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3北京抗感染药理与合理用药年会
2013北京抗感染药理与合理用药年会

2013北京抗感染药理与合理用药年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3-06-08

主办单位:北京药理学会

会议文集:2013北京抗感染药理与合理用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为进一步巩固前两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果,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本文提出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并对活动的目标、范围、组织管理、活动的重点内容以及对药物管理人员的工作要求,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从阶段性活动逐步转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促进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
  • 摘要: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术后常见可致死致残的严重并发症,是一个影响波及脑、脊髓、被覆组织及其邻近结构的多种病理过程,临床需要及时诊治.许多医疗机构常规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术区的感染。现根据术后颅内感染部位、细菌感染类型对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 摘要:目的:了解医院内获得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变迁及分布特点,为有效的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5~2011年引起的医院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变迁及分布特点.结果:7年内引起医院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共419株,对监测的抗菌药物的体外耐药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明显高于全院平均水平.其中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共198株,且泛耐药株超过95%,从2008年起引起医院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以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菌株为主.结论:动态监测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化,有助于指导临床制定最佳的感染控制措施和经验治疗方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内的定植和播散.
  • 摘要:万古霉素是治疗MRSA感染的有效药物,也是病原菌治疗的最后选择,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本文将对hVISA流行病学特点、检测方法、异质性耐药机制及其导致感染的治疗进行简要介绍,为临床医生及临床微生物工作者提供参考。
  • 摘要:目的:调查中国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TDM)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CBM、CMCC、WanFang Data、Pub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3年03月10日,纳入关于中国患者进行万古霉素TDM的文章,统计万古霉素监测例/次、采用的推荐治疗浓度、在各血药浓度范围的监测例/次、测定方法、首5次取血测定时间、首剂给药方案、剂量调整方法、文献研究类型和质量.结果:共纳入35篇文章,2245例患者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4915例/次,81.3%的文献采用5—10μg/ml为推荐治疗谷浓度,49.8%的血药谷浓度在10μg/ml以下,50.2%的血药谷浓度大于10μg/ml; 57.1%的文献首次测定谷浓度时间超过2天;74.3%的文献是回顾性分析病历;美国指南发布后,峰浓度监测比例比发布前降低10.3%,采用10—20μg/ml为推荐治疗浓度的比例增加40.0%,首次测定谷浓度超过2天的比例降低35.6%;首次给予负荷剂量的比例增加10%.结论:国内大部分医院采用的推荐治疗谷浓度较低,仅有50.2%的血药谷浓度大于10μg/ml,不利于发挥万古霉素的疗效,并且有产生耐药细菌的风险;首次测定谷浓度的时间过慢;回顾性分析病历研究较多但质量不高,美国指南发布对国内万古霉素TDM起到促进指导作用.
  • 摘要:目的:研究实时荧光PCR(Real-Time PCR,RT-PCR)在鼻咽拭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采集6个月卫生部北京医院3个重症监护室、血液层流室及普通呼吸科病房的患者及相关医务人员的鼻部和咽部拭子,应用RT-PCR直接检测拭子标本中是否存在MRSA,拭子标本同时进行传统方法检测,即细菌培养鉴定试验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研究对象包括患者及相关医务人员103人的鼻部及咽部拭子共206份,对每个标本同时应用两种检测方法,并比较两者的结果.以传统方法为金标准,RT-PCR试验检测MRSA的灵敏度为96.4%,特异性为96.6%,阳性预测率(PPV)为81.8%,阴性预测率(NPV)为99.4%,检出限为102CFU/ml.结论:RT-PCR直接检测鼻咽拭子中的MRSA是一种简单、快速、特异、灵敏的新方法.其阴性预测率很高,有助于尽早排除MRSA感染,但其阳性预测率的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 摘要:科学管理、分解制定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控制使用的各项指标值并考核该指标值的适宜性,是2012年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考评内容;本文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价体系指标构成、指标分解制定方法及举例说明完成指标评分计算方法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同时,对该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应对措施加以讨论,以期为进一步做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提供参考.
