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善政

善政

善政的相关文献在1934年到2022年内共计36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财政、金融、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037篇;相关期刊291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瞭望、四川劳动保障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1年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国际论坛等;善政的相关文献由411位作者贡献,包括俞可平、刘婷婷、姚战琪等。

善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3 占比:25.9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1037 占比:74.02%

总计:1401篇

善政—发文趋势图

善政

-研究学者

  • 俞可平
  • 刘婷婷
  • 姚战琪
  • 安立志
  • 张昊宇
  • 李博
  • 李安邦
  • 李芃
  • 李菩菩
  • 杨奕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熊功洁
    • 摘要: 互联网的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由互联网所构筑的虚拟网络世界与现实社会交织在一起,共同组成了现代人的生活空间,互联网治理成为国家和社会治理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互联网治理的理想状态就是实现“善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互联网领域的善政,就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服务人民作为互联网治理的目的和宗旨,既要用法治为人们享受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福利保驾护航,也要靠德治引领和维护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同时还需借助科技力量,不断增强治理能力、提高治理水平,建立多元协同的互联网治理体系。
    • 王景萱
    • 摘要: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社会治理、政治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丰富多样的政治文化。优秀传统政治文化是我国建构政治体制、创新政治理论的重要源泉。面对新时代、新问题,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政治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文章从政治文化的定义出发,分析了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从务实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结合、善政思想与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结合、均平思想与共同富裕的结合三个方面阐述了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当代价值。
    • 曾海军
    • 摘要: 由两汉各种子学典籍中的妖孽叙事可知,孔子所言“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成功地塑造了我们的传统如何面对鬼神。一类妖孽之事多属“天垂象”之列,可称为“天妖”,另一类妖孽多为植物或动物所化,均从地出,可称为“地孽”,还有一类属于人自兴妖孽的“人妖”。“人妖”者,人祸是也。有德之人其言其行正大光明,不会留给妖孽以任何可乘之机,妖孽亦不自作。
    • 姚秋艳
    • 摘要: "善政"和"善治"的统一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表征.杭州市"最多跑一次"改革,以"人民的满意度"作为价值追求,依托互联网、大数据进行政府自我革命,是对"善治"和"善政"的有效探索,三年来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形成了"杭州样本",但随着改革的深化,也出现了一些堵点和难点,需要保持深化改革的战略定力和攻坚克难的决心,在宣传手段、公共行政伦理文化建设、监管方式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以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
    • 廖军; 苏志宏
    • 摘要: 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创建的第一块抗日民主根据地,晋察冀边区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共产党革命性创建了边区各级民意机关和行政机关,创造性开展"三三制"民主建政,实施边区民众各得其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善政,不断改善和提高边区民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和调动边区各阶层抗战积极性,巩固了根据地和边区政权,也为其他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发挥了示范性和先导性作用.晋察冀边区政权作为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的重要发端和实践典型,具有自身特色,且迄今在阶级合作、实事求是、价值导向等方面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刘清平
    • 摘要: 西方学界的政治发展概念由于包含了时空维度上的现代化和西方化意蕴,存在着相对忽视正义底线、片面强调民主投票程序、对主体品格关注不够等理论缺陷.相比之下,先秦墨家明确主张"万事莫贵于义",彰显了不可害人的正义底线在政治领域内对于民主程序和贤能品格的决定性作用,有助于我们对症下药地克服西方政治发展概念的片面性弊端,并把"义政"和"善政"的内在统一确立为政治发展的终极目标.
    • 刘政
    • 摘要: 在浩瀚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崇德善政”理念由来已久、影响深远。对今天的党员升部来说,做到“崇德善政”,既是修身做人的终身必修课,更是为官从政的赶考必答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语重心长地强调,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对此,广大年轻干部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果断的行动,唯有下足硬功夫,才能练就真本领。
    • 王雯
    • 摘要: 个人内心修养是中西方哲学的关注焦点之一,亚里士多德和孟子关于“善”的讨论因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应运而生,与国家的政治和政体相联系。亚里士多德倡导善政,涵盖了伦理和治理两个方面的内容,伦理是治理的基础、目标和标准,治理是伦理的实施和载体。国家的目的是实现善,为了使人们过上优质的生活,在政治中得到享受和满足。孟子的“性善论”,是传统儒家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是与心连在一起而加以论述的,“性善”的“性”是人和动物的区别,两者都是一定社会阶段的历史产物,所以将两者进行对比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我们学习和理解中西方哲学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