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四声

四声

四声的相关文献在1941年到2022年内共计26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汉语、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1篇、专利文献145626篇;相关期刊172种,包括语文研究、日语学习与研究、科技信息等; 四声的相关文献由26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学文、余德泉、忌浮等。

四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1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145626 占比:99.83%

总计:145877篇

四声—发文趋势图

四声

-研究学者

  • 李学文
  • 余德泉
  • 忌浮
  • 杜永道
  • 举人
  • 刘晓平
  • 周晶
  • 尹贤
  • 张伯荣
  • 张凡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张志峰
    • 摘要: 自汉语四声发现以来,不断有音韵学家和乐人尝试在音乐五音和汉语四声之间建立一种对应关系。但语言学中的声调要对应音乐学上的音阶,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音符才能描述一个声调,用单一音符描述声调注定是行不通的。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首次在北曲中旁附四声,为文人提供了一种创作范式。但即便朱权本人作品也不能严格遵守这一规定。而受这一理论启发,魏良辅、沈璟等人则利用昆山腔一字数拍的特点,在南曲中建立了一种五音四声的对应关系,由此引发了晚明戏曲史上的汤沈之争。
    • 戚林聪; 赵厚均
    • 摘要: 齐梁时期,沈约等人提倡四声说,这是诗歌史上的重要进程。但与沈约相识已久的梁武帝萧衍对四声说却并不认同。究其原因,一是出于对提出者沈约的反感,沈约的自大态度令武帝心怀不悦;二是四声说自身体系并不完备,且作为吟诵诗歌的学说,其与武帝崇尚音乐的诗歌喜好相左;三是作为其来源之一的佛经转读并不为武帝所接纳。诗歌越来越讲求声律的趋势并未改变,但梁武帝以一己之力为梁朝诗坛增添了曲折与变化。
    • 周晶
    • 摘要: 诗歌,因为格律的介入,在其发展上分化成古体诗和近体诗,有严格格律要求的是格律诗,所以近体诗又叫格律诗。徐健顺、陈琴老师的"亲近母语"活动,掀起了中国内地一股吟诵热。格律诗吟诵是目前诗歌吟诵的主要方式,以平长仄短为特征。我们虽然有格律诗吟诵的文化土壤,但格律诗吟诵因为四声在现代汉语的断裂和古代汉语方言的式微,让格律诗吟诵在诗歌推广教学的道路上越走越窄。而以《诗经》为范本的吟诵,无疑打开了吟诵的开窗,看到了吟诵更广阔的未来。
    • 周晶
    • 摘要: 诗歌,因为格律的介入,在其发展上分化成古体诗和近体诗,有严格格律要求的是格律诗,所以近体诗又叫格律诗.徐健顺、陈琴老师的"亲近母语"活动,掀起了中国内地一股吟诵热.格律诗吟诵是目前诗歌吟诵的 主要方式,以平长仄短为特征.我们虽然有格律诗吟诵的文化土壤,但格律诗吟诵因为四声在现代汉语的断裂和古代汉语方言的式微,让格律诗吟诵在诗歌推广教学的道路上越走越窄.而以《诗经》为范本的吟诵,无疑打开了吟诵的开窗,看到了吟诵更广阔的未来.
    • 田琳
    • 摘要: “昆曲进校园”活动中,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日语社团在首次活动中普及了中州韵、尖团音的知识。为了让学生摆脱流行歌曲的干扰,真正认识昆曲,欣赏昆曲,本次活动通过《惊梦》“皂罗袍”的唱段来分析昆曲四声与现代汉语四声的不同,并通过模仿学唱来体会四声在演唱过程中的变化。
    • 王力
    • 摘要: 知道了甚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凭甚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它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
    • 王力
    • 摘要: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积声调。我们要知道四声,必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
    • 张潮
    • 摘要: 介绍李鼎老师治音韵学常用的参考书,并总结李老在音韵学上的主要学术观点,包括南方音可以在平、上、去、入四声基础上,再依阴声(浊音)和阳声(清音)的不同而分为八声,入声的消失对诗文格律的影响以及借助南方音的读法使入声回归等。此外,还介绍了传统古籍中标注四声的“点发”方法。
    • 陈颖
    • 摘要: 清唱昆曲的形式由元代顾坚首创,起初供文人、士大夫集会时所唱,后经明代魏良辅革新之后流传,并作《南词引正》(又名《曲律》)专门总结清唱的艺术规律和唱法."依字行腔"作为昆曲行腔的基本特征,四声的正确运用和处理是演唱各种腔格的关键.它的基本特点、声调走向以及常见、易错的腔格,一方面为准确的演唱有着指导性的意义;另一方面,清唱作为昆曲演唱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昆曲在当下的传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王洪涛
    • 摘要: 中国语言独具的"四声"音调特点致使古典诗词在朗诵时就具有音乐的旋律性,以语言音乐学为理论基础,分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字调"与"音乐"结合的关系,通过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曲谱分析,找出之间相互影响的共性特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