  •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中伏立康唑血药浓度达标的情况,以及伏立康唑谷浓度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通过液质联用方法测定临床上使用伏立康唑患者的药物谷浓度.并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共纳入并测定了17例使用伏立康唑的患者,谷浓度中位数为3.92μg·ml-1(范围为0.71~7.38μg·ml-1).其中14人感染好转,3人治疗无效.发生不良反应的共7人,其中5人为肝功能异常、2人为视觉障碍,1人为幻觉,7名患者的血药浓度中位数为4.80μg·ml-1.结论:伏立康唑的浓度个体间差异较大,预测性差,对ICU和血液科严重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监测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有助于增加安全性,伏立康唑大于4.80μg·ml-1时,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为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性,血药浓度应控制在4.80U g·ml-1以下.
  • 摘要:一名79岁女性患者,因肺部感染给予莫西沙星注射液400mg静脉滴注.当天晚上出现神经质、烦躁、焦虑等精神异常.继续用药精神异常症状加剧,出现思维错乱、幻觉、狂躁、谵语等罕见的药源性精神异常.停药后症状减轻,给予对症治疗精神恢复正常.临床要普及药品不良反应知识,提倡合理用药,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范rn用药。认真观察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避免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 摘要:目的:评价医院系统化综合管理模式对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取得的成效与问题分析.方法:在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医务部、药剂科、检验科、感控科建立系统的管理体系,提供部分技术支撑.统计分析2010年至2012年抗菌药物采购情况、住院患者医嘱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送检率,抽查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抽查肾移植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在系统化综合管理模式的监督管理下,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得到显著改善.抗菌药物采购金额占药品采购金额比例由20.77%下降至14.36%,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由3171.51元降至2236.62元,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下降,由最高时2007年的75.62%降低为2012年的60.8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88.70个DDD降至67.17个DDD,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送检率由27.3%提高至29.28%,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送检率由38.71%提高至52.61%,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100%降至39.55%,术前2小时内预防使用率由13.95%上升至58.82%,单用1种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2.33%升至88.24%,肾移植手术术前2小时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6.82%升至52.3%,单用1种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52.27%升至80%,门诊处方不合格率由11.90%下降至3.90%,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比例由29.08%下降至24.66%,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比例由60.10%下降至49.93%.结论:在系统化综合管理模式的监控管理下,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值得推广,以使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从阶段性活动转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管理轨道.
  • 摘要:目的:回顾性研究鲍曼不动杆菌(AB)和铜绿假单胞菌(PA)肺炎的死亡率及其危险因素,探讨针对AB-尤其是多药耐药(MDR)AB感染的不同抗生素治疗方案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我院自2012年1月至8月间合格的呼吸道标本(包括痰和气管内抽吸物)细菌培养为AB和/或PA阳性的病例,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诊断为肺炎者纳入研究.收集患者的临床和细菌学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79例肺炎患者纳入研究,包括AB肺炎46例和PA肺炎33例,死亡29例(36.7%).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呼吸频率(p=0.017,OR=1.127)、血尿素氮(p=0.031,OR=1.059)、合并脓毒症(p=0.003,OR=5.42)、血白蛋白水平(p=0.035,OR=0.873)和感染前90天内抗生素使用史(p=0.038,OR=5.183)是预测AB和PA肺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AB与PA肺炎死亡率分别为50.0%和18.8% (p=0.004),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B感染是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OR=4.33,p=0.007).本组病例中MDRAB占AB中的97.8%.对治疗方案的分析结果显示,除初始治疗选择单独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增加患者死亡风险(OR=20.046,p=0.018)外,其他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对死亡率均无显著影响.结论:感染严重程度是AB和PA肺炎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AB感染尤其是MDRAB感染的死亡率高.如果临床上考虑有AB或耐药菌感染可能,应选择联合治疗或者含有舒巴坦的复合制剂作为经验性治疗.
