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第二届地学文献学术研讨会
第二届地学文献学术研讨会

第二届地学文献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3-11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图书馆

会议文集:第二届地学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以中国地质图书馆馆藏文献为对象,对1750-2012年期间中国西南西北地区七个省区(包括青藏高原及邻区、新疆地区、内蒙古地区及陕甘宁地区)地学馆藏图书文献目录从年代分布、学科分布、地质工作区域及文献的出版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图形、表格揭示了有馆藏以来,该地区的文献资源建设现状.总体上看,西部地区文献数量近年得到快速增长,学科上总体以区域地质矿产、矿床学、能源地质学等资源类文献为主;其次是与区域地质调查有关的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岩石学、水文地质学等学科文献.从各个省份的统计上看,近2~3年文献数量均出现了快速增长,文献的学科类型尽管在排名上出现不同的变化,但总体上还是以资源类、区域地质调查类文献为主.反映出目前西部地区地质工作处于以矿产资源评价、勘查开发以及区域性地质调查为主的工作阶段.
  • 摘要:从数字图书馆的起源到当前的高速发展阶段,从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到现在所提倡的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模式.这一切都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从传统图书馆发展到数字图书馆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大量的国内外信息资源整理、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管理服务模式、服务理念的转变以及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应该从实际出发,做好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随着现代高科技的不断普及与发展,数字图书馆将给读者提供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它必将成为人们未来工作与生活中最亲密的朋友和伙伴。
  • 摘要:2008年,中国地质图书馆依托“地质资料文献共享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了地学文献联机联合编目系统,对地学文献联机联合编目服务体系的建设、系统功能、建设原则及取得的成果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联机联合编目开展以来,发现各院、所图书馆在文献资源的投入上相对较少,且在文献资源收藏上,出现了馆藏同质化的现象,缺乏具有特色的资源或特色收藏服务于科研活动。联合编目中心应该进行相关资源链接服务,建立必要的规范控制系统,以便对联机检索和联机编目体系进行有效的规范控制。应该加快纳入成员馆与文献资源书目数据的速度,以扩大与提升中国地质图书馆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 摘要: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各行各业都在应用和推广信息化管理,地质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也日益彰显其重要性.面对地质工作的新形势和新需求,加快地学文献信息集群化的共建共享,能更好地发挥地学文献的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为地质工作和社会需求提供服务,对促进地质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改进服务观念,构建用户满意度指标体系,保障地学文献集群化共享服务质量和水平。应以地质工作需求为导向,扩大地学文献共享的范围,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相应的服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服务平台,提供信息安全保障。此外,还应加强人才培养,提供岗位培训,形成以既懂地质、又懂科技,同时也懂文献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带头人。
  • 摘要:列出中国地质图书馆暨中国地质调查局文献信息中心新版网站设计理念与栏目设置,并提出图书馆网站今后发展趋势与方向.根据图书馆职责定位,网站建设兼顾用户对象的不同,考虑用户的喜好与关注点,在页面布局和栏目设置方面要体现出图书馆的服务理念。经过对图书馆界网站的调研分析,结合本馆特色,对图书馆职能进行分类总结,按照功能归为五大类:数字资源、特色专题、地学咨询、服务项目、本馆概况。将数字资源、服务项目、读者指南、公告栏列为主要栏目。关于网站各栏目内容的管理,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实行“规范管理、总体监控、分工负责、专人维护”的管理模式。目前,图书馆网站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个性化、移动化、云端服务这些新技术还没有很好地利用到图书馆网站的建设中。图书馆网站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以便展现给读者更实用、便捷的新概念图书馆。
  • 摘要:随着地质找矿和现代图书、情报等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地质科技和地质找矿等工作对地学图书、情报类的信息需求迅速增加,服务方式也随着网络的发展慢慢转型,对各单位网络的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Windows Server2008服务器集群的网络负载均衡系统,能够让多台服务器共同承担繁重的计算或大吞吐量工作,从而以较低成本消除网络瓶颈,提高网络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网络信息的顺畅流通。
  • 摘要:本文阐述了机构知识库的概念、产生和发展的概况、特点,介绍了DSpace软件、Eprints软件以及Fedora软件等建库软件及其设计原则。介绍了高校图书馆建设机构知识库的优势、意义、责任,机构知识库建设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创新.创建机构知识库可以为国内大学图书馆提供一个新的资源拓展空间,扩大图书馆的服务体系。中国地质图书馆也应构建专业化机构知识库,实现科研成果的共享,可以更快捷、更精准地为地质行业人员提供便利,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 摘要:地质调查文献评价系统的建设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依托中国地质图书馆丰富的馆藏地学文献资源,以研究和建设地学引文数据库为基础,为构建国家级地学文献共享服务体系提供技术支撑,其中引文数据库子系统的建设是重要基础。介绍引文数据库设计架构、需求功能分析和数据字典建设等方面.引文数据库的设计主要包含规范子系统模块、加工管理子系统模块、数据加工子系统模块、引文数据库模块、中国地质文摘数据库、期刊引证指标数据库,以及基于本体的引文词库七个部分。系统采用B/S模式部署;采用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Access,SQL,Oracle等技术,能够进行角色控制、权限管理。
