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第七届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论坛
第七届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论坛

第七届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论坛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哈尔滨
  • 出版时间: 2013-07-12

主办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会议文集:第七届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采用2007年以来新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243家金融机构的调查数据,使用直接诱导式询问方法对金融机构发放农村小微企业贷款时所使用的贷款技术进行衡量,在此基础上,对金融机构规模、贷款技术与小微企业信贷可获性的关系(即小银行优势理论)进行直接验证.结果显示:一是金融机构规模与贷款技术之间存在一定的匹配关系;二是金融机构规模是通过贷款技术发挥作用,从而影响农村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性;三是以财务报表型贷款技术和固定资产贷款技术为主的金融机构的进入并不利于小微企业信贷可获性的提高,而偏好使用关系型贷款技术、信用评分技术和判断型贷款技术的金融机构的进入能够显著提高我国农村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性.因此,需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促进更多采用适应小微企业融资特点的贷款技术的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
  • 摘要:农作物保险在中国面临的很大问题是缺乏历史产量数据.根据福建省292户农户的调查显示,采用PERT分布和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在缺乏过去的生产数据的情况下保险费率的制定是可能的.本研究的主要结果显示:一是作物保费在历史数据缺失的情况下,采用PERT的分布和蒙特卡罗模拟可以制定;二是由于农户对其作物产量的估计过度自信,农民不仅期望较高的平均收入,而且也预期收入的稳定,这就是为什么需要作物保险补贴;三是本研究计算了不同保障水平下的保费,预期参保率和补贴盈亏平衡点发现,尽管需要支付更高的保费,但农户更愿意购买保障程度较高档次的同类保险.因此,对于此类档次保险,需要较少政府补贴.
  •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生产经营的新型主体,也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它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处在发展中,又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个新生事物,金融机构没有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用档案,而且缺乏有效抵押担保资产,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融资难成为制约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瓶颈.本研究以河北省廊坊地区为例,对廊坊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金融支持状况先后进行了走访、座谈、入户调查,并抽取了廊坊市6县2区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样本发放问卷,试图通过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及其金融供求状况,寻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金融支持的对策建议。虽然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在不断地加大农户信贷支持力度,但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却存在严重的融资供求失衡状况。破解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建议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创新、建立农业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机制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机制,夯实融资基础。
  • 摘要:在农村的借贷市场中,农村金融机构与资金需求者之间是一个博弈过程.本文应用博弈论,在农村金融机构与资金需求者之间的借贷行为建立博弈模型,分析在制约条件下农村金融机构和资金需求者的选择及可能产生的结果.在分析中发现,贷款利率、交易成本和农村项目的回报率的预期成为农村金融机构是否发放贷款的关键,预期的不准确将会带来贷款的损失.根据博弈分析结果,提出有利于农村金融发展的建议,采用有区别的贷款担保制度会有利于提高农村金融效率.
  • 摘要:农业保险是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与损失分摊机制.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农业保险的发展和完善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黑龙江省农业风险和农业保险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阐述了农业保险在供给、需求以及政府的扶持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对策.建议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刺激农户有效需求、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增加保险公司有效供给、完善农业风险转移和补偿制度,保障农业保险持续发展。
  • 摘要:本文以2009-2011年26家中国NGO小额信贷机构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理事会治理机制与机构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曲线估计模型,实证检验了NGO小额信贷机构的治理效率.研究发现:中国NGO小额信贷机构理事会规模与其社会绩效综合指标呈倒U形相关关系;理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与其财务绩效综合指标正相关但不显著,与社会绩效综合指标显著负相关;理事会会议次数与其财务绩效综合指标和社会绩效综合指标均为负相关关系;监事会设置与否与其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均无显著相关关系;女性理事参与治理对财务绩效无明显影响,与社会绩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为中国NGO小额信贷机构治理问题及相关治理机制效率提供了可能有效的证据.
