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吸附法

吸附法

吸附法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3年内共计1362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化学工业、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1篇、会议论文107篇、专利文献163048篇;相关期刊481种,包括绿色科技、当代化工、气体净化等; 相关会议94种,包括第39届全国聚氯乙烯行业技术年会暨第3届“宁夏新龙蓝天杯”论文交流会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暨产品展示会、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等;吸附法的相关文献由316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爱民、H·R·肖布、刘福强等。

吸附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1 占比:0.51%

会议论文>

论文:107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163048 占比:99.42%

总计:163996篇

吸附法—发文趋势图

吸附法

-研究学者

  • 李爱民
  • H·R·肖布
  • 刘福强
  • 张卫华
  • 许昭怡
  • 郑寿荣
  • 郜豫川
  • 古共伟
  • 李俊杰
  • 刘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毓; 林曼利; 杨杰; 李运; 李梦雨; 鲁文雅; 彭位华
    • 摘要: 沱河芦岭段部分水样中氟含量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I类标准限值(1.0 mg/L)。为初步探究吸附法对该天然水域氟的去除效果,本文选用了八种不同粒径的生物炭和活性氧化铝对含氟模拟废水开展了室内吸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F含量为1.3 mg/L模拟条件下,粒径为1~3 mm活性氧化铝、粒径为4 mm柱状椰壳生物炭和粒径为5~8 mm活性氧化铝三种吸附材料对氟吸附效果相对较好,氟的去除率分别为40.67%、37.41%和36.81%。本模拟实验研究初步筛选出的吸附材料可为开展下一步实际地表水降氟试验奠定基础。
    • 龚建康; 申莎; 师睿; 叶坪; 王邦艳
    • 摘要: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NH_(2)-MIL-101(Al)材料,对其进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N;吸附-脱附(BET)表征分析,并将其应用于水体中磷的吸附研究,结果表明:(1)成功制备出了NH_(2)-MIL-101(Al),SEM、TEM和BET表征分析表明材料形貌呈棒状,长度约500 nm,NH_(2)-MIL-101(Al)材料为介孔材料。(2)在NH_(2)-MIL-101(Al)的投加量为2 g/L,吸附反应时间为2 h,p H为6.00~8.00时,温度为30°C条件下,材料对初始浓度为2.0 mg/L的磷的去除率可达94.5%,该材料吸附水中磷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模型。(3)将合成的材料应用于实际水体中磷的吸附去除,其去除率为23.7%。根据系列实验结果证明,NH_(2)-MIL-101(Al)在吸附除磷方面,具有一定的吸附潜能。
    • 李省吾; 吴晓航; 黄荣珠; 林建标
    • 摘要: 甲醛是室内空气中常见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较大危害。本文就现有去除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方法进行了现状分析,研究了各类方法的原理、适用领域及最新的研究成果,最后对室内空气甲醛去除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郑搏英; 张亮亮; 张襄; 崔秀菊
    • 摘要: 在我国钢铁冶炼、煤化工、电镀等行业,氟化物作为不可或缺的生产原料应用量巨大,同时往往伴随产生大量含氟废水。近几年,国家、行业、省市地方、地区环保局等针对含氟废水相继出台并施行了严格的排放标准,要求各企业建立独立完善的含氟废水处理技术。吸附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离子交换或表面化学反应过程,是目前除氟技术中最为成熟和常用的技术之一。本文围绕含氟废水吸附技术,综述了活性氧化铝、粘土材料、壳聚糖、活性炭、稀土材料等技术方法的研究进展,以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依据。
    • 张钰卿; 刘佳; 许兵; 张晓丽
    • 摘要: 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含氟废水大量产生,水体中过多的氟离子不但危害生态安全,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对工业高氟废水的处理成为目前的热点问题。吸附法是处理含氟废水的有效方法之一,随着对水质要求的提升,其处理优势日益突显。按照金属基物质、矿物、工业废弃物、生物质及高分子有机物的分类,对吸附剂处理效果的研究进行叙述,并介绍了吸附法与过滤、化学沉淀法、混凝沉淀法和超磁分离技术耦合处理工业废水的应用及研究情况。针对水质合理选择工艺组合,可实现工业废水经济、高效除氟;加强吸附剂的实际应用、再生和机理研究,开发新型吸附剂,是未来吸附法的研究方向。