  • 摘要:本文分析了基于文献类型的高校图书馆地学文献资源建设模式,讨论了面向学科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地学文献资源建设新模式.以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了以地学文献资源采访为突破口,基于地学类学院和学科专业,重新规划业务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探索建立以地学学科文献资源建设为重点内容、学科服务为支持的地学学科采访馆员制,以及取得的初步实践效果.通过开展地学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活动,扩大了图书馆的影响力,通过各类文献资源采访活动,提高了地学文献资源的质量,提高了全校地学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水平。建议通过学习、培训,提高地学采访馆员的个人素质、能力和水平,扩大宣传,开展地学专题文献服务,加强师生对图书馆的利用程度。
  • 摘要:本文阐述了中国地质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现状,总结了学科化服务工作的经验和成果,对学科化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应通过培训、参加专业研讨会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科馆员的综合素质,使其树立责任意识;建立通畅的信息获取渠道,建立学科服务评价体系,提高服务质量。
  • 摘要:21世纪,图书馆的收藏不再以纸质文献为主体,而是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本文论述了一些图书馆正在出现的新型而独特的馆藏,如陶瓷书画、广播电视节目等,提出21世纪图书馆的收藏内容是人类文明全记录.图书馆应继续收集图书等纸质文献,满足读者的需要;收集网络资源,按照传统纸质文献的方法进行分类、编目、流通;扩大收藏内涵,成为储存人类文明记录的场所;努力利用新的知识载体为用户服务,比如收集广播电视节目,做好信息的整合工作。总之,图书馆应利用自己的独特优势,提供广泛的知识资源给读者,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摘要:本文以中国地质图书馆为例,通过对流通业务外包态势、外包利弊的分析,提出了外包运作过程中的策略,认为随着图书馆管理方式的改变,业务外包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提出在业务外包过程中,要做好招标工作,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加强对外包人员的培训,以树立良好的形象,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加强合作与协调,以确保外包工作顺利实施。
  • 摘要:地学文献是记录、宣传、推广地质成果的重要载体.随着我国地质勘查工作的全面展开,其形成的地学文献也越来越多.面对如此大量的地学文献资源,对其进行有效的加工梳理及开发整合,才能为广大地质技术人员提供更好的地学文献信息服务.因此,如何建设培养一支素质优良、服务意识高的地学文献服务人才队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鼓励地学文献服务人员参加在职学历教育,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定期实施岗位复训,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地学文献服务人才队伍,为野外一线地质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文献查阅服务等。
  • 摘要:通过走访加拿大社区图书馆,发现他们从其地理位置到内部布局及政府投入,尤其在为读者服务方面与国内有很大不同.他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和完善图书馆新时期的功能,其中有些方面值得借鉴.加拿大社区图书馆的借还书手续非常简便,图书馆有专为儿童设置的一方天地,经常举办读书讲座以及针对儿童、青少年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图书馆还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方便读者的阅读和借还书。加拿大政府把图书馆的建设看做提高人民素质、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投资力度很大。
  • 摘要:本文在论述4G概念与优势的基础上,提出"端-管-云"组成的4G生态链,并分析了其现状与发展趋势.结合中国地质图书馆服务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设云端的地质图书馆的几点建议.应深度挖掘资源,建立专题信息数据库,使专家在野外现场也可以通过4G网络快速查询相关信息,提高服务质量。可以利用“即摄即传”技术对开设的讲座做现场直播,使读者可以身临其境,感受现场氛围,通过与现场专家和公众互动,让讲座内容更丰富,气氛更热烈,真正实现科普在当下。通过引进专业人才,提升馆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不断提供新的服务模式,满足用户需求。
  • 摘要:通过国土资源文化调查问卷、国土资源文化文献计量学分析和国土资源相关单位实地调研三条途径,对国土资源文化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初步了解国土资源文化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总结经验和做法,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建议.指出当前国土资源文化政策不够健全,文化建设和传播缺乏开放性。应当构建合理的文化建设制度,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构建激励机制,引入社会力量从事国土资源文化建设,推动国土资源文化产业发展。培养一批从事国土资源文化事业的专门人才,为繁荣发展国土资源文化事业提供智力保证和人才保证。建议设立专项资金保证文化建设基本投入,也可以设立国土资源文化基金等方式,调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投入。
  • 摘要:地学科普是地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对于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强国富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地质图书馆肩负着积极探索地学科普方式方法,发现读者科普需求,并为之提供完备的地学科技信息资源的责任.可以充分利用馆藏资源优势,构建数字化网络科普平台,创新服务模式,开展多种多样的科普活动。应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的队伍建设和理论研究,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大力促进地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 摘要:作者通过对《大地的结晶》的赏析,领悟到对地学科普创作的启示:地学科学家进行科普创作有先天条件,又有政府支持搞科普创作会如虎添翼.在科普创作中要有理想,为自己的理想去谋划、去设计、去用心,抓住机遇为理想去收集、积累素材。科普创作是给老百姓看的作品,作品的体裁还是要区别教科书,语言也要相应的改变,宜用老百姓的语言表达才好。在科普创作中不要有功利心,要脚踏实地,要有原始创新,创作出有价值的作品来。政府要鼓励原始创新。科研人员利用搞科研的机会搞科普创作,是副产品,政府要有奖励政策。
