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18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2018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2018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8
  • 召开地:贵阳
  • 出版时间: 2018-11

主办单位: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会议文集:2018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文章阐述了肾病治疗两大难题,肾病治疗两大手段,什么时候用西药,什么时候主要用中药,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 摘要:文章主要阐述了狼疮性肾炎常规治疗现状,多靶点疗法治疗狼疮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生物治疗进展等方面的内容。
  • 摘要: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中成药具有悠久的历史,许多传统的中成药经受了几百年历史考验,疗效显著,沿用迄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进一步开发研制出许多新剂型和新品种.中成药的处方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某种病证或症状制定的,因此使用时要依据中医理论辨证选药,或辨病辨证结合选药.
  • 摘要:Ski(Sloan-Kettering),系一种原癌基因,1986年这组病毒中年首次在感染禽类Sloan-Kettering病毒的鸡胚细胞中分离出来,Ski是TGF-β的重要阻遏子.c-ski正是位于核内,且高度保守.c-Ski在TGF-β/Smad信号通路中,主要是通过抑制Smad蛋白发挥其阻遏作用.Ski通过连接TGF-β受体——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与Smad2、Smad3(R-smads)磷酸化,形成的磷酸化产物与Smad4(Co-smad)形成异源复合物,一起转移到细胞核,在那里与DNA结合,抑制Smad6和Smad7(I-smad),通过负反馈环,阻止R-smad磷酸化Ski阻止Smad2、Smad3磷酸化以及阻止磷酸化Smad3与Smad4结合形成有活性的Smad复合物,从而阻断TGF-β/smad途径对靶基因的转录调控.
  • 摘要:难治性肾病通常是指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反应不佳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可以是初次治疗疗效不显或复发后再治效果不佳的病例.从病理类型分析,常见于膜性肾病、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病、膜增殖性肾炎以及部分IgA肾病等.因此难治性肾病在临床上可分作两类:一类是原来对激素敏感的组织病变,但由于某种原因影响疗效;另一类是对激素不敏感的组织病变.中医对难治性肾病的原始认识散见于顽固水肿、尿血、癃闭及虚劳等,总结及回顾中医对难治性肾病的治疗经验,对于提高慢性肾炎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进而获得新的医学认识的一种途径.中西医结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长期实行的方针.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学的交叉领域,也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项工作方针.中西医结合发轫于临床实践,以后逐渐演进为有明确发展目标和独特方法论的学术体系.积极处理难治性肾病的并发症,对于第一类难治性肾病来说就如同攻坚中清除外围障碍,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临床治疗常采用抗凝、细胞毒药物、激素、抗血小板制剂组成的四联疗法,在国内还常加用雷公藤的治疗,以提高难治性肾病的治疗效果.但联合冲击疗法常可带来一些较为严重的毒副作用,以致难以完成全疗程的治疗.中医药的使用对该类肾病的治疗应以保障完成联合冲击治疗的疗程为主.难治性肾病是经过了一般常规治疗效果不太理想的一类肾病,这就需要重新审视仅仅虚、湿、瘀是否已全面概括了肾病的病机,有无新的治疗措施可挖掘.
  • 摘要:目的:观察高糖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Snail1和IGF-1的表达变化,并初步探讨Snail1与IGF-1在糖尿病肾脏病EMT过程中的关系. 方法:高糖培养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分别设置RNA干扰组、高糖组和对照组.于转染后收获细胞.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检测细胞Snail1、IGF-1、E-cadherin、FN表达. 结果:高糖诱导后,E-cadherin表达明显降低,FN表达明显升高;同时,Snail1和IGF-1的表达也明显升高.Snail1RNAi组与高糖组比较,E-cadherin的表达明显升高,FN、Snail1和IGF-1的表达明显降低.与高糖组比较,IGF-1RNAi组细胞IGF-1的表达减少,E-cadherin的表达明显升高,FN的表达明显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Snail1与IGF-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Snail1及IGF-1的在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EMT过程中表达升高,且沉默Snail1基因,IGF-1表达随之减少,提示Snail1/IGF-1可能促进DKD时肾小管上皮细胞EMT.
