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全球化背景下可持续艺术设计战略国际研讨会
全球化背景下可持续艺术设计战略国际研讨会

全球化背景下可持续艺术设计战略国际研讨会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武汉
  • 出版时间: 2011-10-27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芬兰阿尔托大学

会议文集:全球化背景下可持续艺术设计战略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当今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与老人阶层相关的问题已经开始得到广泛地关注和重视,如何设计适应老年人居住的住宅成为重中之重.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或即将步入老年阶层的群体来说,当前居住的住宅随着年龄增大、身体机能的退化,已经不再适合老年人居住.为减少新建专供老年人居住住宅造成的浪费,使当前住宅可以持续利用并达到对日常生活最佳的服务状态,如何进行设计改造便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从老年人群的特点入手,结合改造案例来分析老年住宅改造中需注意的要点及一些细部设计需注意的事项,使改造后的住宅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以实现住宅的可持续利用.
  • 摘要:座椅的设计史或者说"为坐而设计"的历史,是现代设计史中最为重要也是不断继承发展的内容之一.文章通过对近现代座椅设计中,具有环境意识的经典案例的比较入手,辨析其中的设计策略,揭示出现代座椅设计结合环境观念的多元化设计策略.座椅设计的多元化策略表现出三类倾向:少污染的表达方式;节省的表达方式;材料来源于循环系统的表达方式.变动不拘、灵活多样的设计策略,说明评价设计是否具有环境观,不能以狭隘的某一(些)具体指标来完全概括.
  • 摘要:在家具制造行业践行低碳设计是产业对综合能源利用能力的全面体现,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家具产业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本文结合中国家具产业发展现状,重点探讨家具制造业在推行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方面的发展潜力,从家具产业的园区规划设计、用料规划设计、产品设计以及销售渠道等方面论述我国家具产业在实践低碳经济过程中的行动与存在的差距,并通过案例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 摘要:可持续的生态设计是城市得以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城市公共空间湿地景观能提高环境生态质量,并具有独特的视觉审美和文化意蕴,寻求生态与人文的和谐共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想途径之一.本文首先分析湿地系统生态原理,探讨人工湿地技术,寻求湿地作为景观与城市的艺术结合.进而分析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景观现状,指出湿地景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分别从环境生态价值、文化理念和艺术审美三个角度,详细阐述城市公共空间湿地景观的可持续性特点,提出在生态的基础上建设具有文化和艺术价值的理想栖居地.
  • 摘要:文章基于对土家建筑文化研究的现有理论平台,从土家建筑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与当地环境的协调发展,及土家民居建筑所表现出的那种无明确轴线关系、固定建筑方位法则的角度入手,展开对传统土家建筑特有的建筑组织关系、地域特征的讨论,将土家民居建筑与当地环境之间的协调法则借鉴运用到当代可持续设计实践中来;着重研究、探讨适用于可持续设计创作的设计准则、设计方法等.进而提出运用传统地域建筑文化中的一般设计方法准则是实现地域可持续人居环境设计创作源泉的观点,并论述了在传承与运用传统地域建筑文化元素的实践过程中如何解决诸多可持续人居环境设计问题的对策.
  • 摘要:从服装起源看,最初的服装以整片材料的披挂、围裹为主,这恰恰反映了服装与人最本质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古代居民与土著民族穿着方式的变化以及使一块布成为多种形态服装的方法的梳理,分析服装最本源的功用性能与人类最质朴的着装智慧.布料裁剪后形成的服装具有固定的、甚至是唯一的形态,而不通过裁剪等手法破坏布料的完整性,通过一块布运用丰富的穿着方法创造的服装则具有更多的形态与设计的可能性.毫无疑问,这也更加符合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并为服装设计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 摘要:本文针对国内办公建筑设计存在的盲目追求建筑形式、节能技术堆砌以及造成的高投资和高能耗等问题,借助Weather Tool模拟分析工具,通过分析办公建筑的体形系数以及常用的被动式节能技术,探讨尽量不依赖常规能源即可使建筑物隔热、保温、自然通风等并具备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探讨以被动式节能技术为主要手段,被动式节能与主动式节能技术相结合,创造良好的人体舒适度条件,真正实现我国办公建筑向绿色节能及零碳目标迈进.
  • 摘要:医疗护理问题是目前中国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中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这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rn infoMED的项目正是基于以上背景,其目标在于通过服务设计缓解这一矛盾.该项目由清华大学和台湾研华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展开,为期两个学期.该项目通过对北京若干主要医院进行调查和采访,重点关注住院期间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出现的信息不平衡现象:现有的信息沟通方式已经过时,不能在医患之间实现及时、有效地交流.这种不平衡现象直接导致了医疗服务效率低、患者对服务不满意等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在本项目中,设计师旨在对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进行再设计,以实现顺畅、有效的信息流动.rn 本文对项目的流程和成果进行了介绍,评估如下:确保患者的知情权,实现优质服务体验,同时改善医院形象并提高其服务效率.此外,对于脆弱的医疗信息系统无法满足患者需求量的尴尬问题,通过数字技术的合理应用和信息系统的改良设计,该问题将得以有效解决.这一切都为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机会.
  • 摘要:论文提出了可持续室内环境设计的有机整体性概念,并详细阐述了有机整体性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三个不同表现层面,一是室内环境与其建筑之间的有机整体关系,二是室内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有机整体关系,三是室内环境中诸要素之间的有机整体关系.同时阐明了室内环境的设计与运行中达到有机整体性的具体要求.
  • 摘要:赤裸裸的环境恶况让人们感到触目惊心.适度设计的精神——"使用而不是占有",想让生态保护、培育、有机、再生等普世观念在人类家园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体现了人类对于自我的忠实,对未来的负责.人们对它们的选择,也折射出一种祥和的审美情趣.rn 虽然人们生存在一个极复杂但又极具结构的"系统"的世界里,但又无不在各种层次的"系统"之中;各种系统又都融入人类社会的"整体结构链"之中.市场上狂欢的商品刺激着过度消费和被商业集团"定制的幸福模式"而孕育着的奢华追求.沉溺于工业文明表象的"技术膨胀",淡化了对污染、对地球资源浪费、对子孙生存资源剥削的罪孽,腐蚀了人类的道德伦理观.rn 设计能创造合理、健康的生存方式.创造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的出路不仅在于发明新技术、新工具,而在于善用新技术给人类带来视野和能力维度的改变,调整人们观察世界的方式,开发理想,提出新的观念、理论.当前的社会现状是经济全球化、技术潜能扩延、需求地域化、消费个性化,然而资源匮乏、污染严重,人类未来的"生存方式"的变革正在酝酿.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都将发生观念性的革命;设计理应成为推动人类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社会结构转变的"整合与集成创新".中国目前所处的国内外经济社会态势和发展正是急需把"工业设计"作为中国"新产业结构创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我国自己的新型工业化产业链、新型工业文化的国策.设计应是人类的未来不被毁灭,除科学和艺术之外的"第三种智慧和能力".rn "适度的生活,适度的设计"——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方式,这正是当前人类面对的严酷的地球资源、环境污染、人口膨胀的复杂现实所作出唯一可选择的态度,这正是科学发展观和可继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家"能融汇人类单纯却最富有情感的"栖息"体验和感受并带给大家一起分享.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每一个人都不仅能拥有一个自己心中最温暖、最美丽、最贴心的"家",也希望星球是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家园".
  • 摘要:本文将从空间的潜力和公共艺术的生态方向及在信息社会的裂变等方面,针对首钢的特点对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公共艺术生态做一可行性分析.公共艺术强调自身与环境的互动性,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障碍,因地制宜,营造艺术氛围.可持续发展的公共艺术生态是城市完成历史文化积淀的重要环节.因环境污染已经外迁的首钢,其充满历史感、体量巨大的厂房作为"工业遗产",被北京市政府规划为"艺术园区".
  •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现代艺术设计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艺术设计活动肩负的让人类永续发展的重担也越来越沉,但在实际操作中艺术设计失度现象却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对全球化背景下现代艺术设计多元尺度的论述,在探讨了导致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活动失度本质原因的基础上,尝试以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和合文化为指导思想,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失度问题进行和合探讨.对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艺术设计来说,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达到发达状态,从事设计的人就应该在和爱意识指导下,以包容、积极主动的态度与其他有着差异性的设计文化和合相生;在宽松、自由、公平、对等和合相处环境里通过不断地交流、学习、冲突来实践和合相立,产生更高级别的和合状态,最终实现和达。
  •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鉴于反思工业化与城市化、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潮,欧美国家提出可持续设计,将其作为解决经济、社会、环境平衡发展的一种新思想与方法.可持续设计在我国已获得较大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实例的整理与分析,初步论述了当前我国可持续设计所存在的偏重产品,而忽视服务,偏重材质的选择,而忽视功能的合理性设计,注重短期效应,而忽视长期影响,偏重个人常识,而忽视系统科学性等四个误区,为我国可持续设计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可持续设计不能脱离我国国情,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客观现实性与约束性,应加强可持续设计的研究与教育,应着重培养设计师的综合素养,包括材料学、工程学、仿生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科学素养,而不仅仅是设计学,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能够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合理地设计产品与服务消费者,运用更有效的方式显示设计的成果,借助多种手段和多维方式,让人们和社会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设计师的可持续设计思想,形成新的可持续习惯与模式,以到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者的和谐发展。这种全方位的可持续设计素养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探索与推广过程。
  • 摘要:东湖作为中国内陆城市一个原生态风景区,从城市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如何开发和保护东湖是摆在设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武汉邮科院滨水景观建筑作为东湖生态风景区的一角,为环湖地区增添了一道美丽的景致.为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武汉邮科院滨水景观建筑设计进行了调研.认为武汉邮科院滨水景观设计不仅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在城市湿地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对武汉邮科院滨水景观建筑设计概况问题,围绕滨水带与城市开放空间、滨水区空间环境中的实体形态、滨水区沿线绿带的景观设计以及滨水环境生态原则这四方面对其作了大体上的分析与设想.从城市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力求更加完善其景观建筑设计.