  • 摘要:针对地质行业提供服务研究成果专业性强、社会化服务水平低的问题,本文结合天津环渤海海岸带的最新科研成果,从知识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对科研成果向科普知识转化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利用最新的网页技术和富客户端的WebGIS技术,在Flex viewer的开发框架下实现的底图切换、图层图例显示、鹰眼、导航、时间轴、简单的GIS查询、绘图和打印等功能。展现了丰富的图文数据和空间数据,实现了较好的科普宣传效果.通过研究尝试,证明专业性较强的地质科研成果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科普化宣传,这样不仅能拉近了地质专业研究与普通大众的距离,而且能使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认识、理解甚至加入这项的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 摘要:本文初步分析了目前我国地质科技情报服务面临的新形势,简述了国外地质科技情报服务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抓住机遇,借鉴国外经验,提高地质科技情报服务水平的几点建议.应建立和完善地质科技情报服务相关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实现地质科技情报管理法制化;构建统一的地质资料技术和标准体系,加快地质资料数字化进程,构建地质资料信息管理系统和共享平台,利用网络提供在线检索,网络地图查询等服务。积极对外合作,通过多部门联合,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和机制,利用专业人才和优势,全方位、多角度解读地质资料信息。依托监管平台,全面促进地质资料汇交、聚集和数字化,搞好馆藏资源建设;努力实现地质科技情报管理法制化、馆藏设施标准化、地质资料数字化、社会服务网络化,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积聚资源,开发产品,构建平台,集群服务,产业发展。
  • 摘要:本文分析了地质调查成果的信息化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设地质调查成果集成化应用与信息化服务的构想,并结合湖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集成管理与应用系统的应用,阐明了今后地质调查成果集成化应用的发展方向.湖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数据具有专业类型多、表达方式多、海量数据、多比例尺、多主题等特点。湖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集成管理与应用信息系统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网络数据库平台进行数据存储和管理,网络环境使用客户机/服务器系统模式,采用基于Client/Server模式的系统结构,采用MapGIS作为GIS平台,利用ADO组件、Office组件以及MapGIS提供的API,COM组件和ActiveX控件进行开发和数据处理。在用于指导实际工作应用时,应建立科学、完整的数据标准化体系和数据中心体系,并以此基础,建立实用化、集成化的地质调查综合信息平台、业务集成应用平台与决策支持平台,从而实现地质调查工作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 摘要:地质成果资料具有空间位置属性,地质成果资料检索者需要按照空间位置检索.本文首先分析了图书馆资料检索服务技术的现状,然后对地质成果资料的空间属性进行了抽象表达,将检索者的空间检索条件转化为了GIS处理过程,最后研究了结合利用GIS技术、Web技术与数据库技术,基于B/S架构,开发一套支持空间条件检索的地质资料检索系统.
  • 摘要:本文采用了文献调研法、对比分析法,有针对性地研究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理论,对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的现状进行类别分析,对怎样更好地提高地质资料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提出了有效的建议和对策.应加强地质资源平台建设,做好地质资料馆藏数字化工作,建设地质资料档案按页定密数据库以及特殊受保护的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为受保护的特殊地质资源的日常借阅工作提供依据。建立健全图书、文献、报告、图件资料等分类的地质资料目录检索服务系统,提高服务效率。为科研学术机构提供个性化定题服务。通过科研产出能力分析得出某学科或机构的科研投入/产出比,对后期的投资、研究、开发提供合理和专业的决策依据,提高生产效率和科研能力水平。应更新服务理念,树立良好的信誉,通过计算机网络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建立反馈机制,对服务效益进行综合评估。
  • 摘要:简述了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60年的发展史和科技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的进展,不仅是我国物化探发展史中反映一个时代的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缩影,更重要的是她所获得的海量成果科技档案资料数据有着进一步开发利用的现实的、长远的意义和价值.简明地介绍了物化探研究所科技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的现状和规范化管理等工作进展.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一些想法.应健全物化探科技档案资料管理机构,加大投入。建立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加强业务培训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和综合分析研究能力。严格按照档案法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档案资料基础业务建设,为物化探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加强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外低品位铁矿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我国低品位铁矿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通过对低品位铁矿床进行进一步分析可知,低品位铁矿主要分布在美国、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智利、巴西、哥斯达黎加、南非、委内瑞拉等国家。低品位铁矿床中的主要矿物有Fe,Fe2O3,FeO和FeS2,低品位铁矿主控因素主要包括岩床、沉积过程、断层、裂缝、接触类型和岩性等控制。从统计结果来看,中国在世界低品位铁矿开发利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国由于贫矿多、富矿少,且大多数铁矿石难选冶,因此在低品位难选冶铁矿石综合利用和开采技术方面,在国际上均处于领先地位和水平。随着我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铁矿石需求量快速增加,铁矿石进口量在铁矿石总量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重,我国仍需要立足国内解决需求,开发低品位、难选冶铁矿,加快技术研发和开发利用规模,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探寻适合我国低品位难选冶铁矿开发特点的一条成功之路势在必行。
