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水利工程>第二届青年治淮论坛
第二届青年治淮论坛

第二届青年治淮论坛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安徽蚌埠
  • 出版时间: 2013-12-23

主办单位:中国水利学会;水利部

会议文集:第二届青年治淮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针对池河河道特点、现有水利工程、历次治理情况、洪涝灾害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对现状防洪标准低、人口密集、洪涝灾害较为严重的重点河段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和10年一遇排涝标准进行综合治理.根据池河20年一遇的设计流量和水位,对易崩岸或滑坡的"S"型河道凹岸险工采取坡式护岸防护;对于堤身矮小单薄的圩堤进行加高培厚;对于有安全隐患的穿堤建筑物,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加固或拆除重建;对于严重阻水的跨河建筑物进行拆除重建;对于排涝不达标的圩区,新建或重建排涝设施.经综合治理后,河道满足设计标准.
  • 摘要:淮河干流息县至润河集段河道支流多、河型多、水面比降变化大,洪水特性及传播规律复杂.为了研究该段河道的洪水传播规律,建立了息县至润河集段一维、二维耦合洪水演进水动力数学模型,采用2007年、2008年实测洪水资料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精度较高,较好的重现了这两年的洪水过程,可用于该段河道洪水模拟计算和洪水特性分析.
  • 摘要:小清河流域洪水调度复杂,为实现洪水高低水分排,小清河下游与干流并行设置分洪道工程.本文结合小清河干流50年一遇防洪治理,通过对干流与分洪道并行段原规划的分洪方案及干流搬堤方案的分析,提出了干流及分洪道洪水优化调度的二次分洪方案.该方案充分挖潜分洪道分洪潜力,在现状分洪口以下实施二次分洪,改变原规划通过挖河搬堤扩大干流行洪断面的常规方式,经洪水优化调度以减轻干流防洪压力.二次分洪方案在3个方案中工程量及工程占地最小,大大减少了因干流搬堤造成的大量征地补偿量及建筑物重建数量,节省工程投资50%以上.通过实施二次分洪,使干流规划防洪水位最低,改善南侧支流洪水汇入条件,对支流回水段影响范围小;同时当一二级分洪之间的胜利河、杏花河等支流发生局部大洪水时,可相机向分洪道实施分洪,成功构建小清河流域整体防洪体系.
  • 摘要:本文根据刘家道口节制闸2009年实测较大洪水资料,利用水工建筑物测流规范公式对刘家道口节制闸泄流量进行分析计算,分别计算包括行近流速的过闸流量和不计行近流速的过闸流量,两者对比,分析得出考虑行近流速水头计算的过闸流量偏大,结合实际情况得出了比较适合刘家道口节制闸运行情况下的堰流、孔流流量计算公式.结合ADCP实测流量点据,绘出了刘家道口节制闸自由式孔、堰流泄流曲线,淹没式孔、堰流泄流曲线.
  • 摘要:针对流域水利发展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频发、河湖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剧等问题,结合新时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总体需求,以提高流域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和综合利用、生态和环境保护、流域综合管理等各项能力为重点,研究打造集防洪、供水、生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水网,为本地区今后一段时期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 摘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曾采用流量法对沭河大官庄站设计洪水进行过四次分析计算,1999年淮河流域防洪规划也分析计算了沭河大官庄以上河道分段流量,该成果采用的水文资料系列至1997年,本文将资料系列延长至2008年,采用洪水总量控制地区洪水组成法对其进行了复核.首先根据莒县站实测流量资料,对莒县水文站及区间洪水进行了还原,计算了其最大72小时洪量.结合已有各水库站及大官庄站洪水总量设计成果,分析各控制断面以上及水库至控制断面区间天然洪水总量设计成果.对断面以上洪水与区间洪水总量采取同频率控制、水库以上采取相应的洪水总量地区组成方式,采用同倍比方法放大典型洪水过程,并考虑大型水库的调洪作用,将各水库下泄洪水过程采用马斯京根法演算后与区间洪水过程相加得到控制断面设计洪水过程.从而验证了沭河大官庄以上河道分段流量的正确性,可供后续研究和工程设计借鉴.
  • 摘要:以淮河上中游主要城市的逐日降水资料为基础,通过极值理论中的超阈值模型模拟城市暴雨的超阈值序列,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计算模型参数,采用概率图、分位数图、重现水平图、密度函数图等4种较直观的诊断图形对模型的合理性进行全面评估,并借助轮廓似然函数估计方法估计模型关键参数及设计暴雨的置信区间.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选择超阈值GPD模型作为淮河上中游主要城市暴雨统计推断的分布函数类型.轮廓似然函数法可以反映重现期长短对设计暴雨置信区间的影响,能更精确地估计设计暴雨的置信区间.本文方法和研究成果对于准确把握极值暴雨的变化范围,全面评估极值暴雨的不确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建立淮河上中游城市内涝综合应对体系,规避城市内涝风险和减少城市内涝损失提供技术支撑.
  • 摘要:本文选取枯水期淮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的正阳关—蚌埠闸区域进行研究分析,以正阳关—蚌埠闸区域水文测站历年统计资料为研究基础,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降水、水位、水质的变化,并运用M-K检验、小波分析的手段,对主要控制站——鲁台子的径流变化进行了探究.通过分析研究,揭示了枯水期该区域的水文特征,为蚌埠闸上枯水期水资源配置提供了技术依据.
  • 摘要:淮委水文局接收气象数据的PCVSAT系统升级为新一代气象数据卫星广播系统CMACast,新系统大幅增加了气象资料广播的种类和数量,提高了数据分发的时效性和可靠性.本文介绍了CMACast小站数据接收、数据处理、数据产品与MICAPS系统链接以及数据产品扩展应用等方面内容.数据接收服务器负责接收存储卫星通道上的数据,并向业务应用系统推送.数据接收服务器安全性高、可靠性好,符合防汛抗旱业务要求.数据处理服务器可根据用户需求自定义配置,然后可自动实时处理数据,生成数据产品.根据防汛抗旱业务的需要,对数据产品进行处理转换,使数据产品的应用更加方便快捷.CMACast系统接收处理的实时气象资料在防汛抗旱各项业务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 摘要:根据2008年及2009年实测地形资料,本文建立了蚌埠一浮山段一维水动力学模型,采用2007年实测洪水资料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其率定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可以用于该段河道的水动力模拟计算。在已构建的水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重演2007年型洪水,根据计算结果显示,蚌埠一浮山段行洪区调整相关工程实施后各站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行洪能力有所增加。因此,对蚌埠一浮山段行洪区进行调整和建设是有必要的。
  • 摘要:河床冲淤变化是河流的重要属性,其研究对河道整治规划及防洪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1992年和2011年两次实测河道横断面资料,本文分析探讨了断面法计算1992-2011年间淮河中游王家坝至临淮岗段河道冲淤变化的情况,为行蓄洪区调整及河道整治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造成淮河干流冲刷的原因除洪水冲刷作用、上游来沙减少等自然因素外,还与近年来大规模的人工采砂有关。虽然人工采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大河道断面,但无序的采砂会使河床形成散乱的深坑,导致河床发生变形,使河势向不利方向发展,对河道、堤防的危害极大,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淮河采砂的监管和控制,从而保证河道的健康发展。
  • 摘要:为彻底解决高塘湖沿湖湾区群众经常遭受洪涝灾害的影响,把低洼地群众迁移至防洪标准较高的安全地带,同时积极采取措施保护有限的耕地,在淮河低洼地河道治理过程中,结合长丰县沿湖湾区实际状况,并针对高塘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综合治理开发方案与对策措施,工程措施包括:兴建保庄圩工程,移民安置工程,实行退圩还湖工程,防洪安全撤退道路,入湖河道整治工程,流域内水库加固工程,栽植水土保持林带,非工程措施包括:健全组织机构,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与综合开发,湿地保护建设,洪水预报预警信息系统。这些措施对淮河洼地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具有指导性作用.