  • 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小鼠肾脏病变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方法:健康小鼠25只,分别设置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胰岛素治疗组、贝那普利组及胰岛素联合贝那普利组.8周后检测各组血糖、肾重/体重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肾组织HMGN1、TLR4的表达. 结果:与NC组比较,DM组血糖、KW/BW及UACR升高,可见肾小管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系膜扩增改变,HMGN1和TLR4的mRNA、蛋白表达增加;与DM组比较,INS+BEN组KW/BW无明显改变,而血糖和UACR下降.肾脏组织病变减轻,HMGN1和TLR4的mRNA、蛋白表达降低,且上述变化较BEN组、INS组改善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HMGN1和TLR4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且两者表达量的变化与肾脏系膜指数也呈正相关. 结论:胰岛素联合贝那普利可改善STZ糖尿病小鼠的肾脏病变,其机制可能与降低HMGN1和TLR4的表达有关。
  • 摘要:目的:探讨贵州省多中心血液透析患者人体测量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压变异率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来源于贵州省11家血液透析中心患者.收集研究对象透析过程中血压,计算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独立于均值的血压变异率.采用标准方法测量患者握力及人体测量指标.收集血液透析患者人口学资料、透析参数及生化等资料.VIM四分位分组、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的VIM与人体测量和hs-CRP的相关性. 结果:依据VIM四分位分组比较显示,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均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握力和尿素氮肌酐比值是所有患者VIM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hs-CRP和握力是男性MHD患者VIM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握力和hs-CRP与男性MHD患者VIM明显相关,提示蛋白能量消耗可能是MHD患者血液变异性的影响因素。
  • 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肾间质纤维化中HIF-1α、TIMP-1和TIMP-2表达,及1,25-(OH)_2-D_3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HIF-1α与TIMP-1和TIMP-2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将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胰岛素组.以高糖高脂联合低剂量的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1,25-(OH)_2-D_3干预后测定血糖、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24h蛋白尿,并结合肾脏PAS染色分析;原位杂交检测大鼠肾间质HIF-1α、TIMP-1和TIMP-2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和western检测HIF-1α、TIMP-1、TIMP-2、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 结果:对照组和模型组血清肌醉、尿素氮、24h蛋白尿和肾间质受损面积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治疗组和胰岛素组分别和模型组相比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HIF-1α,TIMP-1和TIMP-2的相对表达明显上调;治疗组和胰岛素组与模型组相比HIF-1α,TIMP-1和TIMP-2的相对表达明显下调,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24h蛋白尿与HIF-lα,TIMP-1和TIMP-2表达呈正相关,HIF-1α的表达与TIMP-1和TIMP-2表达呈正相关。 结论:2型糖尿病大鼠肾间质组织HIF-1α,TIMP-1,TIMP-2表达上调,1,25-(OH)_2-D_3能下调HIF-1α,TIMP-1和TIMP-2表达,可能通过HIF-1α下调TIMP-1,TIMP-2,从而发挥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3对进展性肾炎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方法:实验动物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进展性肾炎组、活性维生素D3干预组.除对照组外,均采用右肾切除并注射Ig G(OX-7)鼠抗人Thyl.1单克隆抗体制备进展性肾炎大鼠模型.活性维生素D3干预后,检测各组大鼠24h尿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电解质的变化,并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荧光检测肾小管间质HIF-1α的表达,原位杂交检测肾小管间质CTGF的表达.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活性维生素D3治疗不仅使HIF-1α、CTGF表达显著下调,还能使大鼠24h尿蛋白、BUN明显降低,肾组织病理损害明显减轻. 结论:慢性低氧上调了HIF-1α及前纤维因子的表达,活性维生素D3可能通过明显降低进展性肾炎大鼠肾小管间质HIF-1α、CTGF的表达,减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IGF-1是否可通过改善肠道机械屏障功能治疗腹膜纤维化,为IGF-1的临床应用及寻求新的腹膜纤维化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1)建立不同程度腹膜纤维化大鼠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干预组;应用ELISA检测D一乳酸、二胺氧化酶、IL-6、TNF-a水平;qRT-PCR及WesternBlot分别检测Claudin-1、occludin、ZO-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进而行肠道屏障功能损伤与腹膜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以及IGF-1对大鼠腹膜纤维化保护作用的研究;3)培养人结直肠腺瘤细胞系Caco-2细胞,分对照组、LPS组、IGF-1组及LPS+IGF-1组;检测上述相关指标,行IGF-1对LPS损伤Caco-2细胞通透性影响及机制研究. 结果:1)肠道机械屏障在腹膜纤维化大鼠模型中出现损伤;2)不同程度腹膜纤维化大鼠模型的肠道机械屏障损伤程度不同;3)IGF-1可影响Caco-2细胞通透性。 结论:IGF-1通过改善肠道机械屏障功能改善大鼠模型腹膜纤维化。
  • 摘要:目的:曲美他嗪是一种新型的抗心肌缺血药物,通过降低β氧化而间接刺激葡萄糖氧化,恢复葡萄糖酵解和碳水化合物间的偶联,减轻细胞内酸中毒和维持细胞内环境和心肌的收缩性,能够改善患者的运动耐量和心肌的直接保护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左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嗪在尿毒症心肌病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连续选取肾内科住院治疗且符合入院条件的尿毒症心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左卡尼汀每周营养心肌、强心、扩血管、降压及纠正贫血)、观察组(曲美他嗓加上述常规综合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月后的超声心动图、脑钠肤及心肌酶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8例患者,对照组29例、观察组2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及肾功能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常规综合治疗联合曲美他嗦后,患者心搏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及射血分数均高于对照组脑钠肤、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钙蛋白(cTn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左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嗦较单用左卡尼汀在尿毒症心肌病治疗中的效果较好,可减少心肌缺血,提高心肌收缩力,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应用方便,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研究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外周血中Th17细胞、Treg细胞比例变化,以及Th17细胞、Treg细胞相关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Th17/Treg细胞失衡及其表达的相关细胞因子与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为糖尿病肾病的细胞因子干预治疗提供初步的免疫学理论和思路. 