    • 王芳芳; 张金銮; 朱兆连; 钟维啸; 王凤婷; 王海玲
    • 摘要: 采用水热合成、高温炭化工艺制得酚醛树脂基有序介孔碳(OMC),通过Cu(NO_(3))_(2)溶液浸渍、中低温煅烧制备OMC负载纳米CuO_(x)(CuO_(x)@OMC)材料。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线衍射仪(XRD)和N_(2)吸附脱附法等对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考察CuO_(x)@OMC材料对2,4二氯苯酚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CuO_(x)@OMC具有较好的有序介孔结构,在3.20和17.40 nm附近各有一个孔径分布峰,10.0~20.0 nm粒径的CuO_(x)较均匀地分散在OMC表面。CuO_(x)@OMC对2,4二氯苯酚的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和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对2,4二氯苯酚的吸附性能明显高于OMC和CuO_(x),且吸附后容易脱附再生,体现出较好的循环使用效果。
    • 王雪
    • 摘要: 黄芩苷提取废水主要来源于黄芩根煎煮、加酸加碱提取和过滤工段,其中的黄芩苷含量达到100 mg/L。本文研究了D3520、D4006、D4020、H103、X-5及自制聚酰胺大孔吸附树脂对黄芩苷的吸附回收效果,研究了甲醇、乙醇、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DMF)对回收物的脱附效果。其中自制聚酰胺大孔吸附树脂可以将废水中的黄芩苷质量浓度降至10 mg/L以下,用DMF进行脱附,回收率可达88.9%。并采用熔点测定、液相色谱检测对回收物和黄芩苷标准样品进行对比,确定回收物是黄芩苷。
    • 孙超; 董宇轩; 曾冠
    • 摘要: 针对铅锌冶炼系统中产生的高氟碱洗废水,研究了化学沉淀法和吸附法对氟化物的处理效果,考察了药剂种类、药剂投加量、pH对氟化物去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硫酸调节废水的pH=2,再加入石灰调节pH=12,氟化物可以从1075mg/L被处理到32mg/L,石灰除氟后液用活性氧化铝吸附深度除氟,进水流量为10BV/h,氟化物可被去除到5mg/L以下,达到《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6-2010)的特别排放标准限值。
    • 孙格; 胡凯瑜; 齐泽华; 林兴桃
    • 摘要: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是近些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新型多孔材料,具有超高表面积、孔径可调节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水中污染物的去除。对MOFs材料进行官能团修饰或与其它材料进行复合后,可提高材料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展现出更为优异的效果。本文综述了常见的几种MOFs材料对水中重金属的吸附性能,并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几点展望。
    • 王虹; 王崧鸿; 王鑫
    • 摘要: 针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去除染料过程中存在吸附饱和后需额外进行固液分离、纯多壁碳纳米管膜抗折强度低且易碎等问题,以高强度的活性炭基微孔炭膜(C膜)为基膜,使用磁控溅射法生长Ni基催化剂,再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负载催化剂的膜表面生长MWCNT以制备MWCNTs/C膜,将所得MWCNTs/C膜浸渍在浓硝酸中12 h获得MWCNTs/C-ac膜;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拉曼光谱(Raman)、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孔径分布仪对MWCNTs/C膜的表面形貌和孔径分布、MWCNTs的结晶度和管径进行表征;分别以C膜、MWCNTs/C膜和MWCNTs/C-ac膜作为吸附剂,考察其对废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MWCNTs均匀分布在C膜上,内径约为2~4 nm且结晶度较高;负载MWCNTs后可以显著减小C膜的孔径,而经过浓硝酸处理后的MWCNTs/C-ac膜的孔径增大;在常温常压下,当亚甲基蓝质量浓度为10 mg/L、pH值为11且溶液体积为50 mL时,C膜、MWCNTs/C膜和MWCNTs/C-ac膜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分别为54%、96%和97%,经过5次重复实验后结果显示,它们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去除性能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