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2013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研讨会
2013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研讨会

2013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研讨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咸宁
  • 出版时间: 2013-09-28

主办单位:湖北省社科院;咸宁市委市政府

会议文集:2013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现在中国的城市化存在两方面的失衡:一是规模失衡,中国大城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而中小城市的发展相对滞后;二是空间失衡,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日益逼近资源承载极限,但中西部的开发却远远不够。由于这两方面的失衡,十八大提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作者认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应包含两个方面的格局。科学合理的城市化规模格局。科学合理的城市化空间格局。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定位,长江中游地区要推动形成新的大城市群和区域性的城市群。从发展条件和开发潜力看,未来长江中游城市群将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在同一层面,位于全国城市群体系的顶端,都具备建设世界级特大城市群的条件。建立在稳定的产业支撑基础上。长江中游城市群应大力发展“三高两低”型产业,即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效率、低消耗和低排放。这需要进行资源整合,消除行政区划限制,面向整个长江中游城市群重构一体化的产业链。打造全国内陆开放型经济增长的高地建成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板块.
  • 摘要:近两年,在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四省的共同努力和推动下,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这次咸宁会议,不仅吸引了四省多个方。作者认为,搞好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必须要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意识与自觉。自转与公转。并联与串联。主动作为与上位。战略与战术。通过调研发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湖南充分利用珠三角先行先试的优势,开展全方位的经济合作,成效显著,呈现“一边倒”的势头;江西依靠接近东部沿海的珠三角、长三角和闽三角的地理优势,号称要做三个三角洲的“后花园”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基地;安徽历史上就是属于华东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主要流向全是长三角,皖江经济带主要就是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看,它们是机遇叠加、多个区域经济组织的多重覆盖,而不是相互取代的关系。同理,长江中游城市群并不影响四省原有战略的实施和开展新的对外经济合作。战略目标定位要高、战略任务要具有全国影响,要策划一些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谋划大的改革举措。另外一方面,在战术上要脚踏实地,从细微处入手,从小事情做起,从旅游合作这类推进难度系数最小的方面开始启动.四省和四市的一体化建设,不仅可以加快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也能扩大内需,创造就业,为本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 摘要:作者认为联手合作,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才能集合力量、集约要素、集成优势,才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有所作为、更有作为、大有作为。当前具体要做到“四面突击”。加快构建快捷高效的交通通信网络,缩小区域内交通时空距离,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区域合作的基础条件。应抢抓国家大力开发长江黄金水道机遇,加强沿江港口合作,共同推进长江航运发展,密切九江港、城陵矶港和武汉新港咸宁港区口岸合作,加快区域大通关建设.加强产业联动,促进产业融合。在布局上一体化。在分工上精细化。在产业上特色化。必须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实现异军突起,合力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新动力。必须大胆创新,敢于突破,在现有合作框架和机制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一套规范有序、高效管用的合作机制。
  • 摘要:目前构建鄂赣吴楚省际经济区,是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它的时效性;在鄂、赣、皖三省交界处构建一个经济区,辐射三省,有它的必要性;在长江中下游构建一个大经济区,推动南北两地经济发展,有它的可行性。从大局观来看,九江、武穴、黄梅这个区域是武汉城市圈和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黄金交接点,“中三角”的重要一环,因此应该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发展。武穴的临港经济优势,使它一直以来就是鄂东的经济中心,与赣北的经济中心九江遥相呼应。武穴要想跟九江共建经济区域,要做的工作很多,首先是思想要解放。经济区域不等于行政区域,不要分湖北、江西,只要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两地人民的经济生活水平,就要去做。其次是体制要开放。要大量的引进外地人才,打破本地化堡垒,消除排外心理,武穴的干部要与九江的干部进行交流。在这样的一个框架下,武穴才能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才能更好地共建经济区。最后是教育必须先行。在教育方面,它们有很大的互补性,武穴、黄梅的基础教育还可以,在这方面可以帮助九江,但是武、黄都没有高等教育,要依托九江成立一所高等院校,不断地培养实用型人才,不断地提高本地方人的文化素质。
  • 摘要: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咸宁处于核心区位,是与湘赣两省交界的门户,相对于周边地区来说,具有率先突破、融合发展的天然优势。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构建势必将咸宁放在优先发展地位上,尤其是咸宁、岳阳、九江“小三角”的构建,其核心作用将更加凸显。不仅使咸宁能够加深与岳阳、九江的产业合作,进一步提升咸宁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推动区域发展。咸宁结合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战略定位,包括中三角合作的试验区,中部创新型城市先行区,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等。按照“选准领域、搭建平台、着力转化、加强引进、注重示范、强化推广”的基本路径,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升级改造传统支柱产业,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整体推进咸宁高新区创新发展步伐,进一步提升咸宁自主创新能力和科学发展水平。