方法:对照组大鼠予普通饲料连续喂养,实验组大鼠通过高脂高糖饲养喂养,其中于予小剂量STZ单次腹腔注射制造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并制作肾组织病理切片并行PAS染色了解肾小球病变,收集对照组和建模成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和外周血,运用FACS检测糖尿病肾病大鼠外周血中Th17细胞、Treg细胞的比例;采用Real-time PCR检测糖尿病肾病大鼠外周血中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肾病组大鼠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肾病组大鼠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组Th17细胞相关的促炎性细胞因子IL-23, IL-17, IL-6水平明显升高,Treg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0, TGF-β及IL-35水平明显下调;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肾病组大鼠血尿素、肌醉、CysC及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明显升高;糖尿病肾病大鼠组Th17细胞比例与UAE呈正相关,Treg细胞比例与UAE呈负相关。 结论:1、与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外周血中存在Th17/Treg细胞比例失衡,Th17细胞相关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增加,Treg细胞相关因子水平下调;2.2型糖尿病肾病组大鼠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与大鼠24h尿白蛋白排泄水平呈正相关;Treg细胞比例与大鼠24h尿白蛋白排泄水平负相关。3.Th17/Treg细胞失衡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 摘要:目的:评价刺梨冻干粉对CKD3期患者肾间质纤维化(RIF)指标TGF-β1的干预及其安全性,并探讨其可能的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机制. 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人.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用刺梨冻干粉口服1g/次,3次/日,对照组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用氯沙坦钾片口服50mg/次,1次/日,共12周.第0、12周时检测肾间质纤维化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第0、2、4、8、12周时检测安全性指标血肌酐(CRE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钾(K+),并以中医症状评分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将所有数据应用SPSS16.0分析软件进行分析,以对比观察其疗效. 结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病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 RIF指标TGF-β1比较:两组在治疗前进行组间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两组在治疗后组内比较P<0.O1,有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3.氧化应激指标MDA比较:两组在治疗前组间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两组在治疗后组内比较P<0.O1,有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P>0. 05,无显著差异。4.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比较:两组在治疗前组间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治疗组在治疗后组内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在治疗后组内比较P<0.O1,有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有差异。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的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P>0. 05,无差异;治疗后总有效率的组间比较P<0.O1,存在显著差异。6.安全性指标CREA, ALT. AST, K+在0, 2, 4, 8. 12周时均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1.刺梨冻干粉能使CKD3期患者RIF指标TGF-β1表达下调、体内MDA的含量减少,刺梨冻干粉可能具有延缓CKD3期患者RIF的进展的作用。2.刺梨冻干粉延缓CKD3期患者RIF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富含多种抗氧化成分,能提高机体清除活性氧的能力,下调细胞因子TGF-β1的表达有关。3.刺梨冻干粉能有效改善CKD3期患者中医临床症状。4.刺梨冻干粉在临床使用中安全性好。
  • 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药疗法综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年轻的女性,男女发病比例为1∶5~10.研究提示,SLE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免疫紊乱、内分泌异常以及环境因素等有关.SLE发病时不仅可有全身症状如疲劳、发热、关节痛等,更可以侵犯如肾脏、胃肠道、呼吸道、心血管、中枢神经和淋巴系统等全身多个系统.SLE的治疗,西医主要采用非甾体抗炎药、抗疟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血浆处理、全身淋巴结照射疗法等药物和方法.然而,至今这些药物和方法仅仅可以暂时控制病情.与此同时,西药的某些毒副作用也日趋显现,如激素对于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的反馈抑制作用引起的器质性变化,免疫抑制剂所致的肝病、骨髓抑制、致畸胎等毒副作用.在激素所致免疫抑制状态下,感染己跃居SLE的第一死因.中医中药的干预治疗不仅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还可以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无论在SLE的急性期还是缓解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摘要:肾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化生肾阳肾阴;人生命起始于父母间的媾和,先天之精的生化.其经脉为足少阴肾经,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阴,内藏真气,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肾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互络属,互为表里.肾藏真火,而足太阳膀胱经是为人体气火最旺处;肾在内,膀胱经在外,外感邪气侵袭在表之膀胱经,倘若正气不足,邪气太甚,外邪可直中于肾经;抑或外邪犯表,直从阳腑侵犯阴脏,犯及肾.临床辩证尤需细致,诊脉需明了左右脉的浮沉迟数虚实,肾阳虚者,或见双脉沉细迟,或兼紧或微;抑或脉浮取既得之虚脉或兼芤或硬,沉取无力,以右脉尺部尤甚.双手的脉也是区别,右脉为阳脉,主气,主阳;而左脉主阴,主血.肾阳虚者,右脉更具代表,右尺部代表肾阳.久病患者,肾阳耗损,肾阴也在耗伤,阴阳互根互藏,独阳不长,独阴不生.
