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哲学政法>第三届中国国际易道论坛
第三届中国国际易道论坛

第三届中国国际易道论坛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上海
  • 出版时间: 2012-11-30

主办单位:华夏国际易道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会议文集:第三届中国国际易道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仅就三幅有代表性的"太极图",阐明有“黑白鱼眼”太极图、没有“黑白鱼眼”太极图、有两条黑白鱼交互太极图来源、演变规律及大概的问世时间做了深入探讨。
  • 摘要:关于陈抟与"太极图"的关系,本文认为,北宋理学开山祖周敦颐虽然对"太极图"作过符合儒家价值理想的改造,但《宋史·朱震传》关于陈抟传"太极图"之说仍然不宜轻易否定.
  • 摘要:一般讲扬雄的人性论,都以《法言》为依据,认为他是"善恶混"派的代表.并认为他的人性论缺乏内在超越的根据,比较接近于荀子.本文认为《太玄》中蕴涵丰富的人性论思想,研究扬雄的人性论,应以《太玄》为基础.扬雄的人性论本于其天道观,有很强的超越性,扬氏以五行为架构,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超越途径,其思想接近于性善说.
  • 摘要:春秋战国时存世的易学经典并非只是儒家的经典,诸子百家中的许多文化精英都从这些经典中吸收思想营养。他们根据自己学说的需要,对这些易学经典各取所需,从不同的视角对这些易学经典进行开发、解说或改造,从而使易学研究在中国易学史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峰。
  • 摘要:中华民族目前处在关键时刻,一些关注民族生存发展的人提出国学的概念,《周易》为国学当中最具有基础性的、指导性的,《周易》也是处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一百年以后,今天又重提国学,所谓国学热、周易热、文化热,但这个背景和一百年前不同了,面对的民族的复兴、中国文化的复兴、民族文化的复兴,包括《周易》文化的复兴,所以马先生领先推动的中国易道的研究,应该会对当今《周易》研究的现代转化,为现代的民族复兴、文化的复兴创造一个新的动力。
  • 摘要:从《易道象数逻辑》及《易道太极说》等《易道》系列的各种著述看,既不作文献的考证,也不对《周易》经传进行疏解,实际上,马宝善先生是“接着讲”,而不是照着讲。他试图依据古老的太极图、河图、洛书以及先后天图,“揭示宇宙先天本然原则和自然法则”,并通过数的逻辑联系,建构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可以毫不讳言地说,《易道象数逻辑》取得了诸多创新性的理论成果: 在易学史上,第一次将太极图、河图、洛书、先后天图给合起来加以论述,并以象数将它们关联在一起,构建了一个逻辑体系;提出五大本体说,揭示宇宙演化的本源及其规律;改造了邵雍、朱熹的64卦方圆图,提出一个新的方圆图。
  • 摘要:《易道象数逻辑》并不是在研究象数逻辑本身,而是在于揭示《易经》符号系统及其在这个符号系统背后隐存的象数逻辑,以及它所昭示的各种关联和信息。该书揭示象数易学的关联率,展示象数易学的本来面目;以易道象数逻辑之关联率来展示宇宙天地万物的孕育与发展;关切人文生命,阐发象数人道观念。
  • 摘要:本篇是在拜读马宝善先生的《易道太极说》和《易道象数逻辑》两书后所感,就马老在文章中所谈及的五大本体论、以及象数逻辑所蕴含的宇宙构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态和趋势等方面,浅谈一下心得.一是从起源看五大本体论;第二是从象数逻辑部分分析还原论、整体论以及两者之间的统一运用;第三是对是现实社会的意义.