  • 摘要:洛扎铅锌矿位于楚格扎一米腰-维西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是维西攀天阁火山弧内一个重要的矿区,经近年来的工作,对洛扎矿区的地层、火成岩、地质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及遥感蚀变异常进行重新梳理,有了新的认识,并发现一批以Pb-Zn为主的新矿点.同时也为在江达-维西陆缘火山弧的成矿探索,提供了很好的研究空间.俯冲带热液流体循环,使成矿物质在岛弧环境中有效汇聚,为形成热液矿床奠定基础。在洛扎矿区,由于后期构造作用叠加,在大区域构造背景下,矿区与周围区域一起发生强烈褶皱,使矿区灰岩、流纹岩、石英砂岩等脆性岩石或含泥质砂板岩等脆韧性岩石产生裂隙或破碎带,以及皱褶作用形成的层间滑动带和皱褶的虚脱部位等与剐抓瓜断裂的次级垂向断裂形成断层裂隙网络系统,含矿热液在运移过程中通过这些裂隙网络时,其环境改变,流体便在这些裂隙网络中卸载并成矿。
  • 摘要:本文在介绍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其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以中国地质图书馆为例,提出了图书馆建立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步骤与注意事项,对图书馆做好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是一个组织为实施三标一体化管理(质量、环境、安全)所需要的一体化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组成的综合性管理体系。图书馆在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必须得到最高管理层的坚定支持,要充分考虑到馆员的态度,注重长期的战略规划。该项工作既不是三个管理体系文件的叠加,也不是简单的管理职责合并,而是三个管理体系的高度整合。其目的是全面提升图书馆的内部管理水平,通过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为读者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但对于图书馆领域而言,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和运作目前尚属于一项探索性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实践。
  • 摘要:本文针对国内地学科普的现状,进行了网络调研和分析,总结经验,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中国地质图书馆地学科普网站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目前图书馆整合整合科普资源,研建独立的科普网站。新建的地学科普网站选用开源的内容管理系统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CMS)为动态页面开发技术,采用Dreamweaver,Photoshop,Flash等生成器工具实现前台与用户的交互,提高网站的交互性。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server2003/2008,后台数据库使用Mysq15软件,用A-pache2,PhpS作为Web服务器,程序运行环境支持Windows操作系统和Linux系统及IE,Fire-Fox等主流浏览器。网站目前设定一级栏目9个,二级栏目39个,三级栏目38个,以及四级栏目12个。内容涵盖地质灾害、地学百科、地科文化、科普活动、国土资源资讯、环境保护等领域。当前,网络科普已经成为科技传播工作的重要手段。中国地质图书馆的科普网站应吸取地学科普网站的特色和建设经验,注重知识性、时效性和交互性相结合,并且开展适度的网站宣传活动,扩大科普网站的社会影响力。
  • 摘要:我国的地质公园建设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在开发和保护方面也出现了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使得地质公园的发展遭遇了"瓶颈".在现有《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和《地质遗迹保护规划》的基础上,要提高对国家地质公园规划设计的要求,完善相关规定。要提升管理者的能力,增强地学素养,用地学理念来对地质公园进行符合地质规律的科学保护。要充分发挥公园内地质博物馆的作用,制作科普知识介绍牌,使游客在游览的同时学习科普知识。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旅游地学人才。将地质公园建设与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教学和科研实习基地建设等结合起来。将地质公园作为产业来开发建设,树立“大旅游”“大市场”的理念。在纵向上,要加强科研,深化、细化地质遗迹资源内涵;在横向上,要整合公园内及周边旅游资源,开辟“大市场”,把建设高档次的旅游景区作为推动旅游地学发展的动力。
  • 摘要:本文以SCI、CSCD、GDS等3个数据库1999-2012年中国地质调查项目资助发表的论文为统计分析源,从论文产出情况、论文机构分布、学科分布、期刊分布、作者排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期望从一个侧面来反映十多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工作的影响深度和广度.为了全面准确地统计中国地质调查项目资助的科技论文,建议中国地质调查项目经费资助机构制定统一的研究成果标注规范来指导申请者,并制定相应的成果汇交制度,便于以后对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应制定相应奖励政策,鼓励中国地质调查研究论文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改革管理机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论文的生产力和影响力。
  • 摘要:本文以2008-2012年SCI期刊引用报告JCR为数据来源,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地质学期刊影响因子,观察其整体变化态势、个体变化情况,提出地质学期刊影响因子偏低主要是因为发文量少和引用半衰期长,而影响因子的变化则与多种因素有关.应该正确看待地质学类期刊影响因子。因为学科本身的特点,影响因子可能无法与一些新兴朝阳学科相比,如生物、医学等。但在可行的范围内,依然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提高这个学科期刊的影响因子。对于期刊出版商而言,一方面可以适当提高期刊的发行期数,增加论文收录数量。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拓展期刊传播途径,如建立响应快、易查询的网站等。对于文献作者而言,在拓展文献获取渠道的基础上,尽量引用新的文献,同时要注重文献的交流,扩大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同行中的广泛快速传播,增进被引用机会。SCIE收录的地质学期刊均为国外出版,语种以英文为主,这提示我国需要进一步增加国内地质学期刊的建设,大力发展英文期刊。
