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RC框架

RC框架

RC框架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21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电工技术、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0673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0年南方电网技术论坛等;RC框架的相关文献由302位作者贡献,包括于安林、白久林、金双双等。

RC框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0673 占比:99.85%

总计:60762篇

RC框架—发文趋势图

RC框架

-研究学者

  • 于安林
  • 白久林
  • 金双双
  • 曹平周
  • 赵宝成
  • 陈辉明
  • 冯宁宁
  • 战永亮
  • 李亚男
  • 李超

RC框架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双
    • 摘要: 钢筋混凝土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关系着居民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为使多层典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与易损性分析更加准确高效,本次研究从易损性角度建立易损性能力需求模型,从抗震性能角度建立基于需求能力系数法的分析体系,并将两种方法投入到实际应用之中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在易损性方面,不同的地震程度下,确定性结构的破坏程度普遍小于不确定结构的破坏程度;在抗震性能方面,小震、中震、大震3种情况下的置信概率分别为75.92%、74.17%、93.52%,符合抗震性能标准,能为相关领域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 柯长仁; 刘迎澳
    • 摘要: 为研究加腋梁对RC框架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能力,文章使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建模,设计了九个不同尺寸加腋的三层四跨RC框架。采用拆除构件法,在拆除底层中柱和边柱的情况下进行非线性静力分析。结果表明加腋梁框架在拆除底层中柱时均未发生倒塌,且加腋梁框架KJ-L1的抗倒塌能力最好;拆除底层边柱时,未加腋框架及加腋框架均倒塌,但加腋梁框架倒塌时,框架整体的水平位移很小;加腋梁有利于节点区塑性铰的转移,使得框架在梁机制阶段的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加腋长直角边C1对中柱柱端竖向位移起着决定性影响———C1越大中柱柱端竖向位移越小。
    • 白久林; 冯明富; 李文学; 陈辉明; 刘明辉; 金双双
    • 摘要: 防屈曲支撑(BRB)作为一种优良的耗能构件,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在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中布置防屈曲支撑时,支撑与梁柱节点的连接往往是结构抗震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连接方式为节点板与梁柱混凝土中的预埋件焊接,再与BRB直接相连。然而,框架作用产生的开合效应和地震动引起的往复荷载容易使焊缝疲劳撕裂,从而导致节点连接破坏。为此,该文提出了开孔钢板剪力键(PBL)整体式连接节点,并将其应用于BRB-RC框架结构中。基于泛应力法,给出了节点板和PBL的设计方法。以此为基础,开展了BRBRC框架结构的节点设计,进行了节点的有限元模拟和试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BRB与RC梁柱的连接节点承载力强,塑性铰转移到节点板边缘以实现损伤可控,BRB的承载-耗能性能得到了充分发挥;该新型节点连接形式安全、可靠,可显著提升结构的抗震性能。
    • 翁运昊; 李治; 邓小芳; 钱凯
    • 摘要: 为研究钢支撑对RC框架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加固效应,在实验室制作了2榀RC平面子框架试件,并对其中1榀框架通过钢支撑进行加固,采用pushdown加载方式研究钢支撑对RC框架破坏模式和抗倒塌承载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钢支撑可以提高峰值荷载超过122%,其承载能力随拉杆的断裂而突然下降;由于压杆在加载初期就发生严重的平面外屈曲破坏,故仅对试件的初始刚度有影响,对峰值荷载作用很小。为进一步量化拉杆与压杆的加固贡献,通过商用有限元软件LS-DYNA进行精细有限元分析。有限元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试验结果:采用角钢加固RC框架,压杆在加载初期容易发生平面外屈曲,对结构抗力影响不大,抗力提升主要由拉杆提供;通过拓展分析发现:采用防屈曲支撑加固可以显著提升压杆对结构抗力贡献,如压杆使用方钢管混凝土截面比L形截面峰值荷载提升超过42.8%。