  • 摘要:目的:血液透析后皮肤瘙痒症是长期血透病人中较常出现的并发症,多年来西药一直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探讨中医方面当归饮子加减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 方法:所收观察病例都来源于贵州省中医医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血虚风燥证血透患者.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用统计学将两组患者在性别、病程、年龄等方面进行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具有可比性.所有人选病例都经充分透析,其中治疗组20例,给予当归饮子加减(由当归、生地g、川芎g、白芍g、何首乌g、荆芥g、防风、白蒺藜、黄芪、甘草等药物组成),随证加减:兼血瘀者,加红花、郁金、桃仁、赤芍;阴虚者,加知母、女贞子、旱莲草;热偏重加黄连、黄柏;气虚甚加茯苓、白术;湿浊甚加车前子、泽泻、泽兰.一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3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对照组20例,给予氯雷他定1粒口服,每天一次,睡前服,2周为一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当归饮子加减方对血虚风燥证尿毒症皮肤痉痒症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疗效满意,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现代医学的肾脏疾病属于中医的范畴,中医古代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国以来的西医学迅速发展,对于肾脏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手段不断提高,但是由于肾脏疾病发病机理复杂,单纯中医中药疗效欠佳,而西药又有极大的副作用,因此,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的确是治疗肾脏疾病的有效方式.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回顾,对各阶段中西医结合对肾脏疾病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研究进行系统总结,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文献学基础.临床实践证实,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肾脏病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是中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缩影,也为今后整个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和方法.从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取得的成绩来看,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突破在于新思维模式的建立,在西医思维模式的指导下利用中医中药,来挖掘其新的用途只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的思路之一.中医治疗疾病的特点是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并且拥有数以万计的天然药物,但其对于发病的机理以及药物的功效的认识往往采用取象类比和推演络绎的方式,而西医西药对于疾病和药性的认识追求客观精确,如何更好的运用中医中药和西医西药两种手段来治疗疾病,其根源在于两种思维模式的融合,使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而不是单纯的叠加.
  • 摘要:通过观察临床运用穴位贴敷涌泉穴辅助治疗血透患者高血压,初步探究穴位贴敷涌泉穴治疗透析患者高血压机理,为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 摘要:采用中药熏洗,避免了口服药液时摄入过多的水分,避免了机体血容量负荷过重,于睡前熏洗足部,使下肢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使大脑血流量相对减少,使人产生困倦,缓解了患者的精神紧张,有利于休息和睡眠;耳穴压豆在临床运用广泛、效果良好,取材容易,简单易于操作、无侵入性、无副作用,尤其是对一些慢性病症,如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的失眠疗效显著。耳穴压豆是在患者回院透析治疗时执行,节省了就诊时间。中药熏洗配合耳穴压豆可有效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失眠状况,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研究及评价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下肢股浅动脉一股浅静脉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arteriovenous graft,AVG)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的临床应用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其治疗方式.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8月~2018年03月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血管外科建立以及随访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ePTFE)移植建立下肢透析血管通路16例患者的临床研究资料. 结果:手术成功率100%,1年通畅率81%.常见并发症中狭窄和/或血栓形成占68.7%31.2%,感染12.5%.经过积极针对性治疗,获得满意的效果. 结论:该手术方式建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具有口径大、通畅率高、血流量充足、使用时间长和易穿刺等优点外,同时具有感染率、假性动脉瘤、窃血综合征发生率低,此外保留患者近心端血管资源,为此后重建及修补提供更好的保障.积极有效的处理术后并发症,不断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通畅率,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将为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 摘要: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择108例MHD患者(MHD组)合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TnT、CRP、IL-6、TNF-α水平.MHD患者出院后随访3年,观察患者预后情况.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HD患者血清cTnT、CRP、IL-6、TNF-α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HD组血清cTnT、CRP、IL-6、TNF-α水平高(p<0.05),MHD患者3年后存活99例,死亡9例.