  • 摘要:本文以辽宁省14个市随机抽取的385个农户为样本,对影响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教育程度、贷款经历、土地面积、家庭年收入和对政策的认知与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意愿显著正相关;家庭人口数与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意愿成负相关.最后提出促进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发展的建议.为解决农户融资难问题,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应继续促进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发展。一是努力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土地仲裁委员会、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村级流转服务站;二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解除农民土地抵押的后顾之忧;三是出台关于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的相关法律,限定农户土地抵押比例,以防一旦失地危及生存;四是基层部门广泛宣传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重要意义、操作程序等,提升农户对政策的认知程度。
  • 摘要:良好的农村金融体系对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金融体系成效是衡量金融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以沙县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实验区为例,全面分析了金融改革试点以来在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健全投入机制、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和健全信用保障体系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深入剖析金融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总结沙县试验区的改革启示,最后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基础体系、丰富农村金融创新产品、完善农村金融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农村金融业务的有效激励机制等建议.
  • 摘要:福建海域为亚热带水域,海水养殖业在福建沿海地区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海水养殖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20%.金融支持养殖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不完善,极大地限制了海水养殖业发展.因此,了解影响海水养殖业科技成果转化对接的金融支持制约因素,积极探索和研究行之有效的应对机制,对于促进福建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以及渔区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金融支持福建省海水养殖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以及福建省海水养殖业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支持不足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促进海水养殖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的推广加快商业性金融创新模式,拓宽海水养殖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来源、构筑海水养殖业科技型企业绿色上市通道、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提升海水养殖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积极发展海水养殖业保险,降低海水养殖业科技成果转化风险五个方面的建议。
  • 摘要:庞大的候鸟型农民工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但频繁奔波于城乡的候鸟型农民工生活终究艰辛,也给真正实现城乡统筹带来负效应.在进一步加快推动城乡统筹深化的进程中,农民工是迎接落地生根式的市民化,还是还归乡村以终结候鸟型生活?这个中国式命题的解读密码在于:国情背景下目标城市的特有命题、与城镇化阶段相容的渐进式开城移民之路与渐进式户籍改革过程.此外,也需理解土地制度改革、城市病与新农村发展愿景等相关范畴.本文通过分析得出,候鸟型农民工在洞悉国情、省情和城乡统筹政策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归巢,既有利于终结反复奔波中的艰辛,也有利于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但是,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尚需巩固、行政体制改革渐进前行,以及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对农村富余人口的吸引力还不大的相当一段时期,农村富余人口城镇化也许确实需要演绎这种候鸟型的缓冲式迁徙模态,以匹配和契合农村土地的社保功能。因而对政策当局来说,既不宜用行政遣返的方式将候鸟型农民工疏散回乡,又要采取更加积极稳健的城镇化户籍政策和土地政策,加快促进以候鸟型农民工为主体的农村富余人口彻底城镇化,进而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补、城乡统筹的进程中建设好新农村。此外,目标城市的存在即便具有合理性,也不应被赋予更多的扭曲性内涵,甚或成为管理当局区域保护主义、城市保护主义和拖延户籍制改革的借口,特别在城镇化完善期后,仅个别超特大城市和特殊性质城市有必要对人口迁移有适度限制,其他所有城市应无限制地允许自由迁移。
  • 摘要:2013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明确了其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主体地位.基于此,家庭农场经营下的农村金融需求必然发生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将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家庭农场经营下的农村金融需求特征的分析,指出家庭农场将成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巨大的潜在客户群体,而服务家庭农场需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不断进行业务创新.
  • 摘要:金融的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现阶段的农村金融风险由于缺乏完善的分担与补偿机制,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农村金融风险无外部分担与补偿下博弈分析、有风险分担者的博弈分析、政府参与下的博弈分析,比较相关主体在不同情况下的策略选择,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制、推进农村金融环境的制度建设(金融、法律、信用、担保制度)、完善政府的外部补偿机制几个完善农村金融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的对策.
  • 摘要: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产品,是银行为了满足企业供应链管理需要而创新发展的金融业务,它能够实现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及银行等各参与主体的多方共赢.本文论证,作为一种新的金融产品,供应链金融广泛的受信特性,使之能够很好地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公司农户的组织架构,能够缓解中小企业和农户缺乏抵押品的局面,又能部分化解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农村金融业务的许多难题,因而具有应用于农产品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值得进行尝试和推广.