  • 摘要:根据平面二维水流泥沙运动基本方程组,采用控制体积法离散各方程,用SIM PLER算法求解耦合方程,对淮安市古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前后河段水流泥沙运动以及河床冲淤变化进行了相关的计算研究,得到枢纽上下游的流场以及泥沙冲淤数量和淤积形态,其结果可供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参考.
  • 摘要: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是指远距离采集和传输水文信息的整套设备及其自动化技术系统.系统包括传感器(一种或多种)、通信设施(有线或无线)以及接收、处理与控制装置等.它要求准确、高效、快速,要求传输和处理的信息量大.本文对临沂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建设、构成、功能、应用等情况进行了简介,对未来临沂市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并指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管理维护工作,真正做到建好、管好、用好,对完善临沂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建设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当前水文站网建设已迈上快车道,形成布设科学、覆盖面广、功能完善、代表性强的大报汛站网指日可待。未来的临沂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水文信息资源,促进水文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实现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服务的网络化与智能化。
  • 摘要:为模拟洪汝河流域上游水库下泄水量过程对下游骨干河道影响及河道水流变化情况,本文通过对一维圣维南方程组采用Preissmann四点隐式差分格式进行差分处理,同时结合洪汝河流域骨干河道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闸坝、汇流、旁侧入流、突然扩大、缩小断面等边界条件对模型计算的影响,利用VB编程语言编写可视化模拟软件,同时设置多个可调节参数,提高软件的适用性.最后通过实际应用并与对应的实测结果进行比较验证,表明模拟结果较准确,软件计算收敛快,稳定度高,适用性较强.
  • 摘要:基于贝叶斯模型原理,结合水库调度方案决策的特点及需求,提出了基于贝叶斯模型的水库调度方案决策方法并以山西漳泽水库为例进行了试点应用.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为水库调度方案提供一种科学、合理、正确的决策方法,不仅能提高水库的安全管理运行水平,也有助于提高水库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利用率.
  • 摘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结构设计主要为渠道工程.通过硬化明渠,降低糙率,减少渗漏,从而提高输水效率;硬化方式为渠道衬砌.渠道衬砌属于大面积薄板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容易出现较多的质量问题,特别是混凝土衬砌基础面超挖、复合土工膜焊(粘)接质量不符合要求等问题,对渠道衬砌工程造成不利影响.为了避免施工渠道衬砌发生类似问题,确保衬砌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本文从施工技术要求及现场管理措施两个方面对渠道衬砌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加强原材料、中间产品的检测,推广“准铺证”制度,衬砌队伍要稳定,加强标段内学习培训及标段间的学习,渠床整理、永久排水系统、砂砾石垫层要提前准备作业面,衬砌设备的选型及维护,严格按规定执行联检制度,做好关键工序考核的建议。
  • 摘要:现行《水闸安全鉴定规定》中工程安全类别划分原则性较强,尤其是三、四类水闸的划分指标不够明确,易造成工程病害评估不准确.本文结合淮河流域水闸工程特点,通过研究50多座水闸工程安全评价案例,统计分析了淮河流域水闸工程的主要病害特征,初步确定影响淮河流域水闸工程安全等级的主要因素,为建立淮河流域水闸工程安全评估体系结构和安全评估模型提供依据,为水闸工程的安全鉴定及除险加固提供参考.
  • 摘要:本文参考《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中柴油发电机组容量计算的方法,并根据水闸的负荷特性及相关规范的要求,经过分析探讨提出适合水闸工程特点的柴油发电机组容量计算方法.按本文计算的选择柴油发电机组容量,在水闸工程的运行过程中没有出现安全问题,满足了工程运行要求。
  • 摘要: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蔺家坝泵站的灯泡贯流泵装置模型试验是在日本日立土浦产品部门研究所的试验台上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试验标准进行的.国际标准化试验标准中临界空化余量的判别准则与中国水利行业标准中的不同,根据蔺家坝泵站水泵装置模型的试验成果,按不同标准中临界空化余量的判别准则进行了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蔺家坝泵站灯泡贯流泵水力模型具有良好的空化特性,水泵安装高程为26.50m时,满足泵站安全运行的要求.
  • 摘要:膨胀土是土中黏粒成分主要由亲水性矿物组成,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和反复胀缩变形、浸水承载力衰减、干缩裂隙发育等特性的黏性土,性质极不稳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涉及膨胀土较多,为确保渠道开挖后边坡及后期浇筑衬砌面板的稳定,以水泥为改性材料对中强膨胀土进行改性.水泥与湿土搅拌后会立即开始水化反应,如果土与水泥搅拌后延迟碾压的时间等于或大于水泥的初凝时间,则强度和耐久性会有所损失.本文结合工地施工现场的经验和学习到的改性土相关知识,理论结合实践,总结了改性土施工控制方法,初步论证水泥改性土最大干密度随时间变化而逐渐变小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水泥改性土随击实延迟时间的增长,最大干密度降低而最优含水率增加。因此,水泥改性土施工中,采用与现场碾压时间不符的击实试验所获得的最大干密度来控制压实标准,将导致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一味地增加碾压遍数,反而造成压实度逐渐降低。如果室内击实试验采用与现场相符合的碾压时间进行,用相应的最大干密度作为控制压实标准,较为科学合理,压实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 摘要:堤防工程在淮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流域内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流域内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地质勘察是堤防设计与施工的重要依据,直接决定了堤防工程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应根据堤防工程的特点和设计所需的主要地质参数,有针对性地安排地质勘察工作.本文作者结合工作经验就淮河流域堤防工程中地质勘察要点与同行进行交流探讨.在淮河流域水利建设工程中,堤防工程所占的比重较大。确保堤防的安全性,提高大堤质量是水利工程建设人员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地质勘察是堤防工程进行建设的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有针对性的地质勘察工作,能够很好地掌握堤防工程的地质情况,从而为安全、经济、合理的堤防设计与施工提供基础保障。
  • 摘要:本文以数理统计方法为理论基础,以变形监测数据分析软件为计算工具,根据高边坡的实测数据,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提取出影响高边坡变形的主要因子,构造回归方程,作出实测、拟合和残差过程线,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掌握高边坡的变形发展方向及诱发因素,适时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以确保高边坡的安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摘要:淮河干流吴家渡—方邱湖进口段河道左岸为淮北大堤保护区,右岸为蚌埠城市圈堤和方邱湖行洪区,河道全长7.5km,淮河方邱湖进口以上流域面积约12万km2.工程实施前,河道滩地狭窄,束水严重,洪水时水面宽度最窄处仅470m,且河道自上而下有蚌埠闸、铁路桥、公路桥等跨河建筑物,形成集中壅水,为满足淮河防洪安全需要,迫切需要对本段河道进行治理.经对拟定的三个工程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并采用二维数模进行流态分析,推荐采用蚌埠圈堤东端不退、方邱湖上段退堤结合河道疏浚的方案.目前,淮河干流吴家渡—方邱湖进口段工程已实施完成,工程的实施能够极大地缓解淮干中游的防洪压力,为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 摘要:洪泽湖大堤始建于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后经历代续建,至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建成.因历史上多次决堤、复堤,堤身留有许多乱石堆、埽工、淤泥等安全隐患,堤基存在集中渗流,堤后出现大面积窨潮、渗水等险情.2012年开始的洪泽湖大堤除险加固工程结合洪泽湖大堤堤基2层土的分布情况,采用在上游堤肩布置高压摆喷垂直截渗墙的堤基防渗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洪泽湖大堤渗水现象.
