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复发因素

复发因素

复发因素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30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肿瘤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5302篇;相关期刊217种,包括内蒙古中医药、新疆中医药、中国民康医学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第十一次推拿学术交流会、第10次全国精神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民康医学》创刊20周年庆典等;复发因素的相关文献由731位作者贡献,包括冯霞、刘德铮、吴明辉等。

复发因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5 占比:5.77%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5302 占比:94.16%

总计:5631篇

复发因素—发文趋势图

复发因素

-研究学者

  • 冯霞
  • 刘德铮
  • 吴明辉
  • 吴海娟
  • 孙武权
  • 孙炳虎
  • 崔虎山
  • 张伟
  • 张国平
  • 徐贻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蒋国美; 陈小兰; 黄连红; 张璋; 钟丽娟; 严学勤; 廖加洛
    • 摘要: 目的分析婴幼儿小阴唇粘连复发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小阴唇粘连复发提供依据。方法对433例小阴唇粘连婴幼儿随访1 a,根据病情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31)与非复发组(n=402),采用单因素分析婴幼儿小阴唇粘连复发的危险因素,将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的主要照顾者、是否定期体检、尿片更换频率、清洗外阴方式、小阴唇粘连类型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清洗外阴方式、小阴唇粘连类型是婴幼儿小阴唇粘连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应针对婴幼儿小阴唇粘连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及时干预,以减少婴幼儿阴唇粘连的复发。
    • 邵冰水; 王博; 王国文
    • 摘要: 目的:探讨WHOⅡ级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式及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以我院200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3名WHOⅡ级的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103例WHOⅡ级脑膜瘤患者中9例采用肿瘤次全切(Simpson IV级),94例采用肿瘤全切术(Simpson I-III级)。103例患者术后复发31例,无复发72例。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脑膜瘤病理类型、瘤周水肿、肿瘤最大径、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后放疗等与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与肿瘤病理类型对WHOⅡ级脑膜瘤术后复发影响较小(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伴有瘤周水肿、Simpson分级是影响WHOⅡ级脑膜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放疗是WHOⅡ级脑膜瘤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Simpson分级、有无瘤周水肿及术后是否放疗是影响WHOⅡ级脑膜瘤是否复发的相关因素。
    • 党禄; 赵华强; 齐田源; 荀文兴; 李金清; 李学拥
    • 摘要: 正颌手术能够快速有效地矫治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术后复发是影响患者面型和咬合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正颌术后复发比例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包括上下颌骨手术中位移量、髁突重塑、特发性髁突吸收、肌肉的持续牵拉、内固定的选择、患者自身情况、术后正畸、咬合平衡的重建与手术技巧等,且各因素之间有交互作用。通过文献复习和总结,本文拟对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正颌术后复发情况和影响因素作一综述,以期对预防术后复发提供依据。
    • 慕继霞; 武新荣; 卢美美
    • 摘要: 目的探讨鼻内镜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效果及复发因素。方法选取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120例,按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行传统鼻腔解剖术治疗,研究组行鼻内镜下鼻腔解剖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成功率,VAS评分、复发率),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对患者复发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34%vs 25.00%)(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鼻部手术史、肿瘤生发中心和临床分级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鼻内镜下解剖术治疗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和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且术后复发率较低,而鼻部手术史、肿瘤生发中心和临床分级作为影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梁雁雁; 樊芳; 贾志旸
    • 摘要: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一种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其继发的黄斑水肿是RVO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引起RVO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RVO继发性黄斑水肿的发病因素复杂,并且容易复发,针对其复发因素的分析,目前尚未充分阐明,患者黄斑区结构和血流的变化以及眼内细胞因子的变化等都可能参与其中。本文就RVO继发性黄斑水肿的复发因素进行综述。
