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推进改革。建议地方国土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集体土地价格管理和调控力度,扭转集体土地市场价格低于其价值的局面,从而保障集体资产的价值实现。
  • 摘要:本文在分析太湖新城土地利用现状基础上,尝试剖析目前太湖新城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尝试从转变土地利用价值索取方式、转变用地结构优化方式、转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等方面探讨现阶段太湖新城城乡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思路及措施.建议从土地资本化转向土地社会化、从单一用途转向混合利用和类型转换、从资源和要素驱动为主转向低碳化和循环利用。
  • 摘要:区域生态补偿是生态补偿领域的研究重点,但是长期以来,对于该补偿多少,谁应该最先被补偿,一直存在争议.这不仅对生态保护工作造成极大困难,也影响了区域之间的和谐.本文以无锡市新区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所辖各街道生态系统价值进行定量测算,作为补偿标准制定的依据.并在综合考虑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引入生态补偿优先级,对各区域实施生态补偿的迫切程度进行了量化比较,为生态补偿的优先程度提供决策参考.
  • 摘要:长期以来,常州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等分别由发改、国土、规划、环保、农业等部门负责编制,由于规划主体、技术标准和规划期限等不统一,规划间尚未形成规划合力,不能有效统筹空间开发利用与自然生态保护.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指引下,为降低各规划间的不协调度,2014年4月,常州市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常州市城乡发展一体化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将新北区作为全市"多规合一"试点.2014年8月,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也确定常州市新北区为省国土厅"多规合一"试点.在此背景下,新北区按照城乡一体、全域管控、部门协作的要求,开展"多规"差异分析,研究具有新北特色的"多规合一"总体规划编制关键技术,探索"多规合一"改革创新路径,以进一步加强各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构建融合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促进城乡人口、产业、资源和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摘要:江苏省以"空间优化"、"五量调节"、"综合整治"为指导,以实现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双提升"为目标,提出了在同一乡镇范围内开展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试点工作.在省国土资源厅的指导下,常州市从自身土地资源现状出发,将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金坛市薛埠镇、溧阳市社渚镇作为同一乡镇范围内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试点.文章分析了试点镇布局调整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布局调整实施原则和实施路径,并分析了布局调整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 摘要:目的:随着苏州高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需求与耕地保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限制矛盾越来越深,如何满足高新区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方法:在保护耕地的前提下,本文通过对太湖沿岸农村建设用地综合开发基础条件、开发潜力及效益三方面分析,通过土地整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促进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等方式,探索苏州高新区太湖沿岸农村建设用地综合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结果:通过农村建设用地综合开发方法,盘活高新区农村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并促进高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从而实现高新区太湖沿岸耕地保护、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等多重目标. 结论:本文探索的太湖沿岸农村建设用地综合开发可行性方案是科学、合理、可行的.
  • 摘要:近年来,征地拆迁问题、环境保护问题、能源安全问题等社会热点问题使得社会对国土资源部门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我国已初步构建起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框架与体系,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各种利益主体在国土资源领域的博弈愈加激烈,国土资源依法行政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为国土资源系统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实现"法治国土"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无锡新区国土资源依法行政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措施建议,从而探索出一条加快推进新区国土资源管理法治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建议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扩大法制宣传工作。
  • 摘要:法律缺失、城乡土地产权二元化及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复杂性等因素,造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主体不清晰、产权界定困难、产权不完整、产权歧视的现状,阻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制度改革.分析试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改革取得成效和困境,结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改革方向,提出完善产权相关建议,主要建议为修改过时法律,实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制度完善有法可依;政府和集体共同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集体建设用地产权登记制度;构建合理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收益分配机制.
  • 摘要:合法行政原则要求行政机关"法无明文规定不可为",这就意味着,行政权力应当关进法律的笼子里,但之所以不宰杀,是因为权力还有对公众有益的一方面,它具有保护公民人身和财产权利、保护公共利益等职能.因此,笼子里也有阡陌交通,需要更细致的规则使行政权力发挥其有益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行政立法和行政机关执行法律过程中的解释两方面进行探讨分析,建议建立完善行政立法的审查制度,以使行政机关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 摘要: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已经提出多年,由于涉及征地制度改革,触及地方政府财政利益,再加上相关改革配套政策没有跟进,改革进展缓慢.本文首先分析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面临的现状及困境,接着界定了入市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入市的具体构想,为推动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提供参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重点是征地制度改革、难点是利益重新分配、核心是修改完善法律,各级政府必须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缩小征地范围,提高公益性征地补偿标准,科学合理地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构建公平合理的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铺平道路,让广大农民切实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 摘要:土地制度是农村各项制度的基础和核心,不仅直接影响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经济的宏观运行和行业效率,也关系到农村的政治稳定.因此,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针对农村土地制度现状,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土地制度,对实现本市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村土地制度的基本理论,重点分析了土地制度的科学含义及特点,分析现状并指出目前常熟市农村土地制度存在合理性及弊端.其次,简要回顾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发展历程,立足于本市分析了土地改革的有关因素.最后总结出本市土地制度改革的原则,预测了土地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必须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这三条底线。建议完善所有权主体、转变职能优化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完善法律法规,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农村配套改革,保障农民利益。
  •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正式实施,促进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力度加大,推进了政府信息公开进程.国土部门在加大政府信息系统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实施、保障等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实证理论相结合研究法,在对苏州市国土资源政府信息公开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汇总,深入探讨,找出存在问题,提出强化思想观念引导作用、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积极推进相关机制创新、完善信息公开程序和方式几个完善国土资源政府信息的对策建议.