  • 摘要:当下中国可持续设计面临的困境与中国整体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显然是同源的.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人的贪婪与宇宙(包括人类社会)运行的规律之间的矛盾.因此,要走出当今的困境,首先就要树立社会生态、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共生互融的观念,树立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共同发展、协调发展的观念,从管理层面,从立法、执法、监督的角度,解决三种生态的立体共生问题.只有在总体上解决了这些问题,才有可能从专业层面切实解决可持续设计的问题.
  • 摘要:本文借鉴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可持续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模式,探讨如何将可持续设计理论完整地呈现给学生并融入学生的设计课程中.教师通过结合学生每日的生活环境、校园建筑及地方环保活动,加深学生对可持续设计知识点的理解.教学中利用启发式教学、实践性教学、学生组合讨论等方式,提升学生对项目设计的环保理念.通过介入LEED考试规范的内容,强化学生在可持续设计中对水能源、光能源以及各项绿色材料的实际运用.通过与其他专业设计课的融合,将可持续设计课程进行延展,培养学生整体性思维与实际工程结合的综合能力.
  • 摘要: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有民族特色的设计传统和文化的传承对于现代设计树立国家文化形象、增强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完善的设计教育体系是推动设计发展的保障和动力,文化的渗透应贯穿于设计教育,设计教育也应承担起传承设计传统和文化的重任.芬兰现代设计及设计教育特色鲜明,注重传统文化的延续及其与现代设计理念和科学技术的结合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作者剖析了中芬两国设计传统和文化的特点及两者的差异与共性、两国不同文化背景下设计教育体系的确立和发展,以及芬兰设计教育的优秀成功经验对当今中国设计教育的借鉴意义.
  • 摘要:设计在构思之初便是对自然的改造,以假想的方式要求自然顺应人类设计的方式生存;设计在进行之中关注审美、社会评判、项目造价和实际利润;设计在实施过程中更需要规划用地、改道河川,甚至填海穿山.这也许实现了人类预想的经济腾飞的蓝图,但自然环境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欧盟相关的研究数据显示,产品给环境带来的损耗中80%是在创意和设计阶段决定的.设计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十分关键,当代设计在本质上更应该是一种策略化的、有时代责任感的设计;更加有义务为社会提供一种健康无害的生活方式和理性的、可持续的生产方式.
  • 摘要:在谈及日本平面设计特征的时候提到,平面可持续设计应当是融合民族、文化的,是具有一定厚度和深度的。同时,它也应当是非常重视人文关怀的、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rn 以日本对于其国家字体设计的重视为例,值得中国设计师进行反思。日本设计师们可以将汉字进行一个很好地保留、传递,并且使其成为散发出具有当时时代特征的极富魅力的文字。中国的设计师也可以从他们的设计思路中寻求方法,在设计中融入中华民族的博大情怀,可以结合地域特征,例如上海的海纳百川,四川的地大物博等。只有这样平面设计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才是融合了民族的、文化的,这样才能实现平面的可持续设计。rn 当今世界在平面设计风格日益趋同的时候,需要关注设计中个性的张扬、民族特征的体现等问题。平面可持续设计必须在统一中求得变化,设计的民族特征不能因为国际化而弱化,而应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来适应国际设计形势的发展和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加彰显民族特征。
  • 摘要:本文通过对不同国家的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关系,从材料学的角度探讨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与可持续设计之间的关系.21世纪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不仅对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而且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可持续设计作为新世纪的设计方向,在很多方面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 摘要:现代拼布艺术是艺术家们智慧的展示,她们用自己特有的审美方式解读艺术的内涵.几经巧思,把绚丽斑斓的碎布,经千针万线的缝合,组构成各具特色的拼布作品,它是审美智慧与现代设计技巧的结晶,又是源于古老民间传统的工艺.当代科技高度发达,人们充分享受生活和物质资源的同时,社会发展的无序开发也对自然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人们开始重新认识节俭环保、低碳可循环发展等理念.拼布工艺正是起源于艰苦岁月,是节俭生活的集中体现,让人们重新反思传统工艺的意义与价值,低碳消费,物尽其用,对自然资源的索取与利用形成持续的良性循环.
  • 摘要:文章探讨在物联网技术下,以何种方式和思路开展公共的产品和服务.基于现在经济发展和环境可持续的冲突,设计的出路是由单纯的产品设计转换为以产品和服务为基础的服务系统.介绍公共的产品和服务课程的六个案例时,从中国本土现状出发,以可持续的角度,用服务设计的方式发现公共环境中产品和服务存在的问题和机会,并结合物联网新技术的应用分析最优服务解决方案.服务设计介入程度和方向不同,项目收益的优劣也随之改变,最优服务方案会产生最优效果.
  •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文化背景和全球环境资源现状,对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市场并与世界接轨的可持续包装设计进行充分研究,探讨"素颜"之下"形减而意增"的包装设计理念.内容以可持续的生态价值观为导向,结合市场案例,提出战略方针.通过实例分析广泛存在的"伪绿色"现象,剖析可持续包装设计的本质,提出实现中国包装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为市场经济的及时利益与全球发展的长远利益互相融合而共同努力.
  • 摘要:席卷全国的村庄治理与新村建设对传统乡村居住形态的改变是巨大而深刻的.随着空间资源的再分配,传统的生活形态、居住形态,伴随着空间的转换,或者再生,或者消亡.本文以在吐鲁番地区进行的维吾尔族新村住区规划设计实践为例,探讨了如何在新住区建设中保留并延续传统的居住形态并融入新的文化元素,将其转换成为新的环境特征,进而实现文化意义上的可持续.通过以上的思考,本文指出,文化的再生是住区环境可持续设计中的核心目标之一.
  •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逐步朝精细化发展以及对城市文化建设、城市文化活力、城市文化竞争力的重视,城市公共艺术得到空前发展.国内学者已将绿色可持续作为城市公共艺术实践和研究的新视角,但还未涉及具体的操作层面和评价体系.本文在LEED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指引下,结合城市公共艺术的特殊性,对其绿色评价体系的构建提出建议.
  • 摘要:本文从人类社会的衣、食、住、行、用几个层面进行分析和探索,试图提出一个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并建议以一个新型的、可以发展、进化和新陈代谢的有机社会——维修型社会来代替传统的、使用一次性、不可更新的、用过即弃的产品的消费社会.
  • 摘要:乡土建筑指的是建筑者凭经验以一种非正式的方式建造的,区别于建筑师用专业的设计方法所建造的建筑物.这种建筑物的风格丰富多样,反映了当地的地区和历史特色,实际上,这种多样的风格反应了对环境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内在要求.该研究旨在探讨环境与文化的可持续性对乡土建筑的设计风格的具体影响.该研究着重分析两个看起来并无关联的乡土建筑体系,一个是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克里奥尔风格的建筑体系;另一个是中国湖南的干栏式建筑和庭院风格的建筑体系.通过仔细比较这两种体系的异同,找这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中共同的对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以便在今后为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设计环境友好和文化敏感的乡土建筑提供参考.
  • 摘要:本文旨在探寻设计和手工艺品之间的关系,强调工匠作为文化和社会传统见证人的重要角色.在一个瞬息万变、崇尚创新的环境里,这些工匠始终探寻着不同的语言和新鲜的故事.手工艺品的生产具有极高的制造价值.然而其生产在市场中难以定位,因为其价值不能为人们所立即感知.在该方面,设计可以发挥关键作用.在设计的支持下,手工艺品可以以独创的方式对传统观念进行改革.这些手工艺品通过符号和意义唤起人们的共同记忆,追忆往昔,缅怀文化,代表着品质价值.手工艺品成为见证文化起源的标志;手工艺品的力量蕴涵着人类记忆的所有可能性,在当今的这个世界里,将典型意象同未来远景相互混合,情感丰富,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因此,情感是说服人们欣然接受独特体验的关键.
  • 摘要:作为一个新的设计学科,服务设计非常活跃地出现在社会及经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保健、交通、住房以及食品网络等.rn 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一个替代选项,创新食品网络要求客户的积极参与.因此,在生产者和客户之间如何产生相互信任是合作的关键.作为人类行为的基本概念, "信任"已在不同的领域被广泛研究.正如社会学家麦卡利斯特所定义的,人际信任有两种不同的形式——基于认知的信任和基于影响的信任,它们都有着独立的结构,共同对一个特定的人际关系做出可信度判断(麦卡利斯特,1995).以认知为基础的信任主要基于自然和社会的秩序(麦卡利斯特,1995),然而,以影响为基础的信任根植于深厚的感情和关怀以及对他人福利的关心(刘易斯与魏格特,1985).rn 在信任理论分析的基础上,DESIS 2011@WUXI研讨会试图找出设计服务的方法,以增强食品网络的客户和生产者之间的相互信任.中国的四个试点项目已经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研究,包括第一个CSA农场——小毛驴农场、第一个有机采购团——绿之梦有机生活中心、第一个农民协会——柳州爱农会,还有当地的有机农场——天地绿农场.针对该项目,四个小组的学生提出了创新服务设计方案.通过改进沟通和交互模式,一个更好的具有高可信度的平台即将投入使用,并在试点项目中接受检验.