  •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河道内涉水建设项目越来越多,本文对涉水建设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并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涉水建设项目报批意识和项目单位的自觉性,强化沟通协调,确保涉水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加强涉河工程巡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并及时报告,对违章建设项目做到态度坚决、查处严厉和程序到位,进一步明确职责,建立完善河道建设项目监管体系,依法加大对已许可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力度,严格按照批复要求组织实施,对跨汛期施工的涉水建设项目督促建设单位在汛前制定安全度汛预案,并落实相关防汛责任,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提高执法效率,加强投入运行后的监督管理及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措施.
  • 摘要:本文结合中安煤化取水工程中D1820*25钢管(材质:Q235B)大口径顶管施工经验,对顶管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分析了顶管施工的原理,简述了顶管施工常见问题及控制要点,提出了顶管施工时需注意的安全问题,以促进顶管施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通过对顶管全过程的有效控制,顶管穿越淮河大堤后,地面沉降量满足设计要求,顺利到达取水口处.
  • 摘要:湍河渡槽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大型跨河建筑物之一,是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总干渠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浆材采用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浆体强度不低于50MPa,水胶比不超过0.45.基于作者从事南水北调中线湍河渡槽工程监理工作的经验,本文从渡槽预应力施工的材料、机具、预应力张拉、孔道灌浆等可能涉及到的基本程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工程在实际施工中,钢绞线的张拉应力、伸长值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波纹管内灌浆饱满,施工效果良好。但是,应该看到,不同工程有其不同特点,实际应用中必须结合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施工安排及分析,才能保证渡槽预应力施工的效果。
  • 摘要:《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中对验收监理工作报告内容提出了编写要求,但要求较为笼统.本文结合实际验收的工程,分析提出水利工程验收监理工作报告的编写要点.按照《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的编写要求,监理工作报告共分为7个部分,分别为工程概况、监理规划、监理过程、监理效果、工程评价、经验与建议和附件。
  • 摘要:为了在桥梁施工中不影响桥下水流和交通,选择贝雷架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便,速度快,并且安全稳定性比较好,在上面满铺脚手板,工人操作安全可靠,消除了高大脚手架失稳、坍塌等安全隐患,掌握贝雷架的设计及施工要点尤为重要.在贝雷架设计施工中,注意根据最大施工荷载进行贝雷架的强度验算,注意加强贝雷架的横向稳定性,跨径较大的贝雷架在搭设梁体底模时要考虑各种挠度值,以便使成桥后的梁体满足设计要求。经实践证明该方案通过在桥梁施工中应用,工艺是成熟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解决了汛期施工问题、确保工程进度及工程质量满足规定要求,又节约了建设投资,得到了业主的认可和好评。
  • 摘要:三洋港挡潮闸枢纽工程是目前淮河流域最大的海口枢纽工程,施工条件(水、电、路)差,水文、地质情况复杂,在施工组织、施工技术等方面均具有与其他工程不同的特点与难点.本文针对三洋港挡潮闸枢纽工程施工的特点与难点,对本工程的施工条件、施工导截流、土方工程施工、地基处理、混凝土温控防裂等方面做简要介绍.
  • 摘要:本文对新沭河治理工程大浦第二抽水站工程金属结构设计方案、清污设备设计选型、快速断流方式设计及快速闭门启闭设备选型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对泵站金属结构设计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以便为今后类似大、中型泵站金属结构设计提供参考和帮助.
  • 摘要:蔺家坝泵站是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的第九级泵站,位于江苏省铜山县境内,为工等大(1)型工程.本文通过分析南水北调东线一期蔺家坝泵站工程天然地基土及水泥土对混凝土板现场抗滑试验资料,提出抗滑试验准备和观测要点,研究天然土、水泥土的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的不同特点,总结比例强度、屈服强度、峰值强度确定方法;通过竖向应力—抗剪强度关系曲线确定摩擦系数,对比分析天然土及水泥土对混凝土板的摩擦系数,研究水泥土的强度特点、破坏形式、破坏情况,结合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和相关经验,提出摩擦系数取值方法以及相关建议.
  • 摘要:泰东河工程是江苏省利用世行贷款实施的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项目之一.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对泰东河干河河道护岸型式、河道断面型式、排泥场布置等进行设计优化,不仅节省了土地资源,也有利于工程的长效运行.本文通过对上述优化设计工作的分析、总结,为其他同类水利工程设计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河道断面设计是河道整治工程的重点,本文通过对泰东河工程中干河河道断面型式优化,综合稳定性、经济性、施工可行性,将直立式挡墙驳岸应用于该工程,相比于梯形断面形式,不但有效保护河岸,还减少了征地,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另外,在不影响河道输水、排水能力和通航要求前提下,充分利用沿线沟塘和河道死水区优化布置排泥场,极大程度地节省了排泥场占地。
  • 摘要:考虑水利工程安全监测信息采集通道多、分类复杂和数据量大等特点,本文基于信息融合技术,将文件管理和数据库管理这两种数据管理方法的优势进行了有机融合,构建了一种适合水利工程监测信息管理的文件数据融合管理方法,方便快捷地实现了信息的整理与存储查询;在此基础上,按照信息的分析顺序及融合程度,采用混联型数据融合结构,对监测信息进行数值融合→特征融合→决策融合的三层融合分析,实现对数据的高效分析.工程应用实例表明,信息的融合管理能有效地处理分析大量的监测信息,可大大提高信息的整体分析与处理能力.
  • 摘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本文对连云港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规范操作机制,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科技创新机制,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人才支撑机制的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与措施,以期促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 摘要: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总量控制制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措施与手段.通过对目前淮河流域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开展中的问题和经验进行分析,为将来淮河流域规划水资源论证报告的编制、审批以及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提出了建立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加强技术研究和培训,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后评估的建议。
  • 摘要:庄里水库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地处南四湖湖东支流十字河,是一座具有工业供水、防洪、灌溉、发电等功能的大型水库.水库位于羊庄盆地中部山亭断块内,水库的建设将引起水库附近和下游羊庄断块地下水水位变化,水库上游附近有南庄水源地,下游羊庄断块内分布有龙山头、羊庄、魏庄等地下水水源地.其中,羊庄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边界线也在拟建水库坝址附近.本文将评价区岩溶含水层概化为平面二维非稳定地下水流模型,采用Visual Modflow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评价水库建成后对影响区地下水水源地的影响.