  • 摘要:深入分析中国地质图书馆中长期发展战略的背景、目标和主要任务,阐明了图书馆总体发展目标与信息化工作的关系,分析整理中国地质图书馆四个方面主要任务对信息化工作的需求,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建设系统框架.在考虑信息化战略时宜结合实际情况,采取自下而上、小步快跑、步步为营的策略。在编制信息化战略与实施方案时,应为本单位的整体发展战略服务,不能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信息化战略是有生命周期的,应该随着整体战略的调整而及时地改进。
  • 摘要:通过对国内主要收藏地学文献的图书机构进行馆藏调查,并选择国内三大类型主要图书馆进行抽样采集西文地学图书书目数据,将各馆书目数据与中国地质图书馆书目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提出外文地学文献采访策略.指出应加强地学文献信息源的收集整理,利用图书馆文献采访信息库、地学核心书目、馆藏评价、用户需求分析等各种方法进行藏书补充工作,提高外文地学文献资源的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拓宽采集渠道,积极与书商沟通联系开通新的购买渠道;在购买困难的地方,建立国际交换关系。应构建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采访模式,根据采访工作需要,确定调研主题,把相关的调研表等材料提供给学科馆员协助完成,并与服务单位建立固定的联系,为调研服务单位做好长期跟踪服务。
  • 摘要:结合工作实际,简单介绍了基层图书馆的工作情况及文献馆藏现状;阐述了地学文献联合联机编目及地学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重要性、基础性;初步论述了地学数字图书馆共建共享的必要性及其应用前景.联合编目工作是数字化图书馆重要的业务工作之一,应统一编目标准,注重编目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业务素质的提高,需要为编目人员不断提供培训、业务交流、业务论坛等可以提升业务能力的平台。经过联合联机编目实现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通过调查用户需求,为地质工作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 摘要:自编目领域的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颁布以来,我国文献编目标准化工作已走过20余年的历程。编目工作标准化促进了我国文献资源的共享共建,促进了联机合作编目事业的发展。编目标准的每次变革和前进,都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知识检索的精度和准度,也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高层次服务的基础。作为数字环境下的国际编目标准RDA,超越了以往的编目标准,尽管在RDA的制定过程中受到了业界等多方质疑,但在听取各方意见并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之后,RDA取代AACR2已是大势所趋。RDA的发展对于国内的编目实践来说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编目工作者应该转变思想观念,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积极面对新的变化和挑战。
  • 摘要:地学文献是地质工作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广大地质工作者通过艰辛劳动而获得的宝贵财富,是保障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信息资源.浅析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国家地学文献共享服务体系,将此体系作为全国地学文献信息资源的一个"集散地"或信息资源精品联合"大超市",为社会发展发挥好科技支撑作用.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全国地学文献信息资源系统引文数据库,以实现资源共享。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应推进地学文献有偿使用,要打破传统观念,积极开发它们的潜在价值,发挥它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摘要:本文在统计中国地质图书馆国际交换的国家和单位数量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交换单位减少的原因,并提出了转变思路和方式的应对建议.提出应转变思路,主动加强与相关国家地质调查机构和地质科研机构的联系,扩大交换的文献的种类,开展网络交换;建立地学文献数据库,将交换地学文献的有关信息纳入“全球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投资环境信息数据库”,为地学科研和境外地质找矿提供服务,发挥交换地学文献的作用。总之,地学文献国际交换是中国地质图书馆重要业务工作之一,是采访工作的重要补充。要充分拓展交换单位和期刊,拓宽交换领域和形式,做好分析服务和推广工作,使之服务于地质找矿突破行动。
  • 摘要:大数据时代即将到来,对传统图书馆业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资源;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馆内大数据融合的主要数据库之一,引文数据库必将借此机遇,积极探索建设新一代地学领域评价系统.从中国地质图书馆实际出发,整合馆内现有数据资源,建立以采购数据库为依托,逐步过渡到未来包括全文库、地质调查文献评价引文数据库等一系列自建数据库为主、珍贵善本数字化为特色的格局,形成为局属单位、国内地学研究领域,提供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真正实现地学文献信息的一站式、无纸化的服务。
  • 摘要:对于数字图书馆,现有的信息服务包括图书馆对外信息发布系统、馆藏信息检索系统、交互式检索平台等,大多为基于互联网的Web数据库应用。Web应用访问速度问题日益突出,而Web应用程序的速度瓶颈在于网络传输速度和Web服务器响应速度两个方面.通过反向代理、负载均衡、协议优化等方法,提高网络传输速度。通过减少网络传输流量,减少对服务器的请求,在减轻Web服务器端负载的同时也能提高网络传输的速度。总之,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有助于信息系统更加高效、快捷地为用户提供服务,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其图书流通、资料检索和学术交流方面的职能。
