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咏物词

咏物词

咏物词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32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498篇;相关期刊221种,包括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史知识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等;咏物词的相关文献由307位作者贡献,包括路成文、许伯卿、叶嘉莹等。

咏物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5 占比:5.5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498 占比:94.40%

总计:5824篇

咏物词—发文趋势图

咏物词

-研究学者

  • 路成文
  • 许伯卿
  • 叶嘉莹
  • 张宏生
  • 周新民
  • 殷光熹
  • 蔡雯
  • 赵治中
  • 陈毓文
  • 陈玉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关键词

    • 李晓瑞
    • 摘要: 咏物词起源于唐,到宋代渐入佳境,清代咏物词佳作频出。纳兰性德作为清初著名词人,对咏物词有着自己的理解与独特创作。纳兰性德通过对事物神韵的描摹,将自己的理想与情感寄托其中,既咏物,也咏怀,咏叹他的人生理想,他的爱情悲剧以及他对历史、现实、人生的思考。
    • 高攀
    • 摘要: 扬无咎是南宋词人、画家,他的咏物词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扬无咎的咏物词主要分为自然类和生活类两种类型,他通过对自然事物和生活物品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闲适之趣、隐逸之意和高洁之品,他还在词中运用了许多绘画技法,主要有白描、点染和明暗交错等,将词与画巧妙的融合,是南宋词史中独特的风貌,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 陈毓娟; 许净瞳
    • 摘要: 前人对宋代咏物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苏轼、周邦彦、姜夔等人的词作上,而对朱敦儒咏物词的研究较少。朱敦儒《樵歌》存词246首,其中咏物词有27首。虽数量不多,但从写作手法来看,朱敦儒的咏物词在咏物、抒情一体化之外还具有想象奇特、构思新颖以及词画一体的写作特点。作为南渡词人,其咏物词蕴含了疏狂浪漫之情、忧郁哀伤之思以及隐逸避世之音这三种多样化的情感。
    • 李小雨
    • 摘要: 咏物是南宋词坛的重要题材,彼时,咏物词的涌现情势甚至已超过情爱词的创作,在选题创作等方面,为后世咏物词的书写提供了示范。史达祖以长于咏物蜚声词坛,元代陆辅之著《词旨》,将史达祖与周邦彦、姜夔、吴文英这几位词坛巨擘并举而称,拈出“周清真之典丽,姜白石之骚雅,史梅溪之句法,吴梦窗之字面”作为四家特点加以强调。
    • 宋学达
    • 摘要: 咏物是宋词的重要题材,张炎总结咏物词之最高艺术境界为"不留滞于物".凡臻于这一境界的咏物词作,皆于描摹物象之外寄托着更深的意蕴,形成物象层与意蕴层相互叠映的多重文本空间结构.苏轼的"人格化"咏物,是于咏物词中打造多重结构文本空间之滥觞.周邦彦借咏物词抒发身世之感,并创造出"勾勒"手法,使咏物词的多重文本空间结构更加分明.南宋咏物词则继承了北宋的艺术资源,并继续深化多重文本空间结构的艺术造诣.辛弃疾创作咏物词,能够娴熟运用周邦彦的"勾勒"手法,而姜夔将物象空间转化为意象空间,转换了所咏之物与意蕴寄托的虚实关系,从而达到"不留滞于物"的最高境界.
    • 宋定坤
    • 摘要: "以诗为词"是苏轼重要的词学观念,他将诗的写作手法融入到词的写作之中,开拓了词的题材和境界.咏物词是苏轼词作的重要一部分,通过对苏轼咏物词的简单整理和归纳,对其词中所咏题材的选取、描写手法和意境营造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我们可以发现其适合比兴、寄托的特点更是有利于其"以诗为词"观念的实践和发展.由此不仅可以对苏轼"以诗为词"观念有进一步的理解,也可以加深对苏轼个人独特情感和人生体验的感悟.
    • 王雪霏
    • 摘要: 对于前人创作之长,周词或加以发展,或突破创新,最终形成了"精新典雅"的独特风格,宛如中国画中的工笔勾勒.周词主体意识较强,大多数词篇都在阐发个人思想感情,在咏物词方面,周邦彦善于借物咏怀,根据所要抒发的情感选择表现手法,构思巧妙,独具匠心.表现手法与审美感受、叙事抒情相结合,在雕琢景与物的同时,抒发丰富的情感体验.
    • 李苑榕; 郭艳华
    • 摘要: 姜夔词以"不惟清空,又且骚雅"的艺术特色,被后人称为雅词的典范,其咏物词尤有代表性.在"尚雅黜俗"观念的影响下,姜夔追求"清空骚雅",使其咏物词形成了以下特点:其一,在创作主题上,他以柳、梅为主,通过选择高雅的吟咏对象,营造清空之境;其二,在表达方式上,他以物我交融的手法寄托情志,追求含蓄深隐的情感内涵;其三,在审美风格上,他运用"健笔写柔情",使词在婉约与豪放之外,另开清刚之风.姜夔在尚雅观的影响下,将宋词的雅化推向了高潮,而其咏物词的雅化也对后世文人的雅俗观念及创作实践产生了影响.
    • 徐丽丽
    • 摘要: 李良年是清初杰出的词人,浙西词派的主要开创者之一。考察历来对浙西词派的研究,其词学理论和词人群体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关注,但对李良年的咏物词还缺乏比较细致的研究,所以本文对此加以讨论。本文主要从李良年咏物词的题材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 蔡雯
    • 摘要: 清代順、康二朝的詠物詞共分八類,計七千五百零二首.相比前代,傳統植物類題材吟詠頻率持續走低,而雜物類題材則持續升高,並創出「繪聲繪影」一路.除捕風捉影外,清初詠物詞題材創新還涉及到實物領域:如自鳴鐘等科技産品,高跟鞋等生活用品,火雞、黑人等物種人種,體現出史料和文化價值.高頻的寫艷題材集中及映出清人的生活趣味,而「柳」意象則折射出士人鼎革之變後複雜的内心情感,兩者皆體現出時代風神.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