  • 摘要: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但抗菌药物滥用会导致细菌耐药,多重耐药菌、泛耐药菌株的出现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有研究表明医院感染与抗菌药物的滥用及细菌耐药率呈正相关.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细菌耐药,降低医疗负担和安全隐患.
  •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重症患者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确定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跟踪1例脑出血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治疗过程,介绍临床药师协助医生完善治疗方案、处理药品不良反应、指导临床用药等相关事项的过程和体会.结果:临床药师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监测、伏立康唑的剂型选择与不良反应的处理等方面内容,为临床治疗提出建议,最终使得患者病情好转.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医疗团队,协助医师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有利于提升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
  • 摘要:目的:分析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致脓毒性肺栓塞的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0年5月本院住院治疗的33例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致脓毒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培养、超声心动图、胸部影像和诊治经过.结果:患者平均(27.2±21.0)岁,97.0%有基础心脏病,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占81.8%,主要表现为发热(94.0%),咳嗽(60.6%),胸痛(48.5%),呼吸困难(42.4%),咯血(9.1%),血培养阳性率为31.0%,45.5%致病菌为葡萄球菌属,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发现右心赘生物,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胸片检查,表现为片状阴影(100%),结节(18.2%),空洞(3.0%),胸腔积液(63.6%),5例患者进行胸部CT检查,病变类型和分布与X线胸片相似,但检出的病灶数目与类型增多,所有患者均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78.8%接收心脏手术治疗,23例治愈,5例好转,2例控制,1例未控制并自动出院,2例死亡,平均住院天数(43.1±33.2)天.结论:脓毒性肺栓塞病情隐匿,缺乏特异性,存在肺外感染灶的患者出现发热、胸部影像学改变应警惕本病,早期诊断,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积极控制肺外感染灶,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 摘要:目的:为规范眼科清洁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该院眼科住院患者接受的清洁切口手术进行目标监测,多部门、多专业联合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培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在线监测、实时反馈、临床药师科室指导、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等综合干预,评价干预效果.结果: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共监测10,260例眼科清洁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1年的57.13%下降为2012年的42.12%,2013年第一季度达到6.33%;使用时机合理率由2011年的86.91%上升至2012年的90.43%,2013年第一季度达到96.00%;术后24h停药率由2011年的59.3%上升2012年的81.5%,2013年第一季度达到89.33%.在降低眼科清洁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的同时手术部位感染率、医院感染发病率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科室联合的综合干预措施安全、有效,为医院加强其他科室清洁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提供了循证依据.
  • 摘要:目的:了解Hp三联疗法中阿莫西林能否用一代头孢菌素代替.方法:采用二次文献研究的方法系统地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资源系统,比较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以及阿莫西林的过敏反应发生率,重点是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并比较幽门螺杆菌对阿莫西林与一代头孢菌素的敏感性与耐药性.结果:头孢氨苄的一般过敏反应发生率与阿莫西林相近(0.017 vs 0.02),但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要低于阿莫西林(1/百万vs 20/百万).体外研究表明Hp对一代头孢菌素的敏感性高(90%~95.6%),且以头孢羟氨苄取代的三联疗法与在Hp根除率与溃疡愈合率上与含阿莫西林的三联疗法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初步研究表明一代头孢菌素取代阿莫西林的三联疗法与含阿莫西林的三联疗法有效性接近.
  • 摘要:目的:了解万古霉素在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中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析2000-2011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科住院的下呼吸道MRSA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用琼脂稀释法检测万古霉素对MRSA的MIC值.结果:295例患者中,男210例,女85例;年龄为18~98岁,平均(73±12)岁.万古霉素对MRSA的MIC为0.99~1.60 mg/L.次年万古霉素对MRSA MIC值的变化与前一年全院万古霉素的用药频度相关(r=0.64,P=0.04),与前一年呼吸科万古霉素用药频度无关(r=0.33,P=0.32).将295例MRSA感染患者分为万古霉素MIC值=2 mg/L组(43例)和<2 mg/L组(252例),两组分别死亡14例(33%)和73例(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3,P=0.63);临床有效分别为26例(60.5%)和156例(6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P==0.85);细菌清除分别为21例(48.8%)和106例(4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0,=0.27);两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40 (27,93)d和30(20,52)d(Z=3.091,P==0.002),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10(1,19)d和3(0,12)d(Z=-2.79,P<o.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男性(OR=3.58)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OR=1.06)是万古霉素对MRSA MIC值升高(至2mg/L)的危险因素.结论:2000-2011年我院呼吸科病房和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万古霉素对MRSA的MIC值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全院万古霉素用药频度变化可能是导致波动的原因.万古霉素对MRSA MIC值的变化导致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治疗时间延长.基础疾病严重程度是万古霉素对MRSA MIC值升高至2mg/L的危险因素.