  • 摘要:加强土地执法工作力度,可以保证土地宏观政策的落实,确保土地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依赖传统人工操作的土地执法工作已经取得了不俗成绩,但固有弊端,如精度低、耗资高、时效性差等缺点逐步爆漏出来.开展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研究并将之运用到土地执法工作中,可以快速发现、精确定位违法用地,从而极大提高执法效率.传统遥感卫星影像受限于其分辨率,仅能对较大范围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更的地块进行研究,面积较小的违法建筑、耕地占用等违法信息无法有效提取.本文借助伊科诺斯卫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海安县境内选取样区,开展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应用到土地执法工作中.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土地违法案件频发的原因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 摘要:围绕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依法治国的精神和要求,为推动土地法律法规的有效落实,通过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和典型研讨等形式,详细了解了本区土地利用、管理和执法情况.在此基础上,又赴常州市新北区、武进区和南通市如东县考察学习,通过座谈交流与现场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学习兄弟区、县在深化土地管理改革、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机制、加强土地管理执法、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方面的特色做法、先进经验,并围绕省政府93号令出台后政策的衔接和落实,征地补偿、参保指标分配及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农村宅基地等普遍关注的共性问题与三地进行了深入探讨. 为了更好地推动全区上下切实增强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依法加强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的力度,增强在涉土违法违规现象复杂多发背景下强化源头控制的力度,增强在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作风建设进入新常态背景下严格落实共同责任的力度,结合调研情况,提出提高思想认识,真正形成依法管理土地的共识、创新执法机制,着力构建上地管理工作新格局健全防控网络,有效提高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优化用地结构,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质态、完善政策体系,切实服务民生和维护群众权益几点建议.
  • 摘要:农村宅基地管理是农村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与农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农村重点工作,也是关系到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三农"问题的得以解决的关键.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对加强我国依法行政,推进我国法治化进程,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维护我国农村社会稳定至关重要.分析了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中存在的一户多宅、宅基地超占比例过高、新村建不好、老庄拆不掉等问题。探析了现行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途径,提出了有偿使用宅基地、宅基地使用人、用途管制、使用期限等宅基地管理制度的新构想.
  • 摘要:近年来,仪征市大力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以及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建新拆旧、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合理城乡用地布局的目标,全市耕地总量基本保持不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解决广大拆迁农民群众住房问题,本市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居住的原则,大力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此项举措,既解决了农民住房问题,又有效改善了农村社会环境.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部分农户在规划区外零星违规建房的问题,农户建房缺乏有效规划管控,选址随意性大,非法占地、违法用地、破坏耕地行为时有发生.分析了农村建设用地、零星农户建房用地、耕地的现状、变化及其原因。指出了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沉淀的挂钩指标未有效释放 、耕地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合理规划用地、节约集约用地、优先农户用地、开源节流用地的建议。
  • 摘要: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缺陷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土地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明确指出了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为此,围绕农村土地改革如何打破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垄断、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明晰和稳定的农地产权,以及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用途管制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 摘要:本文介绍了江苏沿海地区水环境时空变化特征、河岸带尺度土地利用变化与样点水环境的关系。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合各类园区,优化沿海土地利用布局、控制污染型工业用地供应,有效保护内陆及近岸海域水环境、开展工业污染用地调查,加快水污染治理技术研究和应用几个建议。
  • 摘要:当前滨湖区社会经济过程中保障发展和保护耕地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耕地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下降等问题客观存在.本文从既要坚守耕地数量、又要保护耕地质量角度出发,在分析滨湖区2011年-2013年耕地数量、质量变化情况后,论述全区耕地保护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从科学编制规划,明确耕地与基本农田布局;建立共同责任,落实耕地保护任务;开展"沃土工程";实施表土剥离;加大政策激励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此来加强全区耕地数量与质量的保护力度.建立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长效机制需要科学编制规划,明确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建立共同责任,落实耕地保护任务、开展“沃土工程”,不断提升耕地质量、实施表土剥离,提高新增耕地质量、加大政策激励,调动农民保护积极性。
  • 摘要:昆山始终坚持"既要保障发展、更要严格保护资源"的原则,紧紧围绕"耕地保护、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主线,持续创新加强耕地保护力度,一方面创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一方面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增强农村综合生产能力,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确保了全市耕地"用途不改变、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持续提升耕地保护质量效益的建议在调动积极性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耕地保护效率、在土地复垦整理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在规模经营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耕地产出效益、在加强管护上下功夫,进一步落实保护共同责任。
  • 摘要:耕地质量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影响耕地质量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可以局部地变,人为因素可以通过制度建设在很大程度得到改善.论文从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实施土地整治工程、强化污染控制、优化农业补贴政策、加强市场引导等方面提出建立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长效机制,对于保护耕地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摘要:利用信息熵原理,采用1997~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从时序上对沭阳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沭阳县1997~2008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呈现出先增加-波动-后收敛的趋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的高低与土地管理政策特别是耕地保护政策的紧松密切相关;沭阳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较低,土地利用结构有序度较高;土地利用熵值的高低不能完全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需要综合考虑各相关因素,实现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双赢.