  • 摘要:水行政管理法律风险,重点体现在水行政许可、水行政执法、水行政征收等方面.水行政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水行政许可前期基础工作开始,实施水行政许可、水行政执法监督、水行政征收至水行政许可被注销这一系列流程中,都有国家相关水法律法规的约束,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范水行政管理行为,切实履行法律相关程序,就可以大幅度减少水行政管理法律纠纷,从而成功避免法律风险.水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实施水行政管理,维护管理相对人及其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有效降低水行政管理法律风险,才能从根本上树立管理形象,提高社会公信力.
  • 摘要:淮河流域重要河道采砂管理规划编制工作于2010年7月正式启动.作为淮河流域首个全流域性的采砂管理规划,规划完成了以下主要任务:调查分析流域重要河道采砂现状及监管情况,分析采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河道演变规律、演变趋势;根据河道水文泥沙特性、泥沙补给,统筹考虑区域内经济发展对砂石的需求,合理确定年度采砂控制总量及分配规划;在深入分析采砂对河势、防洪、通航、生态等方面影响的基础上,划分禁采区、可采区和保留区,确定可采区控制性指标;提出规划实施与管理意见.本文对规划编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做好规划下步修编工作的建议.
  • 摘要:本研究在对绣针河流域进行详细的水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划定了计算分区,建立了绣针河流域水资源情景配置模型.对各分区的面积、人口、GDP、灌溉面积、用水定额、各行业用水量等指标进行了分析比选,选出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将其作为水量分配采用的指标,并确定各指标权重的合理范围.采用水量分配和水资源情景配置模型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范围内任一权重值进行水量分配,再将水量分配结果代入绣针河流域水资源情景配置模型,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及情景配置计算,以各分区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和缺水控制目标进行约束,使用迭代算法反复调算,得出满足控制目标的水量分配系数和水量分配方案.本研究得出的水量分配方案成果可为绣针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的制定提供思路和参考.
  • 摘要: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只有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奋力构建防洪工程体系的同时,却忽略了对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为什么载入世界水利灾难史的"75·8"余悸未除,却迎来连年干旱缺水的忧患?面对洪汝河水资源的严峻形势,要想根治水患,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保障城市用水作为首要任务,另一方面还需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切实转变观念,约束自身行为,抱着不仅对现在负责,更要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态度去治水,从无节制的开源趋利、以需定供转变为以供定需、按水资源状况确定经济发展规划和布局,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支撑和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是控制淮河干流洪水的关键工程和提高淮河中游防洪标准的战略工程,主要任务是防御淮河大洪水,使用机率低.另一方面,该工程具有蓄水、灌溉、航运、养殖及生态等潜在的综合效益.目前淮河流域水资源短缺,为充分利用洪水资源,管理单位对临淮岗工程洪水资源化调度进行了试验性研究,利用临淮岗工程调度灵活的特点,在保障工程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水文气象预报,优化工程调度,使其在大洪水时期,保证安全泄洪;在中小洪水下,不失时机地充分蓄水,做好滩地淹没、洼地排涝和河道通航、灌溉影响处理措施工程,发挥工程综合效益,对合理利用淮河洪水资源,增强淮河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 摘要:本文分析了沿淮淮北地区水资源情势及开发利用现状与问题,对区域水资源进行了三次平衡分析,提出了充分利用当地地表水和外调水逐步置换部分城市超采深层地下水的思路,即,只有尽快实施引江济淮及淮水北调、淮水西调调水工程,方能从根本上解决该区水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
  • 摘要:目前,中国水资源形势严峻,国家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但国家制定的水资源"三条红线"屡被突破,近几年出现的种种现象表明,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面对国家利益和地方利益的冲突,在执行国家的法律、方针和政策上明显打了折扣,行政执行力明显下降,甚至出现不作为等现象.要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必须从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行政执行能力上寻求突破.并提出了提高水行政执行力,必须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提高水行政执行力,必须加大责任追究的力度,提高水行政执行力,必须加强政策和业务学习,提高水行政执行力,必须要切实树立全局意识的建议。
  • 摘要:为定量评价安徽省水资源利用现状,根据安徽省17个地市2005-2009年的相关资料,运用比较优势原理计算安徽省各地市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和效益比较优势指数,进而采用熵值法计算出规模比较优势和效益比较优势的权重,加权得到各地市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根据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划分比较优势等级,绘出安徽省工业用水、灌溉用水和林牧渔业用水综合比较优势分布情况示意图.分析显示,自然条件、产业水平及用水效率是影响生产用水利用综合比较优势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工业用水优势区域主要分布在皖中地区,灌溉用水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江淮沿岸,林牧渔业则由于安徽省林牧渔业整体水平不高而分布较为平均.
  • 摘要:运用协同学理论和复合系统原理构造了以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用水子系统为中心的协调度模型,反映了系统受到外界干扰时序和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山东省为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用水结构处于不合理的状态,但是有序度和协调度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变化趋势趋于良好,用水结构正在逐步完善合理.
  • 摘要:本文从资源的稀缺性出发,提出了连云港市优化水资源配置的必要性,进而指出连云港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意义;通过对生产函数的描述,直观反映了"丰水"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过程与效果;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连云港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建议,供连云港市等"水源型缺水"地区参考.
  • 摘要:研究目的为通过利用汛期洪水增加水资源量,来缓解沂沭泗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量日益增长的需求与水资源短缺现状的矛盾,提高流域水资源保障能力,并论述了山东沂沭泗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研究沂沭泗河流域不同水系实施洪水资源利用的可行方式.针对沂沐河水系,依托水库(群)实施洪水资源利用,初步规划北线、西线和东线三条调水线路,在汛期向省内缺水地区调水;针对南四湖水系提出了"点面结合"的洪水资源利用思路,通过调节汛限水位,尽可能多的利用南四湖拦蓄当地地表水,结合现代水网规划,优化河网结构,进而通过闸坝群的联合调控,实现洪水在河系间的调配互济.
  • 摘要:淮河流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作为水利工程的非工程措施在防汛抗旱科学指挥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及防汛减灾对图像清晰度要求的不断提高,淮河流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正逐步从前期建设的标清制式向高清制式进行升级改造.本文针对高清视频的关键技术及优点,阐述了高清视频技术在淮河流域远程视频监控中的应用现状、组网方式及其在淮河流域防洪除涝减灾中的应用前景.随着高清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不久的将来,高清视频监控技术可在淮河流域的防洪减灾、水利工程管理、水污染防治等多个方面得到更好的应用。另外,多媒体处理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视频监控系统新技术的应用(如集中及分布存储技术、流媒体技术、GIS地图智能应用技术、视频分析技术等),将为水利行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为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提供越来越丰富的科学技术手段。
  • 摘要: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是取水许可审批的重要依据,报告书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审批能否通过.中央1号文件中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的提出,为水资源论证报告的编制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方向.本文从"三条红线"控制出发,结合水资源论证导则要求,阐明水资源报告书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报告书质量提供技术依据.