  • 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也是密不可分的.黑龙江省是我国传统农业大省,其农村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黑龙江省农村金融供需状况介绍目前的现状,进而对目前存在的农村金融支农力度不足,资金大量外流、农村金融业务种类单一、民间金融缺乏必要的规范和保护问题进行分析,运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方法.最后,提出建立多层次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努力加大支农信贷的有效投入、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正确引导民间金融发展促进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 摘要:利用1999-2010年黑龙江省13个地市的面板数据,选择截面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证明黑龙江省存贷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其中存款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较大.与此同时,对面板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黑龙江省南部地区总体上存在存贷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双向因果关系,北部地区总体上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基于以上分析,对我国提出了实行区别调控政策、促进金融产业发展、优化信贷资金分配等相关建议.
  • 摘要:农业作为基础产业,由于自身的弱质性和生产过程的特殊性,在整个再生产循环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风险,是典型的风险产业.同时,各种风险给农业生产结果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本文首先介绍了农业生产风险处理的方差分析法,并应用该方法对黑龙江省近几年的农产品产量和价格风险进行了衡量,详细分析了产量和价格波动的状况和原因,并根据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农业生产风险管理的建议,主要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尽快建立起有效的价格保护机制、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几方面。
  • 摘要:本文运用DEA的方法,结合黑龙江省2012年农村资源配置情况,进一步结合DEA方法的相关模型,测算黑龙江省农村金融的配置效率,分析结果得出黑龙江省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情况并不乐观,提高农村金融配置效率,改善农村经济、金融的外部环境,同时更要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绩效,建议从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水平、加大金融支农投入,促进农村金融资、不同的地区应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金融机构、重视制度创新几方面进行改进,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 摘要: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面临融资难题,这是制约其发展的一大"瓶颈".本文从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特征的角度出发,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结构——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悖论"假说.这一假说认为"门户开放"及合作产权二重性原则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外部融资可得性较低的基本成因.另一方面,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门户开放""民主管理"等原则的内在矛盾性,外化为社员股本金趋向小额均等化、利润分配趋向个人化、资本报酬有限等现象,也是限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外部融资可得性的重要原因.此外,还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的信用合作机制做一些探索.rn 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是不完全竞争市场。根据哈耶克有关“局部知识”分析范式,不同的金融机构、金融技术、金融工具利用不同类型局部知识的功能不同,不易通过市场契约进行交易的,可以通过不完全契约进行交易。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内部开展信用合作,更多地利用社会信任机制,交易双方的信息对称性和充分性,远远高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外部融资,达成交易对信息对称性和充分性的要求远远低于外部融资。农民专业合作与信用合作的结合具有天然优势,因此,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有利于缓解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问题,有利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国际合作运动的实践表明,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初期发展阶段,单一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从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资金需求上看,也是不充分的。
  • 摘要: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资金是制约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从黑龙江省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出发,分析农村金融供给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创新金融工具、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及加大政府支持等方面提出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有效供给的对策.
  • 摘要:2013年4月,国务院提出的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措施为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现阶段黑龙江省的金融服务创新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在阻碍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本文以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中的金融服务创新为切入点,深入分析金融服务创新的现状找出了其中存在的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农村保险发展过于缓慢、产品缺乏创新特色、农业贷款不足几个问题,探索金融综合服务现代农业的新途径、新方法,提出对金融服务创新的有效支持对策,促进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建议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改革、提供精品服务、加快发展黑龙江省的农业保险。
  • 摘要:本文运用1978-2010年的实际数据,对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农业经营纯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金融规模和效率均与农民农业经营纯收入之间存在负相关,农村金融结构与农民农业经营纯收入之间存在正相关.农村金融规模、效率和结构均不是农民农业经营纯收入的格兰杰原因.从总体上看,农村贷款对农民收入增长不但未起到显著推动作用,相反,还对农民收入增长起到抑制作用.当然,实证分析结果所揭示的只是由现行农村金融制度、结构和服务方式导致的中国农村金融功能扭曲的事实,其隐含的政策含义是通过农村金融体制、机制及金融产品创新,以降低交易费用.