  • 摘要:无极从老子、荀子到霍金对无极的描述,说明无极是一个无边无际,无穷大小的概念;哲学范畴,“指派生万物的本体,以其无味、无嗅、无声、无色、无始、无终、无可指名,故曰无极。”无极所表达的理念,是在说明宇宙与生命产生之前存在的“心物一元”的隐性存在,而且从“无极而太极…”到宇宙与生命产生直至现代,“心物一元”象灵魂一样,贯彻到天地万物的始终。在宇宙演化的角度使用无极一词,常与太极对举,是比太极更加混沌、更加古老、更加终极的阶段,这个阶段就是道。因此无极是太极的根源,属于母子传承关系。
  • 摘要:作者通过认真领读“易道象数逻辑理论”,针对周易系辞上传第四章第一节,原文内容易于理解部分进行了讨论。
  • 摘要:在先天卦中,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在向左逆行:巽五、坎六、良七、坤八,在向右顺行。在运行的过程中,震为雷为四,巽风为五,以雷霆之鼓动,以巽风之转向,很像太极图运行的模式。而巽风五,起到了风雷吹动万物的作用。从对应数看,“五”又起到串连的作用。东方三,西方七,南方九,北方一,东南方四,西北方六,西南方二,东北方八。各对应方数加太极数“五”,之和数也为十五。各对应方为四组十五,它们都是由混沌“天下母”的“一”,两仪的“二”,四象的“四”先天八卦的“八”所生成,其和数也为十五。以上共计九个十五,故太极的“五”起到生成网络各图的核心功能。
  • 摘要:《易传》的"遯世无闷"说,强调"君子"不为外物左右,转世而不为世转的人格独立性,着重就君子所处穷迫困厄的非常情势以言君子人格之特征及其养成之途径,突出了君子独立人格表现的境域性特点.《易传》所谓的"隐遯",非一般隐士之隐逸,其借此所表述的君子出入、进退之道,体现了一种乾乾精进,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论语》之言君子"人不知而不愠",则是从常态的角度着眼.《论语》提出"下学而上达"这一培养君子独立人格的途径,揭示出儒家君子人格一个重要的特征:独与通的内在统一.最高的知必为独得于心的"独知","独知"才能达天人相通,具有充分而完全的敞开性.这样一种君子的人格成就,虽"独"而不碍其为"通",虽特立独行,却并不孤独.人不知而不愠,不怨不尤,遯世无闷,"唯圣者能之",正是人生修养所至最高境界的表现.《易传》"遯世无闷"与《论语》"人不知不愠"说相互参证,可使大家对儒家君子人格的内涵,有更为切实的了解.
  • 摘要:物恶太盛,盛极必反,盛战过量,就会溢出;人在高处本已危险,若再爬升,便有下坠之余。事事留个余地。如此一来,不但免去满溢,又有进益空间。然而历史告诉人们自古以来治世少而乱世多,长治不乱未见传闻,持盈保泰的理论,又似与《易经》平陂往复、物极必反的定律不能并存。作者指出持盈保泰绝对不是垂手可得,除了善用损益调合运用外,还须恒保一般乾健不息,与及创业维艰的拼搏精神,全然是一种长日加益功夫。
  • 摘要:《周易》中讲“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阴阳不测之谓神”。一阴一阳的变化能生成天地万物。即,因为宇宙的生命力是天地万物存在之根本,从价值层面讲即为善。而且,天地万物本质上都具有一阴一阳的变化。《周易》认为,天地和人类并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依据天地阴阳互动而生成的有机共存体。因此,人类的生命活动随着大化流行而生生不息。从《周易》这一观点看,可以说人类的性命和生命可以说是在人类认识无法解释的、奇妙的阴阳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偶然和必然产物。作为创造性存在的人类,只有超越物理偶然和必然的界限,成就自身创造之自我实现的极致。在成就自我实现中,才会明白人类高贵生命的尊严性。
  • 摘要:诸家释六五“利用侵伐”为“利于侵伐邻国”,与谦道之哲学精神相背。“利用侵伐”,当释为“利于寝伐”,强调息战不伐之意,与孔子谓卦主张“好善不伐”之说正合。
  • 摘要:考察先秦至唐有关石刻史料和出土易学文献,可以发现:今本《周易》"坤"卦名本不作"坤",而作"顺"卦之名."顺"卦之名,自先秦至唐一直被使用,至唐中期方被"坤"名完全取代."坤"作为卦名为后起字,出现于西汉中期,至东汉末还没有被主流易学所使用,到唐中期方被普遍使用,而取代"顺"卦之名.帛书《周易》经传作为西汉初期抄本,其"川"卦之名当释为"顺"卦,而非"坤"卦.