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血清cTnT(RR=1.83,95%CI:1.04-3.21,P=0.002)、CRP(RR=1.83,95%CI:1.05-3.18,p=0.012)、IL-6(RR=1.84,95%CI:1.09-3.12,P=0.020)、TNF-α(RR=1.86,95%CI:1.03-3.35,P=0.021)为MH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论:MHD患者血清cTnT、CRP、IL-6、TNF-α水平升高,其均为影响MHD患者远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血液透析模式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浆环鸟苷酸(cGMP)、氨基末端BNP前体(NT-pro BNP)及左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在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MHD>3个月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120例.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血液透析(HD)+血液滤过(HF)+血液灌流(HP)组(每月进行8次HD、每月4次HF、每月1次HP),共40例;HD+HF组(每月8次HD、每月1次HF),共40例;HD组(每月8次HD),共40例.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从静脉端采血,分离血清,整批送检,检测3组患者的水平,每半年复检1次.由专人用同一超声心动图仪检测所有MM患者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LVVd)、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LV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LVST)、舒张早期及晚期最大血流比(E/A)、射血分数(EF),每半年复检1次. 结果:120例尿毒症患者经过各种模式组合透析治疗后,体内cGMP、NT-pro BNP均有所降低(均P<0.05);cGMP、NT-pro BNP降低水平在HD+HF+HP组>HD+HF组>HD组.治疗后,HD+HF+HP组LVDd、LVDs、LVVd、LVVs、LvPwT、LVST均降低,EF升高(均P<0.05),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HF组LVDd、LVDs、LVVd、LVVs、LvPwr、LVST均降低,EF升高(均P<0.05),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LVDd、LVDs、LVVd、LVVs均降低(均P<0.05),LVPWT、LVST、E/A、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D+HF+HP组治疗后BNP降低、LVPWT减轻及EF升高较HD+HF组更显著(P<0.05). 结论:不同透析模式组合透析(HD+HF+HP)能有效改善MHD患者左心功能,从而能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患者病死率.
  • 摘要:误食毒草可能出现多种临床表现,因误食的量及种类不同而不同.贵州地区连续发生多起毒蕈中毒事件,部分地区毒蕈中毒以中毒性肝炎及肾衰竭为主,而本院周边地区毒蕈中毒患者以急性肾衰竭(ARF)为主伴中度肝功能损害及心肌损害.本院在药物等常规治疗的同时,以血液透析(HD)治疗毒草中毒所致ARF病例5例.毒蕈又称毒蘑菇,在农村自采野生蕈食用者比较常见.食用毒蕈中毒,经常群体发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严重者可出现多脏器损害,危及生命.
  • 摘要:目的:研究灸法缓解血透患者痛性肌肉痉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18例血液透析合并肌肉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应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5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统计两组治疗前后各1个月内血液透析时肌肉痉挛发生情况,评定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游离肉碱浓度,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 结果:治疗后,两组平均每月肌肉痉挛发生频率、平均每次肌肉痉挛持续时间以及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浆游离肉碱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灸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肌肉痉挛,能明显改善肌肉痉挛发生情况,疗效显著.
  • 摘要:蛋白质能量消耗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很常见,且与PD患者生存、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对于透析患者,在诸多危险因素中,PEW是死亡的最强预测因子.研究旨在探讨维持性透析患者PEW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
  • 摘要:本研究利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调查,实验室检查,结合患者血红蛋白情况,分析维持性血透患者贫血状态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 摘要:本研究主要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肾内科血透中心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患者,对致病菌、耐药菌、及患者转归进行分析,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回顾性分析贵州省人民医院发生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危险性、临床表现、致病菌、耐药性及转归.贵州省人民医院发生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病例,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10例导管血培养阳性,其中,革兰阳性球菌7例,均为表皮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3例,其中2例为大肠埃希菌,1例为阴沟杆菌.革兰阳性球菌根据药敏培养经验性选用抗生素万古霉素封管均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均对亚胺培南敏感.而血培养阴性患者经验性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临床症状缓解.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透析年限、血清白蛋白<30g/L、低血红蛋白是Cuff管感染的危险因素.
