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城乡结构

城乡结构

城乡结构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318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8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759139篇;相关期刊255种,包括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求是、领导决策信息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一届西南建筑论坛、“十二五”区域规划学术研讨会暨2010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首届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滨海新区高层论坛等;城乡结构的相关文献由33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尚希、周天勇、庄西真等。

城乡结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8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59139 占比:99.98%

总计:1759457篇

城乡结构—发文趋势图

城乡结构

-研究学者

  • 刘尚希
  • 周天勇
  • 庄西真
  • 陆学艺
  • 余泉
  • 刘福垣
  • 刘美平
  • 匡贤明
  • 史健
  • 周泽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庄西真
    • 摘要: 前些日子,我趁疫情缓和的时候回老家(山东莒南县的一个小村庄)住了几天,在陪父母聊天中了解到一些村庄内外的家长里短、旧闻新事。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大量的农村人口或通过考学、或通过当兵、或通过打工进入城市就业居住。这改变了农民传统的收入结构,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0%以上来自进城务工的工资性收入;也改变了我国的城乡结构,到2021年年底,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2%。村里人都到城市里去了,农村就空虚了,所以前些年搞农村研究的人都说大多数村庄里只有“386199部队”(指的是留守农村的妇女、儿童和老人)。这次回家,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我发现村子里的人与以往回家见到的的确有所不同,除了本就留守的妇女、孩子和老人外,多了些60后、70后,甚至还有一些80后及其以后年代出生的人。一问才知道,他们都是疫情期间在城里干不下去才回到村子里来的。
    • 魏策策; 张雨
    • 摘要: "国民性"批判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标志,而鲁迅堪称这中间最为杰出的代表,他不仅在一系列的思想性表达中,而且在诸多的文学书写中,以其特有的修辞方式和叙事模式,构建了有关于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中心与边缘、城市与乡村等等二元对立结构,并以此为前提对国民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窃别国的火,煮自己的肉"虽然指向其翻译外国文学的初心,但关涉到中国文化借力他者完成现代转型的矛盾,并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开创于"五四"时期的城乡书写的认识论前提.从这个意义上,翻译活动是鲁迅完成启蒙的有效途径,而在启蒙语境下的城乡书写,也就由此得以界定.
    • 张子辰
    •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开始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和迁移.大量劳动力从农村流入城市,对于城市来说,人口的不断流入促进着城市的发展,但是对于乡村、乡镇来说,人口的大量流出则造成本地劳动力不足,从而使其发展停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乡镇人口流出则是这一战略实施的阻碍之一.本文以18岁-60岁的劳动力为人口流动的主体,论述民族地区人口流动与城乡发展之间的关系.
    • 周少来
    • 摘要: 当前乡村治理中存在的“干部干,群众看,群众给干部提意见”现象,反映出以往“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干群关系遇到了历史性挑战。从乡村治理体系来看,基层干部大多只对上级布置的任务负责,而缺乏与基层群众保持日常紧密联系的组织化渠道。从农村群众基础看,大量年轻人外出打工,不论留守的老人还是城里的打工者,都没有多少需求要与基层干部建立来往。对于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来说,适应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结构性变化,推动城乡基层社会的再组织化,稳定基层干群关系的社会性基础,亟待深刻的制度性和结构性改革。
    • 孙照新; 李琳琳; 李鑫楠
    • 摘要: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了9.89亿,普及率达到70.4%,地球在变小,同样我们的距离也在拉近。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逐渐广泛应用,农村地区电子信息商务开始兴起并迅速得到发展。农村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增加了全村农民的经济收入,提高了农民生活用品质量和农民消费承受能力,改善了城乡结构,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同样新颖的发展方式带动就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 安雪慧; 元静; 胡咏梅
    • 摘要: 未来人口总量与结构将发生新的变化,教育资源配置需要作出相应调整.研究发现高中阶段教育学龄人口总量增长后回落,且城镇学龄人口稳步增长,农村学龄人口快速下降;在校生规模2033年增至峰值后快速下降,城镇在校生规模不断增加,城镇教育资源存在较大缺口.建议在"十四五"至未来教育规划中,科学应对未来10年高中阶段教育学位动态变化需求,统筹前后阶段之间高中学校建设的平衡衔接;充分考虑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刚性需求,优化学校布局结构;实施欠发达地区高中阶段教育改造提升计划,补齐全面普及目标的短板;分区域实施差异化班额标准,满足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
    • 张子辰
    •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开始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和迁移。大量劳动力从农村流入城市,对于城市来说,人口的不断流入促进着城市的发展,但是对于乡村、乡镇来说,人口的大量流出则造成本地劳动力不足,从而使其发展停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乡镇人口流出则是这一战略实施的阻碍之一。本文以18岁-60岁的劳动力为人口流动的主体,论述民族地区人口流动与城乡发展之间的关系。
    • 席建彬
    • 摘要: 贾平凹的小说创作一直不乏自我转变与超越,而诗性意识似乎构成了风格流变的某种源起。围绕乡土诗意的认同与游离,叙事的演进包含着城、乡理想的持续蜕减,文化碰撞与融合的失范与困顿。在这一过程中,乡土叙事的张力被不断触探与审视,社会与文化承担渐趋颓杂与迷乱;深厚的乡土情结导致了乡土立场上的"藕断丝连",理智上的走向城市又非全身心投入,失衡的文化结构与艺术心理酝酿出乡土诗意的深度消解,难以在理想主义层面获得重构。这场由诗性精神演化而至的文学困局,不仅昭示出贾平凹小说乃至新时期乡土小说在思想资源、审美逻辑上的某些特征与局限,也表明了当代乡土叙事的历史性变异。
    • 邓飞; 傅文晓
    • 摘要: 新中国70年的教育发展既表现为伴随时代发展不断提高的受教育年限与持续扩大的升学机会,也表现为城乡二元分隔衍生的结构性教育不平等,更交叠着省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的附加影响,综合刻画着我国教育不平等的复杂演变轨迹.采用CGSS数据建立多层次模型进行实证验证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总体教育不平等程度随时代发展而递减,但城乡人口结构性不平等程度却在起伏后扩大;省域教育不平等则既有区域内的趋同效应,又有省区间的显著差异;不同层级受教育者的升学机会主要受到教育扩张和优势群体机会享有比例的影响,目前高中教育是决定教育不平等未来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