  • 摘要:本文总结了过去三年间在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开展的可持续服务设计的课堂教学体验,并研究了其对于设计教学的意义.本文从社会文化、学术科研机构的角度提出了中国可持续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一些实验性的合作教学课程,着重介绍了在硕士研究生当中新开设的"可持续服务设计"的双语课程.根据实验性的课堂教学体验,本文论述了服务可持续设计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方法和新工具,并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具体包括:①服务设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尤其表现在社会文化方面;②这些教学设计实践可以从日常生活到人文关怀,从新的设计模式到新的设计工具等方面激发学生产生新的设计思路,获得新的知识;③可持续服务设计需要跨学科的团队合作,需要用户和利益相关者携手努力,共同创造.
  • 摘要:本文旨在对设计思维的一般性理论进行更进一步地深入探讨.在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并成为普遍共识的背景下,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建立设计思维的一个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将设计思维体现在一些标准的可持续性评估工具当中.本文的核心假设是围绕着设计思维中'预防性原则'的基本概念框架的效益来展开的,对此的阐述还要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德国,这个概念框架实际上成为了应对传统科学工具或评价方法失效的一种方式.因此,通过当代加拿大公共建筑竞赛的例子,本研究着重强调环境标准对判断过程和设计思维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常常被低估.论文的最后强调需要在设计思维中建立起一种新形式的"审慎反思"以及以更具批判性的眼光来使用目前存在的可持续性评估工具,这种可持续性是建立在全球一体化而非反对环境保护的基础之上的.
  • 摘要:仅通过科技手段抑制全球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是不可能的.尽管新科技能快速提高产品和系统效率,但对资源和能源的不必要或不当使用也会造成浪费.作为消费者和消费活动之间联系的媒介,产品和系统有塑造消费方式的潜力.在可持续设计中,设计师的传统职责包括原始材料的筛选和产品废弃物处置. "可持续设计行为" (DfSB)的出现以其全新的探寻视角,填补了这个空白,并探究了设计如何影响消费者行为,使之更具可持续性.本文介绍了一种指向可持续的"设计行为干预模型" (简称DBIM),并通过对一个英国案例的方法论和研究成果的阐述,探讨如何应用该模型来减少使用家用冰箱的负面影响.这次试验表明了"设计行为干预模型"是实用的,对更好地理解消费者行为与设计开发理念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具有启发意义.文中同时讨论了"设计行为干预模型"在设计实践中应用的可能性.最后,文章探讨了这些方法的适用性和"设计行为干预模型"在各种不同产品类型中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 摘要:本文所指的生态可持续与物质资源可持续有所区别,后者的提出是受文化条件影响,同时,提出者面对当今的环境危机却无法提供解决的办法.为了清楚地阐释生态可持续观点,并找到不违反自然规律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手段,使其成为现代主义思想的基础,本文探索了道家早期的思想及近来流行的城市主义的"场地"设计理念,尤其关注对两者的核心价值观——特殊性的评价."开创独特性"的做法被大多数人关注是因为其有助于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而这种自我可持续发展恰恰要在其特殊性与其他特殊性的相互关联中自然形成,而后者即为前者所在的"场地".
  • 摘要:作为博士课题研究的一部分,本文主要讨论了照明设计如何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纳入考虑范围,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城市空间及其使用者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城市也随之发生了动态变迁(Lynch1960);(Costa 1994);(Ferreira 2007).J.Ritter(2006)与U.&C.Brandi (2007)的研究成果表明,当前的照明装置和照明系统已经无法应对快速的社会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这一点越来越明显.照明行业新的发展趋势对照明设计的局限性提出了质疑.新的发展趋势正与科技的进步同步.照明标准的不断更新和科学技术的结合运用,使照明行业在新光源、照明控制、数字媒体等方面都取得了技术进步,认为应从其他专业向照明设计行业引进专业知识和科学技术,这样可以为照明设计实践创造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方法基础.基于以上原因,提出了如下研究问题:将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纳入思考的范畴,在照明设计实践上运用跨学科方法,能否真正改善城市空间?本文展示了"通过设计开展研究"这一模式如何为解决实际问题,并在照明设计中广泛应用创新与可持续解决方案提供相关知识.本文提供了模型,作为指导设计师们进行城市空间照明可持续设计实践的指南.
  • 摘要:目前中国红木家具市场进入了大发展时期,材料是决定这一行业稳定发展的基础,无论是现有材料的合理利用还是新材料的开发,都是值得重视的。在思考材料问题的同时,还应该将关注点放在审视红木家具繁荣的原因,因势利导。对消费者而言,使其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合理的消费有利于促进市场的规范;对生产商来说,促进其在设计和制作水平上的提高,合理利用材料,制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可传后世的经典家具。总之,中国红木家具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是需要在文化宣传、制作工艺、鉴赏水平等方面着力。
  • 摘要:人类对于陶、瓷、木、竹等传统材料的应用历史悠久,工艺成熟,产品丰富.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与消费形态下,延续传统材料的生命力,发展其文化内涵,创造出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产品,是产品可持续设计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结合北欧毛毡产品实例分析了传统材料可持续设计的方法.可持续设计不仅要启后,同时也要承前;不仅要注重研究,同时也要实践操作,这才是完整的可持续设计之道.设计是产品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于传统材料的产品可持续设计同样也遵循产品创新设计的方法。首先,通过对生活细致入微地观察和体验,发现产品使用中的问题或是需求点,结合材料特殊的性能,通过针对性的设计,解决问题。毛毡具有优良的着色力和色牢度,不仅可以染成各种色彩,而且不易脱色、褪色。利用这一特性开发的更具艺术感的毛毡产品,尤其是胸花、围巾、项链等,在北欧大受欢迎。其次,在现代快节奏生活背景下,为产品注人情感因素,在传统材料本身体现出的历史情感基础上,增加使用者使用时的愉悦感和幸福感。例如赫尔辛基的夫妻档设计公司Salakauppa设计的母子舞鞋(DanceShoes)就是抓住母子跳舞的瞬间,将细腻温暖的感情凝固于毛毡鞋之中,也让传统的毛毡鞋因为设计而绽放新的生命。最后,就可持续设计的概念本身进行创新设计,利用材料自然、可回收等特性设计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产品。羊毛毡为绿色材料,制作过程中也不会产生污染,产品用后可被完全回收,并再次制成原料以供使用。化纤毛毡的原料是回收的塑料水瓶,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均有利。因此,对毛毡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有利于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求。
  • 摘要:兼具城市和农村双重属性的城市边缘区是处于城乡之间、城市和乡村的社会、经济等要素激烈转换的地带.城市边缘区是否可持续发展对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城市化高速发展背景下的城市边缘区环境景观为研究对象,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总体指导下,从设计艺术学角度分析与环境共生、与自然和谐的城市边缘区环境景观设计,并提出以"大绿色"、"多核有机集中"和"有序生长"理念为核心的城市边缘区环境景观模式.
  • 摘要:社区"归属感"是居民对社区的认同、喜爱等心理感受.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大力发展,中国现代社区高层住宅单元林立而起,形成独立的生活体系,稀少的邻里交往导致社区"归属感"严重缺失.本文试图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理论入手,结合社会学、环境心理学等多种人文科学理论,通过对传统社区和现代社区的调研分析,提出具有社区"归属感"的环境特征及设计手法,为今后建设可持续人居环境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 摘要:人性化设计要从探寻人的行为本质出发,进而分析人的行为特点,总结人的行为对环境的诉求,从而制定适用于人们行为的环境设计标准.本文从人性化设计的思考方式谈起,由人的行为需求入手,试图提出一种人性化设计的行之有效的思考依据,进而使设计师在创作中能够更加明晰关于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性,更深地解读人们深层行为需求对设计的倚重.设计师应该顺应使用者的行为习性进行设计,关注使用者的行为需求,使环境融入人们的行为,而不是想当然地压抑、阻挠使用者,也不是强迫使用者改变他们的行为习惯和违背他们内心的声音,这样的设计才是所追求的真正的人性化设计。
  • 摘要: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建筑及内外环境艺术设计,通过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与绿色居住建筑及内外环境的理念的阐述,着重结合近年来夏热冬冷的武汉地区绿色居住与相关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实践探索中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予以探析,提出了面向未来的对策与措施,以期望对武汉这一夏热冬冷典型地区的绿色居住建筑及内外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探索起到具有建设性的推动作用.
  • 摘要:面对人类社会发展与有限环境资源之间的巨大矛盾,可持续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而传统可持续设计模式强调"最小化污染"、 "减少破坏",终究达不到最终的可持续理想目标.在此背景下,针对传统设计模式的缺点,提出"从摇篮到摇篮"的可持续设计理念,并以中美可持续发展中心理事会确定的黄柏峪可持续发展示范村建设项目为例,探讨在设计生产过程中如何贯彻实施该理念.从新的设计角度出发,预测可持续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日后促进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实际案例和分析思路.