  • 摘要:目的:探讨高通量多模式组合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血管疾病相关指标的影响并分析可能机制,为MHD患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提供理论依据,从而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分三阶段逐层深入研究.第一阶段(2013.3-2014.12):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体内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选择本院及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高通量透析组(HFHD)、普通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HD+HP)和普通血液透析组(HD),并选择体检证实的健康人4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3组患者和对照组血清MDA、SOD、GSH、TAC的变化情况.第二阶段(2014.9-2016.12):进一步研究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心功能及相关指标的影响.选择本院确诊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HFHD组和HD组,并选择体检证实的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及对照组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白介素-6、脑钠肽、心肌钙蛋白、颈部血管B超及超声心动图.第三阶段(2015.5-2017.9):继续研究多模式组合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Klotho蛋白、FGF23、BNP及相关指标的影响.选择本院确诊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随机分为HD组、HD+HF组和HD+HF+HP组.检测患者Klotho蛋白、FGF-23、BNP值及超声心动图.每阶段结束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HD患者SOD、TAC降低,MDA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HFHD组SOD、GSH、TAC均升高,MDA明显下降(P<0.05);HD+HP组GSH、TAC升高,MDA下降(P<0.05);HD组MDA下降(P<0.05).MDA下降程度HFHD组优于HD+HP组优于HD组(P<0.05),GSH、TAC升高程度HFHD组优于HD+HP组(P<0.05).(②与健康对照比较,MHD患者A-FABP、MCP-1、IL-6、BNP、cTnT、IMT、LVDd、LVDs、LVVd、LVVs、LVPWT、IVST、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升高,颈动脉内径及颈动脉血流降低(P<0.05).HFHD组治疗后IL-6、A-FABP、MCP-1、cTnT、BNP、LVPWT、IVST、LVMI、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EF升高(P<0.05).HD组治疗后BNP、LVPWT降低(P<0.05).HFHD组治疗后BNP下降、LVPWT减轻较HD组更显著(P<0.05).③与治疗前比较,MHD患者血清Klotho水平呈持续升高趋势,而FGF23、BNP水平呈持续下降趋势(P<0.05);且患者Klotho蛋白、BNP水平HD+HF+HP组>HD+HF组>HD组,FGF23水平HD+HF+HP组<HD+HF组<HD组. 结论:高通量多模式组合透析治疗可以更全面清除MHD患者体内的毒素,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延缓心室重构及改善颈动脉粥样斑块,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 摘要:研究小剂量西那卡塞联用骨化三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疗效及对FGF23/Klotho轴的作用.选取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在本院血液透析的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83名,随机分为骨化三醇组(46名)、西那卡塞联用骨化三醇组(37名).骨化三醇组依据患者血钙、磷及iPTH选用骨化三醇剂量,每2-4周调整一次剂量,最大量3ug,tiw;联用组在小剂量西那卡塞基础上联用骨化三醇,西那卡塞25mg/d;骨化三醇剂量每2-4周调整一次,最大剂量2ug,tiw.二组均连续治疗4个月,观察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iPTH及FGF23/Klotho蛋白.治疗后,iPTH两组均有降低,以联用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骨化三醇组较治疗前血钙、血磷升高(P<0.05),而联用组血钙降低(P<0.05),血磷无明显升高;联用组FGF23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骨化三醇组FGF23无明显变化,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化三醇组及联用组Klotho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理念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比2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肾病终合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摘要:肾脏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会对于肾脏造成负担,进而影响全身系统.肾脏疾病具有预后不良、病情危害程度高、反复发作次数多的特点,非常容易造成肾病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因此,对于肾脏的医护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川意义.肾内科护理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护理学科,肾病护理内容有确诊肾病的病理类型、指导患者合理用药,进行肾脏组织的检查等等,护理宽度广难度大.因此本文为首先根据针对肾内科护理的内容和现状,对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与病人和谐关系等建议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 摘要:目的:探讨生活护理干预对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IgA肾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生活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代谢指标.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的代谢指标对比无差异性(P>0.05);干预后,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尿酸与对照组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对IgA肾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实施生活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代谢指标.
  • 摘要: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状态通过采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来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情况,以此来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将12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性护理干预,并对比一定时间护理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抑郁状态,旨在通过综合性护理干预,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情绪,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
  • 摘要:各种营养素代谢失调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CRF)多种临床表现和肾衰竭病程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蛋白质代谢紊乱最为突出,其主要特点就是氮质血症和营养不良,氮质血症即氮代谢产物的蓄积,包括尿素、甲状旁腺激素等尿毒症毒素.改进不同阶段CRF病人饮食治疗的措施,可以有效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措施,方法:总结分析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对低血压者采取护理措施后,自行缓解持续治疗;结论: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做好各项预防及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06月-2018年06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9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各49例,其中常规组选择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分析其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92%),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为(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摘要:微炎症状态与慢性肾衰竭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被认为与CRF患者的贫血、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CRF的进展等诸多因素具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从慢性肾衰竭微炎症状态的发病原因、机制方面进行综述.
  •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治疗后所有纳入研究患者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患者治疗时间、有效率、死亡率及护理前后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 结果:患者血液净化时间为(94.64±13.47)h,有效率48.75%,死亡率45.00%,维持性血液透析3.75%,放弃治疗.5%;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的BUN水平、Scr水平均低于护理前(P<0.05). 结论:对需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BUN水平、Scr水平,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
  •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病原因、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选择发生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及对症治疗,每小时测1次血压,必要时每15-30min测血压1次;对于症状性低血压立即给予对症处理.结果: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以透析开始后2-3h发生率高,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可迅速缓解,注重调整患者自身的营养状态及自身疾病状态,并在血液透析开始时即调整透析液钠浓度、温度及超滤率效果更佳.结论: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是及时发现及纠正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关键.
