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吐蕃时期

吐蕃时期

吐蕃时期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9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宗教、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3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441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中国西藏、西藏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敦煌吐蕃文化学术研讨会等;吐蕃时期的相关文献由279位作者贡献,包括沙武田、王尧、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

吐蕃时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3 占比:39.65%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68%

专利文献>

论文:441 占比:59.68%

总计:739篇

吐蕃时期—发文趋势图

吐蕃时期

-研究学者

  • 沙武田
  • 王尧
  •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 黄颢
  • 杨铭
  • 王中旭
  • 霍巍
  • 何周德
  • 巴卧·祖拉陈哇
  • 张仲立

吐蕃时期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才让卓玛
    • 摘要: 学术界对吐蕃时期聂赤赞普的首位古辛说法不一致,有学者认为辛·南卡囊瓦多金是最早的古辛,也有学者认为亚阿是第一位古辛。但是依据敦煌古藏文写卷P.t1038及噶唐蚌巴奇发现的苯教古文献资料的比较研究,辛·南卡囊瓦多和亚阿系苯教历史上由影响力的穆氏族后裔,即与辛饶米沃且同氏,而聂赤赞普的首位古辛实则为“蔡”和“觉”。
    • 周倩倩
    • 摘要: 吐蕃统治下生活在河西地区的吐谷浑人分两种情况:一是早年弃蕃归唐而来的旧吐谷浑人;二是跟随吐蕃对唐作战来到河西的新吐谷浑人,因而导致了吐蕃对两者不同的统治方式,以及在吐蕃统治之下二者不同的生存样态,新、旧两类吐谷浑人分别聚居于瓜、沙两地,生存境遇大相径庭。
    • 摘要: 6月30日,记者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日前,该所历经一年有余,实施完成所藏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并通过验收。此次项目保护对象为8件唐代织锦和1件元代织金锦袍服,均为青海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重要墓地出土珍贵文物,其中一级1件、二级1件、三级7件。据悉,此次实施项目中的唐代织锦均出土于青海都兰热水墓群,纹样形象生动,图案基本完整,色彩清晰,为典型吐蕃时期纹样,是研究唐吐蕃时期丝绸织造工艺、古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和东西方艺术风格的珍贵实物资料;元代织金锦袍服出土于青海尕海墓群,主面料以片银显花,交领、袖口均以捻金线显花,系青海地区首次出土,对于研究元代妆金纺织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研究少数民族服饰史、社会生活情况等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 夸加先; 周毛措
    • 摘要: 石渠须巴圣山九号造像石刻题记,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境内,是一处刻录有吐蕃时期的重要文物遗迹。该地为公元7世纪文成公主入藏的必经之地,也是历史上汉藏民族文化交流和货物交易的重镇。此造像石刻题记风化严重,对学者识读及抄录石刻文字造成一定的难度,由此对石刻录文的解读存在不少讹误。鉴于此,通过先后四次进行实地调查及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石刻题记文字重新做了补录与订正,以供学界参考。
    • 熊文彬
    • 摘要: 文章首次介绍了一批在阿里札达县皮央杜康大殿发现的吐蕃古藏文写卷,并对其进行了初步调查和研究.写卷均为残卷,通过部分题写的经名、跋记及其文字、语法、书写、装帧和文献记载的梳理表明,这批写卷应为吐蕃时期译入的佛经,在10世纪末和11世纪初从桑耶寺等地请入.这批写卷的发现,填补了阿里地区缺乏吐蕃时期文献的空白,对于吐蕃时期译本及其内容的研究,重新评价卫藏地区在阿里后弘期初上路弘法形成史中的作用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 孟吉多杰
    • 摘要: 吐蕃时期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古迹文化资源,包括宫殿建筑古迹、宗教建筑古迹、墓葬建筑古迹等,有助于对我国藏 族历史形成更深刻的认知,树立起文化自信,增强民族之间的团结。本文对吐蕃时期的历史古迹文化资源内容进行了探讨,分析 了吐蕃时期的历史古迹文化资源的价值。
    • 德吉措
    • 摘要: 有关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最早传入藏地的时间,目前史学界有三种不同的说法:吐蕃时期说、萨迦时期说、以及藏巴汗和甘丹颇章时期说,后两个时期虽有一定论据,但因时间过于靠后,故不作为最早传入藏地的时间。本文通过敦煌文献及其他一些文献资料加以分析,以此来论证基督教最早传入藏地的时间应是吐蕃时期
    • 陈古目草
    • 摘要: 敦煌吐蕃时期的出土契约文书在社会经济类文书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类文书反映了敦煌在吐蕃统治之下各族人民之间的社会交往情况.从敦煌出土的众多契约文书中可以发现,上到官府等政治机构,中以佛教寺院为过渡,下到平民百姓,纵横方向都有契约关系频繁发生.官府保障契约的实施,以法规形式强化民间契约的合法性,由专门的官员负责市券、契约等的制定颁发;寺院进行无息借贷,产生了大量粮食借贷契;平民之间的租赁利息较少,与日常生活相关;这些契约文书中常有不同身份的人作为担保人、知见人出现,并承担相应的契约责任.体现出当时敦煌地区各族人民之间的社会交流,契约文书是以最直接的经济活动记录,反映了当时敦煌地区各族人民之间的社会生活和社会交流.
    • 杨铭; 贡保扎西
    • 摘要: P.t.1078bis《悉董萨部落土地纠纷诉状》是一件重要的文书,反映了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一起土地归属纠纷.通过对该文书的汉译和写成时间、涉及人物及其重要事件的考释,可以认为文书内容反映了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处理民间纠纷的一般程序和基本办法,同时认为吐蕃曾在808年为敦煌部分农户分配"籍田"(rkya zhing)并征其赋役,以保证寺院或僧官系统的供给.
    • 陈琴; 沈云遥(摄影)
    • 摘要: 念青唐古拉峰与纳木错是青藏高原上著名的神山圣湖,纳木错环湖地带留下了众多文化遗存,岩画便是其中的重要一类。上世纪90年代,考古学者曾调查过环湖地带的岩画,当时,不少岩画被认为是7世纪吐蕃时期及以后的遗存,且多为宗教题材。今年8月,纳木错环湖科考队对环湖地带的岩画展开了综合调查,初步断定岩画的绘制年代远早于7世纪的吐蕃时期,许多图像与黄河上游和南亚北部、中亚等地的文化图形拥有-定相似性,显示了西藏历史上与周边地区的频繁交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