  • 摘要:"三条红线"与取水许可管理制度都是国家层面关于水资源管理方面的重要制度,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探讨了以"三条红线"为核心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与取水许可管理制度的内涵与外延.结合制定淮河流域"三条红线"指标与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的实际工作经历,阐述了"三条红线"与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了在制定红线指标与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过程中应注意的技术难点,提出了在实施"三条红线"与取水许可管理制度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 摘要:六安市地处大别山北麓,皖西腹地,大别山区四大水库下游,降水相对丰沛.穿城而过的淠河总干渠是六安市城区的主要供水水源地,也是淠河灌区的输水通道,同时还要为合肥市输送优质的城市供水水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用水需求的不断增加,六安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缓解六安市水资源供需矛盾,论证六安市城市中水作为华电六安电厂二期工程供水水源的可靠性和可行性,评价城市中水利用效率和效益,对促进六安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减少淠河入河排污量,改善淠河水环境和水生态具有积极意义.
  • 摘要: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连云港市处于中国沿海,沿长江和沿陇海兰新产业带的交会区域,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灌云县作为连云港四县之一,近年来坚持"港、区、城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发展思路,加快了临港开发的速度,提升了沿海开发的品质.灌云县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投入的机遇,抓住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013年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年"的发展机遇,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建设了一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分布在全县15个乡镇153个行政村,累计投入资金18686万元,解决了39.7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随着一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相继建成投入运行,如何使这一关爱民生的工程建得起,管得好,长受益,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其中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尤其重要.
  • 摘要:河流综合治理工程涉及水利、交通、市政、景观等多个专业,在工程设计中应考虑各专业之间的统筹协调,作为河流治理与城市生态景观结合设计工程,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结合六安市凤凰河综合治理工程设计工作,对河流治理与城市生态景观结合设计在防洪、除涝、生态景观、河流形态、水环境以及微地形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探讨,可为城市河流治理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借鉴.
  • 摘要:水功能区限制纳污能力管理也是"三条红线"内容之一,建设项目取水对水域纳污能力有一定影响,向河道中退水也会增加河道污染负荷.本文结合两个水资源论证项目,通过纳污能力分析计算,探讨水资源论证中项目取、退水对水域纳污能力影响分析,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及技术依据.
  • 摘要: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生态水工学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从人类对河流的认知归纳出河流生态治理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河流生态治理的基本思路和框架.(2)在对比生态水工学和传统水工学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生态水工学的基本原理,对河流生态治理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分别从河流断面、线型、岸坡防护和植物选配四个方面分析了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3)结合贾鲁河郑州市段生态治理工程,详细分析了生态水工学思想与城市防洪、河流生态修复、水环境保护、水景观建设和水文化提升等方面在河道治理规划中有机结合的方式方法.
  • 摘要:连云港市地处沂沭泗河水系下游,汛期是洪水走廊,旱季是用水末梢.要实现农村水环境的灌溉、排水、供水功能,其首要因素是要求水环境保持畅通,蓄、调、引、排、灌控制运用自如,而连云港市大部分河道、水塘开挖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已运行多年,淤积严重,引排水能力锐减,部分水体污染、发臭,严重危害了水环境质量,迫切要求全面疏浚整治.2003-2012年,连云港市实施农村水环境整治工程,恢复了水体的引排功能、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经过10年使用运行,部分水体淤积速度较快,水体淤塞严重,引排水不畅通,直接影响工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水环境质量.实施新一轮农村水环境整治,明显改善水环境灌排功能和水质质量势在必行.
  • 摘要:针对淮河流域沂沭泗河流域自然特性,结合前期河道治理成就,融入新时期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水生态文明的治水理念,提出构建河道-人-文明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的河道治理模式.通过建设保障河道防洪安全,河道生态的多样性,河道洪水资源积蓄利用,河道现代管理等技术体系,建立河道治理与河流生态系统的协调统一,促进淮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
  • 摘要:砀山县是安徽省地表水资源短缺地区之一,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砀山县境内地表水受到了严重污染,居民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水少"、"水脏"等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砀山县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砀山县目前地表水水资源现状,理清了其污染源,探讨了一系列地表水资源的保护对策.通过对砀山县地表水水资源保护的对策,结合本县域总体规划方案,加大对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社会公众对水资源的认识,提高广大群众保护意识,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砀山县生态旅游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连云港市市区水环境经过近年来的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连云港市市民的新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本文从现状入手,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拓宽投资融资渠道,改变投资主体单一格局,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改变管理主体单一格局,加快“一地一湖”建设,改变环境载体单一格局的对策,希望对改善市区水环境有所帮助.
  • 摘要:2011年中央、省相继出台一号文件要求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两个率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有必要探讨农村水利的景观设计,将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与周边环境相适应,融入地域文化特征,注重生态保护,做到工程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有机结合.
  • 摘要:淮河流域水污染、污染反弹及连带的流域内水生态系统紊乱问题是摆在水行政工作者面前的难题.淮河治污,一方面要杜绝污染源;另一方面,是要改变已污染河水的水质,促使水体变换更新,增强淮河本身的自净能力.为此,可以通过改变河道及岸边的生态环境,有效遏制污染源的介入,使岸边植物、微生物等形成一个独立的土壤生物体系,加快有机物分解,净化河流.运用生态护坡、生态河岸、湿地的生态系统修复和维护功能,以其低成本、高效能、无二次污染的优势,在不影响行洪的大前提下建设生态淮河.河岸带的生态建设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亦将成为河道治理的最佳选择.
  • 摘要:赵王河人工湿地是重点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该工程采用橡胶坝+河道滞留塘+表面流人工湿地+生态护坡组合工艺,种植芦苇、蒲草等水生植物.通过橡胶坝抬高水位,形成河道滞留塘,对进入湿地内的水质进行净化,可以有效削减河水中的污染物质,美化沿岸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城区防洪能力,对该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摘要:1983-2006年,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成立了《淮河志》编纂委员会,并组织完成了第一轮《淮河志》修编工作,硕果累累、价值突显,期间培养了大批修志人才.本文对第一轮《淮河志》修编工作进行了回顾与思考,以期为续修工作提供借鉴.提出了实施精品战略,编纂体现淮河特色的佳志,明确方向,强化措施,严把评审关的建议。并建议进一步推进修志工作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利用互联网,采用即时通讯办公软件,为修志工作提供迅速快捷的交流平台;建立《淮河志》资源数据库,以便轻松高效地查找和了解到志书中的文字、数据、图表等资料信息。
  • 摘要:本文通过水利普查管理系统迁移升级实例,对现有应用系统在迁移到小型机RAC平台时面临的前期规划、实现思路、实施过程等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论述了如何在HP刀片型小型机和EMC存储设备组成的计算环境下安装部署Oarcle RAC系统及ArcSDE空间数据库引擎,充分发挥了该平台模式的性能与效益,为水利信息系统关键应用迁移到这一平台提供了一种可选的途径和方法.