  • 摘要:本论从对《周易·系辞下》与《说卦》传中关于伏羲作八卦及与之相关的网、《离》等内容的记载及阐释上的困境的关注入手,指出以渔猎之具解释"结绳而为罔罟"的传统思路存在问题.进而通过彩陶中的网纹与龟(鳖)、蚌、蟹等《说卦》中的《离》象的复合,推论"网罟"很可能与早期卜筮,即巫术或宗教行为有关.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早期龟灵崇拜与占卜的发展历程的梳理,认识到伏羲作八卦这一传说乃是上古筮占文化发展的一大转折,即象数结合并降低对龟灵依赖的新系统出现的历史记忆.
  • 摘要:一、五行与五脏的配属有一个过程,最终定型的配应方案:木配肝、火配心、土配脾、金配肺、水配肾.二、四象与四方的配应方案:=为"束"借为"东",=为"通"借为"南",=为"下"借为"西",=为"上"借为"北".四象与五官的配应方案:=为目,=为舌,=为鼻,=为耳.三、四象与八卦的逻辑关联:=为震,=为离,=为兑,=为坎.四、五行生克关系的卦象解释.相克的卦象多半是反映矛盾(睽卦)、对抗(师卦)、过错(大过卦、小过卦)等现象.反之,相生的卦象反映生节(节卦)、生火(鼎卦)、生需(需卦)、生情(咸卦)、生发(解卦、涣卦)等现象.五、人体形态是合乎逻辑的进化产物.无论是五官还是内脏都能与卦象逻辑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六、后天八卦中的逻辑内涵可以解释中医的脏象升降功能学说.中医脏象学说中"心火下降,肾水上济;肝主升发,肺主肃降"完全符合四象的语义模式和四象的逻辑内涵.
  • 摘要:作为中医药学的一代宗师,孙思邀对《周易》十分重视,强调中医学与《周易》之间具有不可忽略的深刻关系,并善于运用《周易》的阴阳消息理论来阐述防病治病乃至修身养性的道理和方法。
  • 摘要:所谓中华文化与东方之道,即是一执阴本、假阳动,内部化与还原证成,求完善的博大体系,它由[八卦]开启,继而得益于《周易》、道家、儒家,终以大成。它既衍出了驳的义理,又实践过[天下]的宏愿;虽说帝国终未能成就完善之果,然道德却开出了硕大之花。道德中华,八卦天下,确为恰如其分的裱饰。其中,道与道德的规范化,亦依之成就了中华秩序观和法观念的质地与框架。所谓中华法,便是天道与人域公共伦理的分殊,是人类参与世界完善过程的规范承载。
  • 摘要:2011年,易学哲学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期间,学术界召开了三次大规模的研讨会,分别就"易学哲学与和谐社会"、"早期易学的形成与嬗变及其对中国哲学发展的贡献"、"易学哲学的思维方式"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推动、促进了2011年中国哲学研究向纵深领域发展..
  • 摘要:张载运用《孟子》和《周易》的交互连释,阐发了儒家一贯的价值立场,即极度重视人的道德属性,作为实践理性的道德修养,其精神生命在于人的自觉自愿的践履,而非将其外在化、对象化和目的化。张载一再说明的“德盛自致”、“非思勉之能强”就是在强调“人的实存之内在转变”,其依据就是孟子所谓的“仁义礼智固有”说,其目标则是《易传》所谓的“穷神知化”。
  • 摘要:王夫之对《坤》卦的阐发主要表现在:其一,表彰坤主动经受磨难,增益其所不能,灵魂上净化自己,境界上提升自己,破除一切系缚粘滞的精神.其二,指出阴之慝乃阳放任、纵容的结果,且恶乃积渐而成,驯至其大.故阳须加强监管之责,不给阴以坐大的机会.其三,坤虽阴柔,亦有大美.其美在含弘光大,内敛致深,而又笃实平易.故体此精神而兴礼乐教化以充实、坚韧自己.王夫之这三点发挥,是他纠正明代文化弊病,为华夏未来文化建设树立刚健正大昂扬笃实的基调这一文化意识的体现.