以推动科技与经济相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核心,建立健全“市场导向、政府服务、企业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长效机制,实施“转化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建设一批产学研合作平台、培养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完善一批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培育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专业人才”的建设任务,推进科技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咸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 摘要:产业一体化是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前提和核心.目前,四大城市群在产业合作方面既有共同的利益诉求,亦有良好的现实基础,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应共同确定产业合作目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选准产业对接的方向和突破口,建立合作协调机制,联手构建优势产业集群,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加快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融合发展建立产业对接机构,加强相互间信息沟通和交流,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在初期运作的基础上,提高协商机构层次,进一步成立由四省省长组成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组织,提高决策力度,全面拓展合作领域和合作深度。统筹规划四省产业布局,按照推进产业一体化战略合作的要求,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壮大主导优势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承接产业转移等课题,共同探讨区域内产业发展战略,加快构建比较优势突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推进大企业跨省发展培育一批世界级的大型企业集团,担当跨省域兼并重组的主要引擎。协调推进农产品基地建设在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过程中,要切实保护好耕地和基本农田,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确保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推进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 摘要:城市群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生产要素逐步优化组合的产物。城市群一般以一个或两个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由若干个空间距离较近、经济联系密切、功能互补、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不是若干城市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自然布局和简单组合,城市群能够成“群”的关键在于城市间的紧密联系和协同互动,促进城市间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基础设施对接、产业关联配套、公共服务均等,充分发挥城市群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协同效应。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城市群的概念与经济区的概念有着根本的区别,不能将长江中游城市群与长江中游经济区的概念等同起来,尤其是在划定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范围以及界定相关城市的等级、规模和职能时更要严谨对待,该做加法的做加法,该做减法的要做减法,应突出城市群的内涵与本质、空间与形式、结构与功能。城镇化无疑将成为主导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动力。中部地区资源丰富、人口密集、产业众多、生态敏感,各省都在努力探索和实践转型发展、集约发展、持续发展的道路。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 摘要:作者觉得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建设和发展起来,并逐步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的第四个大城市群,就必须要寻找它的切入点、突破口。在某一个方面取得一个实际的合作来进行突破,包括在基础设施的对接上也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突破的。在全国的城市群重大构建发展声势上有一个重大突破,也是有利于整个发展的。需要学者也好,人大政协委员也好,还有政府,都来推动,特别是目前的这个合作好像还没有在国家这样一个大的层面上深入提出来,将中四角战略合作推动到全国这么一个高度,像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城市群一样成为国家级的战略,打造一个全国知晓的声势,也是一个重大突破,对中四角今后的发展意义很大。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在政策上也应该有所突破。来。包括土地的、住房的、社保的,以及房地产这一块。还要建立合作研究机制,设置一些能够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能够推动中部四省来进行合作的重大课题,包括展开研究,包括四省边界地区的地域交通对接,包括生态环境研究、城镇一体化研究、特殊工业区转移研究、省会城市的合作等。
  • 摘要:推进岳九咸安经济圈建设,必须注重统筹兼顾,坚持互利共赢,促进优势互补,强化创新驱动,推动集约发展,关键是要做到“三化”:一是市场一体化。要以开放为先导,市场主导,政府推动,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在基础设施、园区共建、信息互通等方面取得突破,探索建立一体化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相互在经贸、会展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便利。巩固发展四市城际间公路高速客运,努力争取路桥通行优惠政策,降低成本,惠及旅客。比照长三角城市群,境内力争实现异地租车、景点、酒店、交通等付费一卡通.二是产业差异化。通过规划引领,明确四市产业定位,革除重复建设弊端,优化经济圈产业布局,形成产业特色突出、优势互补、充分竞争的发展格局,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防止资源低效利用、经济同步低速发展。三是交通同城化。加密区域高速公路,确保四市高速路网全程对接;建设长江流域最密集的港口群,共同争取国家加大长江航道“畅中游”工程的投入力度,共建综合物流枢纽,推进四市铁水公空联运发展,提高服务全国及全球的物流能力。尽快形成以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为框架,以长江航运为支撑,以航空为补充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创造更加便利的通行条件。
  • 摘要: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是产业梯度转移的内在要求,是区域均衡发展阶段走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阶段的客观需要。遵循“平等协商、协调互动,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先行先试、重点突破”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推动城市道路互通、产业瓦促、资源互补、人员互访、商品互换,着力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先行区、示范区,真正实现经济发展、百姓受益、区域竞争力增强的多赢局面。重点在四个方面寻求突破: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大幕阜山区开发扶贫力度。
