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p53蛋白

p53蛋白

p53蛋白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729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基础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73篇、会议论文56篇、专利文献113161篇;相关期刊578种,包括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华病理学杂志、现代肿瘤医学等; 相关会议53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2015全国小儿泌尿外科学术会议等;p53蛋白的相关文献由5010位作者贡献,包括姜彦多、张伟、张学斌等。

p53蛋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73 占比:1.46%

会议论文>

论文:56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13161 占比:98.50%

总计:114890篇

p53蛋白—发文趋势图

p53蛋白

-研究学者

  • 姜彦多
  • 张伟
  • 张学斌
  • 倪灿荣
  • 李惠芳
  • 崔文
  • 张建平
  • 李明众
  • 王翠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任鲁宁; 王欢; 朱占胜; 霍建平; 刘克毅; 郑通; 柴芳
    • 摘要: 目的分析鼠双微蛋白(MDM)2和P53在甲状腺滤泡癌(FTC)和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及与甲状腺滤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56例FTC患者分成FTC组和对照组(癌旁组织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MDM2和P53在二者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MDM2和P53在FT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MDM2和P53在肿瘤分期组及MDM2在肿瘤直径组中有差异性表达(P<0.05)。MDM2表达与肿瘤分期及肿瘤直径有关(P<0.05),P53表达与肿瘤分期有关(P<0.05),且两者有相关性(r=0.304,P=0.023)。结论MDM2和P53在FTC和癌旁组织间存在差异性表达,可能对疾病有一定诊疗价值,提供新的靶向治疗方向。
    • 赵粉琴; 赵艳; 刘洁颖; 胡芝霞; 苟雅姣; 谢知慧; 李淑萍
    • 摘要: 目的探讨6.0 Gyγ射线对性成熟期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卵巢组织凋亡的影响,以及左归丸的干预效应。方法将60只8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辐射组、补佳乐组、左归丸高剂量组、左归丸低剂量组和左归丸高剂量+补佳乐组,每组10只。γ射线一次性照射(6.0 Gy,LD40)24小时后给予补佳乐、左归丸高剂量、低剂量、左归丸高剂量+补佳乐灌胃,每日一次,连续用药21天后,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激素(卵泡雌激素、黄体生成素和雌二醇);苏木精—伊红观察卵巢的组织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卵巢组织凋亡率以及免疫组化检测凋亡蛋白p53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辐射组大鼠卵泡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出现核固锁,初级卵泡增多,窦状卵泡比例下降(P<0.01),血清卵泡雌激素水平升高(P<0.05),卵巢组织凋亡率明显上升(P<0.01),卵巢组织p5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窦状卵泡比例增加(P<0.01),初级卵泡增多,血清卵泡雌激素水平下降(P<0.05),卵巢组织凋亡率减少(P<0.01),卵巢组织p5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尤其是左归丸高剂量组+补佳乐作用显著(P<0.01,P<0.05)。结论左归丸可通过抑制卵巢组织凋亡和p53蛋白表达,促进初级卵泡发育,增加血清雌二醇含量,降低血清卵泡雌激素水平,达到缓解辐射损伤卵巢的作用。
    • 詹永通; 吴桂豪; 范旭红; 陈路苗; 陈同生; 王小平
    • 摘要: 作为Hippo信号通路的主要效应蛋白,Yes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主要通过与转录增强相关结构域(transcriptional enhanced associate domain,TEAD)/非TEAD转录因子结合的方式调控靶基因转录[1]。YAP蛋白的结构主要包括WW结构域(介导非TEAD转录因子的结合)、TEAD结合域(介导TEAD转录因子的结合)、C端转录激活域(介导转录激活)、C末端PDZ结合域(核定位所需)、卷曲螺旋域(介导蛋白质-蛋白质的相互作用)、N末端富含脯氨酸基序(抑制转录活性)和SH3结合基序(介导含SH3结构域蛋白的相互作用)[2]。YAP广泛参与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的调控,是不同器官生长与再生所必需的转录共激活因子,在器官再生与再生医学领域被广泛研究[3]。同时YAP通过调控细胞增殖以及凋亡,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转移,是目前肿瘤相关研究的重点[4]。另外,近年来YAP调控细胞衰老的研究也逐渐增多[5-7]。