  • 摘要:本文介绍伏羲符号系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易经。从这个符号系统中解读出来的规律、原则和法则,就是易道。历史上,算卦准与不准影响极大。而笔者认为预测不准的原因有六:①学识不足;学问和知识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②经验不够;你的经验,包括人生经历和易理体验没有达到一定高度;③易理不好;就是易经的理论知识学得还不好;④智慧不尚;智慧包括悟性,达不到上乘,达不到上等要求;⑤道学不深;天地万物是有规律的,万物发展的规律叫道。道学就是天地万物发生发展规律的学问。道学的深浅对预测绝对受影响;⑥德性不高;德性的高下好坏对你算的准不准有很大的影响。
  • 摘要:《易经》的基本结构是象数,其中象是认知经验的形象化和象征化,数是形象和象征符号的关系化以及在时空位置上的排列化、应用化与实用化。在此基础上,易象的关系和排列亦即易象的数的关系中呈现的意义凝化为概念并将这些意义和概念发挥为命题及判断,即易象、易数、易义的整体化和思辩化,标志着《周易》的哲学思想从最初的“在宗教形式中形成”并在卜筮的“宗教领域内活动”的原始状态蜕变为镇密、完整的体系。在这演进过程中,《易传》是最初也是最基本的代表。
  • 摘要:易道象数逻辑既是易道思想内容的核心,也是将其应用于实践的方法和途径,更是构建易道理论体系的一种思维方式。既要领会并运用易道象数逻辑的思维方式,发展用整体性、系统性、变易性的思维方式处理和思考问题,又要不断补充、整合、建构、完善易道象数逻辑理论体系。
  • 摘要:本文介绍了《易经》涵盖的内容,提出"易道"是中国哲学的核心。研究了"易道象数逻辑"体系的重要意义及"易道象数逻辑"体系的价值。
  • 摘要:马宝善先生提出"男女对应和谐统一"观点,强调男女两性关系是对应统一而非对立统一,这种观点走出了男女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以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男女关系,对现代男女重新定位自身角色改善两性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本文着力对干宝易学的象数逻辑进行了探研,认为东晋象数易学之巨擘的干宝是以卦气说和八宫说为理论框架构建起的易学解读体系.笔者认为,汉宣帝之后,汉代易学的主流学说乃是以卦气说为核心的象数学说,卦气说的语境成为其后象数易学的大语境,这一学说也成为了干宝易学的第一大理论支柱.干宝创造性地继承并发展了孟喜卦气说,他的发展在于凸显乾坤十二爻的内涵,透过乾坤十二爻,干宝以复、临、泰、大壮、(央)、乾、(媚)、遁、否、观、剥、坤这十二消息卦来创造性地解读了乾坤十二爻的内涵,使卦气消息的底蕴得以更加丰富.干宝易学第二大理论支柱是京房八宫说.八宫说是笼罩于卦气说氛围下,以六十四卦分属于八宫中的揭示卦与卦之间本原与派生关系的系统卦变学说和包罗万象的筮占之学.这一学说亦是干宝易学的重要理论资源.干宝在八宫说领域的新建树凸显于其明确推出的世月说.干氏世月说是依据世爻的阴阳属性确立了分属于八宫当中的六十四卦所值的各月,这也是干宝在对两大支柱理论的融会贯通下对京房八宫说的进一步发展.干宝通过以上两大理论支柱的架构,对卦气、八宫理论做出进一步的延伸与深化,且创造性地与《周易》诸象数易学体例进行整合熔铸,挺显了独具一格的"干氏易学".
  • 摘要:本文介绍了象数逻辑、象数思维的具体含义及其海内外学界相关的代表性成果。以此为基础对重建当代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进行了理论反思,探讨了如何正确理解中国的“和平崛起论”。
  • 摘要:本文简要的介绍了用《象数逻辑概念》探索针刺古老手法的价值和意义,手法的操作数字与《象数逻辑》的关系,手法的临床意义以及"数字科学"在针灸临床的体现和《象数逻辑》对自然科学的思考.