  • 摘要:中国高校内信息的传播方式种类繁多,但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却并非易事.现有的高校信息宣传方式存在着宣传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校园内已有的信息发布方式和主要利益相关人的信息需求的调查与研究,运用服务设计和可持续设计的思想,提出了可持续化校园信息服务系统的概念.本文还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为例,进行了深入的方案探讨与设计.本研究不仅将校园内各种重要信息以用户为导向予以分类和整合,为学院楼内的主要利益相关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同时还提供了网络化、无纸化的信息获取方式,大大提高了交互性和体验,对日后的校园信息可持续化研究与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 摘要:全球科技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不同国家或地区对于商业经济利益的追求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渐成为社会主要的矛盾之一,它也将在21世纪中更加突显,而可持续化的发展模式无疑将成为人类发展的必然.本文首先从设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出发,在宏观可持续化发展模式下解读新商业模式,论述设计与经济的辩证发展关系和趋势;其次,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的设计案例或方法研究,去探讨如何从用户、市场和产品自身出发创建可持续化的新型商业模式;最后,对文中的观点和价值性做出归纳,讨论了商业设计发展的趋势.
  • 摘要:现象学与可持续性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并且是以探讨人与自然关系为理论出发点的.建筑现象学关于"居住体验"的研究,能够帮助设计师了解居民的居住需求,进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地设计,减少无谓的设计浪费,以及资源的损耗,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因此,讨论在住宅上讨论居住体验就显得十分必要.建筑现象学对于设计本身具有现实指导意义.rn 本文在第一部分中阐述了建筑现象学与可持续性居住的关系,并扼要介绍了海德格尔、梅洛庞蒂与帕拉斯玛等现象学家之于人和空间关系的观点,并梳理了建筑现象学的理论脉络;第二部分根据建筑现象学的理论主张,以现象学的视角重新审视了在居住中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第三部分为理论实践部分,本文通过现象学建筑师史蒂芬霍尔的作品,以及亚历山大在家具课程中的实践为例,阐释现象学指导设计的实践意义以及可操作性.rn 对于如何进行对居住行为的了解、并有的放矢地设计,本文观点是:回到空间本身,对居民与居住环境间的关系进行的一个现象学的反思.
  • 摘要:本文通过客观分析竹子的材料特性、工艺及视知觉特征,从新装饰材料开发设计的角度,对在住宅全装修中运用竹材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进行深入地研究与探讨.在住宅全装修这么庞大的产业中推广竹材的使用,符合绿色环保室内设计理念,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二是绿色建材的概念。竹材是一种自然可再生资源,加上它的生长周期短、资源丰富、性能优良,充分有效地发挥竹材加工技术资源和设计师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当代人的绿色、环保、新型、时尚的设计观念,是当今和未来的设计趋势,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
  • 摘要:作为可持续建筑设计的假设理论,“建筑的四层构成”理论认为建筑是由“物理因素”、“能源控制”、“社会和功能因素”以及“文化象征”这四个层面所构成。论文还介绍了一些运用这一理论的设计实例。
  • 摘要:去年,CUMULUS国际设计院校联盟执行委员会新当选的委员均受邀回答了一个问题:如果他们在CUMULUS联盟和设计教育的环境中拥有"独裁者的力量",他们将如何运用.CUMULUS联盟会员遍布全球,相信其拥有巨大的、独一无二的创造潜力.这种潜力可以通过开发一系列设计学硕士课程得以部分实现.该系列课程可经协调,以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及其影响.这些挑战威胁着人们未来的安全,并为人们所熟知,如水资源匮乏、气候变化和资源枯竭等问题.该系列课程的主要策略在于减轻或适应这些问题,以推进创新.rn 遍布世界的CUMULUS联盟网络为建立和协调国际硕士项目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这些硕士可以在两所或更多所院校接受教育,学生将在位于另一个洲的合作院校进行一个或两个学期的学习,以考察当地问题.这使得学生得以在主办大学的管理和指导下对这些问题进行第一手的观察.CUMULUS联盟的作用在于通过对各方面的协调,确保对人类安全最具威胁的问题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得以解决.rn 与课程分离却又相关的又一问题随之而来,即关注设计本身.在近年来的CUMULUS国际联盟大会上,见证了设计的呈现与物体之间的关系日益削弱,而变得更加直接地以人和社会问题为导向.此外,目前开展了社会可持续性设计.因此,设计教育的重点逐渐从设计工作室转移至譬如简陋的小镇,以期通过设计改善人们生活. 重要的是,设计师所作的并不只是通常意义上的设计工作,而是与人们分享设计,以实现他们将来自主设计的目的.rn 本文的结论在于吸引人们关注所谓的设计"民主化",其提出的设计思路迫切需要得到提倡.设计思路需要以人们熟悉的方式渗透到文化当中,就像科学思路所做的那样.原因何在?答案在于创新.现在重新回到确保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和国际硕士课程的存在理由这两点上.如Alan Leshner (2011)近来在《科学》期刊上所写的题为"创新需要新思路"的社论那样, "创新往往源自非传统的思路".让年轻人在异国文化里接受熏陶的做法有助于实现这一论点.
  • 摘要:近年来时尚产业已经意识到承担社会责任实施可持续策略的必要.对时尚产业来讲,如何在现代商品文化的思潮中成功地规避并解决这些问题,仍是一大难题.时尚对消费主义文化的绝大部分因素、甚至所有因素都产生影响,首当其冲的是生活形态产业,尤其是服装产业.设计师传统地认为直至产品投入生产前对设计的影响都是有限的.然而,时尚产业若要成功地实践可持续性,必须加强和扩大设计师的作用.这意味着设计师需要在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融入一个可持续实践的框架.当今绝大部分设计教学均涉及可持续发展策略和实践,并将其作为基础设计和产品开发过程课程的辅助.本文旨在确定设计过程中有哪些环节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策略与实践的相互结合.从印度的研究院、设计教育者和设计企业收集信息和数据,以确定设计和产品开发过程中有助于实现可持续性创新的环节.建议以本研究为基础,进一步确定在课程设计工作中融入可持续策略所存在的障碍、制约、促进和推动因素,并发展出一个对以上问题更具包容性的教学模型.
  • 摘要:在目前情况下进行可持续设计的必要性不言而喻.通过研究,对这一领域有了新的认识.而开展研究则需要专业知识和深入调查.由于设计活动的学术需求不同,所应用的知识水平不同,涉及的时间框架不同,可持续设计的研究常常与教学实践脱轨.为缩小这些差距,麦金托什建筑学院努力促进科研和教学之间的紧密联系.本文对此进行了描述.麦金托什建筑学院拥有专业研究部门——麦金托什环境建筑研究部.该研究部对以用户为中心的低能耗、环保型建筑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并开发了若干计划,以保证该领域产生的技能可以被设计工作室直接利用,并推动学生的设计活动踊跃开展.项目策略包括由麦金托什环境建筑研究部员工提供授课课程,并参与工作室设计项目;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其承接与该研究部研究活动相吻合的论文和研究项目,让学生直接参与项目研究.本文将对该过程进行更加详尽的介绍,并对该研究——教学联系提供示例,包括一项获奖的第三阶段设计项目、学生撰写的研究计划和学生受某行业伙伴之托对低能耗住宅开展的研究.
  • 摘要:通过构建一个在行动中反思的框架,使可持续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加强.该框架将记录运作中的全部设计过程.在图形设计的项目实施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艺术学院的学生将实际的设计活动与最初的可持续设计进行比较,以确保当前行动符合可持续设计的初衷.在富有创造性的边做边学的过程中,隐性知识的获取变得更加简便.
  • 摘要:此项研究主要调查了设计在人力驱动产品(HPP)开发中所扮演的角色,展现了设计实践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意识以及对人力驱动产品的选择.人力驱动产品在人们看来是以电池为驱动的电子产品的替代物,被视为能减少因能源过度消耗所造成的环境负面影响的一个关键解决方案.此项研究试图提出一个具有说服力的观点——要求设计师突破对现有和新兴技术和科学的过度依赖,在更广泛的设计背景下寻求其他的设计理念.此项研究分析了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新型人力驱动交互产品的设计方法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唤醒人们的可持续能源消费意识的,这种方法能够通过新的交互形式改变人们当前的能源消费习惯.