  • 摘要:目的:探讨来源于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宿主人群的艰难梭菌之间是否存在遗传多态性及各遗传谱系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我国艰难梭菌的起源与进化.方法:收集来自北京、山东、广州共104株艰难梭菌,提取DNA进行管家基因(adk,atpA,dxr,gty,recA,soda和tpi)的扩增,采用Mega 5进行菌株遗传多态性的研究及进化树的绘制,然后再采用eburst软件进行burst分析. 结果:104株艰难梭菌共产生22个序列型(ST),其中ST-117,118,119和129是新提交数据库并命名的型别;没有发现地理位置特异的遗传分支,也没有发现宿主人群特异的遗传分支;ST型与地理来源及宿主人群来源之间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ST37为我国的优势菌株;同数据库中的欧美菌株相比较,我国的菌株具有特有的基因多态性.
  •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病房院内感染的发生、经验治疗的效果及其对耐药菌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总结院内感染的治疗和实验室结果。在院内感染发生时经验性选择Ⅲ/Ⅳ代β内酞胺类抗生素2g Q8h十氨基糖贰300mg/d联合用药,48h感染未控制则加用糖肤类抗生素(万古霉素0.5Q8h或替考拉宁200mg/d,后者首剂加倍),感染发生当时和加药前后均留取血/尿/痰/便等标本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后期根据临床及实验室证据加用抗真菌或其他药物。体温正常72h视为感染控制。结果:①发生院内感染的367例患者中,初始经验性使用工Ⅲ/Ⅳ代头抱+氨基糖试即获控制者103例(28.1%),中位用药时间7天,加用糖肤类抗生素后体温下降者40例(10.9%),中位用药时间13天,混合/重度感染需加用碳氢酶烯和/或抗真菌药者137例(37.3%),其他患者加用了哇诺酮等抗生素,总有效率86.4%。②共检出细菌356株,G-为主,真菌114株,其中血培养和痰培养的主要致病菌均为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酞胺类抗生素及氨基糖贰类抗生素敏感率均在80%左右。与同期国内报道相近。③8年间共检出耐药菌25株,其中超广谱β-内酞胺酶(ESBLs)10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7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5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1株,耐甲氧西林溶血葡萄球菌1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1株,较同期报道耐药率明显减低。结论:血液病房院内感染仍以G-为主,予初始性经验性联合抗感染治疗及结合实验室证据的后续治疗,可获较满意控制;我病区耐药菌检出率低可能与长期坚持联合一线治疗有关。
  • 摘要:本文就临床药师参加我院感染科收治的1例肺隐球菌病合并高脂血症开展药学监护,总结三哇类抗真菌药物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相互作用,在调整药物方案的基础上文献复习。
  • 摘要:目的:了解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Nosocomial bloodstream infection,NBSI)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原学特征,为NBSI的预防和经验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并发生NBSI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特征和病原学特征进行回顾调查分析.结果:入选患者324例,其中男203例(62.7%),女121例(37.3%),平均(49.6±26.6)岁;共发生NBSI459例次,包括复数菌感染43例次(占9.3%).分离各类病原微生物505株(去除重复菌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35株(46.5%),革兰阴性菌202株(40%),念珠菌属68株(13.5%).最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 125株(24.8%),鲍曼不动杆菌88株(17.4%),念珠菌属68株(13.5%),金葡菌39株(7.7%),肺炎克雷伯菌31株(6.1%),大肠埃希菌30株(5.9%)和阴沟肠杆菌30株(5.9%).CNS和金葡菌甲氧西林耐药菌株分别占95.2%和79.5%.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分别为44.3%、53.3%、69.2%和70.8%,对亚胺培南敏感率分别为25.0%、83.3%、86.7%和96.8%.结论:NBSI中革兰阳性菌比例略高于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程度高.念珠菌在NBSI中占有重要地位.