  •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与延续的精神纽带,其发展程度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淮河文化自盘古开天、禹王劈山导淮起传承至今而绵延不息,关于淮河的传说、名篇佳作一直被世人传颂.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交织,在当代淮河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保存不全、主题不明确、发展方向不清晰等问题.作为淮河儿女,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淮河文化,如何让子孙后代了解和传承淮河文化?这是值得考量的.对淮河文化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的研究是本文探讨的内容.本文将通过实例举证等方法,通过对客观现状的阐述,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淮河文化的保护与建设上来.并提出了政治上,构建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做好牵头、引导工作,经济上,合理利用拨款,推进淮河文化发展产业化,社会上,动员人民的参与热情及社会机构的支持,在后续人才的培养上,淮河文化发展的未来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的建议。
  • 摘要:治淮青年是推进新时期治淮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力军和先锋队.在大力弘扬淮河文化,着力建设美丽淮河号召的引领下,青年投身治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在工作中所形成的精神追求已经逐步渗透到水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青年业已成为淮河水文化建设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活力因子,并以其特有的属性和特点为淮河的水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思想活力和时代内涵.并提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引领,强化水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引导力度,多途径多渠道丰富青年人文化生活,大力营造人文关怀氛围的建议。
  • 摘要:本文阐述了水利工程科技档案的来源与成型过程,着重分析了其利用价值,从多角度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的具体建议,探析了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实际意义和主要内容,简要介绍了"信天使"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还解决了过去一份档案被借,归还延宕,他人则无法及时查用,或因反复借查,易使档案原件受损的危害,做到档案即时跟踪,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等作用,亦减轻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长期有效运用,必将得益斐然。
  • 摘要:采用测坑原位受淹试验的方法研究灌浆期小麦在涝渍胁迫下产量要素的响应.试验表明小麦相对产量与涝渍综合水深SFEW30、SFEW50、SFEW80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小麦产量随着淹水历时的增加而降低,此外,淹水还直接导致小麦千粒重降低、穗粒数减少、植株易倒伏等变化,而淹水对小麦有效穗数和株高影响不大.提出了排水控制指标与小麦减产率的关系形式,以小麦减产10%为限,涝渍综合水深指标值SFEW50应控制在360cm·d以内.
  • 摘要:本文简要记述了江风口闸的建设历程及在防洪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描述了该闸的生态文化价值.江风口分洪闸工程的建成保护了沿河60万亩农田,为保障沂河下游堤防安全,减轻邳苍地区水灾,进一步根除邳苍地区严重水灾,保障沂河中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 摘要:基于淮河干流鲁台子站1951-2011年实测径流量资料,选用Mann-Kendal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鲁台子站径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鲁台子站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极不均衡,丰水季节与枯水季节径流量相差悬殊,6-9月径流量占全年64%,最大月径流量占全年24%;1951-2011年中,1985年前鲁台子站径流量整体偏丰,1985年后呈现显著下降趋势;鲁台子站径流量变化主周期约为2年,次主周期约4年和约6年两个.
  • 摘要:淮河干流行蓄洪区以其在淮河流域防洪除涝减灾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为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其治理历来是治淮工作的难点.在中央一系列兴水惠民决策部署出台的形势下,迫切需要对淮干行蓄洪区的产生、现状、前景深入分析,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制定全面的治理对策.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被国务院确定为进一步治理淮河38项重点工程之一,已经进入项目建设阶段.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初步阐明了行蓄洪区存在的历史必然性,辨证分析了淮干行蓄洪区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同时结合治淮实践,将政治理论与治水专业相结合,对淮干行蓄洪区的调整和建设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采取举措,建立有效的安全保障体系,坚持人水和谐,调整行蓄洪区布局,实现行蓄洪区有效有序利用,坚持统筹协调,完善健全管理体制,为区内发展提供有效保障,统筹内外关系,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应对灾害损失能力,做好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行蓄洪区建设步伐的建议,以期对进一步治淮中的行蓄洪区调整与建设有所贡献.
  • 摘要:沂河是沂沭泗水系中的骨干河流,2012年7月10日沂河发生了一次20年来最大洪水,本文根据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从水雨情、洪水观测水位分析等方面对此次洪水过程进行分析和思考,指出河道基础数据陈旧失真,河床下切影响防洪工程安全,拦河闸坝对沂河行洪的影响,“12·7”洪水还不足以检验沂沭河流域整体防洪能力的问题,目的是为今后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下垫面不透水面积增大,区域产汇流条件发生改变,加之全球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城市化地区短历时暴雨引起的排涝问题愈发严峻.当前,城市化地区排涝计算方法主要有市政部门采用的市政排水法和水利部门采用的水利排涝法,前者主要用于确定城市管网排水规模,未考虑与河道排水的衔接问题;后者多简单移用农田排涝方法,未考虑到城市化地区的排涝特性.两种方法计算目的、计算方法和设计标准的不同,造成排水河道采用水利排涝标准与市政排水标准不协调的问题.本文以淮河流域某一典型城市化地区为例,分别采用市政排水法和改进后的水利排涝法进行排涝计算,对两种方法确定设计重现期的衔接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市政排水与水利排涝标准的关系.结合蚌埠市的实际情况,市政排水法选用的重现期为1年,相应流量下的水利排涝法的重现期为15.5~17.8年,而目前我省城镇排涝设计标准采用的暴雨重现期一般为10~20年一遇,因此所确定的排水标准与排涝标准是相衔接的,满足同一场暴雨能够顺利地从城区雨水管渠进入内河,最后汇集到排水口由排涝闸自排或由排涝站抽排至承泄区的要求。
  • 摘要:姜唐湖蓄(行)洪区退水闸工程是国务院批准的19项治淮骨干工程——淮河干流上中游河道整治及堤防加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重点工程.该闸是姜唐联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挡洪、蓄洪、行洪、退洪及反向进洪的功能.工程建成后,可减少蓄洪区的进洪年份,增加正阳关以上河道7.6亿m3的有效蓄洪库容,对保证淮北大堤安全、降低正阳关的水位起到重要作用.该工程规模较大,总体布置复杂,施工难度大,在工程设计中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及国内先进技术,解决了复杂的工程设计及施工难题.本文通过对总体布置设计情况、设计难点及创新点的介绍和分析,阐述了姜唐湖蓄(行)洪区退水闸设计及施工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主要技术难题,为其他类似蓄洪区水闸的设计提供借鉴.姜唐湖蓄(行)洪区退水闸设计通过采用科学的选址和总体布置方案、合理的消能防冲布置、三维仿真计算、新材料和填筑方法,成功解决了退水闸设计、施工中一系列复杂技术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工程运行正常,未发生任何险情,经受了洪水的考验,发挥了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目前工程运行情况正常。
  • 摘要:里下河地区是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之一,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洪、涝、旱、风暴潮灾害频发.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该地区迫切需要提高防洪、除涝标准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要求.长期以来,里下河腹部地区按照"上抽、中滞、下泄"的原则进行除涝减灾体系建设,但由于上抽泵站的设立受地形限制,能力增加有限;恢复中滞受经济发展限制很大,管理启用也有难度,使得下泄入海工程成为了里下河腹部地区涝水出路的主要通道.本文通过水文水利计算、现状排涝能力分析,科学分配里下河腹部地区洪涝水量路线,采用河网非恒定流模拟计算分析下泄工程改造的不同可行性方案,并对不同可行方案的下泄能力进行分析,优选出最佳下泄出路为原有四大港加新辟第五大港一川东港的改造方案.里下河腹部地区涝水一直按照“上抽、中滞、下泄”的原则进行除涝减灾体系建设,即适度增强上抽入江能力,重点恢复河湖中滞功能,继续扩大下泄入海出路。里下河腹部地区涝水“下泄”入海工程现状主要有射阳河、黄沙港、新洋港、斗龙港入海四大港。新开辟的入海第五大港一川东港工程在10年一遇兴化水位2.5m时,增加腹部地区外排能力日均200m3/s,与入海四大港一起各司其职,实现了南部高水高排、北部低水低排的功能分工。五港整治工程对里下河腹部地区“下泄”入海工程布局做出了重大突破,对减轻区域洪涝灾害有重要意义。
  • 摘要:刘家道口枢纽是控制沂河洪水东调入海的关键工程,设计正常蓄水位近期59.50m,远期60.00m(56黄海基面).本文依据2012年10月实测河道断面资料,采用CASS7.1及SURFER8.0软件对刘家道口枢纽库容曲线进行了计算,并与历次计算成果进行了对比,对库容曲线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成果显示,新库容曲线远大于设计库容曲线,正常蓄水位59.50m时偏大113.9%.