    • 黄丽娜; 崔晓静; 骆小莲
    • 摘要: 目的 探讨宫腔镜直视下息肉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及复发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义乌稠州医院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36例,根据实际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行传统诊刮术,n=58)及观察组(行宫腔镜直视下息肉电切术,n=78)。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指标、疗效、妊娠率及复发率,并采用Logistics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复发的主要因素。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妊娠率较对照组高(P<0.05);Logistics分析结果得出,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及术后是否使用避孕药为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结论 采用宫腔镜直视下息肉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相较于传统诊刮术,其疗效更好,此外应在术后合理使用避孕药,以预防息肉复发。
    • 鞠雷
    • 摘要: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术后复发因素和药物治疗.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并手术的5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术后均予以伊马替尼400 mg/d治疗,其中先后有21例出现病灶复发,对比分析复发因素,10例给予增加伊马替尼剂量(伊马替尼组),达600 mg/d,11例改为口服舒尼替尼50 mg/d(舒尼替尼组),比较两组病灶范围、不良反应以及总生存率.结果 肿瘤直径超过10 cm,未能达到R0根治,核分裂像大于10/50HRF以及高危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增高.治疗上增加伊马替尼剂量(伊马替尼组),病灶范围未见明显缩小,且大部分患者出现药物毒性,而舒尼替尼组病灶范围部分缩小或消失,且总生存率高于伊马替尼组(P<0.05).结论 肿瘤的大小、根治程度、核分裂像以及危险度等级均是胃肠间质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常规剂量应用伊马替尼仍有复发时,应及时更换二线药物舒尼替尼.
    • 贡永健; 岳阳; 李靓雯; 段海斌
    • 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小儿热性惊厥174例临床与复发因素.方法 于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选择我院收治的174例热性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对患儿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与为期12个月的随访,了解热性惊厥患儿临床情况以及诱发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小儿热性惊厥复发与年龄、分娩方式,围生期异常、家族史、首次发作体温、首次发作类型有关,P<0.05.结论 小儿热性惊厥复发主要与年龄、分娩方式、围生期异常、家族史、首次发作体温及发作类型因素相关,可以此为依据,展开积极预防措施.
    • 梁利梅
    • 摘要: 目的:探究宫颈高级别病变妇女子宫颈环形电极切除(LEEP)手术后2年内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58例宫颈癌前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LEEP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其中31例病人复发为复发组,其余427例未复发为未复发组.对复发病人LEEP术后情况进行分析,并分析宫颈癌前病变妇女LEEP术后2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458例病人中随访2年内31例复发,治愈率为93.23%,复发率为6.77%.术后半年内6例复发,术后半年至1年内8例复发,术后1~2年内17例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15.53±4.23)个月.2组的年龄、绝经、吸烟、累及颈管、象限累及、术前HR-HPV RLU/CO、切缘情况、术后同一型别HPV持续感染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绝经、累及颈管、术前HR-HPV RLU/CO≥1000、切缘阳性、术后同一型别HPV持续感染为宫颈癌前病变妇女LEEP手术后2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宫颈癌前病变妇女LEEP手术后2年内复发率为6.77%,高龄、绝经、累及颈管、术前HR-HPV RLU/CO≥1000、切缘阳性、术后同一型别HPV持续感染均会增大其复发率,临床中应加强监测.
    • 肖宏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肠镜下息肉切除后结直肠腺瘤的复发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方便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该院肿瘤科接收的结直肠腺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病例,纳入患者均接受肠镜下息肉切除治疗,并叮嘱患者进行复查工作,复查次数为术后1年内间隔6个月复查1次,术后1年后每年复查1次,共计统计患者治疗后4年内数据,分析患者复发情况以及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统计,纳入患者共计复发66例(66.00%),且复发患者管状腺瘤发生率低于初发患者、绒毛状腺瘤发生率高于初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971,P<0.05).而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中,致使患者结直肠腺瘤复发因素有年龄、家族史、高危腺瘤史、长期烟酒史、代谢综合征等.结论 致使肠镜下息肉切除后结直肠腺瘤患者复发因素众多,需引起重视,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减少复发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