  • 摘要:那些由手工艺人世代传承下来的手艺或技艺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是商机.而商机又受工艺品的可视性、科技进步和关联性的影响.总有一种让手工艺商业化、生产规模化以产生更广泛影响的诱惑.但众所周知,工艺品的制作,尤其对特殊工艺品而言,与地方习俗、手工技艺、文化传统和原材料等有较大关系.这些因素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演变而形成的.如今,随着与外界的沟通不断加强,传统工艺品也备受青睐,这对手工艺的发展既有利也有弊.需要平衡或者限制科学技术、潮流趋势对手工艺的影响与干预,以保持其文化意义,或者为其寻找新的文化背景.更大的市场空间冲淡了工艺品的排他性,同时也为工艺品创造了商机.有特殊技艺的手工艺人仍然坚持通过家族或小规模作坊的形式进行生产或训练.由于商机较小,同时又有了其他的谋生方式及获取更高的经济收入,这种传统形式的家族作坊的数量越来越少.rn 因此,要保持特殊手工艺的可持续性,需要使之商业化.同时,在进行大规模生产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文化背景以及文化意义,尽可能地通过设计干预,为手工艺人制造商机,以保持人们从事工艺品制作的吸引力.而这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将是工艺品的可持续性,这几乎总是与经济的可行性戚戚相关.特殊工艺品属于物质文化遗产,有必要为其传承确定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为此,可以借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
  • 摘要: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使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为此,人们面临着一系列的环境挑战,急需找到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改变以牺牲后代子孙的未来为代价进行野蛮式发展的现状.加那利群岛(西班牙)位于大西洋,距比利亚半岛南部也有1 000多公里,与非洲的西北海岸隔水相望.该地区依附于外界而发展,同时又受其自身地理条件的限制.然而,这也为人们提供了很多机遇,拉古纳大学设立了"地方可持续发展之加那利生态设计课题" (PROCEDER课题),其目的是,在欧盟整合性产品政策(IPP)的基本原则下生态设计所开创的新形势中,为可持续与地方发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rn "地方可持续发展之加那利生态设计课题"在生态设计的不同领域有若干平行的研究思路,其中之一是基于对废料的再利用.由于刺毛狼尾草的疯狂蔓延,加那利群岛上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刺毛狼尾草通常被称为"喷泉草",这一外来的多年生植物在20世纪40年代被作为一种装饰引进特纳利夫岛. "喷泉草"的侵略性特别强,它排挤掉了岛上其他植物的生长.加那利政府每年都要花约350000欧元来清除它们.但是斩草容易除根难,因为刺毛狼尾草的生命力异常顽强,极易繁殖.每年都有100t的刺毛狼尾草做的废袋子被扔进垃圾堆.而作为一种旱生植物,焚烧可能反而会更有利其繁殖.在一个面积仅有2.034km2的小岛上,固体废弃物本身就是一个问题.rn PROCEDER课题的思路之一就是把研究重心放在如何利用刺毛狼尾草废弃品制作纸和纸箱.刺毛狼尾草富含纤维素,可作造纸工业的原材料,是新产品的来源,如包装商品,可以替代进口纸.加那利群岛当前所有用纸仍需进口.目前,已经利用传统方法以刺毛狼尾草为原料生产出了一个纸产品的样品.rn 本项目具有跨学科性质,涉及化学工程与设计研究两方面的协作,通过协作以期达到工业化生产的目的,以设计一个零浪费的生产系统为目标对多系统的各个阶段进行了分析.此外,一些可能改变当前流行造纸观念的假设也被纳入了考虑范围,如通过photobreak或用漆酶酵素(ρ-联苯酚:氧化还原酶)漂白的方法消除废弃的木质素,以此消除造纸业对有害的含氯化学物质的依赖.一些研究表明,漆酶酵素可以降解纺织业中的染料,也是用于降解木质素的白腐菌中木质素酵素的一部分.这是用植物纤维生产纸张及纸箱时必需经历的第一步.利用森林和农业废弃物生产纸张或纸箱,这可以在当地形成一个可持续工业,并创造就业机会.本项目说明人们有能力和智慧将威胁化为机遇,从而成就更美好的未来.
  • 摘要:本论文是在现阶段生态设计研究的基础上,从生物科学的角度去审视和重新思考生态设计.类生命体生态设计将产品、城市系统、建筑当做有机生命体来考虑.城市建筑尽可能地与自然能量连接,产品具有应激性,能够自我更新、繁殖、记忆,并且强调用户的体验和互动性.
  • 摘要:关注弱势群体是工业设计不可回避的话题.本文针对木家具生产过程中的喷漆工艺环节,展开了有关喷漆工人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的研究;运用图表法,归纳总结了喷漆工人在生活、工作中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归纳与描述;在可持续设计思想与系统观的指导下,提出了解决喷漆工人问题的社会服务系统预案,表达了满足喷漆工人使用需求的防护器具、喷漆工具所具备的功能,以构建防护器具、喷漆工具的供应链服务理念.
  • 摘要:以尽可能少的资源做尽可能多的事情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一衣多穿"的设计思维正是在服装上应和这种理念.并且在同质化日趋严重的今天,给予人们更大的创造空间,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快乐与可能性.本文梳理相关服装资料,分析大师作品与成衣品牌案例,结合自己的设计实践,从功能、结构、材料等方面来研究"一衣多穿"的服装设计手法的发展和应用现状,以反思维方式进行创作,以无结构模式展开设计,在服装设计中应用与延伸可持续发展理念.
  • 摘要:本文以创造性程度为标准,对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进行了分类,并概括归纳了各种设计类型的特点.站在"投入产出比最大化"的制高点上,突出强调了"产品附属品的可持续设计"类型的重要性,呼吁设计师通过设计,拉长"产品——商品——用品——废品——回收品"循环链的长度,并使之符合可持续设计的标准.同时,本文也对"变废为宝"的深层含义进行再阐释,通过设计中介让产品真正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创造出与人类整体文化、文明可持续发展相呼应的精巧的设计产品.
  • 摘要:工业文明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使环境问题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人类开始强调回归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的景观设计成为发展的潮流,它应该兼具绿色生态和文化传承的特点,做到取材自然,仿效自然,利用自然的美感和艺术性,做出集生态、功能和审美于一体的景观设计,即以自然之法,走持续之道.日式的传统庭园作为典型的范例,诠释了生态性与艺术性和谐统一的原生态设计.本文将以其设计理念和技法为切入点,总结归纳出符合可持续景观设计的原则,探讨将原生态景观的艺术性与生态性有机结合为一体的原生态的设计方法.
  • 摘要:在现代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产品在技术层面和时尚层面的过时问题始终被人们所关注.研究表明,消费者常常会丢弃掉一些日常用品,这些用品在被处理时仍具有全部或部分功能.这些产品被过早废弃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便是用户和产品之间缺乏一个牢固的情感纽带.rn 本文旨在探索工业设计师作为产品和用户关系的创建者和二者之间的纽带,如何促进用户积极体验的形成和延续,以期实现消费者对某产品的持久依恋.有了这种依恋,产品的生命周期才能得以延续,从而使设计产品不至于被过快地丢入垃圾填埋场.
  • 摘要:物理环境与老年人健康、福祉之间的关系日益被人们所关注,然而,目前在老年护理设施的可持续性实践方面缺乏研究.本研究目的是设计和监测对美国生活辅助设施(ALFs)的环境可持续性建设的在线调查.该网络调查从65岁以上人口最多的9个州随机选择了400项老年生活辅助设施(ALFs).该调查包括五组问题:设施信息、可持续性做法、绿化动机、对可持续认证的看法和对该调查的意见.根据设计调查问卷,对主要机构所提出的建筑绿化标准进行了评估,并参考了相关准则、健康规定和安全规章.针对环境可持续性策略问题涵盖几个方面:地点及和周围的联系、场地开发、用水效率、能源效率、绿化材料、室内环境质量以及可持续教育.问卷结果从整体上表明了受众对环境可持续性的积极态度,说明生活辅助设施(ALFs)急需一个可持续发展策略以实现其与大型社区的互连,促进与自然的互动,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此外,本文对老年护理行业实现绿色产品和环保要素的整合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进行了说明.本课题有助于完善有关调查方法,并为对可持续实践有兴趣的生活辅助设施管理者提供参考信息.
  • 摘要:斯堪的纳维亚现代日用陶瓷设计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卓尔不群的艺术成就,活跃在世界设计舞台的前沿,其各国也形成了具有本国特点的发展思路和设计特点.斯堪的纳维亚现代日用陶瓷设计主要成就体现在功能与形式美感并重,设计师擅长从大自然的造型和色彩中汲取灵感,并有效运用这种天赋的资源,对设计有更综合、更深层次的思考,保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循环.本文围绕自然观和生活方式,结合具体的设计案例,探讨斯堪的纳维亚现代日用陶瓷可持续设计的内在特征及其成因,主要观点是:现代日用陶瓷可持续设计建立在朴素自然观和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可持续设计需要新的理念和多元方式;用"可持续"原则进行陶瓷创新设计,构建更为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 摘要: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人类充分享受着工业发展与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与实惠,但同时也相应地承受着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带来的困扰.可持续设计均衡考虑经济、环境、道德和社会问题,要求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思想与后工业时代人们对工业文明的反思达成了一致,成为近年来设计界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可持续设计与设计安全问题研究内在联系的基础上,阐释了设计安全信息的内涵以及网络时代设计安全信息共享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设计安全信息网络共享平台的构想等问题.设计安全信息共享作为一个信息体系,是对涉及设计安全的相关信息加以整合、处理、共享,可以有效地收集、处理各种设计安全方面的数据,为设计各参与方提供及时、准确、行之有效的设计信息。设计安全信息共享通过不断获取安全状态和人类活动的信息,并及时地对安全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加工出决策信息,指导人类设计实践活动,使人类的设计活动达到新的安全状态,又通过样本数据将信息反馈回信息系统,形成循环的安全信息反馈回路,如此反复,使得人类—安全系统的有序化程度不断提高,为可持续设计的研究提供可持续的信息支持。
  • 摘要:随着使用者权益和先进技术日益为人类所认知,可持续建筑的设计、使用和运营也在不断地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中美两国实际案例,阐明了其中复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表明了建筑使用者的健康和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师对于材料的选择.在建筑材料中,很多化学元素诸如邻苯二甲酸盐、卤化剂阻燃物和酚、甲烷等都是有毒的,却越来越多地侵入到人们的体内.大会的宗旨在于阐明和探寻适用于设计师和建设者的流程和实施方法.基于作者在此领域的阅历和经验,本文将重点强调材料问题以及如何规避毒素,主要讨论如何识别危险,转而选择安全的措施来保护建筑使用者.
