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循环流化床

循环流化床

循环流化床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10803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79篇、会议论文540篇、专利文献292637篇;相关期刊867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洁净煤技术、动力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296种,包括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全国电力行业CFB机组技术交流服务协作网第九届年会暨第二届中国循环流化床燃烧理论与技术学术会议等;循环流化床的相关文献由14955位作者贡献,包括吕清刚、吕俊复、杨海瑞等。

循环流化床—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79 占比:1.37%

会议论文>

论文:540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292637 占比:98.45%

总计:297256篇

循环流化床—发文趋势图

循环流化床

-研究学者

  • 吕清刚
  • 吕俊复
  • 杨海瑞
  • 岑可法
  • 骆仲泱
  • 高鸣
  • 张缦
  • 那永洁
  • 肖平
  • 王勤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王计远; 任超峰; 李玮
    • 摘要: 炉排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是目前两大生活垃圾焚烧的主流工艺,2种工艺的焚烧机理和生活垃圾适应性各不相同,导致污染物排放和运行经济性也不相同.文章对2种不同的炉型在焚烧同一种垃圾时的运行工况进行研究,分析了2种炉型反应机理和垃圾适应性,研究了2种炉型的污染物排放指标和焚烧经济性指标,并给出了2种炉型未来发展的建议.
    • 李建军; 赵平
    • 摘要: FCB功能是机组从正常运行方式快速甩掉当前所带负荷,过渡到仅带厂用负荷的运行方式,局域网装机容量小,在电网中的循环流化床机组具备FCB功能非常有必要,FCB是机组在极端异常工况下的负荷控制,集模拟量控制和开关量控制于一体,对主辅设备可靠性、自动化程度要求高。
    • 刘桂松
    • 摘要: 循环流化床锅炉分离器中心筒改造是现代循环硫化锅炉优化的重要措施,对锅炉技术优化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也关系到锅炉性能。当前,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分离器中心筒改造问题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分析分离器中心筒对锅炉性能的影响,以确定分离器中心筒改造优化特点,确保其技术的应用更加合理,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锅炉分离器的综合优化效果。本次分析中,针对2×300 MW机组循环流化床的中心筒改造进行分析,并完成改造后的锅炉性能试验。
    • 崔长颢; 刘美佳; 葛金林; 王铭玮; 闫大海
    • 摘要: 我国电力行业CO_(2)排放量巨大,约占全国CO_(2)排放总量的50%.有效降低电力行业的碳排放,对我国按时实现“3060”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将起到有力支撑.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油基岩屑因含有较高的热值可作为锅炉煤炭燃料的替代燃料使用.为探明利用燃煤锅炉协同处置油基岩屑的碳减排效果,选取某电站60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以30%的比例掺烧油基岩屑,并参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1部分:发电企业》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征求意见稿)》两种核算方法计算协同处置前后锅炉CO_(2)的排放量.结果表明:①在30%的掺加比下,油基岩屑协同处置具有碳减排效果.两种核算方法计算的降碳量分别为159.2和157.7 t,降碳比分别为0.543和0.538.②油基岩屑焚烧产生的CO_(2)排放量小于被替代的煤炭燃烧产生的碳排放量,是协同处置具有碳减排效益的主要原因.③核算法与检测法CO_(2)排放量的差异表明,企业源评估模型碳核算法最主要的不确定性来源于检测数据的精准度.研究显示,燃煤锅炉协同处置油基岩屑具有一定的CO_(2)减排效果,单位热值含碳量和消耗量是影响碳减排效果的两个关键因素,建议开展油基岩屑掺加比与碳减排量间的相关性研究,为规模化开展燃煤锅炉协同处置降碳工作提供参考.
    • 吴永彬
    • 摘要: 循环流化床(CFB)脱硫系统对入口烟气均匀性要求较高,如何提高入口烟气的均匀性就变得尤为重要。为适应多种工况,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一种循环流化床脱硫系统入口烟气混合的新技术,此技术能增加混合的扰动,将循环烟气和入口烟气充分混合,可以大大缩短混合距离,提高入口烟气均匀性,从而节省成本、降低改造项目的难度。
    • 颉青尧