  • 摘要:十年地质大调查工作在基础地质、油气资源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地质成果,这些成果以专著、论文等形式展现出来.地质调查文献评价系统的建设是这些文献成果被引证、利用情况的客观评价的平台.建立集地质文摘、地学期刊全文数据库、引文数据库于一体的地质调查文献评价系统,是中国地质图书馆服务于地质大调查工作、为决策部门提供地质调查文献评价状况的数据基础。对用户建模的研究将明确用户偏好兴趣预测与提高用户使用地质调查文献评价系统体验服务质量的重要关系,是评价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现有国内文献检索系统及引文检索系统中对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不足的问题,深入研究用户个性化建模及相关问题,对提高用户满意度、提升用户忠诚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 摘要:中国地质图书馆也希望利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改变服务器紧缺、资源浪费等的现状,从而达到节约成本、优化管理的目的.经过多方调查,采用了VMware vSphere软件,其核心组件VMware ESX Server本身就是一个操作系统,可以直接安装在物理机上。在vCEnter Server中,虚拟机在主机或群集上运行,同一台主机可运行多个虚拟机,终端用户察觉不到它与物理机的差别。利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提高了服务器的使用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中国地质图书馆的服务器虚拟化整合实践证明,在购置高性能服务器的基础上,对服务器虚拟化整合是图书馆数字化应用部署过程中,有效利用有限的设备经费,满足数字化图书馆应用服务种类不断增加、数据库资源数据量不断增长需求的有效手段。
  • 摘要:开展学科化知识服务,能够使知识增值,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科研创新,是地学专业图书馆寻求发展与创新的必然选择.学科化知识服务是图书馆的一种创新服务形式,这种服务形式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当前高科技、新技术、新观念、服务转型所带来的巨大挑战,而且能够有效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层次,以保障充分满足读者的专业信息需求。通过构建多元化的馆藏结构,以满足用户需求,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 摘要:近年来,中国地质图书馆将数字资源建设作为服务创新的重要内容,加大力度开展馆藏地学文献全文数字化及重要专题数据库建设,为地质调查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地学文献数字资源及强有力的文献信息保障。应进一步拓展地学文献在地质调查工作中的服务渠道、服务方式,为地质调查项目提供高品质、高质量的地学文献服务产品,才能为保障和提升地质调查成果水平充分发挥地学文献的作用。
  • 摘要:本文从图书馆的生态环境方面论述了生态与读者的关系及对读者的影响,认为确立合理的图书馆生态意识,是达到图书馆自身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社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及新时代图书馆发展的主旋律.图书馆的生态环境就是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追求自然、健康、和谐、低耗能、无污染的生态图书馆。中国地质图书馆非常重视图书馆生态环境的建设,维修大楼,规划和设计馆内外的环境建设,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通过联合联机编目,促进图书馆的共建共享,有效提升了中国地质图书馆在地球科学行业中的影响力,是地学知识信息组织与管理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 摘要:随着国家对资源、能源和环境的战略需要,地质工作得到高度重视,为地质科研工作提供基础保障、信息支撑的地质图书馆应发挥更大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地学文献人才队伍的现状和地质图书馆所面临的困境,阐明了加强地学文献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对加强地学文献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应当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一套人才引进的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开放性人才选拔机制,遴选吸收优秀的高素质、高层次的复合型地质图书管理人才加人地学文献服务队伍,加强对图书馆员的培训,为其搭建交流的平台,促进地学文献服务工作。总之,要树立和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用科学发展、与时俱进的眼光去认真对待地学文献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只有大力搞好地学文献服务人才建设,吸引、用好、培养、留住人才,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更好地为地质事业服务。
  • 摘要:基层单位图书文化建设在信息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基层单位图书文化所拥有的教育、导向、传播、创新等功能,使其在信息时代占据绝对的资源优势.随着地勘经济的迅猛发展,作为文化传播和科学知识积累的基层图书情报部门,更加突显其鲜活的生命力.图书情报部门通过打造优雅、宁静、富有文化气息的环境,构建特色馆藏资源,随时为单位的各项工作提供优质的信息资源。分析地质工作者的需求与阅读口味,建立稳固的读者群,为地质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水准的服务。
  • 摘要:阅读,除了每人自身的读书、读报外,与图书馆的联系甚为紧密.图书馆是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与服务者,是促进全民阅读的有生力量.专业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活动中更能够吸引读者,尤其是较为专业的大学图书馆能起到科普作用,使非专业的学生或读者了解到较为专业的知识.这对于建设科技强国、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也是重要的.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吸引读者、制造氛围、扩大影响,打造自己的精品项目。还可利用网络的优势,开展网络服务与网上阅读,把网络上各种适合用户的各种资源向用户推广宣传,以丰富读书内容。通过与其它部门合作,举办大型读书活动,更好地为普及科学、传播文化作出贡献。
  • 摘要:本文以中国地质图书馆为例,通过中国地质图书馆流通系统,采集2008-2012年到馆读者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情况的各项原始数据,了解中国地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情况,根据汇总统计分析结果,掌握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行为变化与图书馆资源配置的关系。为图书馆采集文献资源,合理分配采购资金,进一步深化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 摘要:通过阐述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内容,以及中国地质图书馆科普工作的定位及途径,对中国地质图书馆开展科普工作提出建议.科普工作者应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创新工作形式,面向社区、机关、学校和农村,开展科普活动。应加强联系沟通,交流经验,形成各会员单位科普资源共享多赢的局面,达到科普效力的最大化。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网络、手机等多种宣传渠道,实现全面传播,全范围覆盖,最大程度地扩大影响力。