  • 摘要:产品服务系统的创新为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可能.然而这一模型的应用仍受到极大的限制,因为这一模型的贯彻和传播面临若干障碍:文化、企业和管理因素等.rn 本文探索了此类障碍所含的四个彼此不同却又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联系的关键节点.为克服此类障碍,本文提出了一套设计工作前提:a)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可持续性产品服务系统的彻底创新在投入市场时通常还不够成熟,因此如果投入市场后就立即面临市场竞争,则极有可能被淘汰;本文提出设计一个过渡方式,以鼓励创新,促进解决方案的引介和扩展,并对设计在这一方面的潜在作用进行了探索(对社会技术系统的创新尝试进行设计);b)可持续性产品服务系统的传播与此类替代方案的吸引力、可接受性和满意度等因素息息相关.这些因素促使人们对以下需求进行讨论:将可持续性产品服务系统作为一种新的交互美学和服务方式,以改善新一代人造物的个性特征和内在质量;c)产品服务系统创新的商业模型提供了实现生态效益的机会,对这一商业模型的研究和贯彻通常在工业化的背景中展开;本文因此提议在生态效益与社会道德可持续发展两者相互结合的背景下,采取系统创新方式,以提供商业机会;若这一系统创新方式是以本地化和网络化为基础(即分布式经济的系统创新),则其备受人们的青睐;d)最后,世界范围内的设计界均缺乏可持续性系统设计能力.为促进可持续性系统设计的传播,需要制定议程和相关行动,并在设计界推行新的理念,以推动所有因素进行协作,在开放的、自由拷贝的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分享进行学习,对知识库和专业技术进行有效分享,交流观点,潜移默化.rn 以上设计研究工作前提突出了研究领域的新前沿,在可持续性系统设计原则的指导下,对设计的作用进行了潜在的延伸。
  • 摘要:可持续发展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还体现在文化层面,既具历史意义,又具现代价值.纵观世界的古代文明,中华文明是唯一一个传承到现今的文明,这表明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有可持续发展的特质.因此,中国传统的可持续发展文化对当前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可持续发展主流文化的建立,但是室内设计课程中对可持续性和可持续设计的教学以技术和技术规范为主.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传统应得到更多关注,可持续设计内容不应仅仅是像LEED等的设计技术标准.基于对中国乡村传统文化的实地研究项目,本文作者试图将可持续发展文化理念融入室内设计中,以探寻传统可持续文化和可持续设计的融合.本文将以中国乡村文化中心和生态旅馆两个设计个案为例,说明传统可持续发展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和意义,提出应将可持续发展文化和可持续设计因素融合并在设计中充分体现其便利性和可行性.
  • 摘要:非消耗性方式的数字化工具,提高可持续设计的价值在现存的经济体系下,消耗性设计方式造成了许多诸如生产过剩、资源过度消耗之类的问题.本文认为新型设计技术的出现应提供一个优化设计和实现性能最大化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本文探讨了若干问题:一方面,设计技术如何校准不同的参数,以实现可持续生产?另一方面,如何将这一重要知识传递给下一代设计师,并对设计教育进行改革?本文的内容基于若干会议目标:rn 1.可持续设计方法rn 2.可持续设计教育的教学法rn 3.文化和可持续设计rn 4.社会创新和可持续设计rn 本文呈现了一系列关于数字化设计工具应用的研究,以探寻符合可持续设计的解决方案.从专业实践到教学法,通过介绍一系列于2009年启动的项目来展示各项研究工作.该项目目前仍在进行中.为在可持续设计概念的指导下采用这些数字化工具,以及为实现这些新兴的数字化设计技术在提高材料使用效率和报告设计成果方面的应用,需要确立基本目标,本文也对这些目标进行了描述.此外,本文提供了将数字化设计工具与建筑非消耗性设计方式两者相互整合的重要信息,以改变设计思路,实现取少产多的原则.该原则与某关键教学法课题亦相互联系:将可持续设计的理念融入的设计课程中.为培养下一代艺术家和设计师,需要遵循可持续原则.本文强调在探寻新的设计成果的同时,有必要使用最新的设计技术来实现可持续设计的教育理念.本文也提议对设计课程进行重要改革.
  • 摘要:在制定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将可持续性观点纳入研究范畴,这一做法目前日益为教育家、学生和雇主所青睐.这表明未来设计师的主要职责在于设计可持续的未来.rn 对包括阿尔伯塔大学在内的许多学校来说,其本科生的课程设置中均缺乏一个将设计和可持续性问题结合起来的特定课程,以对学生进行集中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观念更迭缓慢,人们对学习设计的长远意义的认识还有待完善.rn 2008年4月,本人展示了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的项目成果,即专门为本科生开发的可持续性设计课程.该项目专为阿尔伯塔大学打造,以视觉传达设计项目为框架,对课程或课程组件的潜在内容、方法和工具进行了探索.该项目的内容、方法和工具已经过测试,研究结果已得到分析,以对其适宜性和成效进行评估,对其有效性、整体结构的理解水平和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行确定,对概念进行考察.该项目的最终提议包括课程计划和教学策略,并辅以材料和图表,可在可持续性设计的教学中得以贯彻落实.rn 向"持续之道"会议所提交的展示/海报是以"可持续性设计教育的教学法"主题为框架的,内含图示法,对研究得出的可持续性设计概念进行了整合,并给予展示.此外还包括若干设计课的课程作业、任务和项目的开发和实施过程,学生示例选自三个不同的设计课,即可持续性设计[HECOL 493]、设计基本原则[DES135]和设计系统和概念[DES 493].
  • 摘要:本文对那些具有设计意识的中小型企业开展自下而上的向可持续性进行转变的动机、需求、障碍和成果进行了剖析. 重点分析可持续性生产,包括可持续设计和中小型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实践.本研究中涉及的中小型企业自2007年起即获得了伊斯坦布尔行业商会的嘉奖,其特定产品或做法获得了环境奖.本文对6家具有设计意识的中小型企业进行了分析.这些企业在不同的行业经营发展,但均为实现可持续性目标进行了自下而上的转变.本文旨在借鉴其转变过程中的经验.
  • 摘要:作为地球日的创始人,美国民主党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Gaylord Nelson)曾经说过:"最重要的环境问题是那些很少被提到的、那些文化中所缺乏的环保伦理观念."rn 笔者认为这是可持续发展、设计与设计教育中首先需要关注的问题.倡导可持续的文化习俗为自然保护伦理观的形成提供了一个本地化平台.对建筑师来说,这一理念应当体现在"场所"上,体现在乡土建筑之中.就新西兰而言,乡土建筑在营造乡土景观中至关重要.rn 乡土建筑常常会在其呈现形式中体现"场所"这一元素.例如, "古色古香"是由承载文化的环境体现的,这与"场所"息息相关.Bach(度假屋,南方的一种小屋)因其与社会道德规范的紧密联系,故被大家所熟悉,而成为引进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的有效手段."度假屋"一词最初指战后流行的一种海边小屋,多作为饱受战争折磨的退役军人的休养所.度假屋基本上都是由房屋主人利用平时收回的或积攒的材料建成."bach"这一名字很可能是由"bachelor pad(单身公寓)"或动词"bachelorize(使成为单身)".变化而来.后来,度假屋便与一家人的度假小屋联系了起来,这些度假屋多在乡间、海边或湖畔.本文中的度假别墅即指这些简单的建筑,而不是那些常常由建筑师设计的较大的度假别墅,而这种也叫做"度假屋"的大的度假别墅近年来也蓬勃发展起来.
  • 摘要:本文旨在:rn (1)探究空间导向系统图形产品和流程中地方和全球的关系;rn (2)解释图形空间导向系统是如何构思的,并发展一种可持续的地方认同和场所感.rn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文将探讨以下问题:是否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是否全球化会造福每个人且促进文化均质化、文化帝国主义、西方化或美国化,以及是否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是不相容的.虽然对于定位和空间导向问题来说最常规有效的解决方式是指示牌和地图,但是如今标示设计已经更多地超越了解决功能性问题.很多国际大都市都逐渐地受到全球化的影响,且全球化的一个可能结果就是城市,特别是那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将被全球化、标准化和均质化,从而使得全球价值和西方主流文化侵蚀其地方特色.这可能会导致那些城市的空间导向系统标准化(特别是寻路系统的图形组件,这也是本文最关心的问题).本文旨在研究文化可持续寻路系统是否能够以及如何帮助访客和居民找到方向,并同时反映出一个地区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这种研究也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更加强化城市的"场所感".
  • 摘要: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可持续设计概念已然成为业界和社会各阶层的常用词汇;然而,有关可持续发展的设计问题却缺乏深度探讨,特别在非专业层面,可持续设计甚至有被时尚化、商业化的危险.在设计研究和设计教育领域,可持续设计概念往往与工业生产概念简单对立;在商业领域,可持续设计概念被符号式地应用于产品推广,对于政府而言,发展可持续设计缺乏政策制定的认定标准和政策实施的基础原则;对于民众而言,可持续设计尚未被准确理解和广泛关注.笔者认为,形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可持续设计的研究与应用缺乏对"设计的社会价值"的深入分析和理解.本文将从可持续设计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可持续设计观的批判与扬弃、设计的社会价值剖析以及可持续设计发展战略及对策四个主要方面加以论述.并从技术突破、文化引导、因地制宜、政策约束四个方面探讨了可持续设计发展战略与对策。
  • 摘要:物质财富和商品的极大丰富与个人消费能力的不断增强,使得全球进入以物质产品的获取与消费为主要驱动力的消费型社会.不断地对于资源的获取与消费,产品使用周期的缩短,消费频率的骤增,使得地球的资源面临枯竭.探索材料与资源的深度使用,产品使用周期的延长与消费习惯的改变,无疑也是探讨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设计师和艺术家探索设计创新的崭新而重要的领域.本文意在探讨如何利用可持续性设计的价值观来实现设计作品的恢复性价值的提升,从而使设计作品的生命周期得以延长或循环.