    • 管洁; 戴北飞; 何丹; 唐磊; 姚苗苗
    •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p53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9月行手术治疗的64例乳腺癌患者的组织标本作为乳癌组,取距离癌组织3 cm的癌旁正常组织为癌旁组。比较两组p53蛋白、GLUT-1阳性表达率,分析p53蛋白和GLUT-1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乳癌组p53蛋白、GLUT-1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GLUT-1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GLUT-1阳性表达者术后1年生存率均低于阴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中p53蛋白、GLUT-1呈高表达,其表达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
    • 卢艳丽; 万宏燕; 吴俊
    • 摘要: 目的分析肺腺癌CT征象与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NCA)、p53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北京市隆福医院收治的187例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均在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肺腺癌者,以患者癌组织作为观察组,取距离癌组织5 cm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织中Ki67、PNCA、p5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肺腺癌CT征象,探讨肺腺癌CT征象与Ki67、PNCA、p53蛋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中Ki67、PNCA、p53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患者PNC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毛刺征、肿瘤边界不清晰患者p53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毛刺征、肿瘤边界清晰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67、PNCA、p53蛋白表达情况与肺腺癌CT征象存在一定相关性,对肺腺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沈玲; 罗玉群; 李海滨; 杨辉
    • 摘要: 目的 探讨岩鹿乳康片联合他莫昔芬治疗乳腺增生症(HDB)的效果及对外周血p53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青海省中医院收治的84例HDB女性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模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岩鹿乳康片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丙二醛(MDA)、外周血p53蛋白、TGF-β1水平差异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HDB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岩鹿乳康片联合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治疗HDB,可有效降低外周血p53蛋白及TGF-β1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周圣曜; 赵新军
    • 摘要: 本文基于Hill动力学与Michaelis-Menten方程,建立理论模型研究肝癌(HCC)进展过程的微环境中,糖原合酶激酶3(GSK3)介导的胰岛素对糖原代谢的抑制调节,以及P53蛋白恢复调节糖原代谢异常的作用.分析了胰岛素激活AKT激酶影响GYS2磷酸化/去磷酸化转变的昼夜节律性,以及P53通过抑制AKT,对GYS2磷酸化/去磷酸化转变的昼夜节律性异常的调节恢复特性.研究发现,胰岛素激活并提升AKT的表达水平,经过AKT的催化作用,GSK3的表达被抑制减弱,进而增强了GYS2的磷酸化和失活.在胰岛素浓度较低的情况下,GYS2去磷酸化激活的昼夜节律性会被改变,进而改变了GYS2昼夜节律的合成规律.在较高胰岛素浓度条件下,去磷酸化的GYS2(dGYS2)随时间演变的周期振荡性会被极大地改变,GYS2昼夜节律的合成规律被破坏.改变P53的表达水平,我们发现,P53对较低和较高胰岛素浓度条件下dGYS2异常的昼夜节律演化性,有明显的调节恢复作用.理论结果符合实验,并进一步分析了GSK3介导的胰岛素调节GYS2磷酸化/去磷酸化转变的昼夜节律性的调节机理,以及P53对GYS2磷酸化/去磷酸化转变异常的调节恢复特性,进而揭示了HCC发生发展的一种致癌、抑癌机理,可为设计阻断致癌转变的通路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 寇天雷; 何轩; 朱金磊; 孙书磊; 刘继尧; 郑淑芳
