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垃圾衍生燃料

垃圾衍生燃料

垃圾衍生燃料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273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347325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可再生能源、燃烧科学与技术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2013中国水泥技术年会暨第十五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全国电站辅机及汽轮机热力系统节能降耗技术论坛等;垃圾衍生燃料的相关文献由555位作者贡献,包括雷建国、李叶青、李延吉等。

垃圾衍生燃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47325 占比:99.97%

总计:347446篇

垃圾衍生燃料—发文趋势图

垃圾衍生燃料

-研究学者

  • 雷建国
  • 李叶青
  • 李延吉
  • 李润东
  • 张江
  • 王加军
  • 王焕忠
  • 胡贞武
  • 陈勇
  • 刘典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袁国安
    • 摘要: 以木质大件垃圾(密度板、颗粒板、实木板、实木复合板)、园林废弃物及木质废弃物制成的垃圾衍生燃料(RDF)等3类6种城市典型木质废弃物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原料理化特性和热重特性,开展了6种典型木质废弃物的固定床热解实验研究,并对热解焦、热解油和热解气等热解产物的产率和理化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6种典型木质废弃物的热解失重特性较为接近,最大失重速率对应温度在350°C左右;不可凝热解气的低位热值为13 MJ/m^(3),已达到中热值气体燃料的热值标准;在不考虑热量损失的情况下,通过燃烧部分热解气可满足热解过程的热量需求,木质废弃物热解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 方德; 杨虎; 刘小青; 何峰; 曹金钟; 谢峻林
    • 摘要: 水泥行业面临着较大的节能减排压力,垃圾衍生燃料(RDF)正处在使用效率较低的初级阶段,将RDF更加高效地应用于水泥行业是实现水泥生产环境友好与RDF资源化的重要途径。RDF来源广泛,从而导致其物理化学性质复杂,准确评价和检测RDF的物理化学性质是提高其利用效率的关键之一。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概述了组成分析和物性分析等仪器分析方法,并对各种分析方法获取的有用信息及适应性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为RDF的高效利用与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 房科靖; 熊祖鸿; 鲁敏; 黎涛; 陈勇
    • 摘要: 垃圾衍生燃料(refuse derived fuel,RDF)是指从城市生活原生垃圾中分选出的若干类可燃固体废物,经过干燥、破碎、分选和成型等复杂工艺制成的一种固体燃料,由于具有方便运输和储存,较低的污染物排放量、排渣量和着火点,燃烧充分和稳定等特点,在国家“双碳”的背景下,RDF一跃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最佳替代品之一,但大规模市场化应用过程中,面临着生产和制作成本高昂、投资利益主导和直燃式焚烧技术的成熟和国产化等问题。本文从RDF的制备工艺、热转化特性出发,到最终的市场化应用,介绍了RDF的制备工艺、简述了热转化特性,分析了阻碍RDF大规模市场化应用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未来推进RDF应用的三项措施:简化RDF生产工艺,降低制作成本;建立完善的RDF应用行业补贴体系;建立“减碳”奖励机制,以期为RDF的大规模市场化应用提供指导。
    • 摘要: 垃圾经过预处理可作为燃料被工业化利用,一般称为垃圾衍生燃料。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生产与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废物迅速增加,占用土地、污染环境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也越加明显。目前较为成熟的处理垃圾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和其他,近几年垃圾焚烧处理比例逐年上升。垃圾焚烧处理具有无害化处理率高、减量化大和可资源化利用等优点。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数据,2018年中国垃圾处置率为99.0%(垃圾产生量为2.280 18×10_(8) t,无害化处理量为2.256 54×10_(8) t)。其中,卫生填埋处理量为1.170 60×10_(8) t,占51.88%;焚烧处理量为1.018 49×10_(8) t,占45.14%;其他处理方式占2.99%。
    • 王静毅