  • 摘要:通本文过对山寨产品进行研究,探讨了符合可持续设计的潜在解决方案.山寨产品通常是低价、劣质产品的代名词,有时甚至包含夸张的设计.本文对山寨产品与可持续设计的概念和设计原则进行了剖析和对比,并对可持续设计试验进行了研究.这种现象的存在反映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需要为大众提供与市场经济相关的产品.先进科学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科研、设计和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在有利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下,为了追赶西方先进技术,中国市场上有许多人趋向于复制西方的设计,这样既能使得中国的消费者能够买得起他们所生产的产品,同时也节省了他们的研发费用.rn 本文有选择地回顾并定义了山寨产品的概念和原则,并将它们与那些运用了可持续设计理念的产品进行了比较.尽管山寨产品在短期内能够满足中国消费者的物质需求,但是从长远来讲,它们对于资源、可持续性和创新等方面的影响却是负面的.
  • 摘要:自然环境与社会资源的复杂性,使人类不得不重新认识自己在过去岁月中的行为.绿色包装设计理念是在此背景下开始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是一个对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设计理念.包装设计要求设计师具有更广博的知识和对人类持续发展的责任感,以及更明晰的设计理论和系统化的设计体系.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包装设计既要降低商品的包装成本,又要降低包装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连城兰花"礼品兰包装正是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包装设计整体过程中的优化和组合的设计作品.
  • 摘要: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从这个目标出发人类就必须放弃与自然的对立,把自己也纳入自然的一部分.建筑——作为人类建造的"巢穴",也应该在其设计理念中引入全生命周期的生态概念,不仅在其建构最初要顾及其生命周期中的生态可能性,更要在建筑生命结束之后使得构筑的材料能够重新利用或回到大自然当中.本文基于人类融入自然的思想,以原生态建筑为研究对象,剖析其生命与自然属性,探究其设计理念、建构方法和材料运用中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内涵,提出一种全生态概念的可持续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为完善设计方法理论、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拓展新的思路.
  • 摘要:当谈及时尚系统或时尚行业时,可以从很多方面对其来定义.从经济和商业方面分析,时尚可以被定义为一个可使很多成熟产业充满活力并持续盈利的领域,包括服装、鞋类,甚至汽车等行业.尽管人们的注意力通常是仅仅放在成品上面,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其实是一个集开发、宣传和科技等多种手段于一体的领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着商品在市场上的成败.rn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可持续性成为时尚品牌差异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像时尚业这样高速发展的行业,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价值有待设计师们去进一步发掘,力求在生产供应的环境影响、产品最终用途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等方面取得突破.需要指出当前时尚品牌所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如何在可持续性和精致优雅之间找到平衡,并将两者融入时尚之中.在这个充满经济和金融危机的时代,时尚品牌应当如何应对这种新形势并通过突出产品的差异化特征来获得成功?本文旨在为时尚品牌发掘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及策略,增强其品牌责任感,以应对新的世界形势带给它们的挑战.
  • 摘要:本文以设计与可持续设计分析为切入点,以全球化背景下的可持续设计为主题,论证了可持续设计必须"以自然为道"、 "以人为本". "以自然为道",是解决人类造物活动与自然生态关系的永恒和谐、共生共荣之大计. "以人为本",是解决人类的设计造物与使用造物关系的全面和谐、共惠互利之大策. "以自然为道",是"以人为本"设计之根基、之起始; "以人为本"是"以自然为道"设计之目的、之中心.人类设计只有"以自然为道"、 "以人为本",才能使设计走可持续道路,才能以可持续设计造福于人类、共生于自然.
  • 摘要:毋庸置疑,人类社会对艺术设计的需求与依赖从未达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而正是这种"过度"需求、"过度"消费等短见行为造成如今"过度"设计大行其道.本文从过度设计的影响与危害谈起,分析适度设计的合理性与必要性,讲述其发展的历程与趋势,从而提出具体实施的方法途径.呼吁人们走出以往崇尚奢侈、追求速度、贪图视觉与精神享受的传统审美泥潭,树立适宜生态文明社会发展的适度的、可持续的设计审美观,最终实现人与环境的互利互惠、协调发展.
  • 摘要:本文通过对40多个厨房生活实态调研,结合调研过程中观察到的厨房真实生活状态,论述了如何在厨房和整体橱柜设计中融入本土化和可持续化的设计理念,对食品储存方式、烹饪工具的有序归纳、垃圾的分类和回收、能源的合理使用这几个问题展开了论述.厨房作力家庭中各种资源消耗最大的一个地方,如何有效减少厨房中的资源浪费,结合中国厨房生活实态,引导人们在厨房中实现健康可持续化的生活方式,是未来中国橱柜设计的研究重点.
  • 摘要:在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的过程中,现代社会需要富有远见的解决方案.面对持续变化的设计过程,设计学院(即其教师、研究人员和学生)必须提高自身的社会效率,才能加速解决现代社会存在的复杂问题.这一点如何实现?为回答这一问题,必须提出一个新设想,即通过开放源代码和点对点模式的应用.未来新的组织框架和设计网络将得以建立:在开放式的设计合作中,设计学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面对这一新设想,各个设计学院成了一种社会资源,学生的热情和教师的经验均具有极大潜力:其潜在的力量十分强大,在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的过程中可发挥有益的作用.从这一角度出发,本文对设计实验室和开放式设计项目的概念进行了介绍和探讨.rn 设计实验室由研究人员、师资力量和学生队伍组成,他们可以将教学工作和研究活动调整到促进可持续性变革的方向上来.为此,他们与其他类似的实验室互通有无,交流经验,携手提高设计成果的表现力,并寻找潜在的合作伙伴,以共同打造更广阔的愿景和解决方案.rn 开放式设计计划是一个包含一系列(教学和研究)计划的项目.在该项目中,若干设计团队通过合作来应对重大复杂问题的挑战,并携手制定共同的远景和可行的解决方案.为实现这一项目,需要构建适宜的沟通和组织平台.该平台必须满足设计实验室采用开放式源代码和点对点模式的要求,以促进各方进行经验交流,评价彼此项目,并最终实现在大型项目中的合作.最后,本文强调如何通过设计实验室和开放式设计计划来推进社会创新,认为学生的热情和教师的经验作为一种现有的(但价值被低估的)社会资源应当被充分激发并加以利用,从而形成分散式设计单元,来生成各种情景、解决方案、概念性框架及实用工具,并以开放的方式同其他设计师进行合作,以共同实现可持续性设计.
  • 摘要: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来促进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需要熟练掌握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并实现其在可持续性设计过程中的适当应用.本讲演探讨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的不同分支(即可用性工程、设计人种志、共同设计、用户体验)在可持续性设计方面的应用方式.在可持续性设计过程中以用户为中心,这一点并不涉及对错问题,但不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不同的方法、思维和技巧来实现,而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为其提供了可能.
  • 摘要:本文通过对阿尔瓦·阿尔托主要的创作思想及民族化、人情化的现代设计道路的探索,研究分析了具有芬兰传统的地域性文化特征的芬兰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设计语汇.他深刻领悟了人情化理论创作的出发点,并以构思精巧的设计思路,使他的设计作品能够获得最佳的和谐状态.从阿尔瓦·阿尔托一生的努力实践到他所引领的民族化创作趋势,可以看到芬兰设计中简洁、实用的风格特点,重视功能性的精神与内涵,这些都体现出阿尔托本人独特的富于生机的智慧,也体现出芬兰人稳重、朴实、坚定和机智的民族特性.
  • 摘要:本文论述了以重组竹为基材生产新中式家具的合理性,从文化传承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分析了重组竹新中式家具的可持续性,根据材料特性提出相应的造型设计策略,结合实例总结出了重组竹新中式家具的造型特点.
  • 摘要:随着全装修住宅的逐渐普及和"轻装修重装饰"理念的深入人心,室内陈设设计的重要性凸显.本文以室内陈设作为可持续人居环境研究的客体对象,通过从适应性和人性化两个层面进行阐述,从而探讨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居住与工作环境中的室内陈设设计.
  • 摘要:可持续设计作为西方设计的产物,在中国的实践需要一定的甄别和讨论,本文试图从美学的角度为之寻找中国本土的土壤.文章的主要观点是美学能够在内、外两方面为设计重新"赋形",作为一种美好生活的策略和情感体验,美学对个体"重构新的幸福观念,倡导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有重要的作用.配合基层社会创新,内心生发的审美态度的改变也许将能够与可持续设计发生化学反应.中国文化中特有的美学气质能够为之提供营养的土壤和支持,西方当代的美学思想也能够提供借鉴.
  • 摘要:景观照明是城市风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照明对能源的消耗与依赖、对环境的污染,成为"城市病"的根源之一.论文针对景观照明的能源问题提出将城市风能与照明有机结合,创造节能、高效、无污染的景观照明产品.文章首先阐述了景观照明的概念及照明产品的发展现状,提出能源危机下发展绿色节能环保的照明产品的必要性;进而论述了城市风能的产生及利用的可能性,并分析风电照明一体化产品的特点、可行性及前景,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提供思路.