    • 摘要: 文章以33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在AGC调峰运行的方式为依据,通过管路运送石灰石,从而达到炉内脱硫目的,以此分析影响脱硫效果的几大原因。建立闭环控制系统,将上传到环保局监控的实际数值作为可控测量值。在原调节器的基础上手工建立二级调节器,从而形成具有自纠缠、自平衡、自动寻优的超级调节器。在进行了不断优化后,发现在长期投运过程中,可以实现超低排放的目标,这样既节省了石料,又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充分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既完善了PID调节器的性能,又为实现其他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提供了思路。
    • 柯希玮; 孙国瑞; 黄中; 巩太义; 杨海瑞; 吕俊复; 张缦
    • 摘要: 利用循环流化床(CFB)锅炉掺烧一定比例污泥是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污泥的有效方式。为了解污泥掺烧对大型电站CFB锅炉物料平衡和运行性能的影响,以某330 MWe亚临界CFB锅炉为研究对象,借助一维CFB数学模型对其掺烧污泥后的物料平衡特性进行预测和分析,然后结合实炉运行数据讨论掺烧对锅炉性能的影响。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原煤矸石和煤泥混合燃料中(煤泥质量分数为15%),掺入10%污泥替换一部分煤矸石后,飞灰和底渣粒度变化很小,而循环灰粒度略微增大;循环流率由9.2 kg/(m^(2)·s)提高至11.8 kg/(m^(2)·s),提高了近30%;稀相区平均压降即颗粒悬浮浓度增大约35%;飞灰占总灰渣份额增加约1.5个百分点;同时床料颗粒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有所延长。在不同锅炉负荷(50%~100%)下的实测结果均显示,掺烧10%污泥后,床温下降10°C左右;排烟温度升高3°C以内;低温过热器及低温再热器出口蒸气温度有所提高,大部分工况下温升在10°C以内;而炉内屏式过热器出口蒸气温度则略有降低,降幅为2~15°C。模型和实炉运行结果表明,掺烧少量污泥有利于改善CFB锅炉物料循环性能,尾部烟道对流换热增强,而炉内屏式过热器传热系数有所降低。但总体上看,在较宽负荷范围内,当污泥掺烧比例较低时,锅炉蒸气参数等变化较小,对整体运行性能影响不大。
    • 韩平; 张东旺; 辛胜伟; 谢国威; 郑伟佳; 张缦; 吕俊复
    • 摘要: 本文随着循环流化床锅炉容量的增大,分离器个数相应增加,采用多分离器并联布置的结构会出现气固分布不均的偏流现象,由此给锅炉带来巨大的危害。为研究不同的运行参数对偏流现象的影响,采用欧拉双流体模型,对四分离器M型布置的高效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循环回路的气固流动特性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详细探讨了布风均匀性、颗粒平均粒度及一二次风配比对多分离器间均匀性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相对床存量及一二次风配比等,布风均匀性对四循环回路间的气固流率分布影响最大,因此保证布风的均匀性是解决气固偏流的主要措施;同时,四分离器气固分布的不均匀性随着粒径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 田亚军
    • 摘要: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吸收塔是工业企业生产的主要设备之一,吸收塔塌床后从一定程度上致使塔内压降不稳定,制约了工业企业的生产进度。基于此,本文以某公司的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了其主要的工作机理,结合实际情况对吸收塔塌床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吸收塔塌床的主要处理措施,希望能够给同行带来一定的帮助。
    • 李彩霞; 赵军; 李建伟; 王伟; 王杰; 于浩洋
    • 摘要: 由于循环流化床(CFB)机组在动态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污染物生成与还原模型的指导,导致变负荷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污染物排放水平的制约。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循环流化床机组SO_(2)质量浓度动态模型,应用极限学习机建立基础模型,根据循环流化床污染物生成与还原机理,选择合适的输入变量,并应用遗传算法对该模型加以改进,使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并在动态工况下有较好的建模结果。该模型可以为SO_(2)质量浓度控制系统提供有效指导。同时,在所提出的模型基础之上,在智能平行控制理论框架下,虚拟系统与实际系统相结合形成平行系统,提出了循环流化床机组SO_(2)控制系统智能平行控制方法,可为今后循环流化床机组SO_(2)低排放智能控制提供参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循环流化床机组变负荷能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