  • 摘要:服务经济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标志,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发展服务业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较小,获得的经济社会效益较高.服务业的提升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要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影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结构调整,优化和改变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发展和创新水平,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顺应了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的发展要求,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和鼓励.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不是合格的借款主体,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资金困难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本文以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研究案例,介绍了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及信贷情况,从内外部因素两个角度分析了合作社的信贷阻滞,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破解合作社信贷阻滞的对策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合作社担保+农户抵押、合作社担保基金+农户联保、龙头企业担保+合作社+农户、合作社+仓单/订单/应收账款+征信五种可行的信贷模式,为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参考和借鉴。
  • 摘要:农村金融市场在贷后管理中存在着信贷期限紧张和错位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户偏好还款时滞与信贷员催收贷款的季节性矛盾.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还款期限问题进行策略选择分析,从福利的角度比较了信贷员的反市场行为策略与农户市场化行为策略的优劣性,形成了信贷员还款期限反市场行为的逻辑解读,并设计了实现信贷员与农户走向帕累托改进的制度措施.
  • 摘要:法库县是首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的试点县之一.本文以辽宁省法库县为例,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利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农村金融机构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供给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法律限制、农户违约后执行抵押权的困难程度、抵押品处置变现风险是阻碍金融机构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主要原因;农村土地价值评估问题、农村土地的规模和价值、政府支持力度也是影响金融机构供给意愿的重要因素.基于以上分析,得出修改现行禁止性法律,取消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限制,或明确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抵押贷款,为农村土地抵押融资提供相关法律依据、加快农村土地价值评估市场建设,建议组建独立的土地流转评估中心,培养专业资质评估人员,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价值的评估,为金融机构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创造有利条件、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充分重视试点初期政府的作用几方面启示.
  • 摘要:在理论上,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具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选取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增长重要相关指标,运用ADF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1978-2011年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揭示它们之间所具有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的农村金融发展对其经济增长促进作用很小甚者没有,而农村经济增长却对农村金融发展具有拉动作用,建议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专门的商业性农村金融机构,提高农业资金使用效率,更好地为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增长服务,实现黑龙江省农村金融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以加快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 摘要:长期以来,融资难成为我国"三农"发展的瓶颈,农户的分散化造成金融服务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以至于农村金融的需求与供给严重错位.本文基于价值链视角分析了小农经济下农业融资模式,通过对这些融资模式的稳定因素、技术因素、风险因素分析,指出农业价值链融资是我国小农户进入大市场的现实选择.农业价值链融资模式将价值链上具有相互贸易合作关系的利益主体与专门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主体联系起来,更好地利用价值链内部与外部融资机制,整合零散农户,使农业价值链更具有盈利性和抗风险能力,从而使农业价值链更具有竞争力。同时,农业价值链是一个有价值的产业链条,对该产业链条的融资不仅可以提升农业价值链的价值,而且也有利于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利益。
  • 摘要:村镇银行作为响应国家"三农"建设而诞生的一种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立以来为当地小微农企和农户带来了资金上的巨大帮助,有效缓解国有银行撤出农村后所遗留下来的农业金融真空状态.但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障碍.本文以黑龙江省村镇银行现状和发展情况为参考背景,分析了黑龙江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资金来源不足、业务种类过于单一、金融生态环境欠佳、多种风险并存等.并提出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应当加快股权分配改革,加大宣传力度,塑造独特企业文化内涵;扩大资金来源;加强对小额信贷的风险防范;创新金融产品,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满足农民发展生产和增收致富的需求.
  • 摘要:本文基于黑龙江省2000-2012年间的数据,实证考察了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文章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分析着眼于农业生产总值、农村投资效率、农村金融相关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分析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黑龙江省金融的发展导致了资金的大量外流,并没有使得农民与农村受益。因此,对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的增长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就黑龙江省而言,在农村金融体系面向农村金融服务不够完善的情况下,片面地强调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是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议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加大对现代农业及农村经济的信贷投入、加大农业保险的推进力度、建立农村金融协调机构。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发展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以及政府的财政支持与政策支持.
  • 摘要:在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中,农业价值链融资放在了极为重要的位置,是连接小农户和大市场的重要渠道.对农业价值链中各个不同环节融资的支持不仅影响该环节的生产效率和效益,也影响着整个价值链的效率和效益.以河北省君乐宝乳业为例进行农业价值链的融资机制分析,找出农业发展中融资的最佳方式,有利于农业市场化、规模化的发展.通过对君乐宝企业的价值链融资机制分析可以看出,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把内外部融资机制相结合,建立农户、龙头企业和银行为一体的融资机制,使资金不是向单方向的流动,而是以价值链为依据渗透到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使资金充分利用。建议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核心作用、发挥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作用、加大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加强政府的促进作用。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