  • 摘要:本研究从农户视角出发,基于项目过程与结果两个层面构建了农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诊断了盐都区四个农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与制约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纲项目绩效水平最高、北蒋项目最低,四个项目的过程绩效水平低于结果绩效水平,农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提升的障碍因素包括工程建设质量不高、生物多样性下降、农民参与程度不高、后期管护不到位等.为了促进农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提升,进一步加强农地整治项目管理建设,建立景观生态型农地整治模式,健全农地整治后期管护机制,优化农地整治农户参与机制,合理实施农地规模经营、优化种植结构等.
  • 摘要:本文在研究现有表土剥离与再利用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惠山区十二五期间用地报批、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库项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复垦项目等数据分析惠山区实施表土剥离产生的表土量和表土再利用的需求量,突显了表土剥离的重要性和再利用的价值,同时为进一步做好表土剥离与再利用工作提出了一些探讨性的思考与建议.
  • 摘要:目前,我国每年各项建设都要占用大量的耕地,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优质耕地,保护耕地刻不容缓.在保护耕地的相关措施中,大力推进耕作层土壤剥离与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背景土壤是地球上所有动物和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几乎所有农产品和部分行业原材料都来自于土壤.可以说,土壤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而耕地的耕作层土壤更是土壤中最为宝贵的部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财富.
  • 摘要: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但是,在农村就宅基地管理而言,管理失衡的现象严重,资源浪费严重,"空心村"、"闲置宅"、"一户多宅"、"用地超标"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突出,致使土地利用率低,没有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因此,笔者认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推动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着力推进农村宅基地整治,加强农村资源再开发、再利用的空间很大.此举,事关人民福祉,事关优化资源高效配置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落实,事关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大局,着力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对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发展意义重大.
  • 摘要:我国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需要的建设土地不断增加,而确保18亿亩耕地的红线又不能突破,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程"显然是解决这一矛盾创新之举.为了加大补充耕地的力度,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大力支持各省开展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的建设.近几年,宿迁市宿豫区争取到了一定数量的土地整治项目,并通过科学管理、精心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放眼全国,这些土地整治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较多的风险,如设计风险、建设质量风险、影响生态文明风险等等.本文尝试着浅谈这些风险,为该类工程项目在以后的实施中如何规避风险提供一点参考.
  • 摘要:针对当前基本农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基本农田划定流程的基础上,构建基本农田划定方案的评价测算体系.具体从政策、自然和社会条件三大层面构建评价体系,对相应的评价指标因子进行量化赋分,并以南京市溧水区为例,对评价体系进行应用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溧水区划定基本农田的数量和质量完成情况良好,区位条件优越,但基本农田田块规模较小,多呈零散分布,研究结果为基本农田划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数值参考.
  • 摘要:自国家实行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审批制度以来,南京市用地指标分配主要采取"市政府直接分配下达"模式,并结合"保障重点项目和点供周转"模式,即大部分用地指标优先保障重点项目,采取先行预借指标的方式保证重点项目报批,待项目以点供形式报批后,再将指标返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地供需矛盾,但仍是行政指令性安排,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土地资源配置效率问题,"有项目无指标,有指标无项目"现象仍时有发生.为有效缓解日益突出的土地供需矛盾,切实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南京亟需对用地计划指标进行市场化配置.南京市应着手从长远考虑,切实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作用的精神,积极借鉴其他省(市)成功经验,建立用地计划有偿使用易制度,大力推进土地管理创新,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 摘要:相城区东依阳澄湖和昆山,西衔太湖,北接无锡和常熟,南临苏州古城区、工业园区和高新区.全区总面积496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4个建制镇,1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建区十余年来,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城市规模急骤扩张,给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为全面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严控建设用地规模,相城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建设用地减量的节约用地新思路,即以"二调"成果为基数,通过开展城乡规划修编,逐步核减各版块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使城乡规划的用地规模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用地规模趋于一致,以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生态规划的"融合"与"衔接".