  •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益生菌制剂用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CNKI、CBM和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2年12月,查找益生菌制剂用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RCT,124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性益生菌的使用并不能降低VAP的发生率[RR=0.82,95%CI (0.66,1.01),P=0.06],也不能显著的改善以下的结局指标:ICU死亡率[RR=0.88,95%CI(0.64,1.21),P=0.42],住院死亡率[RR=0.78,95%CI (0.58,1.05),P=0.10],ICU住院时间[MD=0.61,95%CI(-2.89,4.01),P=0.73],医院住院时间[MD=-0.99,95%CI(-5.36,3.38),P=0.66],机械通气时间[MD=0.74,95%CI(-2.62,4.10),P=0.672,腹泻发生率[RR=0.91,95%CI (0.77,1.09),P=0.31]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间,但可以显著降低呼吸道绿脓杆菌定植率[RR=0.38,95%CI (0.15,0.94)P=0.04].所有的RCT均无严重不良事件报道.结论:目前有限的证据表明预防用益生菌并不能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但鉴于研究设计间存在一定的异质性,以及ICU患者的特殊性,尚需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 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某综合医院ICU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状况及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原学情况.方法:采用连续病例监测的方法,对该院综合ICU病房2007.1-2012.12期间所有住院患者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7.1-2012.12期间,该院ICU病房住院患者4639人,发生医院感染480人,感染率为10.35%;641例次,感染例次率为13.8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占首位,占61.40%;其次为血液感染,占10.59%,泌尿道感染,占9.93%,以及腹盆腔内感染,占5.37%;培养出医院感染病原体795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病原体为鲍曼不动杆菌188株,占23.65%,铜绿假单胞菌132株,占16.60%,金黄色葡萄球菌78株,占9.81%,肺炎克雷伯菌48株,占6.04%,大肠埃希菌42株,占5.2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9株,占4.91%,以及白假丝酵母菌34株,占4.28%等.结论:ICU患者病情危重,侵袭性操作较多,较易发生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需要医生、护士、患者、管理人员等多方人员的共同努力.
  • 摘要:目的:比较非达霉素与万古霉素治疗感染艰难梭菌的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ab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图书馆,纳入比较非达霉素与万古霉素治疗感染艰难梭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随机对照研究.两位研究者独立提取数据.主要终点是临床治愈率,次要终点是艰难梭菌的复发率和最终治愈率,采用Revman 5.1的Mantle-Haenszel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两个大型随机对照研究.非达霉素和万古霉素的临床治愈率在意向性治疗组(OR=1.17,95%CI 0.82~1.66,P=0.40)和治疗完成组(OR=1.24,95%CI 0.80~1.92,P=0.34)无显著性差异.根据患者的年龄、状况、是否感染过CDI、感染的菌株类型、感染严重程度和合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亚组分析,临床治愈率同样无显著性差异.非达霉素在意向性治疗组(OR=0.47,95%CI 0.34~0.65,P<0.00001)和治疗完成组(OR=0.45,95% CI 0.31~0.62,P<0.0001)显著降低艰难梭菌感染的复发率.非达霉素在意向性治疗组(OR=1.75,95%CI l.35~2.27,P<0.0001)和治疗完成组(OR=1.86,95% CI l.40~2.47,P<0.0001)显著提高患者的最终治愈率.结论:Meta分析提示,非达霉素的临床治愈率并不优于万古霉素,但是非达霉素可以显著降低艰难梭菌感染的复发率和显著提高最终治愈率.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