  • 摘要:本文通过对产品模块化设计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的研究,归纳出模块化设计、尤其是模块化造型设计方面的方式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从可持续的角度对模块化设计的管理方法和设计方法提出建议,并且探讨了模块化设计对产品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作用和意义.rn 要减少零部件材料种类,增加材料的相容性。rn相同或相容材料的零部件被划分在同一模块内,在产品报废后模块可以被整体回收利用,极大地减少了拆卸分类的工作量。对环境或身体有害的材料应尽可能集中在同一模块内,便于拆卸和分类处理。rn 减少零部件的维修种类和频率。如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状态监测的零部件和发生故障时需要进行诊断的零部件,尽可能地集中在同一模块内,可以减少故障发生频率和缩短故障诊断时间。相同寿命或相同维护频率的零部件尽量集成在同一模块内,易于维修,必要时可整体更换模块,减少停产损失。rn 改变零部件废弃后的回收及处理方式。根据产品废弃后零部件的重用性、材料的回收性和零部件作为废弃物的处理方式(焚烧、掩埋等)进行模块化划分,便于产品报废后的回收利用,降低产品处理成本。rn 减少零部件数量,采用易于拆卸的连接方式。模块化连接的便利性同时也引发使用牢固性和安全性的问题,需要加强产品的耐久性和功能灵活性的再设计。另外,模块化设计的模块层次越多管理难度越大。
  • 摘要:设计是一门策划的学问.设计的思维能够在形象与逻辑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通过情感与理智的激烈碰撞,足以迸发出可以燎原的创新之火.它在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对刚刚起步的中国高等学校可持续设计教育,有必要在战略发展的高度对其进行认真规划.可持续设计教育的中国战略,是面对三类人群的教育规划.其一:转变价值观念的全民教育;其二:培育全面人格的素质教育;其三:建构生态文明的专业教育.全民教育的重点在于政府与企业的决策高层;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综合大学中的设计院系;专业教育的重点在于技术学院中的专业系科.理想的状态是:三足鼎立,交融渗透,互为支撑。
  • 摘要:帕特丽夏·约翰松是美国当代一位卓越的艺术家,她的成功主要有三点:一、恰当处理生态与人文的矛盾,实现生态与人文的统一;二、恰当处理功能与景观的矛盾,实现功能与景观的统一;三、恰当处理好自然与艺术的矛盾,尽可以地将自然融入艺术,也使艺术融入自然.约翰松自觉地将她的艺术作为实现人道主义关怀和生态主义关怀的工具.她一直认为艺术可以拯救地球.当然,这种艺术不是传统人道主义的艺术而是人道主义与生态主义相结合的艺术.
  • 摘要: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可持续设计也在不断拓展与完善.目的是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在这一目的引导下,将建立可持续的人文生态环境作为艺术设计实践的发展方向,通过可持续设计的导向引导社会价值和人文精神的转变,并充分利用可持续设计的核心价值观,将节源、信息和绿色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促进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间的良性交流与循环,使享受美好社会生活环境成为组成和谐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促进生态文明、建立和谐社会并拉动经济效益.
  • 摘要:本文结合可持续设计的理念阐述了包装物的再设计利用的总体环境和面临的具体问题,分析其研究意义.对包装物的类别进行总结,针对包装物生产前和废弃后两个不同层面来展开再设计利用的具体论述.通过相关实例分析,以及对包装物再设计利用发展趋向的展望,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同时,本文主要从包装物再设计利用的角度来探讨包装的可持续性设计,是对可持续性包装理论系统的补充,能够拓宽包装设计的思路,促进包装行业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 摘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居住和公共类建筑室内设计的平均寿命尚不足10年,大大低于普通建筑50年的使用寿命.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人们不断改变和提高的使用需求和审美能力;二是由于空间功能的置换和业主的更替;三是受制于材料的年限;四是由于建筑本身就"短命";最后还涉及设计水平不高、施工工艺低劣等问题. "短命"造成的室内设计行业繁荣的背后,是巨大的能源消耗和环境透支.鉴于此,本次研究从室内设计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入手,寻求改善和延长室内设计寿命的策略,探索切实可行的室内设计可持续发展之路.rn 室内设计的“短命”现象造成了对社会资源、能源的极大浪费,并加重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其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设计内容缺乏前瞻性、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导致质量不合格等都对使用寿命造成不利影响。从设计这一内在决定因素和社会这一外在决定因素入手,提高设计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提高施工质量,加强对装饰装修市场的监管,甚至实行设计立法和问责制,从多方面遏制室内设计“短命”现象。合理延长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使用寿命是室内设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室内设计“短命”现象如能受到多方面的重视,将为实现我国建筑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建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可靠保证。
  •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的芬兰自20世纪初期,采取"用艺术建立国家"的策略将对民族寻根的探索深入到文学、音乐、美术乃至建筑艺术等多个领域.芬兰建筑纯粹、简洁,与自然友好,呈现现代性,这种由建筑构建的国家形象也来自其国际展览活动中建筑照相术的精心策划:借景或合成,空间构图或装扮场景,最终由图像媒体形成另一种真实画面.芬兰建筑博物馆的资料和外国学者不同视角的研究,揭开芬兰现代建筑传奇幕后的故事,总结成可持续的建筑照相术——它传达地域传统,提高国民认同,提升国家形象,引发评论.图像媒体的真实性帮助芬兰现代建筑确立形象.
  • 摘要:本文以当今可持续设计的呼吁和需求为背景,试从深厚的中国传统设计思想中挖掘可持续理念的本土化渊源和发展根基,进而以"新中国主义"的竹集成材家具设计作为典范,图文并茂地论述了中国传统思想中可持续设计观点的现当代转化和应用问题,其目的是建构一种创新性的可持续设计"行为链"的转化模式.
  • 摘要: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绿色设计"来建造环境.就基本层面而言,绿色设计和风水文化同样关注自然、能量以及循环等概念.绿色设计的生态原则是崇尚保护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风水文化讲求的文化原则是为人类营造和谐环境.在能量方面,绿色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能源利用的高效性,而风水则是能量的平衡.在具体的设计实例中,绿色设计通过加强项目管理、能源控制、门窗位置等方法来降低原料、能源消耗,而风水原理强调以审美规律平衡无形能量.最后谈到循环,在绿色设计中提倡能源的循环再利用,涉及材料、水、通风和供暖系统的循环利用.而在风水原理中,循环是五行元素间相生相克、相互依存的循环往复,提倡根据五行原理辅以材料的运用给人和谐之感.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绿色设计已经成为了人类建造环境的主要手段,因此,本文致力于从自然、能量以及循环三个方面分析如何使得风水原理通过绿色设计的应用融于当代设计之中。
  • 摘要:转变发展模式是中国今天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其中蕴涵着挑战,更蕴涵着机会.而"设计"则应将成为推动这种变革的重要力量.设计的责任不仅仅在于物质化的产品创新,而更在于探索一种整体化解决方案,来积极鼓励和引导新的价值观和消费理念,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基于这一理念阐述产品服务系统(PSS)设计的概念与方法,并以清华大学与诺基亚北京研究院的一个合作项目为例,说明设计从业者在向可持续社会转型过程中所应担当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即如何从"形式的供应商"转化为各方利益的"协调人".
  • 摘要:本文探讨了可持续设计教育如何发展的问题.通过分析中美两国在信息产品设计、交互设计领域的硕士课程结构、教学案例,分析了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知识整合与设计的创新思路,并以实验课程教学成果来说明.可持续设计是从整体出发的系统设计观,应作为当今和未来设计教育的核心思想.文章提出对环境的关注应成为可持续设计教育的首要原则,对"环境"一词在不同情境下的理解,和理解这种差异产生的设计结果.教育者更需要应时制定相应的策略,将可持续设计观渗透到学科的教育计划之中,打破学科的疆界,培育和寻找设计创新的融合点和契机.
  • 摘要:全球化是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预示着物质生活的极度丰富和技术的高度发达,但同时也引发了全球的"文化趋同"和环境危机.因为环境艺术设计与人类的营造活动相关,其对环境的影响最为直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直接参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塑造, "境教"的功能不可忽视;环境艺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也是对抗"文化趋同"现象、保持文化生态的有力手段.但是可持续发展设计是一种带有整体观念的设计方法,它意味着环境艺术设计将变得更为多元化和多样化,只要设计作品不会对环境造成负担就可以称之为可持续的环境艺术设计.
  • 摘要:历史建筑保护的文化可持续性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文化的整合与适当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长春大马路历史建筑及街区保护为例,研究其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探讨文化特色的保护策略,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综合大马路附近的商业、文化综合信息,在现有的历史建筑分布及文化特征捕捉的前提下,将大马路历史建筑保护的文化可持续性扩展到更大的研究范围,重视城市整体格局的建设,选择适度、适当的再利用方式,开展商业文化的新途径。
  •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城市景观的文化生态构成,以达到维护城市景观的文化可持续性和文化多样性的目的.城市文化犹如一个生态系统,具有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同的规律与特征;而城市景观作为人类文化的物化形式也具有文化生态系统的规律与特征.景观是一个整体,不仅包含建筑物、人造物和自然物,也包括人和人的活动.这种属性使得城市景观的文化生态内容更为丰富,以致成为一个复杂有序的层级系统——正如生态系统一样.这个系统包括原景、乱景、情景和愿景等不同的层面,共同形成了错综复杂的而又魅力无穷的景观文化生态.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