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土地纠纷

土地纠纷

土地纠纷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721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法律、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2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1363篇;相关期刊407种,包括法制与社会、今日海南、乡镇论坛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4年西部地区土地学会学术交流会、文化遗产区域保护与活化学术研讨会暨首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生论坛、江苏省土地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等;土地纠纷的相关文献由790位作者贡献,包括胡勇、袁俊杰、于建嵘等。

土地纠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2 占比:5.89%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11363 占比:94.03%

总计:12084篇

土地纠纷—发文趋势图

土地纠纷

-研究学者

  • 胡勇
  • 袁俊杰
  • 于建嵘
  • 刘兆刚
  • 张兆利
  • 王奎勋
  • 郭亮
  • 陈辉
  • 何绍毕
  • 余允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闫占廷
    • 摘要: 三厘宅基地,纠缠六十年。一朝来调解,双方心结开。这事说的是宁陵县阳驿乡鲁楼村的两家村民,因宅基地多与少的问题,结下了多年冤仇。幸亏人民调解员从中调解,双方终于达成协议,解开了邻里之间的“死结”。
    • 谭术魁; 邹尚君
    • 摘要: 研究目的:探究长江经济带土地纠纷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多元防范化解土地纠纷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审判文书构建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11—2020年土地纠纷审判案件数据集,利用经典数理统计方法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1)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土地纠纷呈现出纠纷数量先增后减、纠纷时间相对集中、纠纷分布西多东少、纠纷时段缩短明显、小额案件比例缩小、协调结案比例大增的演变特征。(2)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增值带来的巨大收益争夺是土地纠纷案件增多的重要驱动因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会触及利益纠纷,对土地纠纷案件数量增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解纷投入力度对土地纠纷案件数量控制效应显著;经济增长对土地纠纷案件数量的增加影响显著,随着经济增长土地纠纷案件数量会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变化规律;二三产业增加、当年征收集体土地面积、政府法制宣传投入力度均对土地纠纷案件增加具有正向影响。研究结论:长江经济带土地纠纷正朝好的方向发展,但纠纷数量和标的依旧较大,其背后原因十分复杂,经济利益的驱动是土地纠纷的根本原因。应持续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大土地法制建设和解纷投入力度,建立土地纠纷多元预防调处综合机制。
    • 吕勇斌; 文琳
    • 摘要: 依据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公布的2014—2019年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件文书,基于地市级层面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发生率面板数据,从成本一收益和金融公平视角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发生率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家庭可支配收入相对较低的地区作用效果更强,并对不同案件受理费用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作用效果不同。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缩减地区收入差距、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减缓流动人口变化来降低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发生率。
    • 云飞
    • 摘要: 乾隆朝是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由牧转农的重要时期,随着各类土地在该地区的划拨,大量从内地而来的汉族农民进入该地区从事农业生产,蒙汉民众自发地建立了土地租佃关系,土地纠纷相伴产生。清政府设置了乡保—厅府二层机制来化解日益增多的蒙汉土地纠纷,然而效果有限,对基层社会治理产生一定的压力。随着蒙汉杂居社会的逐渐形成,土地纠纷的解决方式呈现蒙汉民间人士依据习惯法及情理积极参与调处的情形,官方亦对民间调处及习惯法的缺陷给予补台,最终形成了官民互动互补的调处机制。乾隆朝的土地纠纷调处机制逐渐顺应了土默特地区的社会发展趋势,成为蒙汉民众维护和睦关系并达成利益双赢的稳定社会的机制。
    • 薛皎
    • 摘要: 土地纠纷问题的产生,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想要更好地解决当下农村地区的土地纠纷问题,就必须要制定切实有效的解决机制,仲裁也就应运而生.本文将简述,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态势中,土地仲裁的法律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的弄促经济发展以及法治建设提供帮助.
    • 文浩
    • 摘要: 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土地则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前提,若想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稳定,就要从根本上处理好土地的相关问题.当前,农村土地纠纷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土地承包过程中的纠纷与土地征收而引发的纠纷.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地纠纷问题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正常发展.对此,本文就我国农村土地纠纷的解决机制进行分析与探讨.
    • 丁君涛
    • 摘要: 近代新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既使新疆各民族间的经济交往愈加密切,也带来了激烈的土地等资源的纠纷,而民族间为保障经济的交往与互助,逐步形成了以契约为中心的一系列纠纷解决机制.维吾尔族和当地汉族移民在文化上都高度重视契约的履行,前者的契约受到宗教的影响,后者的契约受到儒家伦理思想的熏陶,虽然文化渊源不同,但是仍有许多相通之处,这正是新疆维汉两族间契约交易频繁且稳定的基础.晚清时期吐鲁番地区产生的土地纠纷,不仅是各民族经济交流方面的一个侧影,更是中华契约文化逐步融合共通的一个重要例证.
    • 杨铭; 贡保扎西
    • 摘要: P.t.1078bis《悉董萨部落土地纠纷诉状》是一件重要的文书,反映了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一起土地归属纠纷.通过对该文书的汉译和写成时间、涉及人物及其重要事件的考释,可以认为文书内容反映了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处理民间纠纷的一般程序和基本办法,同时认为吐蕃曾在808年为敦煌部分农户分配"籍田"(rkya zhing)并征其赋役,以保证寺院或僧官系统的供给.
    • 刘红
    • 摘要: 近几年土地流转进程中,土地问题导致的纠纷不断增多且逐渐尖锐.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相应制度、政策或法律的滞后,纠纷往往不能得到及时、圆满的解决,由此激发了农村社会矛盾和冲突.基于此,分析农村土地流转中纠纷的产生原因、特点和解决对策,以期妥善的解决农村土地纠纷问题.
    • 赵胜
    • 摘要: 1952—1978年,为种植橡胶,海南国营农场不断开荒劈地,持续扩张所辖土地面积.使问题复杂化的是,国营农场与人民公社之间的土地界限几经体制变动,模糊不清.至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海南当地一些情况的变化,人民公社农民向国营农场争夺利益的冲突事件屡屡发生,土地纠纷全面爆发.对此,中共广东省委积极应对,从习仲勋两次亲赴海南进行调查研究到推动国务院202号文件出台,广东省委抓住问题本质,高瞻远瞩,对海南土地纠纷的化解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最终成功地将土地纠纷问题纳入至整个海南长远经济发展的大蓝图中加以解决,从而实现了国营农场与人民公社农民之间关系从紧张到融合的转变.让利于民、以人民为中心,是这场土地纠纷得以化解所遵循的基本宗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