  • 摘要:六十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经过了两个三十年,以1978年改革开放作为分界线。因此,有人把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历史分为三个三十年,也是符合历史逻辑的。从数理来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是开始,九是结束,0是道、是无,一到九是有,九九归一。自然数1、2、3、4、5、6、7、8、9、10,10是联结1和9的通道。按照易道而言,6是老阴,9是老阳,一阴一阳之谓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按照辩证法就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中国共产党九十年,三十年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延安道路,后三十年找到了中国建设的道路,三十年解决了“挨打”问题,三十年解决了“挨饿”问题,再三十年解决了“挨骂”问题。这三个问题主要是政治、经济、文化问题。总之,共和国六十年,共产党九十年,是一大循环,是一大周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中共走出了“历史周期率”,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 摘要:通过对太和絪缊之气论和恒动论的考察,王夫之认为世界其自身即是完整的。即:在这个完整无缺的世界的内部阴阳二气通过不断的絪缊运动形成系统的“太和”,因此根本没有必要担心会出现因世界的不完整而产生的问题,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引进第三存在来解释世界的完整性。
  • 摘要:《易经》原是一本占筮书,它是现代科学发展之前,由中华古代智者所创立,以图象符号结合文字表达的,能有效地反映自然、社会与人生变化的一套万用程式、一种推尊系统、一种思维方法(象数思维),今天据以预测,有时仍相当准确.rn 但《易经》不仅仅是占筮书,总括而言,它是一本以百科全书为「体」,而以占筮为「用」的性质奇特的典籍;也可以说,《易经》是一本用以占筮,但充满人事、物情、史实、哲理以及治国安民方略的百科全书.而正由於此,才会令孔子一见倾心,视为实典,反复披览,珍而重之,并由之创出「以德义为先」、研求哲理为主的儒家一派易学,为中国哲学发展开出新的门径.
  • 摘要:《周易》的根本意义在"生生"之学,它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之本,"生生"之学中的人道观是人类生生不息之本. 《周易》"生生"之学在今天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生态文明建设中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 摘要:惠栋一生以治汉易显名。其关于明堂的结论也是受到汉代易学的影响。其明堂配八卦、五行、四时显然是受到孟、京卦气说的影响。而九宫之说最早见于《乾凿度》之文,惠栋明堂九室取法于九宫的论断亦是受此纬书影响。惠栋以八卦、九宫、卦气解释明堂,完全是易汉学思想的反应。又因九宫在地上的表现是‘天子轮流居九室’的明堂,故惠栋以九宫卦气、八卦易理探究明堂组成的深层含义,以易理说明堂大道,是合乎周秦文化的历史事实的,也是合乎汉儒的有关探究的”。惠栋对于明堂既济的重视应是受到虞翻易学的影响。王新春指出虞翻易学“秉持易学一以贯之的三才之道的理念,豁显三才中人之一才的终极宇宙角色意识之自觉,倡言人之基于此一自觉而挺立其宇宙担当、守望位之正这一崇高的宇宙价值与人文价值,积极促成两个共同体理想圆满的既济格局与境界的实现,最终令两个共同体合而为一,臻乎天人圆融的最高有序和谐通泰之既济格局与境界”。
  • 摘要:太极的阴阳两仪,展示给大家的是一个万事万物对应统一的结构体系。对应统一是易经的一个重要规律(马宝善,2009)。它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既是相互对应,相互相成的关系。易经卦艾辞中所表现的思想,都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面,反映了这一规律。构建企业的安全管理文化需要借鉴易道的精髓,恰恰是现代管理的一个根本要求,阴阳是对应的统一体,把握阴阳对应统一的规律,将居安思危渗透到企业文化中,树立“和谐,稳定”安全哲学思想,从而在灵魂深处滋生出企业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
  • 摘要:《易经》是君子在现实生活世界从事实践活动的指导,是在变动的生活世界中,与种种存在者进行交往的活动中求得中道的指南,体现着实践智慧(当然还有用言、制器的作用)。《易经》里一卦不同的丈位,吉凶就不同。这在存在哲学上称为操劳,在《易经》称为忧患。《易经》也是以生活世界为阪依的,不关注人之外的超验世界。象是化归各种现象的结果,是故象背后也没有隐藏的东西,象也不是仅仅通过感性知觉来把握的,而是需要感性、知性和理性。《易经》既然重卦象,用以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涉及的是随时变异者,所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重视类比推理,喻(帛书《五行》专门论“喻”,墨辩则称为“譬”,举一反三,闻一知十,重视悟。
  • 摘要:本文总结了关于象数逻辑概念探索及其价值和意义,会议提出应注重《周易》逻辑体系的研究,严格区分《易经》本身的起源与《易经》中名词、概念的起源,伏羲的符号体系是《周易》之根,以“对应统一”来重新认识阴阳关系,以易道为基础,建立中国特色的哲学体系,并指出了当前《易经》研究存在的不足。象数逻辑概念探索及其价值和意义并关于如何认识《易道象数逻辑》以及易经哲学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