  • 摘要: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以维持生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对血液透析的不了解和高昂的透析费用所带来的巨大经济负担往往使患者不能积极面对透析而延误治疗,影响预后.近年来,血液透析患者逐年增加,为了帮助首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尽快适应角色转换,减少和避免消极情绪对透析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对首次进行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使其情绪稳定,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和接受血液透析.
  • 摘要:总结了1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并发低血糖的观察与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心理护理,血糖监测,饮食护理和血管通路的保护.认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加强病情观察,做到早发现、早处理,精心的护理是保证透析正常进行和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
  • 摘要: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一种终生维持治疗的手段,是专业性很强的操作,长期治疗必须由患者自己进行,故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治疗的认识、自我护理的技巧的掌握,遵医行为的好坏,直接影响其生存质量.而健康教育又是护患双方活动的过程,通过向患者宣传疾病知识、履行护士的职责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恢复患者的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腹膜透析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 摘要: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治疗模式就是血液透析.舒适护理干预、饮食营养护理干预、健康指导护理干预、认知行为护理干预等护理干预措施,对血液透析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提升治疗效果,提升护理的满意度,减少护理成本.
  • 摘要: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 方法:收集本院2017-02-2018-09的173例血液净化患者,其中包括急性中毒后致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肿瘤晚期致肾功能衰竭及其他类原因致肾功能衰竭患者(分别为95、18、37、23例),分别采用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穿刺插管,其中股静脉115例,颈内静脉20例,锁骨下静脉7例次,半永久性颈内静脉2例. 结果:绝大多数病例血流量满意;留置导管时间平均(23.5±6.1)d,穿刺处感染率3.8%,导管堵塞率3.8%,导管周围渗血例数占5.0%;导管留置过渡到动、静脉内瘘成熟者32例. 结论:中心静脉置管作为短时间血管通路用以血液净化,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段,并且留置导管是永久性血管通路使用前的理想方法.
  • 摘要:现代的血液净化技术发展迅猛使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饮食疗法无论对透析前患者还是维持性透析患者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饮食疗法,可改善透析的效果,从而保持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舒适的生活,有助于恢复社会活动和工作.
  • 摘要:目的:分析低血压发生的原因,为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提供依据,实施有效的护理.方法:对我科20例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发生的低血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低血压从透析后3-4h发生率高,给予调整血流及透析液浓度、温度,及时补充高渗溶液,改变透析模式等,低血压症状迅速缓解.结论: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高,针对各种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摘要: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临床的多发病、常见病,随着近年来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不断变化,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例数也在逐渐增加,对广大患者的身体什么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临床实践表明,科学有效地护理干预,对于延缓患者的病情进展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后对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肾内科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肾功能、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结论: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肾功能异常程度,在临床使用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对策.方法:6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并比较两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CL-90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方案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紧张、自卑、悲观等心理问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ω-3脂肪酸联合双嘧达莫对糖尿病血透患者血管内膜增生血清体外培养内皮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及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的研究. 方法:选取维持性糖尿病尿毒症血液透析且己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干预组给予ω-3脂肪酸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对照组给予双嘧达莫治疗.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留取血样.测定生化指标及炎症反应指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肌酐,尿素氮,Ca,P,iPTH,C反应蛋白,白介素-6,TNF-a于干预前,干预后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上述标本分装后保存于低温冰箱中,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观察ω-3脂肪酸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血透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对内皮细胞分泌TGF-β1及PDGF蛋白水平的影响,RT-PCR法检测TGF-β1及PDGF水平的表达. 结果:血透内瘘患者血清可增加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TGF-β1及PDGF的分泌,w-3脂肪酸联合双嘧达莫干预组患者血清对内皮细胞分泌TGF-β1及PDGF较双嘧达膜剂组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W-3脂肪酸联合双嘧达莫组患者血清中分泌TNF-a及IL-6水平较低。 结论:血透患者血清促进内皮细胞分泌TGF-β1及PDGF,内皮细胞功能明显异常,可能与血透内瘘患者长期微炎症状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W-3脂肪酸联合双嘧达莫可减轻炎症反应,减轻血管内皮的损伤,改善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对血透患者的内瘘术后有保护作用。