    • 摘要: 目的探讨p53、p16、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E-钙黏蛋白(E-cad)在脂肪肉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42例脂肪肉瘤确诊患者的肉瘤组织及肉瘤旁组织,对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3、p16、cyclinD1、E-cad蛋白在肉瘤组织及肉瘤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p53、p16、cyclinD1、E-cad蛋白表达情况与脂肪肉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结果黏液型脂肪肉瘤、多形性脂肪肉瘤和去分化型脂肪肉瘤的HE染色结果存在差异。p53、p16、cyclinD1和E-cad蛋白主要位于肉瘤细胞核;p53、p16、cyclinD1、E-cad蛋白在脂肪肉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24%、59.52%、52.38%、47.62%,在肉瘤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3%、28.57%、23.81%、69.05%。与肉瘤旁组织相比,脂肪肉瘤组织p53、E-cad蛋白阳性表达率较低,p16、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肉瘤部位、临床TNM分期、病理类型和有无局部复发、有无远处转移患者的p53、p16、cyclinD1、E-cad蛋白阳性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率为100.00%(42/42),其中生存25例(59.52%)、死亡17例(40.48%,均由脂肪肉瘤复发或恶化引起)。p53阳性表达患者、E-cad阳性表达患者中死亡人数分别少于p53阴性表达患者、E-cad阴性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阳性表达患者、cyclinD1阳性表达患者中死亡人数分别多于p16阴性表达患者、cyclinD1阴性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p16、cyclinD1、E-cad蛋白在脂肪肉瘤组织中均呈异常表达,且p53、E-cad、p16、cyclinD1蛋白表达情况与肉瘤部位、TNM分期、病理类型、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情况相关,p53、E-cad表达阴性患者和p16、cyclinD1表达阳性患者的预后不佳。
    • 张克剑; 杨金礼; 闫阳; 姜慧; 赵辉
    • 摘要: 目的 本研究通过检测P53、CDC7蛋白在正常肺组织与多原发肺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多原发肺腺癌中蛋白表达特点,为多发肺腺癌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正常肺组织及56例多发肺腺癌组织中 P53蛋白、CDC7蛋白的表达;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正常肺组织及多发肺腺癌组织中 P53蛋白、CDC7蛋白的表达量,分析 P53蛋白、CDC7蛋白在正常肺组织与多原发肺腺癌中表达水平的特点。结果 56例正常肺组织中P53、CDC7蛋白不表达或几乎不表达;在多原发肺癌组织中P53蛋白、CDC7蛋白表达水平增高,CDC7蛋白在中晚期多原发肺癌中的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多原发性肺癌中P53、CDC7的表达均有明显表达,说明在多原发性肺癌的发生过程中至少存在2种蛋白的参与,P53、CDC7蛋白的共同表达,说明这两种蛋白可能有协同致癌作用,在中晚期多原发肺癌中CDC7蛋白表达明显增高,提示预后不良。
    • 张天泽; 宋娟; 尹传华; 杜楠; 刘春杰; 王利宁; 李克明; 张贺
    • 摘要: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于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增殖及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苦参治疗结肠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用IL-6处理造模后加不同浓度苦参碱干预,并设置空白对照组,检测IL-6处理模型组及不同浓度苦参碱干预各组HT-29细胞活力及p53蛋白表达情况。通过网络检索TCMSP、OMIM和Disgenet三个数据库得到苦参主要活性成分及对应疾病的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将苦参对结肠癌的潜在靶点构建PPI,将药物疾病共同基因导入Metasacpe数据平台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模型组细胞活力较空白组增强,p53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经苦参碱干预后各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53蛋白表达水平增高。通过网络检索数据库共检索出苦参的45个有效成分和22个潜在作用靶点,检索出的治疗通路主要有VEGF信号通路、癌症通路、晚期糖基化产物(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等。结论苦参能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并提高抗肿瘤基因p53蛋白的表达;其机制为苦参中抗癌活性成分通过多种信号通路作用于p53、IL-6、AKT1、PTGS2等靶点,从而对结肠癌起到干预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