  • 摘要:洪水预报方案作为防御洪水的重要手段,作用显著.运用Visual Basic程序语言,综合使用SQL、ADO技术,编制沂沭河流域洪水预报方案制作系统.系统通过鼠标拖动节点模拟定线过程,使用计算机识别关系图,根据《水文情报预报规范》完成误差评定,人机互动,制作洪水预报方案.
  • 摘要:临沂水文站系沂河干流控制站.本文对临沂水文站的典型年断面及水位流量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了其变化成因;采用水力学及水文学方法,对不同年份同级水位下的过水面积、流量及同级流量下的水位进行了比较,对现状保证水位下的行洪能力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临沂水文站断面逐年下降、行洪能力逐年提高的结论.
  • 摘要:南四湖流域受地理位置、气候及工程条件的影响,是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重灾区,平均每3~5年就发生一次大的涝灾.同时南四湖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因塌陷区地形地貌的改变,改变了流域的产汇流条件与水文特性,塌陷地的增加必将改变流域总体的水系格局,导致南四湖洼地内采煤塌陷及其涝灾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分析了南四湖洼地涝灾致灾原因和洼地综合治理模式,探讨了考虑塌陷地治理的南四湖洼地综合治理模式,可为采煤塌陷与洼地综合治理提供借鉴.塌陷地治理与洼地综合治理相结合,通过调整中小河流水系、建设河道式水库、疏挖河道提高灌排标准等措施,来治理塌陷地,同时能够提高洼地整体灌排标准,符合国家的土地政策和水利政策,维护了塌陷区社会的稳定,有利促进塌陷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水文预报方案是洪水作业预报的重要依据之一.2000年以来,沂沭河水系为偏丰水周期,流域内工程特征、下垫面及河道水力特性均发生了较大变化.根据沂沭泗水利管理局的安排,2011年临沂市水文局对沂沭河流域实用水文预报方案进行了修订.本文对修订后的产流方案、汇流方案、单位线等特点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对多年来洪水作业预报取得的经验与体会一并作介绍.同时提出,今后要与设计洪水相结合,增加旱情分析、城市水文及中小河流预报方案.本文对其他地区开展实用水文预报方案修订、洪水作业预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摘要:本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淮河流域涝渍灾害的治理历程和思路进行了总结,探究了新时期淮河涝渍灾害治理需要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提出了服从流域总体防洪要求,以现有除涝防灾治理格局为基础,改善外排条件,因地制宜,分区治理,以骨干排水河道治理为突破,重点提高排涝标准,以重点平原洼地治理为重点,实施综合治理,以农田排涝系统为治理单元,重点加强桥涵配套和排水沟清淤,排水泵站建设是流域低洼易涝地区涝渍灾害治理的主要措施,涝灾治理要充分考虑退田还河还湖和流域生态建设的治理方向、策略以及综合治理措施和建议,为淮河流域涝渍灾害治理提供了参考.
  • 摘要:2012年7月10日,沂河流域发生了近20年来的最大洪水,各级防汛部门全面动员,通力配合,科学调度,洪水安全下泄,这次洪水的成功防御,对沂沭河防洪工程体系和防汛抗洪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综合检验的作用.本文针对此次洪水防御过程,从水雨工情、暴雨洪水特征、洪水防御工作开展情况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提出了部分拦河闸坝存在安全隐患,需要高度重视,涉河建设项目存在安全隐患,应高度警惕,干流拦河闸坝对洪水调度影响明显,需进一步加强联合调度,工程发生较大变化,应进一步加强工程基础工作的建议。目的是为今后的防汛抗洪工作积累经验和提供参考.
  • 摘要:以紫罗山站为例,取其1952-2005年共计53年的年径流系列,采用距平分析、周期分析和分形分析方法,进行北汝河上游前坪水库以上径流系列的代表性分析论证.结果表明:紫罗山站1952-2005年径流系列丰、枯等级为"平水".从几种代表性分析方法的结果得到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子系列基本一致.从年径流丰、平、枯水年组对称性来看,1952-2005年径流系列中丰、平、枯水年组对称性较好,某种意义上说,紫罗山站1952-2005年共53年的径流子系列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因此,建议采用1952-2005年径流系列作为北汝河上游前坪水库工程设计的依据.
  • 摘要:韩庄运河、中运河位于鲁南苏北地区,是南四湖的主要泄洪通道.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对该段河道按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进行了治理,防洪工程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采用明渠恒定非均匀流的计算方法,对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实施完成后韩庄运河和中运河的现状行洪能力进行分析,并将计算成果与《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韩庄运河、中运河及骆马湖工程总体初步设计报告》进行比较,合理评价韩庄运河、中运河的治理效果和特殊情况下的行洪潜能,为防汛调度提供决策参考.
  • 摘要:淮河干流中游滩槽泄洪能力不足,每遇3~5年一遇的洪水即需启用行洪区辅助排洪,因下游洪水出路不足,洪泽湖中小洪水时高水位对中游形成顶托,导致洪水下泄速度慢,在中游持续时间长,形成高水位长历时现象,加重了中游防汛排涝的负担和两岸洼地受灾程度.因此,宜尽快实施行洪区调整和扩大下游洪水出路工程,加快开展河湖关系、洪涝关系等研究,尽可能降低洪泽湖洪水位和中游河道中等洪水水位,打通淮河泄洪通道,这样方能减轻中游防汛除涝压力,实现淮河安澜.