    • 摘要: 随着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的提高,如何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将生活垃圾经一系列流程制成垃圾衍生燃料(RDF)与煤掺烧发电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利用技术,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工程应用带来了广阔的前景.然而,RDF与煤掺烧可能会对锅炉的燃烧性能、污染物及重金属排放、锅炉结渣结垢造成影响,文中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 刘典福; 季杰; 谢军; 周超群; 魏潇翔
    • 摘要: 使用Fluent软件对某公司日产3200 t水泥熟料生产线中的TTF型预分解炉内垃圾衍生燃料(RDF)与煤粉混烧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不同RDF掺混比时炉膛内的气流场分布、温度场分布、不同组分浓度场分布,同时计算得到不同工况下的生料分解率、燃料燃尽率及NOx脱除率.模拟结果表明:煤粉与一定比例RDF掺混炉膛内的温度场和气相速度场分布变化不是很大,燃料能够在分解炉炉膛内持续稳定燃烧,混合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能够满足生料分解吸收热量需求.出口处CaCO3浓度随掺混比的增加有所升高,生料分解速率有所下降,CaO与NOx浓度随掺混比的增加均有所下降.煤粉中RDF掺混比例从0%增加到50%时对应分解炉出口处NOx平均浓度从345 ppm下降至157 ppm,生料分解率从91.70%下降至85.45%.RDF掺混比为20%左右时分解炉内生料分解率与燃料燃尽率较高,出口处NOx的排放量较低.所得结论为该型分解炉设计、运行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 郑仁栋; 王德锋; 张思成; 王国斌; 俞彩孟; 严密
    • 摘要: 垃圾空气气化合成气由于N2含量高,使得合成气热值和品质较低.为此,研究了合成气回用作为气化剂对垃圾气化产气的影响.开展了模拟合成气气氛下生活垃圾衍生燃料(RDF)和粉煤灰掺混气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合成气气氛下,RDF气化产气组分以CO和CO2为主,H2和CH4相对较少;相对空气气化,由于没有N2稀释,可燃组分浓度和热值均更高.粉煤灰加入后,RDF气化合成气产率增加,焦油和焦炭产率下降;粉煤灰能促进RDF气化,增加合成气中CO2和CH4产量,但对CO和H2影响较小;粉煤灰在气化过程中具有催化和载氧的作用.
    • 王立群; 马亮
    • 摘要: 为避免富氧气化过程氧气制备所带来的高额成本以及空气气化过程N_(2)组分对产气热值的稀释,提出一种新型单一流化床两步法气化工艺。过程由燃烧和气化2个阶段交替运行,燃烧阶段以煤料为发热体及热载体,气化阶段改投垃圾衍生燃料(RDF)进行水蒸气气化反应。对过程气化特性分析发现:该工艺可以有效制备中热值的富氢燃气,并且随着温度(T)升高,燃气组成中的H_(2)及CO均以不同速率呈增长趋势,同时气体产率及气化效率也有所增加,但热值呈下降趋势;随着水蒸气与RDF投料质量比(S/R)的增加,H_(2)组成呈上升趋势,产氢率和潜在产氢率也持续增长,但CO和CH_(4)组分占比不断减小,并且由于焦油及烷烃类气体挥发分分解,产气热值呈下降趋势,但气体产率不断增加,综合计算其过程气化效率从54.49%增加至74.30%。通过全面分析,确定最佳气化温度区间应为950~1000°C,最佳S/R应为1.7。
    • 王立群; 马亮
    • 摘要: 为避免富氧气化过程氧气制备所带来的高额成本以及空气气化过程N_(2)组分对产气热值的稀释,提出一种新型单一流化床两步法气化工艺。过程由燃烧和气化2个阶段交替运行,燃烧阶段以煤料为发热体及热载体,气化阶段改投垃圾衍生燃料(RDF)进行水蒸气气化反应。对过程气化特性分析发现:该工艺可以有效制备中热值的富氢燃气,并且随着温度(T)升高,燃气组成中的H_(2)及CO均以不同速率呈增长趋势,同时气体产率及气化效率也有所增加,但热值呈下降趋势;随着水蒸气与RDF投料质量比(S/R)的增加,H_(2)组成呈上升趋势,产氢率和潜在产氢率也持续增长,但CO和CH_(4)组分占比不断减小,并且由于焦油及烷烃类气体挥发分分解,产气热值呈下降趋势,但气体产率不断增加,综合计算其过程气化效率从54.49%增加至74.30%。通过全面分析,确定最佳气化温度区间应为950~1000°C,最佳S/R应为1.7。
    • 易正明; 师利晨; 陈晓琳
    • 摘要: 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衍生燃料是目前发展趋势之一,但实际处置过程中存在着污染物排放不稳定的问题,因此本文以湖北某水泥厂处置的垃圾衍生燃料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温管式炉开展试验,研究了五种垃圾衍生燃料在500~900°C的燃烧环境下燃烧产物NO_(x)、SO 2的释放特点。试验结果表明:垃圾衍生燃料在不同温度下燃烧过程中NO_(x)的浓度峰值在低温下(500~600°C)受温度影响更大,且呈倍数增大,在高温下(700~900°C)NO_(x)的浓度峰值受温度影响较小;900°C时NO_(x)的转化率低、燃烧速率快,建议为垃圾衍生燃料投放温度;不同种类垃圾衍生燃料燃烧过程中NO_(x)的转化率随着燃烧温度的变化呈“倒V型”,而SO 2的转化率随着燃烧温度的变化呈“正V型”,NO_(x)和SO 2在生成过程中起相互抑制的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