  •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新形势下开展地学知识普及的必要性,分析了地质专业图书馆开展科普工作所具备的条件,并对地质专业图书馆开展科普创作提出了建议.应该建立科研与科普相结合的机制,贯彻落实和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科普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措施;对优秀的科普作品实行有效的奖励制度。科普创作人员应提高自身素质,改变传统的创作模式,与文学工作者合作,联手创意,共出精品。
  • 摘要:为了满足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文献需求,图书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依托丰富的地学文献资源,开展了全国整装勘查区文献信息集成与评价工作。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个整装勘查区的文献为研究对象,简要地分析了文献的数量、发表年代、作者单位、期刊类别及文献内容的分布情况.在文献数量上,新疆6个勘查区中,对祁漫塔格地区铁铜多金属矿、哈密卡拉塔格铜(锌)矿及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相关报道较多。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有科研人员开始研究新疆地区的矿产资源概况;但直到2000年以后,才出现研究高峰。新疆地区6个整装勘查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地勘单位、地质调查局及研究所等单位。6个整装勘查区的文献分布核心刊和非核心刊的比例大致持平,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祁漫塔格地区铁铜多金属矿产和若羌北山镍(铜)矿等3个整装勘查区文献分布在核心刊的相对较多,分别占63%,54%和52%,其余3个整装勘查区文献分布在非核心刊的相对较多。文献内容主要以研究勘查区的矿床地质为主要内容,相信随着找矿勘查工作的不断深入,2011年以后的文献将会更多地以技术方法、综合利用及探矿工程为主。
  • 摘要:本文从地质调查成果的表现形式、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形式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思考,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宏观建议.应正确认识地质调查成果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成果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等各种地质资料的汇交、接收、保管和服务。建实建强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知识、丰富工作经验和大量资料积累,且人员相对稳定的专业队伍,来完成相关地质调查工作和保障成果产出。同时,需要建立适当的退出机制。加强地质调查成果的数字化工作,更新维护地质调查成果数据库,开发完善地质资料数据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政策和技术途径解决保密和服务问题。重视社会对地质工作的需求,建立地质调查成果公开与发布制度,依法及时向社会提供地质信息。构建统一的地质成果服务平台。在确保国家安全和相关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大力促进信息公开,打破信息壁垒,将各组织实施单位成果的整合与发布统一到同一平台,实现成果信息的合理流通,实施最大限度的共享。
  • 摘要:随着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地质资料馆积累的地质资料越来越多,对地质资料的提取变得非常困难.本课题就是要研究利用基于java的全文检索工具包Luence,建立地质大调查成果报告检索系统,使之能够完成网络文件服务器上成果报告的全文检索,通过对目标文件建立索引,输入关键词后,能够检索到包含该关键词的目标文件的详细信息,并实现在线阅读.在检索结果排序、查全率、查准率、响应时间等方面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极大地改善了地质资料检索系统的性能.
  • 摘要:建立青藏高原实测地层剖面检索浏览系统,可以更方便、快捷、准确地在海量信息中查找所需要的信息。本文介绍了WebGIS开发平台ArcIMS的体系结构和运行机制,进行了该技术在实测剖面数据发布系统方面的适用性应用研究,为地质调查资料信息服务在资料检索方面提供解决方案和应用策略.该系统可以实现GIS地图基本操作功能、图查属性与定位、专题信息查询与定位、属性选择性查询等功能。由ASP、HTML和JavaScnpt等完成系统页面搭建后,即可进行网页的发布。利用ArcIMS提供的ServletConnector在服务器端把Web站点的服务器同ArcIMS的应用服务器连接起来后,使用ArcIMS的应用服务。配置开发环境与建立新的地图站点。进行WebGIS站点开发,设计界面与功能,建立网站。
  • 摘要:矿产资源是一种非再生自然资源,它既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强力保证.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地质矿产资源信息管理光靠单纯的纸质管理,已远远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因此,做好矿产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通过开发地质资料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推进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产业化工作,提升馆藏机构地质资料业务管理和服务水平,从而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双保工程”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改革储量登记管理制度,以便政府机关对矿产资源储备及开采情况作出准确的评估、对比,正确地引导市场管理,使矿产资源经济合理有效地发展。地质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地质信息资源,开展以无偿服务为主,有偿服务为辅的多种服务形式,满足读者需求。通过对矿产资源经济信息的组织管理,已大大提高了对矿产资源经济信息的检索速度和使用效率,也可以实现矿产资源经济得到合理的、长期有效的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摘要:本文通过对数字资料馆概念、功能等的介绍,结合现今数字资料馆的状况及特点,阐述数字资料馆未来的建设及发展.指出要加强对数字资料馆各项指标技术的规范化建设,加强数字资料馆的数据库建设,达到资源共享互联操控,使数据库更新及维护速度及时快速。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包括数字资料馆馆员、网络技术、数字信息加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人才,使数字资料馆发展走向正轨。各区域的数字资料馆应合作建设,达到资源共享、分工协调。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的优势,为用户提供更多服务。