  •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地对于建设用地需求日益强烈,呈现持续扩张态势,用地结构也随之发生显著变化.本文论述以多时相的TM数据和数字基础底图为基本数据源,以遥感制图分析(监督分类、相关统计分析等)为研究基础,系统探讨某地建设用地变化,进而展开镇域用地结构适宜性分析.多时相土地利用专题制图分析表明,某地建设用地扩张显著,1986-2010年间累计增加约14km2.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与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林地面积下降较多,多转化为建设用地、耕地以及裸露山地等类型(包括采石场),由此导致以山地地形为主的镇域生态质量下降;部分耕地和水体也转为建设用地类型;耕地类型总量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外向型和观光农业发展使得耕地扩张、林地减少,带来农业产业结构的内部调整.
  • 摘要: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居住,一方面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巨大,另一方面农村宅基地空置等低效利用情形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法律法规限制农村宅基地自由流转,倒是催生了不少"地下交易"以及"小产权房"等热点问题.并引发了学术界的激烈讨论,而各个地方依据自己进行的流转创新模式从未停止过.本文皆在探索地票模式在农村宅基地流转中的应用,主要从地票模式交易地块和交易主体界定、地票指标的产生、地票指标的交易、地票指标的落地及收益分配和补偿机制等几个方面设想了地票模式流转的程序,最后提出了推行地票的保障措施.
  •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鲜明指出要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升到"决定性作用",强调"市场化"导向的坚决态度.地方政府如何能够在维护自由竞争、公平交易的市场秩序同时,又能把经济的决策权还给市场,实现由行政审批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中找到约束权力的"制度笼子"是关键.对于土地市场,土地价格则是其价值和权益的具体表现,是调节土地利用方式的重要杠杆.在国家逐步取消土地供应双轨制,而划拨土地有偿使用的市场化程度仍不高的背景下,以政府主导制定的基准地价为切入点展开研究,逐步探索市场化的划拨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价格体系,尝试在政府管理与资源配置之间找到平衡点,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可利用建设用地日趋紧缺,而农村拥有较多的存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推动其合法流转将有利于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文章主要针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中的收益分配环节展开探讨,在分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现状的基础上,依据马克思地租理论与按贡献分配理论等经典理论,尝试提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构建设想,以期能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顺利推进提供参考.鉴于我国目前城镇国有土地资源稀缺,土地征收、隐性流转等方式弊端逐渐暴露,新经济形势下建立合法合理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入市迫在眉睫。为促进经济发展国务院推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工作。改革试点坚持“封闭运行、风险可控”的原则,坚守确保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最终的受益者应该是持有土地的农民,土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关乎到农民的根本利益,也决定了流转的顺利推进,因此,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尊重国清、民情,建立合法合理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 摘要: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城镇土地开发也在不断重构和优化,面向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是地方政府在当前解决土地资源紧张问题的重要突破口.河埒地区作为滨湖区域内土地开发历史较早、开发业态较为成熟的区域,存量建设用地比率巨大,如何充分挖掘其用地内涵,推进低效用地的节约集约化,是当前河埒国土部门亟需分析与解决的重点.本文立足河埒低效用地数据统计,力求从用地现状与低效再利用上挖掘潜力,为地方土地增效提供参考.
  • 摘要:本文以常州市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依据,研究常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并根据常州市土地利用演变情况及其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建议和对策,为合理调整常州市的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 摘要:本文简介了SWOT方法,并将之应用于无锡市滨湖区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战略研究中.在对滨湖区的土地利用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进行剖析基础上,通过优势、劣势与机会、威胁相组合分析、比较,揭示了滨湖区未来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滨湖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性意见.
  • 摘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用地紧张、空间局促、交通拥挤、安全防灾、生态环境等问题的有力手段.统筹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节约集约利用城市土地的必然之路.本文分析了徐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探讨了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对徐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帮助.
  • 摘要:长期以来,工业用地一直实行一次性50年出让模式,忽视不同产业的生命存活周期,造成企业生命周期与现行土地出让年限之间不匹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工业用地的需求呈快速上升的趋势.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少,征地拆迁实施难,土地供不应求等矛盾十分突出.基于提高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率、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考虑,转变工业用地供应方式成为完善我国工业用地出让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常州市钟楼区为例,通过对钟楼区产业类型、产业生命周期、工业用地利用现状、有偿使用年期及工业用地价格分析,展开钟楼区工业用地供应方式转变的研究.最后列举了工业用地弹性出让、短期租赁、先租后让,讨论了土地退出机制。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