    • 齐芳月; 郭迅; 董策; 王超
    • 摘要: 设计了三个2榀2跨单层RC框架模型,分别为开窗洞先砌墙(BF)、开窗洞后砌墙(AF)、无墙框架结构(OF),进行了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比三个模型的破坏模式、力-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分析填充墙砌筑顺序对底商多层房屋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BF窗间墙柱结合体出现贯通斜裂缝,表现为剪切脆性破坏;AF窗间墙率先发生剪切破坏,框架柱发挥了延性变形能力。(2)AF耗能能力最强,在具备一定抗震强度的同时变形能力最好;BF尽管承载力最大,但变形能力最差。(3)BF、AF的刚度退化曲线在前期的走势基本相同,退化速度较快,前者失效后,后者的刚度退化曲线继续平缓下降,且在同位移下均大于OF的刚度。(4)三组模型中AF延性好、承载力适中,说明在浇筑框架柱后砌筑填充墙的施工工艺对结构抗震最有利。研究结果可为底商多层房屋抗震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 佟瑶; 刘本山; 郭骅山; 段厚瑞; 曾庆龙
    • 摘要: 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不仅是研究结构地震破坏程度的基础,也是结构震害损失预测的主要方法,在结构破坏和损失预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以防灾科技学院新建北校区教学楼为例,基于Opensees有限元软件,经简化后建立二维模型,以最大层间位移角为损伤指标、最大增量速度(MIV)为地震动强度参数,选取30条地震动进行易损性分析,得出了该教学楼的易损性曲线,为其震害损失的预测提供依据。
    • 甘艺平; 喻君; 陈隽; 申家旭
    • 摘要: 现有钢筋混凝土(RC)框架抗连续倒塌的理论分析模型仅适用于等跨结构。通过理论推导将现有等跨结构的分析模型推广至不等跨结构,并提出了一个新的修正三折线模型,可以考虑不同工况下结构的抗弯、压拱、悬梁线和拉膜效应机制。利用所提理论分析模型建立了一个鲁棒性评判指标,用于危险工况的快速判断。数值与理论结果对比表明:所提出的修正三折线理论分析模型准确性高,能够为不等跨RC框架抗连续倒塌设计提供参考;所建立的鲁棒性评判指标可用于快速确定出RC框架的最危险柱子失效工况。
    • 陈嗣超; 孔瑞; 李延和
    • 摘要: RC框架纵向受力钢筋力学性能必须满足GB50011强制性条文第3.9.2条的要求。针对实际工程中存在的不满足该条文要求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梁端截面的弯曲延性分析推导出梁端截面曲率延性系数的相关公式及与钢筋各性能的关系。然后在曲率延性系数分类和钢筋强度取值分析的基础上,依据钢筋性能不满足RC框架抗震要求的两种情况,提出了拉结防塌钢板、粘贴箍板加固、粘贴碳纤维布箍加固三种方法的加固设计及计算方法。最后以实际工程案例中某十一层高层结构加固设计为例,证明了本文设计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 杨连森; 陈鑫; 谈丽华; 孙勇; 刘涛; 还毅
    • 摘要: 多层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是我国中小学校舍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其抗震性能受地震动参数影响较大。文中围绕地震动参数与既有RC框架校舍及其加固后的抗震性能指标相关性展开研究。首先,确定描述地震动特性的关键参数,据此选择了20条具有不同特性的地震动记录。同时,针对某RC框架校舍,设计了包含增大截面、黏贴角钢和黏贴碳纤维布的综合加固方案。随后,建立了加固前后结构有限元模型,开展了结构动力特性分析,并对结构进行了多遇地震下的弹性时程分析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最后,计算了薄弱层层间位移角和残余层间位移角与拟合特征周期、震中距、平均剪切波速和峰值速度/峰值加速度(PGV/PGA)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加固后,罕遇地震下结构底层层间位移角平均衰减64.03%,残余层间位移角平均衰减92.05%,结构抗震性能显著提升;薄弱层层间位移角在近场地震罕遇下可达远场地震下的1.90倍;拟合特征周期和PGV/PGA对结构抗震性能指标影响较大,加固前后,层间位移角与拟合特征周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和0.82。研究工作可为既有RC框架校舍抗震性能评估和加固设计提供参考.
    • 丛宇; 钟燕; 褚云朋; 古松
    • 摘要: 针对成都一栋七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进行改造和加固处理.为了提升功能需对底层大厅顶板以及对应的二层底板进行开洞,使用PKPM软件建模,通过SATWE分析得出:改造后结构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柱轴压比超限需进行抗震加固,开洞楼板处需进行构造加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