总的来说,合理、高效、科学地进行数字资料馆建设,是未来资料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 摘要:本文针对实物地质档案资料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本省工作实践,总结出广东省实物地质档案资料管理模式,提出保障重点、探矿权相结合的汇交监管体系和委托保管、面向社会的馆藏、服务手段,初探了实物地质档案资料的科学化管理,并从政策、管理、服务三方面探讨了如何拓展实物地质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和工作方法.要加强相关政策建设,制定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全面推进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建设,强化监督检查,实现实物地质资料的全面汇交和集群保管。应加强技术攻关,推进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搭建重要钻孔数据库系统平台。要注重管理与服务并重,进一步加大经费和人员投入,搭建社会化服务平台。在开展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研究方面,可以拓展实物地质资料服务途径,强化服务手段,向全社会提供实物地质资料服务;收集系列、成套的地层、岩石标本和典型的地学展品,再配以模拟影像等手段,用于教学与科普展厅、长廊等,尽可能地扩大实物地质资料的应用价值,使本省实物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迈上一个新台阶。
  • 摘要:国际测绘组织在测绘学科发展和演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日益重视与国际测绘组织的交流,本文归纳列举出我国与主要国际测绘组织的关系发展情况及中国专家在其主要职位中的任职情况,探讨发现的问题,试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对测绘事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国土资源系统有必要加强与高校、研究院所的合作,通过学历深造、专项培训及鼓励出席各项会议活动或出国考察等方式提高整体业务能力和语言水平;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优势学科研究,从一个专业着手并逐渐向其相关专业辐射,进而推动整个学科的影响力;以扎实的学科基础和先进的技术方法发挥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推动测绘事业的发展,提高在国际测绘组织中的影响力。可以向这类组织推荐更多青年人才或组成科研团队共同协作,积极设立国际组织的中国分会,由此逐渐向这些组织渗透,从而提高影响力、发挥作用。
  • 摘要:本文探讨了冯景兰院士成矿控制及成矿规律的学术思想及特点,冯景兰一生足迹遍及我国中南、西南、东北、西北和华北的广大地区,做了大量基础地质工作,为这些地区今后的地质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特别是在普查勘探方面,他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冯景兰有关“成矿的时、空规律相互关系”的论述是已被事实证实的普遍现象。应加强区域基础地质的研究,为查明区域矿产的空间分布规律,首要的是要跟踪求源,要准确判断各种矿产物质的来源就成为找矿最为关键的问题。应掌握矿床共生规律,加速地质事业的发展。要注意研究方法,演绎与归纳并重。重视野外观察,宏观与微观结合,讲究思想方法,重视辩证思维。
  • 摘要:本文针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现状,预算编制及执行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成因进行了较深入地调查和分析,并提出加强预算管理的对策与建议,希望能对事业单位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预算管理有所裨益.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要坚持收入预算完整性原则,坚持支出预算按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及勤俭节约的原则。建立项目库滚动管理和绩效考评管理。在预算安排上,先安排基本支出,后安排项目支出,从而减少预算分配方面存在的随意性。建立健全预算支出运行责任制度,加强经济事项发生前和办理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加大对重点项目重大经济事项的监督力度,增强责任感,以规范预算的执行。制定预算考核与评价体系,促进以后的规范管理。
  • 摘要:本文以2007-2011年SCI-E各年度居前10%的高被引论文为统计分析源,从国际地球科学研究论文的总体概况、研究的主要国家和机构、研究热点等方面,对近年来地球科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态势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旨在为相关管理部门了解地球科学研究发展态势提供参考.通过分析发现:2007-2011年,国际和中国地球科学研究论文总体上呈稳步增长的趋势,中国的年均增长率高于国际的年均增长率。从发文量、总被引次数、高被引论文篇数和H指数来看,中国在发文量、总被引次数、篇均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数、高被引论文比例和H指数等指标上均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中国在地球科学领域发文前10位期刊的影响因子低于国际地球科学领域发文前10位期刊的影响因子。美国在国际间合作中表现最为突出,是全球地球科学合作网络的中心,德国、法国和英国是次级合作中心。从不同年代的研究热点主题变迁分析可见,板块构造和地质年代测定一直是国际地球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全球变化和环境科学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突发性重大地质灾害也是研究的热点主题。
  • 摘要:本文就中国地质调查局成立以来,对局属各单位被科学引文数据库(SC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DS)收录论文的数量及被引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了各年度、各单位及各领域的论文生产力和影响力,并为提升中国地质调查局局属单位论文生产力及影响力提出了一些建议.指出应重视科学研究,加大科研投入,建立高效透明的科管机制,重视人才培养,重视量的积累,提高论文的影响力。
  • 摘要:利用国外博士、硕士论文数据库PQDT,对国外地质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进行收集,并将收集到的学位论文按照各年文献量、授予学位机构、学科和关键词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分析.通过分析,得到结论:国外地质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数量稳步增长;在地质学领域,博士、硕士论文授予机构还比较集中,授予论文数最多的是加拿大的阿尔伯塔大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是地质学研究的优势学科;水文学和古生物学受到的关注度较高,地形学和岩石学领域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