  • 摘要:城市群是推进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体形态,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对于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间,中部各省纷纷提出各自的城市群发展战略,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看,现有的城市群都存在规模小、实力弱、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难以起到促进中部崛起的作用。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在更大范围内谋划中部发展格局,对现有城市群进行整合,构建长江中游大城市群,对于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加快江西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快速崛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加快编制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争取尽快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对接,推进区域空间一体化,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联盟,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加快产业对接机制,推动群内各省错位发展、合作共赢,加快体制机制对接,推进统一市场建设,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加快推进中四角跨省合作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城市群内不同层次区域的合作,从易到难,逐步扩大。
  • 摘要:本文阐述岳阳、安庆、九江、咸宁同处长江沿线,均为四省门户城市,区位优势独特,经济走势强劲。四市战略合作,要更加注重规划统筹,抢抓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全面推进的重大战略机遇,共同谋划推进沿江新型城镇带建设。要共同谋划建设新型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联手向上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要加速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努力构建纵横成网、配套成环的“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共同引导大运量、大耗水工业布局沿江,延伸壮大产业链条,重点支持石化等优势企业实行区域性扩张。突出资源整合,着力推动旅游一体化。
  • 摘要:中三角应巩固已有成果,在“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区域一体化建设方面不断加大力度,迈上新台阶。创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以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探索节能减排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促进资源节约的市场机制,深化资源价格改革,建立促进资源节约的体制机制;以水环境生态治理和修复为重点,完善环境保护的市场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保护的联动机制,努力实现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建设生态景观和谐、人居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市群。创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体制机制。共建长江中游“数字城市群”,共享招商信息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加快中三角特高压电网建设,汇集川电、三峡电力以及北方送入的火电,向长江中游地区供电。创新产业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整合中三角创新资源,以国家级高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龙头,以创新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体制机制为重点,鼓励区域内产业转移、资本联合、技术合作、产权交易,支持企业跨区域、跨产业重组兼并,实现产业合作共赢,共同培育、共担风险、共享成果和共同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创新对内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创新市场一体化体制机制。打造内陆开放开发的新高地,深入开展商务战略合作和区域协作,构建互利共赢、长期稳定的区域商务合作关系。
  • 摘要:“中四角”城镇化面临的新情况决定必须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和转型发展并重期,“中四角”要在转型发展中加快城镇化进程,人口流动正在出现转折性变化,长距离流动减少,向本地中心城市回流有可能成为主要趋势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凸显,城镇化发展的阶段性瓶颈和矛盾越来越突出。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应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在转型发展中加快城镇化进程,突破资源环境瓶颈新路径,建立“生态保障型”的设计理念与实现路径。作为后发的高成长性城市,合肥面临高成长推进与转型发展并进、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环境。合肥走新型城镇化,要把城市发展与发展方式转变结合起来,把城市发展与美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把城市发展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把城市发展与社会建设结合起来,在新型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中先行先试,率先实现转型升级。
  • 摘要:为加快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共同发展,合力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在湖南、江西、安徽、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岳阳、九江、安庆、咸宁四市合作,经四市深入协商,形成《咸宁共识》.重点在于共同推进区域规划融合。共同打造综合交通体系。共同推进产业分工合作。共同建设文化旅游强区。共同推进区域市场体系建设。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建设公共服务共享区。共建共享社会保险平台。合作机制是建立市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区域合作工作推进制度。建立四市部门对接和重点园区合作机制。建立信息互通和情况通报制度。建立咨询机制。建立民间交流机制。
  • 摘要:长江中游城市群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投资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积极影响,而技术创新、消费需求和对外开放对产业升级的拉动作用尚不明显。笔者认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需要结合工业化中后期的战略方向,在推进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合作和技术创新为主线,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文化、旅游、医疗等率先实现一体化,以城市群的发展带动消费结构升级。优化外资结构,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全面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开放型经济水平。
  • 摘要: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要推进新型城镇化。而推进新型城镇化,不能忽视房地产业和房价问题。建设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必须做好城市人口趋势的预测。必须对产业发展作出科学预测。离不开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与城乡一体化建设联系起来考虑。