  • 摘要:洪泽湖现状设计水位16.0m,校核水位17.0m,目前洪泽湖低水位时泄洪能力有限,防御大洪水仍主要靠洪泽湖调蓄洪水,通过抬高洪泽湖水位增加下游泄洪能力,但洪泽湖大堤安全隐患多,过高的洪水位难以保证挡洪安全,增加了下游地区洪水风险,因此研究增加洪泽湖下游泄洪能力,降低洪泽湖设计水位很有必要.通过分析研究表明,扩挖入海水道二期,增建三河越闸工程等,可使得洪泽湖设计洪水位降低至15.5m以下,不仅可大大减少洪泽湖大堤下游防洪保护区的防洪压力,对中小洪水的行洪效果更为明显,对上中游淮北洼地排涝等效果也非常显著.
  • 摘要:大型水库设计洪水复核受现状诸多因素制约,为探讨合理的复核方法,现以小仕阳水库为例展开研究.小仕阳水库自1959年建库运行以来历经几次加固、改造,本文根据1960年以来积累的水文气象资料和水库运行记录,对入库洪水计算方法、特大洪水处理、资料代表性分析、频率计算和成果的合理性论证等,均做了比较系统的探讨,保证了小仕阳水库设计洪水复核成果的准确、可靠,为探讨近期大型水库设计洪水复核,进一步研究大坝安全提供可靠的依据.
  • 摘要:沂沭泗流域防洪工程是一项解决沂、沭、泗河中下游洪水出路问题的系统工程.目前,沂、沭、泗河中下游重要防护区和重要城市防洪标准总体达到了50年一遇,但骨干河道上游段堤防矮小,防洪标准不足20年一遇;为保障区域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满足流域经济持续发展,发挥治淮工程整体效益,需进一步研究提高沂沭泗流域防洪标准.以沂沭泗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流域内经济社会需求及水利工程现状防洪能力,找出防洪问题所在,进而提出流域防洪总体布局.本研究是在新一轮治淮建设完成的工程条件下开展的,在淮河流域总体规划思想的指导下,研究方案宜早日实施安排,详细开展分析、论证工作,为流域、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驾护航.
  • 摘要:针对SVM方法的参数(核参数与惩罚因子)难以选择的问题,利用具有全局搜索性能的PSO算法快速优化SVM参数以确定最佳的参数组合,避免了交叉验证试算的随机性,实现了参数选择的自动化,将构建的PSO-SVM模型应用于洪水灾情评价中,建立基于PSO-SVM的洪水灾情评价模型,并与实例和其他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洪灾评估法、神经网络和常规SVM模型相比,PSO-SVM模型能提高参数寻优速率和模型分类准确度,快速确定SVM最佳参数组合,并能准确划分洪灾灾情的等级,所得结果与传统评价方法完全吻合,且整个运算过程仅用了3.35s,大幅缩短了试验时间;新方法能够很好地对灾情进行有效的评价,可应用于洪水灾情评价中.
  • 摘要:本文选取近年的河道整治与拦河闸(橡胶坝)群建设典型实例进行研究,分析河道拦河闸(橡胶坝)群建设在防洪、供水和水生态文明方面取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总结经验,分析不足,在更加注重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下,对拦河闸(橡胶坝)群建设规划、总体布置和方案设计方面开展一些探讨,为做好河道整治与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提供借鉴和参考.
  • 摘要:渡槽是调水工程中不可缺少的立体交叉输水建筑物,而预应力U型渡槽因其结构曲面光滑、材料分布均匀、适用于水荷载环境、施工方便、结构形式与受力优化统一等特点,是渡槽中首选的输水建筑物.本文结合南水北调中线湍河渡槽实际施工情况,从造槽机、钢筋及钢绞线安装、混凝土浇筑、预应力张拉等方面介绍预应力U型薄壳渡槽施工技术.通过南水北调中线湍河渡槽工程,掌握了现浇预应力混凝土U型薄壳的施工技术,熟悉了移动式造槽机的工作原理。在两年多使用中发现,移动式造槽机不仅加快了工程进度,也解决了软基及跨河施工的难题,既安全又能保证施工质量,是今后在调水工程中值得推广的渡槽专用施工设备。
  • 摘要:虹吸真空破坏阀、拍门和快速闸门是大型低扬程泵站的主要断流装置,在泵站安全运行及可靠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根据国内大型泵站的典型应用案例,结合断流装置的特点及应用等进行了总结和研究,提出了大型泵站断流装置选择时需注意的关键问题和建议,为国内类似泵站的设计与建设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 摘要:开展建设项目可持续性后评价研究无论对项目自身的发展、项目目标的实现,还是对区域和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世界银行将项目的可持续性视为援助项目成败的关键之一,要求对项目的可持续性单独进行分析和评价.《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规程》(SL489-2010)也将可持续性评价作为后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目前的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中,一般仅对项目内外部条件进行简单的分析,使得可持续性评价常限于定性的描述和总结,缺乏系统性、定量化研究.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集成的评价方法应用于水利建设项目可持续性后评价,并以工程实例说明了该法的应用.
  • 摘要:湍河渡槽槽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W8F200,采用造槽机进行原位现浇一次成型.根据工程施工招标文件技术条款要求,夏季高温季节施工时,槽身混凝土浇筑温度不宜高于26℃,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得高于20℃.其中,仿真试验槽采用布置冷却水管的方式进行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工程槽结构形式与仿真试验槽完全一致,所以在工程槽混凝土施工中采用与仿真试验槽一样的形式布置冷却水管进行混凝土降温.
  • 摘要:南水北调是国家重点工程,其工期长、地域广、气候条件复杂,使得施工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工程缺陷.混凝土裂缝不仅影响构件外观质量,而且会缩短渠道的使用寿命,对维修维护造成难度,甚至严重影响结构安全.衬砌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较多,有设计原因、环境原因、施工原因.经过几年在南水北调工程实践中的学习和工作,作者从施工角度总结出衬砌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方面,有助于抓住关键点及控制要素,合理进行施工组织,进而避免在质量控制及施工管理中由于不良因素造成混凝土裂缝.
  • 摘要:江水北调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性质不同,需解决两者共用的大型泵站及关键水闸的调度管理权属问题.本文从资产属性方面着手,分析了"租赁"、"买断"、"股份制"三种方式解决两者共用的大型泵站及关键水闸的调度管理权属问题的可行性,提出运行初期按"租赁"方式处置,条件成熟时过渡到"股份制"模式.
  • 摘要:围堰是水利工程施工中最常见的临时挡水工程,土质围堰应用最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钢板桩围堰由于加工、运输、施工方便等方面的优点,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水利工程施工中.本文结合工程案例,分析在水利工程中应用钢板桩围堰的优势.实践证明钢板桩围堰施工既便利,又安全,还具有土围堰不具备的优势。钢板桩不仅在临时性建筑物方面用途非常广泛,在永久性建筑方面,可用于堤防护岸、挡土墙、导流堤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河南省燕山水库大坝施工期安装埋设的430支(套)安全监测仪器逐渐出现个别仪器失效、仪器不稳定以及测值不能反映工程实际情况等问题.对安全监测系统进行一次全面鉴定,以确保大坝监测资料可靠性,准确掌握大坝安全性态已成为当务之急.由于目前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鉴定尚无规范和评价导则,本文针对燕山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实际,研究了监测系统鉴定的框架、仪器分类、仪器和通讯电缆评价方法、监测资料可靠性分析方法等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有益成果,为该工程安全监测系统运行和管理提供了依据.同时对其他水库大坝监测系统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