  • 摘要:目的:研究IL-2在1型糖尿病肾病(Type1diabetes nephropathy,T1DN)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 方法:1.雄性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T1DM组,均普通饲料喂养,自由饮水.T1DM组单次空腹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后随机血糖测定结果≥16.7mmol/L为T1DM建模成功.T1DM小鼠随机分为3组:T1DN组,贝那普利灌胃和皮下注射、胰岛素联合用药为联合组、单独皮下注射胰岛素为胰岛素组.2.持续给药后处死收集血清、尿和肾组织.常规生化法检测各组血糖值、尿蛋白,肾组织石蜡包埋进行组织病理染色和相关蛋白的检测. 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T1DN组血糖、尿蛋白均明显增高,联合组和Insulin组血糖、尿蛋白均明显下降。2.天狼星红染色显示对照组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彼此紧密相连,排列整齐,基底膜完整,肾小管间质未见胶原纤维沉积;T1DN组肾小球肥大增生、肾小管上皮损伤、肾小管结构破坏,间质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增多;联合组上述病变明显减轻,Insulin组减轻效果不明显。3.T1DN组肾组织中IL-2与1型胶原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E-钙黏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联合组IL-2与1型胶原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而E-钙黏蛋白表达明显增加;Insulin组的效果不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IL-2的表达水平与肾组织胶原纤维沉积量呈正相关,与1型胶原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呈正相关,与E-钙黏蛋白表达呈负相关。 结论:IL-2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免疫炎症因子导致纤维化有关。
  • 摘要:目的:观察正常蛋白尿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eGFR)的危险因素; 方法:纳入eGFR15-60ml/min/1.73m2,时间超过3月且尿蛋白定量<150mg/24h的2型糖尿病患者45例(A1b-组),和eGFR15-60ml/min/1.73m2,时间超过3月且尿蛋白定量≥150mg/24h的2型糖尿病患者87例(A1b+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随访24月,分析正常蛋白尿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eGFR下降的危险因素。 结果:与A1b+组相比,A1b-组患者并发高尿酸血症、缺血性心脏病的比例较低(P<0.05),eGFR水平更高(P<0.05),HbA1C水平较低(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1b-组eGFR下降的危险因素,结果提示基线eGFR水平是eGFR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HR0.812(0.725-0.974),P<0.05;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eGFR年下降百分比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提示收缩压(r=-0.375,P<0.05)和HbA1C水平(r=-0.421,P<0.05)与eGFR年下降百分比存在相关性,基线尿白蛋白定量与eGFR下降速率无相关性。 结论:与合并蛋白尿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相比,正常白蛋白尿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eGFR水平更低,并发高尿酸血症、缺血性心脏病的比例较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更低;eGFR基线水平是A1b-组eGFR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
  • 摘要:目的:观察刺梨抗氧化应激对单侧输尿管结扎(UUO)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刺梨高、中剂量组和氯沙坦组,每日灌胃,定期检测大鼠体重;第周末,()方法检测血清中维生素C(V-C)含量;化学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可提高血清SOD活性和血清V-C含量,且以刺梨高剂量组最为显著(P<0.01).刺梨可显著降低UUO大鼠的氧化应激水平,提高UUO大鼠血清及肾组织的抗氧化能力.
  • 摘要:痛风是由于较长时间代谢不掉体内的嘌呤,引起血尿酸激增,最后导致身体组织损伤的一种临床常见病症.一般情况下,痛风在急性发作的时候使用传统西药减小更快,但是这往往只能短期减小,还会伴随着肝肾损伤、骨髓抑制、肠胃受损等较多的不良反应.所以对于慢性通风患者往往会采用中医治疗法,而最常见的药方就是二妙散.
  • 摘要: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一组以IgA或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为特征,临床和肾病理表现多样且不伴系统性损害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肾小球肾炎,多发于儿童和青年.约占中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0%~40%,己成为导致中国终末期肾病的最常见病因之一.临床上IgA肾病具有发病隐匿、疾病影响因素较多、病程迁延、疗效个体差异性大等特点.脾胃功能强健有赖气机调畅,而气机的调畅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脾胃的纳运及气机升降功能,脾胃同居中焦,乃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一旦脾胃功能失常,则全身气机随之紊乱,气、血、水的运行失调,则水湿、瘀毒等诸多病理产物随之奎遏,若不能及时调达气机,必导致气滞血瘀、痰凝等诸多后患,脾气久虚而不散布精气,则血行无力,久病入络成瘀。因此治疗当以疏利气机、理脾和血为法。另一方面,临床上肝与脾往往相互为患,肝主疏泄,脾气的运化功能必须借助肝之疏泄功能强健以协助输布;故疏利气机、理脾和血治当重要。
  • 摘要:通过对膜性肾病在西医临床症状、指标的研究,找到了中医对膜性肾病的相关治法治则,也促进了中医对膜性肾病在病因认识、临床治疗方面的进展。中医治疗肾病的蛋白尿、改善临床症状、保护肾脏的机制是多方面的,但具体机制尚缺乏大范围的临床验证。今后应采取新技术、新方法来观测中医对膜性肾病的临床研究,更客观的了解中医治疗膜性肾病的机制。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