  • 摘要:从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虽然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程度的β-趋同和俱乐部趋同,但是稳定性和显著性还不是很强,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作为经济稳定增长和区域协调趋同发展的支撑。而这就要不断提高长江中游城市群内人均收入和资本存量水平,同时发挥各城市圈的区位优势,促进区域产业融合,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政府应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话沟通与协作。定期举行正式或非正式的论坛和洽谈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头脑风暴,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并建立统一市场,推进要素资源整合,从而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逐步实现产业对接和产业布局一体化。加强建设和优化综合交通运输信息网络,构建完善的物流网络以满足区域产业飞速发展的需求。打造多层次立体空间综合路网结构,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配合,构建高效率的交通运输网络,极大提升货物运输总额和总量,打造中部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物流中心集散地,全面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交通运输网的无缝对接和一体化进程。加大对教育培训的支出投资,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既要优亿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职业教育,培育出与相关企业岗位技术要求相符合的职业人才,更要孕育出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高水平技术人才,采取产学研联合攻关方式,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推动产业的管理创新和技术产品创新。
  • 摘要:水运是一种古老的运输方式,同时也是现代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黄金水道的水运优势突出,中游地区水深江阔,水量丰沛,流域腹地广阔,是长江航运发展的重点区域.在湘鄂赣皖联合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大背景下,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将会助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一体化进程.长江干线航道整治所涉及的生态敏感区域有诸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诸如中华鲟省级自然保护区、长江天鹅渊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新螺段白鳍豚自然保护区等,建议在加大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和谐共建的目的。为了充分发挥区域港口的整体实力,产生集聚效应,形成一致对外的整体竞争力,港口的运营行为需要整合和协调,从而形成有序的港口运输体系的组合。各地方政府应当消除地方保护对港口要素跨地区流动的限制,为区域港口企业发展提供公平合理竞争的市场环境,便于对本区域内港口码头的总体布局,岸线使用和市场结构进行全面统筹和合理规划,在区域码头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港口和航运管理等方面发挥充分作用。对于四省来说,重点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沿江产业。长江航运是宝贵的交通运输资源,沿江产业布局需要进一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和功能趋同,最大限度地发挥航运资源的效益。
  • 摘要: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设,必将全面推动四省在旅游产品开发、市场主体培育、市场监管、市场营销、旅游公共服务和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促进“中三角”四省无障碍旅游区的形成。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为湖北省旅游业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长江中游城市群由于地域相邻,文化相通,在许多旅游资源上具有同质性,而且同样受益于交通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群建设等带来的发展机遇,各省都在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提高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四省旅游客源市场重合度高,相互之间的竞争势必更为激烈。应该提高认识,增强信心,积极应对城市群建设对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挑战,顶层设计,企业互动,推动城市群旅游业一体化,突出特色,重点开发,打造精品名牌旅游产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把武汉建设成城市群的旅游集散中心和目的地,推动强强联合,加强区域合作,开创旅游发展的新局面。
  • 摘要:本文阐述了安庆,九江,咸宁,岳阳四市合作的难点与问题,包括行政区经济模式根深蒂固,城市合作的体制机制尚需健全,部分产业存在趋同竞争等。四市的合作要牢固树立整体意识,总结咸岳九“小三角”前期合作的经验,把握重点,解决难点,形成亮点,率先突破。应共同开发长江黄金水道,加强陆路交通基础设施对接,积极推动重点产业合作,探索农业合作新模式,加快边界商贸市场建设,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承接双转移”地区,携手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等。
  • 摘要:本文阐述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瓶颈障碍,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趋同度高且存在激烈竞争;城市群的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应切实把握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原则。建议国务院成立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发改委,负责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总体指导和区域协调等工作,制定出台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城市群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产业、交通、环境保护等相关专项规划。交通层面,建议尽快研究建设武汉一九江、九江—合肥、长沙一南昌等城际铁路和武汉—合肥高铁改造,在长沙、合肥、南昌、武汉四省会城市建设铁路大型互乘站,形成环状快速铁路网,构建四市互达2小时经济圈。推进湘江、赣江、汉江、洞庭湖、鄱阳湖、巢湖流域等航道整治,形成以武汉为枢纽港,长沙、合肥、南昌为内河航运中心的长江中游航运网络。建议将长沙、合肥、南昌、武汉列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开展环巢湖生态示范区规划编制,将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支持城市群实施流域、湖泊、湿地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编制长江中下游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鼓励和支持城市群探索闲置土地处置、耕地异地占补平衡等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新机制,探索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的地方性价格、财政政策。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